![【核心素养】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同步课件)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073278/0-172381794482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核心素养】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同步课件)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073278/0-172381794488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核心素养】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同步课件)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073278/0-172381794491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核心素养】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同步课件)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073278/0-1723817944944/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核心素养】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同步课件)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073278/0-1723817944979/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核心素养】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同步课件)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073278/0-1723817945004/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核心素养】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同步课件)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073278/0-1723817945034/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核心素养】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同步课件)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073278/0-1723817945066/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公开课ppt课件
展开1.准确流畅地朗读诗歌,初步理解诗意。2.以品、读结合的方式赏析诗歌,培养诗歌鉴赏的能力。3.结合诗人经历和诗歌创作背景,分析作品的意蕴和艺术特点,感受诗人忠而获罪的愤慨。
学习重点1.准确流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意。2.结合诗人经历和诗歌创作背景,分析作品的意蕴和艺术特点。
学习难点以品、读结合的方式赏析诗歌,培养诗歌鉴赏的能力。感受诗人忠而获罪的愤慨之情。
中国儒家文化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是“学而优则仕”。步入仕途,提拔与贬谪就不可避免。于是就有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于是就有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探讨诗人遭受贬谪后的人生思考与处世态度。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称“郡望昌黎”,故后人称之为“韩昌黎”。韩愈死后谥号“文”,世称“韩文公”。在诗歌创作上,韩愈与孟郊并称“韩孟”,又“以文为诗”,以古文之章法句式为诗,对宋代诗歌有深远的影响。在散文上与柳宗元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二人并称“韩柳”。其文雄起奔放,气势滂沱,词锋利有极高的成就,使其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称其“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1.诵读积累,理解诗意。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朝(zhā)贬(biǎn)弊(bì)汝(rǔ)好(hǎ)瘴(zhàng)
节奏:七言的节奏一般是223,停顿的长短变化,要根据诗意灵活把握。押韵:律诗押韵严格,二四六八句必须押平声韵,要注意首句是否押韵。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同学们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读理解文意,把自己在本课预学中碰到的难以理解的字词圈出来,同桌交流,仍然不能解决的写在黑板上。
左迁:降职,贬官。朝奏:早晨送呈奏章。九重天:古称天有九层,第九层最高,此指朝廷、皇帝。圣明:指天子。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肯:岂肯。衰朽:衰弱多病。惜残年:爱惜残年的生命。 拥:阻塞。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
早晨向朝廷呈上一封奏章,傍晚就贬往八千里外的潮阳。一心想替皇上消除国事中的弊政,哪里肯因为老病而顾惜残年余命。 阴云遮蔽秦岭,不见家乡何处;大雪阻塞蓝关,征马不愿前行。 我知你远道而来的心意,好为我收尸于瘴气弥漫的岭南水滨。
2.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1.诗的首联写了什么内容?你能从诗句中读出什么情感?
直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上书言事。
首联: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九重天:宫禁之深、皇权之威、君心之难测;路八千:贬谪之远、处罚之严、受挫之惨烈;朝奏、夕贬:变故的突然、遭遇之惨烈。
数量词与时间词的强烈对比,具体化形象化地表现了变故的突然、遭遇之惨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愤与不甘。
唐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真身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令即日上道。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因参与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两年后又遭此难,情绪十分低落,满心委曲、愤慨、悲伤。潮州州治潮阳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韩湘跟了上来。韩愈当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了这首名篇送给韩湘,抒写忠而获罪的愤慨、为国除弊的决心和眷恋朝廷的心情。
2.颔联继续围绕“左迁”写了什么内容?结合诗句说说诗人的情感?
直言自己上书言事的原因:为国除弊。表明自己为国尽忠、刚直不阿的决心。
颔联: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蕴含着诗人心中的愤慨:忠心为国却遭受贬谪。表现出作者的一片忠心和坚强的信念。表达了不屈不挠、宁折不弯、刚正不阿的精神。
3.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回顾:云横而不见家,也不见长安。他此时不独伤怀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前瞻:“马不前”借物抒怀,以马写人,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路之悲。
颈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虚实结合,实写天气寒冷,虚写政治气候恶劣。以景写情,表达了诗人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
眼前景:阴云笼罩秦岭、大雪拥塞蓝关,描绘了诗人贬谪途中大雪阻路、马难前行的画面。心中情:心系家人的愁苦和前途渺茫的忧思。
韩愈有一首哭女之作,题为《去岁自刑部郎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蒙恩还朝过其墓题驿梁》。韩愈这次被贬,罪及家人,小女儿在途中病死。
4.结合资料,说说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诗意:我知道你远道而来另有心意,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清。
尾联: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公元前627年,秦穆公准备发兵攻打郑国。蹇叔指出袭郑必败无疑。然而秦穆公利令智昏,一意孤行,执意要派孟明视(百里奚的儿子)、白乙丙、西乞术(蹇叔的两个儿子)三帅率部出征。在送别秦国出征之师的时候,蹇叔痛哭流涕地警告官兵们说:“恐怕你们这次袭郑不成,反会遭到晋国的埋伏,我只有到崤山去给士兵收尸了。”晋人御师必于崤……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呼应“肯将衰朽惜残年”,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结语沉痛而稳重,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愤激之情。巧用蹇叔哭师的典故,表现诗人忠贞不屈的精神。
清代学者纪昀评价此诗“语极凄切,却不衰飒(颓废失落)”,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诗歌首联写朝奏而夕贬之满腔幽怨;颔联表明上奏初心,抒无罪而贬之愤慨;颈联即景抒情,道尽英雄失路之悲慨;尾联嘱咐侄孙韩湘收尸岭南,沉痛而又凄凉;正如清代著名学者纪昀的评价“语极凄切”。
诗歌首联直陈被贬原因,不卑不亢,磊落坦荡;颔联坦陈初心,不辞衰老,不惜残年;颈联即景抒情,景物壮阔使情感也染上悲壮色彩;尾联巧用蹇叔哭师的典故,表现诗人九死而不悔的精神;正契合清代著名学者纪昀“不衰飒”的评语。
3.分析写法,品读语言。
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增强抒情的效果?请结合诗句分析
阴云笼罩秦岭、大雪拥塞蓝关,描绘了诗人贬谪途中大雪阻路、马难前行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心系家人的愁苦和前途渺茫的忧思。
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虚实结合,实写天气寒冷,虚写政治气候恶劣。以景写情,表达了诗人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马不前”借物抒怀,以马写人,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路之悲。
直言自己上书言事的原因:为国除弊,表明自己为国尽忠、刚直不阿的决心。蕴含着诗人心中的愤慨:忠心为国却遭受贬谪。表现出作者的一片忠心和坚强的信念。表达了不屈不挠、宁折不弯、刚正不阿的精神。
化用蹇叔哭师的典故,表现诗人忠贞不屈的精神。呼应“肯将衰朽惜残年”,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结语沉痛而稳重,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愤激之情。
数量词“一封”“九重天”“路八千”与时间词“朝奏”、“夕贬”的强烈对比,具体形象化地表现了变故的突然、遭遇之惨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愤与不甘。
任选角度,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横”“拥”两字分别从广度与高度两个层面形象生动的描绘了自己贬谪途中大雪阻路、马难前行的艰苦情景,同时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深感前途渺茫的愁思。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蕴含着诗人心中的愤慨:忠心为国却遭受贬谪。表现出作者的一片忠心和坚强的信念。表达了不屈不挠、宁折不弯、刚正不阿的精神。
寓情于景,阴云笼罩秦岭、大雪拥塞蓝关,描绘了诗人贬谪途中大雪阻路、马难前行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心系家人的愁苦和前途渺茫的忧思。
虚实结合,云横秦岭,雪拥蓝关,实写天气寒冷,虚写政治气候恶劣。以景写情,表达了诗人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马不前”借物抒怀,以马写人,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路之悲。
画面角度浓云笼罩着秦岭,回望长安,我不知道家在哪里。大雪拥塞蓝关,前路被阻断,连马也踟蹰不前。描绘了一幅关山险恶,白雪茫茫的景象。
意象角度选取“云”“秦岭”“雪”“蓝关”等意象,描绘了诗人贬谪途中大雪阻路、马难前行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心系家人的愁苦和前途渺茫的忧思。
化用蹇叔哭师的典故,表现诗人忠贞不屈的精神;呼应“肯将衰朽惜残年”,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结语沉痛而稳重,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愤激之情。
1.请从抒情方式的角度,说说你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答案】直接抒情:尾联写骨肉之情,抒英雄之志,吐露凄楚难言的愤激之情;间接抒情:①寓情于叙(在叙事中抒情),首联、颔联,叙述被贬的急剧和原因(坦陈心迹),抒发忠君之无怨无悔;②寓情于景(借景抒情),颈联一语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恶劣,表现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和依恋。
①自己被贬谪的原因及地点;②申述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③天气的寒冷和当时政治气候的恶劣;④自己凶多吉少,让侄孙做好准备。
2.结合全诗内容,说说作者对侄孙韩湘有哪些示意?
内容上:这首诗叙述了自己遭贬的原因,描绘了贬谪途中云雪茫茫、道路险恶的画面,抒发了诗人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悲愤忧伤之情,也表达了自己不屈不挠、宁折不弯、刚正不阿的精神。
写法上:虚实结合,对比鲜明;寓情于景,化用典故。
背诵、默写诗歌。比较本诗与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在内容、情感、写法方面有哪些异同。
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说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a href="/yw/tb_c4053053_t3/?tag_id=26" target="_blank">课外古诗词诵读说课ppt课件</a>,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课堂导入,了解作者辛弃疾,指导诵读,读准字音,读出韵律,交流积累,重点积累下面词语,文言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行香子一等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4671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行香子一等奖课件ppt</a>,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课堂导入,了解作者秦观,指导诵读,读准字音,读出韵律,交流积累,重点积累下面词语,文言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九年级上册无题获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46712_t3/?tag_id=26" target="_blank">无题获奖ppt课件</a>,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课堂导入,了解作者李商隐,指导诵读,读准字音,读出韵律,交流积累,重点积累下面词语,文言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