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信阳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8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信阳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8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 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正确的是
A. 羟基的电子式:B. 乙醇的分子式:
C. 正丁烷的球棍模型:D. 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答案】C
【解析】
【详解】A.羟基的电子式为,故A错误;
B.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结构简式为,故B错误;
C.正丁烷的球棍模型为,故C正确;
D.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D错误;
选C。
2. 一种合成重要有机原料Q的新路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①为取代反应B. 和均可被酸性溶液氧化
C. 与互为同系物D. 的一氯代物有3种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反应①双烯合成,属于加成反应,A项错误;
B.M和P中均含有碳碳双键,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B项正确;
C.N分子式为C3H4O,P分子式为C8H12O,N、P结构不相似,分子式也没有相差若干个CH2,C项错误;
D.Q中的等效氢种类为两种,故的一氯代物为2种,D项错误;
答案选B。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与为同一种物质
B. 、、互为同位素
C. 和均为醇类物质,互为同系物
D. 与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与分子式相同、结构相同,系统命名为2-甲基丁烷,是同一种物质,故A正确;
B.、、是不同同位素形成的氢分子,故B错误;
C.和均为醇类物质,由于羟基个数不同,不是同系物,故C错误;
D.与中碳原子sp3杂化,为四面体结构,所以它们是同一种物质,故D错误;
选A。
4. 实验室利用乙醇催化氧化制取粗乙醛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过程中涉及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B. 收集试管中的物质,加入有可燃性气体生成,说明产物粗乙醛中混有乙醇
C. 该反应中铜为催化剂,硬质玻璃管中铜网出现红黑交替现象
D. 甲中选用热水,有利于乙醇挥发;丙中选用冷水,有利于冷凝收集产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实验装置图可知,装置甲中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乙醇和空气混合,混合气体进入装置乙的硬质玻璃管后,在铜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共热发生催化氧化反应后生成乙醛,装置丙冷凝收集得到含有乙醛、乙醇和水的混合物,排水集气装置中收集的是未参加反应的氮气等不溶于水的气体,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乙醇催化氧化制取粗乙醛的反应方程式为,该反应中有C-H、O-H极性键的断裂,也有H-O、C-O极性键的形成,A项正确;
B.乙醇的催化氧化过程中有水生成,试管a收集的产物含水,加入Na会产生可燃性气体H2,B项错误;
C.实验室利用乙醇催化氧化制取粗乙醛,反应中铜为催化剂,Cu首先被氧气氧化为CuO,之后CuO被乙醛重新还原为Cu,故硬质玻璃管中铜网会出现红黑交替现象,C项正确;
D.甲装置需要把乙醇变为乙醇蒸气,则甲中的水为热水,乙处用于收集乙醛,乙中的水为冷水,有利于冷凝收集乙醛,D项正确;
答案选B。
5.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4g丙烯和聚丙烯的混合物中所含C—H键的数目为2NA
B. 1ml与1ml在光照条件下充分反应,得到的分子数为NA
C. 100g质量分数为46%的溶液中所含氢原子数目为6NA
D. 密闭容器中1.5mlH2与0.5mlN2充分反应,得到NH3的分子数为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14g聚丙烯和聚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1ml最简式CH2,所以混合物中含有2mlH,含有2ml碳氢键,含C-H键的数目为2NA,故A正确;
B.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为连锁反应,同时得到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所以1ml CH4与1ml Cl2在光照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CH3Cl的分子数小于NA,故B错误;
C.100g质量分数为46%的CH3CH2OH溶液中CH3CH2OH质量为46g,54g水,CH3CH2OH的物质的量为1ml,氢原子物质的量为6ml,氢原子数目为6NA,水中也含有氢原子,因此所含氢原子数大于6NA,故C错误;
D.合成氨的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故生成的氨气分子小于NA个,故D错误;
答案选A。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非自发的反应一定可以通过改变条件使其成为自发反应
B. 相同物质的量的同种物质气态时熵值最小,固态时熵值最大
C. 反应NH3(g)+HCl(g)=NH4Cl(s)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
D. 恒温恒压下,且的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答案】C
【解析】
【详解】A.非自发的反应是在任何条件下均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故A错误;
B.同一种物质的熵:气态>液态>固态,即相同物质的量的同种物质气态时熵值最大,固态时熵值最小,故B错误;
C.反应NH3(g)+HCl(g)=NH4Cl(s)的,时反应能自发进行,该反应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故C正确;
D.恒温恒压下,且的反应在任何条件下均有,即且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故D错误;
故选:C。
7. 下列叙述与图对应的是
A. 对于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图①表示在时刻充入了一定量的,平衡逆向移动
B. 由图②可知,、满足反应:
C. 图③表示的反应方程式为:
D. 对于反应 ,图④y轴可以表示Y的百分含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对于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图①表示在t0时刻ν正、ν逆 都增大,ν逆 增大的多,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应该是升高温度使平衡逆向移动导致,若是充入了一定量的NH3,则ν逆增大,ν正 瞬间不变,这与图像不吻合,故A错误;
B. 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缩短;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缩短;则根据图像可知:压强:P2>P1;温度:T1>T2;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C含量增大,说明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升高温度,C含量减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故满足反应:2A(g)+B(g)2C(g) ΔH<0,故B正确;
C. 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应该用可逆号“ ”,不能用等号“=”表示,故C错误;
D. 在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表示Y的含量应该增大,但图象显示y轴数值减小,因此图④y轴不可以表示Y的百分含量,故D错误;
故选B。
8. 某温度下,向10mL0.40ml•L-1H2O2溶液中加入适量FeCl3溶液,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标况)如表所示。
资料显示,反应分两步进行:
①2Fe3++H2O2=2Fe2++O2↑+2H+
②H2O2+2Fe2++2H+=2H2O+2Fe3+
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Fe3+的作用是增大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B. 0~6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3×10-2ml•L-1•min-1
C. 反应2H2O2(aq)=2H2O(l)+O2(g)的△H=E1-E2<0
D. 反应①是吸热反应、反应②是放热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通过两步反应可知总反应为:。
【详解】A.根据分析,铁离子为催化剂,作用是增大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A正确;
B.0~6min的平均反应速率;,B正确;
C.由图可知,反应2H2O2(aq)=2H2O(l)+O2(g)的,C错误;
D.由题可知,反应①是吸热反应、反应②是放热反应,D正确;
故选C。
9. 工业上取SCl2的反应之一为S2Cl2(g)+Cl2(g) 2SCl2(g),一定压强下,向10L密闭容器中充入和1ml S2Cl2和1ml Cl2发生上述反应,SCl2和 Cl2的消耗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H>0
B. A点对应的状态为化学平衡状态
C. 使用高效催化剂能提高S2Cl2平衡产率
D. 若300℃达平衡时,S2Cl2的转化率为α,则300℃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答案】D
【解析】
【详解】A.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加,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温度下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焓变小于零,故A错误;
B.A点时,即,非平衡状态,故B错误;
C.高效催化剂可以增大反应速率,不能使平衡移动增大平衡产率,故C错误;
D.若300°达平衡时,根据题意,的转化率为α,消耗的氯气和的物质的量为α ml,反应后的氯气和的物质的量为(1-α) ml,生成的的物质的量为2α ml,平衡常数为,即,故D正确;
故选D。
10. 工业上生产硝酸涉及氨的催化氧化,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
B. 加入催化剂可降低逆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逆反应速率
C. 恒温恒容时,增大压强,一定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D. 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反应的,A错误;
B.加入催化剂可降低正、逆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正、逆反应速率,B正确;
C.恒温恒容时,若充入反应物来增大压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反应速率加快;若充入不参与反应的气体来增大压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不变,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反应速率不变,C错误;
D.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D错误;
答案选B。
11. 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2X(g)+Y(s)Z(g)+W(g),若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上述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C. 若在1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X和Y各1ml,5min后温度升高到800℃,此时测得X为0.33ml,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 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可作为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之一
【答案】B
【解析】
【详解】A.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温度升高,K值增大,由此可得出上述反应正反应方向为吸热反应,故A正确;
B.固态物质Y浓度可视为常数,不写入K的表达式中,故B错误;
C.若在1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X和Y各1ml,5min后温度升高到800℃,此时测得X为0.33ml,
,800℃时,K=1,Q=K,此时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方程式,在恒容条件下,气体总体积不变,平衡移动时,气体的总质量发生变化,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会随平衡移动而改变,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时,该反应达到平衡,故D正确;
答案选B。
12. 反应的反应历程如下:第一步:(快速平衡),第二步:(慢反应),其中可近似认为第二步反应不影响第一步的平衡,第一步反应中。,,、为速率常数,仅受温度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第二步反应速率慢,因而平衡转化率也低
B. 整个反应的速率由第二步反应速率决定
C. 同一温度下,平衡时第一步反应的越大,反应正向程度越大
D. 第一步反应快的原因是第一步反应的活化能比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低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反应速率低与转化率无因果关系,故A错误;
B.整个反应的速率由慢反应决定,根据题意已知条件,第二步反应为慢反应,则整个反应的速率由第二步反应速率决定,故B正确;
C.第一步反应中:v正=k1正·c2(NO),v逆=k1逆·c(N2O2),达到平衡时,v正= v逆,即k1正·c2(NO)= k1逆·c(N2O2),则==K,越大,化学平衡常数越大,则反应正向程度越大,故C正确;
D.相同温度下,第一步反应快速达到平衡,第二步是慢反应,则第二步的活化能比第一步的活化能高,故D正确;
故选:A。
13. 利用传感技术可探究压强对2NO2(g)N2O4(g)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在常温、100 kPa条件下,往注射器中充入适量NO2气体,当活塞位置不变时,分别在t1、t2s时快速移动注射器活塞并保持活塞位置不变,测得注射器内气体总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由B点到D点观察到注射器内气体颜色先变浅后逐渐变深
B. 由E点到F点注射器内气体颜色加深是平衡移动所致
C. B、H两点对应的正反应速率vB= vH
D. B点处NO2的转化率为6%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由B点到D点,气体压强减小,气体的体积增大,观察到注射器内气体颜色先变浅,然后化学平衡逆向移动使气体颜色又逐渐变深,A正确;
B.由E点到F点,气体压强增大,注射器内气体体积变小,气体颜色加深;然后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正向移动,使气体颜色逐渐变浅,颜色加深是由于气体体积减小使气体浓度增大所致,与化学平衡移动无关,B错误;
C.B、H两点的气体压强相同,温度相同,二者处于同一化学平衡状态,则对应的正反应速率vB= vH,C正确;
D.反应开始时总压强是100 kPa,B点处压强是97 kPa,减少3 kPa,根据物质反应转化关系可知:反应消耗6 kPa NO2,由于在恒温恒容时气体的物质的量的比等于压强之比,故NO2的转化率为,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14. 一定量的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g) + yB(g)zC(g),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1.0m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达新平衡后, 测得A的浓度降低为0.60 ml/L。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物质C的体积分数增大
C. x + y < z
D. 物质B的转化率降低
【答案】D
【解析】
【详解】A.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则瞬间A的浓度为0.5ml/L,若平衡不移动,则A的浓度应为0.5ml/L,题干中再次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6ml/L,说明体积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故A错误;
B.平衡逆向移动,C的体积分数减小,故B错误;
C.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化学平衡逆向移动,所以逆向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即x+y>z,故C错误;
D.扩容平衡逆向移动,物质B的转化率降低,故D正确;
故选:D。
二、解答题
15. 氧化剂H2O2在反应时不产生污染物,被称为绿色氧化剂,因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某实验小组以H2O2分解为例,探究浓度、催化剂、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常温下按照下表所示的方案完成实验。
(1)实验①和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实验③、④、⑤中,测得生成氧气的体积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分析该图能得出的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进行定量分析,以生成20mL气体为准,其他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
(4)向某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6mlA、0.2mlC和一定量(未知)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已知在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没有变化。请回答:
①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若,则内反应速率___________;
③B的起始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平衡时体系内的压强为初始状态的___________倍。
【答案】(1)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 ①.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②. MnO2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更好
(3)产生20mL气体所需的时间
(4) ①. 3AB+2C ②. 0.006ml/(L·s) ③. 0.08ml ④. 1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表格可知,实验①和②的其他条件相同,只有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则该实验的目的为探究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小问2详解】
由表格可知,实验③、⑤中其他条件相同,只有温度不同,由图像可知,⑤的反应速率更大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实验③、④中其他条件相同,只有催化剂不同,④的反应速率更小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催化剂不同,反应速率不同,由图可知,相对于氯化铁溶液做催化剂,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更好,故答案为: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MnO2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更好;
【小问3详解】
由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可知,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进行定量分析时,实验中需要测量产生20mL气体所需的时间,故答案为:产生20mL气体所需的时间;
【小问4详解】
①由图可知,A的浓度减小,则A为反应物,C的浓度增加,则C为生成物,t1后A、C浓度不变说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达到平衡,由A、C的浓度变化量之比为(0.15-0.06)ml/L:(0.11-0.05) ml/L =3:2和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可知,B为生成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AB+2C,故答案为:3AB+2C;
②若t1=10时,则t-t1内C的反应速率为=0.006ml/(L·s),故答案为:0.006ml/(L·s);
③由图可知,t1时,B的浓度为0.05ml/L,由①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AB+2C,由A的浓度变化量为(0.15-0.06)ml/L=0.09ml/L可知,B的浓度变化量为,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6mlA,c(A)=0.15ml/L,则密闭容器容积为,所以起始B的物质的量为(0.05-0.03) ml/L×4L=0. 08ml;由于该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所以平衡时体系内气体总物质的量等于起始时容器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恒温、恒容的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即平衡时体系内的压强和初始状态的压强相等,平衡时体系内的压强为初始状态的1倍。
16. 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开发和应用的广阔前景。工业上使用水煤气(与的混合气体)转化成甲醇,反应为。
(1)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的大小关系是______(填“>”“”、“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压强一定时,温度升高,CO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平衡朝着吸热方向移动,说明生成甲醇的反应吸热;温度相同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CO的平衡转化率增大,说明p2>p1。
【小问1详解】
①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在温度相同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则;②由图可知,压强一定时,温度升高,的平衡转化率降低,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该反应的正向,所以随着温度升高,该反应平衡常数减小,则A、B、C三点的平衡常数,,的大小关系是:;③a.当时,该反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才达到平衡,a错误;b.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时,说明该反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b正确;c.该反应平衡前气体总质量不变,总物质的量改变,则平均摩尔质量在改变,故平均摩尔质量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c正确;d。同一时间内,消耗,生成,说明该反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d正确;选a;
【小问2详解】
①在、压强时,往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充入与发生反应,平衡时的平衡转化率为0.5,列出三段式为:
平衡时氢气的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平衡后再加入后平衡正向移动,但的转化率减小;与的浓度比,平衡正向移动,减小,增大,故答案为:25%;减小;增大;②由①的解析可知该温度下平衡常数,若以不同比例投料,测得某时刻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如下,:、:、:,,此时平衡正向移动,。
17. 能源问题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问题之一。
(1)焦炭可用于制取水煤气。实验测得0.6g碳与水蒸气完全反应生成水煤气时,吸收了6.58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该反应在___________(填“高温”“低温”或“任意温度”)条件下能自发进行。
(2)甲醇()广泛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工业上可由和来合成,化学方程式为。如图所示是在不同温度下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①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 (填“>”“ ②. ab ③. 加压 ④. 加入催化剂 ⑤. 2.78
【解析】
【小问1详解】
0.6g碳为0.05,与水蒸气完全反应生成水煤气时,吸收了6.58热量,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且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自发进行,该反应的,,所以高温条件下才自发进行;
小问2详解】
①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由图可知,温度高,一氧化碳的转化率小,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变小,所以;
②a.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转化率增大,选项a符合;
b.将从体系中分离,平衡正向移动,转化率增大,选项b符合;
c.催化剂对平衡无影响,不能增加转化率,选项c不符合;
d.充入,体系总压强增大,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选项d不符合;
答案选ab;
③ ,由图可知,时,改变外界环境,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所以加压;时,改变外界环境,速率加快,平衡不移动,所以加入催化剂;
④设通入1和1,转化的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x,则:
根据物质的量与压强成正比关系,得到:,,,则。
18. 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甲烷在催化剂及无氧条件下,一步高效生产乙烯和苯等化学产品。以甲烷为原料合成部分化工产品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B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⑤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2)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某化学课外小组用30g乙醇、36g冰醋酸和适量浓硫酸,利用反应⑤在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装置如图。
①制备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该装置图中有一个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___。
③实验制得乙酸乙酯26.4g,乙酸乙酯的产率为___________。(已知:;摩尔质量:乙醇,乙酸,乙酸乙酯。)
(4)工业上制得的乙酸乙酯混有乙酸和乙醇,从混合液中分离出乙酸乙酯、乙醇和乙酸的过程如下:
已知各物质的沸点:乙酸乙酯77.1℃,乙醇78.5℃,乙酸118℃。
操作Ⅰ为___________,操作Ⅱ为___________。
【答案】(1) ①. 醛基 ②. 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2)
(3) ①. ②. 导管的末端伸入液面下 ③. 50%
(4) ①. 分液 ②. 蒸馏
【解析】
【分析】A和水反应生成乙醇,A是乙烯;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生成乙醛,B是乙醛;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C是乙酸乙酯。
【小问1详解】
B是乙醛,官能团的名称为醛基。⑤是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小问2详解】
③是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①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乙醇、乙酸易溶于水,产生倒吸,该装置图中有一个明显的错误是右侧试管内导管的末端伸入液面下。
③30g乙醇的物质的量为0.65ml、36g冰醋酸是物质的量是0.6ml,乙醇过量,则乙酸乙酯的理论产量为0.6ml,实验制得乙酸乙酯26.4g,乙酸乙酯的产率为。
【小问4详解】
乙酸、乙醇溶于碳酸钠溶液,乙酸乙酯不溶于碳酸钠溶液,操作Ⅰ为分液,乙醇沸点低,用蒸馏法分离出碳酸钠溶液中的乙醇,操作Ⅱ为蒸馏。t/min
0
2
4
6
V(O2)/mL
0
9.9
17.2
22.4
t℃
700
800
900
1000
1200
K
0.6
1.0
1.3
1.8
27
实验编号
温度(℃)
反应物
催化剂
①
20
25mL3%H2O2溶液
无
②
20
25mL5%H2O2溶液
无
③
20
25mL5%H2O2溶液
0.1gMnO2
④
20
25mL5%H2O2溶液
1~2滴1ml/LFeCl3溶液
⑤
30
25mL5%H2O2溶液
0.1gMnO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信阳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化学试题docx、化学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2023_2024学年7月河南信阳浉河区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化学试卷,共7页。
这是一份[化学]2023_2024化学年2月河南信阳浉河区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A卷化学试卷,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