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期时期:奴隶制度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课文配套课件ppt
展开1.了解战国七雄、兼并战争、商鞅变法等,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唯物史观, 历史解释) 2 . 识读《战国形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通过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开放性讨论,培养创新思维。(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3. 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但改革需要胆识和策略,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 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了解这一工程,培养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周朝建立公元前1046年
观看视频,尝试找出战国时期的显著特点
当时的政治局面是怎样的 ? 出现了什么样的重大变革 ?
一、时局之变——战国七雄
观察下图,尝试找出两张地图有什么不一样?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说明了什么?
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分封制度完全崩溃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东 南 西 北 上 中 下
思考:对比春秋与战国时期的典型战役,概括战国时期战役的特点?
材料:春秋时期的战争,战幕一开,胜败立定;战场也受限于狭小且平坦的作战地区;而齐桓公称霸的时候凭借的只是500辆战车。战国时期的作战时间从数月延长到数年,战线延长绵亘。而战国末期,一次大战就要动员和布阵几万辆战车。 ——《西周、春秋与战国军事战争比较研究》杨德权
战国时期战争特点: 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P33—34)
材料一: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也不过六、七万人。而在战国时期,随着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兵力都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 ——《相关史事》材料二:(长平之战)前261年秦攻赵。秦反间计成功易帅赵括,秦诱敌深入合围赵军。被困46天后,赵括突围时被射杀,赵军投降。秦坑杀降军40万。材料三:争城以杀,杀人盈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 ——孟子
消极: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破坏。
积极:客观上促进政治改革,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
问题思考: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反对战争,希望结束战争
渴望国家统一,和平、安定
对于诸侯国统治者来说,如何保证自己的国家能够战争别国,一统中华?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小组讨论三分钟,画出示意图,证明改革必然会开展。
变法改变的是生产关系瓦解旧制度,确立新制度
二、政治之变——商鞅变法
改革是当时的大势所趋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
河山以东强国六……周室衰,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遏之(被当作野兽对待)。 ——《史记·秦本纪》
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秦本纪》
秦国变法原因:西陲小国,诸侯卑秦秦孝公继位,图强改革求贤如渴。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商鞅,又称卫鞅,公孙鞅。年轻时好学,熟悉变法理论和实践,在魏相手下做过官。听说秦孝公求贤若渴,于是他投奔秦国,以强国之术说动秦孝公,开始推行变法。后因功受封于商,所以又称商鞅。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一言为重百金轻”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对后世影响最深远。
损害旧贵族的利益,有利于新贵族集权
建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最能体现变法性质)
体现重农抑商的思想,促进经济发展
加强对人民的管理,稳定社会秩序
小组讨论三分钟,分析商鞅变法的作用
“行法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长平之战,坑赵卒四十万。”
政治制度: 分封制土地所有制:公有制统治阶级: 奴隶主被统治阶级:平民、奴隶
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 被处死。 ——《史记》
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王充《论衡》
阅读材料讨论:商鞅变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商鞅变法是成功的。商鞅虽死但其法未废。通过变法,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启示: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时代的进步需要不断的改革。因此,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改革。
三、经济之变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春秋时期由于铁器的逐渐普遍使用,人们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春秋末开始出现大型水利工程,至战国出现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的高潮。 ——《中华文明史》
战争是需要经济支撑的,经济上的变革各国都在推行。中国是“以农立国”的国家,谁把农业生产搞上去了,谁就从根本上站住了脚跟。 ——《细讲中国历史丛书·战国史》
看《都江堰》视频,完成资料卡片
鱼嘴:将泯江水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排洪。
飞沙堰:分水堤坝与宝瓶口之间长120米的滚水坝,在洪水期用于泄洪,并减少泥沙淤积(排沙)。
宝瓶口:在内江下游人工凿山开出的出水口,引水流入网状的渠道,灌溉农田。
作用:①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等作用②使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③至今仍在使用。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华阳国志·蜀志》
2000年11月29日,在联合国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春秋初期,诸侯国中只有姬姓的鲁、蔡、卫、晋、郑、燕等诸侯国被称为“诸夏”。到战国时期,曾被看作蛮夷的秦、楚、越等地处边远或外姓的诸侯国也被称为“诸夏”。这一变化说明( )A.国家逐渐走向统一B.民族认同观念发展C.各国地位趋于平等D.周王的威信被削弱
2.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导致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以求富国强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变革B.诸侯争霸趋于全国统一C.工具革新促进农业发展D.百家争鸣实现思想解放
3.有学者认为:商鞅变法有两个核心抓手,一手抓军事,能打胜仗,另一手抓种粮,发展农业生产,把一切社会资源都驱使到促进农耕和有利于战争的方面。他意在说明商鞅变法( )A.实施的背景B.遇到的阻力C.成功的原因D.深远的影响
初中历史第二单元 夏商周期时期:奴隶制度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图片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a href="/ls/tb_c4049665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二单元 夏商周期时期:奴隶制度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图片ppt课件</a>,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东周的历史分期,奴隶社会瓦解时期,封建社会形成时期,二商鞅变法,学习目标,战国七雄,大国愈发强盛,部分小国被吞并,2三家分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期时期:奴隶制度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a href="/ls/tb_c4049665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二单元 夏商周期时期:奴隶制度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教课内容课件ppt</a>,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要点一战国七雄,拓展疆域,长平之战,■要点二商鞅变法,富国强兵,秦孝公,度量衡,世袭特权,青铜铸造,商鞅变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a href="/ls/tb_c4049665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示范课ppt课件</a>,文件包含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pptx、第6课补充视频《都江堰》mp4、第6课课前导入《中国通史战国状况》mp4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