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部编版背影课文ppt课件
展开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他的散文素朴缜密,意境隽永,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诗集《雪朝》(与人合作),诗文集《踪迹》等。散文代表作品有《春》《荷塘月色》《绿》等。
本文选自《朱自清全集》第一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1917年,作者的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的徐州榷运局长(相当于“烟酒公卖局长”)职务也交卸了。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便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二人在浦口车站惜别。本文写于1925年,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于是,作者想起了8年前父亲在浦口车站为自己送别的那一幕,提笔写下了这篇文章。
迂( ) 拭( ) 搀( )差使( ) 交卸( ) 簌簌( ) 赋闲( ) 游逛( ) 踌躇( ) 栅栏( ) 马褂( ) 蹒跚( ) 颓唐( ) 琐屑( ) 举箸( ) 晶莹( ) 情郁于中( )
【祸不单行】不幸的事接连发生。【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典质】把财物等典当、抵押出去。典,典当。质,抵押。【赋闲】文中指失业在家。晋代潘岳辞官家居,作《闲居赋》,后因称罢官闲居、失业无事为赋闲。【踌躇】犹豫。
侧重在具体行动上拿不定主意,欲行又止。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颓唐】衰颓败落。【触目伤怀】文中指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而引起内心感伤。【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或行为。已,停止,这里是“控制”的意思。【情郁于中】文中指感情积聚在心里。郁,(忧愁、气愤等)积聚。
一个_____,二年_____,三处_____,四次_____,五句_____。
朗读课文并根据数字提示,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处嘱咐:他再三嘱咐茶房;他嘱我路上小心;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三处不解: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我心里暗笑他的迂;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四次流泪:见父睹境思祖母时的悲哀之泪,望父买橘时的感动之泪,父子离别时的感伤之泪,再现背影时的伤心之泪。
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父亲对“我”的疼爱。 “我”对父亲的愧疚、感念之情。
“一个背影,二年未见,三处嘱咐(不解),四次流泪(背影),五句叮咛”
读课文想一想,哪些是作者感情的触发点?想一想是什么触动了作者。
外貌描写:“父亲是一个胖子”“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表现出父亲买橘子的不易。
请认真研读第6段,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父亲背影的。
动作描写:“蹒跚地走”“慢慢探身下去”“攀着”“向上缩”“向左微倾”
作者将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影仔细刻画,忽又定格在月台上,形成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背影形象。而在父亲离开时,又将众多的人影作为陪衬,写父亲的背影消失在人群里。
内容:作者以“背影”为父爱的象征点、父子情的交汇点、父子关系改善的触发点。结构:“背影”是文章中“我”的情感变化的转折点,也是文章的线索。
结合全文,说说“背影”在文中的作用。
一次“再三嘱咐”,一次“嘱”,一次“嘱托”,中间还有一次“踌躇”。
父亲因为事忙,不打算送“我”,且托人照顾“我”
终究还是不放心而送了“我”
“我”永远是那个没长大的需要他关怀照料的儿子。
读读以下五句话,说说你的理解。
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这是父亲对儿子的劝解和安慰,家境困难,身心最艰难的便是父亲,而父亲却依然坚强并回过头来安慰“我”,这在表现父亲坚强的同时也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怀。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细心关照之后,又想起儿子路上口渴的问题,担心橘子买来之后找不到儿子,又怕行李丢失,于是叮嘱儿子不要走动,可见父亲为儿子考虑得很周到。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进去吧,里边没人。
这两句话包含了父亲对“我”的牵挂、惦念、体贴、依依不舍之意。
文中一共几次写到父亲背影?表达了什么中心?
怀念父亲,惦记背影:开篇点题望父买橘,刻画背影:车站送别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父子告别别后思念,再现背影:呼应开头
父爱往往是含蓄而深沉的。有人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此话不虚。作者开始对父爱的理解是不深刻的,直到在困境中看到了感人至深的“背影”,这种被忽略的亲情才浮出水面。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懂了含蓄又深沉的父爱,那么朱自清先生对父亲的情感发生过哪些变化呢?我们今天继续深入理解文本。
在这篇文章中,“我”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有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915年,朱自清父亲包办朱自清婚姻,朱自清有怨言。父子生隙。 1916年,朱自清上北大后自作主张改“朱自华”为“朱自清”,父亲很生气。 1917年,父亲失业,祖母去世,家庭经济陷入困顿。朱自清二弟几乎失学。《背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年。
1921年,朱自清北大毕业参加工作,父亲为了缓解家庭经济紧张私自扣留了朱自清工资。父子发生剧烈矛盾。朱自清离家出走。 1922年,朱自清带儿子回家,父亲不准他进门,朱自清只能怅然离开。父子开始长达多年的冷战。 1925年,朱自清父亲写信给儿子: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清在泪水中完成了《背影》。 1928年,朱自清父亲读到《背影》。父子冷战解冻。 1945年,朱自清父亲去世。
去年父亲来信,问起阿九,那时阿九还在白马湖呢;信上说,“我没有耽误你,你也不要耽误他才好。”我为这句话哭了一场:我为什么不像父亲的仁慈?我不该忘记,父亲怎样待我们来着!人性许真是二元的,我是这样地矛盾;我的心像钟摆似的来去。——朱自清《儿女》
新旧思想交替时期,作者与父亲之间曾有种种不合。直到后来,作者才深深理解父爱。所以,作者借背影不只在写父爱,更是表达自己的愧疚与感念。
1928年秋日的一天,我接到了开明书店寄赠的《背影》散文集,我手捧书本,不敢怠慢,一口气奔上二楼父亲卧室,让他老人家先睹为快。父亲已行动不便,挪到窗前,依靠在小椅上,戴上了老花眼镜,一字一句诵读着儿子的文章《背影》,只见他的手不住地颤抖,昏黄的眼珠,好像猛然放射出光彩。——朱国华《朱自清与〈背影〉》
读读下面两段话,说一说你读出了什么?
孩子真情流露的时候,好似总是背着你们,你们向我显露最深的爱的时候,也好似恰巧都是一次又一次的背影。什么时候,我们能够面对面地看一眼,不再隐藏彼此,也不只在文章里偷偷地写出来,什么时候我才肯明明白白地将这份真诚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向你们交代得清清楚楚呢。——三毛《背影》
读完这些,你想对文中的父亲或自己的父亲说些什么?
本文语言朴素而不失典雅,匀净而不失细腻,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与感染力,结合文章,试着分析一下。
如口语一般,多用白描手法,简洁而表现力强。
多用文言词汇,增强了语言的概括力,又使文章显得典雅。
只写与“背影”相关的内容,使全文用语显得匀净。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表现细节,使得文章整体的叙述描写给人细腻之感。
本文的重点在通过父亲的背影表达父子之情,那么又为何要写与背影无关的第2—5段呢?请你简要分析。
丰富了背影的内容,也深化了父亲伟大的形象。
第2、3段:介绍家庭情况
父爱沉沉,一个买橘的背影打动了无数读者,因为我们从中看到了父亲和自己。爱需要付出,需要理解,需要时间,需要成长。古人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亲情亦然。让我们珍惜拥有,再一次齐读: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在你的印象中,是否也有人给你留下过如此感动的回忆呢?请你仔细回忆当时的场景,具体到对方做了什么动作,他(她)是什么形象,或说了什么话,将这些叙述出来,记住要表现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
作者在描写父亲背影的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外貌描写与动作描写的方法。在描写外貌时,抓住父亲穿着简陋与身材肥胖的典型特征,在动作描写中也集中体现出父亲攀月台不易的形象。作者这种抓住典型特征做简要勾画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叫白描手法。我们在习作过程中,可恰当使用各种描写方法。
语文人教部编版背影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a href="/yw/tb_c133213_t3/?tag_id=26" target="_blank">背影教课ppt课件</a>,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爱子之情,依恋不舍,愧疚担忧,第二次,细心关照周到入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