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黑龙江省大庆市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解析版)
展开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为化学卷和物理卷两部分。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到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非选择题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时间1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Na-23 Mg-24 Cl-35.5 S-32 Zn-65 Ba-137
化学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 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化学,化学与生产生活、人类健康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儿童缺少锌元素易患佝偻病,缺铁元素会引起贫血
B. 科学家开发新的燃料电池,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 新型可生物降解塑料主要成分有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属于天然有机材料
D. 目前世界上已有90%以上的铁和50%以上的金得到了回收利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A、儿童缺少锌元素会影响生长发育,易患佝偻病,缺铁元素会引起贫血,故选项说法错误;
B、科学家开发新的燃料电池,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选项说法正确;
C、新型可生物降解塑料主要成分有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D、目前世界上已有50%以上的铁和90%以上的金得到了回收利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2. 下列实验设计及操作合理的是( )
A 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B. 氧气验满
C. 去除粗盐中的泥沙
D. 设计简易净水器净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没有进行对照实验,无法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故选项错误;
B、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收集满,不能伸入集气瓶内,故选项错误;
C、过滤能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可去除粗盐中的泥沙,故选项正确;
D、简易净水器组装时大颗粒物质在上面,小颗粒物质在下面,可以达到净水效果,所以小卵石应放于装置的最上面,故选项错误;
故选:C。
3.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下列有关节气描述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谷雨:帆得樵风送,春逄谷雨晴B. 处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C. 白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D. 小雪: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答案】B
【解析】
【详解】A、帆得樵风送,春逄谷雨晴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符合题意;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下列有关物质分类完全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甲烷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氢氧化铝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磷矿粉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双氧水由过氧化氢和水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尿素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碱石灰由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硫铵是由铵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氧化汞是由Hg、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硬铝是铝的合金,属于混合物;淀粉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氢氧化镁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还含有其它物质,属于混合物,二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D、臭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醋酸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氧化铁是由Fe、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故选D。
5.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与事实相符的是( )
A. 医疗上用氢氧化镁治疗胃酸过多:
B.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C. 实验室制取氢气:
D. 生活中用天然气作燃料:
【答案】B
【解析】
【详解】A.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不是硫酸,故A错误;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故B正确;
C.实验室制取氢气常用锌和稀硫酸反应,镁与稀硫酸反应速率太快,不易收集,故C错误;
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故D错误。
故选:B。
6. 化学课程要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下列有关示例正确的是( )
【答案】C
【解析】
【详解】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电子的质量很小,可忽略不计,故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原子质量差别不大,不符合题意;
B、碱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性溶液,但是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但是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C、紫甘蓝汁液在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中颜色不同,故可用紫甘蓝和酒精为原料自制酸碱指示剂,符合题意;
D、水能属于传统能源,化学方法开发水能会大量耗能,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碳酸钙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盐酸
B. 足量的镁和锌分别和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C. 向装有一定质量氯化钡和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
D. 红磷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答案】D
【解析】
【详解】A、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过程中水的质量不断增加,反应结束以后,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水的质量增加速度减小,该选项图像正确,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锌比铁活泼,则锌和硫酸反应更快,由于金属过量,酸的量一定,则最后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该选项图像正确,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向装有一定质量氯化钡和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待反应完全以后,随着稀硫酸的加入,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数目不断增加,该选项图像正确,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红磷燃烧放热,则反应放热,装置中的压强增大,但随着氧气的消耗,压强又不断减小,且最终降至常温时,压强小于开始时的压强,该选项图像不正确,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8.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C
【解析】
【详解】A、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度: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干燥的pH试纸上,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再读出pH值,不能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否则会稀释待测液,影响pH值的测定,不符合题意;
B、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过滤,得到银,达不到分离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C、加入适量硝酸钡溶液,硝酸钡和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钾,过滤,除去硫酸钡,可除去杂质,符合题意;
D、分别加入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碳酸氢铵和氯化铵均属于铵态氮肥,均能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均能产生刺激性气味,现象相同,无法区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图一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P点的含义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 如图二℃时,将等质量的甲、乙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5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B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甲
C. 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NaCl杂质,提纯时可采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D. 如图二℃时,将B烧杯中的溶液全部倒入A烧杯中(甲、乙不反应),充分搅拌,A中的固体部分溶解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t1℃时,甲、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故P点的含义是: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5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A中固体部分溶解,B中固体完全溶解,则t2℃时,B中固体溶解度大,t2℃时,溶解度:甲>乙,则B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甲,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NaCl杂质,提纯时可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不符合题意;
D、由B的分析可知,A烧杯中溶质是乙,B烧杯中溶质是甲,A中固体部分溶解,B中固体完全溶解,t2℃时,甲的溶解度为85.5g,乙的溶解度为50.4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85.5g甲、50.4g乙,50g水中最多可溶解25.2g乙,42.75g甲,故加入甲、乙物质的质量:25.2g<甲、乙物质的质量≤42.75g,t2℃时,将B烧杯中的溶液全部倒入A烧杯中(甲、乙不反应),此时烧杯中溶剂为100g,乙的质量≤42.75g<50.4g,故A中的固体能全部溶解,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我国制碱先驱侯德榜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某企业把海水的综合开发和利用与侯氏制碱法结合,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请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吸氨碳化塔内发生的总反应为
B. 吸氮碳化塔内应先通CO2,后通NH3
C. 母液1和母液2都是NaCl的饱和溶液
D. ①中用石灰乳,也可以用石灰水代替,不影响金属镁的产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流程可知,吸氨碳化塔中,氯化钠和氨气、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由于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根据氢、氧原子的守恒,可知反应物中应还含有水,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A正确;
B、吸氮碳化塔内应先通NH3,后通CO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氨气易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故B错误;
C、根据流程图可知,母液1中存在大量的氯化镁,母液2中存在大量的氯化铵,故C错误;
D、①中用石灰乳,不可以用石灰水代替,石灰乳浓度大,用石灰水代替影响金属镁的产量,故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0分)
11. “笔墨纸砚”被称为文房四宝,承载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1)笔尖在氧气中点燃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笔尖中含有________元素。
(2)墨汁的主要成分是骨胶和炭黑,所以墨汁属于________物,用墨汁书写的字画,历经千年,久不褪色,是因为________。
(3)墨棒加水在砚台上研磨可得墨汁,说明墨棒的硬度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砚台。
(4)宣纸制作过程中有道工序是从纸浆中用竹帘捞纸,该过程利用了________操作,现代造纸用到的一种碱是________(写化学式)。
【答案】(1)碳 (2)①. 混合 ②.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3)小于 (4)①. 过滤 ②. NaOH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笔尖在氧气中点燃后,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为二氧化碳,所以推测笔尖中含有碳元素。
(2)①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墨汁的主要成分是骨胶和炭黑,所以墨汁属于混合物。
②用墨汁书写的字画,历经千年,久不褪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3)墨棒加水在砚台上研磨可得墨汁,说明墨棒的硬度小于砚台。
(4)①在宣纸制作过程中,从纸浆中用竹帘捞纸,属于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所以该操作相当于过滤。
②现代造纸用到的一种碱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OH。
12. 实验课上,同学们利用如下装置进行气体制备的学习。
(1)在实验室里常用稀盐酸和块状大理石在装置A中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用稀硫酸的原因是________。与A比较,用B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
(2)实验室还可以用发生装置C制取另外一种气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D装置在化学实验中有广泛的用途。
①若用于检验二氧化碳,可在D装置中加入________。
②若要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_______(填“a”或“b”)口进入。
【答案】(1)①. 硫酸与碳酸钙反应会生成微溶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②. 可控制反应的速率
(2)
(3)①. 澄清的石灰水 ②. b
【解析】(1)在实验室里常用稀盐酸和块状大理石在装置A中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用稀硫酸,是因为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会生成微溶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与A比较,B装置可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滴加的速度,进而控制反应的速率;
(2)装置C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实验室还可以用发生装置C制取氢气,实验室制取氢气选用药品锌粒和稀硫酸,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 = ZnSO4+H2↑;
(3)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用于检验二氧化碳,可在D装置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
②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若要收集氢气,气体应从b口进入。
13. “微观—宏观—符号”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于2024年4月26日成功对接空间站。核心舱内生命保障系统会将航天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转化,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通过微观示意图可知,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________。
(3)价类图是以物质类别为横坐标,以化合价为纵坐标所绘制的图像,如图2为硫元素的价类图,若F为一种蓝色溶液,则F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将C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现象是________。
(5)已知反应,X为A~F中的________(填字母)。
【答案】(1)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
(4)溶液变红色
(5)E
【解析】(1)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F为一种蓝色溶液,F应是铜盐溶液,且硫元素显+6价,则F为硫酸铜,化学式为:CuSO4;
(4)由图可知,C属于氧化物,且硫元素显+4价,则C为二氧化硫,将二氧化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现象是:溶液变红;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H、S、O、N的个数分别是2、0、6、2,生成物中含H、S、O、N的个数分别是8、3、15、2,故反应物中还应含6个H、3个S、9个O,故X的化学式为:H2SO3,H2SO3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H2SO3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x=+4,故H2SO3为E。
14. 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B、D为气体,B有刺激性气味,F、I都广泛应用于造纸、纺织等工业生产。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为________。F的俗称为________。
(2)若农作物出现叶片发黄的症状,应施加的物质是________(填字母)。
(3)若H由两种元素组成,则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D和C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生成的产物不同,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能生成有机物,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答案】(1)①. ②. 火碱##烧碱##苛性钠
(2)A、G
(3)
(4)
【解析】A加热后可以生成B、C、D三种物质,且B、D为气体,B有刺激性气味,则A为NH4HCO3,B为NH3,D为CO2、C为H2O;F与G可以反应生成B(NH3)、C(H2O)与E,且F可以用于造纸、纺织等工业生产,则F为NaOH,G为铵盐,E为钠盐;I能与H反应生成D(CO2)、C(H2O)与E(钠盐),且I可以用于造纸、纺织等工业生产,则I为Na2CO3,H为酸。
(1)由分析可知,B的化学式为:NH3 ,F为氢氧化钠,俗称为:火碱(或烧碱或苛性钠)。
(2)若农作物出现叶片发黄的症状,则需要施加氮肥,A(NH4HCO3)、G(铵盐)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3)若H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为酸,则为HCl;H为HCl,则Na2CO3与HCl反应生成的E为NaCl,所以G中含有Cl,为NH4Cl,反应③为氯化铵与氢氧化钠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4)D为CO2,C为H2O,CO2与H2O在光照和叶绿素条件下可以反应生成C6H12O6与O2,其中C6H12O6由C、H、O组成,属于有机物。
15. 保险粉(化学式为)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在碱性溶液中稳定,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极不稳定。在NaCl存在下,在水中溶解度显著下降。其制备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反应Ⅰ的原理为:。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反应Ⅰ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
(2)反应Ⅱ为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操作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4)滤液中含有,为使结晶析出还需要加入少量NaOH的原因是________,加入NaCl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①. 属于 ②.
(2)
(3)引流
(4)①. 可调节溶液为碱性,使稳定存在 ②. 氯化钠的存在使的溶解度降低,更易结晶析出,从而提高产率
【解析】(1),该反应中锌元素的由0价升高为+2价,硫元素由+4价降低为+3价,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故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SO2;
(2)反应Ⅱ为复分解反应,该反应是ZnS2O4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锌沉淀和Na2S2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操作a是将氢氧化锌沉淀与滤液分离,为过滤,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4)Na2S2O4在碱性溶液中稳定,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极不稳定,在NaCl存在下,Na2S2O4在水中溶解度显著下降,所以滤液中含有Na2S2O4,为使Na2S2O4结晶析出还需要加入少量NaOH的原因是:使Na2S2O4稳定存在,加入NaCl的原因是:Na2S2O4在水中溶解度显著下降,析出尽可能多的 Na2S2O4。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16. 小明同学想在实验室用NaOH溶液与CO2气体制取Na2CO3溶液。但是经过检验,发现很难得到纯净的Na2CO3溶液,在老师的帮助下查阅了相关资料,制定了计划。
【查阅资料】
①CO2通入NaOH溶液时极易因CO2过量而产生NaHCO3,且无明显现象。
②NaHCO3溶液煮沸时不会发生分解反应;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不反应。
③。
【制取步骤】
①量取两份50mL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备用。
②用一份50mLNaOH溶液吸收过量的CO2气体,至CO2气体不再溶解。
③小心煮沸②溶液1~2分钟。
④在得到的③溶液中加入另一份50mLNaOH溶液,使其充分混合。
【实验探究】
(1)步骤③的作用是________,步骤③和步骤④能否颠倒?_______,理由是______。
(2)若实验中溶液的体积控制的不准确,则制得的Na2CO3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_______。
(3)为检验制得的溶液是否为纯净的Na2CO3溶液,请你与小明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探究:
【结论】所制得的不是纯净的Na2CO3溶液。
【评价与反思】
(4)小芳同学认为可以用过量的Ca(OH)2溶液替代CaCl2溶液进行以上实验,你认为是否可行?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①. 除去溶液中过量的CO2 ②. 不能 ③. 若颠倒,过量的CO2会消耗一部分NaOH,使氢氧化钠的量减少,NaHCO3会过量,使制得的Na2CO3不纯
(2)氢氧化钠或碳酸氢钠
(3)①. 产生白色沉淀 ②. 稀盐酸 ③. 碳酸氢钠 ④. 酚酞试液 ⑤. 酚酞试液变红
(4)①. 不可行 ②. 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钠,且过量,都会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
【解析】(1)步骤③的作用是除去溶液中过量的CO2;步骤③和步骤④不能颠倒,若颠倒,过量的CO2会消耗一部分NaOH,使氢氧化钠的量减少,NaHCO3会过量,使制得的Na2CO3不纯,故填:除去溶液中过量的CO2;不能;若颠倒,过量的CO2会消耗一部分NaOH,使氢氧化钠的量减少,NaHCO3会过量,使制得的Na2CO3不纯;
(2)若实验中溶液的体积控制的不准确, NaOH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质量不确定,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程度不能确定,制得的Na2CO3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氢氧化钠或碳酸氢钠,故填:氢氧化钠或碳酸氢钠;
(3)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钠、碳酸氢钠不与氯化钙反应,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溶液中含有Na2CO3,故填:产生白色沉淀;
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无气泡产生,证明溶液中不含碳酸氢钠,故填:稀盐酸;碳酸氢钠;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向滤液中加酚酞,酚酞试液变红,则制得的溶液中含NaOH,故填: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
(4)若加入的试剂是Ca(OH)2溶液,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会产生NaOH,对原来的氢氧化钠检验有干扰或加入的是过量的Ca(OH)2溶液,会对原来的氢氧化钠检验有干扰,故填: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钠,且Ca(OH)2过量,都会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
17. 自然界并不缺少镁,缺少的是发现镁的眼睛。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启寻镁之旅,现邀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内容。
任务一:认识金属镁。
(1)镁能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为________。
(2)将打磨过的镁条放入稀盐酸中,产生大量气泡,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任务二:制备金属镁。
小组同学模拟工业上从海水晒盐剩下的苦卤中提取镁,流程如图:
(3)步骤Ⅰ需通过________操作得到氢氧化镁。步骤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任务三:探究镁的化合物。
已知: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可以表示为,探究小组利用下图测定的组成。
实验步骤:
(4)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过滤、洗涤并干燥过的样品置于平直玻璃管中。
步骤2:打开弹簧夹a,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关闭,称量相关装置的质量。
步骤3:加热甲中玻璃管,当乙装置的质量________时,停止加热。
步骤4:打开弹簧夹a,缓缓通入空气数分钟后,再次称量乙、丙装置的质量。
步骤5:称量相关装置的质量。
(5)步骤4中缓缓通入空气数分钟的目的是________。
(6)某同学认为上述实验装置中存在一个明显缺陷,为解决这一问题,可选用下列装置中的________(填装置字母)连接在________(填原装置)装置之前。
(7)装置丁的作用是________。
(8)若按正确装置进行实验,测得如下数据
A.玻璃管的质量100.0g B.反应后玻璃管与残留固体总质量120.0g
C.装置乙实验后增重9.0g D.装置丙实验后增重17.6g
根据实验测定的数据,求出碱式碳酸镁中________。
【答案】(1)发出耀眼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2)
(3)①. 过滤 ②.
(4)不再增加
(5)使反应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全部被乙、丙装置吸收
(6)①. C ②. 甲
(7)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被丙装置吸收
(8)4:1:4
【解析】(1)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2)将打磨过的镁条放入稀盐酸中,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步骤Ⅰ中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氢氧化镁难溶于水,故步骤Ⅰ需通过过滤操作得到氢氧化镁;步骤Ⅱ中反应为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碱式碳酸镁受热分解会生成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吸收反应生成的水,故加热甲中玻璃管,当乙装置的质量不再增加时,停止加热;
(5)步骤4中缓缓通入空气数分钟的目的是:使反应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全部被乙、丙装置吸收;
(6)空气中含二氧化碳和水,会影响实验结果,故应在甲装置之前连接C装置,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防止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被乙、丙装置吸收,影响结果;
(7)装置丁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被丙装置吸收,影响实验结果;
(8)装置丙增加质量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7.6g
解:设碳酸镁的质量为a,碳酸镁反应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b
a=33.6g
b=16g
则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120.0g-100.0g-16g=4g
设氢氧化镁的质量为m,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为n
m=5.8g
n=1.8g
乙装置增加的质量为反应生成水的质量,则结晶水的质量为:9.0g-1.8g=7.2g
则x:y:z=。
四、计算题(共8分)
18. 将100gBa(OH)2溶液与50g稀盐酸混合后,向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先后加入MgSO4溶液和稀硫酸,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溶液的质量如图所示。
(1)O点溶液pH___________(填“>”“<”或“=”)7。
(2)a点沉淀的成分是___________。
(3)c点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4)试求Ba(OH)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
(2)硫酸钡和氢氧化镁
(3)Mg2+
(4)Mg(OH)2的质量:;生成BaSO4的总质量:23.3g
解:设与MgSO4反应产生BaSO4质量为x,同时消耗Ba(OH)2质量为y。
则BaCl2与MgSO4反应生成BaSO4的质量为:
盐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则存在的关系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硫酸钡中钡元素的质量等于与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钡中钡元素的质量,则氢氧化钡的质量=
则Ba(OH)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解析】根据题意,氢氧化钡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再加入硫酸镁溶液生成沉淀而后加入硫酸沉淀减少,说明硫酸镁既和生成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硫酸),又和剩余的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氢氧化镁溶于酸。如图所示,最终得到的沉淀硫酸钡是23.3g,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的质量是26.2-23.3=2.9g。
(1)由分析可知,氢氧化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氢氧化钡过量,则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存在未反应的氢氧化钡,溶液呈碱性,pH>7,故填:>;
(2)由图可知,a点时沉淀质量最大,发生的反应:、,则a点沉淀的成分是硫酸钡和氢氧化镁,故填:硫酸钡和氢氧化镁;
(3)c点时,加入了硫酸,氢氧化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此时溶液中有硫酸镁、氯化镁,则c点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镁离子,故填:Mg2+;
(4)详见答案。
选项
单质
有机物
碱
盐
氧化物
A
水
甲烷
氢氧化铝
磷矿粉
双氧水
B
氢气
尿素
碱石灰
硫铵
氧化汞
C
硬铝
淀粉
氢氧化镁
食盐
二氧化碳
D
臭氧
醋酸
烧碱
纯碱
氧化铁
序号
核心素养
示例
A
化学观念
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原子质量差别很大
B
科学思维
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C
科学探究与实践
用紫甘蓝和酒精为原料自制酸碱指示剂
D
科学态度与责任
利用化学方法开发水能等新能源,减轻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测定:测定NaOH溶液的酸碱度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涂在湿润的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数
B
分离:铁粉和铜粉的固体混合物
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
C
除杂:溶液中混有少量
加入适量的溶液,过滤
D
鉴别:固体和固体
分别加入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闻气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制得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显中性的CaCl2溶液
________
溶液中含有Na2CO3
将上步实验所得混合物进行过滤,将滤液分成两份
取其中一份加入足量的________
无气泡产生
制得的溶液中不含_______
取另一份加入________
__________
制得的溶液中含有NaOH
2024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共6页。
2024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共6页。
2024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中考化学第三次模拟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中考化学第三次模拟试卷,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013g,6% ,00mL×3,2g,4g,6g,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