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六十九中学中考化学模拟题5(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H-1 N-14 O-16 S-32 Cu-64 Zn-65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4分)
1. 下图所示的家庭小实验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 制作“叶脉书签”B. 净水
C. 自制汽水D. 将鸡蛋壳放入醋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制作“叶脉书签”,用氢氧化钠溶液腐蚀叶肉,包含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用该装置净水,主要应用过滤和吸附,净水过程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自制汽水,小苏打与柠檬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等,有新物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将鸡蛋壳放入醋中,鸡蛋壳中的碳酸钙与醋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水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
2.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加热固体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向试管中加入液体时,试管口紧靠在细口瓶瓶口,瓶塞倒放在桌上,标签向着手心,故A正确;
B、用注射器检验装置气密性时,注射器连接短管。该图中推动活塞时,必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故B错误;
C、用试管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故C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需要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或者留一层水,放着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该图中集气瓶底部没有细沙或水,故D错误;
故选A。
3. 下列描述中的应用及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A. 用稀盐酸除去锌粉中混有铁粉:
B. 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
C. 处理印染厂废水:
D. 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
【答案】D
【解析】
【详解】A、锌粉和铁粉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
B、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使用的药品是汞,不是红磷,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配平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H2SO4+2KOH=K2SO4+2H2O,错误;
D、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正确。
故选D。
4. 运用分类法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还含有其他物质,属于混合物;C60为只含碳元素的纯净物,属于单质;Na2O2是由钠、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Cu2(OH)2CO3和明矾均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该选项分类不正确。
B、过磷酸钙由磷酸二氢钙和硫酸钙组成,属于混合物;Hg为只含汞元素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干冰为固体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KOH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纯碱为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该选项分类正确;
C、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属于混合物;煤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Fe3O4是由铁、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Ca(OH)2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碳铵是由铵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该选项分类不正确。
D、福尔马林为甲醛溶液,属于混合物;Ne为只含氖元素的纯净物,属于单质;SiO2是由硅、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NH3•H2O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HBr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该选项分类不正确。
故选B。
5. 下列做法能达到其预期目的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稀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过量的氧化铜不溶于水,过滤得到硫酸铜溶液,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B、将液态空气升温,氮气的沸点低,N2先逸出,氮气逸出后,液氧中还含有稀有气体等物质,是混合物,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溶解、过滤得到二氧化锰固体和氯化钾溶液,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验满时应该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A。
6. 下列说法合理的有
①通过实验测得某溶液pH=0
②施用农药是最重要的作物保护手段
③用作消毒剂的医用酒精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5%
④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银白色
⑤向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Zn、Mg,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再向滤液中加入铜粉,滤液颜色无变化,则滤渣成分组成可能有4种情况
A. 2种B. 3种C. 4种D. 5种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一般用pH值来表示酸碱度,pH范围在0-14之间,可通过实验测得某溶液pH=0,故正确;
②施用农药可以保护作物,但不是最主要的保护措施,故错误;
③用作消毒剂的医用酒精中溶质的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为75%,故错误;
④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故错误;
⑤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Mg>Zn>H>Cu>Ag,向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Zn、Mg,镁先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锌再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最后是铜和硝酸银反应。向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Zn、Mg,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再向滤液中加入铜粉,滤液颜色无变化,说明溶液中不存在硝酸银,但硝酸铜是否反应完或已经开始反应都有可能,滤渣中可能有铜,可能没有,则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含有铜、锌和镁,成分组成可能为银、银和铜、银和铜和锌、银、铜、锌、镁,有4种情况,故正确;
说法合理的有①⑤2种;
故选A。
7. 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①甲醛有毒,不能利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防腐,错误;②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正确;不合题意;
B、①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错误;②铁制品喷漆的防锈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使铁失去生锈的条件,正确;不符合题意;
C、①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用于防毒面具,正确;②氮气无毒,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正确;
D、①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能改变反应速率的方法不一定是加催化剂,如提高温度也可以加快反应速率,错误;②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则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如图,图象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正确的是(说明:下列每组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
A. 将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
B. 是向等质量的碳酸钙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浓度为5%和10%的稀盐酸
C. 是分别向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镁和铝
D. 是向一定质量的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将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浓硫酸吸收空气中水分溶液质量增大,溶质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少,选项图像不正确;
B、等质量的碳酸钙分别与足量的浓度为5%和10%的稀盐酸反应,碳酸钙的质量相等,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与10%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故选项图像正确;
C、金属与酸反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因为酸的量相同,金属过量,故生成的氢气应该相等,镁的活动性比铝强,故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故选项图像不正确;
D、向一定质量的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氢氧化钡与硫酸会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故选项图像不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像。
9. 如图为Na2CO3和NH4HC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3℃时,将30gNa2CO3固体加到5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B. 将Na2CO3饱和溶液从T2℃升温到T4℃,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C. 将100gNH4HCO3饱和溶液从T4℃降温到T1℃,析出20gNH4HCO3晶体
D. 将等质量的两物质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4℃,为使溶液恰好饱和,加入两固体质量相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T3℃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50g,则T3℃时,将30gNa2CO3固体加到50g水中只能够溶解25g碳酸钠,形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33.3%,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T2℃升高到T3℃时,碳酸钠的溶解度增大,T3℃升温到T4℃时,碳酸钠的溶解度减小,且T2℃、T4℃时碳酸钠的溶解度相同,所以将Na2CO3饱和溶液从T2℃升温到T4℃,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选项错误;
C、由图可知,T4℃碳酸氢铵的溶解度为42g,T1℃碳酸氢铵的溶解度为22g,则将142gNH4HCO3饱和溶液从T4℃降温到T1℃,析出20gNH4HCO3晶体,选项错误;
D、由图可知,T1℃、T4℃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相同,则将等质量的两物质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4℃,为使溶液恰好饱和,加入两固体质量相等,选项正确,故选D。
10. 某面包膨松剂由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中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该膨松剂在面包制作过程中会发生分解。化学小组为验证该膨松剂的成分,充分加热该膨松剂,查阅资料,设计如图所示实验(实验开始前弹簧夹都处于关闭状态)。
资料:①膨松剂在面包制作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2NaHCO3Na2CO3+H2O+CO2↑;NH4HCO3NH3↑+H2O+CO2↑。
②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溶解700体积氨气,氨气溶于水所得溶液为氨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需要将装置B中的水换成澄清石灰水以检验CO2
B. 关闭K2,打开K1,充分加热之后即可观察到碳酸氢铵的存在的证据
C. 如果缺少装置C,仍可证明碳酸氢铵的存在
D. 该装置还无法证明碳酸氢钠的存在
【答案】B
【解析】
【分析】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氢铵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A、根据题目信息,膨松剂分解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这样通过B中水即可产生气泡,所以不需要将装置B中的水换成澄清石灰水以检验二氧化碳,故A错误;
B、关闭K2,打开K1,充分加热,D中酚酞变红,说明有氨气生成,根据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改变。可以判断膨松剂中有碳酸氢铵存在,故B正确;
C、C装置中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从而避免了二氧化碳干扰实验现象,故C错误;
D、关闭K1,打开K2,当B中水里没有气泡时,试管中有剩余固体存在,因为碳酸氢铵分解后无固体,所以可以说明有碳酸氢钠存在,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共5小题,共32分)
11. 从H、C、N、O、Na、S、K七种元素中,选取有关的元素,用适当化学用语填空:
(1)不含电子的离子___________;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态化合物___________;
(3)纯碱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4)可作复合肥的盐___________;
(5)生成两种单质的分解反应___________。
【答案】(1)H+ (2)H2O
(3)
(4)KNO3 (5)
【解析】
小问1详解】
不含电子的离子是氢离子,其离子符号为:H+;
【小问2详解】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态化合物是水,其化学式为:H2O;
【小问3详解】
纯碱中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其化合价为+1价,故填:;
【小问4详解】
硝酸钾含氮元素和钾元素,可作复合肥,其化学式为:KNO3;
【小问5详解】
生成物都是单质的分解反应是水的电解,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2. 请回答下列实验问题:
(1)现提供如图装置
①上图C装置中,甲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
②实验室可以按照“B→F→F→真空气囊”的装置顺序制取纯净的CO2气体,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第一个F装置盛放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第二个F装置盛放的试剂为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15%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有:计算、称取氯化钠、量取水、溶解、转移。
①在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②下列操作中,可能导致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称取时,将氯化钠置于托盘天平的右盘 b.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c.用已有少量水的烧杯溶解氯化钠 d.转移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答案】(1) ①. 长颈漏斗 ②. ③.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④. 浓硫酸
(2) ①. 搅拌,加速固体溶解 ②. b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甲仪器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②实验室中,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在A装置后连续接了两个F装置再连接真空气囊进行收集,第一个F装置应该注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因为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能和氯化氢气体反应不和二氧化碳反应,除去氯化氢气体; 然后再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第二个F装置应该注入足量的浓硫酸,起干燥作用;
【小问2详解】
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 1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的固体质量为50g×15%=7.5g,需要使用游码;
①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固体溶解;
②a.称取时需要使用游码,将氯化钠置于托盘天平的右盘导致称量的氯化钠偏少,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故错误;
b.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导致量取的水偏少,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偏大,故正确;
c.用已有少量水的烧杯溶解氯化钠导致配制溶液的浓度变小,故错误;
d.转移时,有少量溶液溅出对溶液的浓度无影响,配制好的溶液具有均一性,故错误。
故选:b。
13. 建立“宏观﹣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硒元素被科学家称为“抗癌之王”,科学界研究发现血硒水平的高低与癌的发生息息相关。如图一是硒元素的相关信息硒元素属于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_。
(2)如图二,Na、Mg、Al三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___周期,对于Na、Mg、Al三种元素来说,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反而越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越大,Na、Mg、Al三种原子失电子能力由弱到强的顺序是___________。
(3)二氧化碳和氢气转换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是我国科学研究的又一重大突破,其反应微观过程如图三所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由图三得到启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一定不变,分子种类一定改变
B.图中所表示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C.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个数一定改变
D.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可能改变
【答案】(1) ①. 非金属 ②. 78.96
(2) ①. 3##三 ②. Al
【解析】
【小问1详解】
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以获得的信息: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硒元素名称中带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
小问2详解】
在元素周期表中,周期数=电子层数,Na、Mg、Al三种原子的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三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对于Na、Mg、Al三种元素来说,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2、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反而越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越大,Na、Mg、Al三种原子失电子能力由弱到强顺序是Al
根据反应微观过程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转换为化工原料乙烯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一定不变,分子种类一定改变,故A正确;
B、置换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根据方程式所表示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B错误;
C、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个数可能改变;根据方程式,反应的分子个数在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甲烷的燃烧:,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故C错误;
D、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可能改变,例如该反应中反应前氢气单质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0价,反应后的水中H变成了+1价,故D正确。
故选AD。
14. 通过如下实验对稀硫酸部分化学性质进行验证,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Mg和稀硫酸
实验二:MgO和稀硫酸
实验三:Ba(NO3)2溶液和稀硫酸
实验四:KOH溶液和稀硫酸
(1)实验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实验四无明显现象,再将打磨过的铁丝浸入该试验后的溶液中,仍无明显现象,据此_____(选填“能”或“不能”)验证KOH溶液和H₂SO4发生反应
(3)将上述所有实验后的溶液混合,并进行如下实验:
①写出滤液a中所含溶质的所有可能情况_____。
②分析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用白色沉淀A一定能除去MgC12溶液中的少量盐酸
B 用白色沉淀B能检验CaCl2溶液中是否含有盐酸
C 用滤液b与适量的K2SO4溶液混合,过滤,制备KNO3溶液
D 向溶液c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或过量的Na₂CO3溶液都有明显的现象
【答案】 ①. Ba(NO3)2+H2SO4=2HNO3+BaSO4↓ ②. 能 ③. KNO3、Mg(NO3)2和KNO3、Mg(NO3)2、HNO3 ④. BD
【解析】
【详解】(1)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化学方程式为:Ba(NO3)2+H2SO4=BaSO4↓+2HNO3;
(2)加入铁丝后无明显现象,证明溶液中已经没有H2SO4,所以可证明H2SO4是与KOH溶液发生了反应;
(3)①根据实验一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镁,可能含有硫酸;实验二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镁,可能含有硫酸;实验三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可能含有硝酸钡、硫酸中的一种; 实验四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钾,可能含有氢氧化钾、硫酸中的一种,滤液a中所含离子分析如下图,首先确定溶液中一定有K+和NO3-,根据加稀硫酸无明显现象,可知滤液a中不含有Ba+,根据加过量的Ba(OH)2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B,且白色沉淀B完全溶于稀硝酸,可知滤液a中一定有Mg2+,一定没有SO42-和OH-.综上所述滤液成分为一定有KNO3、Mg(NO3)2,可能有HNO3,
所以滤液a中所含溶质的所有可能情况是:KNO3、Mg(NO3)2和KNO3、Mg(NO3)2、HNO3;
②A、白色沉淀A中可能只含有BaSO4,故A错误;
B、白色沉淀B为氢氧化镁,所以可以用B检验CaC12溶液中是否含有盐酸,故B正确;
C、滤液b的成分为KNO3和Ba(OH)2,不能用来与适量的K2SO4溶液制备KNO3溶液,故C错误;
D、溶液C的成分为Mg(NO3)2和HNO3,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会产生白色沉淀,与过量的Na2CO3反应会产生气泡,故D正确。
故选BD。
故答案为
(1)Ba(NO3)2+H2SO4=BaSO4↓+2HNO3;
(2)能;
(3)①KNO3、Mg(NO3)2和KNO3、Mg(NO3)2、HNO3;②BD。
15. 现代循环经济要求综合考虑环境污染和经济效益。高纯氧化铁可作现代电子工业的材料,以下是用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FeO、SiO2)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铁(Fe2O3)的生产流程示意图:提示: 40℃以上时(NH4)2CO3分解
(1)实验室中,操作Ⅰ、操作Ⅱ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___________。
(2)滤液Ⅰ的溶质是___________。
(3)加适量氨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根据题中信息,加入(NH4)2CO3后,该反应必须控制的条件是___________。
(5)滤液Ⅱ中可回收的产品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
(6)配平反应方程式:________。
___________FeCO3+___________O2___________Fe2O3+___________CO2。
【答案】(1)漏斗 (2)硫酸亚铁、硫酸(或FeSO4、H2SO4)
(3)调节溶液的酸碱性
(4)温度低于40℃ (5)(NH4)2SO4
(6)4、1、2、4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图可以看出,经过操作Ⅰ、操作Ⅱ得到的是滤液和固体,故是过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故填:漏斗。
【小问2详解】
一氧化碳能将氧化铁还原为铁,将氧化亚铁还原为铁,故硫铁矿高温通入一氧化碳得到的固体中主要含有的是铁,稀硫酸能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含硫酸亚铁,由于硫酸过量,故还含有硫酸。
【小问3详解】
由于硫酸过量,溶液呈酸性,氨水呈碱性,加适量氨水能将溶液调节为中性,故填:调节溶液的酸碱性。
【小问4详解】
根据题中信息,40℃以上时(NH4)2CO3分解,故加入(NH4)2CO3后,该反应必须控制温度低于40℃,故填:温度低于40℃。
【小问5详解】
碳酸铵能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碳酸亚铁和硫酸铵,故滤液Ⅱ中可回收产品是硫酸铵,故填:(NH4)2SO4。
【小问6详解】
在空气中煅烧FeCO3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碳,利用奇数配偶法,先在氧化铁前面配2,在FeCO3前配4,在二氧化碳前面配4,最后O2前面配1,则有:4FeCO3+O22Fe2O3+4CO2。
三、实验题(共2题,每题10分)
16. 完成下列问题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过量的锌粒加入到浓硫酸中,发现有大量的气泡放出,他们对气体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锌粒加入浓硫酸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浓硫酸能与锌反应,不产生氢气,也不会产生氧气;
②SO2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能使品红(一种红色色素)溶液褪色。
【提出猜想】甲:气体是H2;乙:气体是SO2;丙:气体是SO2和H2。
【实验探究】
(1)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的装置(部分夹持器材略去,假设每个能发生的反应都完全进行)进行探究:
①实验开始后,观察到A中品红溶液褪色,证明气体中含有___________。
②B装置作用是___________。
③C装置在点燃酒精灯加热之前应先通一段时间的气体,目的是___________;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___________,证明气体中含有H2。
【讨论】
④锌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水和二氧化硫,为什么在反应过程中又产生了氢气呢?用文字简述原因:___________。
⑤锌与浓硫酸和稀硫酸反应都可以产生硫酸锌,如果需要制取硫酸锌,用锌与稀硫酸反应的优点是___________(任填一种合理的答案)。
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在生活中用途广泛,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探究。
【探究实验1】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
(2)用试管取适量碳酸氢钠溶液,滴加酚酞试液,振荡,溶液变浅红色,结论:___________。
【探究实验2】能与酸反应
(3)取适量碳酸氢钠加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再把燃着的木条迅速伸入试管,木条熄灭,碳酸氢钠和盐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探究实验3】能与碱反应
查阅资料:NaHCO3+NaOH=Na2CO3+H2O;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用试管取适量碳酸氢钠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提示:可以选择CaCl2溶液做试剂,通过证明有Na2CO3生成,从而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如图,两位同学分别进行了甲、乙两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4)有同学提出两个实验都不足以证明有Na2CO3生成,其理由是___________;要证明有Na2CO3生成,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SO2 ②. 吸收水蒸气 ③. 排除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④. C装置中固体由黑变红 ⑤. 随着反应进行,硫酸浓度减小,当硫酸浓度减小到一定程度时变成稀硫酸,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⑥. 不会产生对空气有污染的气体
(2)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
(3)NaHCO3+HCl═NaCl+H2O+CO2↑
(4) ①. 氯化钙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在溶液中也产生沉淀 ②. 取少量反应后滤渣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产生无色气体证明有Na2CO3生成,反之则没有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实验开始后,观察到A中品红溶液褪色,证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硫(SO₂);
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B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
③氢气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在点燃或加热时易发生爆炸。C装置在点燃酒精灯加热之前应先通一段时间的气体,目的是排除空气防止发生爆炸;氢气与氧化铜在加热时能生成铜和水。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C装置中固体由黑变红,证明气体中含有H2;
④锌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水和二氧化硫,在反应过程中又产生了氢气,原因是:随着反应进行,硫酸浓度减小,当硫酸浓度减小到一定程度时变成稀硫酸,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⑤如果需要制取硫酸锌,用锌与稀硫酸反应的优点是不会产生对空气有污染的气体,用浓硫酸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污染空气;
【小问2详解】
探究实验1:用试管取适量碳酸氢钠溶液,滴加酚酞试液,振荡,溶液变浅红色,说明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
【小问3详解】
探究实验2: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小问4详解】
实验甲中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然后加入氯化钙溶液验证是否有碳酸钠生成,该实验通过检验产物证明反应发生;而实验乙是氯化钙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氢钙,然后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氢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说明检验反应物来证明反应的发生。比较甲、乙两个实验的目的性区别是:甲是通过检验产物证明反应发生,而实验乙是通过检验反应物来证明反应发生;有同学提出两个实验都不足以证明有Na2CO3生成,其理由是:氯化钙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在溶液中也产生沉淀;要证明有Na2CO3生成,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取少量反应后滤渣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产生无色气体证明有Na2CO3生成,反之则没有。
17. 京京同学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等知识进行了研究。
(1)根据图1中的实验现象判断,稀盐酸里的A、B、C、D四种金属中,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后面的金属是(填字母) ___________。
(2)将甲、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乙表面析出红色固体,甲没有明显现象。判断甲、乙、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___________。
(3)查阅资料:
①NO是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O2迅速化合生成NO2
②NO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后面的金属Cu,在常温下虽然不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但可以与稀硝酸反应,溶液变蓝,生成一种无色气体(遇空气变为红棕色),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友情提示:Cu与HNO3的质量比为8:21)。
(4)用图2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可以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是NO。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关闭弹簧夹,将干燥管放入带有水的烧杯中,若观察到 ___________,则表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按如图2所示进行实验:打开弹簧夹,用注射器慢慢抽取干燥管内的气体,稀硝酸沿着干燥管慢慢上升,直到 ___________,停止抽拉注射器,关闭弹簧夹,观察干燥管内的现象:___________。
反应停止后,打开弹簧夹,用注射器抽取干燥管内的气体(事先已将注射器内原有的气体推出),关闭弹簧夹后取下注射器,并抽取一定量的空气,观察到气体变为红棕色。
③上述实验完成后,用足量NaOH溶液将气体吸收,其目的是 ___________。
④在3.84g Cu中加入了mg稀HNO3恰好反应,得到102.64g溶液,则生成NO的质量为___________和反应前稀H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答案】(1)D (2)乙>铜>甲
(3)
(4) ①. 干燥管内的液面比烧杯内的液面低,且过一段时间后干燥管内的液面保持不变 ②. 充满干燥管 ③. 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铜片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液面下降 ④. 防止污染空气 ⑤. 1.2g ⑥. 10.08%
【解析】
【小问1详解】
图中金属D表面无气泡产生,不能与酸发生反应;故答案为:D;
【小问2详解】
将甲、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乙表面析出红色固体,说明乙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甲没有明显现象,说明甲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故答案为:乙>铜>甲;
【小问3详解】
铜与稀硝酸反应,溶液变蓝,生成一种无色气体(遇空气变为红棕色,根据信息是NO),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同时产生了水,Cu与HNO3的质量比为8:21,则Cu与HNO3的计量数比=3:8,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其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①烧杯内液体不能较多进入干燥管,可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即观察到:干燥管内的液面比烧杯内的液面低,且过一段时间后干燥管内的液面保持不变;
②为排尽管内空气,应使稀硝酸充满干燥管;进入管内的稀硝酸与铜反应,放出气体,溶液逐渐变成蓝色,在气体不断产生时,管内液面下降;
③用氢氧化钠吸收有毒的气体,防止造成空气污染;故答案为:防止污染空气。
④设硝酸、生成NO的质量分别为y、x。
,x= 1.2 g;
,y=10.08g
H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四、计算题(共8分,(1)2分,(2)2分,(3)4分)
18. 欲测定某锌﹣铜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取合金样品10克放入烧杯中,将100克稀硫酸分5次加入,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气体的质量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并计算:
(1)第二次实验时生成气体质量m=___________;第四次实验时生成气体质量n=___________
(2)计算该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
(3)计算该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答案】(1) ①. 0.08 ②. 0
(2)由题意可以知道10g合金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为:0.08g+0.08g+0.04g=0.2g ;
解:设该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
解得:
则该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为35%
(3)由表可知,20g稀硫酸与金属完全反应生成0.08g氢气
解:设20g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
则该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19.6%。
【解析】
【小问1详解】
分析题中三次数据可以知道,第三次加入稀硫酸后仍然生成气体,所以可以判断第二次生成气体的质量为0.08g,第三次加入稀硫酸后生成气体的质量为0.04g,说明第三次已完全反应,所以第四次实验时生成气体质量为0g;
【小问2详解】
解析见答案;
【小问3详解】
解析见答案。类别/选项
混合物
单质
氧化物
碱
盐
A
草木灰
C60
Na2O2
Cu2(OH)2CO3
明矾
B
过磷酸钙
Hg
干冰
KOH
纯碱
C
空气
煤
Fe3O4
Ca(OH)2
碳铵
D
福尔马林
Ne
SiO2
NH3•H2O
HBr
选项
预期目的
做法
A
除去CuSO4溶液中的少量H2SO4
加过量的氧化铜、过滤
B
制取纯净液态氧气
将液态空气升温使N2逸出
C
除去KCl固体中混有的少量MnO2
加水溶解、过滤
D
检验O2是否收集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A.对健康的认识
B.对生活常识的认识
①可利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防腐
②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①合金比纯金属的熔点低
②铁制品喷漆的防锈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
C.对性质与用途的认识
D.对概念的理解
①因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防毒面具
②因氮气无毒、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①改变反应速率的方法一定是加催化剂
②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加入稀硫酸质量/g
20
20
20
20
20
生成气体质量/g
0.08
m
0.04
n
0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六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六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六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化学九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六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化学九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