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一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导学案
展开学习目标 1.搜集并记录有关家乡风物的材料,增进对家乡文化的情感与认识。2.掌握访谈的相关知识。3.学习撰写“家乡风物志”,传承并弘扬家乡优秀文化。
我们居住的家乡有着各类人物、多样景致和独特习俗,承载着我们丰富的记忆与情感。也许某个人物留下了动人的故事,也许某幢建筑有着不朽的价值,也许某个物件有着特殊的来历,这些都值得我们寻访探究。参考下面的活动内容,采访有关人物,了解家乡的人、物、历史、习俗等,并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写一篇《家乡人物(风物)志》。
活动一 围绕家乡的人和物开展访谈活动
访谈,是“访”与“谈”的结合。“访”有调查、询问之意,“谈”就是交谈、交流。访谈,就是围绕特定的目的和主题提出问题,以谈话纪实的方式,通过被询问者的答复来收集客观的事实材料。访谈既可以采用问答实录的形式,也可以采用被访者自述的形式,比较灵活。
1.访谈准备
(1)确定主题,熟悉资料
就“记录家乡的人和物”这一主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围绕主题进行相关背景调查,快速翻阅资料,做到心中有底。首先要将一个大主题细化,选定家乡中一个有代表性的地方(如古迹、学校、村落、街区等),搜集、查阅相关资料,力求快速成为半个“专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我们对所要访察的区域有初步了解,我们才能精准地选定有代表性的访谈对象。只有我们对相关区域和人物的背景资料有所掌握,我们才能提出值得深究的重要问题。
(2)设计问题,编写提纲
基于对相关区域和人物的了解,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亟待理清的有价值的问题。那些背景资料没讲明白的地方,正是我们采访时要提问的地方。比如针对家乡某个老建筑、老街区或某段历史记忆,我们应从新闻(调查)的基本要素出发,追问“五个W和一个H”,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何种样貌(What)、为何(Why)、如何(Hw)。同时,我们还要多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避免预设答案式的诱导性发问。设计问题时,应确保问题的独特、准确、创意、引人入胜,让受访者有话可说、乐意去说。
编写完提纲后,还应整体看一下各问题间的连贯性、逻辑性,以确保整个访谈环环相扣、有条不紊。
2.访谈过程
(1)讲究技巧,灵活发问
当我们置身访谈现场,面对访谈对象,自当以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来随机应变,带着新鲜目光、敏锐耳朵来多看多听。同时,针对不同的访谈对象、访谈阶段,我们也应灵活地运用趣问、直问、旁问、追问、延伸问等提问方式,以便使访谈对象迅速打开心扉,畅所欲言,从而深挖到有价值的信息。直问、追问,适合能言善辩、思维能力强的受访者;而趣问、旁问,则适合较拘谨、不善言辞的受访者。
(2)态度诚恳,语言得体
针对身份、年龄、学历各不相同的受访者,我们应注意随机应变,恰当得体地与受访者互动,尊重不同受访者的表达习惯和语言方式,善于倾听、用心发掘,营造和谐自然的对话氛围。访谈时应注意自己的表情、语速、说话的明晰性,以尊重、理解、学习的态度与受访者交流。需要拍照或录音、录像时,应先征得对方的同意。访谈结束后,应向受访者表达谢意。
3.访谈撰写
(1)整理资料,精心核对
访谈结束,并不意味着整个调研工作的结束,对访谈录音、笔录的精心整理也至关重要。采访时遇到不清楚的地方(如生僻词汇、专有名词或方言土语等)要及时提问,即使事后时过境迁,也要多查阅资料或咨询相关人士一一核实,避免主观编造或添加。对不同受访者之间言论相互矛盾的地方,也应进行认真的查对,以确保第一手资料的真实有效。
(2)适当剪裁,去芜存菁
经查证核对过的访谈资料,并不意味着可以原样发布,在真实记录受访者言论的基础上,访谈者还应从文章学的角度使采访稿更加精练简洁、详略得当,对过度口语化的部分应进行适当的书面化。完成后的采访稿可寄送一份给受访者,请其过目、确认(或适当修正)。
附:(1)访谈流程图
(2)访谈记录表
(说明:此表要在访谈完成后填写,因访谈内容不固定,这里未提供答案)
活动二 在访谈基础上完成家乡志写作
1.什么是家乡志
“志”是记述、记载的意思。风物志,是专门记述一地风土、气候、物产、名胜的文章或著作。“家乡风物志”就是对家乡风光景致、特殊物产、地方习俗等如实介绍的文章。记述家乡风物,要说明其来源、特点及文化价值。
人物志,记述人物,要写清楚人物的生平、主要事迹,突出他对家乡的贡献或影响。
2.家乡志的写作原则
(1)以叙述和说明性文字为主。
(2)语言力求准确、平实、简明。
(3)要突出家乡特色,融入自己对家乡的思考和情感。
(4)考虑到不熟悉本地区的人的阅读需要。
3.两类家乡志的写作
文本示例:
(1)风物志
南丰的年味儿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块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大年三十,熬一宿。”这段有关过年风俗的顺口溜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但在南丰,这一套却并不适用。南丰过年的风俗大多与吃有关,总结成一句话就是:“二十三,杀猪天;二十四,磨米面;二十五,包馄饨;二十六,摘野菜;二十七,炸排叉;二十八,做米馃;二十九,做包子;三十一早,宰公鸡。”
并不是南丰人贪吃,而是在南丰过年有一条老规矩:大年初一至初三不能动刀,包括菜刀。这也就意味着过年时不能切菜,只能加热年前做好的食物,因此要在大年初一之前准备好这三天的口粮。在外工作的人们,即便是请假,也要在小年这天赶回家,准备好年前的美味。
到家第四天,江南的细雨初停,恰逢小年,是包馄饨的日子。南方的馄饨与北方的馄饨不同,北方人厚道,包的馄饨也厚道,两毫米厚的面皮,卷上大团馅料,两侧再粘在一起,个头不大却分量十足。南方人秀气,包的馄饨自然也秀气,用筷子的一端粘上仅北方馄饨三分之一的馅料,连同筷子在不足毫米厚的面皮上一转,裹上面皮,再从两侧一挤,取出筷子,两秒钟时间,一气呵成。南方的馄饨外表活像塑料纸包的糖果,两端并未封死,却久煮不漏;两侧均空,只有中间有馅,大小与北方的馄饨相似,重量却相差一半多!
在南丰,馄饨有两吃:煮与炸。小年夜吃的是煮馄饨,没吃完的则在热油中炸至金黄,储存在陶罐里,等到过年时吃。抓起一个尝尝,第一口是酥脆焦黄的面皮,在口中嘎嘣作响;第二口咬下去,口中盈满浓郁的肉香;最后一口吃完,酥脆中还伴着未曾散尽的肉香,回味无穷。
二十六,阴云散去,阳光蒸干了地上的水洼,蒸干了田里的泥巴,这样的日子最适合摘清明草。二十八早上做馃,需加清明草防裂,但摘草的时机却很难把握——早摘会蔫,晚摘又会被别人抢了先,经过多年的实践,多数人选择在二十六这一天摘草。如果摘草去晚了,易摘的草已被别人先掐过尖,就只能手脚并用地爬到树根下,摘别人的“漏网之鱼”。摘草并没有想象得那般容易,村里有个约定,摘清明草只掐尖端,绝不斩草除根,以便年年有草摘。
腊月二十八,是做馃的日子。北方人过年吃饺子,但在南丰的餐桌上却难见饺子的踪影,因为馃就是南丰的饺子。半柴锅的开水中,倒入一篮清明草,细嫩的草叶在开水中散开,翻滚,仿佛是放大版的泡茶。待到水煮出绿色即可加入米粉,用铲子直接在锅里和面。说是南丰的饺子,馃和饺子是既相似又不相似,包法一致,只是馃的体形是饺子的四倍,且一个是米粉包裹,另一个则是面粉做皮。烹饪方法更是不同,饺子一般先煮,而馃由于米粉黏度大,必须先蒸,然后或煎或烤或拿起即食。每次馃出锅时,总有一股特殊的香味扑面而来。
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日历从除夕翻到了大年初一。年后,每顿的餐桌都与上顿一模一样,炸馄饨,炸排叉,馃,包子,冻豆腐炖鸡,鱼丸……这一切,都是南丰的年味儿。
(2)人物志
陈俊龙:“00后”返乡做灯笼,助中国年味儿扬四海
龙年新春前夕,在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金龙镇鸿发灯笼厂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开足马力赶制灯笼。出生于2000年的负责人陈俊龙的手机响个不停,对接客商、调度货物、通知物流……年岁不大的他将一切安排得井然有序。
过去一年,上百万只产自金龙镇的红灯笼在世界各地点亮。它们近则挂在川西民居大门前,远则漂洋过海,到达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地。
过年挂红灯笼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象征着团圆、兴旺、红火。金龙镇是远近闻名的“灯笼之乡”,独特的灯笼制作技术在当地民间代代相传。陈俊龙的父亲陈洪从“一个灯笼”开始创业,直至年产量达百万只。
串骨架、绷灯笼、拉金条、晒灯笼、做装饰……陈俊龙从小耳濡目染,对做灯笼的十二道工序了然于心。2021年大学毕业后,他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回乡探索传统灯笼产业如何搭上电商发展的“快车”。
“今年灯笼总订单比往年增加了20万只,电商平台销售额约占总销售额的15%。”不同于父辈们走街串巷开拓市场,陈俊龙致力于通过互联网实现转型升级。在观察到线上年轻客群喜爱“国潮风”后,他设计出龙元素图案灯笼。2万只龙元素图案灯笼一经推出,很快被抢光。
为满足春节市场供应,去年八九月至今,51岁的工人蒋玉林和工友们便很少休息。“虽然忙碌,但想到我们的灯笼能点亮千家万户,心里很是热乎。”8年前,在家务农的蒋玉林开始到“家门口”的工厂专职做灯笼。由于手脚麻利,她一天最多能给五六百只灯笼拉金条,收入数百元。
不同于厂房里的忙碌,车间旁的灯笼展示厅内人头攒动。绚丽时髦的七彩转灯、经久耐用的植绒灯笼、古色古香的仿古宫灯……十几类灯笼琳琅满目。为迎合消费市场,灯笼产品造型也由单一的椭圆形发展到南瓜形、圆球形等多种形状,还能实现私人定制。
产品创新的同时,金龙镇的灯笼也从2017年起走出国门,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等地。最令陈俊龙难忘的是一个泰国旅行团,32名游客专程来到厂里,体验传统灯笼制作。“他们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给了我做大海外市场的信心。”2023年,鸿发灯笼厂非自营出口额约200万元,产品受到多国民众青睐。
随着“节日经济”活力不断释放,金龙镇已有灯笼产业关联企业10余家,年产值达5 000万元,上千人参与到灯笼制作中。金龙镇人民政府副镇长郭云川介绍说,依托产业优势,金堂县正与中江县共建金中灯笼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打造成德眉资交界地带融合发展“样板车间”,用红灯笼增添两地产业发展动能,持续带动民众增收。
对于传承发扬灯笼产业,陈俊龙有着自己的思考:产品和营销都要创新。他计划推出装饰性强的异形灯笼和灯笼文创产品,缩短旺季瓶颈,同时借力外贸平台,接更多海外订单。“让‘中国红’点亮世界、中国年味儿香飘四海,就是我的新年愿望。”陈俊龙说。
(选自中国新闻网2024年2月1日)相关链接
趣问:采用一些诙谐有趣、形象生动的方式发问,以消除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
直问:不拐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
旁问:访问者不顺着原来的话题说下去,而是有意岔开,先说点别的事情,以此来制造轻松的气氛,调节访谈对象的情绪。
追问:对访谈对象刚刚陈述的疑点或没有充分说明的地方进行追问,使访谈对象顺着访问者的思路继续予以回答。
延伸问:对访谈对象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引导,可以拓宽范围,避免片面性。
主题
时间
地点
访谈对象
采访人
访谈目的
访谈问题提纲
①
②
③
……
访谈记录
采访者(简称“采”)
被访者(简称“被”)
采:……
被:……
采:……
被:……
采:……
被:……
……
访谈结束语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四单元 家乡文化生活学习活动一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优质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四单元 家乡文化生活学习活动一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优质导学案及答案,共7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一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一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学案设计,共6页。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一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一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导学案及答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访谈技法,了解家乡文化,活动开展,成果展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