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35分钟 65分)
【基础全面练】
1.(3分)(2024·临汾高一检测)今考古发现,隋代的陶瓷窑址只限于今河北、河南、安徽、江西、浙江、湖南、四川七个省的十个县内,唐代扩展到十二个省五十个县,宋代继续扩展。这一变化( )
A.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
B.说明奢靡的社会风气日益盛行
C.反映民众收入的增加
D.主要源于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解析】选D。隋代、唐代、宋代陶瓷窑数量不断增加,说明市场需求量增多,这主要源于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D正确;陶瓷窑址的增多属于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之一,并不是原因,排除A;陶瓷业的发展与奢靡的社会风气无关,排除B;材料强调陶瓷业的发展,无法反映民众收入的增加,排除C。
2.(3分)(2022·山东合格考)下列都城中,常常有流动小贩于夜市中“遍路歌叫”“至三更绝”情景的是( )
A.秦朝的咸阳B.东汉的洛阳
C.隋朝的长安D.南宋的临安
【解析】选D。根据材料“流动小贩于夜市中‘遍路歌叫’‘至三更绝’情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夜市在唐代后期的大城市中已出现,北宋年间统治者明令允许夜市,打破了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D正确;秦朝的咸阳、东汉的洛阳和隋朝的长安,此时夜市尚未出现,排除A、B、C。
3.(3分)(2024·天津高一检测)北宋开始出现纸币,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这主要反映出( )
A.经济困难B.农业进步
C.商业发展D.赋税沉重
【解析】选C。据材料“北宋开始出现纸币,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可知,纸币的出现和面向全国发行,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使得货币需求量剧增,故选C;北宋和元朝发行纸币是经济繁荣的表现,而非经济困难,排除A;农业进步和赋税沉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D。
【拓展延伸】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1)商业发展给农民带来了人身自由,给宋朝科技文教的繁荣创造了契机。
(2)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抑商思想、门第观念等),推动了科举制的改革。
(3)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宋朝政策的调整。如税收、对外政策、不抑兼并等。
(4)促进各族交往,有利于国家走向大一统。
(5)促进城市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和习俗等。
(6)商业发展反作用于农业和手工业,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3分)(2023·云南合格考)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带来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由此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这反映了( )
A.经济重心的南移B.政治中心的变迁
C.阶级结构的变化D.程朱理学的完善
【解析】选A。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主要有,南方战乱较少;北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南方有利的自然环境;统治者有利的经济发展政策等,因此材料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是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经济实力上升,A正确;材料中涉及的是经济方面的内容,而不是政治,也没有体现阶级结构,排除B、C;程朱理学在南宋集大成,且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
【补偿训练】
元朝时,南方江浙、江西、湖广三行省的税粮总数占全国一半以上,其中仅江浙一省即超出全国的三分之一。这说明,当时( )
A.南方经济优势明显
B.区域经济差距缩小
C.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北方粮食生产衰退
【解析】选A。元朝南方江浙、江西、湖广三行省的税粮总数占全国一半以上,说明元朝时南方经济得到充分发展,优势明显,故选A;材料信息不涉及区域间经济的比较,得不出“缩小”的结论,排除B;“开始”说法错误,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排除C;材料信息不涉及北方粮食生产状况,得不出“衰退”的结论,排除D。
5.(3分)钱穆认为:“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主要在宋朝。……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政府加强社会控制
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C.婚姻观念注重门第
D.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
【解析】选B。钱穆认为宋朝在政治经济、社会人生等方面相比于前代发生了重大变化,宋朝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贱民阶层数量显著减少,反映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故选B;宋朝政府适当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排除A;宋朝人们的婚姻择偶,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和门第,排除C;明清时期,一些地方的人以经商闻名,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徽商、晋商等商帮,排除D。
6.(3分)宋宁宗开禧二年,官府出榜招募百姓租佃荆襄两淮官田,并订立租佃契约,如果佃人不愿承佃,则许退田别佃,政府另外招人承佃。这反映出当时( )
A.官府与百姓矛盾尖锐
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C.均田制得以继续维持
D.政府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解析】选D。封建政府出租官田以佃农自愿为前提,佃户来去自由,说明政府对农民的控制相对松弛,政府放松对社会的控制,故选D;政府放松对社会的控制会缓和官府与百姓之间的矛盾,排除A;“趋于平等”表述不符合封建社会的史实,排除B;均田制实行于北魏至唐朝前期,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C。
7.(3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理学家张载的这一名言( )
A.摆脱儒学束缚B.倡导以民为本
C.具有济世情怀D.开启心学先河
【解析】选C。张载的横渠四句体现了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反映出对国计民生的关注,体现了士人的济世安民情怀,故选C;理学是儒学的复兴,张载的这一名言仍属于儒学,排除A;以民为本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南宋陆九渊提出“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开启心学先河,排除D。
【深化点拨】理学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8.(3分)(2024·枣庄高一检测)朱熹针对当时有些儒者“徒知而不行”的学风,批评指出“大抵今日之弊,务讲学者多阙于践履”,认为“既致知,又须力行。若致知,而不力行,与不知同。”据此可知,朱熹( )
A.蔑视权威和教条
B.力图唤醒内心的良知
C.捍卫道学家尊严
D.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
【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朱熹批判当时有些儒者“空谈”的学风,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主张学术为现实服务,故选D;本材料没有体现蔑视教条、唤醒内心的良知,排除A、B;材料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未涉及捍卫道学家尊严的信息,排除C。
【补偿训练】
朱熹认为天理构成人的本质,“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相对立。据此,朱熹提出( )
A.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致知
C.三教合归儒D.致良知
【解析】选A。朱熹认为人欲与天理对立,需要抑制人欲,所以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故选A;“格物致知”是探寻天理的方法,排除B;“三教合归儒”是理学出现的背景,排除C;“致良知”是王阳明的观点,排除D。
9.(3分)(2024·沧州高一检测)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这些书坊通常拥有自己的写工、刻工和印工,其刻书或接受委托,或自行编撰,具有名目新、刻印快、行销广的特点。这( )
A.缘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创新了书画艺术
C.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
D.推动了文化传播
【解析】选D。“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且宋朝的书坊专业化程度较强,书坊的发展有利于推动书籍的印刷和推广,进而有利于文化传播,D正确;北宋时期书坊快速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如崇文抑武的政策、科举制的发展等,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材料强调书坊推动书籍出版的速度加快,并不是创新书画艺术,排除B;书坊的发展与商人的政治地位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
10.(3分)据《世界图书》1981年第3期统计,我国从西汉至隋唐五代共出书2.3万多部,27万多卷。而宋朝出书则达1.1万多部,12.4万多卷,约相当于历代出书总数的一半。这反映了宋代( )
A.崇文抑武方针的实行
B.市民文化成为主流
C.活字印刷术已经普及
D.文化事业高度繁荣
【解析】选D。宋代出书较先代要多,说明宋代文化事业高度繁荣,故选D;材料主旨是宋代出书较多,不能直接说明崇文抑武方针的实行,排除A;据所学可知,宋代市民文化有所发展,但并未成为主流,排除B;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宋代,但在宋代并未普及,排除C。
11.(3分)(2024·佛山高一检测)北宋中期,许多知识分子热衷于美术创作,如米友仁和父亲米芾创造了被称为“米氏云山”的画法。这种画法强调表达画家真切的感受,而不是为了赚钱或者取悦于人。这类作品( )
A.迎合市井生活的需要
B.深受三教思想影响
C.注重意境和情感抒发
D.是民族交融的产物
【解析】选C。根据材料中“米氏云山”的画法“强调表达画家真切的感受”,宋代绘画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相合,故选C;“市井生活的需要”不合题意,与材料“不是为了赚钱或者取悦于人”相悖,排除A;“三教思想”不合题意,材料未见佛教、道教的信息,排除B;米友仁、米芾均为汉族画家,排除D。
12.(3分)下图所示为《中国古代科学家》系列邮票中的一组,分别介绍了蔡伦、孙思邈、沈括、郭守敬及其科学成就。关于他们的科学成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蔡伦发明造纸术
B.孙思邈完成《唐本草》
C.沈括著有《天工开物》
D.郭守敬编订《授时历》
【解析】选D。郭守敬最突出的成就是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授时历》,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故选D;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而非发明,排除A;孙思邈著有《千金方》,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排除B;沈括著有《梦溪笔谈》,宋应星完成《天工开物》,排除C。
【补偿训练】
(2023·北京合格考)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③贾思勰写成《齐民要术》
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④①D.④③①②
【解析】选A。①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③北朝贾思勰写成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②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④明代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故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③②④。
【综合应用练】
13.(3分)(2024·安徽适应性测试)北宋初年,“交趾、海南诸国连岁入贡,通阙市,商人岁乘舶贩易外国物,自三佛齐、勃泥、占城,犀、象、香药珍异之物充盈府库,始议于京师置香药易院,增香药之直,听商人市之。命张逊为香药库使以主之,岁得钱五十万贯”。这表明,当时( )
A.海外贸易增加了政府收入
B.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C.边境贸易提高了朝廷税收
D.商人经济实力雄厚
【解析】选A。据材料“通阙市,商人岁乘舶贩易外国物”“于京师置香药易院……得钱五十万贯”可知,北宋初年政府鼓励商人进行海外贸易,为了开展香药贸易,在京师设置香药易院并由专人来管理,每年获得大量税收,这表明海外贸易增加了政府收入,故选A;材料强调的是北宋初年海外贸易发展情况和对海外贸易的管理,“抑商政策有所松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边境贸易指两国接壤地区的居民之间的集市贸易,材料主旨是海外贸易,不是边境贸易,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宋代海外贸易繁荣,海外贸易税收入多,并不能得出“商人经济实力雄厚”的结论,排除D。
14.(3分)(2023·浙江6月选考)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与寒门等级森严,“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唐初,三品以上高官“欲共衰代旧门为亲,纵多输钱帛,犹被偃仰(随俗应付)”,唐太宗特地下诏“禁卖婚”,以打击旧士族。南宋史家郑樵云:“自五季(五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上述材料表明,魏晋之后( )
A.科举取士制度趋于完善
B.妇女社会地位日益上升
C.门阀士族势力逐渐衰落
D.社会成员实现身份平等
【解析】选C。据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与寒门等级森严,选官的依据是门第,唐朝出台政策打击旧士族,说明魏晋之后,门阀士族势力逐渐衰落,C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门阀士族的衰落,无法得出科举取士制度的逐渐完善,排除A;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排除B;“实现”表述绝对,排除D。
15.(3分)(2024·芜湖高一检测)有学者认为,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四次人文主义热潮(见下表),其中第三次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第一次,商周时期——从“神”到“人”
第二次,魏晋时期——从“礼教”到“个性”
第三次,唐宋时期——从“门第”到“平民”
第四次,晚明时期——从“道德”到“功利”
A.儒学的复兴B.国家的统一
C.科举制发展D.民族的交融
【解析】选C。唐朝时期,科举制选拔人才只是作为国家官吏来源的补充,门第和出身仍占有重要地位,唐朝贵族社会色彩仍然很浓厚;宋朝时期,随着科举制的完善,大批平民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政坛,阶级流动性增强,很难世代为官,宋朝平民社会色彩明显,故选C;宋朝儒学复兴,形成理学,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宋朝不是大一统王朝,排除B;民族交融是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包容多样性、增强共同性,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
16.(3分)宋代瓷器强调制作中精神性的“道”的主导性。宋代不少瓷器采用传统青铜器形制,整体造型规整,大多呈对称形式,给人强烈的庄严、肃穆的视觉感受(如下图所示)据此可知,宋瓷( )
A.追求浪漫奔放B.注重简单实用
C.凸显个性解放D.理学色彩浓厚
【解析】选D。宋瓷整体造型规整,形式大多对称,庄严肃穆,体现了精神性的“道”的主导性,这种设计理念实际上深受当时理学的影响,故选D;材料体现的是宋瓷的庄严肃穆,而非浪漫奔放,排除A;宋瓷采用传统青铜器形制,整体造型规整,大多呈对称形式,而非简单实用,排除B;宋瓷有基本的形制、造型、形式,而非凸显个性,排除C。
17.(3分)(2024·三明高一检测)北宋的山水画构图工整,气势恢宏,阳刚奔放,如图1。而南宋山水画构图不求对称,渲染恬淡,像当时的画家夏圭往往把景物放在画面一侧,被时人称为“夏半边”“残山剩水”,如图2。这种绘画特点的变化反映了( )
A.艺术创作受到时代的影响
B.文人画追求写意的艺术风格
C.艺术创作呈现通俗化趋势
D.理学兴起促进了绘画的发展
【解析】选A。南宋政权守着半壁江山,偏安江南,与夏圭的山水画中“残山剩水”的意境非常相似,所以说这种绘画特点体现了政治环境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故选A。北宋和南宋的山水画都注重写意,这一特点没有发生变化,排除B;山水画不是风俗画,体现不出通俗化的倾向,排除C,山水画的写意风格与理学强调心性和气节有相通之处,南宋和北宋的绘画均有写意特点,但是绘画特点从气势恢宏到渲染恬淡特点的转变是政局动荡影响导致的,排除 D。
18.(14分)(2023·四川合格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凌晨五更,酒家楼下的各种行商便开始活动了。市场买卖的物品有“衣物、书画、珍玩、犀玉”……吃过早点,人们便可以去附近的瓦子勾栏里观看说唱、杂耍等各色表演。从这里出来,沿着龙津桥往南走,就到了夜市一条街,“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摘编自李基《北宋东京集市贸易活动
——基于对<东京梦华录>的解读》
材料二 北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在100多年时间内中国保持相对的稳定。农业生产的发展、商品性农业促使经济作物扩种;在手工业方面,北宋的生产规模和种类都超过以往。佃农的封建依附性减弱,“和雇”“招募”为官方手工业普遍采用,手工业者所受的封建束缚亦有所放松。商业的发展,正是以此为发展前提。
——摘编自吴慧《中国古代商业》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商业繁荣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简析北宋商业发展的原因。(8分)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凌晨五更”“衣物、书画、珍玩、犀玉”“可以去附近的瓦子勾栏里观看说唱、杂耍等各色表演”并结合所学概括作答。
第(2)题根据材料“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方面,北宋的生产规模和种类都超过以往”“手工业者所受的封建束缚亦有所放松”概括作答。
答案:(1)表现:夜市活跃,商业活动打破时间界限;市场商品种类繁多;娱乐场所瓦子勾栏等的出现。
(2)原因:国家统一,政局稳定;两宋时期商业环境相对宽松,重农抑商政策相对减弱;农业重大发展,农产品商品化加强;手工业技术、规模进一步发展;统治者的支持;交子的推广。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a href="/ls/tb_c16030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综合训练题</a>,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复习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达标测试,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