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期中]江苏省江阴市青阳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期中]江苏省江阴市青阳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欣赏,写作与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七年级小语同学策划主题为“强国有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协助完成方案。
(一)请你用心准备活动开场白。(13分)
根据要求答题。
曾记否,闻一多(甲)斥特务,深宵灯火做研究;曾记否,志愿军赴朝抗美捍正义,浴血奋战保家国;曾记否,邓稼先隐姓埋名扎戈壁,(乙)扬国威……
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朴素情感。闻一多锲( )而不舍地钻研古代典籍;邓稼先是当之无愧的“两弹”元xūn( );光未然用铿锵之音让我们体会到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lán( )的黄河之势;长征中①红军凭借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②和敢于战胜③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成功翻越第④一座难走的大山——老山界。
每一个妇rú( )皆知的名字背后,都有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吾辈青年更应铭记他们(丙)的事迹,勇毅前行。(丁)相信我们一定能不负先辈重托,不辱历史使命,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1.写出正确的读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锲而不舍:________ ②元xūn:_____
③万丈狂lán:_________ ④妇rú皆知:_______
2.选择符合语境的成语填入甲乙丙处,只需填选项。
A.慷慨淋漓 B.可歌可泣 C.鞠躬尽瘁
甲_________ 乙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处词语①红军、②和、③一切、④一座的词性依次为( )
A.代词、介词、数量词、名词B.名词、连词、代词、数量词
C.名词、介词、代词、数量词D.代词、连词、名词、数量词
4.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中(丁)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们要树立远大目标,刻苦学习,为报效祖国打好扎实的基础。
②想今朝,我们应如何珍惜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英雄们的奋斗精神?
③然后在实践中历练,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挺身而出,攻坚克难。
④忆往昔,先辈们披荆斩棘,浴血奋斗,换来今天的和平岁月。
A.①④③②B.④③①②
C.④②①③D.①②④③
【答案】1.①qiè ②勋 ③澜 ④孺
2.①A ②C ③B
3.B 4.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元勋:yuán xūn,指的是立了大功的人,特指开国功臣。
万丈狂澜:wàn zhàng kuáng lán,形容波涛汹涌的壮阔景象,也比喻声势浩大、不可阻挡的力量或事物。
妇孺皆知:fù rú jiē zhī,意思是妇女和小孩都知道,指某事物广泛为人所知。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
慷慨淋漓: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鞠躬尽瘁: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去效劳,到死为止。
可歌可泣:指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甲空:题目中描述闻一多斥责特务的情景,需要用到一个表达激昂、畅快情感的成语。A选项“慷慨淋漓”正好符合这种语境,能够形象地描绘出闻一多慷慨激昂、言辞畅快地斥责特务的场景。故选A。
乙空:题目中提到邓稼先隐姓埋名在戈壁工作,这里需要一个表达他全身心投入、竭尽全力的成语。C选项“鞠躬尽瘁”恰好符合这一语境,表达了邓稼先为国家、为科研事业不辞辛劳、无私奉献的精神。故选C。
丙空:题目中说每一个妇孺皆知的名字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这里需要一个表达这些故事感人至深、值得歌颂的成语。B选项“可歌可泣”正好符合这一语境,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这些英雄事迹的感人之处。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性判断。
①红军:这里“红军”指的是一支军队,具有特定的名称和属性,因此它属于名词。
②和:在句子中,“和”连接了两个并列的成分“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和“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起到连接和并列的作用,因此它是连词。
③一切:“一切”在词性上是一个代词,它泛指全部事物,有全部、所有、完全之意,代指范围广,包括宇宙万物。
④一座:这里“一座”修饰“大山”,表示大山的数量,因此它是数量词。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确定四个划线词语的词性分别为:名词、连词、代词、数量词。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和排序。本题是一道句子排序题,目的是测试考生对句子逻辑关系和顺序的理解能力。题干中给出了四个独立的句子,这些句子分别描述了不同的内容,但相互之间存在着逻辑和时间上的联系。考生需要根据这些联系,将这四个句子按照最合适的顺序排列,以形成一个连贯、通顺的段落。
①句:这是一个表示目的和行动的句子,通常用于段落结尾,作为对前面内容的总结和呼吁。②句:这是一个过渡句,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读者思考,通常用于段落中间,作为连接前后内容的桥梁。③句:这是一个具体描述行动过程的句子,通常跟在表示目的的句子之后,详细阐述如何实现目标。④句:这是一个回忆历史的句子,通常用于段落开头,为下文提供背景信息,引出主题。
在理解每个句子内容的基础上,可以推断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应该是:首先回忆历史(④句),然后提出问题引发思考(②句),接着表达目的和行动(①句),最后详细描述行动过程(③句)。这样的顺序既符合时间顺序,也符合逻辑顺序,能够使整个段落内容连贯、通顺。故正确的排序为:④②①③。
(二)请你协助搜集活动资料。(9分)
5.少年精神是一种乐观积极的青春气息。拥有少年精神的人,总是能保持着希望和奋斗的热情。如替父从军的木兰在艰难的环境中,展现自己的英勇智慧:①________,关山度若飞;韩愈《晚春》中百花珍惜时光,尽情舒展生命本色:②________,③________;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加入骀荡的春风,让人感觉到温暖希望:谁家玉笛暗飞声,④________;就连放弃了名利羁绊,晚年隐居的王维,在《竹里馆》中也展现出精神的放松与美好的情趣:独坐幽篁里,⑤______。⑥_______,明月来相照。
【答案】①万里赴戎机 ②草树知春不久归 ③百般红紫斗芳菲 ④散入春风满洛城 ⑤弹琴复长啸 ⑥深林人不知
6.小语同学查找了一些文化常识的资料,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通讯,文章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兼用议论和抒情,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志愿军战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表现了他们的伟大胸襟。
B.《黄河大合唱》,是由光未然(张光年)作词,冼星海作曲,是宣扬革命精神的音乐史诗,是中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的重要作品。
C.《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多年间的史事。
D.《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C.《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并非纪传记。
(三)请你帮忙撰写一些文字。(7分)
7.请紧扣“爱国”主题,拟出一条活动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答案】语言简洁,至少使用一种修辞,如比喻、对偶、排比等。
示例1:热爱伟大的祖国,建设美好的家园。
示例2:立报国之志,怀爱国之心,践建国之行。
示例3:树爱国之心,尽爱国之责,行爱国之举。
示例4:似锦神州地,如潮爱国情。
示例5:大爱为国,小爱为家。
【解析】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语言简洁,至少使用一种修辞,如比喻、对偶、排比等。
示例:学习爱国精神,建设美丽中国
树时代新风,立爱国壮举
8.请写出连续两句爱国主题的名言或古诗文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夜阑卧听风吹雨 ②铁马冰河入梦来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积累。
结合题干“连续两句爱国主题的名言或古诗文名句”可知只要跟爱国相关的名言或诗文名句都可以。
示例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示例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例3: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9.举行爱国诗文朗诵会时,小语引用了课文《邓稼先》中的一句话,说加点词语应该重读,请分别说说重读理由。
(信)是稼先写的,说他已证实了,中国原子武器工程中,除了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的极少“援助”以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
【答案】“最早”具体说明了苏联援助的时间;“极少”说明苏联援助的资源量少;“没有”强调了中国原子武器工程是由中国人独立完成的。所以这几个词语重读。
【解析】本题考查朗读。
“最早”一词重读,旨在强调中国原子武器工程研发工作的起始阶段,即便得到了苏联的援助,也是在最开始的时间段内,突出了中国早期科研工作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重读“最早”能够凸显出中国在这一领域起步虽晚,但尽早开始自主研发的决心和行动。
“极少”一词重读,意在突出苏联对中国的援助是微不足道的。在原子武器工程这样一项重大而复杂的科研项目中,即便有外部援助,也仅仅是“极少”的,这进一步强调了中国在原子武器研发上的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重读“极少”可以加深听众对这一点的理解和印象。
“没有”一词的重读,则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否定了在中国原子武器工程中,有任何外国人参与的可能性。这一强调不仅展示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完全自主性和独立性,更体现了中国科研人员的坚韧不拔和无私奉献精神。重读“没有”能够增强这句话的肯定性和决绝性,使听众对中国在原子武器工程上的完全自主研发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
综上所述,这三个词语的重读,不仅有助于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更能通过强调和突出,使听众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中国在原子武器研发上的独立自主性和科研人员的伟大精神。
二、阅读与欣赏(41分)
(一)名著阅读(5分)
10.小刚运用圈点批注法阅读《骆驼祥子》时,颇有想法。请完成下表。
【答案】(1)运用环境描写,渲染了悲凉的气氛,烘托了祥子在小福子死后悲伤绝望的心情。 (2)示例:不会改变。祥子代表的是一类生活在社会底层受迫害的人,只要现实未改变,小福子未死,祥子不幸的命运也不会改变。
【解析】第①问:本题考查名著语句赏析。
画线句“什么声音也没有,只有树上的几个山喜鹊扯着长声悲叫”,写山喜鹊长声悲叫,为环境描写;联系“这绝不会是小福子的坟,他知道,可是他的泪一串一串的往下落”可知,祥子看到了小福子的坟却不愿相信,他不禁流下眼泪,喜鹊悲鸣,渲染了悲凉的气氛,烘托了祥子在小福子死后悲伤绝望的心情。据此概括回答即可。
第②问: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和相关时代背景进行分析作答。
祥子是一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许多优良的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性和坚韧的精神,但他也不讲理,满嘴谎话,好占便宜,还出卖人命。平常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在他的性格中也蕴藏有反抗的要求。他一贯要强和奋斗,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但祥子被旧社会摧残压迫,他的愿望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个黑暗的社会所打破。祥子的悲惨生活不是曹先生能够改变的了的,他是旧中国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的贫苦市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即使曹先生及时回来也只是改变一时的状态,他终究还是会走向这样的道路,这是当时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即便祥子没有走向这样的道路,还会有像祥子的一样的劳动人民走这样的道路,大的社会环境改变不了,这样的命运终会发生,所以不赞同这个观点。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示例:不会改变。《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代表的是像祥子一样生活在社会底层、受迫害的人,即使这一个祥子凭借如此的巧合未堕落,但只要黑暗的社会现实未改变,他终究还是会不幸。更何况一定还会有其他像祥子一样的人堕落下去,这是大多数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祥子”的命运。
(二)古诗文阅读(5分)
【甲】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乙】
送崔子还京①
岑参
匹马西从天外归,
扬鞭只共鸟争飞。
送君九月交河②北,
雪里题诗泪满衣。
【注】①此诗作于西州。西州属于唐朝北庭节度使辖区。此诗应是诗人在北庭任职时所作。②交河:汉交河城,唐西州交河县。
11.甲诗中的“不干”用得巧妙,用________的修辞描绘流下的眼泪之多,表达了深深的________之情,也与下句形成对比。
12.乙诗中也写到了“泪”,但流泪的原因与甲文不尽相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乙诗中流泪的原因。
【答案】11.①夸张 ②思乡
12.一是因为对好友还京离去的不舍,二是诗人由朋友的回归想到自身仍得滞留异域的苦闷,三是久戍塞外思乡而流泪。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的泪沾湿双袖模糊面容。此诗首联塑造西行途中的旅人形象,在碰到入京使以后,作者久久不语,只是默默凝视着东方,步步西去,家乡越来越远。揩眼泪已经揩湿了双袖,可是脸上的泪水仍旧不干,用了夸张的手法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甲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在赶赴边疆时因思念家乡而流下眼泪,这里的眼泪是因为远涉边塞,不禁思乡怀亲而的流泪;乙诗“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意思是:九月里我在交河以北送您上路,雪里题诗泪洒满衣。联系注释“此诗作于西州。西州属于唐朝北庭节度使辖区。此诗应是诗人在北庭任职时所作”可知,朋友该回归了而自己却还在戍守此地,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对好友还京离去的不舍,另一方面诗人因滞留异域、久戍边塞而苦闷、思乡流泪。据此可作答。
(三)文言文阅读(13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乙】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①欲闻射道乎?楚王田②于云梦③,使虞人④起⑤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⑥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寸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选自刘基《郁离子·常羊学射》)
【注】①若:你。②田:打猎。③云梦:古代湖泽名。④虞人:古代掌管山泽的官吏。
⑤起:赶起。⑥旃(zhān):赤色曲柄旗。
13.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尔安敢轻吾射 王引弓欲射
B.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C.以我酌油知之 臣之射也
D.而钱不湿 使虞人起禽而射之
14.请用“/”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禽发鹿出于王左糜交于王右
15.翻译【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2)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16.【甲】【乙】两文都写到了“善射”,卖油翁和屠龙子朱认为善射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答案】13.B
14.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
15.(1)有个卖油翁放下担子站着,斜着眼睛看他射箭,很久不离开。
(2)如果在那里(或:在百步之外)放十片树叶,那么能不能射中我就不敢保证了。
16.卖油翁认为是熟能生巧罢了;屠龙子朱认为一定要专心致志,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主要目标上,不能三心二意。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名词,射技\动词,射击;
B.动词,放置\动词,放置;
C.代词,这个道理\主谓之间,不译;
D.表转折,却\表顺承,然后。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断句。句意:禽兽跑了出来,鹿在楚王的左边出现,麋鹿从楚王的右边跑出。分析句意可知,“禽发”的主语是“禽”,“鹿出于王左”的主语是“鹿”,“麋交于王右”的主语是“麋”。故断句为: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译句。重点词语:(1)释,放下。而,表顺承。睨,斜着眼看,表轻视。而,却。去,离开。(2)如使,假如。置,放置。非,不是。必,保证。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
结合【甲】文“因曰:‘亦无他,惟手熟尔’”可知,卖油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据此可知,卖油翁认为善射的原因是熟能生巧;
结合【乙】文“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可知,屠龙子朱借养叔之口告诉我们善射的原因是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不能三心二意。
参考译文:
【甲】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乙】常羊向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知道射箭的道理吗?楚王在云梦打猎,让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跑了出来,鹿在楚王的左边出现,麋鹿从楚王的右边跑出。楚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拂过楚王打猎时的红色小旗,展开的翅膀犹如一片垂云。楚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叔向前说道:‘我射箭时,放一片叶子在百步之外去射它,十发箭十发中。假如放十片叶子在百步之外,那么射得中射不中我就不能保证了。’”
(四)现代文阅读(18分)
《她一直在老地方》
①大概在二十八年前,我读小学时,方老太就已经是方老太了。
②那时她只是五十岁的方老太,每天推着炸臭豆腐的摊车,在学校南面的拐角处叫卖,八分钱一块。臭豆腐摊前,每到放学都会排上长长的队。
③豆腐炸得黑黑的、脆脆的,方老太用筷子戳破表皮,一股热气便冒了上来,哗,浇上一大勺汤料,把热气硬生生给压回去,豆腐的每一个下口处都是满满的姜葱蒜和浓浓的黄豆味。
④上小学时,我的零花钱很少,别的同学都是四毛钱一次买五块,我只能一毛钱买一块,再找回两分。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特别丢脸,排老半天队只能可怜巴巴地掏出一毛钱。所以每次轮到我的时候,我都早早地把一毛钱准备好,趁旁人不注意赶紧塞给方老太,也不好意思大声说,自己只要一块。
⑤那时,方老太就会帮我把一块臭豆腐用铲子切成九小块,然后放进碗里,“唰”地浇上一大勺汤料,再装了袋子给我。
⑥我拎着那个袋子,沉甸甸的,珍而重之,用小竹签一块一块地慢慢吃,就好像吃到九块臭豆腐一样。放了学去方老太那儿买臭豆腐,成为我小学时最美好最开心的回忆。
⑦无论刮风下雨晴天阴天,方老太总是雷打不动地待在实验小学正南面的拐角处,时间久了,她记得每一个小孩的名字,有时小孩的爸爸妈妈来接小孩没看到,也会问方老太。方老太不像是臭豆腐的摊主,更像是一个信息交流站。
⑧读初中后,每次大家聚会,地点都是“方老太的臭豆腐摊”。去得早的同学会坐在小桌子旁吃上几块,去得晚的同学还会在电话里交代:“你跟方老太说是我要吃,她知道要给我的臭豆腐炸得干干的。”那个时候,方老太的臭豆腐变成一毛五一块了,依旧便宜。
⑨时光飞逝。
⑩我们很好奇的是,那么多年,方老太永远只是一个人,从来没有见过她老公,也没有见过她带着小孩。她似乎总是一个人推着小车从拐角处突然出现,从白天到深夜,一个人在路灯下默默收摊,又在拐角处突然消失不见。
⑪等读了高中,才渐渐听人说起方老太的故事。
⑫方老太三十多岁才嫁人,嫁过去第一年就生了儿子。老公每天在外面赌博,输了回来就要钱,要不到钱就打方老太和儿子。后来儿子慢慢长大,方老太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谁知道儿子在长期的家庭暴力之下,早早就放弃了学业,每天在外面游荡。父子俩都没有正经工作,要睡觉了就回来,没钱了就闹……
⑬那时我们年纪小,想不通的问题有很多。只是觉得方老太好可怜。
⑭随着我们这拨人考上了大学开始漂泊在异国他乡。有时候聊起大家何时回家聚一聚总有人会提到方老太。
⑮那年我们都大一,放假晚,而小学早已经放假。我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了老地方。惊喜的是方老太居然在,她远远地抬头看见我们,咧嘴笑了起来。那种久违的笑,不是大笑,也不是微笑,而是人与人之间重逢的美好,开心的是时间过去那么久,而人与人的关系却还停留在老地方。
⑯我们叽叽喳喳地跑过去,一个人五块臭豆窝,趁着方老太炸豆腐的时候,大家纷纷跟方老太汇报着自己的近况,方老太一直笑着说:“真好真好,你们有出息了就好。”
⑰我们相信一切都没有变,相信一切都如往年一样好。我们看不到方老太炸豆腐的速度越来越慢,看不到方老太的生意越来越糟糕,现在小学生已经不怎么吃臭豆腐了,也看不到方老太已经弯曲的背和悄悄爬满了皱纹的脸。
⑱随着年纪渐长,身边亲人也都在渐渐老去。后来再去方老太那儿,一开始是开心的,吃了几块臭豆腐后心情就变得有些沉重。隐隐问自己,万一哪天,再也吃不到这样的臭豆腐了呢?
17.梳理文章思路,完成下面的表格。
18.联系上下文,根据括号里的提示赏析句子。
(1)豆腐炸得黑黑的、脆脆的,方老太用筷子戳破表皮,一股热气便冒了上来,哗,浇上一大勺汤料,把热气硬生生地给压回去,豆腐的每一个下口处都是满满的葱姜蒜和浓浓的黄豆味。(从描写的方法或角度进行赏析)
(2)那时,方老太就会帮我把一块奥豆腐用铲子切成九小块,然后放进碗里,唰地浇上一大勺汤料,再装了袋子给我。(“就”、“然后”和“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19.小语和小文发现本文和《阿长与〈山海经〉》有相似之处,他们就此展开了讨论。
小语:两篇文章写的都是“小人物”的故事,刘同的文章可以把标题改成《方老太和臭豆腐》,这样就明确指出了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
小文:我更喜欢《她一直在老地方》,文中有很多句子和标题呼应,比如:(1)________,这个标题的含义是:(2)___________。
小语:我还发现这篇文章和《阿长与〈山海经〉》一样,也有交错转换的叙述视角。你看画波浪线的这两段话。过去的“我”和现在“年纪渐长”的“我”,是“两个我”,你能分别写出这“两个我”对方老太的情感吗?
小文:(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7.(1)读小学 (2)在方老太的摊位聚会 (3)听别人说起方老太的事情,觉得她可怜。(4)读大学
18.(1)视听结合,写豆腐黑黑的颜色,浇汤料“哗”的声音,葱蒜味和黄豆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豆腐的美味,表达了我对豆腐的喜爱之情。
或:动作描写,“戳”、“浇”、“压”一系列动词,写出了方老太做豆腐技术的娴熟,也表现我对豆腐的喜爱之情。
(2)不能删去。“就”强调了方老太能够感受到“我”因为零花钱少而害羞、窘迫的心情,体现了她的善解人意。“然后”、“再”,连词使用,体现了方老太装臭豆腐的细心,也体现了她对“我”的体贴入微和关爱。
19.(1)我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了老地方。惊喜的是方老太居然在,她远远地抬头看见我们,咧嘴笑了起来。(第15节处)
或:无论刮风下雨晴天阴天,方老太总是雷打不动地待在实验小学正南面的拐角处。(第7节处)
(2)表层含义:那么多年过去了,方老太一直在学校南面的拐角处叫卖臭豆腐。
深层含义:无论我们怎样经历成长,不离开的不仅仅是摊主本人,而是她身上散发的坚强、乐观、善良的精神品质。
(3)过去“看不到”的“我”对方老太充满感激,对她的不幸身世深表同情,更为能在多年后彼此重逢而温暖欣喜;“年纪渐长”的我对由方老太引发的“身边亲人也都在渐渐老去”而伤感,对方老太未来生活的担忧,更有对一去不返的童年与青春的深切怀念。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节梳理与概括。
(1)根据“事件”是“在方老太的摊位买臭豆腐吃”的提示,根据④段“上小学时,我的零花钱很少,别的同学都是四毛钱一次买五块,我只能一毛钱买一块,再找回两分”可知,时间是:读小学(2)根据“时间”是“读初中”的提示,根据⑧段“ 读初中后,每次大家聚会,地点都是‘方老太的臭豆腐摊’……方老太的臭豆腐变成一毛五一块了,依旧便宜”可知,事件是:在方老太的摊位聚会;
(3)根据“时间”是“读高中”的提示,根据⑪段“等读了高中,才渐渐听人说起方老太的故事”到⑬段“那时我们年纪小,想不通的问题有很多。只是觉得方老太好可怜”可知,事件是:听别人说起方老太的事情,觉得她可怜;
(4)根据“事件”是“与方老太重聚,汇报自己近况”的提示,根据⑮段“那年我们都大一,放假晚,而小学早已经放假。我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了老地方……”可知,时间是:读大学。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1)小题要求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根据③段“豆腐炸得黑黑的、脆脆的,方老太用筷子戳破表皮,一股热气便冒了上来,哗,浇上一大勺汤料,把热气硬生生地给压回去,豆腐的每一个下口处都是满满的葱姜蒜和浓浓的黄豆味”中的“豆腐炸得黑黑的”可知,是视觉描写;“哗”象声词,属于听觉描写;视听结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豆腐的美味;根据“戳”、“浇”、“压”等一系列动词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表现了方老太做豆腐技术的娴熟,蕴含着我对豆腐的喜爱之情。
(2)本小题要求从词语的作用方面赏析。
根据⑤段“那时,方老太就会帮我把一块臭豆腐用铲子切成九小块,然后放进碗里,‘唰’地浇上一大勺汤料,再装了袋子给我”可知,加点词“就”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自然怎么样;结合④段“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特别丢脸,排老半天队只能可怜巴巴地掏出一毛钱。所以每次轮到我的时候,我都早早地把一毛钱准备好,趁旁人不注意赶紧塞给方老太,也不好意思大声说,自己只要一块”可知,这里强调了方老太能够感受到“我”因为零花钱少而害羞、窘迫的心情,体现了她的善解人意。加点词“然后”、“再”表动作的连贯和承接,表现了方老太装臭豆腐的熟练,丝毫不做作,让人不易察觉,写出了了她对“我”的体贴入微和关爱。因此不能删去。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含义和内容理解。
(1)根据题干“文中有很多句子和标题呼应,比如”的提示,找到一句和标题呼应的句子即可。
示例:⑧段“读初中后,每次大家聚会,地点都是‘方老太的臭豆腐摊’”。
(2)根据⑦段“无论刮风下雨晴天阴天,方老太总是雷打不动地待在实验小学正南面的拐角处”可知,表层含义是:那么多年过去了,方老太一直在学校南面的拐角处叫卖臭豆腐。
根据⑩段“那么多年,方老太永远只是一个人,从来没有见过她老公,也没有见过她带着小孩。她似乎总是一个人推着小车从拐角处突然出现,从白天到深夜,一个人在路灯下默默收摊,又在拐角处突然消失不见”、⑮段“那种久违的笑,不是大笑,也不是微笑,而是人与人之间重逢的美好,开心的是时间过去那么久,而人与人的关系却还停留在老地方”和⑰段“我们相信一切都没有变,相信一切都如往年一样好。我们看不到方老太炸豆腐的速度越来越慢,看不到方老太的生意越来越糟糕”可知,深层含义是:无论我们怎样经历成长,不离开的不仅仅是摊主本人,而是她身上散发的坚强、乐观、善良的精神品质。
(3)根据⑰画线句“我们相信一切都没有变,相信一切都如往年一样好”,结合⑥段“放了学去方老太那儿买臭豆腐,成为我小学时最美好最开心的回忆”可知,“看不到”的“我”对方老太充满感激;根据⑬段“那时我们年纪小,想不通的问题有很多。只是觉得方老太好可怜”可知,“看不到”的“我”对她的不幸身世深表同情。根据⑮段“我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了老地方。惊喜的是方老太居然在”和⑯段“大家纷纷跟方老太汇报着自己的近况”可知,“看不到”的“我”为能在多年后彼此重逢而温暖欣喜。根据⑱段“后来再去方老太那儿,一开始是开心的,吃了几块臭豆腐后心情就变得有些沉重。隐隐问自己,万一哪天,再也吃不到这样的臭豆腐了呢”,结合“身边亲人也都在渐渐老去”可知,“年纪渐长”的我为方老太伤感,对方老太未来生活的担忧;结合⑥段“放了学去方老太那儿买臭豆腐,成为我小学时最美好最开心的回忆”可知,也隐含着对一去不返的童年与青春的深切怀念。
三、写作与表达(50分)
20.邓稼先功勋卓著,却淡泊名利;阿长身份卑微,却淳朴善良……不论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还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他们身上都闪耀着优秀品格的光辉,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让我们用一双慧眼,去发现身边的他(她)身上独特的样子。
请以“他(她),就是这样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以填写热心、认真、勤劳、坚强、善良、无私等词语;②要通过细节捕捉,抓住人物独特的精神气质和个性展开描摹。③600字左右;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答案】略。原文
批注
(祥子)走到一块坟地,四四方方的种着些松树,树当中有十几个坟头。阳光本来很微弱,松林中就更暗淡。他坐在地上,地上有些干草与松花。什么声音也没有,只有树上的几个山喜鹊扯着长声悲叫。这绝不会是小福子的坟,他知道,可是他的泪一串一串的往下落。
(1)你对画线句子的赏析式批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回忆原著内容,对下面所做的质疑式批注给出解答。批注:小福子未死,祥子的命运会改变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事件
(1)
在方老太的摊位买臭豆腐吃
读初中
(2)
读高中
(3)
(4)
与方老太重聚,汇报自己近况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语文][期中]江苏省江阴市青阳镇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青阳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江苏省江阴市青阳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赏析,表达与交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