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期末]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试卷(解析版)
展开2.客观题答题时,请用2B铅笔答题,若需改动,请用橡皮轻轻擦拭干净后再选涂其它选项;主观题答题时,请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答题,在规定区域以外的答题不给分,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均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鱼、禽畜瘦肉、蛋、奶和大豆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 )
A. 核苷酸B. 氨基酸C. 脂肪酸D. 磷酸
【答案】B
【分析】蛋白质的功能具有多样性,具有催化、免疫、运输、结构物质、调节等功能。蛋白质在加热时会变性,但肽键不会断裂。
【详解】A、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单位,A不符合题意;
B、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B符合题意;
C、脂肪酸与甘油能形成脂肪,C不符合题意;
D、磷酸不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翟中和院士等人在《细胞生物学》一书中写到:“我确信哪怕一个最简单的细胞,也比迄今为止设计出的任何智能电脑更精巧。”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细胞壁对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B.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C.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唯一场所
D. 细胞膜的功能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答案】C
【分析】膜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不同的膜结构,其功能不同,蛋白质和脂质的含量也不同,膜的复杂程度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详解】A、植物细胞壁是全透性,对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A正确;
B、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上面镶嵌或贯穿着蛋白质,B正确;
C、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进行,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C错误;
D、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D正确。
故选C。
3. 结肠癌是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c-myc、p16等基因异常可能导致结肠癌。其中,c-myc基因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p16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或增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结肠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
B. c-myc基因可能属于原癌基因
C. 结肠癌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增多
D. 结肠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答案】C
【分析】1、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1)原癌基因是细胞内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在进化上高等保守。当原癌基因的结构或调控区发生变异,基因产物增多或活性增强时,使细胞过度增殖,从而形成肿瘤。(2)抑癌基因也称为抗癌基因。正常细胞中存在基因,在被激活情况下它们具有抑制细胞增殖作用,但在一定情况下被抑制或丢失后可减弱甚至消除抑癌作用的基因。正常情况下它们对细胞的发育、生长和分化的调节起重要作用。
2、细胞癌变的原因:(1)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2)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详解】A、与正常细胞相比,结肠癌细胞能无限增殖, A正确;
B、c-myc基因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其过度表达可引起细胞癌变,故c-myc基因可能是原癌基因,B正确;
C、癌细胞的特点有: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导致细胞之间彼此的黏着性降低,从而使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C错误;
D、结肠癌细胞能无限增殖,形态结构会发生改变,例如膜上糖蛋白数量下降,D正确。
故选C。
4. 下列组合属于测交的是( )
A. AaBbDd×AaBbDdB. AaBbDd×aaBbDd
C. aabbDd×AaBbDdD. aabbdd×AaBbDd
【答案】D
【分析】测交是指杂种子一代个体与隐性类型之间的交配,主要用于测定F1的基因型,也可以用来判断另一个个体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
【详解】ABC、两个亲本都是杂合子,没有隐性纯合子,ABC不符合题意;
D、aabbdd是隐性个体,AaBbDd是杂合子,aabbdd与AaBbDd交配属于测交,D符合题意。
故选D。
5.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呼吸作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其中①~④表示不同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释放的能量少于②过程
B. ③过程在线粒体内膜上发生
C. [H]只在③过程产生
D. ④过程需要O2参与
【答案】D
【分析】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 的过程。
【详解】A、过程②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产生ATP,A错误;
B、过程③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B错误;
C、①过程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也有[H]的产生,[H]在①过程和③过程产生,C错误;
D、过程④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 与 O2 的结合,形成水并合成大量 ATP,D正确。
故选D。
6. 某同学总结了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如图所示,其中有误的是( )
A. ①②B. ③④C. ⑤D. ⑥
【答案】D
【分析】(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B、①②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是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的时期,AB正确;
C、⑤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细胞结合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汇合,C正确;
D、⑥受精过程没有发生自由组合,D错误。
故选D。
7. 水稻的晚熟(E)对早熟(e)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现用纯合早熟抗稻瘟病植株与纯合晚熟易感稻瘟病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F1均为晚熟抗稻瘟病植株
B. F2中表型与亲本相同的个体占5/8
C. F2中4种表型的数量比接近9:3:3:1
D. F2中晚熟抗稻瘟病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
【答案】B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由题意可知,纯合早熟抗稻瘟病植株基因型为eeRR,纯合晚熟易感稻瘟病植株基因型为EErr,两者杂交F1基因型为EeRr,可见F1均为晚熟抗稻瘟病植株,A正确;
BC、水稻的晚熟(E)对早熟(e)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可这两对性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由A项分析可知,F1基因型为EeRr,F1自交得F2,即E_R_:E_rr:eeR_:eerr=9:3:3:1,则F2中表型与亲本相同的个体占3/16+3/16=3/8,F2中4种表型的数量比接近9:3:3:1,B错误,C正确;
D、F1自交得F2,即E_R_:E_rr:eeR_:eerr=9:3:3:1,可见F2中晚熟抗稻瘟病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即EERR、EeRR、EERr、EeRr,D正确。
故选B。
8. 研究人类遗传病,可以从对系谱图的分析中获取信息。下列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中,最可能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答案】A
【分析】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 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 异常遗传病三大类。
【详解】A、图甲中,患病夫妇生出正常孩子,表明该病为显性病,显性病分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若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这与题图不符,可见该病不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而是属于伴X显性遗传病,图甲符合题意,A正确;
B、图乙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若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这与题图不符,可见该病不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而是属于常染色显性遗传病;若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符合题图;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患者的基因型为aa,符合题图,可见图乙可能属于常染色显性遗传病,可能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可能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图乙不符合题意,B错误;
C、图丙中,正常夫妇生出患病的孩子,可见该病为隐性病,图丙不符合题意,C错误;
D、图丁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若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这与题图不符,可见该病不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而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若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符合题意;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患者的基因型为bb,符合题图,可见图丁可能属于常染色显性遗传病,可能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可能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图丁不符合题意,D错误。
故选A。
9. 下列有关核酸、遗传物质、基因、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核酸片段
B. 真核生物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
C.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D. 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答案】A
【分析】(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详解】A、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但某些RNA病毒的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A正确;
B、真核生物的基因不都位于染色体上,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DNA,B错误;
C、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C错误;
D、非等位基因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还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D错误。
故选A。
10. 某研究小组用放射性同位素32P、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然后将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和标记的T2噬菌体混合,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如图所示。保温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分别检测沉淀物和上清液中的放射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本实验能证明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B. 若培养时间过长,甲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会偏高
C. 甲、乙两组分别能产生少量含32P、35S的子代噬菌体
D. 搅拌的目的是使细菌外的T2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
【答案】C
【分析】1、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在噬菌体的DNA作用下,以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组成成分)→组装→释放。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本实验中甲组和乙组相互对照,根据放射性出现的部位能证明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体内,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证明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A正确;
B、甲组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由于P存在于DNA中,在侵染过程中DNA进入大肠杆菌体内,放射性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若培养时间过长,则大肠杆菌内的噬菌体释放出来进入上清液中,上清液中的放射性会增大,B正确;
C、甲组用32P标记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由于P存在于DNA中,在侵染过程中 DNA进入大肠杆菌体内,且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由于噬菌体繁殖所需原料来自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所以可产生少量含32P的子代噬菌体;乙组用的是含35S标记的噬菌体,由于S存在于蛋白质中,且侵染过程中蛋白质不会进入大肠杆菌中,因此不能产生含35S标记的子代 噬菌体,C错误;
D、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细菌外的噬菌体(主要是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D正确。
故选C。
11. 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下列关于D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核和线粒体中都含有DNA分子
B. DNA双链中腺嘌呤和胞嘧啶的数量相等
C. DNA单链中的相邻碱基间通过氢键相连
D. DNA中每个脱氧核糖都连接两个磷酸基团
【答案】A
【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真核细胞细胞核和线粒体中都含有DNA分子,A正确;
B、DNA双链中A(腺嘌呤)与T(胸腺嘧啶)配对,腺嘌呤和胸腺嘧啶的数量相等,B错误;
C、DNA单链中的相邻碱基间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C错误;
D、若DNA分子为链状,则每个脱氧核糖连接一个或者两个磷酸基团;若DNA分子为环状,则每个脱氧核糖连接两个磷酸基团,D错误。
故选A。
12. DNA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细胞传递给子代细胞,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复制过程需要能量和蛋白质的参与
B. DNA复制以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C. DNA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
D. 子代DNA的两条核糖核苷酸链都是新合成的
【答案】D
【分析】DNA分子的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过程:边解旋边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特点:半保留复制。
【详解】A、DNA复制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还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这两种酶的本质为蛋白质,A正确;
B、DNA的基本单位为脱氧核苷酸,DNA复制以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B正确;
C、DNA的两条链反向平行,严格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形成的DNA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C正确;
D、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子代DNA的一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是新合成的,另一条是DNA母链,D错误。
故选D。
13. 画概念图可以直观而形象地表示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若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下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错误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A
【分析】自然界中由性染色体决定生物性别的类型,主要有XY型和ZW型,XY型在雌性的体细胞内,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在雄性的体细胞内,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ZW型在雌性的体细胞内,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在雄性的体细胞内,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鸟类(鸡)、某些两栖类、蝶蛾类都属于ZW型。
【详解】A、鸡细胞染色体包括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性染色体包括Z染色体和W染色体,A错误;
B、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包括变异和基因重组,B正确;
C、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数目变异和结构变异,而增加或减少染色体(组)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C正确;
D、真核细胞的主要分裂方式包括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有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其中有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包括有丝分裂、减数分裂,D正确。
故选A。
14. DNA甲基化是指在酶的催化下,DNA的CG两个脱氧核苷酸中的胞嘧啶,被选择性地添加甲基(-CH3),形成5-甲基胞嘧啶,这常见于基因的5′-CG-3′序列,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环境因素可能会影响DNA甲基化水平
B. DNA发生甲基化后碱基序列未发生改变
C. 亲代DNA发生的甲基化修饰不会遗传给后代
D. DNA甲基化后可能干扰RNA聚合酶的识别和结合
【答案】C
【分析】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DNA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型。
【详解】A、题干信息,DNA甲基化需要酶的催化,而环境因素可能会影响酶的活性,故环境因素可能会影响DNA甲基化水平,A正确;
B、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DNA发生甲基化属于表观遗传修饰,故DNA发生甲基化后碱基序列未发生改变,同时题图也可以看出,DNA发生甲基化后碱基序列未发生改变,B正确;
C、DNA甲基化属于表观遗传修饰,DNA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型,C错误;
D、DNA甲基化常发生在基因的启动子区域,而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可见DNA甲基化后可能干扰RNA聚合酶的识别和结合,D正确。
故选C。
15. 下图中a~d表示含有不同染色体数目的细胞,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a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
B. 图b只能代表三倍体的体细胞
C. 图c中每个染色体组中含3条非同源染色体
D. 图d含有1个染色体组,可代表单倍体的体细胞
【答案】B
【分析】(1)图a含有4个染色体组,图b含有3个染色体组,图c含有2个染色体组,图d含有1个染色体组。
(2)二倍体、单倍体、多倍体的判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是单倍体,单倍体不一定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含有2个染色体组,则为二倍体,含有多个染色体组,则是多倍体。
【详解】A、图a细胞中着丝点(粒)分裂,移向两极的8条染色体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所以共含有4个染色体组,A正确;
B、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不一定是三倍体,也可能是单倍体;如果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为三倍体;如果由配子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B错误;
C、图c含大小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2条,即有2个染色体组,并且每个染色体组中含3条非同源染色体,C正确;
D、图d含有1个染色体组,不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可能是由卵细胞或精子发育而成单倍体,可代表单倍体的体细胞,D正确;
故选B。
16. 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界的生命史作出了科学的解释。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的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 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D. 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答案】D
【分析】(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3)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详解】A、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的进化和适应的形成作出了合理的解释,他认为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生物的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
B、达尔文曾明确指出,可遗传的变异提供了生物进化的 原材料。现代遗传学研究表明,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 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 变异统称为突变,可见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
C、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叫作种群;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C正确;
D、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5小题,共52分)
17. 阅读下列三则材料。
材料1:多细胞生物体体积的增大,即生物体的生长,既靠细胞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也靠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
材料2:多细胞生物体从小长大,不仅有细胞数量的增加,还有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分化。即使在成熟的个体中,仍有一些细胞具有产生不同种类的新细胞的能力。
材料3:在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五个手指最初是连在一起的,像一把铲子,后来随着指间的细胞自动死亡,才发育为成形的手指。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1中,细胞分裂可以增加细胞的数量。对于连续分裂的细胞而言,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____________。
(2)对于真核生物来说,有丝分裂是其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______经过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3)材料2中,对在结构和功能上出现分化的细胞而言,不考虑突变,它们的遗传信息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判断理由是_________。
(4)像材料3描述的那样,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
【答案】(1)细胞周期
(2)染色体 (3)①. 相同 ②.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凋亡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细胞凋亡过程受基因控制,通过凋亡基因的表达,使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它是一种主动的细胞死亡过程,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首先凋亡诱导因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发出凋亡信息,激活细胞中的凋亡基因,执行细胞凋亡,凋亡细胞最后变成小泡被吞噬细胞吞噬,并在细胞内完成分解。
(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有丝分裂的结果是子细胞中细胞核的遗传物质与亲代的细胞核的遗传物质相同,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3)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对在结构和功能上出现分化的细胞而言,不考虑突变,它们的遗传信息相同,因为细胞分化的是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凋亡过程受基因控制,通过凋亡基因的表达,使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它是一种主动的细胞死亡过程,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
18. 某种昆虫有长翅和残翅两种类型,分别由等位基因A、a控制。长翅昆虫飞行能力强,残翅昆虫则不能飞行。现有该种昆虫的某个种群发生如图所示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1)甲岛屿食物匮乏,飞行能力强的个体容易获得食物而生存下来;乙岛屿经常刮大风,能飞行的个体容易被吹入大海淹死。昆虫翅的不同类型使其能够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这一现象叫做____________。
(2)若干年后,种群C与种群D相遇,发现它们能相互交配但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说明两种群之间形成了______。
(3)随机抽取种群D中的1000个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200个,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600个,则A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
(4)研究发现,该种昆虫的花斑眼是由于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引起的,此变异属于____________(填变异类型)。
【答案】(1)适应的相对性
(2)生殖隔离 (3)30%
(4)易位
【分析】适应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基因频率是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
(1)适应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昆虫翅的不同类型使其能够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这一现象叫做适应的相对性。
(2)不同的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生殖隔离判断的依据是不能交配或者交配产生的后代不可育。
(3)基因频率是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比值,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200个,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600个,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00个,A基因有200×2+200=600,等位基因一共2000个,则A基因频率为600/2000=30%。
(4)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移接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19. 豌豆种子的子叶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Y(黄色)、y(绿色)控制,种子形状由另一对等位基因R(圆粒)、r(皱粒)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用两种不同表型的纯种豌豆进行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对F2中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
(2)F1产生的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________。
(3)F2中黄色皱粒占的比例是________,F2中杂合子占的比例是________。
(4)若F2中绿色圆粒个体间随机传粉,下一代中圆粒和皱粒两种性状之比为________。
【答案】(1)YYrr和yyRR或YYRR和yyrr
(2)YR:Yr:yR:yr=1:1:1:1
(3)①. 3/16 ②. 3/4
(4)8:1
【分析】(1)F1自交产生的F2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则F1基因型为YyRr,又亲本为两种不同表型的纯种豌豆,故亲本为YYrr和yyRR或YYRR和yyrr。
(2)F1基因型为YyRr,则F1产生的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YR:Yr:yR:yr=1:1:1:1。
(3)F1基因型为YyRr,自交产生的F2中黄色皱粒Y_rr占3/4×1/4=3/16;F2中纯合子占1/2×1/2=1/4,则杂合子占的比例是1-1/4=3/4。
(4)F2中绿色圆粒(1/3yyRR、2/3yyRr)个体间随机传粉,则产生的配子yR=2/3、yr=1/3,下一代中圆粒:皱粒=8:1。
20. 下图为豌豆种子圆粒的形成机制,其中a、b表示基因表达的两个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过程表示________,参与该过程的酶主要是________。
(2)细胞中b过程发生的具体场所是__________,将氨基酸运送到上述场所的“搬运工”是__________。
(3)图中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4)从上述实例可以看出,基因控制生物体性状的方式为____________。
【答案】(1)①. 转录 ②. RNA聚合酶
(2)①. 核糖体 ②. tRNA
(3)
(4)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的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分析】(1)过程a是DNA→RNA,是转录的过程,转录过程中需要RNA聚合酶。
(2)过程b表示翻译,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翻译过程中搬运氨基酸的是tRNA。
(3)根据克里克中心法则,图中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是DNAmRNA蛋白质。
(4)由图可知,淀粉分支酶基因控制淀粉分支酶的合成,促进蔗糖转化为淀粉,由此可知: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的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1. 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为了探究眼色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某兴趣小组进行相关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针对上述杂交结果,同学们提出了两种观点:
观点一: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观点二:控制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1)果蝇是遗传学上常用的实验材料,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等优点。
(2)假设观点二成立,则白眼为__________性状,亲本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3)假设红眼对白眼为显性,请从F1中选择合适的果蝇进行实验,验证上述两种观点。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和结论:若子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则观点一成立;若子代表型及比例为___,则观点二成立。
【答案】(1)繁殖速度快、 染色体数目少
(2)①. 隐性 ②. XRXr
(3)①. 选择 F1 中的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进行杂交,观察并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 ②. 红眼雌果蝇∶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 = 1∶1∶1∶1 ③. 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 1∶1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果蝇作为遗传学常用实验材料的优点: 繁殖速度快,在短时间内能够产生大量后代,便于进行统计分析。 染色体数目少,且形态特征明显,易于观察和分析。
(2)假设观点二成立:控制眼色的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由于亲本杂交后子代中出现了白眼雌果蝇,所以白眼为隐性性状,亲本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 XRXr 。
(3)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 X 染色体 宜采用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个体杂交 实验思路:选择隐性雌性个体和纯合显性雄性个体进行杂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 预期结果及结论: 若子代雌雄个体表现型相同,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若子代雌性个体均表现为显性性状,雄性个体均表现为隐性性状,则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实验思路:选择 F1 中的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进行杂交,这两个个体的基因型可推测。
预期结果和结论: 若子代表型及比例为红眼雌果蝇∶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 = 1∶1∶1∶1 ,说明表型与性别无关,则观点一成立;
若子代表型及比例为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 1∶1 ,说明表型与性别相关联,则观点二成立。
框号
选项
①
②
③
④
⑤
A
芦花鸡的染色体
常染色体
性染色体
X染色体
Y染色体
B
变异
不可遗传变异
可遗传变异
突变
基因重组
C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结构变异
染色体数目变异
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
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套增加或成套减少
D
真核细胞的主要分裂方式
无纺锤丝和
染色体的变化
有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P
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F1
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1∶1∶1∶1
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题,共6页。
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下列组合属于测交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