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知识清单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知识清单01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知识清单02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知识清单03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知识清单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知识清单,共20页。

    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知识清单【知识导引】1、原子结构2、元素周期表3、元素周期律4、化学键【知识清单】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知识点1、原子结构1.质量数(1)概念:将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常用A表示。(2)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两个关系:①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②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电子层①概念: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动。我们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也称作电子层。②不同电子层的表示及能量关系(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①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②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为电子层数)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④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⑤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K层为倒数第三层时不能超过2个)3.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以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例:【温馨提示】①简单离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②与Ne电子层结构相同的阳离子有:Na+、Mg2+、Al3+;阴离子有:F-、O2-、N3-等。4.巧记“10电子微粒”(1)核外电子总数相等的微粒可以是分子 ,也可以是离子;可以是单核微粒,也可以是多核微粒。电子总数相同的微粒:(2)核外有10个电子的微粒分子:Ne、HF、H2O、 NH3、 CH4阳离子:Na+、Mg2+、 Al3+、 H3O+、NH4+阴离子:N3-、O2-、F-、OH-、NH2-。(3)核外电子总数及质子总数均相同的粒子:Na+、NH4+、H3O+ ;F-、OH-、NH2-;Cl-、HS- ;N2、CO等。5.“8电子稳定结构”的判断方法(1)经验规律法:①分子中的氢原子不满足8电子结构;②一般来说,在ABn型分子中,若某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化合价|=8,则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如CO2分子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二者之和为8,则碳原子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同理知氧原子也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2)成键数目法:若该原子达到所需成键数目,则为8电子结构,若未达到或超过所需成键数目则不为8电子结构,如PCl5中的P,BeCl2中的Be。知识点2、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1)数量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横行原则: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3)纵列原则: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列。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2)族【温馨提示】(1)同周期相邻主族元素的“序数差”规律:①除第ⅡA族和第ⅢA族外,其余同周期相邻元素序数差为1;②同周期第ⅡA族和第ⅢA族为相邻元素,其原子序数差为:第二、第三周期相差1,第四、五周期相差11,第六、第七周期相差25。(2)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序数差”规律:①第二、第三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8;②第三、第四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有两种情况:第IA族和第ⅡA族相差8,其它族相差18;③第四、第五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18;④第五、第六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镧系之前相差18,镧系之后相差32;⑤第六、第七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32。(3)奇偶差规律: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族序数和该元素的主要化合价的奇偶性一致。若原子序数为奇数时,主族族序数、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均为奇数,反之则均为偶数(但要除去有多种价态的元素)。零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偶数,其化合价视为0。知识点3、核素 同位素1.核素(1)概念: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2)表示方法——原子符号2.同位素(1)概念: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即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同位”是指核素的质子数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有相同的位置。(2)氢元素的三种核素互为同位素(3)同位素的特征①同一种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物理性质略有差异。②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同位素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比率。(4)常见同位素的用途【温馨提示】①符号解读:eq \o\al(A,Z)Xeq \o\al(n±,b)eq \b\lc\{\rc\ (\a\vs4\al\co1(A——质量数,Z——核电荷数或质子数,n——离子所带的电荷数,b——化学式中原子的个数))②元素、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联系知识点4、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1.碱金属元素(1)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的特点:①相同点: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1个电子,②不同点: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和电子层数各不相同。(2)碱金属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①相似性:原因:由于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所以都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都表现出很强的金属性,化合价都是+1价。②递变性:原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碱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故从锂到铯,金属性逐渐增强。【温馨提示】碱金属单质都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单质反应,生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等化合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金属氢氧化物和氢气;并且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碱金属单质与氧气、水等物质的反应越来越剧烈。4Li+O2eq \o(=====,\s\up26(△),\s\do9( ))2Li2O 、2Na+O2eq \o(=====,\s\up26(△),\s\do9( ))Na2O2、2Na+2H2O==2NaOH+H2↑、2K+2H2O==2KOH+H2↑(3)钾、钠与氧气、水的反应比较【温馨提示】①钠、钾在实验室中都保存在煤油中,所以取用剩余的金属块可放回原试剂瓶中,并且使用前要用滤纸把表面煤油吸干。②对钠、钾的用量要控制;特别是钾的用量以绿豆粒大小为宜。否则容易发生爆炸危险。③对碱金属与水反应后的溶液,可用酚酞试液检验生成的碱。(4)碱金属物理性质比较:①相似性:除铯外,其余都呈银白色;都比较柔软;有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也都很好;碱金属的密度都比较小,熔点也都比较低。②递变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碱金属单质的密度依次增大(钾除外);熔沸点逐渐降低。2.卤族元素(1)原子结构的特点:①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个。②不同点:核电荷数和电子层数不同。(2)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温馨提示】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状态由气→液→固;密度逐渐增大;熔沸点都较低,且逐渐升高。(3)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温馨提示】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卤素单质(F2、Cl2、Br2、I2)与氢气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减弱,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HF>HCl >HBr >HI;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F>Cl>Br>I。 (4)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实验探究:对比卤素单质(Cl2、Br2、I2)的氧化性强弱(5)卤族元素的相似性和递变性①相似性:单质X2 eq \b\lc\{\rc\ (\a\vs4\al\co1(与氢气反应:X2+H2===2HX,\a\vs4\al(与水,反应)\b\c\|\rc\ (\a\vs4\al\co1(如X2+H2O===HX+HXO(X为Cl、Br、I),,[例外:2F2+2H2O===4HF+O2])))) 原因: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个,化学反应中都容易得到1个电子,都表现很强的非金属性,其化合价均为-1价。②递变性:原因:随着核电荷数和电子层的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弱,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温馨提示】①与H2反应越来越难,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其水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即:稳定性:HF>HCl>HBr>HI;还原性:HFHBrO4>HIO4。③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可以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或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来推断。(6)卤素的特殊性①氟无正价,无含氧酸;氟的化学性质特别活泼,遇水生成HF和O2,能与稀有气体反应,氢氟酸能腐蚀玻璃。氟化银易溶于水,无感光性。②氯气易液化,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且能杀菌消毒。③溴是常温下唯一液态非金属单质,溴易挥发,少量溴保存要加水液封,溴对橡胶有较强腐蚀作用。④碘为紫黑色固体,易升华,碘单质遇淀粉变蓝。二、元素周期律知识点1、1~18号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1.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变化规律2.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稀有气体除外)3.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温馨提示】(1)主族元素主要化合价的确定方法①最高正价=主族的序号=最外层电子数(O、F除外)。②最低负价=最高正价-8(H、O、F除外)。③H最高价为+1,最低价为-1;O最低价为-2;F无正化合价,最低价为-1。(2)氢化物及其最高价含氧酸的关系知识点2、同周期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1.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探究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第三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由左向右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失电子的能力依次减弱,得电子的能力依次增强,预测它们的金属性依次减弱,非金属性依次增强。2.钠、镁、铝元素金属性的递变规律(1)钠、镁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探究①原理:金属与水反应置换出H2的难易。②实验操作:③现象:加热前,镁条表面附着了少量无色气泡,加热至沸腾后,有较多的无色气泡冒出,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粉红色。④结论:镁与冷水几乎不反应,能与热水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2Oeq \o(=====,\s\up26(△),\s\do9( ))Mg(OH)2+H2↑。结合前面所学钠与水的反应,可得出金属性:Na>Mg。(2)镁、铝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探究(3)钠、镁、铝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3.硅、磷、硫、氯的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结论: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4.元素周期律①内容: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②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知识点3、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及性质规律1.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0族除外)2.元素周期表的金属区和非金属区(1)金属性强的在周期表的左下方,最强的是Cs(放射性元素除外),非金属性强的在周期表的右上方(稀有气体除外),最强的是F。(2)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能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又能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故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之间没有严格的界线。3.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1)同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相同(O、F除外)。(2)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3)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和等于8(H最低价为-1,O、F除外)。知识点4、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1.预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互相交流讨论,填写下表:2.寻找有特殊用途的新物质知识点5、“位、构、性”三者的关系1.元素的结构、位置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而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又可推测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和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2.解答元素推断题的一般思路(1)由元素原子或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推断(2)由元素单质或化合物的性质(特性)推断(3)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3.短周期主族元素的某些特殊性质(1)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氢元素,最大的是钠元素。(2)气体单质密度最小的元素是氢元素。(3)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的元素是氢元素。(4)原子序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都相等的元素是氢元素。(5)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金属单质是Na,非金属单质是F2。(6)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元素是F。(7)只有负价而无正价的元素是F。(8)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元素是Cl,碱性最强的元素是Na。【例10】我国科学家开发一种光学晶体M,其结构如图。M由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组成,其中X和Y的质子数之和等于Z原子的电子数,Y和Z同周期,Z和W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知识点6、“四同法”比较微粒半径的大小1.同周期——“序大径小”: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往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2.同主族——“序大径大”: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或离子)半径逐渐增大。3.同元素不同微粒半径(1)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半径比较——“阴大阳小”。某原子与其离子半径比较,其阴离子半径大于该原子半径,阳离子半径小于该原子半径。如:r(Na+)r(Cl)。(2)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阳离子半径比较规律——“数大径小”。带电荷数越多,粒子半径越小。如:r(Fe3+)r(Na+)>r(Mg2+)。知识点7、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温馨提示】①通常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的强弱判断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的强弱,而不能根据其他化合物酸碱性的强弱来判断。②非金属性强弱与单质的活泼性不完全一致;通常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越活泼,但也有例外。如非金属性:O>Cl,但Cl2比O2活泼,原因是O2中存在O=O双键,比Cl—Cl单键难断裂。 三、化学键知识点1、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1.离子键(1)定义: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2)形成过程(微观)—氯化钠为例不稳定的钠原子和氯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后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分别形成Na+和Cl-,两种带相反电荷的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物质氯化钠。(3)成键要素:①成键微粒—阳离子和阴离子;②成键本质—静电作用(包括引力和斥力);③成键元素—一般是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2.离子化合物(1)定义: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2)常见类型:强碱(NaOH、Ba(OH)2等)、大多数盐(如NaCl、KNO3、NH4Cl等)、活泼金属氧化物(如NaO、CaO等)。(3)存在:离子化合物一定含有离子键,含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温馨提示】①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NH4NO3是离子化合物,但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②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也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3是共价化合物;③离子键只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离子键,也可能含共价键,如:NaOH、ZnSO4、Na2O2等。知识点2、电子式1.定义: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叫做电子式。2.书写:(1)原子的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 · (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式子。如Na原子:·NaMg原子:eq \o\al(·,·)Mg或·Mg· Al原子:eq \o\al(·,·)eq \o(Al,\s\up6(·)) 或·eq \o(Al,\s\up6(·))· S原子:·eq \o(S,\s\up11(··),\s\do4(··))· Cl原子:eq \o\al(·,·)eq \o(Cl,\s\up11(··),\s\do4(··))·【温馨提示】每个方向最多一对电子(两个电子)。(2)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简单阳离子是由金属原子失电子形成的,原子的最外层已无电子,故用阳离子的符号表示,例如:Na+、Li+、Mg2+、Al3+等。(3)简单阴离子的电子式:画出最外层电子数,用“[ ]”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以表示其所带的电荷。例如:氯离子、硫离子。(4)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氧化钙:、硫化钾、、。【温馨提示】相同离子不合并,分列在另一离子的周围,一般对称排布。3.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左边写原子的电子式,右边写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中间用“―→”连接,例如:NaCl:、MgBr2:。【温馨提示】①一个“·”或“×”代表一个电子,原子的电子式中“·”(或“×”)的个数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②同一原子的电子式不能既用“×”又用“·”表示。③“[ ]”在所有的阴离子、复杂的阳离子中出现。④在化合物中,如果有多个阴、阳离子,阴、阳离子必须是间隔的,即不能将两个阴离子或两个阳离子写在一起,如CaF2要写成,不能写成,也不能写成。 = 5 \* GB3 \* MERGEFORMAT ⑤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形成过程时,由于不是化学方程式,不能出现“===”。“―→”前是原子的电子式,“―→”后是化合物的电子式。知识点3、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1.共价键(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2)形成过程(微观)—以氯气为例eq \x(两个氯原子各提供一个电子)→eq \x(两个氯原子间形成共用电子对)→eq \x(两个氯原子达到8e-稳定结构)→eq \x(形成稳定的氯气分子)(3)成键要素:①成键微粒—原子;②成键本质—共用电子对与成键原子的静电作用;③成键元素—一般是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4)分类:2.共价化合物(1)定义: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2)常见类型:非金属氢化物,如NH3、H2S、H2O;非金属氧化物,如CO、CO2、SO3;酸,如H2SO4、HCl;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如CH3CH2OH等。3.共价分子结构的表示方法(1)电子式①共价分子:Heq \o\al(·,·)H、eq \o\al(·,·)N⋮⋮Neq \o\al(·,·)、、、。②形成过程:、。(2)结构式:化学上,常用“—”表示1对共用电子对,如氯分子可表示为“Cl—Cl”,这种图示叫做结构式。【温馨提示】判断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方法(1)根据化合物的基本类型判断①常见的盐中绝大多数都是离子化合物,少数盐是共价化合物。如AlCl3是共价化合物。②常见的强碱是离子化合物,弱碱是共价化合物。如KOH、NaOH、Ba(OH)2是离子化合物,NH3·H2O是共价化合物。③活泼金属的氧化物、过氧化物是离子化合物,其他元素的氧化物、过氧化物一般是共价化合物。如MgO、CaO、Na2O、K2O、Na2O2等是离子化合物,SO2、SO3、NO2、CO2、CO、SiO2、P2O5、H2O、H2O2等是共价化合物。④活泼金属的氢化物是离子化合物,其他元素的氢化物多是共价化合物。如NaH、CaH2等是离子化合物,HF、HCl、HBr、HI、H2O、H2S、NH3、CH4等是共价化合物。(2)根据化合物的导电性判断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3)根据化合物的熔、沸点判断熔、沸点比较高或很高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而熔、沸点较低或很低的化合物可能是共价化合物。知识点4、化学键及分类1.化学键(1)定义: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2)分类:离子键、共价键(极性键、非极性键)(3)化学反应的本质:一个化学反应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2.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比较3. 分子间作用力4.氢键 各电子层由内到外电子层数1234567字母代号KLMNOPQ离核远近由近到远能量高低由低到高阳离子(Rm+)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m阴离子(Rm-)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m个数元素周期表中有18个纵列,共有16个族特点主族元素的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分类主族共有7个,包括第ⅠA(碱金属元素—氢除外)、ⅡA、ⅢA、ⅣA、ⅤA、ⅥA、ⅦA(卤族元素)族副族共有7个,包括第ⅠB、ⅡB、ⅢB、ⅣB、ⅤB、ⅥB、ⅦB族Ⅷ族包括第8、9、10三个纵列0族稀有气体元素,占据元素周期表的第18纵列,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eq \o\al(1,1)Heq \o\al(2,1)Heq \o\al(3,1)H名称氕氘(重氢)氚(超重氢)符号HDT质子数111中子数012实验内容现象结论或解释与氧气反应钠在空气中燃烧钠开始熔化成闪亮的小球,着火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化学方程式:2Na+O2eq \o(=====,\s\up26(△),\s\do9( ))Na2O2钾在空气中燃烧钾开始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剧烈反应,生成橙黄色固体化学方程式:K+O2eq \o(=====,\s\up26(△),\s\do9( ))KO2(超氧化钾)碱金属与水反应钠与水的反应钠块浮在水面,熔化成闪亮小球,四处游动嘶嘶作响,最后消失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钾与水的反应钾块浮在水面,熔成闪亮的小球,四处游动,嘶嘶作响,甚至轻微爆炸,最后消失化学方程式:2K+2H2O==2KOH+H2↑碱金属单质颜色和状态密度/g·cm-3熔点/℃沸点/℃锂(Li)银白色、柔软0.534180.51347钠(Na)银白色、柔软0.9797.81882.9钾(K)银白色、柔软0.8663.65774铷(Rb)银白色、柔软1.53238.89688铯(Cs)略带金属光泽、柔软1.87928.40678.4卤素单质颜色和状态密度熔点/℃沸点/℃F2淡黄绿色气体1.69 g / L(15℃)-219.6-188.1Cl2黄绿色气体3.215 g / L(0℃)-101-34.6Br2深红棕色液体3.119 g / cm3(20℃)-7.258.78I2紫黑色固体4.93 g / cm3113.5184.4F2+H2=2HF在暗处能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生成的氟化氢很稳定Cl2+H22HCl光照或点燃发生反应,生成氯化氢较稳定Br2+H22HBr加热至一定温度才能反应,生成的溴化氢较稳定I2+H22HI不断加热才能缓慢反应;碘化氢不稳定,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分解为H2和I2,是可逆反应实验内容将少量氯水分别加入盛有NaBr溶液和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将少量溴水加入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现象静置后,液体均分为两层。上层液体均呈无色,下层液体分别呈橙色、紫色。静置后,液体分为两层。上层液体呈无色,下层液体呈紫色。方程式①2NaBr+Cl2==2NaCl+Br2②2KI+Cl2==2KCl+I2③2KI+Br2==2KBr+I2结论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Cl2>Br2>I2周期序号原子序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结论第一周期1→211→2同周期由左向右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1→8)第二周期3→1021→8第三周期11→1831→8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周期序号原子序数原子半径(nm)结论第一周期1→2……同周期由左向右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不包括稀有气体)第二周期3→90.152→0.071大→小第三周期11→170.186→0.099大→小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周期序号原子序数主要化合价结论第一周期1→2+1→0①同周期由左向右元素的最高正价逐渐升高(+1→+7,O和F无最高正价);②元素的最低负价由ⅣA族的-4价逐渐升高至ⅦA族的-1价;③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第二周期3→9最高价+1→+5(不含O、F)最低价-4→-1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ⅣAⅤAⅥAⅦA氢化物RH4RH3H2RHR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H2RO3或H4RO4H3RO4或HRO3H2RO4HRO4AlMg原理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实验操作沉淀溶解情况沉淀逐渐溶解沉淀逐渐溶解沉淀溶解沉淀不溶解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l(OH)3+3HCl===AlCl3+3H2OAl(OH)3+NaOH===NaAlO2+2H2OMg(OH)2+2HCl===MgCl2+2H2O实验结论金属性:Mg>AlNaOHMg(OH)2Al(OH)3分类强碱中强碱(属于弱碱)两性氢氧化物碱性强弱NaOH>Mg(OH)2>Al(OH)3结论金属性:Na>Mg>AlSiPSCl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2SiO3:弱酸H3PO4:中强酸H2SO4:强酸HClO4:强酸酸性:HClO4>H2SO4>H3PO4>H2SiO3结论Si、P、S、Cl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项目同周期(从左至右)同主族(自上而下)电子层数相同逐一增加最外层电子数逐一增加(除第一周期外均为1~7)相同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逐渐增强氧化性逐渐增强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减弱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增强,酸性逐渐减弱非金属形成气态氢化物难易程度由难到易由易到难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逐渐减弱化合价最高正价由(+1)~(+7)价,负价(-4)~(-1)最高正价=主族序数,最低负价=-(8-族序数)元素名称及符号溴(Br)原子序数35是金属还是非金属非金属原子结构示意图最高正价+7最低负价-1中间价+1、+3、+5预测依据氯元素有+1、+3、+5的化合物最高价氧化物Br2O7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HBrO4酸性HClO4>HBrO4> H2SeO4稳定性H2SeBr->Cl-金属性比较本质原子越易失电子,金属性越强(与原子失电子数目无关)判断方法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越靠前,金属性越强②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越剧烈,金属性越强③单质还原性越强或阳离子氧化性越弱,金属性越强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⑤若Xn++Y―→X+Ym+,则Y比X的金属性强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左边或下方元素的金属性强非金属性比较本质原子越易得电子,非金属性越强(与原子得电子数目无关)判断方法①与H2化合越容易,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②单质氧化性越强或阴离子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强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右边或上方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概念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构成粒子阴、阳离子原子粒子间的作用离子键共价键熔、沸点较高一般较低,少部分很高(如SiO2)导电性熔融状态或水溶液导电熔融状态不导电,溶于水有的导电(如硫酸),有的不导电(如蔗糖)定义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特点①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它主要影响物质的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而化学键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②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由共价键形成的多数共价化合物和绝大多数气态、液态、固态非金属单质分子之间。但像二氧化硅、金刚石等由共价键形成的物质,微粒之间不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变化规律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也越高。例如,熔、沸点:I2eq \a\vs4\al(>)Br2eq \a\vs4\al(>)Cl2eq \a\vs4\al(>)F2。定义分子间存在的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的相互作用形成条件除H外,形成氢键的原子通常是O、F、N。存在氢键存在广泛,如蛋白质分子、醇、羧酸分子、H2O、NH3、HF等分子之间。分子间氢键会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升高。性质影响①存在氢键的物质,其熔、沸点明显高于同族同类物质。如H2O的熔、沸点高于H2S。②氨极易液化,是因为NH3分子间存在氢键;NH3极易溶于水,也是因为NH3分子与H2O分子间易形成氢键。③水结冰时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是因为在水蒸气中水以单个的H2O分子形式存在;在液态水中,经常是几个水分子通过氢键结合起来,在固态水(冰)中,水分子大范围地以氢键互相联结,形成相当疏松的晶体,从而在结构中有许多空隙,造成体积膨胀,密度减小,因此冰能浮在水面上。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知识清单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