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琥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990824/0-172128510537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四下《我的奇思妙想》习作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四下《十万个为什么》导读活动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四下《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四下《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四下绿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琥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1.提出问题尝试解决。
2.能用自己的话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
3.理解作者推测琥珀形成过程的科学性。
4.比较科学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的不同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2.能用自己的话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
3.理解作者推测琥珀形成过程的科学性。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导入新课,提出研究问题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出示问题清单,师梳理问题清单。)
2.归类总结:敢问而且善问既能说清楚问题又能找准问题。当我们面对这么多问题该采用什么方法比较高效?(牵一发而动全身,抓住主要问题可以解决一串问题。)
(出示问题清单)根据收回的问题清单,全文最集中的问题是: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板块二:研读课文,还原推测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1.找出句子中的关键词,推测是什么意思。(根据已知的条件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课文中所写的内容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想象的部分?为了解决问题,我们需要研读课文,填写出已知条件和作者的想象。
我们分了两个科研组“松脂球”科研组、“化石”科研组,大家可以根据兴趣选择加入,可以先批注再填写。
松脂球的形成
化石的形成
化石的形成条件文中没有明确写出,我们可以借助课外链接《琥珀物语》提炼出四个关键条件:
时间漫长 陆沉水漫 松树腐烂 泥沙掩埋
2.通过对比表格左右两部分内容你发现了什么?
因为那块琥珀的样子和琥珀的形成过程需要一些必需的客观条件,这些客观条件决定了琥珀形成时的具体情形,所以由这些已知条件就能推测出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作者正是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想象力才做出合理准确的推测。
3.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抓住关键点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实际。
板块三:品味文章语言,学习表达方法
现代科普作家、文学翻译家顾均正先生说,科学小品文是科学与艺术化合成的结晶体。许多科学家都是看了《琥珀》这篇文章之后从小立志从事科学研究的。那作者是如何把这个故事写得引人入胜的?(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品味文章语言、想象画面。)
1.找到描写环境描写的句子,读句子,想象画面,感受天热,松脂多而美。(出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
通过比较朗读引导学生尝试读出温度的变化(暖暖、火热、火辣辣),了解真实生动的环境描写可以为故事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2.找到描写松脂包裹蜘蛛和苍蝇的过程读一读,并在脑子里形成画面,展开联想,扩展思维。
从“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下快乐地飞舞”中体会小苍蝇的愉快的心情;从“忽然,有个蜘蛛慢慢爬过来,想把那只苍蝇当作一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中体会蜘蛛对于美餐的期待和行动中的小心翼翼;从“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中抓住“刚好”“一齐”体会事情发生的巧合。从“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黏稠的黄色泪珠里”体会老松树的不忍但又无奈。
从苍蝇、蜘蛛的动作描写中你读出了什么?(有画面感;体会到人物的心情;想象合理。)
让我们再次拿起书,“声”临其境,读第1~12自然段,品味语言的味道。
3.对比阅读,读课后的“阅读链接”,找出课文中的相关段落,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不同。
和“阅读链接”相对应的课文段落是第6~12自然段,通过对比阅读我们发现,二者使用的表达手法有所不同。课文是文艺性说明文,既有科学的思维又有充满语文元素的表达手法,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而“阅读链接”采用的是平实严谨的表达手法,更具科学性。
板块四:总结延伸拓展阅读
这块琥珀很珍贵,既有科学研究价值又有艺术鉴赏价值,它们的生命虽然在那一瞬间终止了,但生命的价值却获得了永恒。有人说,琥珀是时间胶囊,它封印着远古的故事、大自然的珍藏。让我们珍惜地球母亲的每一件礼物。同学们,这块罕见的琥珀现在就放在博物馆里,你能运用生动的语言,按一定顺序,结合你独特的理解,为这块琥珀写一份解说词吗?
预设一:这块看似不起眼的“黄色珍珠”,名叫琥珀,是几千年前由松树的松脂形成的。琥珀里面的小昆虫从远古时代一直保存到现在。通过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当时发生的一切。琥珀里面的苍蝇和蜘蛛,通过细致的观察,我们能看到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看到它们的腿和四周显出的黑色圆环。因此,可以大胆想象,当时它们在黏稠的松脂里做着怎样的挣扎。虽然它们的生命已经结束,但它们永远也想不到正是自己的“牺牲”,为科学家提供了意想不到的帮助。而琥珀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石,保存着这样一个奇迹。
预设二:走进博物馆,满眼陈列的是各种展品,最吸引我的还是要属眼前这块如玉般晶莹剔透的化石,它叫琥珀。一般来说,要找到有昆虫的琥珀很难,带有昆虫的琥珀往往被收藏者称为上品,在一块琥珀里发现有2只或2只以上的昆虫,那就是上上品了。电影《侏罗纪公园》里,科学家就是从琥珀中吸食了恐龙血液的蚊子体内提取到了恐龙的DNA。可见琥珀对我们的科学研究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课外阅读《琥珀物语》及《十万个为什么》。
板块五:迁移学法完成项目成果
我们设计项目学习活动时,注意了迁移的特征,就是给学生一个相对确定的传播过程,相当于看到了课文中琥珀的样子,学生在此基础上根据图片展开推测。有以下几个推测的训练点:新冠病毒从哪里来;病毒传播的具体途径;病毒由自然宿主到中间宿主的过程。每一个内容都可以引发学生的多种推测,而且推测是有依据的,根据病毒传播途径的宣传报道,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现象,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兴趣,会对疫情积极思考,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想象形成的情景
推测依据(已知条件)
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彩。
只有在这一时间松柏才渗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
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想象形成的情景
推测依据(已知条件)
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
时间那么长,苍蝇蜘蛛那么多,可唯有那两只被包住了,这颗琥珀太少见了。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时间漫长
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
陆沉水漫
水把森林淹没了,树腐烂了。
松树腐烂
剩下的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
泥沙掩埋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宝葫芦的秘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6073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宝葫芦的秘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走近王葆,再次创编故事,阅读原著片段,引导阅读整本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人教部编版琥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a href="/yw/tb_c16062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琥珀教学设计</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实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字词,整体感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