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8 药品变质的探究(含答案)【实验攻略】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实验
展开实验室中有一瓶敞口久置的NaOH溶液,某化学小组同学对该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探究。
(1)氢氧化钠溶液在空气中可能会变质,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变质的原因 。
(2)甲同学想探究该NaOH溶液是否变质。他设计了三种方案:
①方案一,取样,向其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则该NaOH溶液没有变质。此结论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 。
②方案二:取样,向其中滴加足量 (填写一种物质的化学式)溶液,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则该NaOH溶液已经变质。
③方案三:取样,向其中滴加足量Ca(OH)2溶液,观察到有 生成,则该NaOH溶液已经变质。
(3)乙同学想探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变质。他做了如下猜想:猜想一:部分变质,溶液成分为
(写化学式,下同);猜想二:全部变质,溶液成分为 。
【实验探究】乙同学设计探究实验方案,探究过程如下,完成下列表格:
【得出结论】猜想一正确。
【表达交流】丙同学认为通过上述实验不能得出猜想一正确,需要对上述实验操作做一些修改,修改的内容为 ,修改完后乙同学重新进行实验,得出该NaOH固体部分变质的结论。
(4)实验室另有一瓶久置的NaOH固体,丁同学为确定其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取该样品,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已知: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组成的混合物。)
①装置A的作用是 ,装置E的作用是 。
②待B中反应结束后还需要通一次空气,作用是 。
③若要得出Na2CO3的质量分数,则需要称量 个数据。
(5)戊同学想继续探究NaOH的变质程度。他先称取21.2g 的NaOH样品(杂质为Na2CO3),配成溶液,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量,根据生成CO2质量算出Na2CO3的质量,从而确定样品中NaOH的变质程度。
= 1 \* GB3 ①由图得知:产生CO2的最大量为 g。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下同)
= 2 \* GB3 ② NaOH的变质程度 (用质量分数表示,数据精确到0.1%)。
= 3 \* GB3 ③从图中0~A点说明:在NaOH 与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强酸,首先反应的物质是 ;
= 4 \* GB3 ④根据反应方程式分析,NaOH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与没有变质的NaOH相比较,反应时所消耗强酸的量 (填“无法确定”或“相同”或“不相同”)。
【答案】(1)2NaOH+CO2=Na2CO3+H2O;
(2)错误 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 HCl或H2SO4 白色沉淀
(3)NaOH、Na2CO3; Na2CO3 白色沉淀 把足量氢氧化钡溶液改为足量氯化钡溶液(或硝酸钡、氯化钙、硝酸钙等,合理即可)
(4)①除去空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防止对实验造成干扰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 D 装置 ②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 D 装置吸收 ③3
(5)①2.2
解:设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x
x=5.3g
答: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5.3g
②解:设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y=4g
则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是:
答: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是20.1%
= 3 \* GB3 ③氢氧化钠/NaOH
④相同
【详解】(1)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是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2)①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的碳酸钠也显碱性,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故不能说明该NaOH溶液没有变质,故填:错误;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
②结论得出该NaOH溶液已经变质,说明溶液中有碳酸钠,且加入一种溶液后有气泡产生,碳酸钠和该溶液生成气体,说明加入了酸,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填: HCl或H2SO4;
③结论得出该NaOH溶液已经变质,说明溶液中有碳酸钠,滴加足量Ca(OH)2溶液,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故填:白色沉淀;
(3)氢氧化钠变质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猜想一:部分变质,固体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故填:NaOH、Na2CO3;猜想二:全部变质,固体为碳酸钠,故填:Na2CO3;
实验探究: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钡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钡沉淀,故实验现象为:有白色沉淀生成;
表达交流:步骤一中加入氢氧化钡会生成氢氧化钠,生成的氢氧化钠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不能说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需要对上述实验操作做一些修改,修改的内容为将氢氧化钡溶液改为氯化钡溶液,氯化钡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钡沉淀和中性氯化钠,不会干扰原氢氧化钠的鉴定,其他合理即可;
(4)①装置A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对实验造成干扰;装置E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进入装置D,干扰实验结果的测定;
②待B中反应结束后,生成的二氧化碳会滞留在装置中,导致实验误差,故还需要通一次空气,作用是将装置中滞留的二氧化碳气体排出;
③装置B中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的气体干燥后被装置D吸收,D增加的质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通过二氧化碳可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质量,故需要称量D反应前、反应后的质量;若要得出Na2CO3的质量分数,则还需要称量样品的质量;故需要称量3个数据;
(5)①由图可知,产生二氧化碳的最大量为2.2g;第二空见答案;
②见答案;
= 3 \* GB3 ③从图中0~A点可以看出,一开始加入稀硫酸,无气体生成,说明氢氧化钠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④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无论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最后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钠中的钠元素完全来自于氢氧化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即生成硫酸钠的质量相同,而硫酸钠中的硫酸根完全来自于消耗的硫酸,则消耗硫酸的量相同。
1.小明同学在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他认为该溶液可能变质了,于是邀来小琳和小可,对该溶液中溶质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猜想与假设】
小可认为该溶液中溶质是NaOH:
小琳认为该溶液中溶质是Na2CO3:
小明却认为该溶液中溶质是 (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显中性:碳酸钡难溶于水。
【进行实验】
【实验结论】
(1)根据实验①和②可以得出结论: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同学的猜想一定是错误的。原因是 。
(2)根据实验③和④。你认为小明同学的猜想 (填“正确”或“错误”)。
【反思与交流】
(1)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实验室为了防止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正确的措施是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 NaOH和Na2CO3 Na2CO3 小可 加入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一定含有碳酸钠 正确 CO2+2NaOH=Na2CO3+H2O
密封保存氢氧化钠溶液
【详解】猜想与假设: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变质,可能不变质,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所以小明却认为该溶液中溶质是NaOH和Na2CO3。
实验结论:
(1)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均为碱性,均能使酚酞变红,①不能确定任何成分。氢氧化钠和氯化钡不反应,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所以②可确定含有Na2CO3。所以小可同学的猜想错误,因为加入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一定含有碳酸钠。
(2)③滴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碳酸钠,且将碳酸钠溶液转化为中性的氯化钠溶液,④加入酚酞变红,说明除了碳酸钠外还含有其他碱性物质,则含有氢氧化钠。所以小明同学的猜想正确。
反思与交流:
(1)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2)实验室为了防止氢氧化钠溶液变质需要防止氢氧化钠溶液和空气接触,所以需要密封保存氢氧化钠溶液。
2.(2023·上海·模拟预测)学校化学实验室一瓶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膨胀破裂,在老师的指导下,兴趣小组同学对该生石灰取样开展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假设】生石灰样品的成分可能是CaO、Ca(OH)2 和 CaCO3 中的一种或几种。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反思评价】经过讨论,同学们发现通过步骤 b 不能得到样品中一定含有Ca(OH)2 的结论,理由是 。
通过小组合作,最后得出样品中肯定含有 CaO 和CaCO3,可能含有 Ca(OH)2。请写出样品中有 CaCO3 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
【应用交流】生石灰要密封保存。
【拓展思考】如果取 ag 生石灰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 bg,若 bg 固体全部是碳酸钙, 则 a、b 之间的关系是 。
【答案】 有CaO 酚酞溶液 有气泡产生 a步骤中CaO与水反应会生成Ca(OH)2 CaO+H2O=Ca(OH)2、Ca(OH)2+CO2=CaCO3↓+H2O a=0.56b
【详解】[设计实验]
a、取样品于烧杯中,加水溶解,用手触摸烧杯外壁,烧杯壁发热,说明物质溶于水放出热量,则生石灰样品中有CaO;
b、由于生石灰样品中有Ca(OH)2,利用其溶液显碱性,可将步骤 a 中液体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c、由于生石灰样品中有CaCO3,则取步骤 b 中的少许滤渣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稀盐酸,会看到有气泡产生;
[反思评价]
步骤 b 不能得到样品中一定含有Ca(OH)2,因为a步骤中CaO与水反应会生成Ca(OH)2;
样品中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拓展思考]
如果取 ag 生石灰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 bg,若 bg 固体全部是碳酸钙,说明生石灰全部变为碳酸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碳酸钙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和等于生石灰的质量,即ag,碳酸钙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和为,即=ag,得出a=0.56b。
3.食品袋内有一小包干燥剂,包装上写着“生石灰,请勿食用”。查阅得知生石灰变质后的成分可能含有氢氧化钙和碳酸钙。为探究该干燥剂是否变质,在实验室进行了如下实验:
(1)先将试管倾斜,用 取一定量干燥剂粉末放入试管中,加入蒸馏水,振荡,立即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烫,说明干燥剂中含有 。
(2)将上述试管中的物质静置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按以下方案进一步探究。
(3)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该干燥剂已变质,肯定含有碳酸钙,但还不能说明有氢氧化钙,理由是 。
【答案】(1) 药匙 氧化钙/CaO
(2) 稀盐酸/HCl 碳酸钙/CaCO3 二氧化碳/CO2 溶液变浑浊
(3)干燥剂中的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详解】(1)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先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钥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到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起来,故①填:药匙;取一定量干燥剂粉末放入试管中,加入蒸馏水,振荡,立即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烫,而氧化钙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热量,说明干燥剂中含有氧化钙,故②填:CaO:
(2)将上述试管中的物质静置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有气泡产生,说明氧化钙已经变质,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继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产碳酸钙,所以加入的是盐酸,盐酸与碳酸钙反应有气泡产生,故①填:稀盐酸;②填:CaCO3;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通入某种物质,结论是说明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钙,说明通入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故③填:CO2;④填:溶液变浑浊;
(3)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该干燥剂已变质,肯定含有碳酸钙,但还不能说明有氢氧化钙,因为在上述操作中加了蒸馏水,所以可能是干燥剂中的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是原来就含有的氢氧化钙,故填:干燥剂中的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点睛】本题考查了氧化钙的变质的探究,掌握氧化钙的溶解放热、与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钙及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等的溶解性、化学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4.(2023·湖北荆州·统考中考真题)小明从超市买来一袋干果,发现袋里有一小纸包,上面标明“铁系食品脱氧剂,主要成分:铁粉、活性炭、氯化钠”。化学小组的同学们对这包脱氧剂产生了探究兴趣。
【查阅资料】
①这种铁系食品脱氧剂的脱氧原理是:铁粉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反应生成铁锈。
②活性炭和氯化钠是辅助材料,能提升脱氧效果。
③FeCl3溶液和KSCN溶液反应可以得到血红色溶液,常用于Fe3+的检验。
【提出问题】此包食品脱氧剂中铁粉是否变质?
假设一:铁粉没有变质
假设二:铁粉部分变质
假设三:铁粉全部变质
【实验探究1】
【实验结论】假设二正确。
【实验探究2】小明为证明此包食品脱氧剂中还有氯化钠,再取少量滤液A于试管2中,向其中滴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继续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由此证明,食品脱氧剂中含有氯化钠,请写出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反思评价】小亮认为小明的检验方案并不能证明氯化钠的存在,你认为其原因是 。
【答案】 Fe KSCN 溶液呈血红色 NaCl+AgNO3=AgCl↓+NaNO3 (1)中加入稀盐酸,稀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亚铁也能够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的白色沉淀
【详解】实验探究1:
(1)铁系食品脱氧剂中的铁能够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产生气泡,说明脱氧剂中含有Fe,故填Fe;
(2)由实验结论可知,脱氧剂中含有C、Fe2O3,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由题文可知,FeCl3溶液和KSCN溶液反应可以得到血红色溶液,所以取少量滤液A于试管1中,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检验溶液中水分含有氯化铁,故填KSCN;
实验后观察到溶液呈血红色,说明滤液A中含有氯化铁,证明脱氧剂中含有Fe2O3,故填溶液呈血红色。
实验探究2:
由题文可知,生成白色沉淀的反应是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NaCl+AgNO3=AgCl↓+NaNO3。
反思评价:
(1)中加入稀盐酸,稀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亚铁也能够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的白色沉淀,所以小明的检验方案并不能通过产生白色沉淀来证明氯化钠的存在,故填:(1)中加入稀盐酸,稀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亚铁也能够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的白色沉淀。
5.(2023·辽宁大连·统考中考真题)实验室有一瓶开封且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化学小组设计如下方案对其变质情况进行探究。
【实验一】从定性角度,确定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
实验步骤:
Ⅰ、取一定质量的干燥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将溶液转移至锥形瓶中;
Ⅱ、向溶液中加入试剂X,连接装置,如图所示;
Ⅲ、……
(1)试剂X的名称是 ;步骤Ⅲ的操作及现象是 。
【实验二】从定量角度,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已变质的氢氧化钠占变质前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2)化学小组在实验一的基础上,仍利用该装置及相关试剂继续实验,通过测定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在称量气体生成前装置及试剂总质量时,有同学认为,在实验一步骤Ⅱ前、后称量均可,理由是 。本实验中所加试剂过量,但所测定的氢氧化钠变质程度偏小,原因是 ,此时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 。
(3)结合本次探究活动,除了上述测定氢氧化钠变质程度的方法,还可以通过测定其他量达成目的,写出具体操作并简述推断过程。
【详解】(1)由于氢氧化钠及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的碳酸钠都呈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现象明显。所以试剂X的名称是酚酞溶液;故填:酚酞溶液。
由于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若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则溶液仍为红色;若氢氧化钠是全部变质,则溶液红色褪去。所以步骤Ⅲ的操作及现象是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足量氯化钙溶液全部注入锥形瓶充分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仍为红色或红色褪去。故填: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足量氯化钙溶液全部注入锥形瓶充分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仍为红色或红色褪去。
(2)由于实验一步骤Ⅲ中只发生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既无气体参加反应又无气体生成,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总质量保持不变。所以在称量气体生成前装置及试剂总质量时,有同学认为,在实验一步骤Ⅱ前、后称量均可。故填:实验一步骤Ⅲ中只发生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既无气体参加反应又无气体生成,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总质量保持不变。
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残留在瓶中,所以本实验中所加试剂过量,但所测定的氢氧化钠变质程度偏小。故填: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残留在瓶中。
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足量的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此时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生成的氯化钠、过量的氯化钙及生成的氯化钙、过量的盐酸中的氯化氢、酚酞等。故填:氯化钙、氯化钠、氯化氢、酚酞。
(3)本次探究活动,除了上述测定氢氧化钠变质程度的方法,还可以通过测定其他量达成目的。比如:实验一步骤Ⅲ后过滤、洗涤滤渣并干燥、称量,可得反应生成碳酸钙的质量。根据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碳酸钙的质量可计算出已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进而确定变质程度。故填:实验一步骤Ⅲ后过滤、洗涤滤渣并干燥、称量,可得反应生成碳酸钙的质量。根据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碳酸钙的质量可计算出已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进而确定变质程度。
【答案】(1) 酚酞溶液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足量氯化钙溶液全部注入锥形瓶充分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仍为红色或红色褪去。
(2) 实验一步骤Ⅲ中只发生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既无气体参加反应又无气体生成,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总质量保持不变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残留在瓶中 氯化钙、氯化钠、氯化氢、酚酞
(3)实验一步骤Ⅲ后过滤、洗涤滤渣并干燥、称量,可得反应生成碳酸钙的质量。根据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碳酸钙的质量可计算出已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进而确定变质程度。
6.(2023·山东泰安·统考中考真题)为深度学习酸、碱、盐有关知识,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了下列探究活动。
(1)探究中和反应。
实验开始后将注射器内的液体缓慢地全部注入烧瓶内,用pH传感器测得烧瓶内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
①烧瓶内发生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②图中点所示溶液中所含溶质是 (填化学式);
③下列试剂不能验证反应到达点的是 (填字母序号)。
A.锌粒 B.硝酸银溶液 C.无色酚酞试液 D.氧化铁
(2)探究碱的性质。
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查阅资料】
I.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Ⅱ.氯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为探究久置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程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结论】氢氧化钠溶液 (填“部分”或“全部”)变质。
【反思与评价】在上述实验步骤①中,某同学提出可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你认为该方案是否可行: (填“是”或“否”);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
【详解】(1)①烧瓶内发生反应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也就是酸碱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
②图中c点所示溶液pH<7,说明溶液显酸性那就是盐酸过量了,所以c中所含溶质是NaCl、HCl,氯化钠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
③能验证反应到达c点的是也就是盐酸过量的点,那就是检验盐酸。
A.锌粒:锌会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会看到气泡,可以验证,不符合题意;
B.硝酸银溶液既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也会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不能验证,符合题意;
C.无色酚酞试液遇到碱性溶液会变红,但是遇酸性物质或者中性物质均不变色,所以不能验证,符合题意;
D.氧化铁会与盐酸反应生成黄色的氯化铁,所以盐酸过量会看到固体溶解和溶液变成黄色的现象,可以验证,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2)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是因为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实验报告:
①氯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所以根据实验结论:原溶液中一定有Na2CO3,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会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实验现象;
②取步骤①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所以说明氢氧化钠还有剩余未变质的,所以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
实验结论:氢氧化钠溶液中既有氢氧化钠也有碳酸钠,所以说明其部分变质;
反思与评价:在上述实验步骤①中,某同学提出可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我认为该方案不可行;因为氢氧化钙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生成的氢氧化钠以及过量的氢氧化钙都是碱性物质会干扰原溶液中氢氧化钠的检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7.(2023·湖北鄂州·统考中考真题)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了盖上瓶盖。对于该瓶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提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一:该溶液没有变质;
假设二:该溶液部分变质;
假设三:该溶液全部变质。
为了验证假设,同学们共同设计了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请你帮他们完善该探究过程。
查阅资料发现,Ba(NO3)2溶液呈中性。
结论:假设二成立
反思一: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易变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反思二:步骤一中,滴加Ba(NO3)2溶液过量的目的是 。
【详解】步骤一:根据实验结论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反推现象,硝酸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碳酸钡沉淀,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步骤二:由于硝酸钡过量,将溶液中的碳酸钠完全消耗,此时溶液中无碳酸钠,因为硝酸钡呈中性,不能使酚酞变红,故使酚酞变红的是氢氧化钠,由此得出结论原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反思一: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反思二: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为了排除碳酸钠对步骤二的干扰,需加入过量硝酸钡,检验和除尽碳酸钠。
【答案】产生白色沉淀 氢氧化钠/NaOH CO2+2NaOH=Na2CO3+H2O 检验和除尽溶液中的碳酸钠
8.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提出问题1】该溶液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1】
(2)【提出问题2】该溶液变质程度怎样?
【提出猜想】猜想Ⅰ:完全变质;猜想Ⅱ:部分变质。
【实验探究2】
(3)【反思交流】
在反思交流环节中,有同学提出实验探究2不足以得出猜想II成立的结论,其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将实验探究2中的Ca(OH)2溶液换成过量的 溶液,重新进行实验,即可得出猜想II成立的结论。
【答案】 稀盐酸(合理即可) CO2+2NaOH=Na2CO3+H2O 溶液变浑浊(或有白色沉淀生成) Na2CO3+Ca(OH)2=CaCO3↓+2NaOH CaCl2 [或BaCl2、Ca(NO3)2、Ba(NO3)2]
【详解】(1)氢氧化钠变质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在溶液中生成气体会有气泡冒出,故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2)猜想Ⅱ成立,则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则其中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钠能与Ca(OH)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Ca(OH)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
(3)在反思交流环节中,有同学提出实验探究2不足以得出猜想II成立的结论,理由是:Na2CO3+Ca(OH)2=CaCO3↓+2NaOH。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加入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不能说明原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将实验探究2中的Ca(OH)2溶液换成过量的CaCl2 [或BaCl2、Ca(NO3)2、Ba(NO3)2]溶液,无碱性物质生成,重新进行实验,即可得出猜想II成立的结论。
【点睛】进行离子验证实验,必须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氢氧化钠、碳酸钠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在不引入碱性物质的条件下,必须先将碳酸钠转化为沉淀除去,再验证氢氧化钠是否存在。
9.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是CaO和NaOH固体的混合物。同学们为探究一瓶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进行实验如下:
【查阅资料】①Ca(OH)2、Na2CO3溶于水无温度变化。
②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分析】(1)通过实验可知:滤渣B中一定含有 。
(2)关于滤液C中的溶质成分,有如下猜想:
甲的猜想:Na2CO3乙的猜想:NaOH
丙的猜想:NaOH和Na2CO3丁的猜想:NaOH和Ca(OH)2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针对猜想,甲、乙、丙分别设计方案并探究如下:
甲:取滤液C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C中的溶质是Na2CO3
乙:取滤液C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色,则滤液C中的溶质一定含有NaOH
丙:取滤液C于试管中,滴加C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则滤液C中的溶质是NaOH和Na2CO3
【反思与评价】丁通过甲的实验现象,否定了自己的猜想,其理由 。丁认真分析上述三位同学的实验,认为他们通过实验获得的结论均有不足之处:甲的结论不正确的原因 。乙的结论不正确的原因 。经过大家讨论,一致认为丙的实验只要把Ca(OH)2溶液换成 (填试剂及用量),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同学们还发现:向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并搅拌,会观察到放热。综合对滤液和滤渣成分的探究,下列对样品的分析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一定含NaOH ②一定含Na2CO3
③一定含有CaCO3④一定含NaOH、CaO中的一种或两种
【答案】 CaCO3 Ca(OH)2与Na2CO3不能共存 还可能有NaOH Na2CO3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过量的CaCl2溶液 CaCl2+Na2CO3=CaCO3↓+2NaCl 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混合物中物质的鉴别;
【详解】(1)由题干提供的信息滤渣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分析得出滤渣为碳酸钙,故B中一定含有碳酸钙;
(2)通过甲的实验可以得出滤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氢氧化钠,故两者不能共存,则丁结论不正确;经分析得出滤液中可能还含有NaOH,故甲不正确;Na2CO3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乙的结论也不正确;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钠呈中性,加入过量的氯化钙后碳酸钠被完全反应完,若反应后滤液还是碱性证明有氢氧化钠存在,反应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
(3)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氧化钙与水反应也是放热反应,故一定含NaOH、CaO中的一种或两种,再结合丙同学的实验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故选②④;
【点睛】掌握CaO、NaOH、Na2CO3、Ca(OH)2等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是解题的关键;
10.在我市贡井区、大安区交界处有个地名叫“石灰窑”,生产生石灰有悠久的历史。某校化学实验室一瓶装满生石灰的塑料瓶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如图),该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化学老师的指导下,对该生石灰取样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
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生石灰样品的成分可能是CaO、Ca(OH)2和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
【设计实验】
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反思评价】
(4)经过讨论,发现通过(2)不能得到样品中一定含有Ca(OH)2,理由是 。
(5)通过小组合作,最后得出样品中肯定含有CaO和CaCO3,可能含有Ca(OH)2.。请写出生成CaCO3的化学方程式 。
【应用交流】
(6)生石灰要 保存。
【拓展延伸】
(7)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中连接上压强传感器如图一,测得实验过程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情况如图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大写字母)。
A.ab段试管中液面逐渐上升
B.bc段石灰石与盐酸脱离接触
C.c点的对应操作是打开弹簧夹
【答案】 有CaO 酚酞试液 有气泡产生 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使溶液显碱性 Ca(OH)2+CO2=CaCO3↓+H2O 密闭 BC
【详解】(1)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取样品于烧杯中加水溶解,用手触摸烧杯外壁,烧杯壁发热,说明样品中含有氧化钙;
(2)碱性溶液遇酚酞变红,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可知滴入的是酚酞试液;
(3)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
(4)经过讨论,发现通过(2)不能得到样品中一定含有Ca(OH)2,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使溶液显碱性;
(5)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生成CaCO3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6)生石灰易与水反应,要密闭保存;
(7)实验室采用稀盐酸和大理石或者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图一带有多孔隔板和活塞开关,关闭活塞开关,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活塞开关,气体输出,压强减小,液体重新进入试管,固液接触,反应发生;
A、ab段压强增大,说明内部气体增多,此时关闭活塞开关,液面开始下降,故A错误;
B、bc段压强达到稳定,此时反应停止,固液分离,故B正确;
C、c点之后压强减小,说明气体输出,因此c点对应操作就是打开弹簧夹,故C正确,故选BC。
11.为测定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样品的变质程度,某化学活动小组称取该固体样品13g放入锥形瓶中,加水溶解,配成100g溶液,再向锥形瓶中滴加稀硫酸,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质量的部分实验数据和锥形瓶中溶液质量变化的图象如表所示:
(1)13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结果精确至0.1%)
(2)以上三次的实验数据中,只有一次加入的稀硫酸与锥形瓶中溶液的溶质恰好完全反应。
①如图图象中a的数值是______。
②求该实验中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1)根据数据可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4.4g,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
故填81.5%
(2)①130g
②设该实验中所用50g稀硫酸的溶质质量为y
答:实验中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9.8%
【详解】(1)见答案;
(2)①样品中加入稀硫酸,硫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硫酸再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二氧化碳, 三次的实验数据中,只有一次加入的稀硫酸与锥形瓶中溶液的溶质恰好完全反应,根据表格数据,第一次碳酸钠没有反应完,第三次加入的硫酸过量,第二次 加入的130g硫酸与13g样品恰好完全反应;第二次比第一次多加入硫酸的质量为130g-80g=50g,多产生二氧化碳质量2.2g,说明50g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2g,根据第一次数据可知,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硫酸质量为80g-50g=30g,根据图示可知,a点是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质量,故加入30g硫酸后锥形瓶中溶液质量=30g+原样品100g=130g;
故填130g;
②见答案。
12.(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三模)某初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知识和一些实验用品,围绕着实验室中的一瓶氢氧化钠溶液,展开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1】通过所学的知识,同学们已经知道氢氧化钠溶液中的 (填一种离子符号)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如何设计实验验证这一结论?
【实验验证】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证明了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分子和 (填一种离子符号)都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由此验证了问题1中的结论。
【讨论交流】氢氧化钠溶液在洁净的空气中可能会变质,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变质的原因 。
【提出问题2】瓶中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若变质是否完全变质?
【实验与结论】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步骤一:向溶液A中滴加过量的 (填化学式)溶液,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步骤二:向过滤后得到的滤液B中通入气体,观察到液面下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溶液中 (填实验现象),进而得出这瓶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提出问题3】已变质的氢氧化钠占变质前纯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即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
【深入探究】两位同学分别从瓶中取等质量的溶液进行了相应的实验(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氢氧化钠再与空气中的任何成分发生反应),并将实验步骤及相关数据记录如下:
【分析与结论】通过分析发现,根据两位同学的数据,就可以计算出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为 %。
老师对同学们的探究意识和不断深入的钻研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
【答案】 (等合理即可) 产生白色沉淀 20%
【详解】[提出问题1]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具有碱的通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离子符号为OH-;
[实验验证]
酚酞溶液滴加到氯化钠溶液中,观察到氯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则可间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分子和钠离子都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由此验证了问题1中的结论;
[讨论交流]
氢氧化钠溶液在洁净的空气中可能会变质,是因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与结论]若氢氧化钠变质,则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钡、氯化钙溶液反应能生成白色沉淀;
步骤一:向溶液A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或者氯化钡溶液,氯化钙和氯化钡均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根据实验现象,可验证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步骤二:向过滤后得到的滤液B中通入CO2气体,二氧化碳与未变质的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再与过量的氯化钙或者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钙或者碳酸钡白色沉淀,故当观察到液面下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可证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分析与结论]
同学甲加热蒸干后得到的固体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同学乙操作得到的沉淀物是碳酸钡沉淀,所以根据甲和乙的数据进行计算;
解: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
x=1.006g;
设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为y
y=0.8g;
则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为。
13.(2023·江苏盐城模拟)食品包装中常有一小包干燥剂(或双吸剂),课外小组的同学对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生活中的干燥剂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包装中常用的干燥剂
【提出问题】
①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和浓硫酸做干燥剂。生活中很少用浓硫酸做干燥剂的原因是 (至少写出一点)。
②生活中常见干燥剂能吸水的原理是:a.生石灰与水反应;b.硅胶利用其吸附性吸水;c.铁粉被称之为双吸剂,是铁粉与 、 共同作用。
③发生化学变化的两种干燥剂吸水后变成: 。
【实验探究一】
如图是某食品包装中的干燥剂,同学们对放置一段时间干燥剂的成分进行探究,干燥剂现在的成分是什么?
【实验猜想】
猜想1:没有变质CaO;
猜想2:部分变质①CaO、Ca(OH)2 ;②CaO、CaCO3;③ ;
猜想3:完全变质①Ca(OH)2 ②CaCO3③CaCO3、Ca(OH)2;
【进行实验】
①取少量干燥剂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用手触摸试管外壁,试管外壁无温度变化,说明干燥剂中没有 ;
②继续向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干燥剂中有 ;
产生该物质的原因是 ;
③为确定这包干燥剂中有无其他成分,另取部分干燥剂于烧杯中,加水搅拌,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CuCl2溶液, (写出实验现象),则干燥剂中有Ca(OH)2。
【实验结论】该生石灰干燥剂完全变质,吸水后会生成Ca(OH)2,也会生成其他物质。
【实验探究二】
课外小组的同学在过期月饼中找到一袋外观无文字说明的干燥剂,拆开包装后发现为黑红色粉末,于是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结论】该铁粉干燥剂部分变质,变质后会生成Fe2O3。
【定量实验】取久置的铁粉干燥剂10g于烧杯中,与足量的100g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固体总质量为10.8g,求该干燥剂中未反应的铁粉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 氧气 水 生石灰变成氢氧化钙,铁变成氧化铁 CaO、Ca(OH)2、CaCO3 CaO CaCO3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后,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 有蓝色沉淀生成 稀盐酸/稀硫酸 黄色 解:设该干燥剂中未反应的铁粉质量为x
x=5.6g
=56%
答:该干燥剂中未反应的铁粉质量分数为56%。
【详解】提出问题:
①浓硫酸有吸水性,实验室中常用作干燥剂,但浓硫酸有强腐蚀性,所以生活中很少用,以免发生危险;
②铁生锈消耗氧气和水。铁粉被称之为双吸剂,是铁粉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③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铁和氧气、水反应生成氧化铁;
实验探究一:
实验猜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生石灰部分变质后,可能含有①CaO、Ca(OH)2 ;②CaO、CaCO3;③CaO、Ca(OH)2、CaCO3;
进行实验:
①取少量干燥剂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用手触摸试管外壁,试管外壁无温度变化,说明干燥剂中没有CaO,因为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
②继续向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干燥剂中有CaCO3,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生成碳酸钙,是因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后,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
③为确定这包干燥剂中有无其他成分,即验证有无Ca(OH)2,结论为干燥剂中有Ca(OH)2,则CuCl2溶液后,氯化铜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钙,能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
实验探究二:
结论黑色粉末是铁粉,则铁和酸反应生成氢气和亚铁盐溶液,故向黑色粉末中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能观察到粉末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
Fe2O3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向红色粉末中加入稀盐酸,能观察到粉末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定量实验:过程见答案。
14.(2023·湖南长沙·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在保存药品时,可能会在容器中放置铁粉与碱石灰。现有久置的铁粉和碱石灰固体,同学们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固体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碱石灰是一种常用干燥剂,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
②BaCl2溶液显中性。
【进行实验】
(1)用磁铁可以吸引黑色粉末,则该黑色粉末是 。
(2)滤液C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3)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4)往滤渣B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了2.2g CO2,则滤渣B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g。
【答案】(1)铁粉
(2)碱性
(3)Fe、Fe2O3、Ca(OH)2、Na2CO3
(4)5
【详解】(1)用磁铁可以吸引黑色粉末,则该黑色粉末是铁粉;
(2)滤液C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说明滤液C中含有碳酸钠,则可说明滤液C呈碱性;
(3)久置的铁粉和碱石灰固体,铁粉生锈生成氧化铁,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磁铁能够吸引黑色粉末,说明固体中含有铁,滤渣B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溶液变黄,说明滤渣B中一定含有碳酸钙和氧化铁(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固体中一定含有氧化铁,可能含有碳酸钙;固体A中加入水溶解时不放热,说明固体中不含有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滤液C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说明滤液C中含有碳酸钠,上层清液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滤液C中不含有氢氧化钠,所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由于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不能确定固体样品中是否含有碳酸钙,所以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Fe、Fe2O3、Ca(OH)2、Na2CO3;
(4)滤渣B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溶液变黄,说明滤渣B中一定含有碳酸钙和氧化铁(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往滤渣B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了2.2g CO2,设滤渣B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则有
,则滤渣B中碳酸钙的质量为5g。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步骤一
取样,向其中滴加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有 生成
氢氧化钠已变质
②步骤二
取上述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小可取适量该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②
小琳取适量该溶液,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③
小明取适量该溶液,滴入过量氯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④
小明取适量实验③所得的上层清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取样品于烧杯中,加水溶解,用手触摸烧杯外壁。
烧杯壁发热
b
将步骤 a 中液体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 。
溶液变红
有 Ca(OH)2
c
取步骤 b 中的少许滤渣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有 CaCO3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 。
有气泡冒出,说明滤渣中含有 。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通入 。
,说明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钙。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
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
稀盐酸,用玻璃棒充分搅拌,静
置,过滤,得滤液A.
产生大量气泡
脱氧剂中含有
。
烧杯中溶液呈浅棕黄色,
底部有少量黑色物质。
脱氧剂中含有
C、Fe2O3
(2)
取少量滤液A于试管1中,向
其中滴加 溶液。
。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
有 生成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
②取步骤①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该瓶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Ba(NO3)2溶液,振荡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
步骤二:取步骤一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
有气泡产生
说明该溶液已变质。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Ca(OH)2溶液
猜想Ⅱ成立
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取样品于烧杯中,加水溶解,用手触摸烧杯外壁。
烧杯壁发热
(2)
将(1)中液体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
溶液变红。
有Ca(OH)2
(3)
取(2)中的少许滤渣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有CaCO3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80
130
150
产生气体的质量/g
2.2
4.4
4.4
甲同学
乙同学
实验步骤及相关数据
将所取溶液蒸干,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
向所取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称量,质量为
种类
生石灰
硅胶
铁粉
特点
无毒、无味
白色块状或粉末,有腐蚀性
透明多孔颗粒(主要成分是SiO2)
黑色固体
操 作
现 象
结 论
用磁铁吸引
黑色粉末被磁铁吸引,剩余红色固体
黑色粉末有磁性
向黑色粉末中加入
粉末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
黑色粉末是铁粉
向红色粉末中加入稀盐酸
粉末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
红色粉末是Fe2O3
专题07 燃烧条件的探究(含答案)【实验攻略】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实验: 这是一份专题07 燃烧条件的探究(含答案)【实验攻略】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实验,文件包含专题07燃烧条件的探究原卷版实验攻略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实验docx、专题07燃烧条件的探究解析版实验攻略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实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5 项目式探究(含答案)【实验攻略】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实验: 这是一份专题05 项目式探究(含答案)【实验攻略】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实验,文件包含专题05项目式探究原卷版实验攻略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实验docx、专题05项目式探究解析版实验攻略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实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4 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含答案)【实验攻略】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实验: 这是一份专题04 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含答案)【实验攻略】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实验,文件包含专题04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原卷版实验攻略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实验docx、专题04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解析版实验攻略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实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