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混合物组成成分的探究(含答案)【实验攻略】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实验
展开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敞口放置的氧化钙,猜测该氧化钙可能变质。为确定该瓶氧化钙的成分,小组同学进行了实验探究。
实验一:
(1)小明取少量固体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固体中一定含有 。
实验二:
(2)小亮取少量固体样品加入水中,搅拌,烧杯壁变热,固体中含有______。
(3) 小亮继续滴加酚酞溶液后液体变红。小亮认为酚酞溶液变红,则固体中一定还含有氢氧化钙。小红却对此提出质疑,其理由是: 。
(4)小亮的实验中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小明据此认为不必进行实验一,仅根据烧杯底部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也能判断样品中含有碳酸钙。小红却认为该现象不足以证明样品中有碳酸钙,原因是 。
实验三:为了进一步确定固体样品的成分,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 = 1 \* GB3 ①加热至加热至825℃分别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②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实验前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取该氧化钙样品放在装置B的玻璃管中,先通入一会空气,再称量C、D装置的质量,然后边通入空气,边控温加热使装置B中反应完全,再通一段时间空气。实验后测得装置增重,D装置增重。
(5)当温度控制之间时B装置中的化学方程式 ,完全反应后再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
(6)E装置的作用是 。如果没有A装置,可能会导致氧化钙样品成分中的 测定结果偏大。
(7) 该氧化钙样品中的成分是 ,它们的质量比是 。
(8)为废物利用,兴趣小组打算用这瓶变质的氧化钙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再蒸发制取产品氯化钙固体,与变质前的氧化钙相比,变质后的氧化钙对产品氯化钙的产量是否会有影响,为什么? 。
【答案】(1)碳酸钙/CaCO3
(2) 氧化钙
(3) 可能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使溶液变红
(4)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白色固体也可能是没有溶解的氢氧化钙
(5) 将生成的气体排入后续装置中便于完全吸收
(6)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 氢氧化钙、碳酸钙
(7) 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 38∶37∶25
(8) 没有影响,是因为无论是否变质,最终钙元素完全转化到氯化钙中
【详解】(1)实验一:取少量固体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钙,这是因为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烧杯壁发热,一定含有氧化钙。
(3)由于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也能使溶液变红,所以无法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
(4)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烧杯底部的白色固体也可能是没有溶解的氢氧化钙;
(5)当温度控制 580℃-825℃ 之间时B装置中氢氧化钙分解为氧化钙和水,碳酸钙没有达到分解温度,所以碳酸钙不分解,所以发生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为:;
控温加热使装置B中反应完全,再通一段时间空气,目的是将生成的气体排入后续装置中以便完全吸收,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6)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如果没有装置,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能被浓硫酸、碱石灰吸收,可能会导致氧化钙样品成分中氢氧化钙、碳酸钙的测定结果偏大;
(7)实验后测得装置增重,说明氢氧化钙分解生成水,即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钙,装置增重,说明碳酸钙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即样品中含有碳酸钙,该氧化钙样品中的成分是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氧化钙质量=,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的质量比是。
(8)为废物利用,兴趣小组打算用这瓶变质的氧化钙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再蒸发制取产品氯化钙固体,与变质前的氧化钙相比,变质后的氧化钙对产品氯化钙的产量没有影响,是因为无论是否变质,最终钙元素完全转化到氯化钙中。
1.(2023·黑龙江绥化·统考中考真题)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NaHCO3、NaCl中的一种或两种。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定性探究】样品成分验证。
(1)请完善下面的表格。
【定量探究】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设计实验】装置图如下:
【进行实验】
已知:装置B、C、D中药品均足量。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加入ag样品于锥形瓶中
②打开K1,通一段时间氮气后,称量装置B、C的质量分别是a1g和a2g,记录数据。
③关闭K1,打开K2,向锥形瓶中缓慢注入足量稀硫酸,关闭K2
④待锥形瓶中无气泡产生时…关闭K1。第二次称量装置B、C的质量分别是a3g和a4g,记录数据。
【分析讨论】
(2)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装置D的作用是 。
(4)将④中省略号处的操作补充完整 。
(5)如果没有步骤②中通一段时间N2的操作,会使测得NaHCO3的质量分数 (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得出结论】
(6)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是 (用含有相关字母的式子表示)。
【答案】(1) 气泡 AgNO3/硝酸银 白色沉淀
(2)
(3)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中
(4)打开K1,再通一段时间N2
(5)偏大
(6) /
【详解】(1)步骤一:取适量样品完全溶解在水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稀HNO3,样品中含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实验现象:有气泡生成;
步骤二:取步骤一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某种溶液,实验结论样品中含有氯化钠,某种溶液与氯化钠反生化学反应且有明显现象,某种溶液是硝酸银,硝酸银与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实验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2)A中反应是稀硫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3)装置D盛放碱石灰,碱石灰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装置D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中;
(4)将④中省略号处的操作补充完整:打开K1,再通一段时间N2,使生成的气体被充分吸收;
(5)步骤②的作用是排除装置内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如果没有步骤②中通一段时间N2的操作,装置内的二氧化碳会被装置C吸收,导致被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大,会使测得NaHCO3的质量分数偏大;
(6)设ag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
NaHCO3的质量分数=。
2.(2023·湖南益阳·统考中考真题)为除去某海盐(主要成分为NaCl)样品中含有的少量杂质MgCl2,小强向样品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后,过滤。他认为滤液中的溶质只含有NaCl,蒸发后即可达到实验目的,而小英对其滤液成分提出了质疑。为此同学们进行了下列实验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完成相关问题。
(1)小强认为滴加NaOH溶液可以除去MgCl2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MgCl2溶液显弱酸性;Mg(OH)2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猜想与假设】
(2)猜想一:溶质只有NaCl
猜想二:溶质有NaCl和MgCl2
猜想三:溶质有NaCl和 。
【实验探究】
(3)甲、乙、丙三个小组同学分别取上述适量滤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反思交流】
(4)若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均无明显现象,则猜想一正确。若甲组同学的实验现象为 ,则猜想二正确。因此大家认为滴加适量试剂很难把握,小英的质疑是合理的,三种猜想结果都有可能。
(5)同学们经过进一步讨论,设计出一个可以除去NaCl中少量MgCl2的合理方法如下:
在上述设计的方法中,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的目的是 。
【答案】(1)
(2)NaOH/氢氧化钠
(3)红
(4)产生白色沉淀
(5)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或)
【详解】(1)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故可除去氯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如果氯化镁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则溶质为氯化钠,如果氯化镁过量,则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镁,如果氢氧化钠过量,则溶质为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故猜想三:溶质有NaCl和NaOH;
(3)结论为猜想三正确,则溶质为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现象是溶液变红色;
(4)猜想二正确,则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镁,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故甲组同学的实验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
(5)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过滤,除去氢氧化镁,可除去氯化镁,但是氢氧化钠过量,滤液中含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可除去氢氧化钠,盐酸具有挥发性,蒸发过程中,氯化氢会挥发出去,从而除去杂质,故加入过量稀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
3.(2023·山东烟台·统考二模)“草木灰,单积攒,土地壮棵又增产”,劳动实践课上同学们经常用草木灰给农作物施肥。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草木灰的成分展开了系列探究。
【查阅资料】草木灰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钾的盐,草木灰中还可能含有硫酸钾、氯化钾。
【探究一】草木灰的成分。
(1)向草木灰中加入盐酸,生成的气体可使 变浑浊,可推断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
(2)取适量草木灰,用水浸泡,上层浸出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 色,说明溶液显碱性。草木灰 (填“能”或“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
(3)草木灰中是否含有硫酸钾、氯化钾。
【交流讨论】
(4)③有同学认为实验1的结论不严谨,理由是 。
【探究二】测定草木灰中K2CO3的质量分数(已知碱石灰成分为生石灰、氢氧化钠)。
(5)如图,向盛有20.0g草木灰的装置A中缓慢滴入稀硫酸,并测定装置C实验前后的质量差。
①装置B的目的是除去CO2中的水蒸气,试剂X的名称 。
②实验中需缓慢滴入稀硫酸,原因是 。
③称量装置C中实验前后质量差为1.76g。计算草木灰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为 ,若实验测得的结果略高于实际含量,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1)澄清石灰水
(2) 红 不能
(3) 产生白色沉淀 硝酸银/AgNO3
(4)碳酸钾与硝酸钡也会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
(5) 浓硫酸 有利于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吸收 27.6% 草木灰中含有其它碳酸盐
【详解】(1)根据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向草木灰中加入盐酸,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根据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草木灰浸出液溶液显碱性,所以草木灰浸出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草木灰显碱性,能与铵态氮肥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故草木灰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
(3)实验1:根据实验结论草木灰中含有硫酸钾,硫酸钾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故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2:硝酸钡能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硝酸钾,硝酸钡能与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钾,过量的硝酸钡可将碳酸钾和硫酸钾除去,氯化钾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故可取少量实验1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草木灰中含有氯化钾;
(4)草木灰中含碳酸钾,碳酸钾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硫酸钾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表示沉淀,故加入过量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草木灰中含有硫酸钾,故操作①的结论不严谨;
(5)①装置B的目的是除去CO2中的水蒸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试剂X的名称浓硫酸;
②该实验通过测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碳酸钾质量,故实验中需缓慢滴入稀硫酸,原因是有利于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吸收;
③装置C中发生反应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称量装置C中实验前后质量差为1.76g,即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设碳酸钾的质量为x,则有
x=5.52g
则草木灰最近碳酸钾的质量分数为:;
若实验测得的结果略高于实际含量,即生成的二氧化碳多,可能的原因是草木灰中含有其它碳酸盐,也会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4.(2023·辽宁锦州·统考二模)国家对化学实验室废弃药品的处理有严格要求,处理关键是确定其成分。某校化学实验室有一包固体废弃物,可能由铁粉、碳粉、碳酸钠、氧化铁、氯化钠、氢氧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同学们取样进行了如图实验:
【查阅资料】硝酸钠和硝酸钡溶液均呈中性。
实验一:
向固体A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没有气泡冒出,固体未完全溶解,上层清液呈黄色。说明原废弃物中一定含有 (填化学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实验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与结论】
(1)混合物D中有白色沉淀,则说明原废弃物中含有 (填化学式)。
(2)向混合物D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再滴加过量稀硝酸,则观察到的现象是 。
(3)混合物F中有白色沉淀,其上层清液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有 (填化学式)。
【反思与交流】
经过上述两个实验,原废弃物中还有物质不能确认是否存在。为了确认其是否存在,且不影响其他物质的检验,对实验二中的某一步骤做出如下修改: 。
【答案】 Fe2O3 Fe2O3+6HCl=2FeCl3+3H2O Na2CO3 白色沉淀消失、产生气泡、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HNO3、NaNO3、Ba(NO3)2 把氢氧化钡换成硝酸钡
【详解】[实验一]
向固体A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没有气泡冒出,说明固体中没有铁粉,固体未完全溶解,上层清液呈黄色,说明原废弃物中一定含有Fe2O3,因为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使溶液呈现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实验二]
(1)混合物D中有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则原废弃物中有Na2CO3;
(2)向混合物D中加过量稀硝酸的现象是沉淀消失,产生气泡,是因为稀硝酸和碳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
(3)混合物F中有白色沉淀,其上层清液中含有的溶质是过量的硝酸、稀硝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硝酸钠、碳酸钡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的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故填:HNO3、NaNO3、Ba(NO3)2.;
[反思与交流]原废弃物中不能确认是否存在氢氧化钾,为了确认其是否存在,且不影响其他物质的检验,需要把氢氧化钡溶液换成硝酸钡溶液,以防止对检验氢氧化钾产生影响。
5.(2023·湖北·统考中考真题)硫养粉(Na2SO3)为白色粉末,作为一种漂白剂、抗氧化剂、防腐剂和护色剂广泛用于化学工业中,硫养粉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Na2SO4。工业生产的硫养粉可能混有Na2CO3。化学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硫养粉,为探究其成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相关实验来展开探究。
【查阅资料】
(1)Na2SO3易溶于水,能与常见的酸(稀盐酸、稀硫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SO2、H2O和钠盐。
(2)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3)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CaO和NaOH固体。
【提出问题】久置的硫养粉中含有的成分是什么?
【进行猜想】
猜想一:Na2SO3
猜想二:Na2SO3、Na2SO4
猜想三:Na2SO4
猜想四: 。
猜想五:Na2SO3、Na2SO4、Na2CO3
猜想六:Na2SO4、Na2CO3
【实验探究】为验证猜想,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请填写表格中空白处。
【反思交流】
(1)有同学认为仅仅通过E装置中的实验现象,得出猜想一、二不正确的实验结论不严谨,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加严谨,请将实验现象②补充完整: 。
(2)实验II的实验操作中向样品中加入稀盐酸,此处不能换成稀硫酸的原因: 。
【反思拓展】硫养粉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Na2SO3、Na2CO3 三、六 有白色沉淀产生 D中品红不变色 会对样品中硫酸根离子的检验造成干扰
【详解】[进行猜想]硫养粉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Na2SO4,则先考虑氧化程度:
没有氧化,即猜想一:Na2SO3;部分氧化,即猜想二:Na2SO3、Na2SO4;全部氧化,即猜想三:Na2SO4;
硫养粉可能混有Na2CO3,则在前面三种猜想的基础上加入碳酸钠,则猜想四:Na2SO3、Na2CO3;
[实验探究]实验I:实验现象①B装置中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硫,则样品中要含有亚硫酸钠,而猜想三和猜想六中没有亚硫酸钠,则猜想三、六不正确;
实验II:猜想五正确,则样品含有亚硫酸钠、碳酸钠和硫酸钠,亚硫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硫,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足量稀盐酸将两者反应完全,滴入的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盐酸不能溶)和氯化钠,则会有白色沉淀产生;
[反思交流](1)因为S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要确保进入E中的气体没有二氧化硫,装置中C是除去二氧化硫的,D是证明二氧化硫是否除尽的,D中品红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硫已经除尽,则应该补充的现象是:D中品红不变色;
(2)实验II的实验操作是检验硫酸根离子,不能把盐酸换成稀硫酸的原因:加入硫酸就引入了硫酸根离子,会对样品中硫酸根离子的检验造成干扰;
[反思拓展]硫养粉与氧气反应产生硫酸钠,化学方程式是:。
6.(2023·陕西西安·校考一模)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久置在空气中会变质。某实验小组为确定一瓶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流程。
【查阅资料】①氢氧化钙、碳酸钠溶于水无明显的温度变化;
②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1)氢氧化钠久置在空气中会发生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在操作一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向样品中加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据此实验,下列对样品成分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一定有CaOB.一定有NaOH
C.至少有CaO和NaOH中的一种D.一定有CaO和NaOH
(3)在操作二之后所得的固体A中一定含有 。
(4)实验小组的同学继续对溶液B的溶质成分进行了探究。
【猜想假设】猜想一:NaOH
猜想二:
猜想三:NaOH和
猜想四:和
【实验验证】
【交流反思】①下列试剂中,能够替代实验中CaCl2溶液的试剂有 (填字母)。
A.稀盐酸 B.Ca(OH)2溶液 C.BaCl2溶液 D.溶液
②像碱石灰这种容易变质的物质,需要注意密封保存。
【答案】(1)2NaOH+CO2=Na2CO3+H2O
(2)C
(3)碳酸钙/CaCO3
(4) 氢氧化钠/NaOH 有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变红 CD/DC
【详解】(1)氢氧化钠久置在空气中会发生变质的反应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2)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同学们发现向样品中加水时放出大量的热,说明至少有CaO和NaOH中的一种,故选C。
(3)碱石灰中氧化钙变质生成氢氧化钙或碳酸钙或两者都有,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经操作二将固液分离,为过滤操作,得到白色固体,则固体一定含有碳酸钙。
(4)[猜想假设]
样品加水,过滤得溶液B,结合以上分析,则溶液B的溶质可能是氢氧化钠,可能是碳酸钠,可能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可能是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实验验证]
猜想三成立,则溶液B的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氢氧化钠使酚酞变红。
[交流反思]
①CaCl2溶液检验除去碳酸钠。
A、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后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能检验碳酸钠,但干扰溶液中氢氧化钠的检验,选项错误;
B、Ca(OH)2溶液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检验碳酸钠,但干扰溶液中氢氧化钠的检验,选项错误;
C、BaCl2溶液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检验碳酸钠,且不干扰溶液中氢氧化钠的检验,选项正确;
D、Ca(NO3)2 溶液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检验碳酸钠,且不干扰溶液中氢氧化钠的检验,选项正确。
故选CD。
7.(2023·湖南衡阳·统考中考真题)食盐是生活必需品之一,可以通过海盐或地下盐矿的岩盐精制得到。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市面上一些品牌食盐的成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Ⅰ.食盐中一般会添加微量碘酸钾(KIO3),还可能含有少量氯化钙、氯化镁等杂质。
Ⅱ.碘酸钾性质比较稳定,高温不易分解,不与氯化钙、氯化镁反应。
Ⅲ.碘酸钾在酸性条件下遇碘化钾可产生碘单质。淀粉遇碘单质变蓝。
【探究过程】
(1)小宇对某品牌食盐是否加碘提出质疑,并设计了探究方案:取一定质量的该品牌食盐样品,加水充分搅拌,溶解后加入适量淀粉,始终无明显现象。小宇据此现象得出结论:该品牌食盐没有加碘。小李认为小宇的实验方案不严谨,其理由是 。
(2)小李认为只要在小宇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 溶液和稀醋酸即可以证明食盐中是否加碘。该实验中加入稀醋酸的目的是 。
(3)小明听爸爸说过,最近家里的菜总是有苦味。小明在询问老师后认为是此食盐可能含有氯化镁导致的。小明取适量该食盐样品,配成溶液,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产生 沉淀,说明该食盐中含有氯化镁。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小明曾观察到家里的食盐容易受潮。他询问老师后认为是该食盐中可能还含有氯化钙导致的。他在实验(3)之后的溶液中继续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然后过滤,在滤液中再加入Na2CO3溶液,又产生了白色沉淀,小明得出:该食盐中含有氯化钙。问:①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②你认为小明的实验方案 (填“可以”或“不可以”)证明该食盐中含有氯化钙。
【反思交流】
该化学兴趣小组完成了对部分品牌食盐成分的探究,他们认为实验设计方案可能还有待完善,相约以后要致力于化学研究,造福人们。
【答案】(1)碘酸钾不能使淀粉变蓝
(2) 碘化钾/KI 使溶液呈酸性
(3) 白色 MgCl2+2NaOH=Mg(OH)2↓+2NaCl
(4) 引流 可以
【详解】(1)由查阅资料可知,食盐中一般会添加微量碘酸钾,碘酸钾不能使淀粉变蓝,故填:碘酸钾不能使淀粉变蓝;
(2)由查阅资料可知,碘酸钾在酸性条件下遇碘化钾可产生碘单质,因此只要在小宇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碘化钾溶液和稀醋酸,反应会产生碘单质,使淀粉变蓝,稀醋酸的主要成分是醋酸,该实验中加入稀醋酸的目的是使溶液呈酸性,故填:碘化钾或KI;使溶液呈酸性;
(3)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可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2NaOH=Mg(OH)2↓+2NaCl,故填:白色;MgCl2+2NaOH=Mg(OH)2↓+2NaCl;
(4)①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体洒出,故填:引流;
②滤液中氯化镁已除尽,而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在滤液中再加入Na2CO3溶液,又产生了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钙,因此小明的实验方案可以证明该食盐中含有氯化钙,故填:可以。
8.(2023·湖南长沙·校联考一模)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包标有“主要成分为氧化钙"的久置的食品干燥剂产生了研究兴趣。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在实验室中常用作干燥剂的物质有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氧化钙、无水氯化钙等,食品包装袋中常用的干燥剂有氧化钙、铁粉等。
小优同学认为各种干燥剂吸收水的原理是不一样的,以下几种干燥剂吸收水分的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的是 。
A.氧化钙吸收水
B.浓硫酸干燥氧气
C.氢氧化钠固体潮解
D.铁粉吸收空气中的水和氧气而生锈
【提出问题】这包久置后的干燥剂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小婷同学分析:考虑到久置的过程中,干燥剂可能与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等物质发生多步化学反应,现在其成分可能含有CaO、Ca(OH)2和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杂质对实验的影响可忽略)。
【实验探究】根据猜想,小雅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进行探究:
【交流讨论】经过讨论后,小桃同学认为通过实验丙和丁并不能得出样品中,一定含有Ca(OH)2的结论,理由是 。
【拓展延伸】实验完毕后,将丙和丁两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洁净的烧杯中,静置后,发现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红色。为了探究上层清液中除酚酞以外溶质的成分,小旸同学分析:上层清液中一定有 (填化学式),,一定无HCl,为了探究其它可能含有的溶质,小礼同学取烧杯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通入CO2气体,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根据小旸的分析和小礼的实验,同学们得出结论:上层清液中含有的溶质成分为 (填化学式)。
【答案】 BC 氧化钙/CaO 有气泡生成 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滴入盐酸后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成无色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NaCl、NaOH NaCl、NaOH,CaCl2
【详解】查阅资料:
A、氧化钙吸收水过程中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干燥氧气是利用浓硫酸吸水性,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固体潮解是固体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水蒸气形成溶液的过程,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D、铁粉吸收空气中的水和氧气而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实验探究:
甲: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取干燥剂样品于烧杯中,加水溶解,然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溶解过程中,用手触摸烧杯外壁,烧杯外壁发热 样品中有氧化钙(CaO);
乙:若样品中有CaCO3,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取少量甲中的滤渣于试管乙中,向其中滴入足量稀盐酸产生的现象是有气泡生成;
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取少量甲中的滤液于试管丙中,向其中滴入过量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丁: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甲中滤液中溶质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能与盐酸反应生成呈是中性的氯化钙和水。取少量甲中的滤液于试管丁中,向其中先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再滴入过量稀HCl,产生的现象是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滴入盐酸后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成变色;
交流讨论:
经过讨论后,小桃同学认为通过实验丙和丁不能得出样品中,一定含有Ca(OH)2的结论,理由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拓展延伸:
丙试管中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钙与碳酸钠(过量)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反应后试管中一定存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过量)、碳酸钙,丁试管中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钙与盐酸(过量)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后试管内一定存在氯化钙和盐酸(过量),实验完毕后,将丙和丁两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发生的反应是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静置后,发现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红色,该白色沉淀为碳酸钙,上层清液显碱性。盐酸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为了探究上层清液中除酚酞以外溶质的成分,小旸同学分析:上层清液中一定有NaCl、NaOH,一定没有HCl、碳酸钠和氯化钙中可能存在一种;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为了探究其它可能含有的溶质,小礼同学取烧杯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通入CO2气体,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根据小旸的分析和小礼的实验,同学们得出结论:上层清液中含有的溶质成分为NaCl、NaOH、CaCl2。
9.(2023·湖北咸宁·统考二模)家里的水壶用久了,会结一层白色水垢,倒在杯子中的水也隐约可见白色的悬浮颗粒。小明对水垢的成分产生了好奇,将该白色固体带到学校实验室,与兴趣小组的同学展开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水垢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水垢的主要成分一般是CaCO3、Mg(OH)2(其他物质不参与探究过程);
氯化钙与氢氧化钠的稀溶液不发生反应;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生成水和氧化镁。
【作出猜想】猜想一:CaCO3 猜想二:Mg(OH)2猜想三:CaCO3、Mg(OH)2
【实验设计】
(1)请完善下面的表格。
【反思交流】
(2)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上述结论不正确,原因是 。
【继续探究】为进一步确定水垢的成分,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称取mg水垢样品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已知: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实验与数据记录】
①称量装置C、D的质量,连接仪器;
②打开弹簧夹,缓慢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喷灯;
③待硬质玻璃管中样品完全反应,打开弹簧夹通入氮气;
④实验结束后再次称量装置C、D的质量,发现装置C增重ag,装置D增重bg。
【结论与分析】
(3)待硬质玻璃管中样品完全反应,打开弹簧夹通氮气目的是 。
(4)水垢样品中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为 (用含a、b、m的式子表示)。
【拓展与延伸】
(5)装置E的作用是 ;生活中,水垢过多会影响电水壶的使用寿命,需定期进行清洗,可使用厨房中的 (填化学式)除去水垢。
【答案】(1)产生气泡
(2)根据资料氯化钙与氢氧化钠的稀溶液不发生反应,方案①中加入了过量的稀盐酸,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也无明显现象,所以不能验证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镁
(3)使生成的水与二氧化碳被C、D完全吸收
(4)
(5) 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避免干扰 CH3COOH
【详解】(1)根据实验结论:猜想二不成立,结合其他两个猜想可知白色沉淀中一定含有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观察到产生气泡;
(2)结合查阅资料可知:氯化钙与氢氧化钠的稀溶液不反应,方案①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溶液中可能含有氯化钙、氯化氢、氯化镁,向方案①反应后的试管中加入2~ 3滴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也无明显现象,不能验证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镁;
(3)打开弹簧夹通氮气,是使生成的水与二氧化碳被C、D完全吸收;
(4)装置B中的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镁和水,则装置B内产生的水被装置C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碳被装置D吸收,设氢氧化镁的质量为y,则
y=
则水垢样品中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为==;
(5)装置E中是碱石灰,碱石灰能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阻止CO2和H2O进入D装置,排除空气中的CO2和H2O对实验的干扰;氢氧化镁、碳酸钙均可与酸反应,厨房中的食醋中含有醋酸,可与氢氧化镁、碳酸钙反应,因此可用厨房中的食醋除去水垢,故填CH3COOH。
10.(2023上·江西南昌·九年级统考期末)2023年12月27日上午9点08分!首趟G4012次高铁列车从南昌东站驶出,标志着南昌东站正式通车!位于南昌东站附近的南昌市江南学校师生为庆祝这一历史时刻,特意用“金粉”书写对联,同学们对“金粉”的成分产生了兴趣,并取少量样品到学校实验室一起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金粉”是一种具有颜料性质的金属粉末,大多由两种或三种熟知的金属组成。
【提出问题】“金粉”的成分是什么?
【进行猜想】猜想1:金、银 猜想2:铜、锌、金
猜想3:铜、铁、锌 猜想4:铜、锌
【实验验证】
(1)取少量“金粉”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试管底部有未溶物,溶液呈无色。该同学根据 的现象得出猜想1不成立。
【讨论分析】
(2)其他同学提出猜想3也不成立,理由是 。
【继续探究】
(3)取试管底部的未溶物,在空气中灼烧,观察到 ,说明猜想2不成立。
(4)将试管中的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插人打磨过的铝片(足量)一段时间后,发现铝片表面有附着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
【探究结论】
(5)该“金粉”的成分是 。
【反思评价】
(6)实验设计的理论依据是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中涉及的金属的化学性质有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与化合物(盐溶液)反应、 。
【拓展应用】
(7)铜锌合金因为呈现黄金光泽而被某些不法之徒假冒黄金骗人。请你设计一种区别真假黄金的实验方案: 。
【答案】(1)有气泡冒出
(2)溶液呈无色,而含亚铁离子的溶液为浅绿色
(3)固体全部变为黑色
(4)2Al+6HCl=2AlCl3+3H2↑/2Al+3ZnCl2=2AlCl3+3Zn
(5)Cu、Zn/铜和锌
(6)金属与酸反应
(7)分别滴加稀盐酸,有气泡出现为假黄金(合理即可)
【详解】(1)金、银都不能和盐酸反应,但实验中有气泡冒出,则说明猜想1不成立。
(2)铁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但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时显浅绿色,溶液为无色,则说明猜想3不成立。
(3)铜加热会变成黑色的氧化铜,但金高温也不和氧气反应,猜想2不成立,则说明未溶物都是铜,则加热过程中能观察到固体全部变成黑色。
(4)由前面分析可知,猜想4成立,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则滤液中含有氯化锌和盐酸,铝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铝和氯化锌反应生成锌和氯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结合前面分析可知,该“金粉”的成分是铜和锌。
(6)金属的化学性质有:金属和氧气的反应,金属和化合物(盐溶液)反应、金属与酸反应。
(7)由于锌能和盐酸反应,则可分别滴加稀盐酸,有气泡出现为假黄金;或铜加热会变黑,则可加热,变黑的为假黄金等。
11.(2023南通模拟)某“自加热食品”发热包的主要成分为生石灰、活性炭、铝粉、铁粉、碳酸钠和氯化钙,其使用说明如下图: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发热包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 I:发热包的发热原理
将发热包中固体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发生剧烈反应,水很快沸腾。反应结束后,烧杯底部有大量固体,继续加水搅拌,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混合物。
(1)发热包中的某成分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探究Ⅱ:固体混合物的成分
查阅资料:单质铝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并产生 H2小组同学认为固体混合物的成分可能是:活性炭、铝粉、铁粉、碳酸钙和氢氧化钙。为进一步探究其成分,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2)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静置,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证明固体中含有 。
(3)另取少量固体于锥形瓶中,逐渐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如下图),反应停止后瓶底有黑色固体剩余,溶液呈浅绿色。
①反应停止后,瓶底的黑色固体为 。
②当观察到 现象,证明固体中含有 CaCO3。
③证明固体中含有铁粉的现象是 。
(4)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固体混合物中含有铝粉。 (可供选择的试剂:稀盐酸、NaOH 溶液)
【答案】(1)CaO+H2O=Ca(OH)2
(2)氢氧化钙/Ca(OH)2
(3) 活性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溶液呈浅绿色
(4)取固体混合物,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固体混合物中含有铝粉
【详解】(1)发热包中的某成分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O=Ca(OH)2;
(2)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静置,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证明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钙,因为活性炭、铝粉、铁粉、碳酸钙和氢氧化钙中,只有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且显碱性;
(3)①反应停止后,瓶底的黑色固体为活性炭,判断依据是:显黑色的固体有铁和活性炭,但铁能与稀盐酸反应,故剩余黑色固体为活性炭;
②当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证明固体中含有CaCO3,因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浅绿色的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证明固体中含有铁粉的现象是溶液呈浅绿色;
(4)单质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而活性炭、铁粉、碳酸钙和氢氧化钙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故可取固体混合物,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固体混合物中含有铝粉。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适量样品完全溶解在水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稀HNO3
有 产生
样品中含有NaHCO3
步骤二:取步骤一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溶液
有 产生
样品中含有NaC1
组别
甲
乙
丙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无现象
溶液变 色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猜想三正确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实验1:取少量澄清的草木灰浸出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硝酸钡溶液
草木灰中含有硫酸钾
实验2:取少量实验1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草木灰中含有氯化钾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I
打开活塞,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让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后面装置。
①B装置中品红溶液褪色
猜想 不正确
②E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一、二不正确
II
另取样品于烧杯中,加水溶解,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待无气泡产生后,再滴加适量BaCl2溶液,观察现象。
③ 。
猜想五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
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猜想三成立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
取干燥剂样品于烧杯中,加水溶解,然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溶解过程中,用手触摸烧杯外壁。
烧杯外壁发热
样品中有
乙
取少量甲中的滤渣于试管乙中,向其中滴入足量稀盐酸
样品中有CaCO3
丙
取少量甲中的滤液于试管丙中,向其中滴入过量Na2C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样品中有Ca(OH)2
丁
取少量甲中的滤液于试管丁中,向其中先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再滴入过量稀HCl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猜想二不成立
②向①反应后的试管中加入2~3滴NaOH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一成立
专题07 燃烧条件的探究(含答案)【实验攻略】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实验: 这是一份专题07 燃烧条件的探究(含答案)【实验攻略】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实验,文件包含专题07燃烧条件的探究原卷版实验攻略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实验docx、专题07燃烧条件的探究解析版实验攻略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实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5 项目式探究(含答案)【实验攻略】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实验: 这是一份专题05 项目式探究(含答案)【实验攻略】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实验,文件包含专题05项目式探究原卷版实验攻略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实验docx、专题05项目式探究解析版实验攻略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实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4 物质的成分测定(含答案)【实验攻略】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实验: 这是一份专题4 物质的成分测定(含答案)【实验攻略】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实验,文件包含专题4物质的成分测定原卷版实验攻略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实验docx、专题4物质的成分测定解析版实验攻略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实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