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展开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是一篇小古文。本课是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首篇。第八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古代故事”,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简要复述课文,注意顺序和详略”。本课写了王戎七岁时和小朋友看到路边有果实累累的李树,小朋友都争着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去摘,并告诉他们李子是苦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要像王戎一样注意观察,多思考。作者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不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写“唯戎不动”并抓住“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进行探究,解析王戎的思考过程,衬托出他的聪明过人。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接触过文言文,但对于文言文中的停顿、断句还没有什么概念,很难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律。教师指导朗读过程中要分步骤,逐步推进,以达到教学目标。因字、词古今意思有变化,学生理解起来也会有一些困难,需要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在学生完全理解故事的前提下,教师再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话来讲讲故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3.探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从而深入王戎的思维过程,感受王戎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1.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导入课题(5分钟)
1.出示图片猜人物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小游戏:看图片,你能猜出故事主人公的名字吗?(出示:曹冲称象图 司马光砸缸图 孔融让梨图)
学生猜。师引导:你们真厉害!这三个人都是古时候非常聪慧的孩子。
2.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出示“王戎”。谁来认一认?正音,读róng,学习“戎”字,解释古体字“戎”。
师:“戎”是生字,我们来看看它的演变过程。左边像一个甲字,身上穿着铠甲,手上拿着什么。这是古时的一种长剑,叫做“戈”。短横竖撇表示铠甲,戈表示兵器,戎就是古代兵器的总称,也指军队。师范写“戎”,半包围结构,边写边强调笔画、笔顺,请学生仔细观察,在学习单的田字格上书写1个“戎”。
3.王戎,我们来一起了解下他吧。出示王戎简介。
王戎,他出生于魏晋时期的名门琅琊王氏,与另外六位名士常在竹林饮酒作乐、畅谈诗书,世称“竹林七贤”。小时候的王戎聪慧过人、神采俊美,我们现在就来学习他的一个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耳熟能详的小故事引入课题,让学生快速了解王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读课题,解释题目(2分钟)
1.出示课题,指名读。师指导读出停顿:王戎/不取/道旁李。大家预习课文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我们今天学习的《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什么文章?生答:古文、文言文。
2.“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说?
强调:“取”的意思是摘,解释题目即“王戎不摘道路边的李子”。同学们,王戎为什么不摘道路旁随手可摘的李子呢?请大家翻开课本自由读课文并注意读准字音。开始读吧!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并理解题目的意思,为读好课文,理解课文打好基础。
三、初读古文,感受文韵(12分钟)
1.自读古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4个生字:诸、竞、唯、尝。
正音,指名读。
3.逐句读课文。
生字的音读准了,那谁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指名读。
(1)读文言文既要读准字音也要注意停顿。出示第一句读,读清楚了谁怎么样。“尝”的意思是什么?翻开书看注释。这个尝是曾经的意思。曾经干什么呀?生答:曾经和很多小朋友在玩。读准停顿——尝/与诸小儿游,大家一起来读读。
(2)那课文中的其他句子应该怎么读呢?你觉得哪句话有疑问?哪句话比较难?
学生交流,预设:“唯戎不动”、“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
(3)师小结:古人是根据意思来判断停顿的。
“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看的是道边的李树,多子折枝。
结合插图,你知道多子折枝说的是什么意思吗?插图上是什么?李子怎么样?
生答:挂在树枝上。挂在树枝上,树枝都被压弯了。压完了就是多子折枝的意思。那你看,这句话前面讲的是道路边的李树,后面讲的是树上李子特别多。所以停顿应该是: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指导朗读。
那么“唯”呢?生答,读准停顿——唯/戎不动,指导读。
“树在道边而多子”这句呢?生答:树/在道边/而多子。说说自己这么停顿的原因,齐读。
4.同学们,每句话中的意思通过停顿我们已经读清楚的。现在让我们把整篇课文完整地读一读,师出示朗读要求,学生用笔划分节奏练习读。
5.学生赛读,根据朗读要求互相评价。
6.出示竖排无标点文本,挑战读。
你发现古人书写的习惯了吗?(生答:竖着书写;无标点)
咱们试着也用这种形式写一遍,好吗?生写。
7.学好文言文,必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读出独特的“味道”。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师范读。
你们能试着读一读吗?配乐读。
【设计意图】四年级学生接触的文言文还不多,要想理解文意,必须先读出文章的韵味。通过生试读,划分节奏读,师范读,生赛读等环节,让学生在多种朗读的过程中掌握文言文的读法。
四、借助注释,粗知大意(8分)
1.学习文言文,会读,更要能懂。这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现在就请大家结合注释来弄明白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请同学们边默读课文边借助注释理解课文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2.还有不懂的地方吗?请举手提出来,我们一起共同解决。
3.师生交流:
(1)预设一:“尝”在古代的意思是曾经,在现代是什么意思?
预设二:“竞走”中的“走”字,在文中是“跑”的意思,像这种同一个词现代和古代的意思不一样,就叫“古今异义”。古今异义就是古人说的意思跟我们现在的理解完全不一样。这也是一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写一个“竞”字。拓展不同语境中的“走”:三年级《守株待兔》“兔走触株”;古诗名句“儿童急走追黄蝶”巩固字义。
(2)思考一:“诸儿竞走取之、人问之、取之”,都有“之”字。三个“之”的意思相同吗?
预设:不同,你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同一个字有很多意思叫做“一字多义”。着重理解:“之”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往往用于指代某一样事物。三个“之”分别代表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思考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交流,并明确:第一个和第三个“之”指的是李子,第二个“之”指的是王戎不摘李子这件事。
4.古今对译读,加深理解。看懂了注释,我们对照着现代文再来读一读。试着背诵课文。
5.过渡:看看我们的文言文就是这样,能省则省。这就是咱们老祖宗的智慧。弄明白了完整的故事,接下来要讲故事了。谁来找找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什么?
(1)预设:起因是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2)尝与诸小儿游这就是故事的起因。经过呢?
预设:经过是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李必苦。”
(3)结果呢?
预设:取之,信然。
(4)这个故事的脉络大家已经清楚了,下面我们来说说故事的大意吧!
6.用自己的话来讲讲这个故事。要求意思准确,内容清楚,过程完整。师生共同翻译文章大意。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棵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小朋友们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师评价:太棒了!大家还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动作、表情把故事讲得更生动些。
师:这是一个很棒的故事,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吧!
【设计意图】层层深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先让学生借助注释,自读自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然后根据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小组交流、师生交流,加深理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最后让学生理清脉络,用自己的话把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讲清楚,讲完整;并通过互讲故事,巩固文意,培养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精读品悟,感悟人物形象(5分钟)
同学们故事讲了,课文也读了,当看到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时,诸子与王戎的表现截然不同,谁能快速地找出来?
1.预设:诸儿竞走取之
师板书:竞走取之。而王戎呢?唯戎不动。
板书:唯戎不动
2.多么鲜明的对比啊。人们问他,王戎回答:“树在道边而多李,此必苦李。”咦,王戎为什么那么肯定李子是苦的呢?我们来当一回王戎,说说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学生交流想法。王戎想:“如果李子是甜的话,那么早就被人摘光了。这李子多的把树枝都压弯了,说明是苦的。”
3.现在谁能试试加上“如果……那么”或者“因为……所以”这些词把王戎的思考过程说明白?
预设:当王戎看到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就想到如果这树上的李子是甜的,那么这树上早就没有李子了。人们就会把树上的李子摘光,但是现在多子折枝,没有人摘,可以判定这一定是苦李子。
4.听了王戎这么一解释,诸小儿们会有什么话想对他说的?
学生说说。
2.师小结:我们要学习王戎的善于观察、独立思考。诸儿们竞走取之,只有王戎不被他们影响,说明王戎的思考和其他小朋友的思考有什么不一样?不被别人影响,具备独立的思考的能力才是最可贵的。而王戎的思考就是独立思考。让我们带着对王戎的钦佩之情,再来读一读课文。
幼时的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代代相传。古代像这样杰出人物还有很多,正如:(出示: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学生齐读。他们的智慧故事影响着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人。
【设计意图】在学生读好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聚焦人物形象的品析,通过“诸儿竞走取之”和“唯戎不动”的鲜明对比以及深入王戎的内部心理活动,感受王戎注意观察和独立思考的人物形象。
六、背诵课文。(4分钟)
这个文言文的小故事,你能结合插图填一填吗?
1.填空
王戎
王戎______,尝与_____游。看道边李树____折枝,诸儿_____,唯戎_____。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____,此必_____。”取之,_______。
2.能把故事背诵下来吗?(学生试背,指名背诵,齐背)
【设计意图】在理解古文的意思基础上,先填空,逐步达到背诵的目标。
七、总结(3分钟)
学了这篇小古文,从王戎身上你学到了什么?生答。
在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李树。这时候,我们要多看看,多想想。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要注意观察、独立思考,做出准确的判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摘得人生中更多的甜李子。
【设计意图】在总结的基础上学会反思,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八、课后作业:好书推荐,拓展阅读(1分钟)
同学们,我们刚学习的故事选自《世说新语》。《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个故事还衍生出一个成语——道旁苦李,指无用、被弃用的人或事。这本书里还有很多这样聪慧的孩子,如杨氏之子,《陈太丘与友期》中的陈元方等,希望同学们课后阅读这本书,去感受文学经典的魅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世说新语》,试着读读其他的小古文,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
板书设计:
王戎不取道旁李
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
注意观察 善于思考
小学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初步感知,了解课文大意,读懂故事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情境,任务设计,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课时安排,学习活动安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