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沪教版八年级上册1.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同步测试题
展开精选练习
一、夯实基础
1.(2019浦东期中)如图1所示,喇叭不发声时,纸盆上的泡沫塑料静止不动,而当喇叭发声时,纸盆上的泡沫塑料活蹦乱跳,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都在 。
图1
【答案】振动。
【解析】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能够发声的物体叫作__________。物体发声时,物体一定在________。“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中的声源分别是 、 、 。
【答案】声源,振动,空气,雨滴,声带。
【解析】能够发声的物体叫作声源。物体发声时,物体一定在振动。风声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雨声是由雨滴的振动产生的声音,读书声是由人声带的振动产生的。故答案为:空气,雨滴,声带。
3.发声体的在的传播叫做声波。
【答案】振动;空气或其他物质中。
【解析】发声体的振动在空气或其他物质中的传播叫做声波。
4.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关于声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源只能是固体 B.声源只能是固体和液体
C.声源只能是固体和气体 D.固体、气体和液体都能成为声源
【答案】D 。
【解析】固体、液体、气体均能发声,都可能为声源。
5.(2019闵行期中) 吹笛子发声主要是( )
A. 笛子本身竹子 QUOTE 振动发声B. 笛子中空部分的空气柱振动发声
C. 吹笛子的演员本身振动声音D. 人声带的振动
【答案】B。
【解析】吹笛子发声主要是由于中空部分的空气柱振动。
6.(2017杨浦期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由于钟的________产生的,并通过______传递到客船中的人耳内。当人们听到钟声时就知道已经到了半夜子时了,这是因为钟声传递了_________。
【答案】振动;空气;信息。
【解析】钟声是钟振动发出的声音,客船上的人能听到“钟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中的.人们听到钟声时就知道已经到了半夜子时了,这是因为钟声传递了信息。
7.(2019学年上海市徐汇区西南位育中学月考)通常把发声体的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叫 。它在介质中以 的形式向远处传播,医生给病人做B超说明声波能传递 ,用超声波除去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传递 。
【答案】 声波,疏密波,信息,能量。
【解析】把发声体的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叫声波;它在介质中以疏密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医生给病人做B超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用超声波除去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注意:声波传递的是信息还是能量,关键看物体本身是否被声音改变了。改变了就是传递能量。
比如超声波检查人的身体健康情况,我们知道了健康状况(信息),这就是传递信息。若是超声波震碎结石,结石有一块大的变成了若干小块,形状改变了,这就是传递能量。
8. (2017松江期中)在敲响大鼓钟时,同学们发现,停止撞击大钟,大钟仍“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
A.钟声的回声 B.大钟还在振动
C.钟已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答案】B。
【解析】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的振动会持续一段时间,所以大钟也会“余音未止”;
故选B。
9.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附属龚路中学期中)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正确的说法是( )
A、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声音
C、只要听不到声音,物体就一定不在振动
D、物体振动停止,有可能还在发声
【答案】A 。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也就听不到声音;C选项中,物体的振动发出的声音,有些振动频率不在我们的听觉范围内,所以尽管物体振动,我们不一定听到声音。故选A。
10.(2019黄浦期中)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如图2),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 )
图2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答案】C。
【解析】发声的音叉看不到振动,可以通过细线悬挂的乒乓球的跳动来体现、也可以通过水花四溅来体现,这是一种转换法的思想,小球或水花在实验中起到将微小振动放大的作用.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被弹起,这样做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所以选C。
二、巩固与提高
11.向暖瓶中倒水时,发出响声是由于_______的振动。
【答案】空气。
【解析】是由于水的体积增加,使瓶内空气体积突然减小,空气分子剧烈振动发出声音。
12.吹奏笛子时,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 振动引起的;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 。
【答案】管内空气。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解析】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引起的;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面振动停止锣声就消失。
13.(2019闵行区21校期中联考)悦耳动听的钢琴声是在空气中以 相间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形成声波;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看病,听诊器运用了 的道理(选填“声音具有能量”或“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答案】疏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解析】声是在空气中以疏密相间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形成声波;听诊器通过听声音,来判断病人的病情,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4. (2017黄浦期中)如图3所示,敲击右边的间叉,观察到泡沫塑料球被弹开, 这一现象不能说明( )
图3
A. 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C. 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D. 空气能够传声
【答案】C
【解析】敲击右边音叉的时候,音叉因振动发声,声音由空气传到左边音叉,左边音叉由于振动把泡沫塑料球弹开,所以此实验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空气能够传声,但是不能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所以选C。
15. 下列事例中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
A.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 B.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
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答案】C 。
【解析】A选项: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错误;B选项: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B错误;C选项: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C正确;D选项: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应选C。
16. (2017杨浦期中)下图4中哪一个现象主要用来研究声音的产生( )
图4
【答案】A 。
【解析】B选项: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是为了便于观察;C选项:是探究音调的高低;D选项探究真空能否传播声音;只有A可以研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选A。
17. (2017西延安中学期中)下列图5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图5
D. 超声波探查
C.回声定位
A.敲瓶底火焰摇动
B.探测海深
【答案】A。
【解析】
A选项:使火焰摇动需要能量,敲击瓶底产生声音,声音使火焰摇动,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符合题意,选填A;
B选项: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一定,到达海底会产生反射被发射超声波的仪器接收,测出海深,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B不符合题意;
C选项:蝙蝠通过发射、接收超声波确定猎物位置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C不符合题意;
D选项:超声波探测是利用超声波成像获取有关信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在较大的音箱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当播放摇滚音乐时,可看到烛焰会_________;说明扬声器的振动,引起了__________的振动,这样由近及远向外传播,就形成了声波。
【答案】晃动,空气的振动。
【解析】播放音乐的扬声器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看到烛焰会晃动,说明扬声器的振动引起了空气的振动,这样由近及远向外传播就形成了声波。
图6
19.如图7所示水平悬挂的长弹簧,原先每圈弹簧间距相等,当用手推动长弹簧的A端,可以看到弹簧出现了__________的形状,并且从A端向_______端传播,而每一圈弹簧___________(选填“随波运动”或“只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人们形象地称弹簧波为________波。
图7
【答案】疏密波,B,只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声波。
【解析】一根水平悬挂的长弹簧,原先每圈弹簧间距相等,长弹簧的一端,可以看到弹簧出现了疏密波的形状,并且从A端向B端传播,而每一圈弹簧只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不会移动,叫做声波。
20.(2019闵行期中)如图8甲所示,用悬挂着的泡沫塑料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泡沫塑料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如图8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8
【答案】发声体在振动(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或声音传播能量)。
【解析】图甲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说明音叉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图乙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空气能传声也说明了声音能传递能量。
初中物理教科版九年级上册1 分子动理论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九年级上册<a href="/wl/tb_c5620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1 分子动理论课后作业题</a>,文件包含11《分子动理论》同步练习分层练习原卷版doc、11《分子动理论》同步练习分层练习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素养提升专题03 物理量与公式 (精选练习)(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素养提升专题03 物理量与公式 (精选练习)(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 m,6) m/s×10s=100m,72105J;27,24×105J,5Ω, 机械效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二物理上册声波的产生和传播习题(带答案): 这是一份初二物理上册声波的产生和传播习题(带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识概述,重难点知识归纳及讲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