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8.1 牛顿第一定律同步测试题
展开考点一、维持运动是否需要力
1.亚里斯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伽利略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考点二: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速度相同 。
技巧归纳: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这里:“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是指物体不受外力,只受到重力和支持力,或者受到的外力的合力为0;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指物体沿直线以恒定速度运动;
“静止状态”是指物体相对地球位置不变。
考点三:惯性
一、惯性: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技巧归纳: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1.“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2.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性质,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3.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题型归纳】
题型一:牛顿第一定理的理解
1.(2022春·四川成都·八年级统考期末)图是一种代步的平衡车,主要依靠骑行者自身重心的偏移控制平衡车。人站在平衡车上沿水平路面前进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衡车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刹车时,平衡车因受到惯性作用不能立即停下来
C.平衡车受到摩擦力作用停下来,是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电动机为平衡车运动提供动力,说明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2.(2022春·山东泰安·八年级统考期中)人类对力与运动关系的认识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下面是三位不同时代科学家的主要观点,这三种观点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①伽利略: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
②亚里士多德:物体在水平面上的运动,需要借助外力维持;如果外力停止作用,物体就静止下来。
③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A.①②③B.③①②C.②①③D.③②①
3.(2022春·广东珠海·八年级珠海市文园中学校考期中)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只要运动,就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B.运动的物体若去掉所有力的作用,物体一定会慢慢停下
C.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D.牛顿第一定律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
题型二:惯性的理解和影响因素
4.(2022秋·重庆·八年级重庆南开中学校考期末)为保护驾车人员,汽车上有很多主动和被动的安全设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转弯时拉住扶手,可以减小人的惯性
B.行车过程中超速会使汽车惯性变大,不容易刹停
C.座椅上的头枕,是为了减少车被追尾时导致的颈部伤害
D.驾车人员系上安全带后可以减小撞车时惯性力带来的伤害
5.(2022春·湖南常德·八年级统考期中)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驾驶员和乘客需要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中人的惯性
B.拍打衣服灰尘脱落,是由于灰尘具有惯性
C.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由于乘客受到了惯性的作用
D.跳远运动员要助跑后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
6.(2022春·贵州铜仁·八年级统考期中)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速公路严禁超速,是因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
C.汽车驾驶员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驾驶员的惯性
D.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由于惯性力的作用
题型三:惯性的利用和防止
7.(2022春·湖南娄底·八年级统考期中)下列实例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
A.司机开车要系安全带B.跳高运动员起跳后继续向上运动
C.坐公交车时,要抓好扶手D.战斗机要做得轻巧
8.(2022春·河南三门峡·八年级统考期中)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惯性的是( )
A.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一段距离
B.小轿车行驶时驾驶员和前排的乘客要系安全带
C.洗衣机的甩干桶高速转动时可以把湿衣服甩干
D.把锤柄的一端在地上撞击几下就可以套紧锤头
9.(2022秋·北京通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关于惯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
B.汽车驾驶员和乘客需要系上安全带,是为了消除汽车行驶中人的惯性
C.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由于惯性力的作用
D.足球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没有惯性
题型四:力和运动的关系
10.(2021春·河南南阳·八年级统考期中)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一定改变
B.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C.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11.(2022春·黑龙江鸡西·八年级校考期中)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物体只要运动就需要力的作用
D.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12.(2020春·广西南宁·八年级统考期末)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B.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也会改变
C.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D.原来运动的物体,在外力全部消失后,将处于静止状态
题型五: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
13.(2023春·八年级校联考单元测试)小秋为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设计了如图的斜面实验。让同一小车滑到接触面分别为毛巾、棉布和木板的水平面上,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1)为了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实验时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______滑下,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______法(选填“等效替代”、“理想模型”或“控制变量”);
(2)比较甲、乙、丙三次实验,发现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就越______(选填“远”或“近”),说明小车运动的速度改变得越______(选填“快”或“慢”);
(3)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车在运动时不受阻力,则小车将在水平面上______。说明运动的物体______力来维持(选填“需要”、“不需要”);
(4)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上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该定律______
A.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B.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所以不能确定这个定律是否正确
C.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得出的
14.(2022春·甘肃庆阳·八年级校考期中)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在水平木板上先后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和棉花;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和比较小车在毛巾表面、棉花表面和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
(1)实验中每次均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其目的是______;
(2)实验中是通过改变______来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的;
(3)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__(填“快”或“慢”);
(4)推理:本实验中,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做______;
(5)作为经典力学的先驱,伽利略在实验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推理的方法,正确地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______;
(6)在此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尔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请问:牛顿第一定律______(填“能”或“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出,这种实验方法叫做______。除此以外,本实验还应用到的科学方法有______。
15.(2022春·河南南阳·八年级校考期中)在“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实验中:
(1)某实验小组在调试实验装置时,将小车从斜面上某高度静止滑下,结果小车在木板表面冲出了水平板面,请你在原装置不变的情况下提出改进建议。答:______;
(2)调试成功后,小车在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______相同;
(3)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近;在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__(填“快”或“慢”);
(4)进一步推理:如果小车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小,直到变为零,小车将做______,这一步所用方法和下列______选项的方法相同;
A.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用棋子B代替棋子A的像
B.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时,如果将瓶内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
C.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
D.用光线来研究光的直线传播
(5)由推理的结论可知物体的运动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
【课堂达标】
一:选择题
16.(2022春·安徽六安·八年级校考期中)秋千荡到最高点时,如果受到的力全部消失,下列现象可能会发生的是( )
A.继续来回摆动B.做匀速直线运动
C.保持静止状态D.做匀速圆周运动
17.(2022春·广东佛山·八年级校考期中)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高速行驶时具有的惯性较大,静止时具有的惯性较小
B.乘车时系安全带可以减小汽车突然加速时惯性造成的伤害
C.运动员跑到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因为他受到惯性的作用
D.跳远运动员在起跳前助跑可以跳得更远,这是利用了惯性
18.(2022春·湖南郴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以下给出的各种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的是( )
A.在弯路上的汽车匀速转弯
B.熟透了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
C.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匀速转动
D.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
19.(2022春·湖北孝感·八年级统考期中)物体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叶光富将冰墩墩抛到王亚平手中(忽略空气阻力),冰墩墩被抛出后,沿原有方向匀速前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冰墩墩在空中能持续飞行,靠的是叶光富对它的推力
B.冰墩墩在空中能持续飞行,靠的是冰墩墩受到的惯性
C.“太空抛物实验”说明了牛顿第一定律是正确的
D.冰墩墩在空中持续飞行时,若它受到所有的力同时都消失了,它将落下来
20.(2022春·广东中山·八年级统考期中)如图所示,在光滑的车厢地板上,放着甲、乙两个小球随车厢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的质量,当车厢突然减速,在小球未撞击车厢壁前,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球相对车厢向左运动,两球间距离增大
B.甲、乙两球相对车厢向右运动,两球间距离不变
C.甲、乙两球相对车厢向左运动,两球间距离减小
D.甲、乙两球相对车厢向右运动,两球间距离增大
21.(2022春·江苏扬州·八年级校考期中)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让很多人喜爱上滑雪,小明在滑雪场看到人们坐着充气滑雪垫从高处滑下(如图1所示)时,滑雪者能滑出很长一段距离,于是小明猜想:如果水平雪面足够光滑,他们会一直运动下去吗?他用如图2甲乙丙所示装置探究他的猜想:
(1)小明先后三次将同一小车放在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______相同;
(2)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支持力这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它们______(改变/不改变)小车的运动状态,而小车运动状态的改变只与水平方向的______有关;
(3)随着阻力的逐渐减小,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逐渐变远,速度减小得越______(慢/快)。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小,直到变为零,它将做______。实验表明物体的运动______(需要/不需要)力来维持;
(4)在大量类似实验基础上,牛顿概括出了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架运输机参加某次抗震救灾时,在沿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间隔相同时间先后从飞机上静止释放三个相同的物资。若不计空气阻力,且地面水平。那么,在地面上看,能正确表示物资在空中的排列情况和着地位置的图3组合是______。
A.①⑥ B.②⑤ C.③④ D.①④
22.(2022春·河南商丘·八年级统考期中)如图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观察将毛巾、棉布分别铺在水平木板上和只有木板的三种情况下,让小车分别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研究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速度大小 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2)实验中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是通过改变 _____来实现的;
(3)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近;在 _____(填“木板”或“棉布”)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_____(填“快”或“慢”);
(4)推理: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小,直到变为零,它将做 _____;
(5)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以牛顿第一定律虽然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但是通过符合逻辑的 _____得出的正确结论;
(6)牛顿第一定律告诉了我们物体的运动 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 _____不变的性质。
【高分突破】
一、单选题
23.(2022春·重庆潼南·八年级校联考期中)关于力和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力物体运动,无力物体就不运动B.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必须受力
C.物体受力了,它的运动状态就会改变D.一个物体如不受力,它将永远静止
24.(2022春·河南濮阳·八年级统考期中)有些同学放学时骑自行车行驶太快,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这是因为( )
A.运动快所以惯性大,因此难停下来
B.刹车时产生的惯性不够大,所以难停下来
C.刹车时来不及克服惯性,所以难停下来
D.由于惯性,即使紧急刹车,也需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
25.(2022春·湖南邵阳·八年级统考期中)小明踢足球,足球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脚踢球时,脚对球的力和球对脚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足球离开脚之后,惯性会变大
C.脚踢球时,脚对球的力大于球对脚的力
D.若足球在最高点时,一切外力同时消失,足球将静止
26.(2022春·安徽安庆·八年级统考期中)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宇宙飞船内,由于物体完全失重,所以物体的惯性消失
B.物体不受力时,运动状态不变
C.如果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物体将一直静止下去
D.跳远运动员助跑是为了增大速度,从而增大惯性
27.(2022秋·北京顺义·八年级统考期末)近年来中国高铁已成为中国的“金名片”,图所示为“复兴号”运行时的情景,关于“复兴号”列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列车进站时速度越来越小,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 B.列车满员时有惯性,空载时没有惯性
C.列车运行时有惯性,静止时没有惯性 D.列车在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
28.(2022春·甘肃陇南·八年级统考期中)我国国家航天局在酒泉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神舟十三号,意味着我国空间站又迎来3名宇航员。火箭助推器的燃料燃烧完后会自动脱离火箭,如图所示,当助推器脱离火箭后,助推器( )
A.静止B.立即下落
C.匀速直线运动D.先上升一段距离后下落
29.(2022春·湖南岳阳·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给出了几种事例,其中利用惯性的是( )
①从树上掉下的苹果;
②司机为节省燃油,在汽车进站时,提前关闭油门;
③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物体上撞击几下;
④跳远运动员都是跑一段距离才起跳;
⑤公共汽车的乘务员,时常提醒乘客扶住车的扶手,待车停稳后再下车。
A.①②③⑤B.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③④⑤
二、填空题
30.(2023秋·上海·八年级上海市回民中学校考期末)2021年东京奥运会奖牌榜,我国金牌榜第一,金牌质量约410________,直径为85_______(填写单位)。如图所示的射箭过程中,弯曲的弓弦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_,箭射出后由于___________会继续飞行一段距离。这种性质与箭的速度__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31.(2023秋·上海普陀·八年级校考期末)2013年底,沪常高速上海东延伸段通车。若轿车以10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仅需6分钟即可通过延伸段全程,该延伸段全长约为______千米;行驶中,若以轿车为参照物,路边交通指示牌是______的;临近收费站,轿车需减速行驶,减速过程中该车的惯性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2.(2022春·宁夏吴忠·八年级校考期中)如图所示,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该棋子由静止开始沿水平方向飞出,这表明:力可以______,上面的棋子由于具有______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同时,这些棋子因为受到______的作用,又落到下面的棋子上;游泳时,人用力向后划水,就可以向前运动,这说明了______;用力捏一下空易拉罐,易拉罐变扁了,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______。
33.(2022春·河南南阳·八年级校考期中)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一本静止的书上竖直放置一块橡皮,当书突然向左运动时,橡皮由于______将会______(选填“向右倾倒”、“向左倾倒”或“保持静止”),如果书表面绝对光滑,上述现象中橡皮将会______(选填“向右倾倒”、“向左倾倒”或“保持静止”)。
34.(2022春·河南新乡·八年级校考期中)“足球绕杆”是我省中考体育考试的必考项目之一,如图所示,小宇在考试中,需要降低自身重心,从而方便变向带球绕杆;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向前滚动是因为足球具有___________,足球最终停了下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
35.(2022春·北京·八年级北京八中校考期中)如图甲,用手将弹性钢片拉弯,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松手后,如图乙,钢片将塑料片打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小钢球由于具有_______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同时小钢球受到重力作用,落在支柱上。
36.(2022秋·重庆·八年级重庆市凤鸣山中学校考期末)用一根细线拴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这时,你会觉得橡皮需要用线拉住才不会跑掉(如图所示),这说明力是_______(选填“维持”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如果此时细线突然断开且橡皮受到的外力全部消失,它将做______运动。
37.(2022春·安徽亳州·八年级统考期中)如图是伽利略著名的理想实验实验,实验设想的步骤为:①两个对接的额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②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③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该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请问:在上述设想步骤中___________(填序号)属于可靠事实;___________(填序号)则是理想化推论。
三、实验题
38.(2022春·福建三明·八年级统考期中)如图所示,关于“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问题,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______相同,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______(填“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
(2)分析图中的运动情况可知: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离最短,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大,小车滑行的距离就越______(填“远”或“近”),小车运动的速度改变得越______(填“快”或“慢”);
(3)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基础上,并进一步推测: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车在运动时不受阻力,则小车将在水平面上做______运动。说明物体的运动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
39.(2022春·湖北襄阳·八年级统考期中)如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中该同学先后三次将同一木块放在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然后分别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木块,使其沿斜面向下运动,逐渐减小水平面的粗糙程度,观察木块移动的距离,从而得出力和运动的关系。
(1)请指出操作中的一处明显的错误(不需解释和纠正错误):________;
(2)更正错误后再次进行实验,从实验中观察到:在如图从左到右的三种水平面上,木块运动的距离逐渐________(选填“减小”或“增大”),木块在水平表面上运动时受到________个力;
(3)由于实验中摩擦力不可能为0,所以不可能观察到木块在水平面上做无摩擦力的运动情形,但在上述实验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推测出:如果该装置的水平面足够光滑,且足够长,那么木块在水平面上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________(填:“都会”、“有一个会”、“都不会”)发生改变,木块将作________运动;
(4)通过实验,我们认识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0.(2022春·山东聊城·八年级统考期中)在“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实验中,让小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小车在三种不同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1)实验中每次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的 _____相同;
(2)分析小车运动情况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_____(选填“快”或“慢”);由此推理: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车运动时不受阻力作用,它将在水平面上做 _____运动;说明物体的运动 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
(3)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上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该定律 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41.(2022春·河南安阳·八年级统考期中)如图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观察将毛巾、棉布分别铺在水平木板上和只有木板的三种情况下,让小车分别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研究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速度大小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2)实验中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是通过改变___________来实现的;
(3)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近,在棉布表面滑行的距离较远,在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___(填“快”或“慢”);
(4)推理: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小,直到变为零,它将做___________ 。
【答案详解】
【详解】A.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运动速度无关。故A错误;
B.刹车时,平衡车因具有惯性,不能立即停下来。惯性不是力,不是说物体受到惯性作用。故B错误;
C.平衡车受到摩擦力作用停下来,摩擦力使平衡车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
D.电动机为平衡车运动提供动力,是为了克服平衡车受到的阻力,并不能说明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故D错误。
故选C。
2.C
【详解】②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错误观点,后来①伽利略提出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即力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原因,再后来③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基础上又总结出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的情况,从而总结得出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力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这三种观点形成的先后顺序②①③,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C
【详解】A.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不受力时也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不一定受到力的作用,故A错误;
B.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不受力的物体可以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B错误;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故C正确;
D.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的推理而得出的,不能通过实验直接验证,故D错误。
故选C。
4.C
【详解】AB.惯性大小唯一的量度是质量,汽车转弯时拉住扶手,行车过程中超速,都不可以改变惯性的大小,故AB错误;
C.追尾时,由于惯性,前车会突然加速,容易使颈部受伤,所以安装头枕,可以减少因为惯性带来的颈部伤害,故C正确;
D.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是力,所以不能说惯性力,故D错误。
故选C。
5.B
【详解】A.汽车驾驶员和乘客需要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中惯性带来的伤害,但不能减小惯性,故A错误;
B.拍打衣服时,衣服与灰尘开始时都静止,拍打后,衣服突然运动,而灰尘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从衣服上脱落,这一过程利用了灰尘的惯性,故B正确;
C.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由于乘客具有惯性,但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C错误;
D.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跳远运动员要助跑后起跳,是为了利用惯性,但不能增大惯性,故D错误。
故选B。
6.B
【详解】A.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故A错误;
B.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仍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B正确;
C.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汽车驾驶员系安全带不能减小惯性,故C错误;
D.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由于乘客具有惯性,不能说受到惯性力,故D错误。
故选B。
7.B
【详解】A.驾驶员要系好安全带,是防止汽车刹车或减速时由于惯性而带来的危害,故A不符合题意;
B.跳高运动员起跳后由于惯性继续向上运动,利用了惯性,故B符合题意;
C.坐公交车时,要抓好扶手,是防止汽车突然加速或减速时由于惯性而带来的危害,故C不符合题意;
D.惯性与质量有关,质量小,惯性小,战斗机要做得轻巧是为了减小惯性,容易改变运动状态,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B
【详解】A.跳远运动员助跑一段距离才起跳,是利用惯性,这样才能跳得更远一些,故A不符合题意;
B.小轿车司机系好安全带是防止紧急刹车或突然减速时由于惯性造成人身伤害,不是利用惯性,故B符合题意;
C.洗衣机的甩干桶高速转动时可以把湿衣服甩干,也是利用了惯性;故C不符合题意;
D.锤头和锤柄一起向下运动,当锤柄撞到物体时,锤柄静止,锤头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所以锤头紧套在锤柄上,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A
【详解】A.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还要保持原来较快的速度,不能马上停下来,故A正确;
B.汽车驾驶员和乘客需要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因惯性带来的危害,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不能消除,故B错误;
C.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由于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故C错误;
D.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足球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也有惯性,故D错误。
故选A。
10.B
【详解】A.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故A错误。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只要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其一定是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故B正确。
CD.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而原来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会保持原来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一直到有外力改变这种状态,故CD错误。
故选B。
11.B
【详解】A.当物体受到的力的合力为零时,其运动状态不变,故A错误;
B.当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故可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B正确;
C.由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可知,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见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C错误;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D错误。
故选B。
12.C
【详解】A.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A错误;
B.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可知,受平衡力的物体,其运动状态不变,故B错误;
C.当物体不受力时,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故C正确;
D.原来运动的物体,在外力全部消失后,其运动状态不变,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D错误。
故选C。
13. 同一高度 控制变量法 远 慢 匀速直线运动 不需要 C
【详解】(1)[1][2]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在实验中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这里采取得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2)[3][4]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行驶的越远。
(3)[5][6]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摩擦力,则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运动的物体不需要力来维持。
(4)[7]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概括出来的,不能用实验来验证,但是个正确的定律,故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 使小车在水平面的起点具有相同的初速度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慢 匀速直线运动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不能 理想实验法 控制变量法
【详解】(1)[1]实验中每次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这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2)[2]实验过程中水平面上依次是毛巾、棉布、木板,是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小车受到的阻力。
(3)[3]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在木板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4)[4]由(3)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运动的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5)[5]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6)[6][7][8]由上分析可知,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的,不能用实验直接得出的,这种方法称为理想实验法,实验中还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15. 降低小车下滑的高度 速度 慢 匀速直线 B 不需要
【详解】(1)[1]小车从斜面高处下滑到水平面时,机械能转化为动能,要减小小车运动到水平面时的速度,可降低小车下滑的高度。
(2)[2]本实验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时小车每次都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是为了让小车水平面上开始运动的速度相同,便于比较研究。
(3)[3]毛巾表面粗糙,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近;木板面光滑,小车在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4)[4]由(3)可得,表面越光滑,阻力就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所受的阻力为零,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5]此实验采取的是科学推理法,不能通过实验直接验证。
A.用棋子B代替棋子A的像,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A不符合题意;
B.如果将瓶内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由于瓶内不能抽成绝对的真空,真空不能传声也是通过科学推理得出的,与本题中实验方法相同,故B符合题意;
C.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这是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故C不符合题意;
D.用光线来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是采用了模型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6]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阻力完全消失时,小车在水平方向上不再受到力的作用,速度将不再减小,因此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16.C
【详解】物体在不受外力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秋千荡到最高点时刻瞬间静止(速度为0),所以此时如果不受任何力了,要继续保持静止状态,故ABD错误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7.D
【详解】A.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汽车的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故A错误;
B.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在紧急刹车时人由于惯性而向前冲时受到的伤害,故B错误;
C.运动员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刻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仍要运动一段距离;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C错误;
D.跳远运动员在起跳前要先助跑,起跳后,人由于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这样可以跳得更远,这是利用了惯性,故D正确。
故选D。
18.D
【详解】A.汽车匀速转弯,汽车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所以,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苹果自由落地,是一个加速运动,所以,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匀速运动,其运动方向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静止的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9.C
【详解】A.冰墩墩在空中能持续飞行,是因为其具有惯性,故A错误;
B.惯性不是力,不能用“受到”描述,故B错误;
C.“太空抛物实验”说明了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证明牛顿第一定律是正确的,故C正确;
D.冰墩墩在空中持续飞行时,若它受到所有的力同时都消失了,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20.B
【详解】当火车匀速直线运动时,两个小球和火车以相同的速度随车一起运动;当火车突然减速时,两个小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由于地板是光滑的,水平方向上两个小球都没有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都不会改变,都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但是小球的运动速度大于减速后火车的运动速度,相对于火车向右运动,所以质量不同的两个小球,都相对于小车向右运动,两球间距离保持不变,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1. 速度 不改变 阻力 慢 匀速直线 不需要 A
【详解】(1)[1]实验中需要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是相同的,所以应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释放,从而使它们运动到水平面上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2)[2]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它们是一对平衡力,合力为零,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它们不改变小车的运动状态。
[3]实验中竖直方向的力合力为0,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阻力的用,阻力改变小车的运动状态,即小车运动状态的改变只与水平方向的阻力有关。
(3)[4][5]分析三次实验可知:水平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小车运动的越远;推理可知:当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时,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这种研究方法是科学推理法。
[6]实验表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7]若不计空气阻力且地面水平,飞机沿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从飞机上释放三个相同的物资,物体由于惯性,物资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继续向前飞行,三个物体在下落过程中,都是以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三个物体下落间隔的时间相同,因此落到地面上后间隔的距离也相等,所以⑥正确,④⑤错误;
小球受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同时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故三个小球下落时,在同一条垂线上,所以①正确,②③错误,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 相等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木板 慢 匀速直线运动 推理 不需要 运动状态
【详解】(1)[1]根据控制变量法可得,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目的是为了控制小车每次滑到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2)[2]从毛巾、棉布到木板,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小,故在实验中是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的。
(3)[3][4]在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近,小车在毛巾上受到的阻力最大;在棉布表面滑行的距离较远,小车在棉布上受到的阻力较大;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远,小车在木板上受到的阻力最小;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4)[5]因受到的阻力越小,物体滑行的越远,据此推理: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小,直到变为零,它将运动的无限远,即做匀速直线运动。
(5)[6]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即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而是通过符合逻辑的推理得出的正确结论。
(6)[7][8]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其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告诉了我们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3.B
【详解】AD.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故AD错误;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受到力的作用,故B正确;
C.物体受到平衡力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C错误。
故选B。
24.D
【详解】A.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故A错误;
B.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刹车时不能产生惯性;故B错误;
C.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不能被克服;故C错误;
D.即使紧急刹车,由于惯性,车子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还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故D正确。
故选D。
25.A
【详解】A.脚踢球时,脚对球的力和球对脚的力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正确;
B.足球离开脚后速度越大,飞得更远,但足球的惯性只与质量有关,其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故B错误;
C.脚踢球时,脚对球的力与球对脚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大小相等,故C错误;
D.足球在最高点时仍有向前的速度,此时若一切外力同时消失,足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26.B
【详解】A.在宇宙飞船内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惯性与质量有关,在宇宙飞船内物体的质量不变,因此惯性不会消失,故A错误;
B.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不受力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运动状态不变,故B正确;
C.如果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物体可能一直静止下去,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跳远运动员助跑是为了增大速度,提高动能,但不能增大惯性,故D错误。
故选B。
27.D
【详解】A.高铁进站时速度越来越小,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是阻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故A错误;
BCD.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高铁运行时有惯性,满员时有惯性,静止时同样有惯性,故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8.D
【详解】火箭在升空的过程中在推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当火箭助推器燃料燃烧完后脱离火箭,助推器由于惯性继续上升,在重力作用下,最后下落,故助推器将会先上升一段距离后下落。
故选D。
29.B
【详解】①从树上掉下的苹果,是由于重力的作用,与惯性无关;
②司机为节省燃油,在汽车进站时,提前关闭油门,依靠惯性滑行,利用了惯性;
③锤头和锤柄一起向下运动,当锤柄撞到物体时,锤柄静止,锤头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所以锤头紧套在锤柄上,利用了惯性;
④跳远运动员助跑一段距离才起跳,是利用惯性这样才能跳得更远一些;
⑤公交车司机常提醒乘客扶住扶手,待车停稳后再下车,是防止紧急刹车或突然减速时由于惯性造成人身伤害。
综上分析,其中利用惯性的是②③④,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0. g##克 mm##毫米 形变 惯性 无关
【详解】[1][2]各届奥运会的金牌质量有所不同,东京奥运会的金牌质量约为410g,直径为85mm。
[3]由题图可知,弓弦在力的作用下被拉伸,变得弯曲,故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4][5]箭射出后,仍能继续飞行,是因为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即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由于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箭的速度无关。
31. 10 运动 不变
【详解】[1]根据公式得,该延伸段全长
[2]行驶中,若以轿车为参照物,路边交通指示牌相对于轿车发生了位置的变化,因此路边交通指示牌是运动的。
[3]物体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轿车在减速过程中,质量不变、惯性不变。
32.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惯性 重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发生形变
【详解】[1]受到击打的棋子沿水平方向飞出,该棋子由静止变为运动,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3]根据惯性的意义可知,上面的棋子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由于下方的棋子飞出,则上方的棋子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在下面的棋子上。
[4]游泳时,人用力向后划水,人对水施加了一个向后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同时也对人施加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人就能向前运动了。
[5]用力捏空易拉罐,而易拉罐变扁了,说明易拉罐发生了形变。
33. 惯性 向右倾倒 保持静止
【详解】[1][2]原来橡皮和书是静止的,当书突然向左运动时,由于摩擦力的作用,橡皮的底部会随书一起向左运动,而橡皮的上部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橡皮向右倾倒。
[3]如果书表面绝对光滑,橡皮与书之间没有摩擦力,原来橡皮和书是静止的,当书突然向左运动时,橡皮由于惯性仍保持静止状态。
34. 惯性 运动状态
【详解】[1]足球被踢出后仍能继续运动,因为足球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2]足球最终停了下来,因为受到了摩擦力的缘故,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5. 形变 运动状态 惯性
【详解】[1]有力作用在钢片上,钢片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钢片对塑料片施加了一个力,让塑料片由静止开始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钢球原来是静止的,虽然下面的塑料片运动了,由于惯性,钢球继续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停留在原地,由于受重力作用,落在支柱上。
36. 改变 匀速直线
【详解】[1]因为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在线拉力作用下,橡皮的运动状态不断发生改变,这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橡皮是运动的,细线断开时,它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橡皮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37. ① ②③④
【详解】[1][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以经验事实为基础,设想实验步骤和过程,运用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之所以称之为理想实验,是因为实验的结果是无法用实际的实验进行验证的。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中,假如右侧为斜面或斜面变成水平放置,小球将达到斜面顶端或为了达到那个永远无法达到的高度而一直滚动下去,属于理想化的推理;因此①两个对接的额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属于可靠事实;②③④属于理想化推论。
38. 速度 控制变量法 近 快 匀速直线 不需要
【详解】(1)[1][2]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在实验中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这里采取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2)[3][4]在该实验中,毛巾表面最粗糙,阻力就最大,小车运动的距离最近,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大,速度减小得越快。
(3)[5][6]由上述实验可推理得出: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则它会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39. 分别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木块 增大 3 都不会 匀速直线 B
【详解】(1)[1]木块运动的距离长短不仅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有关,还与物体的初始速度有关,因此在研究摩擦力对其运动距离的影响时,要控制木块的速度相同,即要用到控制变量法,由于用不同的力推木块,导致了木块的初始速度不同,故这种操作是错误的。
(2)[2]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从实验中观察到如图从左到右,三次水平面上木块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减小,运动距离逐渐增大。
[3]小球在水平表面运动时,受到沿水平向左的摩擦阻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的作用,即木块在水平表面上运动时受到3个力。
(3)[4][5]在上述实验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推测: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木块不受阻力),且水平面足够长,那么木块在水平面上的运动速度将保持不变,木块的运动方向保持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
(4)[6]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木块不受阻力,木块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B正确,A错误。
故选B。
40. 速度 慢 匀速直线 不需要 不能
【详解】(1)[1]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相同。
(2)[2]实验现象:木板表面比较光滑,滑动的最远,毛巾表面较粗糙,滑动的最近。故由实验现象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3]由上述实验推理可知,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车不受阻力作用,它将在水平面上速度大小不会减小,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4]由理想实验推理可知,物体的运动不需要推力来维持,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3)[5]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概括推理得出的,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41. 相等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慢 匀速直线运动
【详解】(1)[1]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释放,可以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等。
(2)[2]在做“斜面小车实验”时,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目的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由毛巾表面到棉布再到木板,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小车受到的阻力也减小。
(3)[3]表面越光滑,阻力就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4)[4]根据表面越光滑,阻力就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远,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即小车不受力,小车的运动状态将不会改变,做匀速直线运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运动和力8.1 牛顿第一定律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运动和力8.1 牛顿第一定律课后作业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能演练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考2024年中考物理重难点精讲精练:70-热点36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精讲): 这是一份备考2024年中考物理重难点精讲精练:70-热点36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精讲),共4页。
备考2024年中考物理重难点精讲精练:71-热点36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精练): 这是一份备考2024年中考物理重难点精讲精练:71-热点36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精练),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牛顿第一定律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