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运动的快慢导学案
展开1. 经历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 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学习重点】
1. 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
2. 速度的有关计算。
【学习难点】
速度单位的换算。
【自主预习】
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
1.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①在路程相同时,所用时间短的,运动的 ;②在时间相同时,通过的路程 ,运动的快。
2. 速度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
(2)定义:在物理学中,把 之比叫做速度。
(3)公式:_________,(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是 或m·s-1。
交通运输中常用单位是 ,1m/s= km/h
3.物体做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可分为 运动和 运动;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 运动和 运动。
4.物体沿着直线且 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快慢常常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 运动。我们使用 粗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其计算公式为_______。
【合作探究】
探究一、速度
1.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想想议议,回答下述问题】如图所示,学校运动会,短跑比赛正在紧张地进行着。
①在比赛过程中,你是如何判断谁跑得快的?
②运动员跑完全程后,裁判员是怎样计算成绩的?你与裁判员所用的方法一样吗?为什么?
③小聪的100m跑成绩为17s ,小明的50m跑成绩为8s,要知道他俩谁跑得快,应该怎么办?
图1 百米赛跑
【分析】①观众看谁跑得快慢的方法是:同时起跑的,谁跑在 ,谁跑得快;②裁判比较谁跑得快慢的方法是:跑的路程相同(都到达终点),谁跑的时间 ,谁跑得快。
【归纳】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时间,比较 ;路程越 ,运动的越快;
(2)相同路程,比较 ;时间越 ,运动的越快。
【想想议议】小聪和小明相比,跑的时间和路程都不一样呢,怎么比较快慢?
【分析】虽然小聪和小明路程和时间均不相同,我们可不可以取小聪和小明跑过的相同路程或者跑了的相同时间来比较呢?比如:比较两人都跑1m的时间,或者比较两人都跑1s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 比较 ”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 EQ \F(路程,时间) )。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在该事例中,小聪: EQ \F(100m,17s) =5.88m/s 小明: EQ \F(50m,8s) =6.25m/s
很明显, 运动的快。
2. 速度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
(2)定义:路程与时间 叫做速度。
(3)公式:______,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 通过路程。
(4)单位:速度的单位由路程单位与时间单位组合而成。
①国际单位制: ,符号m/s或m•s-1
②交通运输中: ,符号是km/h或km•h-1
1 m/s= km/h.
③注意两套单位的组合:
国际单位的组合:路程单位是米(m),时间单位是秒(s),速度的单位是 (m/s)。
常用单位的组合:路程单位是千米(km),时间单位是小时(h),速度的单位是 (km/h)。
(5)路程与时间的计算公式
根据v= EQ \F(s,t) 可以得出路程与时间的计算公式:路程 ,时间_______。
(6)常见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阅读课本P20页小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人步行的速度约 m/s;自行车的速度约 m/s;高速路上的小轿车的速度约33 。
3. 速度表与交通标记
(1)速度表
可以直接显示出车辆的运动速度。下图是汽车速度表,注意它上面的单位是千米/小时,当指针指在哪个位置时,说明此时的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如图所示,汽车的速度是 。
甲
乙
(3)限速标志与里程标记
①限速标志:在不同的道路或不同的路段,有很多限速的标志牌,如图甲所示,限速标志牌的单位是 ,表示机动车在该道路上行驶,速度不得超过 。
②里程标记:图乙是公路上的里程标记牌,表示从此标志牌到机场的路程为 。
【例题1】陆地上跑得最快的是猎豹,速度是40m/s;水中游得最快的是旗鱼,速度可达108km/h;空中飞得最快的是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
A.猎豹最快 B.旗鱼最快 C.褐海燕最快D.三者一样快
探究二、匀速直线运动
1.机械运动的分类
【想想议议】在一段平直轨道上高铁的运动与过山车的运动有什么不同?
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
【总结】①物体做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可分为 运动和 运动。
②在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 运动和 运动。
2. 匀速直线运动
【想一想】物体做直线运动,运动情况都相同吗?比较甲、乙两辆车的运动特点。
下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观察比较下面甲、乙两图中的小汽车在相同的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有什么特点?
【分析并引出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两车运动的路线都是 ,从甲图中可以看出,在相等的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距离 ,因此速度 ;观察乙图可知,在相等的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距离逐渐变 ,因此汽车运动的越来越 。
(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 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
①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②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保持不变,即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不变,速度与路程和时间 关,不能将v=s/t理解为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③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
④一些匀速直线运动的实例:
水平电梯 平直轨道上运行的列车
【例题2】下列有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由速度v=s/t 可知,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 由速度v=s/t可知,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 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则路程越大
D. 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不能由公式v=s/t 计算
3. 匀速直线运动的s-t、v-t图像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除用公式表示外,还可以用图像来表示,这是一种更形象直观的方法。
(1)路程—时间(s-t)图象
①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路程,就得到了路程—时间(s-t)图象,如图甲所示。
该图像是过原点的 ,它说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s/t的值不变。在同一坐标图中,斜率越大,速度越 。
(2)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v-t),如图乙所示。
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与t轴 的直线,说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 的。在同一坐标图中,截距越大,速度越 。
(3)匀速直线运动的s-t、v-t图像的应用
①读出任一时间内物体通过的 ;
②读出物体通过一段路程所用的 ;
③求出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情况;
④在同一或不同坐标系中比较两运动物体的快慢。
【例题3】甲、乙两辆小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
①甲做____________运动,乙做____________运动.
②甲的速度为v甲= _____m/s,乙的速度 v乙=_____m/s.
③在10min内甲、乙运动的路程分别为________、 _____ 。
【例题4】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同向运动,甲的s-t图像如图1所示,乙的v-t图像如图2所示,可知乙做的是 _____直线运动(选填“变速”或“匀速”)。由图像可知两车速度关系是v甲____v乙(选填“<”“>”或“=”)。
探究三、变速直线运动
1. 变速直线运动
观察图中小车的运动情况,分析并引出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观察乙图可知,在间隔相等的时间内,汽车移动的距离逐渐变 ,因此汽车运动的越来越 。
定义: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常常是 的,即在相等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生活中常见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仅为理想状态。
2. 平均速度
(1)定义:在变速运动中,只做粗略研究,也可以用v=s/t来描述运动的快慢,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做 速度。
(2)平均速度的公式: .
(3)特点
①平均速度用来 地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但不能精确地知道它的运动情况.
②我们说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时,必须指出在哪段时间内,或在哪段路程中,因为在不同的时间或路程中,平均速度一般 .
【例题5】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2004雅典奥运会上勇夺110m跨栏金牌并打破奥运会纪录,成绩12.91s。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分析:在利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解题时,需要注意下列问题:①写出依据的物理公式;②各物理量统一单位(国际单位制或常用单位);③将已知物理量代入公式时,既要代数值,又要代单位,单位参加运算。
【想想议议】我们在媒体上常常看到“两地车程1小时”之类的说法,请你说说这种说法有何不妥?
【精讲点拨】
1.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即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不变,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2.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在通过相等的路程时,所用时间相等。
3. 计算平均速度时,一定要看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用某段路程除以对应的时间进行计算。
4. 了解一些常见物体的速度,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情况学会估算,可帮助解决一些问题答。
【归纳整理】
比较运动
快慢的方法
速度
直线运动
的分类
①相同时间比路程;
②相同路程比时间。
①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②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③公式: v=st
④单位:米/秒(m/s)、千米/时(km/h) 1 m/s=3.6 km/h
①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可用s-t、v-t图像表示.
②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是变化的直线运动,快慢用平均速度描述。
平均速度的公式:v=s/t.
运动的快慢
【课堂练习】
1.在学校运动会上,有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成绩可知,跑得最快的是 ___________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的 ___________相同的条件下比较时间的方法。
2.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乙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C.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始终相同
D.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到达此处所用时间
3.甲、乙两辆汽车同时同地向北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1)甲车的速度是_____;
(2)甲、乙两车速度的大小关系是v甲_____v乙。
(3)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_运动。(选填“东、南、西、北”)
4.在学校运动会上,一同学在百米赛跑中的表现如下:前50m用时7s,后50m用时6s。则该同学全程平均速度为( )
A.7.14m/s B.7.69m/s C.8.33m/s D.7.74m/s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公式v=可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正在进站的和谐号动车可近似看成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通过的路程与它的时间成正比
D.若某物体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1m,则该物体所做的运动可以看做匀速直线运动
6.如图所示是汽车上的速度表在某一时刻的示数。
(1)它表示此时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
(2)若汽车以这个速度行驶3h,则汽车通过的路程为多少_______km?
7.如图是60m短跑和100m短跑,由图可知100m短跑运动员的速度为 _____m/s,两名运动员速度快的是 _____(填“甲”或“乙”)
8.如图所示,
(1)“40”表示什么意思?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看到这两个标志牌的地方到达“西大桥”,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多少分钟?
9.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距离南宁120km,车内的钟表显示为09时30分,到达B地时距离南宁70km,钟表显示为10时00分。求:
(1)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2)轿车若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的时间。
【课后反思】
本节课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参赛者
甲
乙
丙
成绩/s
13.6
13.8
13.7
第3节 运动的快慢(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经历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 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学习重点】
1. 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
2. 速度的有关计算。
【学习难点】
速度单位的换算。
【自主预习】
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
1.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①在路程相同时,所用时间短的,运动的快;②在时间相同时,通过的路程多,运动的快。
2. 速度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3)公式:v= EQ \F(s,t) ,(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或 m·s-1。
交通运输中常用单位是km/h,1m/s=3.6 km/h
3.物体做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4.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快慢常常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我们使用平均速度粗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其计算公式为v=eq \f(s,t)。
【合作探究】
探究一、速度
1.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想想议议,回答下述问题】如图所示,学校运动会,短跑比赛正在紧张地进行着。
图1 百米赛跑
①在比赛过程中,你是如何判断谁跑得快的?
②运动员跑完全程后,裁判员是怎样计算成绩的?你与裁判员所用的方法一样吗?为什么?
③小聪的100m跑成绩为17s ,小明的50m跑成绩为8s,要知道他俩谁跑得快,应该怎么办?
【分析】
①观众看谁跑得快慢的方法是:同时起跑的,谁跑在前面,谁跑得快;
②裁判比较谁跑得快慢的方法是:跑的路程相同(都到达终点),谁跑的时间短,谁跑得快。
【归纳】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时间,比较 路程 ;路程越长,运动的越快;
(2)相同路程,比较 时间 ;时间越短,运动的越快。
【想想议议】小聪和小明相比,跑的时间和路程都不一样呢,怎么比较快慢?
【分析】虽然小聪和小明路程和时间均不相同,我们可不可以取小聪和小明跑过的相同路程或者跑了的相同时间来比较呢?比如:比较两人都跑1m的时间,或者比较两人都跑1s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 EQ \F(路程,时间) )。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在该事例中,小聪: EQ \F(100m,17s) =5.88m/s 小明: EQ \F(50m,8s) =6.25m/s
很明显,小明运动的快。
【建立速度的概念】
2. 速度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3)公式: v= EQ \F(s,t) ,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
(4)单位:速度的单位由路程单位与时间单位组合而成。
①国际单位制:米每秒,符号m/s或m•s-1
②交通运输中:千米/小时,符号是km/h或km•h-1
1 m/s=3.6km/h.
③注意两套单位的组合:
国际单位的组合:路程单位是米(m),时间单位是秒(s),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
常用单位的组合:路程单位是千米(km),时间单位是小时(h),速度的单位是:千米/时(km/h)。
(5)路程与时间的计算公式
根据v= EQ \F(s,t) 可以得出路程与时间的计算公式:路程s=vt,时间 t= EQ \F(s,v)
(6)常见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阅读课本P20页小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人步行的速度约1.1m/s;自行车的速度约5m/s;高速路上的小轿车的速度约33 m/s。
3. 速度表与交通标记
(1)速度表
可以直接显示出车辆的运动速度。下图是汽车速度表,注意它上面的单位是千米/小时,当指针指在哪个位置时,说明此时的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如图所示,汽车的速度是90km/h。
甲
乙
(3)限速标志与里程标记
①限速标志:在不同的道路或不同的路段,有很多限速的标志牌,如图甲所示,限速标志牌的单位是km/h,表示机动车在该道路上行驶,速度不得超过60km/h。
②里程标记:图乙是公路上的里程标记牌,表示从此标志牌到机场的路程为30km。
【例题1】陆地上跑得最快的是猎豹,速度是40m/s;水中游得最快的是旗鱼,速度可达108km/h;空中飞得最快的是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
A.猎豹最快 B.旗鱼最快 C.褐海燕最快D.三者一样快
【答案】C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猎豹的速度为v1=40m/s,
旗鱼的速度为v2=108km/h=108× EQ \F(1,3.6) m/s=30 m/s
褐海燕的速度为 v3= EQ \F(5km,1min) = EQ \F(5000m,60s) =83.3m/s
则v3>v2>v1;故选C。
提示:按速度从大到小排列,需要统一单位,既可以都用m/s,也可以都用km/h,在这里都用m/s(即以猎豹的速度为标准)。
探究二、匀速直线运动
1.机械运动的分类
【想想议议】在一段平直轨道上高铁的运动与过山车的运动有什么不同?
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
【总结】①物体做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②在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2. 匀速直线运动
【想一想】物体做直线运动,运动情况都相同吗?比较甲、乙两辆车的运动特点。
下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观察比较下面甲、乙两图中的小汽车在相同的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有什么特点?
【分析并引出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两车运动的路线都是直线,从甲图中可以看出,在相等的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距离相等,因此速度不变;观察乙图可知,在相等的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距离逐渐变大,因此汽车运动的越来越快。
(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
①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②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保持不变,即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不变,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不能将v=s/t理解为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③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④一些匀速直线运动的实例:
水平电梯 平直轨道上运行的列车
【例题2】下列有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由速度v=s/t 可知,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 由速度v=s/t可知,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 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则路程越大
D. 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不能由公式v=s/t 计算
【解析】匀速直线运动有两个特点:①速度大小不变;②运动方向不变,也就是说速度是恒定的;故AB错误。
因此,速度与路程、时间无关。当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则通过的路程就越长,即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故C正确。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可以由公式v=s/t计算,故D错误。所以选C。
3. 匀速直线运动的s-t、v-t图像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除用公式表示外,还可以用图像来表示,这是一种更形象直观的方法。
(1)路程—时间(s-t)图象
①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路程,就得到了路程—时间(s-t)图象,如图甲所示。
该图像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它说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s/t的值不变。在同一坐标图中,斜率越大,速度越大。
(2)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v-t),如图乙所示。
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与t轴平行的直线,说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不变的。在同一坐标图中,截距越大,速度越大。
(3)匀速直线运动的s-t、v-t图像的应用
①读出任一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
②读出物体通过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③求出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情况;
④在同一或不同坐标系中比较两运动物体的快慢。
【例题3】甲、乙两辆小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
①甲做____________运动,乙做____________运动.
②甲的速度为v甲= _____m/s,乙的速度 v乙=_____m/s.
③在10min内甲、乙运动的路程分别为________、 _____ 。
【答案】①匀速直线,匀速直线;②5,2;③3000,1200.
【解析】在坐标系中,时间的单位是min,计算时要变为s。
① s-t图像都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 v甲= EQ \F(s甲,t甲) = EQ \F(40m,8s) =5m/s v乙= EQ \F(s乙,t乙) = EQ \F(20m,10s) =2m/s
甲的速度为v甲=5m/s,乙的速度 v乙=2m/s
③ t=10min=600s
s甲=v甲t=5 m/s×600 s=3 000 m
s乙=v乙t=2 m/s×600 s=1200 m
【例题4】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同向运动,甲的s-t图像如图1所示,乙的v-t图像如图2所示,可知乙做的是 _____直线运动(选填“变速”或“匀速”)。由图像可知两车速度关系是v甲____v乙(选填“<”“>”或“=”)。
【答案】①匀速直线,匀速直线;②5,2;③3000,1200.
【解析】从图2可知,任何时间,乙的速度均为4m/s,故乙做的匀速直线运动。
甲的s-t图像是一条直线,故其做匀速直线运动,
5s时间内通过了20m的距离,则甲的速度为
v甲= EQ \F(s甲,t甲) = EQ \F(20m,5s) =4m/s;所以v甲=v乙
探究三、变速直线运动
1. 变速直线运动
观察图中小车的运动情况,分析并引出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观察乙图可知,在间隔相等的时间内,汽车移动的距离逐渐变大,因此汽车运动的越来越快。
定义: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常常是变化的,即在相等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生活中常见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仅为理想状态。
2. 平均速度
(1)定义:在变速运动中,只做粗略研究,也可以用v=s/t来描述运动的快慢,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做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的公式:v=s/t.
(3)特点
①平均速度用来粗略地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但不能精确地知道它的运动情况.
②我们说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时,必须指出在哪段时间内,或在哪段路程中,因为在不同的时间或路程中,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例题5】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2004雅典奥运会上勇夺110m跨栏金牌并打破奥运会纪录,成绩12.91s。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分析:在利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解题时,需要注意下列问题:①写出依据的物理公式;②各物理量统一单位(国际单位制或常用单位);③将已知物理量代入公式时,既要代数值,又要代单位,单位参加运算。
【解析】刘翔在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s=110m,所用时间t=12.91s,
利用公式v= EQ \F(s,t) 计算它的平均速度为:v= EQ \F(s,t) = EQ \F(110m,12.91s) =8.52m/s
答:刘翔的平均速度是8.52m/s
【想想议议】我们在媒体上常常看到“两地车程1小时”之类的说法,请你说说这种说法有何不妥?
【解析】“两地车程1小时”是指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只需要1小时的时间。因为两地的距离是一定的,如果车速不一样,根据t= EQ \F(s,v) 可知,则所用时间也不一样, 所以该说法不妥。
【精讲点拨】
1.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即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不变,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2.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在通过相等的路程时,所用时间相等。
3. 计算平均速度时,一定要看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用某段路程除以对应的时间进行计算。
4. 了解一些常见物体的速度,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情况学会估算,可帮助解决一些问题答。
【归纳整理】
比较运动
快慢的方法
速度
直线运动
的分类
①相同时间比路程;
②相同路程比时间。
①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②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③公式: v=st
④单位:米/秒(m/s)、千米/时(km/h) 1 m/s=3.6 km/h
①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可用s-t、v-t图像表示.
②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是变化的直线运动,快慢用平均速度描述。
平均速度的公式:v=s/t.
运动的快慢
【课堂练习】
1.在学校运动会上,有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成绩可知,跑得最快的是 ___________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的 ___________相同的条件下比较时间的方法。
【答案】甲;路程。
【详解】由题意知:甲、乙、丙三位同学的路程相同,因此用时少的跑的快;由表中数据知:甲用的时间最少,所以跑的最快;这里是通过相同路程比较时间长短的方式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乙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C.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始终相同
D.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到达此处所用时间
【答案】C
【详解】A.由图可知,甲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说明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A正确;
B.由图可知,乙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因此乙车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B正确;
C.由图可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变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不可能始终相同,故C错误;
D.由图可知,甲车到达600m处所用的时间为20s,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的时间大于20s,所以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到达此处所用时间,故D正确。
所以选C。
3.甲、乙两辆汽车同时同地向北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1)甲车的速度是_____;
(2)甲、乙两车速度的大小关系是v甲_____v乙。
(3)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_运动。(选填“东、南、西、北”)
【答案】20m/s;大于;南。
【详解】(1)由s-t图像可知,t表示运动的时间,s表示运动的路程,当t为3s时,甲的路程是60m,所以甲车的速度为
(2)当t为5s时,乙的路程是60m,所以乙车的速度为
由此可得,甲车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即v甲大于v乙。
(3)两车同时向北匀速行驶,因为甲车速度大于乙车,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南行驶。
4.在学校运动会上,一同学在百米赛跑中的表现如下:前50m用时7s,后50m用时6s。则该同学全程平均速度为( )
A.7.14m/s B.7.69m/s C.8.33m/s D.7.74m/s
【答案】B
【详解】全程的路程s=50m+50m,全程所用的时间t=7s+6s=13s
该同学全程平均速度
故选B。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公式v=可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正在进站的和谐号动车可近似看成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通过的路程与它的时间成正比
D.若某物体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1m,则该物体所做的运动可以看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C
【详解】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不变,其速度与路程无关,故A说法错误;
B.正在进站的和谐号动车做减速运动,不能看成匀速直线运动,故B说法错误;
C.根据公式s=vt,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一定时,其通过的路程会随着时间的增大而增大,通过的路程与它的时间成正比,故C说法正确;
D.某物体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1m,但不能确定每时每刻的速度大小均不变,故不能看成匀速直线运动,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6.如图所示是汽车上的速度表在某一时刻的示数。
(1)它表示此时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
(2)若汽车以这个速度行驶3h,则汽车通过的路程为多少_______km?
【答案】70km/h;210。
【详解】(1)由图知,速度表的分度值为10km/h,指针在“70”处,所以为70km/h。
(2)汽车通过的路程s=vt=70km/h×3h=210km
7.如图是60m短跑和100m短跑,由图可知100m短跑运动员的速度为 _____m/s,两名运动员速度快的是 _____(填“甲”或“乙”)
【答案】10;乙。
【详解】100m短跑运动员的时间t1=10s
100m短跑运动员的速度
60m短跑运动员的时间t2=6.25s
60m短跑运动员的速度
因为v1>v2,所以两名运动员速度快的是乙。
8.如图所示,
(1)“40”表示什么意思?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看到这两个标志牌的地方到达“西大桥”,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多少分钟?
【答案】(1)见解析;(2)12min
【详解】解(1)标志牌的含义:40代表从此地到西大桥最大速度不能超过40km/h;8km代表从此地到西大桥的路程是8km。
(2)根据得
答:(1)40代表从此地到西大桥最大速度不能超过40km/h;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看到这两个标志牌的地方到达“西大桥”,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12min。
9.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距离南宁120km,车内的钟表显示为09时30分,到达B地时距离南宁70km,钟表显示为10时00分。求:
(1)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2)轿车若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的时间。
【答案】(1)100km/h;(2)0.7h
【详解】(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的时间
t=10∶00﹣09∶30=30min=0.5h
由图知,轿车从A地到B地的路程
s=120km﹣70km=50km
则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2)轿车从B地到南宁的路程s′=70km,轿车若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的时间
答:(1)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100km/h;
(2)轿车若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的时间为0.7h。
【课后反思】
本节课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参赛者
甲
乙
丙
成绩/s
13.6
13.8
13.7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运动的描述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76861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2节 运动的描述学案</a>,共2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预习,合作探究,看一看,想一想,学生回答,想想议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版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3节 运动的快慢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a href="/wl/tb_c76862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3节 运动的快慢学案</a>,共2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速度,运动快慢的比较,匀速直线运动与平均速度,速度图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运动的快慢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运动的快慢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