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第3章 光现象 单元综合检测(原卷版) 试卷 0 次下载
- 第3章 光现象 单元综合检测(解析版) 试卷 2 次下载
- 第4章 光的折射 透镜 单元综合检测(原卷版) 试卷 0 次下载
- 第5章 物体的运动 单元综合检测(原卷版) 试卷 0 次下载
- 第5章 物体的运动 单元综合检测(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第4章 光的折射 透镜 单元综合检测(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4章 光的折射 透镜 单元综合检测(解析版),共19页。
第4章 光的折射 透镜 单元综合检测一、单选题1.某同学把照相机、投影仪及放大镜成的像作了比较后,他认为这三种仪器所成的像具有如下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A.实像都和物体分别居于透镜两侧 B.虚像都和物体在透镜的同一侧C.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D.虚像都是放大的,实像都是缩小的【答案】D【详解】总结照相机、投影仪及放大镜的成像特点:实像都是倒立的,且像与物位于透镜的两侧,虚像都是正立的,且像与物位于透镜的同侧,虚像都是放大的,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故ABC正确,ABC不符合题意,D错误,D符合题意。故选D。2.图中描述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 日偏食 B. 渔叉叉鱼C. 湖中倒影D. 汽车观后镜【答案】B【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详解】A、日偏食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不符合题意;B、看水中的鱼时,由于光的折射,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的位置要浅,用鱼叉叉鱼时要叉向看到“鱼”的下方,符合题意;C、湖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D、汽车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面镜,起扩大视野的作用,是光的反射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重点是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所形成的现象,身边有很多例子,是比较容易区分的,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多总结.3.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B.近视眼可利用凸透镜矫正C.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两倍焦距以外D.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虚像【答案】C【分析】(1)近视眼用凹透镜进行矫正,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远视眼用凸透镜进行矫正,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2f>v>f.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v>2f.u 15cm C.f < 15cm D.f > 30cm【答案】A【详解】物体在凸透镜前30cm处时,在屏上成一倒立放大的像,所以f<30cm<2f,得15cm<f<30cm.故选A.9.放在凸透镜主光轴上焦点以内的点光源S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可以对光线起反射作用B.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起会聚作用C.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是发散的,因此凸透镜的作用是对光线起发散作用D.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发散程度比原来小,仍然是会聚【答案】D【分析】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可以对光线起会聚作用.【详解】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是指折射后的光线与原来比较,光线偏转向了主光轴,即为会聚.故选D.10.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物体距凸透镜3Ocm 时,重新调节光屏的位置,清晰可得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答案】A【详解】从图中光屏上最小、最亮的光斑到透镜的距离就是焦距f=10cm;当物体距凸透镜30cm 时,物距u=30cm>2f,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符合题意.11.张强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A.一定大于20cm B.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C.一定小于8cm D.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答案】D【详解】由图可知:u=20cm,v=16cm,且u>v.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由解得10cm>f>8cm,正确的选择是D.12.如今武汉的很多街口都安装了360°高清晰摄像头,由公安局实施24小时监控,来保护人民的安全。摄像机的像距几乎不变,但镜头的功能类似于人眼睛的晶状体,焦距可以调节。如图所示,某嫌疑犯在成像板上已经成清晰的像,此时镜头的焦点在F处,在监控此人的过程中(该人在成像板上的像保持清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该人远离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b点B.如果该人远离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a点C.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b点D.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c点【答案】C【详解】AB.如果该人远离镜头,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点更靠近焦点,为使像成在原来位置,应减小透镜的会聚能力,增大焦距,所以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c点。故A B错误;CD.如果该人靠近镜头,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点更远离凸透镜的焦点,为使像成在原来位置,应增大透镜的会聚能力,减小焦距,所以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a、b点。 故C正确,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13.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规律制成的,如图所示,对光有会聚作用的有 ,对光有发散作用的有 。【答案】 bce ad【详解】[1][2]凸透镜中间厚、两边薄;凹透镜中间薄,两边厚。由图示可知,bce都是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ad都是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14.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 cm,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预防近视眼的措施之一,就是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明视距离.【答案】25【详解】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点睛:眼睛看近处物体最舒服的距离是25cm,这个距离是明视距离.15.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 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均选填“增大”或“减小”)【答案】 增大 增大【详解】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可知“自拍神器”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16.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 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玻璃时,折射角 入射角.(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答案】大于;等于【详解】解: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玻璃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故答案为大于;等于.【点评】此题主要涉及到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学习中要注意区分.17.如图所示,请你回答下列问题图中所用的光学仪器是 透镜,能够成一个放大的图象的原因是物体距离 透镜 时,成一个 立、 的 像. 【答案】 凸 凸 小于焦距 正 放大 虚【详解】由图知道,当透镜起的是放大镜的作用,所以应该是凸透镜,此时物体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之内,靠近报纸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18.圆形鱼缸里养了条金鱼,从斜上方看和从侧面看大小、位置都不一样,它们都是鱼缸里的鱼反射的光折射形成的 像,与实际的鱼相比,从斜上方看到的鱼是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位置稍 (填“高”或“低”),从侧面看到的鱼是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答案】 虚 缩小 高 放大【分析】解答此题要明确以下知识点:圆形玻璃缸中有水,水和玻璃缸形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体,是凸透镜的模型.当物距比像距大时,凸透镜应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成像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详解】圆形鱼缸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从斜上方看此时物距比像距大,这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鱼的位置稍高一点;从侧面看到的鱼,鱼的身体和玻璃缸之间的水形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鱼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9.如图所示为一种光学显微镜,其中目镜和物镜都是由 制成的,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反光镜可以选用 (选填:“平面镜”、“凹面镜”).【答案】 凸透镜 凹面镜【详解】[1]目镜和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把刚才的实像再次放大.[2]光线较强时物体能反射更多的光线,使像更清晰.当光线较暗时,依靠凹面镜反射更多的光线,使物体更亮,像更清晰.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试验中,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的50cm刻度处,在20cm刻度处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如图所示,此时烛焰通过透镜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为验证这个像是否为实像,需用 在图中B、C两点间移动找像,若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45cm刻度处,应从 点一侧(填“A”或“F”)观察才能看到正立放大的烛焰像。【答案】 光屏 F【详解】[2]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的50厘米刻度处,则物距u=50.0cm−20.0cm=30.0cm>2f=20cm所以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此时像距10cm=f
第4章 光的折射 透镜 单元综合检测一、单选题1.某同学把照相机、投影仪及放大镜成的像作了比较后,他认为这三种仪器所成的像具有如下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A.实像都和物体分别居于透镜两侧 B.虚像都和物体在透镜的同一侧C.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D.虚像都是放大的,实像都是缩小的【答案】D【详解】总结照相机、投影仪及放大镜的成像特点:实像都是倒立的,且像与物位于透镜的两侧,虚像都是正立的,且像与物位于透镜的同侧,虚像都是放大的,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故ABC正确,ABC不符合题意,D错误,D符合题意。故选D。2.图中描述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 日偏食 B. 渔叉叉鱼C. 湖中倒影D. 汽车观后镜【答案】B【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详解】A、日偏食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不符合题意;B、看水中的鱼时,由于光的折射,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的位置要浅,用鱼叉叉鱼时要叉向看到“鱼”的下方,符合题意;C、湖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D、汽车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面镜,起扩大视野的作用,是光的反射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重点是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所形成的现象,身边有很多例子,是比较容易区分的,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多总结.3.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B.近视眼可利用凸透镜矫正C.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两倍焦距以外D.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虚像【答案】C【分析】(1)近视眼用凹透镜进行矫正,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远视眼用凸透镜进行矫正,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2f>v>f.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v>2f.u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