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5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22讲氮及其氧化物氨和铵盐课件
展开考点一 氮气及氮的氧化物 1.氮的固定
2.氮气(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________溶于水。(2)化学性质。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氮的氧化物(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如N2O、NO、N2O3、NO2、N2O4、N2O5等,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________和 ________。(2)NO和NO2性质的比较。
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
4.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人体的危害及防治(1)常见的污染类型及对人体的危害。①光化学烟雾:NOx在紫外线作用下,与碳氢化合物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一种有毒的烟雾。②酸雨:NOx排入大气中后,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HNO2,随雨水降到地面。③破坏臭氧层:NO2可使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量增加。④NO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2)常见的NOx尾气处理方法。①碱液吸收法:2NO2+2NaOH===NaNO3+NaNO2+H2ONO2+NO+2NaOH===2NaNO2+H2ONO2、NO的混合气体能被足量烧碱溶液完全吸收的条件是n(NO2)≥n(NO),一般适用于工业尾气中NOx的处理。
②催化转化法: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N2)或NOx与CO在一定温度下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N2和CO2,一般适用于汽车尾气中NOx的处理)。
[易错秒判](1)N2分子的结构稳定,因而氮气不支持任何物质的燃烧( )(2)固氮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3)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故NO2是酸性氧化物( )(4)制取二氧化氮时,可用水或NaOH溶液吸收尾气( )(5)利用AgNO3、CCl4和蒸馏水均可鉴别NO2和溴蒸气( )(6)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是由化合态氮转化来的( )答案:(1)× (2)√ (3)× (4)× (5)√ (6)×
一、氮气及氮的氧化物1.下列关于N2的叙述正确的是( )A.N2是一种无色、无味且易溶于水的气体B.在雷雨天,空气中的N2和O2可直接反应生成NO2C.在N2与Mg反应生成Mg3N2的过程中,N2为还原剂D.一定条件下,N2与H2合成NH3属于氮的固定
解析:N2是一种无色、无味且难溶于水的气体,故A错误;
在N2与Mg反应生成Mg3N2的过程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N2为氧化剂,故C错误;N2与H2合成NH3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过程,属于氮的固定,故D正确。
2.下列有关氮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NO和NO2混合气体的尾气可以用水吸收B.4.6 g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小于0.2NA(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C.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可鉴别Br2(g)和NO2D.除去NO中混有的少量NO2气体时,可以用水洗涤后再干燥
解析:NO与水不反应,且NO2与H2O反应生成NO,故不能用水吸收NO和NO2混合气体,A错误;根据原子守恒,可按NO2计算,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0.2NA,B错误;Br2(g)和NO2都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不能鉴别,C错误;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NO,用水洗涤后再干燥可除杂,D正确。
二、氮氧化物与O2、H2O反应的计算3.将40 mL NO2和NO的混合气体通入倒立于水槽且盛满水的试管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20 mL气体。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解析:3NO2+H2O===2HNO3+NO ΔV 3 1 2 30 mL 20 mLV(NO)=40 mL-30 mL=10 mL, V(NO2)∶V(NO)=30 mL∶10 mL=3∶1。答案:3∶1
4.将盛有12 mL NO2和O2的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还剩余2 mL无色气体。剩余无色气体的成分可能是什么?原混合气体中NO2、O2的体积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若剩余的无色气体是O2,则NO2、O2的体积分别是8 mL、4 mL;(2)若剩余的无色气体是NO,则NO2、O2的体积分别是10.8 mL、1.2 mL。
[反思归纳]解答氮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问题首先应明确原理,无论是单一气体(NO2),还是NO、NO2、O2中的二者或三者的混合气体,反应的实质是3NO2+H2O===2HNO3+NO,2NO+O2===2NO2,故若有气体剩余只能是NO或O2,不可能是NO2。故强调牢记以下两个总方程式:(1)若NO和O2通入水中,总方程式为4NO+3O2+2H2O===4HNO3。(2)若NO2和O2通入水中,总方程式为4NO2+O2+2H2O===4HNO3。
三、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5.(2024·梅州阶段测试)煤燃烧时,烟气中NO含量随温度和氧气含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燃煤过程中发生了氮的固定B.燃煤温度越高NOx污染越重C.含氧量越高越容易生成NOD.煤燃烧不影响自然界氮循环
解析:A.燃煤过程中氮气转化为一氧化氮,发生了氮的固定,A正确;B.由题图可知,随着温度升高,一氧化氮的含量升高,污染加重,B正确;C.由题图可知,随氧气含量升高,一氧化氮含量升高,故含氧量越高越容易生成NO,C正确;D.由题图可知,煤燃烧将氮气转化为一氧化氮,污染环境,影响了氮循环,D错误。
6.(1)汽车尾气中的CO、NOx在适宜温度下采用催化转化法处理,使它们相互反应生成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写出NO被CO还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尾气中氮的氧化物常采用碱液吸收法处理。①NO2被烧碱溶液吸收时,生成两种钠盐,且物质的量之比为1∶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NO与NO2按物质的量之比1∶1被足量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只得到一种钠盐,该钠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答案:①2NO2+2NaOH===NaNO3+NaNO2+H2O ②NaNO2
考点二 氨和铵盐 1.氨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4.氨的实验室制法(1)固态铵碱混合加热法。
(2)实验室制取NH3的其他简易方法
答案:(1)√ (2)√ (3)× (4)× (5)× (6)×
1.下列有关氨和铵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A.NH3易液化,常用作制冷剂B.NH4Cl中含有少量的I2可通过加热的方法除去C.将蘸有浓氨水和浓硫酸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有白烟产生D.某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变红,据此可推断该气体为NH3
解析:氨易液化,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急剧降低,所以液氨常用作制冷剂,故A正确;加热氯化铵会分解为NH3和HCl,遇冷又生成NH4Cl,所以不能用加热的方法除去NH4Cl中的I2,故B错误;将蘸有浓氨水和挥发性酸(如盐酸和硝酸)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有白烟产生,而硫酸是难挥发性酸,故C错误;NH3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应变蓝,故D错误。
(1)利用上述原理,实验室制取氨应选用________(填字母)发生装置进行实验。
答案:(2)碱石灰 (3)D (4)产生白烟 (5)防止倒吸 (6)还原性 用作制冷剂、制氮肥、制硝酸等(任答一点,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实验活动(三) 喷泉实验及拓展应用1.喷泉实验的原理使烧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烧瓶内,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
2.氨喷泉实验装置及操作(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1)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引发“喷泉”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述产生喷泉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图2装置进行喷泉实验。打开止水夹,水不能倒吸入烧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发“喷泉”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
氨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的压强迅速减小
玻璃管中有空气,氨与水不接触,不能被水吸收,烧瓶内压强不减小,故不能产生倒吸现象
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使烧瓶内氨膨胀,将导管中的空气排出,使氨与烧杯中的水接触
3.几种常见的能形成喷泉的气体和吸收剂
1.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4个喷泉实验方案如下。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现象的是( )A.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CCl4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B.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NaOH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D.向装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NaOH固体并打开止水夹
解析:氢气不溶于水,也不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烧瓶中的气体压强不会有明显的变化,故不能形成喷泉。
2.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验证NH3和HCl的有关性质。实验前a、b、c活塞均关闭。 (1)若要在烧瓶Ⅱ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Ⅰ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则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先打开a、b活塞,再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Ⅱ中,由于NH3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烧杯中的水迅速进入烧瓶Ⅱ中,形成喷泉。答案:先打开a、b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或先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a、b活塞)
(2)若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则在烧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先打开a、c活塞,再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Ⅱ中,烧瓶Ⅱ中的压强迅速减小,烧瓶Ⅰ中的HCl气体会进入烧瓶Ⅱ中与NH3化合生成NH4Cl,产生白烟。答案:烧瓶Ⅱ中导管口处产生白烟
(3)通过挤压胶头滴管和控制活塞的开关,若在烧瓶Ⅰ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Ⅱ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则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在该装置中产生双喷泉现象,则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或打开a活塞,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c活塞),片刻后关闭a活塞,打开b活塞,烧杯中的水会迅速进入烧瓶Ⅰ中,形成喷泉;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或打开a活塞,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c活塞),片刻后打开b活塞,烧杯中的水便会同时进入烧瓶Ⅰ和Ⅱ中,形成双喷泉。答案: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或先打开a活塞,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c活塞),片刻后,关闭a活塞,然后打开b活塞 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或先打开a活塞,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c活塞),片刻后,打开b活塞
1.(2023·新高考湖北卷)2023年5月10日,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进入到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下列不能作为火箭推进剂的是( )A.液氮-液氢 B.液氧-液氢C.液态NO2-肼 D.液氧-煤油
2.(2022·新高考天津卷)燃油汽车行驶中会产生CO、NO等多种污染物。下图为汽车发动机及催化转化器中发生的部分化学反应。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甲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成分B.乙是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C.反应(Ⅰ)在常温下容易发生D.反应(Ⅱ)中NO是氧化剂
解析:甲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甲和乙,根据元素守恒可知,甲为氮气,乙为二氧化碳。A.氮气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成分,故A正确;B.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故B正确;C.反应(Ⅰ)在高温或放电条件下发生,在常温下不容易发生,故C错误;D.反应(Ⅱ)为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是氧化剂,故D正确。
3.(2022·新高考海南卷)磷酸氢二铵[(NH4)2HPO4]常用于干粉灭火剂。某研究小组用磷酸吸收氨制备(NH4)2HPO4,装置如图所示(夹持和搅拌装置已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用NH4Cl(s)和Ca(OH)2(s)制备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中活塞K2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当出现________现象时,应及时关闭K1,打开K2。
解析:由于NH3极易溶于水,因此可选择打开活塞K2以平衡气压,防止发生倒吸,所以实验过程中,当出现倒吸现象时,应及时关闭K1,打开K2。答案:平衡气压,防止发生倒吸 倒吸
(3)当溶液pH为8.0~9.0时,停止通NH3,即可制得(NH4)2HPO4溶液。若继续通入NH3,当pH>10.0时,溶液中OH-、________(填离子符号,下同)和________浓度明显增加。
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5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22讲氮及其氧化物氨和铵盐课件: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5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22讲氮及其氧化物氨和铵盐课件,共5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N2O3,N2O5,刺激性,氨的化学性质,碱石灰,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4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3讲氮及其氧化物氨和铵盐课件: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4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3讲氮及其氧化物氨和铵盐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1氮及其氧化物,2化学性质,N2O4,N2O5,稀硝酸,浓硝酸,向上排空气,3氮氧化物的污染,汽油的不完全燃烧,考点2氨和铵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5届新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4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9讲氮及其氧化物硝酸课件: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新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4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9讲氮及其氧化物硝酸课件,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指引,考点一氮及其氧化物,考点二硝酸,目录索引,素养发展进阶,必备知识•梳理,2化学性质,稀硝酸,浓硝酸,向上排空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