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徐州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课外文言文读书学习类专项训练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徐州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课外文言文读书学习类专项训练 (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1~6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选材理由】选文中的刘恕专于学问,学富五车,他读书刻苦,勤学不倦的精神值得学生学习,亦能激励学生乐学善学,以丰富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涵养自身。
恕①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八岁时,坐客有言孔子无兄弟者,恕应声曰:“以其兄之子妻之②。”一坐惊异。年十三,欲应制科,从人假《汉》、《唐书》,阅月皆归之。恕在钜鹿时,召至府,重礼之,使讲《春秋》,殊亲帅官属往听。笃好史学,自太史公所记,下至周显德末,纪传之外至私记杂说,无所不览。上下数千载间钜微之事如指诸掌。司马光编次《资治通鉴》,英宗命自择馆阁英才共修之。光对曰:“馆阁文学之士诚多,至于专精史学,臣得而知者,唯刘恕耳。”即召为局僚,遇史事纷错难治者,辄以诿恕。恕于魏、晋以后事,考证差缪,最为精详。恕为学,自历数、地里、官职、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牍,皆取以审证③。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偕司马光游万安山,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宋次道知亳州,家多书,恕枉道④借览。次道日具馔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悉去之。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目为之翳。
(选自《宋史·列传·卷二百零三》,有删改)
注:①恕:刘恕,宋朝历史学家,《资治通鉴》副主编之一。②以其兄之子妻之:出自《论语》“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指孔子把兄弟的女儿嫁给南容做妻子。③审证:仔细分析,认真求证。④枉道:绕道。
课外助读迁移
1. 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上 下 数 千 载 间 钜 微 之 事 如 指 诸 掌。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①从人假《汉》 ②乃悟前狼假寐
B. ①偕司马光游万安山 ②宠辱偕忘
C. ①次道日具馔为主人礼 ②大雪三日
D. ①尽其书而去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4分)
(1)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
(2)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
4.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司马光选择刘恕与自己共事,是因为刘恕读书涉猎广泛,精通史学。
B. “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昼夜口诵手抄”等均为侧面描写,进一步突出刘恕知识渊博、聪颖好学。
C. 刘恕废寝忘食,甚至为了学习不顾身体,他绕路去宋次道家看书、做笔记,看完所有书后回家时,眼睛已经无法看见了。
D. 刘恕聪颖,悟性高,“钜微之事,如指诸掌”,但仍昼夜读书,这启示我们,一个人除了先天的聪颖,还需要后天的努力。
拓展设问
5.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书过目/即成诵
B. 英宗命自择馆阁/英才/共修之
C. 遇/史事纷错/难治者
D. 乃五代/列将
6. 结合选文,请你总结出刘恕做学问时的两个学习方法。(2分)
二、(一材多设问)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1~6题。(19分)
【选材理由】选文中的范仲淹笃志苦学,坚守仁义之心,为当代中学生树立了勤学的标杆,能够鼓舞青年学子孜孜不倦地向理想进发。
范文正公仲淹字希文,在长白山僧舍修学,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乃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齑①十数茎,醋汁半盂②,入少盐暖而啖之如此者三年。公在南都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未尝解衣而寐;或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③粥不充,日昃④始食。刻苦五年,大通六经之旨,为文章论说,必本于仁义。
公少有大节,其于仁义、礼乐、孝悌、忠信,如饥渴之于饮食,其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范文正公遭母忧,晏元献守南京,请掌府学。范公尝宿学中,训督学者,皆有法度,勤劳恭谨,以身先之。夜课诸生,读书寝食,皆立时刻。往往潜至斋舍调之,见有先寝者,诘之,其人绐⑤云:“适才疲倦,暂就枕耳。”问:“未寝之时,观何书?”其人亦妄对。则取书问之不能对乃罚之。出题使诸生作赋,必先自为之,欲知其难易,及所当用意,亦使学者率以为法。由是四方从学者辐辏⑥。其后宋人以文学有名于朝廷者,多其所教也。
(选自元张光祖《言行龟鉴》,有删改)
注:①齑:蒜。②盂:盛液体的敞口器具。③饘:粥。④日昃:太阳偏西,约下午二时左右。⑤绐:撒谎。⑥辐辏:形容人或物聚集在一块儿。
课外助读迁移
1. 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入 少 盐 暖 而 啖 之 如 此 者 三 年。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①其于仁义 ②困于心,衡于虑
B. ①不一动其心 ②风雨不动安如山
C. ①以身先之 ②静以修身
D. ①其人亦妄对 ②对镜帖花黄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6分)
(1)刻苦五年,大通六经之旨,为文章论说,必本于仁义。
(2)夜课诸生,读书寝食,皆立时刻。
4.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范仲淹的求学之路异常艰苦,但他并没有退缩,反而坚持刻苦读书。
B. 文中首段多处使用数字,如:“四”“二”“十数”“三”“五”等,突出了主人公废寝忘食的学习精神和安贫乐道的心境。
C. 范仲淹出题目让学生作赋,一定自己先尝试写作,以了解题目的难易和用意。
D. 本文描述范仲淹早年勤奋学习,虚心向他人求教的经历,意在勉励年轻人珍惜当下,专心治学。
拓展设问
5. 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则取书/问之不能/对乃罚之
B. 则取书/问之不能对/乃罚之
C. 则取书问之/不能对/乃罚之
D. 则取书问之/不能/对乃罚之
6.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或昏怠 ________
(2)饘粥不充 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7分)【课外助读迁移】①经过 阅十余岁;②就 饮少辄醉
1. (2分)上下数千载间/钜微之事/如指诸掌。
【解析】“上下数千载间”表示时间,应在“间”后断开,“钜微”修饰“事”,应在“事”后断开。据此断句即可。
2. (3分)B 【解析】A项中的“假”分别为“借”/“假装”;B项中的“偕”均为“一起”;C项中的“日”分别为“每天”/“天”;D项中的“尽”分别为“全”/“竭尽”。故选B项。
3. (4分)(1)为求一本书(他)不怕走几百里,亲自到那里去阅读,并且抄录,必然会忘记吃饭睡觉。
(2)这不是我来的目的,请不要(因此)停止我(读书)的事。
4. (3分)C 【解析】由“尽其书而去,目为之翳”可知,刘恕在离开时,患了眼疾,并非是看不见了。选项中“眼睛已经无法看见了”表述有误。故选C项。
5. (3分)A 【解析】B项中“馆阁”作为修饰语修饰“英才”,应在“馆阁”前停顿;C项中“纷错难治”为固定搭配,应在“纷错”前停顿;D项中“乃”作为副词应在其后停顿。故选A项。
6. (2分)①博览群书,除了专注于史学研究,还参考其他学科的书籍。②通过游学,从实践中获取知识。
【解析】从文中“笃好史学”“恕为学,自历数、地里、官职、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牍,皆取以审证”可以看出,他博览书籍,做学问懂得从不同学科去借鉴。从“偕司马光游万安山,道旁有碑,读之”可以看出,刘恕通过日常生活去发现知识。据此总结即可。
【参考译文】
刘恕从小聪颖悟性高,读书一遍就能背诵出来。八岁时,(刘恕听到)家里的客人说孔子没有兄弟,(马上)应声说:“孔子把兄弟的女儿嫁给南容做妻子。”(使)在座的人都感到很惊异。(刘恕)十三岁的时候,想要应试考科举,(于是)向人借了《汉书》《唐书》,经过一个月就都归还了。刘恕在巨鹿时,被朝廷召用,并以重礼相待,让他讲解《春秋》,丞相晏殊亲自率官属去听。(刘恕)特别爱好史学,从太史公所记起,到后周显德末年,除纪传之外以至于私记杂说,没有哪个是不看的。上下数千年之史事无论大小,都了如指掌。司马光编《资治通鉴》时,宋英宗命司马光自己选择馆阁中的英才同他共同修订。司马光对(英宗)说“:馆阁文学之士确实很多,至于专门精通史学的人,据我所知,只有刘恕一个人。”于是(司马光将刘恕)召为局僚,凡遇到纷错难治的史事,就委托刘恕考证。刘恕对魏、晋及以后的历史,考证差错,最为精当详尽。刘恕做学问,从历数、地理、官职、族姓到前代公府案牍,都拿来仔细分析,认真求证。为求一本书(他)不怕走几百里,亲自到那里去阅读,并且抄录,必然会忘记吃饭睡觉。(刘恕)与司马光一起游历万安山,(看见)山道旁有碑,读后才知道碑是专为五代列将所立。别人不知其名的将领,刘恕都能一一说出其生平事迹,回来后验之于旧史,确实是这样。宋次道是亳州的知县,家中藏书很多,刘恕绕道去借阅。宋次道每天备上美味佳肴(款待刘恕),而刘恕却说:“这不是我来的目的,请不要(因此)停止我(读书)的事。”(宋次道听后,)就免去那些繁文缛节。刘恕独自闭门读书,昼夜口诵手抄,十天之后,将宋次道家藏之书全转到自己的脑海里和笔记中,但却患了眼疾。
二、(19分)【课外助读迁移】①只 惟长堤一痕 ②宿营,住宿 暮宿黄河边
1. (2分)入少盐/暖而啖之/如此者三年。
【解析】此题可根据句意判断,由“加少量的盐,加热以后蘸着吃,像这样过了三年”断句即可。
2. (3分)B 【解析】A项中的“于”分别为“介词,对于”/“介词,在”;B项中的“动”均为“动摇”;C项中的“身”分别为“自身”/“身心”;D项中的“对”分别为“回答”/“对着,面对”;故选B项。
3. (6分)(1)(这样)刻苦五年,(他)精通了六部经典著作的要义,写文章进行议论说明,一定以仁义为根本。(3分)
(2)晚上给学生上课,读书睡觉吃饭,都定下了时间。(3分)
4. (3分)D 【解析】由“范公尝宿学中,训督学者,皆有法度,勤劳恭谨,以身先之”可知,D项中“虚心向他人求教的经历”表述有误。故选D项。
5. (3分)C 【解析】“之”为代词,代指学生,“问之”是动宾结构,应在“之”后断开;“乃”在句中作为副词,应在其前断开。故选C项。
6. (2分)(1)疲倦 (2)充满,填满,这里指“吃饱”
【参考译文】
范仲淹字希文,在长白山的一座寺庙中学习,只煮二升粟米熬成粥,用器皿盛装,过了一夜就凝结成块,于是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来吃),切好十几根蒜,盛半盂醋汁,加少量的盐,加热以后蘸着吃,像这样过了三年。仲淹在南都学舍,打扫一间房子,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都不曾解开衣服睡觉;有时夜晚疲倦了,就用冷水洗脸。常常连顿粥都吃不饱,每天要到下午二时左右才开始吃饭。(这样)刻苦五年,(他)精通了六部经典著作的要义,写文章进行议论说明,一定以仁义为根本。
范公年少时(就)有非凡的气节,他对于仁义、礼乐、孝悌、忠信,像饥渴的人对于饮食,对于(个人的)富贵贫贱,毁誉快乐忧伤,没有一个能动摇他的心意。范仲淹正遭遇母亲去世,晏元献留守南京,聘请他掌管府学。范仲淹曾经住宿在学堂之中,训导督促学生,都很有方法和尺度,辛勤劳苦恭顺谦虚,用自身的行动为学生树立典范。晚上给学生上课,读书睡觉吃饭,都定下了时间。总是暗暗地去斋舍察看,见到睡觉的人,就责问他。那人撒谎说:“刚好有些疲倦,刚躺下休息一会。”范仲淹问:“休息之前,看的是什么书?”那人也胡乱对答。(范仲淹)便取来书问他,(那个人)不能对答,于是惩罚了他。(范仲淹)出题目让学生作赋,一定自己先作一篇,想了解题目的难易和用意,也让学生把它用来作为标准。因此四面八方赶来求学的人络绎不绝。在他之后宋代因为文学而在朝廷上有名气的人,大多是他的学生。
课外拓展
意思
课内迁移
课内出处
①阅月皆归之
《河中石兽》
②辄以诿恕
《醉翁亭记》
课外拓展
意思
课内迁移
课内出处
①惟煮粟米二升
《湖心亭看雪》
②范公尝宿学中
《木兰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河北语文中考备考热点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 家书家训类、人物传记类 (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共4页。
这是一份2024河北语文中考备考热点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 读书学习+人格修养类 (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共5页。
这是一份2024河北语文中考备考热点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 读书学习+家风家训类 (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