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外文言文专题训练(山水游记类)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外文言文专题训练(山水游记类)第1页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外文言文专题训练(山水游记类)第2页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外文言文专题训练(山水游记类)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外文言文专题训练(山水游记类)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外文言文专题训练(山水游记类),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游三游洞①记
    (清)刘大櫆
    出夷陵州治,西北陆行二十里,濒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②也。路狭不可行,舍舆③登舟。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④,出于两崖之间。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折以上。穷山之巅,则又自上缒⑤危滑以下。其下地渐平,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伛俯径石腹以出⑥。出则豁然平旷,而石洞穹起,高六十馀尺,广可十二丈。二石柱屹立其口,分为三门,如三楹⑦之室焉。
    中室如堂,右室如厨,左室如别馆。其中一石,乳⑧而下垂,扣⑨之,其声如钟。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其地石杂以土,撞之则逄逄然⑩鼓音。背有石如床,可坐。予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下视深溪,水声泠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薪采者负薪行歌,缕缕不绝焉。
    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⑪,则好游者踵相接也;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美好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炙其光⑫。呜呼!此岂一人之不幸也哉!
    [注]①三游洞:山洞名。②夷陵州治:夷陵州的治所所在地。下牢:关名,陵郡治所在地。③舆:指车,有时也指轿。④汤(shāng):形容急流发出的声音。⑤(zhuì):意思是用绳子拴住人或物从上往下送。⑥伛俯径石腹以出:弯腰低头从大石下边走出。伛,弯腰。俯,低头。⑦(yíng):一间叫一楹。如三楹之室,好象三间房屋。⑧乳:钙化,形成钟乳石⑨扣:同“叩”,敲,敲打。⑩逄逄(páng):鼓声。⑪通都大邑:四通八达的都会州郡。⑫亲炙其光:亲自领略它的风光。
    1.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朗诵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予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
    B.予/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
    C.予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
    D.予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
    2.理解文言实词有一定的方法。请按照提示解释本文中实词。
    (1)【积累迁移】我们由《小石潭记》中“隔篁竹闻水声”积累迁移可知,“闻水声汤汤”的“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意。
    (2)【语法分析】“下视深溪”中“下”在动词“视”的前面起修饰作用,“下”应该灵活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意。
    (3)【查阅字典】遇到多义词“绝”,可以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字典上有如下义项:①断,断绝;②极,非常;③横渡,横穿。根据语境,“缕缕不绝焉”一句中的“绝”是__________之意。
    3.下列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出于两崖之间 尝射于家圃(《卖油翁》)
    B.乃伛俯径石腹以出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C.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 人不知而不愠(《十二章》)
    D.撞之则逄逄然鼓音 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4.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折以上。
    (2)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予自钱塘移守胶西①,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②,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囿,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③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④焉。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⑤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
    【注】①予自钱塘移守胶西:指苏轼从杭州调到密州任知州。②不登:指歉收。③安丘、高密:山东地名。④肆志:随心,纵情。⑤瀹:yuè,煮。
    5.推断文言文词语意思的方法很多,请根据提示,推断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B.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C.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D.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2)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8.苏轼弟弟子由为什么将此台命名为“超然台”?这与苏轼性格有什么联系?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②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②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选自清代姚鼐《登泰山记》)
    【注释】①磴(dènɡ):石阶。②徂徕(cú lái殂来):山名,在泰安东南四十里。
    9.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余始循以入 循:
    (2)遂至其巅 巅:
    (3)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居: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B.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C.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D.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2)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12.本文和《小石潭记》一样都是描绘山水美景的名篇,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其抒发的情感与《小石潭记》有什么不同之处?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柳宗元
    ①将为穹谷嵁岩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凌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②永州实惟九疑①之麓。其始度土②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③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③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使命芟其芜,行其涂。积之丘如,蠲之浏如④。既焚既酾⑤,奇势迭出,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漾纡馀。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栋宇,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⑥之下。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内。
    ④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
    ⑤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屋漏,编以为二千石楷法。
    【注】①九疑:九嶷山,在今湖南宁远南。②度土:治理水流,修筑城邑的工程。③虺(huǐ):一种毒蛇。④蠲之浏如:蠲(juān),除却污秽;浏如,水很清的样子。⑤酾(shī):疏导。⑥庑(wǔ):堂下四周的屋子。
    1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必辇山石,沟涧壑 辇:用车载
    B.视其蓄,则溶漾纡徐 蓄:积蓄
    C.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 延:邀请
    D.迩延野绿,远混天碧 迩:近处
    1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乃可以有为也 乃不知有汉
    B.公之蠲浊而流清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C.其始度土者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公之居高以望远 以其境过清
    15.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先述于“郊邑”造胜景的不易,讥刺前任使君劳民伤财,穷奢极欲,为后面的描述与议论定下了基调。先放后收,构成悬念。
    B.中间两段,一写新堂修筑前的荒芜颓败,一写新堂筑成后的美妙天然,先自然后人文,先荒芜后治理,对比中突出了新堂之美与修筑新堂之功。
    C.“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的“大”是指文中所说的“因俗而成化”“除残而佑仁”“废贪而立廉”“家抚而户饶”等仁政举措。
    D.作者并未止于单纯的描写厅堂之新与山水之美,而是在记堂写景之中抒写了自己的政治见解,是“文以明道”的典范作品。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
    ②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开先寺至黄岩寺覌谭记
    袁宏道
    庐山之面,在南康,数十里皆壁。水从壁罅出,万仞直落,势不得不森竖跃舞,故飞瀑多,而开先为绝胜。登望瀑楼,见飞瀑之半,不甚畅。沿崖而折,得青玉峡,峡苍壁立,汇为潭,巨石当其下,横偃侧布,瀑水掠潭行,与石遇,啮而斗。不胜,久乃敛狂斜趋,侵其趾而去。
    次日晨起,复至峡,观香炉紫烟,心动。僧日:“至黄岩之文殊塔,瀑势乃极。”杖而往,磴狭且多折,芒草割人面。少进,石愈钦。白日蒸崖如行热冶中微闻诸客皆有嗟叹声。既至半,力皆惫,游者昏昏愁堕,一客眩思返。余曰:“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且而与其死于床第,孰若死于一片冷石也?”客大笑,勇百倍。
    (选自《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
    1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势不得不森竖跃舞 竖:
    (2)而开先为绝胜 绝:
    (3)横偃侧布 偃:
    1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白日蒸崖/如行热冶中微闻/诸客皆有嗟叹声
    B.白日蒸崖/如行热冶中/微闻诸客皆有嗟叹声
    C.白日蒸崖如行/热冶中/微闻诸客皆有嗟叹声
    D.白日蒸崖如行/热冶中微闻/诸客皆有嗟叹声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黄岩之文殊塔,瀑势乃极。
    (2)且而与其死于床第,孰若死于一片冷石也?
    20.“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山水本无情,却被历代文人士大夫赋予丰富的情感内涵。袁宏道生性酷爱自然山水,十一年赋闲,四处游山玩水。请概括本文内容,并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二里,渡李王桥,遂至洞山之东麓。急置行李于吴氏先祠。令僮觅炊店,不得。有吴姓者二人至,一为余炊,一为赠烛游洞,余以鱼公书扇答之。洞山者自龙门龛南迤逦东来其石棱锐纹叠。东南山半开二洞,正瞰桥下。余遂同静闻西向蹑山。沿小涧而上,石皆峡蹲壑透,清流漱之,宗淙有声。涧两旁石片涌出田畦中,侧者成塍①,突者成台,竹树透石而出,枝耸石上而不见其根,干压石巅而不见其窦②出处。再上,忽一大石当涧而立,端方无倚,而纹细如波毂之旋凤,最为灵异。
    (选自《浙游日记》)
    [注释]①塍:田埂。②窦:洞,空穴。
    2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急置行李于吴氏先祠 置:
    (2)令僮觅炊店 觅:
    (3)端方无倚 端:
    2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洞山者/自龙门龛南迤逦/东来其石棱锐纹叠
    B.洞山者自龙门/龛南迤逦东来/其石棱锐纹叠
    C.洞山者/自龙门龛南迤逦东来/其石棱锐纹叠
    D.洞山者自龙门/龛南迤逦/东来其石棱锐纹叠
    2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为赠烛游洞,余以鱼公书扇答之。
    (2)沿小涧而上,石皆峡蹲壑透,清流漱之,淙淙有声。
    24.本文与《小石潭记》都写了水,两文所写之水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两文写水时采用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熙宁中,予使契丹,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①。是时新雨霁,见虹下帐前涧中。予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②縠。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孙彦先③云: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卓帐:竖立帐篷。卓,直立。②绡縠(xiā hú);绡,薄纱。縠,绉纱。都是丝织品。③孙彦先:与沈括同时的科学家。
    25.“逾山而去”句中“逾”字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6.找出文中出现的表示时间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
    27.本文涉及的是天文方面的知识,写作者写与同事观察虹出现时的情景,说明了虹的变化和_____________,作者认为虹形成的真正原理是: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
    八、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再游乌龙潭记(节选)
    【明】谭元春
    茅子越中人,家童善篙楫。至中流,风妒之,不得至荷荡,旋近钓矶系筏。垂垂①下雨,霏霏湿幔②,犹无上岸意。已而雨注下,客七人,姬③六人,各持盖④立幔中,湿透衣表。风雨一时至,潭不能主⑤。姬惶恐求上,罗袜无所惜。客乃移席新轩,坐未定,雨飞自林端,盘旋不去,声落水上,不尽入潭,而如与潭击。雷忽震,姬人皆掩耳欲匿至深处。电与雷相后先,电尤奇幻,光煜煜⑥入水中,深入丈尺,而吸其波光以上于雨,作金银珠贝影,良久乃已。潭龙窟宅之内,危疑未释。
    是时风物倏忽,耳不及于谈笑,视不及于阴森,咫尺相乱;而客之有致者反以为极畅,乃张灯行酒,稍敌风雨雷电之气。忽一姬昏黑来赴,始知苍茫历乱⑦,已尽为潭所有,亦或即为潭所生;而问之女郎,来路日不尽然,不亦异乎?
    注释:①姬:歌女。②垂垂:形容下垂,下降。③霏霏,形容雨雪之密。④盖:这里指伞。⑤主:同“往”。⑥煜煜:明亮耀眼的样子。⑦历乱:杂乱。
    2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已而雨注下 (2)电尤奇幻
    (3)及郡下,诣太守 (4)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29.翻译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客乃移席新轩,坐未定,雨飞自林端,盘旋不去。
    30.《再游乌龙潭记(节选)》多层次写雷阵雨有声有色,请结合划线文句分析。
    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①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②,其具是四美者欤?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③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日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④,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选自《于湖居士文集》)
    [注]①蕲(qí):祈求。②金沙堆:洞庭湖中的小岛,由黄色湖沙淤积而成。③青草:指青草湖,唐宋时在洞庭潮东南。④阆风、瑶台、广寒之官:均为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3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临水胜_______
    (2)宜独往_______
    (3)独往而远人_______
    3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B.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
    C.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D.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
    3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
    (2)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
    34.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青碧溪记
    〔明〕李元阳
    溪在点苍山①马龙峰之南。正德庚辰,予尝游焉。嘉靖辛丑,郡守杨公邛崃②招予复至溪上。丙辰,又同郡马公元冈、任公积斋,深穷其源。
    源出山下石涧,涌沸③为潭,深丈许,明莹不可藏针。小石布底,累累如卵如珠,青绿白黑,丽于宝玉,错如霞绮。才有坠叶到潭面,鸟随衔去。潭三面石崖,其净如拭,纤尘不住。观玩久之。乃侧上左崖石罅中,避雨而坐,俯瞰潭水,更互传杯,不觉尽醉。右崖有“禹穴”二字,杨公所刻。出潭东行,见石上流泉渐靡④成渠最滑不可着足,有轻蹑者,辄失脚落。中潭深两丈许,以水明见底,人多狎易之,不知其叵测也。下潭水光深青色,中潭鸦碧色,上潭鹦绿色,水石相因,水光愈浮,石色愈丽。予每至溪上,縠纹⑤璧影,印心染神,出溪虽涉人事,而幽光在目,屡月不能忘。
    缘溪而出,水之所经,因地赋形,圆者如镜,曲者如初月,各有姿态,皆可亭以赏其趣。马、任二公尝建“濯缨亭”,今废矣。此溪四时不竭,灌溉千亩,人称为“德溪”云。
    (选自《山水人物》,有删改)
    【注释】①点苍山:位于云南大理。②杨公邛崃:杨仲琼,大理知府,四川邛崃人。③沸:泉水涌出的样子。④靡:冲荡。⑤縠纹:形容溪水微波如皱纱。
    35.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称为‘德溪’云”和“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中“为”的含义不同,前者是“称、叫做”的意思,后者是“对、向”的意思。
    B.“明莹不可藏针”中的“可”和“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中的“可”意思一样,都是“大约”的意思。
    C.“以水明见底”和“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中“以”的意义是一样的。都可以解释为“因为”。
    D.“欲穷其林”(《桃花源记》)中的“穷”是“穷尽,走到……尽头”的意思,以此推断,“深穷其源”中的“穷”也可以解释为“穷尽,走到……尽头”。
    36.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见石上/流泉渐靡成渠/最滑不可着足B.见石上流泉渐靡/成渠最滑/不可着足
    C.见石上流泉/渐靡成渠/最滑不可着足D.见石上流泉/渐靡成渠/最滑不可/着足
    37.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圆者如镜,曲者如初月,各有姿态,皆可亭以赏其趣。
    38.请具体分析下面两个句子在写法上的相同点。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小石潭记》
    (2)小石布底,累累如卵如珠,青绿白黑,丽于宝玉,错如霞绮。
    方法
    词语
    解释
    组合成词
    而服车马之劳

    联系成语
    而斋厨索然

    课内迁移
    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注意活用
    洁其庭宇

    参考答案
    1.A
    2. 听到 向下 ①
    3.D
    4.①于是又下船从陆路,顺着窄窄的小路上去(直至山顶)。
    ②山川之美,如果是在大的城市,交通方便,则那些喜好游玩的人就会争先恐后地来游玩。
    参考译文:
    从夷陵州的州府出发,向西北方向的走陆路二十里,在江的北岸,就是下牢关了。路很窄,走不了,便下了车,上了船。坐船走了一里左右,就听见两崖之间有水声,于是又下船从陆路,顺着窄窄的小路上去(直至山顶)。到了山顶又从上面下去,下面的土地渐渐平了,有一块大石头将路挡住,便弯着腰从石头下面过去。一出去便见非常开阔平坦的一个大石洞。高六十多尺、有约十二丈宽。洞口有二根石柱,把门分为了三部分,就像三开门的房子一样。
    中间的室像客厅,右边的室像厨房,左边的室像别馆。洞中间有一石钟乳下垂,敲它会发出像钟声一样清脆的声音。左室外有一块小石突出形状规则,敲它声音像磬声。这地方还有些石头杂着土,撞它就发出“逄逄”的鼓音。后面还有一块石头像床,可以坐。我与二三个一同前来的朋友在洞内大声放歌,声音轰响,就像是钟磬等乐器加大了我们的音量。向下看是一条深溪,水声潺潺就像是从地底传出来。深溪两岸,是高达千寻的山壁,下面还有小路,山中樵夫的歌声连续不断。
    山川之美,如果是在大的城市,交通方便,则那些喜好游玩的人就会争先恐后地来游玩。而放在荒凉偏僻的地方,则美好的风景并没有显现,人们也不能亲自前来领略它的美好。唉,这哪里是一个人的不幸呢?
    5.①劳累、劳顿;②毫无兴味的样子;③本来;④使……整洁。
    6.C
    7.(1)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2)我已经喜欢这里风俗的纯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
    8.第一问:因为苏辙觉得他哥哥苏轼在哪里都可以找到快乐,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中超然物外。第二问:这体现了苏轼豁达、乐观、洒脱的性格。
    参考译文:
    我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墙壁雕绘的华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杭州湖光山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刚到之时,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本来都怀疑我会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我既喜欢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
    于是,在这里修整花园菜圃,打扫干净庭院屋宇,砍伐安邱、高密的树木,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以便勉强度日。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 这台虽然高,但却非常安稳,这台上居室幽深,却又明亮,夏凉冬暖。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随着我的。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高粱酒,煮糙米,大家一边吃一面赞叹:“多么快活的游乐啊!”
    这个时候,我的弟弟苏辙字子由恰好在济南做官,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文章,并且给这个台子取名“超然”,以说明我之所以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啊。
    9.循:沿着;巅:山顶;居:停留。
    10.B
    11.(1)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地方。
    (2)山路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不可登。
    12.本文叙述了作者冬日登泰山的经过及在山顶见到的美丽景色;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而《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的情感。
    参考译文:
    泰山正南面有三条水道,(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去。(沿着小路)走了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水道走,就到了泰山的山顶。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水道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13.B
    14.C
    15.A
    16.①韦公不破坏原有地势而造就了美丽的景致,难道不是想顺应民间习俗而教化民众吗?
    ②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参考译文:
    如果打算在城邑营造幽谷、峭壁和深池,那就必须运载山石,开凿山涧沟壑,逾越险阻,耗尽人力,才可能办到。可是要想有那种天造地设的景致,则不能做到。而不必耗费民力,顺应地形,且能保持天然之美,这种在过去很难办到的事情,如今在这里出现了。
    永州在九嶷山麓,最初在这里测量规划的人,也曾环绕着山麓建起了城市。这里有山石,却被茂密的草丛遮蔽着;这里有清泉,却埋藏在污泥之下,成了毒蛇盘踞,狸鼠出没有地方。嘉树和恶木,鲜花与毒草,混杂一处,竞相疯长,因此被称为荒凉的地方。
    韦公来到永州,过了一个月,州政大治,没有多少事情。望着这块土地,感到它很不平常,才让人铲除荒草,挖去污泥。铲下来的草堆积如山,疏通后的泉水晶莹清澈。烧掉了杂草,疏通了清泉,奇特的景致层出不穷。清秀和污浊分开了,美景代替了荒凉。看那树木,则清秀挺拔,枝叶舒展;看那湖水,则微波荡漾,曲折萦回。怪石森然繁密,环绕四周。有的排列成行,有的如同跪拜,有的站立,有的卧倒。石洞曲折幽深,石山突兀高耸。于是在此建造厅堂,作为观赏游玩的地方。所有的怪石无不适应地形地势,献技于堂庑之下。新堂的外边,高原和山连接,林木覆盖的山脚悬崖,穿插交错,或隐或现。绿色的原野从近处伸向远方,跟碧蓝的天空连成了一体。这一切,都汇集在谯门之内。
    新堂盖好后,使君便邀请客人前来参观,接着又设宴娱乐。有的边赞誉,边祝贺说:“看到您修建这新堂,便知道您的心志。您随着地势开辟出胜景,难道不就是想顺着当地的风俗来形成教化吗?您铲除恶木毒草而保留嘉树鲜花,难道不就是想铲除凶暴而保护仁者吗?您挖除污泥而使清泉流淌,难道不就是想除去贪污而提倡廉洁吗?您登临高处而纵目远望,难道不就是想让每个家庭都安定和富饶吗?既然这样,那么建这个新堂难道仅仅是为了草木土石清泉流水怡人心意,或是为了观赏山峦、原野和树林的景色吗?该是希望继使君后治理这个州的人,能够通过这件小事,懂得治民的大道理啊。”
    宗元请求把这篇记文镌刻在石板上,嵌在墙里,编入书中,作为刺史的楷模法式。
    17.(1)林立,耸立
    (2)极,最
    (3)倒下
    18.B
    19.(1)到黄岩峰的文殊殿那里,瀑布的气势壮观至极。
    (2)况且你与其死在床上,哪里比得上死在一片冷石上?
    20.所述内容:在开光寺登望瀑楼眺望,见瀑布之水形态多样,气势宏伟;第二天去看黄岩峰的瀑布,山路难行,天气闷热,作者却兴致盎然,不惜冒险登临。情感: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瀑布之景的痴迷之情。
    参考译文:
    庐山的一面,朝着南康,几十里都是峭壁。水从崖壁的缝隙中流出,万仞直落而下,由于山崖的形势流出的水不得不耸立舞动,所以飞瀑很多,而开光寺(那里的瀑布景观)是最美的。登上望瀑楼,见飞瀑跃到一半,不很流畅。瀑水遇到崖石而转,水流到了青玉峡,峡谷苍翠碧绿地耸立着,(瀑水)汇合成潭,下面有巨石,(瀑水)横倒侧淌,掠过潭而前行,与石相遇,水就咬着石而与石争斗。瀑水没有取胜,相持了一段时间就收敛狂态斜着快速流过,漫过石的底部前去。
    第二天早晨起来,再次来到峡谷,观看香炉峰日出时紫烟升腾,心中激动。僧人说:“到黄岩峰的文殊典那里,瀑布的气势壮观至极。”我们就拄杖前行,石级狭窄而且多转弯,芒草叶(象刀一样)割人脸。稍往前走,崖石更加高险。白天的阳光蒸着山边,人好像行走在烧热的熔炉中,隐约听到这些客人都发出叹息声。已经走到一半,大家力气都用尽很疲惫了,游客昏昏然害怕跌下去,一个客人头晕想返回。我说:“你如果爱惜你的性命,为何要来游山?况且你与其死在床上,哪里比得上死在一片冷石上?”客人大笑,勇气增了百倍。
    21.(1)安放
    (2)找,寻找
    (3)端正,方正
    22.C
    23.(1)一个送我们蜡烛用以游览岩洞,我用鱼公题写了字画的扇子酬谢了他们。
    (2)沿着一条小水涧向上爬,石头都像蹲在山峡穿出沟壑一样,清澈的流水冲刷在上面,发出淙淙的声响。
    24.两文都写了水的清澈,《小石潭记》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写水,本文只用了正面描写。
    参考译文:
    (走)两里,跨过李王桥,便到了洞山的东麓。急忙将行李放在吴家的祖先祠堂中。叫童子去找做饭的地方和旅店,没有找到。后有两个姓吴的人来到,一个给我们做饭,一个送我们蜡烛用以游览岩洞,我用鱼公题写字画的扇子酬谢了他们。洞山从龙门往南面曲折地往东延伸过来,山中的石头棱角锋锐,痕印重叠。它东南边半山腰有两个洞,正好瞰临李王桥下一带。于是我同静闻向西登山。沿着一条小水涧向上爬,石头都像蹲在山峡穿出沟壑一样,清澈的流水冲刷在上面,发出淙淙的声响。水涧两旁石片从田畦中冒出来,斜着的成了田埂,凸起的形成平台,翠竹绿树穿破石头向上生长,枝叶伸展在石头上边而见不到树根,树干覆盖了石头顶端而见不到空隙。再往上走,忽然见到一块大石头立在水涧当中,方方正正,周围无支撑,上面纤细的石纹如旋风吹皱的水波,最灵巧怪异。
    25.越过
    26.是时、久之、次日
    27. 形成原理 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参考译文:
    相传虹能到溪流或山涧里喝水,确实是这样。熙宁(宋神宗年号)年间,我出使契丹,到了极北方黑水境内的永安山下建起帐篷。此时刚好雨后初晴,看见彩虹出现在帐篷前的山涧中,我和同伴靠近山涧观赏它,看到一条虹的两端都垂到涧中。(我)叫人越过山涧,隔着虹相对站立,距离大概有几丈,中间如隔着一层丝绸或者纱。当站在涧的西边往东看就能看见,大概由于这是傍晚的彩虹。站到溪涧的东面向西观望,则彩虹被太阳光消融,都无所见。过了好久,彩虹渐渐向正东方向移动,最后越过山岭离去。第二天继续前行一程,又看见了彩虹。孙彦先说:“虹是雨中太阳的影子,太阳照雨就会有虹出现。”
    28.(1)不久,一会儿(2)特别,尤其(3)拜访(4)以……为乐,对……感到快乐
    29.(1)(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2)客人们于是就把宴席移到新轩中,还没坐定,大雨就从树林一端飞来,(在空中)盘旋一直不离开。
    30.①多感官结合,正侧结合。正面描写,电“奇幻”光“煜煜”正面描写了雷电明亮耀眼;侧面描写,歌女掩耳侧面体现雷声大;②雷电两相比较,以雷之震衬托电之奇幻;③比喻,将雨比作银珠,生动形象写出雨和闪电的奇观;④想象,作者想象乌龙潭中的龙宫也不得安宁,侧面体现风雨雷电的惊心动魄,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参考译文:
    茅元仪先生是越地之人,家童善于撑篙使桨。筏子到了潭的中流,风嫉妒它,使它不能到河荡之中,随即靠向钓鱼的石台前系住筏子。雨点垂垂而下,霏霏细雨打湿了筏顶的盖幔,但大家仍无上岸的意思。不一会儿大雨如注而下,七个客人,六个歌女,各自打着雨具立在盖幔之下,外衣都湿透了。狂风暴雨顷刻之间一齐袭来,潭水涌动,不能自主。歌女们惊慌地请求上岸,顾不上爱惜她们漂亮的罗袜。客人们就把宴席移到新轩中,还没坐定,大雨从树木之颠飞下,盘旋不离,雨落在潭水上,不是都没入潭里,而是像击打在潭面上。忽然雷声大作,歌女们都掩住了耳朵,想躲到潭的深幽之处。闪电和雷声先后而来,那闪电尤其奇幻,耀眼的电光尽入水中,深入一丈数尺,而好像吸收了潭上的波光,又反射到了雨中,现出黄金白银、珍珠贝壳的光影,过了好久才消失。这一切搅得乌龙潭的龙宫不得安宁,龙王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这时,景物顷刻万变,耳朵听不见笑语喧哗,眼睛看不清昏暗阴森,咫尺之间,一片迷乱;而客人中有兴致高的,反而十分畅快,于是高挂灯笼喝酒,才稍稍驱散这风雨雷电的气息。忽然一个歌女从黑暗之中赶来赴会,这才知道这雷电风雨所造成的苍茫昏暗,只有乌龙潭才有,可能就是为乌龙潭而生发的;而问那女郎,来的路上的情况不全是这样,这不也很奇异吗?
    31. (1)美好 (2)合适
    (3)独自
    32.C
    33.(1)我把船系在金沙堆下面,让奴仆全部退去,然后向上攀登。
    (2)即使曾经没有亲自到达那里,应该也不过如此而已吧。
    34.表达了作者在中秋节途经洞庭湖时独观明月的悠闲和快乐。(意思答对即可。)
    参考译文:
    观赏月亮最明亮在中秋之夜,而观赏中秋的月亮,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靠近有水的地方去观赏,最好是独自一人前往。而独自前往的地方,又以离人远的地方最好。可是,中秋往往又多没有月亮。况且城郭宫室等地方,又哪里能都靠近水泽呢?假如有这样的地方,要么是远离人居、人迹罕至,要么是空旷幽静少有之处。果真有喜欢猎奇的人士,谁又能在黑夜中独行而到达这样地方以求得一时的快乐呢?我现在金沙堆游玩,这里不正符合赏月的四个条件(即中秋月,临水,独往,去人远)吗?
    我于八月十五路过洞庭湖,天空明朗,没有一丝云朵,月光皎洁,宛如白天。金沙堆正好位于洞庭湖内,整个沙洲青草葱茏,高有十仞,四面绿水环绕,最近的陆地离这里也有几百里。我把船停靠在岸边,系在沙洲下面,让书僮仆役全部退去,然后徐步向上攀登。只见沙洲上的沙子一片金黄,和月光争辉;这时候,天上月亮犹如玉盘,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微风吹过,顿感一阵凉意,似觉眼花,仿佛到了仙境。即使没有曾经亲身到达那里,应该也不过如此而已吧。看样子赏月之至,中秋,临水,独自前往,距离人迹远,在这里全都完备了啊!特写此文以记述金沙堆观月情景。
    35.B
    36.C
    37.圆形之处像镜子,弯曲之处像初月,姿态各异,都可以筑亭来细赏这中间的趣味。
    (圆的像镜子一样,弯曲的像初月一样,各有各的姿态,都可以建一个亭子来欣赏它们的趣味。)
    38.示例一:都用了侧面描写,侧面衬托出潭水的清澈,表现出作者的赞美/陶醉之情。
    示例二:都聚焦一点进行细致描写(特写镜头)。一聚焦鱼儿,一聚焦水底的小石。
    参考译文:
    青碧溪在云南大理点苍山马龙峰南面。正德十五年,我曾经到那里游玩过。嘉靖二十年,知府杨仲琼邀请我再次去游玩。嘉靖三十五年,我与马公元冈、任公积斋(一起去游玩),深探青碧溪的源头。
    (青碧溪的)源头出自山下石涧处,泉水涌出成潭。潭深约一丈,明亮光洁到连针都不可以藏。潭底遍布小石头,如卵如珠,青绿白黑,比宝石更明丽,交错生辉,像霞绮一样灿烂。潭面刚有落叶坠下,就有鸟儿随之衔去。潭三面石崖,干净得像是被擦拭过,不染一丝灰尘。观看游玩了很久后,我们就从侧面上到左边山崖的石头缝中,坐着避雨。从这里俯视潭水,推杯换盏,不觉之中都醉了。右边山崖有“禹穴”两个大字,是杨公刻写的。出了(上潭)向东走,看见清泉流过石头,渐渐冲荡成水渠,极滑不好立足,(即便)有人小心经过,也总会失足落水。中潭深两丈左右,因为水清见底,所以人们大多轻率亲近它,不知道危险不可测。下潭水色是深青色,中潭水色是鸦碧色,上潭水色是鹦绿色。水石相依,水光越盛,石色越美。我每每到溪上,觉得水纹如縠,石影像璧,(这种景色)印心染神,离开青碧溪后,虽然经历俗世的事务,但(青碧溪)的清幽风光还在眼前,数月也不能忘怀。
    沿着溪水(向)外走,水流经过的地方,根据地势流淌成不同形状。圆形之处像镜子,弯曲之处像初月,姿态各异,都可以筑亭来细赏这中间的趣味。马、任二公曾建造“濯缨亭”,现在已经荒废了。青碧溪四季不干涸,灌溉千亩农田,(所以)人们称它为“德溪”。

    相关试卷

    强化练04:议论说理类、山水游记类文言文-【中考护航】2023年中考语文冲刺130分全攻略(上海专用):

    这是一份强化练04:议论说理类、山水游记类文言文-【中考护航】2023年中考语文冲刺130分全攻略(上海专用),文件包含强化练04议论说理类山水游记类文言文原卷版-中考护航2022-2023学年中考语文冲刺130分全攻略上海专用docx、强化练04议论说理类山水游记类文言文解析版-中考护航2022-2023学年中考语文冲刺130分全攻略上海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点05 游记与山水-备战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知识点解析+分类演练:

    这是一份知识点05 游记与山水-备战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知识点解析+分类演练,文件包含知识点05游记与山水-备战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知识点解析+分类演练教师版docx、知识点05游记与山水-备战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知识点解析+分类演练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基础考点专题11 文言文阅读:山水游记(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基础考点专题11 文言文阅读:山水游记(教师版),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对比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