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2024年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939396/0-172010980461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雅安市2024年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939396/0-172010980465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雅安市2024年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939396/0-172010980472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雅安市2024年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成语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星火燎原B.披荆斩棘C.死灰复燃D.百炼成钢
2.生机勃勃的地球离不开空气,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的含量越高空气质量越好B.排放是导致酸雨的原因之一
C.稀有气体可用于霓虹灯的制作D.可充在食品包装中用作保护气
3.古代染坊常用下列物质中的一种盐来处理丝绸,这种盐可能是( )
A.生石灰B.熟石灰C.纯碱D.烧碱
4.下列灭火方法正确的是( )
A.电器着火,用水浇灭B.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扑灭
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D.炒菜时油锅着火,用灭火器扑灭
5.某同学郊游时不慎被蜜蜂蜇伤,蜜蜂的刺液是酸性的。为减轻疼痛可以在蛰伤处涂抹( )
A.食醋()B.牛奶()
C.食盐水()D.肥皂水()
6.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视频展示了在无容器材料实验柜中进行的“锆金属熔化与凝固”实验。下图是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锆原子的质子数为40
B.氯化锆的化学式可能为
C.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22g
D.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2个电子
7.从中草药中提取的 calebin A(化学式为)可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症。下列关于calebin A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有机物
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一个分子由48个原子构成
D.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8.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表示反应前的质量,“”表示反应后的质量)
A.X=19
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甲、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能为1:16
9.现有X、Y、Z三种金属单质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X不反应;又把X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X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X、Y、ZB.Y、X、ZC.Z、Y、XD.X、Z、Y
10.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A.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中含有少量的
B.除去溶液中混有少量的,加过量铁粉,过滤
C.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钠溶液
D.鉴别软水和硬水可以用加肥皂水振荡的方法
11.如图是硼酸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的硼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B.将a点的硼酸溶液升温至℃时,仍是饱和溶液
C.将b点的硼酸溶液降温至℃时,有晶体析出
D.℃时,向50g水中加入20g硼酸后充分搅拌,可得70g溶液
12.向盛有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入溶液,烧杯中溶质的质量与加入的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小
B.b→c段有水生成
C.b点溶液溶质为硫酸铜
D.d点沉淀质量与b点沉淀质量相等
二、科普阅读题
13.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怎么处理?
近几年来,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为我国载人空间站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呼出的是怎么处理的?
航天员呼出的不仅是废气,而且对人体有害。座舱空气中分压达到2千帕就会影响航天员的健康和安全。
通常处理有两种方法。方法一:对于短期飞行的载人航天器而言,常采用与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吸收,与发生反应的生成物为碳酸锂,实现了对的吸收。该方法吸收效率高、安全,但这是一次性使用的去除方法。方法二:对二氧化碳进行收集和再生处理,重新生成可供人体呼吸的氧气。第1步,利用固态胺系统对座舱的吸收与浓缩;第2步,利用特种反应器实现对的加氢甲烷化的还原反应,使之生成甲烷与水;第3步,采用电解方法对水进行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氧气供人呼吸使用。
(1)甲烷可以作燃料请写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①在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变_______,可证明此溶液显_______性。
②对比关于的两种处理方法,方法_______更好,原因是_______,写出吸收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③在空间站,电解水得到的氢气可否再利用?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
三、计算题
14.镁条具有抗腐蚀性,是因为表面生成了一层氧化物膜,化学实验小组同学为研究镁条表面氧化程度,将3.2g镁条放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测得产生的气体质量与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镁条除有外,不含其他杂质)。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g;
(2)该镁条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四、实验题
15.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观察到试管①③中共同的明显现象是_______,试管②中没有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试管②中没有明显现象,是否发生了反应?
【实验探究】
(1)化学兴趣小组取少量实验后试管②中的溶液,分别放入a、b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观察到了_______(填写现象),证明了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为进一步探究试管②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还可以向试管b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填字母)。
A.B.C.D.
(2)化学兴趣小组又利用pH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实验操作和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①该实验中,乙溶液是_______;
②加入甲溶液6mL时,烧瓶中的溶液溶质成分_______(填化学式);
③根据该实验测定结果,判断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是_______。
16.蒸汽眼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缓解眼睛疲劳的产品,简单实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蒸汽眼罩开展了以下研究。
【查阅资料】
Ⅰ、蒸汽眼罩由无纺布眼罩和发热体构成。发热体内含有铁粉、活性炭、氯化钠、蛭石(保温作用,可以减缓热量散失)、高吸水树脂(良好保水性能,为眼罩提供水蒸气)等。
Ⅱ、铁粉、四氧化三铁均能被磁铁吸引。
任务一:验证蒸汽眼罩发热体内含有铁粉和氯化钠
(1)甲同学用磁铁吸引了部分发热体内固体粉末,放入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到有红色固体析出,证明发热体内含有铁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乙同学另取少量发热体内固体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用玻璃棒搅拌,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发热体内含有氯化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任务二:探究蒸汽眼罩的发热原理
(3)根据“使用方法——打开蒸汽眼罩包装,接触空气即开始发热”,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20g发热体内固体粉末放入密闭容器中,通过数字传感器分别测得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如下图。据图回答:发热体内的物质和空气中的_______发生了反应,理由是_______。
实验后,同学们观察到部分黑色固体变为红棕色,分析蒸汽眼罩的热量来源于铁粉生锈。有同学提出疑问,铁生锈是缓慢氧化放热不明显,但是蒸汽眼罩打开后会迅速升温,这是为什么呢?他们又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4)实验2中应取用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___g。实验4中温度迅速上升的原因是铁粉与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拓展延伸】
(5)工厂在蒸汽眼罩密封装袋时,应确保_______。
五、填空题
17.2021年5月,“天问一号”搭载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
(1)火星车使用的新型镁锂合金属于_______(填“金属”或“复合”)材料,实现了探测器的轻量化。
(2)火星车热控材料——纳米气凝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化学式为_______,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3)火星车的动力来源于太阳能,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还有_______(写一种)。
18.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1)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内壁上往往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和),厨房中常用的下列四种物质中,可以通过浸泡将水垢除去的是_______(填选项序号之一),实验室可用稀盐酸去除,请写出实验室去除水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A.食用油B.食醋C.食盐D.料酒
(2)《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古法炼铁”如图1和“炒钢法”如图2
①在图1的炉中鼓入与矿物逆流而行的空气,“逆流而行”的目的是_______;
②再利用生成的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此反应中体现了一氧化碳的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性。
19.从废旧电脑的某些零部件中回收金属银,设计流程如图所示:
(1)步骤Ⅰ和步骤Ⅱ都涉及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
(2)步骤Ⅰ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写出步骤Ⅱ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据此判断,铜、银、铝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星火燎原指的是小火苗变大火,燃烧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披荆斩棘指的是刀劈斧砍,清除掉路途上的障碍,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死灰复燃涉及到了燃烧,燃烧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百炼成钢的过程中把生铁中的碳转化为了二氧化碳,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A
解析:A、的含量越高空气质量越差,故A符合题意;
B、引起酸雨的物质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故排放是导致酸雨的原因之一,故B不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则可用于霓虹灯的制作,故C不符合题意;
D、常温时,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则可作保护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答案:C
解析:A、熟石灰是由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A错误;
B、乙醇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B错误;
C、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C正确;
D、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D错误。
故选C。
4.答案:B
解析:A、电器着火,用水浇灭容易触电,应先关闭电源,A错误。
B、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扑灭,B正确。
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会加剧火势,C错误。
D、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D错误。
故选:B。
5.答案:D
解析:A、食醋的pH≈2.5<7,显酸性,故A错误;
B、牛奶的pH≈6.5<7,显酸性,故B错误;
C、食盐水的pH≈7,显中性,故C错误;
D、肥皂水的pH≈10>7,显碱性,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C
解析:A、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的数字为原子的质子数,由图可知,锆原子的质子数为40,选项正确;
B、由图可知,锆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化合价为+2价,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氯化锆的化学式写为,选项正确;
C、元素信息图最下方的数字为盐酸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图可知,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22,选项错误;
D、由图可知,锆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选项正确,故选C。
7.答案:D
解析:A、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calebin A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A正确。
B、由化学式可知calebin 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正确。
C、一个calebin A分子含有21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7个氧原子,由48个原子构成,C正确。
D、calebin A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21):(1×20):(16×7)=63:5:28,故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错误。
故选:D。
8.答案:B
解析:A.反应前各物质总质量=10g+10g+10g+10g=40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各物质总质量=40g=9g+2g+10g+x,解得x=19,A正确;
B.反应后甲减少1g,乙减少8g,丙没有减少,丁增加9g,反应后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质量不变的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所以该反应是,符合“多生一”的形式,是化合反应,B错误;
C.根据B的分析,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C正确;
D.参与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1g:8g=1:8,在水合成的反应中,参与反应的氢气和氧气质量之比=,氢气和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D正确;
故选B。
9.答案:B
解析: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X不反应,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Y排在氢前,X排在氢后,Y比X活泼;又把X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X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说明X能与硝酸银反应,X比银活泼,Z与硝酸银不反应,银比Z活泼,故X比Z活泼,故X、Y、Z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Y、X、Z。
故选B。
10.答案:A
解析: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A符合题意;
B、铁比铜活泼,铁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混合物加过量铁粉,过滤可得到氯化亚铁溶液,故B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溶液呈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后无明显现象,碳酸钠溶液呈碱,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变蓝,故可区分二者,故C不符合题意;
D、分别向软水和硬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后,产生丰富泡沫的是软水,产生浮渣较多的是硬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答案:C
解析:A、a点是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饱和溶液,溶解度是10g,此时硼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错误。
B、将a点的硼酸溶液升温至t2℃时,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B错误。
C、b点是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饱和溶液,硼酸溶液降温至℃时,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C正确。
D、℃时,向50g水中加入20g硼酸后充分搅拌,溶解硼酸可得50g+15g=65g溶液,D错误。
故选:C。
12.答案:C
解析:A、a→b段溶液溶质减少,但是溶剂增加,溶液的质量不一定减小,A错误。
B、向盛有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入溶液,氢氧化钡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再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b→c段表示硫酸铜和氢氧化钡反应,没有水生成,B错误。
C、b点硫酸和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此时溶液溶质为硫酸铜,C正确。
D、b点硫酸和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沉淀硫酸钡沉淀,d点硫酸、硫酸铜都完全反应,且氢氧化钡过量,此时沉淀为硫酸钡和氢氧化铜,故d点沉淀质量与b点沉淀质量不相等,D错误。
故选:C。
13.答案:(1)
(2)①蓝色/蓝;碱
②二;能够实现氧气的再生;
③可以
解析:(1)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①在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变蓝色,紫色石蕊试液遇碱性溶液变蓝,故证明此溶液显碱性;
②方法一是采用氢氧化锂吸收二氧化碳,该方法吸收效率高、安全,但这是一次性使用的去除方法;方法二是对于二氧化碳进行收集和再生处理,重新生成可供人体呼吸的氧气,故方法二更好,因为方法二能实现氧气的再生;
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锂化学性质相似,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氢氧化锂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锂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在空间站,电解水得到的氢气可以再利用,是因为利用特种反应器实现对的加氢甲烷化的还原反应中需要氢气。
14.答案:(1)0.2
(2)25%
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
(2)设镁条中镁的质量为x。
x=2.4g
镁条中质量分数=。
答:该镁条中的质量分数为25%。
15.答案:难溶性固体溶解
(1)溶液未变红色;AB
(2)①稀盐酸
②和
③pH由小变大至
解析:试管①,向固体中加入稀硫酸,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试管③,向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试管①③中共同的明显现象是难溶性固体溶解。
(1)取少量实验后试管②中的溶液,分别放入a、b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不变红色,说明溶液中没有氢氧化钠,故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可能还含有,为进一步探究试管②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可以向试管b中加入,有气泡生成说明溶液中还含有,反之则无;加入,溶液变成黄色,说明溶液中还含有,反之则无;加入,无明显现象,无法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加入,因为与反应也会产生白色沉淀,无法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故选AB。
(2)①由图像可知,加入甲溶液前,乙溶液的pH小于7,说明乙溶液是稀盐酸。
②加入甲溶液6mL时,烧瓶中的溶液的pH小于7,说明加入的氢氧化钠的量不足,盐酸过量,故烧瓶中的溶液的溶质成分是和。
③根据该实验测定结果,判断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是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烧瓶内溶液的pH从小于7,逐渐增大到大于或等于7。
16.答案:(1)
(2)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硝酸银;
(3)氧气;氧气的含量降低,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变
(4)2;水、氯化钠、活性炭
(5)干燥
解析:(1)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乙同学另取少量发热体内固体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用玻璃棒搅拌,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发热体内含有氯化钠,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由图像分析可知,发热体内的物质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是因为氧气的含量降低,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变;
(4)对比实验2和实验4可知,实验2中应取用氯化钠的质量是2g;实验1中加入4g铁粉、2mL水,实验2中加入4g铁粉、2mL水、2g氯化钠,实验3中加入4g铁粉、2mL水、2g活性炭,氧气含量和温度均无明显变化,实验4中加入4g铁粉、2mL水,2g氯化钠2g活性炭,氧气含量降低,温度升高,说明实验4中温度迅速上升的原因是铁粉与水、氯化钠、活性炭共同作用的结果;
(5)工厂在蒸汽眼罩密封装袋时,应确保干燥。
17.答案:(1)金属
(2);+4
(3)核能(合理即可)
解析:(1)新型镁锂合金属于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2)根据“先读后写”,二氧化硅的化学式为:;
二氧化硅中氧元素显-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x=+4;
(3)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还有风能、核能、地热能等。
18.答案:(1)B;或
(2)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还原
解析:(1)A、食用油和碳酸钙、氢氧化镁不反应,不能除去水垢,不符合题意;
B、食醋中的醋酸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氢氧化镁能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镁和水,可用食醋除去水垢,符合题意;
C、食盐与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不反应,不能除去水垢,不符合题意;
D、料酒和碳酸钙、氢氧化镁不反应,不能除去水垢,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①在图1的炉中鼓入与矿物逆流而行的空气,“逆流而行”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②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在该反应中,一氧化碳得到氧,属于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19.答案:(1)过滤
(2)
(3)
(4)
解析:(1)步骤Ⅰ和步骤Ⅱ都是将不溶物和溶液分离,故涉及的实验操作是过滤,故填:过滤;
(2)铝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3)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故填:;
(4)根据题意可知铝与酸反应,铜和银不反应,说明铝最活泼,铜能置换出硝酸银的中的银,说明铜比银活泼,故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铝>铜>银,故填:。
方案
药品
1分钟前后氧气
含量变化
1分钟前后
温度变化
实验1
4g铁粉、2mL水
20.1%→20.1%
16℃→16℃
实验2
4g铁粉2mL水、_______g氯化钠
20.1%-20.1%
16℃→16℃
实验3
4g铁粉2mL水、2g活性炭
20.1%→20.1%
16℃→16℃
实验4
4g铁粉2mL水,2g氯化钠2g活性炭
20.1%→15%
16℃→55℃→26℃
2024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二诊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二诊化学试卷,共6页。
2024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原卷版docx、2024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_2022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_2022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Ca-40,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9-1,35~7,6~ 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