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一中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A.富勒烯()B.青蒿素()
C.三氯甲烷()D.过氧乙酸()
2.下列化学实验室物品中,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A.试管B.铁制剪刀C.橡胶导管D.陶瓷坩埚
3.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B.C.D.
4.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水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处理后成为纯净物
B.用洗涤剂清除油污,是利用其溶解作用
C.在有明火的空间里喷洒含酒精的消毒剂
D.用加热法可将聚乙烯塑料袋封口,是利用其热塑性
5.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B.溶解
C.过滤D.转移
6.下列定量实验的误差分析正确的是( )
A.用量筒量取10.0mL水,若仰视读数,则实际量取的体积偏小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若装置气密性不好,则测得的结果偏大
C.配制溶液,若氯化钠中含有少量难溶的杂质,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若将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则测得的结果偏小
7.能把碳酸钠、氢氧化钡、碳酸钡、氢氧化镁四种固体粉末一次区别开的试剂是( )
A.稀硫酸B.稀盐酸C.稀硝酸D.石灰水
8.捕集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甲醇(),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与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2
B.理论上,11t二氧化碳可以转化为8t甲醇
C.反应前后共有三种氧化物
D.该工业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9.下列实验方案,无法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10.将一定质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反应原理为:)
A.溶液的pH逐渐减小B.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
C.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增大D.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二、计算题
11.为了检测某硫酸厂排放的废液中硫酸的含量,学习小组向100g废液样品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溶液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待测废液中其他成分均为中性,且不与反应)。请计算该废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三、实验题
12.学习小组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干燥的,并对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①装置B中饱和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②装置C中试剂X应该选用______(填试剂名称)。
③检验装置D中已经集满的实验操作是______。
(3)收集并验满。将集满的锥形瓶与盛有足量溶液的注射器和传感器密封连接,缓慢地将溶液注入到锥形瓶中,采集信息形成图像。见图2。
①锥形瓶中压强降低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反应结束后锥形瓶中的压强保持在40kPa说明______。
13.学习小组采用图a所示实验装置探究还原时,出现了争论。甲同学观察到固体由红色变成黑色,推断黑色固体是;乙同学提出质疑,认为黑色固体可能是,并查阅了资料:可被磁铁吸引,几乎不溶于稀的酸溶液。
(1)制备的原理是:(在常温下为液态),图b所示三种气体发生装置中,可用于制备的是_______(填标号)。
(2)若甲同学推断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对于乙同学提出质疑,学习小组通过对黑色固体进行检验,证明黑色固体中含有和。写出检验方法的操作和现象:______。
(4)学习小组为了探究还原与温度的关系,走访了某钢铁厂。工程师用SDTQ热分析仪对该反应进行研究,根据不同温度下所得固体的质量,推导对应的固体成分,结果如图所示。
①用炼铁时,还原的温度应不低于_____℃。(填“400”“600”或“800”)
②该小组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加热温度为600℃左右。他们发现上述对黑色固体成分的检验结果与图像有矛盾,推测黑色固体在冷却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四、填空题
14.磷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制造,如锂离子电池常用磷酸亚铁锂作为电极材料。
(1)为防止白磷自燃,通常将白磷保存在水中,其目的是_______。
(2)磷元素有多种化合价,读作_______;已知化合价为+1,磷酸亚铁锂()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3)已知,X的化学式是_______。计算中磷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
15.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的思维方法。按要求答题:
(1)如图为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A-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_。
②若E为某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形成的离子,E表示的离子符号为_______。
(2)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观粒子是_____(填名称)。能证实水的元素组成的化学实验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实验的能量转化方式是将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
(3)如图反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反应后溶液中减少的离子是_____(填符号)。
16.和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时,的溶解度为_______。
(2)要配制℃时70g饱和溶液,应称量固体的质量为_____。在实验室中完成该实验需要的玻璃仪器主要有量筒、玻璃棒、________。
(3)若将℃时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写一种)。
(4)将70g20%溶液稀释至5%,应加水的质量是_______。
(5)除去固体中混入的少量,可以采用____方法提纯。
(6)现有℃时的饱和溶液ag和的饱和溶液bg,不考虑水的蒸发,下列关系一定成立的是______(填标号)。
A.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分别降温到℃,析出的质量大于析出的质量
C.分别升温至℃,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保持℃不变,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混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17.甲、乙、丙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三种物质经一步反应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反应皆为化合反应,且均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则由乙转化为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若反应皆为置换反应,且均在溶液中进行,甲、乙、丙均为金属单质,乙为紫红色,则由乙转化为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若反应皆为复分解反应,丙为白色难溶物。
①若甲为常见的酸,甲、乙、丙含有相同的原子团,乙溶液为蓝色,则由乙转化为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写一个)。
②若甲为常见的碱,且相对分子质量为74,甲、乙、丙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乙溶液为无色,则由乙转化为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写一个)。
18.高锰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某工厂生产高锰酸钾的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高锰酸钾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混合加热”发生的主要是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请将“Ⅱ氧化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在横线上填化学式)。
(4)“Ⅲ电解”反应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______(写元素符号)。
(5)在某次生产时,工厂共投入26.1t,制得31.6t,则投入的与生成的的锰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填最简整数比)。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A、富勒烯属于碳单质,不属于有机物;
B、青蒿素(),属于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B、三氯甲烷(),属于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B、过氧乙酸(),属于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故选A。
2.答案:C
解析:A、试管是由玻璃制成的,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选项错误;
B、铁制剪刀是由铁合金制成的,铁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选项错误;
C、橡胶导管是由合成橡胶制成的,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选项正确;
D、陶瓷坩埚是由陶瓷制成的,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选项错误;
故选C。
3.答案:B
解析:A、只含有氮、磷、钾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选项错误;
B、含有氮、磷、钾元素中的钾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选项正确;
C、只含有氮、磷、钾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选项错误;
D、只含有氮、磷、钾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选项错误;
故选B。
4.答案:D
解析:A、天然水经过自来水厂进行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处理后,水中仍含有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
B、用洗涤剂清除油污,是利用其乳化作用,选项错误;
C、酒精具有可燃性且易挥发,在有明火的空间里喷洒含酒精的消毒剂有可能发生爆炸,选项错误;
D、聚乙烯塑料具有热塑性,所以可用加热法可将聚乙烯塑料袋封口,选项正确;
故选D。
5.答案:D
解析:A、取用固体药品时,试剂瓶瓶塞应倒放,图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溶解时不能在量筒中进行,应在烧杯中进行溶解,量筒只能用于量取液体体积,图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过滤液体时要用玻璃棒进行引流,图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转移加热完毕的蒸发皿时应用坩埚夹进行夹取,图示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6.答案:D
解析:A、用量筒量取10.0mL水,若仰视读数,读数偏小,则实际量取的体积偏大,选项错误;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若装置气密性不好,空气会进入集气瓶,补充消耗氧气的空间,使测得的结果偏小,选项错误;
C、配制溶液,若氯化钠中含有少量难溶的杂质,造成氯化钠质量偏小,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若将试纸用蒸馏水润湿,相当于将氢氧化钠溶液稀释,使碱性变弱,pH偏小,选项正确;
故选D。
7.答案:A
解析:A、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白色粉末消失。稀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白色固体不会消失。稀硫酸与碳酸钡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硫酸钡白色沉淀,有气体产生,白色固体不消失。稀硫酸与氢氧化镁反应白色固体消失,故稀硫酸能把碳酸钠、氢氧化钡、碳酸钡、氢氧化镁四种固体粉末一次区别开,符合题意;
B、稀盐酸能与碳酸钠、碳酸钡反应产生气泡,现象相同;稀盐酸与氢氧化钡、氢氧化镁反应,白色固体消失,故稀盐酸不能把碳酸钠、氢氧化钡、碳酸钡、氢氧化镁四种固体粉末一次区别开,不符合题意;
C、稀硝酸能与碳酸钠、碳酸钡反应产生气泡,现象相同;稀硝酸与氢氧化钡、氢氧化镁反应白色固体消失,故稀硝酸不能把碳酸钠、氢氧化钡、碳酸钡、氢氧化镁四种固体粉末一次区别开,不符合题意;
D、石灰水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碳酸钠溶于水后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不消失,碳酸钡、氢氧化镁不溶于水、不和氢氧化钙反应,白色沉淀不消失,氢氧化钡溶于水但不和氢氧化钙反应,白色固体消失。故石灰水不能把碳酸钠、氢氧化钡、碳酸钡、氢氧化镁四种固体粉末一次区别开,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答案:C
解析:A、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与水的分子个数比为2:4=1:2,故A说法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生成的甲醇的质量比为(2×44):(2×32)=11:8,则理论上,11t二氧化碳可以转化为8t甲醇,故B说法正确;
C、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则反应前后共有、两种氧化物,故C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该反应消耗二氧化碳,则该工业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9.答案:B
解析:A、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稀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过量的稀盐酸在蒸发时溶质氯化氢气体逸出,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点燃甲烷,检验到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二氧化碳中含有碳氧元素,水中含有氢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甲烷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氧气能提供氧元素 ,所以不能确定甲烷中是否含有氧元素,不能证明甲烷只含有碳氢元素,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硝酸钾与熟石灰不反应,可以鉴别,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真丝点燃时闻到有烧焦羽毛气味,涤纶点燃时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以鉴别,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答案:D
解析:A、将一定质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反应原理为,有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钠显碱性,故溶液的pH逐渐增大,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氧元素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由可知,该反应生成了氢气和氯气,气体逸散到空气中使得化学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减小,故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大,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钠元素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作为反应物参与化学反应,随着反应进行氯化钠的质量减小,故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1.答案:0.98%
解析:解:设废液中硫酸的质量为x。
氢氧化钠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则废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废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0.98%。
12.答案:(1)
(2)除去;浓硫酸;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瓶口,若熄灭,则集满
(3);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二氧化碳不纯
解析:(1)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装置A 中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2)①碳酸氢钠能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装置B中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去中的;
②装置C的作用是干燥二氧化碳,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故X为浓硫酸;
③二氧化碳不燃烧要不支持燃烧,验满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熄灭,则集满;
(3)①锥形瓶中压强降低是因为氢氧化钠吸收了二氧化碳,造成瓶内气体减少,压强降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方程式为;
②反应结束后锥形瓶中的压强保持在40kPa,则装置中还有其他气体,说明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二氧化碳不纯。
13.答案:(1)C
(2)
(3)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成分反应,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且仍有固体未溶解
(4)800;
解析:(1)由制备的原理知,反应属于液体加热型,图b所示三种气体发生装置中,可用于制备的是C;
(2)甲同学推断黑色固体是Fe,则对应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3)该小组通过对黑色固体进行检验,证明同时含有和,可加入稀盐酸,几乎不溶于稀的酸溶液,铁和稀盐酸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检验的操作和现象是:取样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生成,形成浅绿色溶液,有黑色固体不溶解,则黑色固体同时含有和;
(4)①用炼铁得铁单质,结合图像,还原的温度应不低于800℃;
②由图知,600℃左右固体为氧化亚铁,可能是在冷却过程中氧化亚铁分解为四氧化三铁和铁,化学方程式为。
14.答案:(1)隔绝氧气(或空气)
(2)三氯化磷;+5
(3);31:64
解析:(1)为防止白磷自燃,通常将白磷保存在水中,其目的是隔绝氧气(或空气)。故填:隔绝氧气(或空气)。
(2)根据化学式的读法,读作三氯化磷;已知化合价为+1,磷酸亚铁锂中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种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设磷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1+(+2)×1+x+(-2)×4=0,解得:x=+5。故填:三氯化磷;+5。
(3)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P、Cl、H、O原子个数分别为1、5、8、4,生成物中除X外P、H、O原子个数分别为1、3、4,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X的化学计量数为5,所以一个X微粒中含有1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X的化学式为;中磷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1×1):(16×4)=31:64。故填:;31:64。
15.答案:(1)BD;AC;
(2);;电;化学
(3)有白色沉淀生成;、
解析:(1)①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B和D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A、B、C、D中属于原子的是ACD,最外层电子数为8,第一层是最外层为2,属于稳定结构,故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是A、C;
②E为某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形成的离子,说明电子数比质子数大2,则质子数=2+8+8-2=16,所以E为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符号为;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存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符号为:;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以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方程式为:;
该反应过程将电能转化成了化学能;
(3)硝酸银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所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反应的实质是硝酸银中的银离子与盐酸中的氢离子结合成了氯化银沉淀,所以溶液中减少的离子是银离子和氯离子,符号为:、。
16.答案:(1)63.9g或63.9克
(2)20g或20克;烧杯、胶头滴管
(3)加入硝酸钾(合理即可)
(4)210g或210克
(5)降温结晶
(6)AC
解析:(1)由图可知,℃时,的溶解度为:63.9g;
(2)℃时氯化钾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则℃时,70g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所以需要20g氯化钾;
在实验室中完成该实验需要的玻璃仪器除量筒、玻璃棒外,还需用烧杯做配制溶液的容器,用量取水时还需要用胶头滴管定容;
(3)若将℃时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加硝酸钾或恒温蒸发水的方法,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明显减小,还可以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4)设稀释后的溶液质量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5%x=70g×20%,x=280g,加水质量=280g-70g=210g;
(5)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硝酸钾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氯化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除去固体中混入的少量,可以采用降温结晶方法提纯;
(6)A、由于在℃时和溶解度相同,则℃两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A正确;
B、由于饱和溶液质量关系不确定,分别降温到℃,析出晶体的质量无法比较,故B错误;
C、由于二者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分别升温至℃,溶液均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C正确;
D、由于溶液质量的大小不确定,保持℃不变,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混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无法比较,故D错误。
故选AC。
17.答案:(1)
(2)
(3);
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以及图示转化关系分析,甲能够在点燃的条件下转化为乙或丙,丙在点燃的条件下可转化为乙,推测甲是碳或氧气、乙是一氧化碳、丙是二氧化碳,故反应方程式:
(2)若反应皆为置换反应,且均在溶液中进行,甲、乙、丙都为金属,乙为紫红色,乙为铜,甲会置换出乙、乙能置换出丙,则甲的金属活动性>铜,丙的金属活动性<铜,故甲可能是铁或锌,丙为银,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故化学方程式为:;
(3)①若甲为常见的酸,甲、乙、丙含相同的原子团,乙溶液为蓝色,乙是硫酸铜,所以甲是硫酸,丙是白色硫酸盐沉淀,丙是硫酸钡沉淀,所以乙生成丙的反应可以是硫酸铜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化学方程式为:;
②若甲为常见的碱,且相对分子质量为74,所以甲是氢氧化钙,甲、乙、丙含相同的金属元素,乙溶液为无色,所以乙是可溶性钙盐,如氯化钙,丙是沉淀性钙盐,丙是碳酸钙,所以乙生成丙的反应可以是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18.答案:(1)
(2)物理变化
(3);
(4)H、
(5)3:2
解析:(1)高锰酸钾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原理为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由图可知,将二氧化锰和氢氧化钾混合加热得到二氧化锰和氢氧化钾的熔融物,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由图可知,“Ⅱ氧化反应”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锰、氢氧化钾与氧气(进入空气排出氮气,空气中主要含有氮气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4)“电解”过程中,水转化为氢气,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锰酸钾转化为高锰酸钾,锰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因此“Ⅲ电解”反应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H、;
(5)设投入的与生成的的锰原子的个数比为x:y,
故投入的与生成的的锰原子的个数比为3:2。
选项
实验目的
方案
A
除去食盐中的纯碱
将过量稀盐酸加入盛固体的烧杯,蒸发
B
探究甲烷中只含有碳、氢元素
点燃甲烷,检验到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
C
鉴别氯化铵与硝酸钾固体
取样,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D
鉴别真丝与涤纶布料
取样,点燃,闻气味
09,福建省福州一中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09,福建省福州一中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化学试卷,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46,福建省福州江南水都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九年级期中考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46,福建省福州江南水都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九年级期中考化学试卷,共7页。
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化学试卷,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