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化学]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学业质量测试卷(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化学]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学业质量测试卷(解析版)第1页
    [化学]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学业质量测试卷(解析版)第2页
    [化学]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学业质量测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化学]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学业质量测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学业质量测试卷(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 据报道,化学家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附能力的糖粉状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B. 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C. 干水是一种混合物
    D. 干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A、干水吸收CO2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能生成碳酸,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B、干水和干冰不是同一种物质,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干水是水和二氧化硅的混合物,错误;C、干水是由水和二氧化硅组成的混合物,正确;
    D、干水中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错误。
    故选C。
    2.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同种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因此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B. 酸都含有氢元素,因此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C. 因为铝比铁更耐腐蚀,因此铝常用来制作导线
    D. 因为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显酸性,所以正常雨水的pH小于7
    【答案】D
    【解析】
    【详解】A、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比如氖原子和水分子的质子数都是10,故错误;
    B、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比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含有氢元素,却属于碱,故错误;
    C、耐腐蚀不能作为是否当导线的原因,应该看导电性是否良好,价格是否合理等,故错误;
    D、因为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有碳酸,碳酸显酸性,所以正常雨水的pH小于7,故正确。
    故选D
    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墨”的主要成分是
    A. 碳B. 硅C. 磷D. 铁
    【答案】A
    【解析】
    【详解】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可用来制作墨汁。
    故选A。
    4. 某些食品包装袋内常有一小包“双吸剂”,用来吸收氧气和水分,以防食品腐蚀变质。下列物质可作“双吸剂”的是
    A. 生石灰B. 铁粉C. 炭粉D. 烧碱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生石灰只能吸收水分,不能与氧气反应,不能用作“双吸剂”,故选项错误;
    B、铁粉能和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铁锈很疏松,易吸水,可以用作“双吸剂”,故选项正确;
    C、炭粉常温下不与氧气、水分反应,不能用作“双吸剂”,故选项错误;
    D、烧碱具有吸水性,但不与氧气反应,不能用作“双吸剂”,故选项错误。
    故选:C。
    5. 向Fe(NO3)2、Mg(NO3)2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关于得到的溶液或滤渣的叙述正确的是(不考虑溶液中存在微量H+和OH-)
    A. 若滤液中含有Fe2+,则滤渣中一定不含Fe
    B. 若滤渣中含Cu,则滤液中一定含Fe2+
    C. 若滤渣中含Zn,则滤液中含2种离子
    D. 若滤渣中不含Zn,则滤液中至少含3种离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题义可知:“加入一定量的锌粉”,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镁>锌>铁>铜,锌粉不和硝酸镁反应,和硝酸铜、硝酸亚铁发生反应时首先与硝酸铜反应,待硝酸铜完全反应后继续和硝酸亚铁进行反应,由此可知:
    A、如果锌的量不足,可以将溶液中的亚铁离子部分置换出,那么,滤液中含有Fe2+,滤渣中有含Fe,故A错误;
    B、滤渣中一定含有Cu,由于锌粉的量不确定,所以,不能确定滤液中含Fe2+的情况,故B错误;
    C、若滤渣中含Zn,则滤液中含镁离子,锌离子和硝酸根离子3种离子,故C错误;
    D、若滤渣中不含Zn,则滤液中至少含镁离子,锌离子和硝酸根离子3种离子,故D正确。
    故选D。
    6. 从宏观到微观使我们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如图所示的实验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 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H)>Cu>Ag
    B. Cu2+呈蓝色
    C. 该反应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
    D. 该反应的实质是Cu原子转变成Cu2+,Ag+转变成Ag原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A、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现象是铜丝表面产生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说明Cu能置换出AgNO3中的Ag,Cu的金属活动性比Ag强,但该实验无法得出H的活动性比Cu强这个结论,A错误,符合题意;
    B、Cu与AgNO3反应生成Ag、Cu(NO3)2,其中AgNO3在溶液中以、形式存在,Cu(NO3)2在溶液中以、形式存在,实验中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说明呈蓝色,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B选项的分析,该反应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B选项的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Cu原子转变成,转变成Ag原子,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 向硫酸铜、锌粉和铁粉的固体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反应停止后过滤,若滤出的滤渣中含有铁粉,则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A. 滤渣中必定含有Zn、Cu,可能含有Fe
    B. 滤渣中必定含有Fe、Zn,可能含有Cu
    C. 滤液中必定含有Zn2+,可能含有Fe2+
    D. 滤液中必定含有Zn2+、Fe2+,可能含有Cu2+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可知,锌比铁活泼,铁比铜活泼.所以,硫酸铜、锌粉和铁粉的固体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首先锌粉与硫酸铜溶液、盐酸反应,锌粉反应完后,铁与盐酸和硫酸铜反应.溶液中一定有锌离子,滤渣中一定有铜,若滤出的滤渣中含有铁粉,则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铜。
    【详解】A、当铁粉是过量的,把溶液中的铜,盐酸完全反应,滤渣中必定含有Fe、Cu.故A错误;
    B、当锌粉是不足量的,滤渣中不含有Zn,一定含有Fe、Cu.故B错误;
    C、由于锌能与硫酸铜、盐酸反应,溶液中一定含有Zn2+,当锌反应后,铁能与硫酸铜、盐酸反应,溶液中就含有Fe2+,故C正确;
    D、由于铁有剩余,溶液中不可能含有Cu2+,故D错误.
    故选C.
    8. 从物质分类来看,KNO3属于
    A. 盐B. 酸C. 碱D. 氧化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硝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A。
    9. 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40 ℃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甲60 g
    B. t ℃时,甲与丙的溶解度相等
    C. 分别将40 ℃时甲、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所得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 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降温结晶法分离提纯甲
    【答案】C
    【解析】
    【详解】A、 40 ℃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甲60 g,因为在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是60 g,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 t ℃时,甲与丙溶解度相等,因为在该温度下,二者溶解度曲线有交点,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分别将40 ℃时甲、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所得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相等,因为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则丙的质量分数不变,甲的质量分数降低至 t ℃时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所以甲的质量分数大于丙,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D、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降温结晶法分离提纯甲,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比乙大,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 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轮胎爆炸B. 试管破碎C. 蜡烛燃烧D. 海水晒盐
    【答案】C
    【解析】
    【详解】A、轮胎爆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试管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水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海水晒盐,虽然析出食盐,但是因为海水中溶解有食盐,故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 下列做法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A. 将熟石灰撒在泄漏的浓硫酸上
    B. 用石灰乳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作为农药使用
    C. 被有些蚊虫(能分泌蚁酸)叮咬后,涂氨水可减轻痛痒
    D. 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答案】B
    【解析】
    【详解】A、将熟石灰撒在泄漏的浓硫酸上,熟石灰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用石灰乳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作为农药使用,是利用了熟石灰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碱和盐,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符合题意;
    C、被有些蚊虫(能分泌蚁酸)叮咬后,涂氨水可减轻痛痒,稀氨水与蚁酸发生中和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 有一种绿色指示剂在不同环境下的显色不同。在中性溶液中显绿色、碱性溶液中显蓝色、酸性溶液中显黄色。能使这种指示剂由绿色变为黄色的溶液是
    A. 氯化钠溶液B. 稀盐酸溶液
    C. 氢氧化钾溶液D. 碳酸钠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指示剂本身为绿色,在中性溶液中显绿色、碱性溶液中显蓝色、酸性溶液中显黄色,氯化钠溶液为中性,故仍为绿色,不符合题意;
    B、稀盐酸溶液为酸性,故指示剂由绿色变为黄色,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钾溶液为碱性,故指示剂由绿色变为蓝色,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故指示剂由绿色变为蓝色,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 试管内壁残留有下列物质,不能用稀盐酸浸泡而除掉的是
    A. 盛过石灰水后留下的白色固体
    B. 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留下的蓝色固体
    C. 盛过锈铁钉后留下的红褐色固体
    D. 氢气还原氧化铜后留下的红色固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盛过石灰水后留下的白色污物,是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不溶于水的碳酸钙,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溶液,能用稀盐酸浸泡除去,故选项错误;
    B、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留下的蓝色固体,是生成的氢氧化铜,氢氧化铜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能用稀盐酸浸泡除去,故选项错误;
    C、盛放过生锈铁钉后留下的棕色物质,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能用稀盐酸浸泡除去,故选项错误;
    D、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后留下的固体物质是铜,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不能与稀盐酸反应,不能用稀盐酸浸泡除去,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4. 某同学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下列操作或结论正确的是
    A. 先用水润湿pH试纸再测定溶液的酸碱度B. 用pH试纸直接蘸取待测溶液
    C. 用pH试纸测得盐酸的pH=1D. 用pH试纸测得石灰水的pH=7
    【答案】C
    【解析】
    【详解】A、使用pH试纸测溶液酸碱度时要用干燥试纸,润湿可能影响结果,不符合题意;
    B、使用pH试纸测溶液酸碱度时要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滴在试纸上测定,不能直接蘸取待测溶液,不符合题意;
    C、盐酸呈酸性,pH7,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 如图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减少B. 该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C. 甲表示Na+D.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改变,故A说法不正确;
    B、该反应是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B说法正确;
    C、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甲表示Na+,乙表示SO42-,故C说法正确;
    D、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16.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NaOH溶液和Na2​CO3​均能与适量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O2​能与浓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浓NaOH溶液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Ba(NO3​)2溶液能与适量的Na2​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17. 如图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 M点和N点共有的离子只有一种
    C. 检验M点溶液的溶质可先滴加足量Na2CO3,静置后再滴加少量AgNO3溶液
    D. 检验N点溶液的溶质可先滴加足量的Cu(NO3)2,静置后再滴加少量AgNO3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的加入碱性溶液,使pH增大,说明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故选项说法错误。
    B、M点和N点的溶液中均含有氯化钠,共有的离子有钠离子和氯离子两种,故选项说法错误。
    C、M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检验M点溶液的溶质可先滴加足量Na2CO3,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静置后再滴加少量AgNO3溶液,无法确定氯化钠是中和反应生成的,还是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N点时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说明氢氧化钠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和NaCl,先滴加足量的Cu(NO3)2,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钠,静置后再滴加少量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化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8. 取某二价金属的单质3.5 g放入到50 g质量分数为18.25%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金属仍有剩余;若取2.5 g该金属放入等质量的上述盐酸中,充分反应后,该金属没有剩余。则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为
    A. 24B. 40C. 56D. 65
    【答案】A
    【解析】
    【分析】将3.5 g金属放入到50 g质量分数为18.25%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金属有剩余,将2.5 g该金属放入等质量的上述盐酸中,充分反应后,该金属没有剩余,说明与50 g质量分数为18.25%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金属的质量大于等于2.5 g小于3.5 g,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金属质量分别为2.5 g、3.5 g时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则可求出该金属相对原子质量的范围。
    【详解】50 g质量分数为18.25%的盐酸中HCl的质量为:50 g×18.25%=9.125 g。
    设该金属的元素符号为R,假设3.5 g金属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设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假设2.5 g 金属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设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y,则
    与50 g质量分数为18.25%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金属的质量大于等于2.5 g小于3.5 g,则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等于20小于28。故选A。
    19. 建立模型分析问题,是学习初中科学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各模型表示相应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 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2的稀盐酸至过量,甲图表示溶液pH的变化
    B. 向等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金属镁和铝,乙图表示产生氢气体积的变化
    C. 将氢氧化钡溶液逐滴滴入装有稀硫酸溶液的烧杯中,丙图表示烧杯中溶液溶质质量的变化
    D.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丁图表示钾元素质量分数的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2的稀盐酸至过量,溶液的pH逐渐减小,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的pH小于7,但溶液的pH不会小于2,故A错误;
    B.向等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金属镁和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有关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
    当金属质量相等时,由以上关系可知产生氢气的质量铝大于镁,即铝斜率大于镁,金属过量,最终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故B错误;
    C.将氢氧化钡溶液逐滴滴入装有稀硫酸溶液的烧杯中,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质量为零,继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溶质质量增加,故C正确;
    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质量不变,钾元素的质量不变,但反应后固体总质量减小,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20. 硫酸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这是因为硫酸
    A. 具有吸水性B. 能与金属反应
    C. 能与碱反应D. 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稀硫酸没有吸水性,且与铁锈无关,故A错误;
    B、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与硫酸和金属反应的性质无关,故B错误;
    C、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与硫酸和碱反应的性质无关,故C错误;
    D、硫酸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这是因为铁锈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硫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二。实验题
    21. 甲、乙两种固体纯净物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提纯甲可采取______的方法。
    (2)t2 ℃时,等质量甲、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完全溶解所需水质量甲______乙(填=、>、<)。
    (3)在常温下,先在两支试管里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将两支试管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装甲溶液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都增多
    e、装甲溶液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增多装乙溶液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答案】(1)降温结晶 (2)< (3)ae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甲、乙两种固体纯净物的溶解度曲线,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提纯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小问2详解】
    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故把等质量甲、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完全溶解所需水的质量甲小于乙,故填:<。
    【小问3详解】
    在常温下,先在两支试管里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将两支试管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根据甲、乙的溶解度变化曲线分析。
    a、根据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降温乙的溶解度增大,会有乙继续溶解,乙溶液中的质量分数增大,说法正确;
    b、根据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降温甲的溶解度减小,盛甲的试管中应析出固体,说法错误;
    c、根据甲、乙的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降温时,甲的溶解度减小,乙的溶解度增大,说法错误;
    d、根据以上c项分析,盛甲的试管中固体增多,盛乙的试管中固体减少,说法错误;
    e、根据以上d项分析,该说法正确;
    故选ae。
    22. 小刚与小红分别做相同质量的不同金属与同质量、同质量分数的稀H2SO4反应的实验,实验结束后,分别交上的实验报告,并绘制出金属Zn、Fe分别与稀H2SO4反应放出H2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1)两个图象中存在有错误的图象是______,判断错误的理由是______,图象不同的原因是______。
    (2)由该实验可以得到结论:
    ①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与______有关。
    ②金属与酸反应中若生成盐中金属价态相同,则生成的氢气量与______有关。
    【答案】(1)①. 小红 ②. Zn的反应速率较Fe快,因此图象中Fe与Zn标反了 ③. 小刚取的金属量较少,金属反应完,而小红取的酸量较少,酸完全反应完
    (2)①. 金属活动性 ②. 金属原子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于锌比铁活泼,则锌比铁反应快,而小红的图中,铁比锌反应快,则不正确;
    小刚的图中,最终产生的氢气不同,说明消耗的金属的质量不同,则说明小刚取的金属少,而小红的图中,最终产生的氢气相同,说明消耗的酸的质量相同,则说明小红取的酸较少。
    【小问2详解】
    ①金属和酸反应的速率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金属活动性越强,金属与酸反应越快。
    ②由图可知,小刚的图中,反应生成的盐中,铁、锌均为+2价,且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铁产生的氢气较多,则说明的氢气与金属相对原子质量有关,且若生成盐中金属价态相同,相对原子质量越大,产生的氢气越少。
    三、填空题
    23. 松花蛋又名皮蛋,微山湖出产的松花蛋因色味具佳享誉齐鲁。松花蛋的制作工艺一般是用水将灰料[主要是生石灰(CaO)、纯碱(Na2CO3)、食盐(NaCl)等]调成糊状,涂于新鲜鸭蛋,密封保存一段时间后,即可得到松花蛋。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松花蛋腌制中共发生2个化学反应,写出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剥除松花蛋外边灰料后,常常发现蛋壳上有一些坚硬的不溶于水的白色斑点,这斑点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写出它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1)CaO+H2O=Ca(OH)2
    (2)CaCO3+2HCl=CaCl2+H2O+CO2↑
    【解析】
    【小问1详解】
    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生成的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松花蛋腌制中共发生2个化学反应,其中生石灰与水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aO+H2O= Ca(OH)2;
    【小问2详解】
    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4. 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展开探究。
    【实验】将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加入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某同学提出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1)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请补上猜想二、
    猜想一:只有NaCl猜想二:___________
    猜想三:NaCl和NaOH猜想四:NaCl、NaOH和HCl
    乙组同学认为有一种猜想不合理,不合理的猜想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2)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锌粒观察到现象为_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证明溶液中一定没有HCl。
    (3)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了老师提供的pH试纸、CuSO4溶液、NH4Cl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得到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认猜想___________正确。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的活动过程给予肯定,同时指出(3)实验操作中存在一处明显错误。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
    【答案】(1)①. NaCl和HCl ②. 猜想四或四 ③. 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反应,不能共存
    (2)无气泡产生 (3)①. 三 ②. 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溶液中
    【解析】
    【小问1详解】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如果恰好完全反应,则溶质为氯化钠,如果氢氧化钠过量,则溶质为氢氧化钠、氯化钠,如果盐酸过量,则溶质为氯化钠、氯化氢,故猜想二:NaCl和HCl;
    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不能共存,故猜想四不合理;
    【小问2详解】
    锌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故无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一定没有HCl;
    【小问3详解】
    得到结论:测得溶液的pH>7,显碱性,说明溶液中含氢氧化钠,则猜想三成立;
    评价反思:①测定溶液的pH,应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不能直接伸入待测液中,故操作中的错误是: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溶液中。
    四。推断题
    25. 如图所示是一定条件下A~H共8种物质之间相互转化关系,其中A是只含两种元素的纯净物,其中一种元素是地壳中含量居第四位的元素.B、C、E、F均是初中常见的无色、无味的纯净气体。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C_______。
    (2)写出符合③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答案】(1)①. CO ②. O2
    (2)
    (3)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E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H,而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E为二氧化碳、H为碳酸钙;B和C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且B和C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A为只含两种元素的纯净物,其中一种元素是地壳中含量居第四位的元素(铁),则A为氧化铁,B为一氧化碳、C为氧气;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则D为铁,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则F为氢气、G为氯化亚铁溶液。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B的化学式为CO、C的化学式为O2。
    【小问2详解】
    ③为铁和盐酸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④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五。解答题
    26. 烧杯中装有一定量的盐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已知该溶液中含有HCl的质量为3.65 g。某同学为测定该混合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向烧杯中逐渐加入10%的NaOH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最终得到沉淀的总质量为 g
    (2)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的总质量是多少克?(结果保留小数点后面一位)
    【答案】4.9
    27. 最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4.9克,设生成4.9g沉淀消耗氢氧化钠质量为x,与氯化氢反应的氢氧化钠为y,则
    所以消耗氢氧化钠的总质量为4.0 g+4.0 g=8.0 g,则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的总质量为。
    答: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的总质量是80.0 g。
    【解析】
    【分析】(1)由表可知,产生氢氧化铜沉淀质量的最大值,即最终得到沉淀的总质量;
    (2)在盐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消耗完氢氧化钠后,再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根据两次反应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和参加反应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即可求得NaOH溶液的总质量。
    【26题详解】
    根据分析,最终得到沉淀的总质量为4.9 g。
    【27题详解】
    见答案。
    选项
    物 质
    杂 质
    方 法
    A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适量盐酸
    B
    CO
    CO2
    通过浓NaOH溶液
    C
    CaCO3固体
    CaO
    高温煅烧
    D
    KNO3溶液
    Ba(NO3)2溶液
    加入适量的Na2SO4溶液,过滤
    实验方案
    测溶液的pH
    滴加CuSO4溶液
    滴加NH4Cl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照比色卡,pH>7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NaOH
    溶液中有NaOH
    溶液中有NaOH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g
    20.0
    40.0
    60.0
    80.0
    100.0
    生成沉淀的质量/g
    0.0
    0.00
    2.45
    4.90
    4.90

    相关试卷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学业质量化学测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学业质量化学测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向Fe,从物质分类来看,KNO3属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质量监测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质量监测化学试卷,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及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计算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烟台市长岛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化学试题+(五四学制):

    这是一份山东烟台市长岛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化学试题+(五四学制),共8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