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初中学业水平质量监测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初中学业水平质量监测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4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初中学业水平质量监测化学试卷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2024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初中学业水平质量监测化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
3.答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K-39 Mn-55 Fe-56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共45分。1~15小题,每小题2分:16~20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十一篇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该目标的是
A.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B. 深埋处理废旧电池
C. 开发和利用新能源D. 捕集、利用和封存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可比减少水和土壤污染,提高农作物产量,可以推动自然绿色发展,不符合题意;
B、深埋处理废旧电池,会污染土壤,不利于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C、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排放,可以推动绿色发展,不符合题意;
D、的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捕集、利用和封存可以减少排放,所以也能推动绿色发展,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图中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取固体粉末B. 滴加液体
C. 倾倒液体D. 闻药品气味
【答案】A
【解析】
【详解】A、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先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起,故A操作正确;
B、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B操作错误;
C、倾倒液体时,试管要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要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故C操作错误;
D、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D操作错误;
故选:A。
3. 下列过程中,利用了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的是
A. 海水晒盐B. 干冰制冷
C. 风力发电D. 火箭发射
【答案】D
【解析】
【详解】A、海水晒盐是水分蒸发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无化学反应发生,选项错误;
B、干冰制冷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无化学反应发生,选项错误;
C、风力发电是利用风力使轮子转动做功发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无化学反应发生,选项错误;
D、火箭发射,发生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放出大量热,属于化学变化,是化学反应产生的热能,选项正确。
故选D。
4.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物承载着文明的记忆。下列苏州博物馆馆藏文物中主要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A. 清代瓷盘 B. 明代书轴
C. 西周铜鼎 D. 宋代石函
【答案】C
【解析】
【详解】A、清代瓷盘由陶瓷制成,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B、明代书轴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由天然材料制成,不符合题意;
C、西周铜鼎由铜的合金制成,铜合金属于金属材料,符合题意;
D、宋代石函由石头制成,石头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氮气可用作保护气B. 氧气是一种常见的燃料
C. 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D. 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保护气,故选项正确;
B、氧气支持燃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硫有毒是空气污染物,故选项正确;
D、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故选项正确;
故选B
6.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水是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B. 利用活性炭可以软化硬水
C. 自然界中的水都是纯净物D. 用废水浇灌农田以降低成本
【答案】A
【解析】
【详解】A、六大基本营养素为: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水是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选项正确;
B、利用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颜色和异味,不能除去水中的钙镁化合物,不能软化硬水,选项错误;
C、自然界中的水都含有一些其他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
D、用废水浇灌农田会污染农田及其农作物,选项错误;
故选A。
7. 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衣:服装面料中的涤纶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B. 食:碘盐能补充人体所需的碘元素,可预防贫血
C. 住:洗涤剂能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其原理是乳化
D. 行:航空煤油是飞机专用燃料,属于可再生能源
【答案】C
【解析】
【详解】A、服装面料中的涤纶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A不正确;
B、碘盐能补充人体所需的碘元素,可预防甲状腺肿大。B不正确;
C、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而能够随水流走。洗涤剂能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其原理是乳化。C正确;
D、航空煤油是飞机专用燃料,航空煤油是石油炼制的产品,属于不可再生能源。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8. 化肥和农药对农业增产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磷酸二氢铵属于磷肥
B. 碳酸氢铵需密封保存于阴凉处
C. 改善植物叶片发黄,应施用钾肥
D. 用熟石灰区分氯化钾和尿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A、磷酸二氢铵中含有磷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不符合题意;
B、磷酸二氢铵受热易分解,需密封保存于阴凉处,符合题意;
C、改善植物叶片发黄,应施用氮肥,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钾和尿素都不能与熟石灰反应,故不能用熟石灰区分氯化钾和尿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 两个氦原子:B. 硝酸根离子:
C. 甲烷分子:D. 钠原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原子个数应在原子符号前加数字,所以两个氦原子为,不符合题意;
B、硝酸根离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应该为,不符合题意;
C、甲烷分子:,正确,符号题意;
D、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题中的结构示意图为钠离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大量的金属材料应用于航天科技。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纯铜比黄铜的硬度大
B. 不要用钢刷擦洗铝制品
C. 生锈的钢铁制品没有回收价值
D. 合金中一定不含非金属元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一般合金的硬度大于其组成中纯金属的硬度,所以纯铜比黄铜的硬度小,故A说法错误;
B、在常温下,铝能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但是用钢刷擦洗铝制品表面,会破坏铝表面的氧化铝保护膜,所以不要用钢刷擦洗铝制品,故B说法正确;
C、生锈的钢铁制品可以回收重新利用,既可以节约能源,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故C说法错误;
D、合金是指向一种金属中加热融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具有金属特征的混合物,则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11. 将一个大烧杯罩在分别盛有浓氨水和酚酞溶液的烧杯上方(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酚酞溶液变成红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氨分子不断运动,部分扩散到酚酞溶液中
B. 升高氨水温度,能缩短酚酞溶液变红的时间
C. 氨溶于水后,溶液中的使酚酞溶液变红
D. 只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也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氨分子不断运动,部分扩散到酚酞溶液中形成氨水,氨水使酚酞变红,选项正确;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升高氨水温度,能缩短酚酞溶液变红的时间,选项正确;
C、氨溶于水后形成氨水,在溶液中电离出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OH−使酚酞溶液变红,选项正确;
D、盐酸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只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不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选项错误;
故选D。
12. 下列化学事实对应的化学原理错误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同一杯糖水浓度处处相同,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小苏打是碳酸氢钠,能与面团发酵中产生的酸反应,所以能消除发酵面团中的酸味,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是因为打开瓶塞时汽水瓶内的气压减小,气压的减小导致气体溶解度的降低,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3. 实验现象是进行实验推理的重要事实证据。对如图所示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无明显现象
B. 产生淡蓝色火焰
C. 拧紧瓶盖后振荡,塑料瓶变瘪
D. ①②两瓶中石灰水变浑程度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可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故A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B错误;
C、拧紧瓶盖后振荡,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瓶中气体减少,压强变小,可观察到塑料瓶变瘪,故C正确;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高,可观察到①瓶呼出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瓶呼出气体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14. 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故A正确;
B、石墨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于制作电极,故B错误;
C、熟石灰(氢氧化钙)属于碱,显碱性,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C正确;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稀硫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可以用来除铁锈,故D正确。
故选B。
15.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 冰和干冰都属于氧化物
B. 纯碱和烧碱都属于碱
C. 氢气和石油都属于化石燃料
D. 碳酸钙和淀粉都属于有机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A、冰是固态的水,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故A正确;
B、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B错误;
C、氢气不属于化石燃料,石油属于化石燃料,故C错误;
D、碳酸钙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属于无机物,淀粉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D错误;
故选:A。
16. “侯氏制碱法”的原理可表示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X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
B. 该化学反应前后,共有四种物质属于盐
C. 中氮、氢元素质量比为1∶4
D. 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后有1个氮原子、4个氢原子、1个氯原子、2个钠原子、1个碳原子、3个氧原子,发应后除去X,共含有1个氢原子、1个氯原子、2个钠原子、1个碳原子、3个氧原子,所以1个X中含有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X为NH3。
【详解】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X分子是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选项错误;
B、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该化学反应前后,共有NaCl、NaHCO3、NH4Cl、Na2CO3四种物质属于盐,选项正确;
C、NH4Cl中氮、氢元素质量比为14:(1×4)=7∶2,选项错误;
D、Na2CO3中钠、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3×2):12:(16×3)=23:6:24,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选项错误;
故选B。
17. 对图中所示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 甲:红磷少量,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没有影响
B. 乙:①②实验对比,可探究铁生锈需要与水接触
C. 丙:平衡的天平一段时间后指针偏右,说明烧碱有腐蚀性
D. 丁: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说明溶解性与温度有关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甲实验中,红磷少量,会导致氧气不能消耗完全,会导致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偏小,故A错误;
B、乙实验中,①中铁钉只与氧气接触不会生锈,②中铁钉只与水接触也不会生锈,不可探究铁生锈需要与水接触,故B错误;
C、丙实验中,由于烧碱具有吸水性,会吸收食盐水中水而发生潮解,导致天平右边质量增加,左边不饱和食盐水中的溶剂水减少,所以平衡的天平一段时间后指针偏右,故C错误;
D、丁实验中,硝酸铵溶于水吸热,烧杯中溶液的温度降低,饱和 KNO3 溶液中析出晶体,说明 KNO3 溶解性与温度有关,故D正确;
故选:D。
18.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味,棉纤维灼烧无特殊气味,所以可以灼烧闻气味进行鉴别,选项正确;
B、氧化钙与水反应,与主要物质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
C、氢气与甲烷燃烧都产生水,点燃,火焰上方分别罩一个干冷的烧杯,都有水雾出现,现象相同,不能鉴别,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钾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同时生成氯化钾,产生了新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
故选A。
19. 向盛有等质量水的甲、乙、丙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0g、30g、30g固体M,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的溶解度:乙>甲
B.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
C. 甲、乙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可能相等
D. 甲、丙烧杯中一定都为不饱和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于甲和乙的温度相同,则M的溶解度:乙=甲,故A说法错误;
B、甲丙烧杯中的固体完全溶解,甲烧杯和丙烧杯中溶剂相等,甲烧杯中溶质质量为10g,丙烧杯中溶质质量为30g,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故B说法错误;
C、甲烧杯中的固体完全溶解,乙烧杯中的固体没有完全溶解,甲烧杯和丙烧杯中溶剂相等,甲烧杯中溶质质量为10g,乙烧杯中溶质质量<30g,当甲烧杯中的固体恰好饱和时,乙烧杯中也只能溶解10g固体M,故甲、乙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可能相等,故C说法正确;
D、甲中10g固体M全部溶解,丙中30g固体也全部溶解,甲、丙烧杯中的溶液不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的溶液,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20. 将和混合物a g放入试管中加热,加热过程中剩余固体质量与加热时间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点时,开始发生反应
B. N点时,固体中含有三种物质
C. P→Q过程中,生成气体的质量逐渐增大
D. 和混合物中的质量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A、M点时,固体的质量还未减少,故M点时,氯酸钾还未开始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B、N点时,氯酸钾部分分解,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此时固体中含有氯酸钾、氯化钾和二氧化锰三种物质,符合题意;
C、P点时,固体的质量不再变化,故P点时,氯酸钾恰好完全反应,故P→Q过程中,生成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a-b)g,不是二氧化锰的质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32分)
21. 纸火锅(如图所示)已经悄然兴起。纸火锅精巧漂亮,使用时无烟、无味,且可吸收汤中多余的油脂,汤底清爽,久煮的食物可保留原本的鲜味。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火锅内煮有白菜、羊肉、面条三种食物,其中富含糖类的食物是_______。
(2)纸火锅所用燃料的主要成分是酒精。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给纸火锅内食材加热过程中,酒精燃烧时的_______能转化为食材的内能。
(3)纸火锅内的汤汁沸腾,但与火接触的纸却没有燃烧,原因是_______。
(4)吃完火锅后用盖子把固体酒精盖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
【答案】(1)面条 (2) ①. ②. 化学
(3)温度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 (4)隔绝空气
【解析】
【小问1详解】
面条由淀粉制成,淀粉属于糖类。故填:面条。
【小问2详解】
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给纸火锅内食材加热过程中,酒精燃烧时的化学能转化为食材的内能。
故填:;化学。
【小问3详解】
由于纸火锅的温度与沸腾的汤汁温度相同,温度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所以与火接触的纸却没有燃烧。故填:温度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
【小问4详解】
用盖子把固体酒精盖灭是利用了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目的。故填:隔绝空气。
22. 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挤压胶头滴管,将水滴入铁槽。滴水前,两瓶中的白磷都不燃烧;滴水后,两瓶中的白磷都燃烧。(滴入铁槽内水的体积忽略不计)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该实验得出物质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
(3)实验利用了铁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
(4)“向固体氢氧化钠中加水”和“向生石灰中加水”都发生了温度变化,两者的原理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5)白磷熄灭,集气瓶恢复到室温后,甲、乙装置气球的状态 (填选项)。
A. 甲膨胀,乙变瘪B. 甲变瘪,乙膨胀C. 都变瘪D. 都膨胀
【答案】(1)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导热性
(4)不相同 (5)C
【解析】
【小问1详解】
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滴水前,两瓶中的白磷均与氧气接触,温度均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均不燃烧,滴水后,甲瓶中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乙瓶中,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两瓶中白磷均与氧气接触,温度均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均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小问3详解】
实验中利用了铁的导热性,可将热量传递给白磷,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使其燃烧;
【小问4详解】
向固体氢氧化钠中加水,是因为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向生石灰中加水,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两者的原理不相同;
【小问5详解】
白磷熄灭,集气瓶恢复到室温后,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故甲、乙装置的气球均变瘪。
故选C。
23.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仪器a的名称_______。该实验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蜡烛燃烧过程中,燃烧掉的蜡烛的质量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
(2)乙是探究金属活动性的实验。将金属X插入盛有溶液的烧杯中,当观察到溶液变成浅绿色后取出X,再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锌粉,一段时间后,溶液浅绿色消失。金属X为_______。由实验可知X、Ag、Zn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_______。实验结束后,烧杯溶液中_______(填“有”或“无”)。
【答案】(1) ①. 托盘天平 ②. 不能 ③. 小于
(2) ①. 铁 ②. Zn>X>Ag ③. 无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a为托盘天平;
蜡烛燃烧产物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逸散到空气中,造成蜡烛质量减轻,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等于燃烧掉的蜡烛的质量与参加氧气的质量和,所以燃烧掉的蜡烛的质量小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
【小问2详解】
亚铁离子的盐溶液呈浅绿色,将金属X插入盛有AgNO3溶液的烧杯中,观察到溶液变成浅绿色,说明X为铁;
将金属X(即铁)插入盛有AgNO3溶液的烧杯中生成浅绿色的硝酸亚铁溶液,说明金属活动性X(Fe)>Ag,烧杯中加入锌,浅绿色消失,说明锌与硝酸亚铁反生了反应,说明金属活动顺序Zn>X(Fe),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n>X>Ag;
锌与硝酸银和硝酸亚铁都能发生发应,当溶液中同时存在硝酸银和硝酸亚铁时,锌且先与硝酸银反应,后与硝酸亚铁反应,溶液浅绿色消失,说明锌与硝酸亚铁发生了反应,说明硝酸银全部被消耗掉,没有剩余,所以实验结束后,烧杯溶液中无AgNO3。
24. 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进行粗盐(NaCl中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计算精盐产率的实验,并用提纯后的精盐配制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粗盐提纯并计算精盐的产率(如图是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
(1)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2)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称取粗盐20g量取足量的水、_______(填操作序号),进而计算精盐产率。若回收精盐的质量为17g,则精盐的产率为_______。
(3)操作③中的错误是_______。同学们按照图中所示操作进行实验,除操作③外其他操作均正确,则精盐的产率会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影响”)。
【实验二】配制一定量氯化钠溶液。
(4)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配制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需在25g水中至少加入NaCl_______g,在量取水的体积时,应选用_______(选填“10”、“50”或“100”)mL量筒。
(5)小丽在称取NaCl质量时,发现天平指针向左偏转,此时应 (填字母序号)。
A. 增加适量NaClB. 减少适量NaClC. 增加砝码D. 调节天平平衡螺母
【答案】(1)引流 (2) ①. ⑤②④③① ②. 85%
(3) ①. 没有用玻璃棒搅拌 ②. 偏小
(4) ①. 9 ②. 50 (5)B
【解析】
【小问1详解】
操作④是过滤,过滤用到玻璃棒引流,使液体沿玻璃棒流入过滤器内;
【小问2详解】
粗盐提纯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所以在取粗盐20g量取足量的水后应进行溶解、过滤、蒸发、由于要计算产量,所以蒸发后还需称量精盐的质量,故操作顺序为:⑤②④③①;
若回收精盐的质量为17g,则精盐的产率为:;
【小问3详解】
操作③为蒸发,蒸发过程中应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③没有使用玻璃棒造成了液滴飞溅,从而使蒸发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小,产率偏低;
【小问4详解】
20℃时硝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即在20℃时,在100水中36g氯化钠达到饱和,25g水中溶解氯化钠质量为:;
选用量筒应选量程大而接近的,25g水的体积为25mL,所以应选用50mL的量筒;
【小问5详解】
小丽在称取NaCl质量时,发现天平指针向左偏转,左盘放物,说明NaCl质量偏大了,应减少适量的NaCl直至天平平衡,
故选B。
25. A~L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如图是第一学习小组的同学建构的以C为核心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A、D、L属于盐,D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L由三种元素组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为_______。
(2)C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
(3)符合反应①的一个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符合反应④的一个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
【答案】(1)NaCl
(2)灭火等(合理即可)
(3) ①. (合理即可) ②. (合理即可)
(4)化合反应
【解析】
【分析】A~L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D、L属于盐,D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则D为氯化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则A可以为碳酸钠,B为稀盐酸,二氧化碳和碳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F为碳,H为一氧化碳,I可以为氧化铁等,K为铁,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且L由三种元素组成,故G为氧化钙,J为氢氧化钙,L为碳酸钙,代入验证,推论合理。
【小问1详解】
D为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
【小问2详解】
C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等;
【小问3详解】
反应①可以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合理即可);
反应④可以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合理即可);
【小问4详解】
反应③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17分。)
26.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仪器M的名称_______。
(2)若选用甲进行实验室制取,则药品X、Y分别为_______,若选用乙检验,则乙中盛放的药品为_______。
(3)若选用甲进行实验室制取,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若选用乙干燥,则乙中盛放的药品为_______。若选用乙排空气法收集,则检验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
(4)若选用甲进行实验室制取,下列药品X、Y最好选用_______(填选项)。
A.镁片和稀盐酸 B.铜片和稀硫酸 C.氧化铁和稀盐酸 D.锌粒和稀硫酸
若选用乙排水法收集,则氢气应从_______口通入。(选填“a”或“b”)
【答案】(1)分液漏斗
(2) ①. 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 ②. 澄清石灰水
(3) ①. ②. 浓硫酸 ③.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4) ①. D ②. b
【解析】
【小问1详解】
仪器M的名称为分液漏斗;
【小问2详解】
若选用甲进行实验室制取,装置甲为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则药品X、Y分别为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检验二氧化碳的药品是澄清石灰水,将气体通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集气瓶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小问3详解】
若选用甲进行实验室制取,装置甲为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则该实验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若选用乙干燥,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则乙中盛放的药品可以为浓硫酸;若选用乙排空气法收集,则检验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小问4详解】
A、镁片和稀盐酸能反应生成氢气,但由于镁反应速率过快,不利于氢气的收集,故不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不符合题意;
B、铜片和稀硫酸不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C、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铁,不符合题意;
D、锌粒和稀硫酸能反应生成氢气,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符合题意。
故选:D;
若选用乙排水法收集氢气时,由于氢气的密度比水小,所以氢气应从b口通入。
27. 青铜器的制作和使用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夏商时期。铜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生成绿色的铜锈(主要成分是铜绿)。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对“铜绿的组成”进行了探究,并结合铜绿的组成对铜生锈的条件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①铜绿能与酸发生复分解反应。
②铜绿受热易分解。
探究Ⅰ:探究铜绿的组成。
【实验1】小红取少量铜绿、适量稀盐酸于下图的反应装置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溶液变成蓝色。
(1)小红选用的反应装置为图中的_______(填字母)。
【论证推理】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小红认为铜绿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小刚则认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也可能来自装置中的空气。为了排除小刚的推测,应补充的实验及现象是_______。
(3)小红的实验方案说明铜绿中含有原子团_______,进而说明铜绿中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
(4)试管中的溶液变成蓝色,说明铜绿中含有_______元素。
【实验2】小明选用图中的装置A进行实验,取干燥的铜绿加热后,试管内壁出现水雾,说明铜绿中含有氢元素。同时观察到试管中生成了一种黑色固体,小明猜想黑色固体可能是氧化铜。
【验证猜想】
(5)小明从装置A中取少量黑色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搅拌,黑色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成蓝色,从而证明自己的猜想正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得出结论】铜绿由铜、碳、氢、氧四种元素组成。从老师那里获知铜绿的化学式为。
【交流讨论】根据铜绿[]组成,同学们认为金属铜生锈的条件除需有和外,还必须有。
探究Ⅱ:是否为金属铜生锈的必要条件?
【实验3】
(6)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集气瓶甲中的铜片不生锈,集气瓶乙中的铜片生锈,证明同学们的猜想正确。则集气瓶甲中的物质X和集气瓶乙中的物质Y分别是_______。
【分析拓展】
(7)铜生锈是铜与空气中的、和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铜绿[]的过程。在此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是_______。
【答案】27. B 28. 向发生装置相同的试管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29. 30. 铜##Cu
31.
32. X为水,Y为氧气和二氧化碳 33. Cu、O
【解析】
【小问1详解】
铜绿与稀盐酸反应,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选择B为发生装置;
【小问2详解】
应补充的实验是向发生装置相同的试管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可以排除小刚的推测;
【小问3详解】
小红的实验方案:铜绿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说明铜绿中含有的原子团是,进而说明铜绿中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
【小问4详解】
蓝色溶液为Cu2+的溶液,说明铜绿中含有铜元素;
【小问5详解】
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6详解】
铜生锈的条件是需要O2 和 H2O 外,还必须有 CO2,实验中要控制相同的量:氧气和水,不同的量为CO2,则X为水,Y为氧气和二氧化碳;
【小问7详解】
铜生锈是铜与空气中的 O2、 H2O和 CO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铜绿[ Cu2(OH)2CO3 ],反应前铜元素显0价,氧元素显0价,反应后铜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故在此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是Cu、O。
四、计算应用题(本题共1个小题,共6分。)
28. 为了测定某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一定量的该稀盐酸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及实验中测定的数据如图所示(盐酸挥发忽略不计)。
请计算:
(1)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g。
(2)该稀盐酸中溶质的溶质分数。
【答案】(1)0.4 (2)解: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
由图可知,反应后溶液总质量为110.8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可得,则,故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该稀盐酸中溶质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于铁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因此铁参与反应的质量为11.2g,设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故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4g;
【小问2详解】
见答案。选项
化学事实
化学原理
A
同一杯糖水的浓度处处相同
溶液具有均一性
B
小苏打能消除发酵面团中的酸味
小苏打能与酸反应
C
电解水证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
D
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选项
物质
性质
用途
A
碳
还原性
冶炼金属
B
石墨
质软、灰黑色
作电极
C
熟石灰
碱性
改良酸性土壤
D
稀硫酸
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除铁锈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羊毛和棉纤维
灼烧,闻气味
B
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加水溶解,过滤
C
鉴别和
火焰上方分别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观察
D
除去NaCl溶液中的
加入适量的KOH溶液,过滤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NaCl的溶解度/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初中学业水平质量监测化学试卷,共8页。
这是一份2023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中考化学质检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做法科学的是,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初中毕业生基础知识与能力质量监测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及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计算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