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新初二)暑期初二物理检测卷(B)(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考试范围:第一章、第二章;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甲、乙两同学同时从家中步行到学校,刚好在学校大门口相遇,他们的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同学从家中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一样大
B.甲的速度始终比乙的速度大
C.10~12min,甲处于静止状态
D.12~16min,乙的平均速度为3m/s
2.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同时自西向东行驶时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2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小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6m/s
C.乙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3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3.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B.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C.0~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D.4~8s内,甲、乙两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4.小明在100m比赛中,用10秒跑完全程,测得70m处的速度是9m/s,冲刺时的速度为10.2m/s,小明在整个比赛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A.9m/sB.10.2m/s
C.10m/s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5.甲、乙两人进行100m赛跑,结果甲比乙超前10m到达终点。如果让甲从原起跑线往后退10m起跑,乙仍从原起跑线起跑,两人都保持原来的速度重新比赛,则比赛结果是( )
A.同时到B.甲先到C.乙先到D.不能确定
6.甲、乙、丙三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看见甲在匀速上升,甲看见丙在匀速下降,则它们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有以下说法:
①甲上升; ②乙下降,但比甲快;
③乙下降,但比甲慢; ④丙下降,但比甲快;
⑤丙上升,但比甲慢; ⑥甲在匀速下降。
这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⑤⑥D.②③④
7.随着临园路道路提升工程全面完工,绵阳市中心城区道路通行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现有甲、乙、丙三辆汽车沿着临园干道自西向东匀速行驶,甲车最快,乙、丙两车速度相同,则( )
A.以甲车为参照物,乙、丙两车均向东行驶B.以甲车为参照物,乙、丙两车均向西行驶
C.以乙车为参照物,甲、丙两车均向东行驶D.以丙车位参照物,甲、丙两车均向西行驶
8.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mm刻度的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3.35cm,3.36cm,3.55cm,3.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3.405cmB.3.36cmC.3.38cmD.3.41cm
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B.超声波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大于次声波
C.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器械是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
D.防噪声耳罩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10.下面一些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人的心跳声和呼吸声时,听诊器能起到改变声音音色的作用
B.用B超检查病人内脏时,利用了次声波传播时能量损失小的特点
C.利用超声波探测金属内部存在的缺陷,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超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11.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B.大雪后噪声减小,是在声源处减弱了噪声
C.从气温角度来说,冬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较夏季慢一些
D.噪声也具有频率、响度、音色三特性
12.如图所示是声波的四种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响度相同B.甲、丙的响度相同
C.甲、丙的音调相同D.丙、丁的音色相同
13.关于错误和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65分贝的声音会干扰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声音
B.测量时多估计几位数字就可以减小误差
C.在百米赛跑中,如果裁判员听枪声记时,记录的成绩是12.39s,则学生的真实成绩应该是12.10s
D.噪声监控装置不可以减弱噪声
14.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国歌播放一遍大约5min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C.课桌的高度约为80dm D.人正常走路的速度约为4km/h
15.一艘科考船对某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
A.B.
C.D.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16.小明从费县坐高铁到临沂,想测列车的速度,在路上动车通过一座大桥,已知车长150m,大桥长1500m,小明从上桥到离开桥,小明通过大桥的时间是20s,则动车速度是 ___________m/s,则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是 ___________s。
17.某同学用手中的毫米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4次,测得的结果分别是:25.96cm、 25.98cm、25.79cm、25.99cm,该物理课本的长度为_________cm;图中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__s。
18.甲、乙两物体同时沿同一方向运动,s~t图象如图所示,则0~8s内,甲的平均速度 _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的平均速度,0~4s内,以甲为参照物,乙是 ___________(选填“向前运动”、“向后退”或“静止”)的。
19.在一次科学探究活动中,小明要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他用每隔相等时间拍照一次的相机(相机说明书上的相关描述如下:“每秒拍照2次,像成在同一底片上”),拍下如图所示的照片,右侧为纸锥从E到F过程的放大图,EF段纸锥运动的路程是______cm,EF段纸锥下落的速度是______m/s。
20.夏季大雨前,经常是电闪雷鸣。在一次闪电过后约3s你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发生处离你约______m(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340m/s);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某海域海水深6000m,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则经过______s后才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
21.如图所示,在 8 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i 的声音来。其中音调最低的是______瓶。
22.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如图甲,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图乙中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将小球弹起,如果此实验放在月球上做,将看到乒乓球 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弹开。以上两个实验中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三、实验题
23.某同学利用斜面、小车和挡板“测小车的平均速度”。他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通过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进行了两次实验,小车第二次运动的v-t图像如图2所示,在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如表,请你帮助该同学完成以下问题。
(1)该实验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有刻度尺和___________,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
(2)在第一次实验中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m/s(结果保留二位小数);
(3)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倾角较小,其目的是___________(填“缩短”或“增加”)测量时间,以减小测量时的误差;
(4)关于小车第二次运动的v﹣t图像更接近的是___________(选填字母代号);
(5)如果计时操作不熟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_____(填“大”或“小”)。
24.物理实验小组在图示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___________(选填“路程”或“时间”)造成的误差;
(2)实验中,在B处或C处放置一金属挡片,这是为了方便测量 ___________(选填“路程”或“时间”);
(3)为了测量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小明将小车置于B点由静止释放,测得小车运动的时间来计算平均速度_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4)误差分析:若在测量过程中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测得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会偏 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5)数据分析:小红所在实验小组细心实验,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①小红利用如下方法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这种计算方法 _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
②若AB段的平均速度为v1,BC段的平均速度为v2,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3,由表中数据可知,它们按由大到小排列为 ___________。
③下列图像中,能够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___________。
④实验中,测量小车在不同路程上的平均速度,目的是 ___________
A.求速度的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
B.探究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速度变化的规律
25.如图所示,是在学习“声现象”一章中常见的几个探究实验:
(1)如图甲,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实验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产生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便于观察;用相同的力敲击音叉,距音叉远近不同的人听到声音大小不同,说明声音的响度不仅与_______有关,也与_______有关。
(2)如图乙,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小。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_______。
(3)如图丙小明把伸出桌边一端钢尺的长度逐渐变长一些,用相同的力再拨动钢尺,声音的音调变_______(填“高”或“低”),如果钢尺伸出桌面很长时,拨动钢尺时,可能听不到,此时钢尺发出的是_______(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正常声波”)。
(4)如图丁,拿一塑料片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慢,一次快,发现塑料片划得越快,塑料片振动频率越_______(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选填“高”或“低”)。
四、计算题
26.甲、乙两地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卸货停靠了1h,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9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1200m的一座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1min。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2)火车的长度?
(3)若火车以40m/s的速度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在相邻的轨道上迎面驶来一列长300米的货车,速度为72km/h,坐在火车窗口的乘客看到货车从他面前经过的时间是多少秒?
27.一列火车的车身长200m,匀速驶向一山体隧道,隧道长1800m,为了安全在距山体380m处司机鸣笛警示,经过2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火车的速度是多少?
(2)从听到回声处到隧道还需行驶多长时间?
(3)该匀速行驶的火车完全通过隧道(即从车头进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需要多少时间?
项目
AB段
AC段
路程/m
0.4
0.8
第一次实验时间/s
1.6
2.8
第二次实验时间/s
2.8
4.8
测量的物理量
AB段
BC段
AC段
路程s/cm
40
40
80
时间t/s
3
2
5
平均速度v/(cm·s-1)
13.3
20
16
参考答案:
1.A
【详解】A.由题意和图像可知,甲、乙两同学同时从家中步行到学校,刚好在学校大门口相遇,所走的路程、所用的时间都相同,由可知,甲、乙二人从家中到学校的平均速度相同,故A正确;
BCD.在s-t图像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据此结合图像可知,甲同学在整个过程中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乙先是在0~10min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
中间有一段时间静止;在12min~16min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
所以,甲的速度并不是始终比乙的速度大,故BCD错误。
故选A。
2.C
【详解】A.由图知,前2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故A错误;
B.由图知,甲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说明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知甲车在1s内通过的距离小于16m,所以甲车的速度小于16m/s,故B错误;
C.由图可知,乙车在相同的时间(1s)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变大,故乙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D.由图可知,在3s内的甲车通过的距离大于乙车通过的距离,根据可知甲车在3s内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在3s内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3.B
【详解】A.由图可知,乙同学0s时行走,而甲同学是在4s时才开始行走,所以他比乙同学晚出发4s,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D.由图可知,4~8s内,甲的图像是一条直线,0~8s内,乙的图像是一条直线,这表明他们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同学从4s开始行走,到8s末行走了5m,用时4s;乙同学从0s开始行走,到8s末行走了5m,用时8s,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不同,因此它们的速度不相等,所以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不相等,故B错误,符合题意,D正确,不符合题意;
C.0~8s内,甲、乙通过的路程都是5m,则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详解】小明在100m比赛中,用10秒跑完全程,则平均速度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B
【详解】设甲用的时间为t,则速度为
乙的速度为
第2次比赛时
因为速度不变,所以甲用的时间
乙用的时间为
因为
即
因此还是甲先到达终点,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6.B
【详解】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说明甲相对于地面匀速下降,故①错误,⑥正确;
乙看到甲匀速上升,说明乙相对于地面匀速下降,且v乙>v甲,故②正确,③错误;
甲看到丙匀速下降,说明丙相对于地面匀速下降,且v丙>v甲,故④正确,⑤错误。
综上所述可知,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7.B
【详解】AB.甲、乙、丙三辆汽车都在向东行驶,甲车速度大于乙、丙两车的速度,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丙两车都向西行驶,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B正确,符合题意;
C.乙车与丙车方向相同、速度相等,所以以乙车为参照物,丙车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故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丙车静止,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乙车与丙车方向相同、速度相等,所以以丙车为参照物,乙车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故以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乙车静止,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B
【详解】在四次测量的数据中,数据3.55cm与其他三次差别太大,故3.55cm为错误数据,故应去掉,则物体的长度
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9.A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
B.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超声波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等于次声波的传播速度,故B错误;
C.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器械是利用了声能传递能量,故C错误;
D.减小噪声的影响,通常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三个环节进行防治。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10.C
【详解】A.医用听诊器的作用是:捕获人体内的声音,将其传导到人耳中,利用声音传递信息,而不是改变音色。故A错误;
B.B超是根据超声波在人体内的传播及反射情况,反映人体信息。这是利用声来传递信息。故B错误;
C.利用超声波探伤,是根据超声波在金属内的传播及反射情况,推测金属内部是不是有缺陷。这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C正确;
D.一般情况下,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左右。故D错误。
故选C。
11.B
【详解】AB.大雪蓬松且多孔,声音传播到雪上时,难以被反射出去,对噪声有吸收作用,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错误,B符合题意;
C.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从气温角度来说,冬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较夏季慢一些,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噪声也是声音的一种,所以噪声也具有频率(音调)、响度、音色三特性,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B
【详解】A.由图可知,甲、乙的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甲、丙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故B正确;
C.由图可知,甲、丙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C错误;
D.由图可知,丙、丁的波形图有很大的的区别,所以丙、丁的音色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13.D
【详解】A.70dB会干扰生活、影响工作,65分贝的声音还不会干扰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故A错误;
B.测量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即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与测量时多估计几位数字无关,故B错误;
C.因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远小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再开始计时时成绩会比实际时间减少,如果裁判员听枪声记时,记录的成绩是12.39s,则学生的真实成绩应该比这个数要大,故C错误;
D.噪声监测装置不可以减弱噪声,只能监测声音的大小,故D正确。
故选D。
14.D
【详解】A.国歌播放时间为46秒,大约为50s,故A不符合题意;
B.真空不能传声,故B不符合题意;
C.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故C不符合题意;
D.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
1.1m/s=3.96 km/h≈4km/h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5.B
【详解】根据公式的变形公式s=vt可知:当速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大,因为0.30s>0.16s>0.14s,所以sA=sC=sE>sB>sD,所以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6. 75 22
【详解】[1]小明通过大桥的路程
动车速度
[2]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
由可知,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
17. 25.98 276.5
【详解】[1]测量结果由准确值和估计值及单位组成,因为估计值只能有一位,故测量结果的准确值是相同的,根据四个测量结果可知,25.79cm的准确值与其它三个不同,故这个测量值是错误的,应剔除;为减小误差,取平均值作为测量,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小数位数与测量结果一致)为
[2]停表的中间小表盘上,每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指在“4”和“5”之间,偏向“5”一侧,小表盘的读数为4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每个小格代表0.1s,因为小表盘偏向“5”一侧,所以大表盘指针的读数为36.5s,停表的读数为
4min36.5s=276.5s
18. 小于 静止
【详解】[1] 0~8s内,甲通过的距离为
s甲=40m-20m=20m
乙通过的距离为
s乙=40m> s甲
根据,在时间相同时,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
[2]0~4s内,甲的s~t图象为一条斜直线,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甲通过的距离为20m,甲的速度为
乙的s~t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0~4s内,乙通过的距离为20m,乙的速度为
因甲、乙的速度相同,两物体同时沿同一方向运动,故以甲为参照物,乙是静止的。
19. 20.0 0.4
【详解】[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E到F的路程为
s=80.0cm-60.0cm=20.0cm
[2]照相机每秒拍照2次,则EF之间的时间为t=0.5s,则纸锥下落的速度是
v===0.4m/s
20. 1020 8
【详解】解:闪电发生处离我们的距离为
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收到回波需要的时间为
答:闪电发生处离我们的距离为1020m,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收到回波需要的时间为8s。
21.a
【详解】振动体发声的频率与长度有关,而敲击瓶子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瓶子与水振动产生的,瓶子中水越多,振动越慢,发声时的频率越低,所以音调最低的是a瓶。
22. 振动 不能 转换法
【详解】[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但音叉的振动很小,难以观察,如图甲,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说明音叉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3]由于月球是真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右边的音叉振动产生的声音不能传到左边的音叉上,所以在月球上不能完成该实验。像这种直接难以观察的现象,转换成容易观察到的现象来观察,这种研究方法称为换转法。
23. 秒表 0.29 增加 C 大
【详解】(1)[1]该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因此需要的测量仪器除了刻度尺,还需秒表。
[2]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2)[3]由表格数据可知在第一次实验中,小车在AC段通过的路程为s=0.8m,第一次实验中AC段所用的时间为t=2.8s,则第一次实验中AC段的平均速度
(3)[4]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越快,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短,因此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倾角较小,其目的是增加测量时间,以减小测量时的误差。
(4)[5]由表格数据可知,第二次实验中,小车在AB段和BC段的路程相同,小车在BC段所用的时间
tBC=4.8s-2.8s=2s
因此BC段时间小于AB段时间,由可知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即小车在斜面上做的是加速运动。
A.由图可知,随着时间增加,速度逐渐变小,说明是减速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随着时间增加,速度保持不变,说明是匀速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随着时间增加,速度逐渐增加,说明是加速运动,故C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6]若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所测AC段的时间会偏小,AC段路程一定,由可知测得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
24. 时间 时间 错误 大 错误 v2>v3>v1 C B
【详解】(1)[1]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计时会越困难,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减小测量时间造成的误差。
(2)[2]实验中,在B处或C处放置一金属挡片,小车撞击金属片会发出声音,便于测量时间。
(3)[3]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若从B点由静止释放,不是小车从A到C运动过程中通过BC段的时间。
(4)[4]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路程一定,由可知AC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大。
(5)①[5]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全程的路程和全程时间之比,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知这种计算方法错误。
②[6]若AB段的平均速度为v1,BC段的平均速度为v2,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
v1=13.3cm/s,v2=20cm/s
v3=16cm/s
它们按由大到小排列为
v2>v3>v1
③[7]小车下滑过程做加速运动。
A.由图可知,速度v不发生变化,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物体做加速运动,故C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物体做减速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④[8]测量不同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主要探究小车的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小车在斜面的不同位置有不同的速度,不能求平均值,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25. 振动 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 振幅 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真空不能传声 低 次声波 快 高
【详解】(1)[1][2]甲图中,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该实验中用到的这种科学探究方法是转换法。
[3][4]用相同的力敲击音叉,距音叉远近不同的人听到声音大小不同,响度大小不同,说明声音的响度不仅与振幅有关,也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2)[5]乙图中,玻璃钟罩中的空气越少,声音越小,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3)[6]丙图中,小明把伸出桌边一端钢尺的长度逐渐变长一些,用相同的力再拨动钢尺,此时钢尺的振动频率变小,声音的音调变低。
[7]如果钢尺伸出桌面很长时,拨动钢尺时,可能听不到声音,此时钢尺发出声音的频率低于20Hz,是次声波。
(4)[8][9]拿一塑料片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慢,一次快,发现塑料片划得越快,塑料片振动频率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26.(1)100km/h;(2)300m;(3)5秒
【详解】解:(1)由题可知火车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为
则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为
(2)火车通过桥梁的速度为
火车全部通过桥梁行驶的路程为
则火车的长度
(3)已知货车的速度
由于火车与货车相向行驶,则相对速度
由可得坐在火车窗口的乘客看到货车从眼前经过的时间
答:(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为100km/h;
(2)火车的长度为300m;
(3)坐在火车窗口的乘客看到货车从他面前经过的时间是5秒。
27.(1)40m/s;(2)7.5s;(3)50s
【详解】解:(1)由题意可得,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传播的距离为
s声=v声t=340m/s×2s=680m
因为2s=s声+s车,所以火车走过的距离为
s车=2s-s声=2×380m-680m=80m
故火车的速度为
(2)由(1)可知,听到回声时,车行走了80m,根据速度公式可得,火车到隧道还需行驶的时间为
(3)该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路程等于隧道的长度加上列车的长度,即
s′=s隧道+s车′=1800m+200m=2000m
根据速度公式可得,该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为
答:(1)火车的运动速度为40m/s。
(2)从听到回声处到隧道还需行驶7.5s。
(3)该列车全部在隧道里的时间是50s。
【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新初二)第2章 2.5章末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新初二)第2章 2.5章末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新初二第2章25章末复习原卷版docx、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新初二第2章25章末复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新初二)第2章 2.3声的利用(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新初二)第2章 2.3声的利用(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新初二第2章23声的利用原卷版docx、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新初二第2章23声的利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新初二)第2章 2.2声音的特性(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新初二)第2章 2.2声音的特性(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新初二第2章22声音的特性原卷版docx、暑假衔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新初二第2章22声音的特性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