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1.2 乐音的特性(练习)(原卷版)-2023-2024年八年级上册物理(苏科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913489/0-171961941426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课时1.2 乐音的特性(练习)(原卷版)-2023-2024年八年级上册物理(苏科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913489/0-171961941432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课时1.2 乐音的特性(练习)(解析版)-2023-2024年八年级上册物理(苏科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913489/1-171961941513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课时1.2 乐音的特性(练习)(解析版)-2023-2024年八年级上册物理(苏科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913489/1-17196194151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课时1.2 乐音的特性(练习)(解析版)-2023-2024年八年级上册物理(苏科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913489/1-171961941517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1.2 声音的特征当堂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1.2 声音的特征当堂检测题,文件包含课时12乐音的特性练习原卷版-2023-2024年八年级上册物理苏科版docx、课时12乐音的特性练习解析版-2023-2024年八年级上册物理苏科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1.在门窗关闭的空教室里说话,会感到声音比在门窗打开放有桌椅的教室里声音响亮,原因是( )。
A.声音的响度大些B.声音的音调高些
C.声音与回声分开了D.声音与回声混在一起了
【答案】D。
【解析】教室的长与宽约8m左右,在空教室讲话时,声音经墙壁反射回仅需0.04s左右,当回声比原声到达耳内的时间差低于0.1s时,原声与回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加强,这就是空教室内讲话声特别响的原因;开着窗声音会传出室外减小响度,教室内放有桌椅,声音传播过程中会桌椅等物质吸收,使声音能量大大减少,这样一来即使有回声,也因能量变小而使声音变弱。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2.拿一张硬片让它快些从一只木梳上划过,再让它从同一只木梳上慢一点划过,且力度相同,则两次所发出的声音( )。
A.响度不同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D.三者都不同
【答案】B。
【解析】A、硬纸片快一些和慢一些从木梳划过,力度相同,木梳齿的振幅不变,响度不变。故A说法不正确。
B、用硬纸片从木梳上很快地划过去时,梳齿振动的快,发出声音的音调高;当慢一点从同一木梳上划过去时,梳齿振动的慢,发出声音的音调低。故B说法正确。
C、音色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硬纸片快一些和慢一些从木梳划过,它的音色没变。故C说法不正确。
D、由A、B、C分析可知,故D说法不正确。故选:B。
3.拿一张硬纸片,让它从一木梳上很快地划过去,再让它慢一点从同一木梳上划过去,两次用力大小一样,则两次发出的声音( )。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D.前三项都不同
【答案】A。
【解析】用硬纸片从木梳上很快地划过去时,梳齿振动的快,发出声音的音调高;
当慢一点从同一木梳上划过去时,梳齿振动的慢,发出声音的音调低;故选:A。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象之间的“交谈”有时用超声波,声音很小,人类听不见但大象们能听清;
B.静谧的夜晚我们身边的狗狗有时突然耳朵一竖并转动几下,这可能是狗狗听到了人类听不见的声音;
C.家人之间悄悄说话,身边的狗狗无动于衷,因为“悄悄话”的频率狗狗是无法感知的;
D.因为大象和狗的“发声频率”没有重叠区,所以狗的叫声大象永远也听不见
【答案】B。
【解析】A、大象的声音频率属于次声波,不在人耳听觉范围之内,故A说法不正确;
B、狗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广,因此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狗能感觉到,故B说法正确;
C、狗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广,人说话的声音狗是能够听到的,故C说法不正确;
D、大象和狗的“发声频率”没有重叠区,但大象和狗的“听声频率”有重叠区,所以大象是能够听到狗的叫声的,故D说法不正确。故选:B。
5.下列日常用语中所讲的“高”指音调的是( )。
A.“引亢高歌”;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C.“请勿高声喧哗”;
D.“这音太高,我唱不上去”
【答案】D。
【解析】A、“引亢高歌”是提高声音的响度大小。故A错误;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就是不敢高声说话,降低声音的响度交谈,是指声音的响度大小。故B错误;
C、“请勿高声喧哗”就是不要大声说话,是指声音的响度大小。故C错误;
D、“这音太高,我唱不上去”是指声音的音调高,难以唱上去。故D正确。故选:D。
6.声波可以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先将话题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再将两个敲响的音叉甲和乙分别对着话筒发出声音,在示波器上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波形,通过对波形的分析,可知( )。
A.甲声波的频率较大B.乙声波的频率较大
C.两次声波的频率一样大D.甲声波传播速度较慢
【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两个图象中,声波振动的幅度相同,但疏密程度不同,所以两个声波的振幅相同,但频率不同,越密的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故分析四个选项可知,B选项是正确的。故选:B。
7.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中,能够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的是( )。
A.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听声音的变化;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情况;
C.抽去罩内一些空气后,听闹钟的铃声变化;
D.小丽通过“土电话”听小刚的轻声说话声
【答案】B。
【解析】A、用力吹一根细管,将它不断剪短,空气柱长度减小,空气容易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变高。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纸屑跳动高度不同,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的是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B符合题意;
C、罩内抽出空气,闹铃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C不符合题意。
D、通过“土电话”听到另一个人轻声说话声,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8.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A.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
B.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
C.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D.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
【答案】A。
【解析】AC、不同材料的物质发声结构不同,所以钟发出的声音音色与其它的物质发声的音色不同,所以客船上的人是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故A错误,C正确;
B、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的,故B正确;
D、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故选:A。
9.“星光大道”比赛现场,一歌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歌唱演员演唱时,若某个观众距离歌手17m远,则歌声传到他那里需要 s。(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答案】音调;0.05。
【解析】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地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v=,
∴t==0.05s。
故答案为:音调;0.05。
二、提升练习
1.(2021·陕西) 学校艺术节的合唱比赛中,同学们在乐队的伴奏下放声高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学们的歌声是由振动产生的;
B. 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可以在真空传播;
C. “放声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 观众能辨别不同的乐器声,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答案】A。
【解析】A.声音是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可以在空气传播,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放声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高,故C错误;
D.观众能辨别不同的乐器声,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故选A。
2.(2021·岳阳)在庆祝建党100周年歌唱比赛中,师生齐唱《把一切献给党》,抒发爱党、爱国之情。对于歌声描述正确的是( )。
A.伴奏的钢琴和圆号的音色是一样的;
B.歌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齐唱使得声音的音调更高;
D.歌声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答案】D。
【解析】A、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伴奏的钢琴和圆号的音色是不同的,故A错误;
B、歌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C、多人唱同一首歌增大了响度,传播的远,故C错误
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歌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故选:D。
3.(2021·扬州)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轻声细语”指的是降低声音的音调;
D.分辨琵琶和小提琴的声音主要依靠响度
【答案】B。
【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生停止,故B正确;
C.“轻声细语”指的是说话的声音小,是降低声音的响度,不是降低声音的音调,故C错误;
D.音色是声音的特有品质,用于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分辨琵琶和小提琴的声音主要依靠音色,故D错误。故选B。
4. (2021·青海)在庆祝建党100周年歌咏比赛中,能辨别出二重唱男声和女声的依据是( )。
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频率
【答案】C。
【解析】男声和女声,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二重唱的男声和女声。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5. (2021·临沂)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激发爱党爱国热情,我市部分学校组织了“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大型合唱比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歌声是空气的振动产生的B. 使用扩音器可以增大声速
C. 男低音演员歌声的响度小D. 女高音演员歌声的音调高
【答案】D。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歌声是由歌唱者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使用扩音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
C.男低音演员的歌声音调低响度大,故C错误;
D.女高音演员的歌声音调高响度小,故D正确。故选D。
6. (2021·恩施州)跳摆手舞时,很远处能听到鼓声,是因为鼓声( )。
A. 响度大B. 音调高C. 音色独特D. 声速快
【答案】A。
【解析】在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到跳摆手舞时的鼓声,是因为鼓声的响度大,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7.(2021·福建)满怀深情的歌声“唱支山歌给党听"从教室内传出,江老师隔着墙便能判断出是小华在唱歌,其依据是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音速
【答案】C。
【解析】声音的特征分为音调、响度和音色。能辨别声音的声源的是音色,故辨别谁在唱歌,依据的是音色。故选C。
8.(2021·南京)小明和小华读出 a 、 b 、 c 三个拼音字母,利用软件采集到的数据如下表,分析可知( )。
A.小明声音音调低 B.小明声音响度大 C.小华声音音调低 D.小华声音响度大
【答案】A。
【解析】表中单位是Hz ,所以测的是频率,反映了音调,小华声音频率高,音调高,故 BCD 不符合题意, A 符合题意。故选 A。
9.(2021·江西)为了庆祝建党100周年,学校在演播厅举办文艺汇报演出。小明同学在演播厅外一听就知道是女生在演唱,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断的,听到的歌声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
【答案】音色;空气。
【解析】小明同学在演播厅外一听就知道是女生在演唱,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的;
小明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10.(2021·上海)两个女高音唱歌时,这里的“高”指的时 高,观众听到的声音程度不同,是因为声音的 不同,能分辨出不同的歌手,是因为她们的 不同。
【答案】音调;响度;音色。
【解析】(1)女高音指的是歌唱演员的音调高;
(2)观众听到的声音程度不同,指的是声音的大小不同,指的是声音的响度;
(3)辨别声音靠的是声音的音色,能分辨出不同的歌手,是因为她们的音色不同。
11.(2021·淄博)图中是利用钢尺探究声现象的实验情景。
(1)将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 产生的。
(2)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 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 不同。
(3)将钢尺伸出桌面的一端对着点燃的蜡烛,拨动钢尺发现烛焰熄灭,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答案】(1)物体振动;(2)响度;音调;(3)能量。
【解析】(1)拨动钢尺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2)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因为力度不同,物体的振幅不同,响度则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因为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则音调不同。
(3)拨动钢尺发现烛焰熄灭,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使烛焰熄灭。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1.2 声音的特征一课一练,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1.2 声音的特征课后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实验探究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2 声音的特征复习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