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第二节 电解池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第二节 电解池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引入,原理猜想,方案设计,质疑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与评价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水质电解器的工作原理、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离子观和电解池模型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并用科学探究解决问题,揭示现象的本质。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引入
环节二、原理猜想
环节三、方案设计、实验验证
环节四、质疑提升
板书设计
水质电解器的工作原理
阴极(Al) :2H2O+2e-=H2↑+ 2OH-
阳极(Fe): Fe - 2e- =Fe2+
教学目标
素养评价目标
通过生活情境视频引入,渗透生活中处处是化学
诊断和发展学生崇尚科学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素养水平
通过结合实验现象,利用已学知识联系水质电解器的说明书的内容尝试解释水质电解器工作原理
诊断和发展学生对复杂的问题情境中的关键要素进行分析以选择模型解决复杂的化学问题,并能从宏观与微观结合的视角对变化进行表征的素养水平
通过讨论形成验证水质电解器工作原理的实验方案
诊断和发展学生依据假设提出探究方案,评价并优化方案的素养水平
通过实验探究验证水质电解器的工作原理,并解释自来水中出现浑浊、纯净水中几乎无现象的原因
诊断和发展学生合作完成实验操作,基于实验事实得出结论,交流自己的探究成果,能对实验中的“异常”现象进行反思、提出质疑和新的实验设想,并进一步付诸实施的素养水平
通过讨论,总结水质电解器能否检验水质,生活中饮用水如何选择
诊断和发展学生自觉抵制伪科学,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探讨科学饮水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的素养水平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撑点
设计意图
【导入】播放视频
2021四川食品安全水质电解器视频展示
班级优化大师随机抽选一位同学【灵魂拷问】
这样的水你敢喝吗?
及时评价学生的回答
观看视频思考
学生思考后发表观点
【课堂实录】
学生A:从高中生具备的基础知识可知可以喝,而且自己经常喝。
学生B:不能喝,因为自来水里面确实出现了浑浊,而自来水中没有浑浊出现。
技术运用点1:视频播放技术。
为了更好的整合资源在编辑导入视频时运用喀秋莎将水质电解器、说明书的图片和2021年6月四川食品安全宣传的视频整合在一起,突出情境的真实性和存在的广泛性,同时多维度多视角的将素材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技术运用点2:
班级优化大师的随机抽选
利用利用班级优化大师的随机抽选提问,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通过抽选,增加了学生的专注力。
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平台,对生活中宏观现象的科学认知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的重要途径。因此我选择了商家在推销自己的净水设备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水质检测仪器水质电解器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好奇的同时,引发学生思考。
同时引导对社会上相关的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更加具备社会责任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撑点
设计意图
展示水质电解器的说明
根据学生回答给予评价
根据学生回答书写水质电解器的工作原理板书电极反应式
【火眼金睛】请大家结合实验现象,根据已学知识和水质电解器的说明书中的内容,尝试解释水质电解器的工作原理,分析自来水中产生的浑浊物是什么?并说出你判断的依据。小组讨论
代表回答
【课堂实录】
学生A:认为这个说明是对的,应该是自来水中的铅、铬等被还原,呈现出沉淀的颜色
学生B:不同意刚才同学的说法,通电可以说明这是个电解池模型,有+离子从铁棒释出,说明铁是阳极。阴极是铝棒,阳极铁失去电子变成亚铁离子,阴极是水中的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气体。
技术运用点3:在学生回答问题是将学生思维利用思维导图展示出来,可以将解决电解池类问题思维模型有序的体现出来。最后总结学生的回答时将利用遮罩技术遮起的内容展示出来,将学生回答中彰显的外显思维中蕴含的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可视化的展示出来:
提出问题——提取信息、原理预测——实验验证
诊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能否从宏观现象和微观辨识的角度认识科学本质问题。
诊断并发展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电解池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能从离子观和电解池的模型相结合的视角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撑点
设计意图
【方案设计】如何验证你的猜测?讨论后表述你的方案和依据。
计时,观察学生讨论情况
根据学生回答给予评价并引导使实验方案更加优化
实验前:教师强调安全规范操作
学生在进行实验验证前强调实验的安全操作,强调小组配合,通电的同时检验产物
实验中:教师观察直播收集实验结果
实验后:教师同屏展示不同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小组讨论】
课堂实录:
学生A:阳极附近用铁氰化钾检验亚铁离子,阴极有气泡就检验氢气
学生B:阴极检验氢气不太现实,阴极生成氢气的同时也会生成氢氧根离子,用酚酞检验氢氧根离子更为合适。
【分组实验】小组分工合作
技术运用点4:希沃计时
有效的把控课堂节奏,提醒学生讨论、实验的时间
技术运用点5:希沃移动授课技术。通过希沃移动授课技术,实现了运用手机对课件的翻页、控制视频播放、无切换界面的图片上传、直播学生实验、照片呈现学生实验结果等,手机控屏增加了教师在教室空间里的流畅性,不拘泥于讲台,便于教师走进学生,能够自由的观察各组同学的实验过程和结果,便于实验方法的指导,通过传屏技术及时将将各组情况直观的呈现给学生进行点评,实现了个性化指导,同时也很好的积累了课堂生成资源。
通过对水质电解器工作原理的探究实验设计的交流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实验探究的水平(定性水平(离子检验)、定量水平(电解时长带来的实验意外))。
实验探究是知识形成的摇篮,也是获得事实真相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科学精神的重要场所,为此我为学生创设验证猜想的机会——分组实验,凸显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色,通过动手实验提升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并通过小组内分工合作提升团队合作意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撑点
设计意图
【质疑】 纯净水中为什么没有明显的变化?如何证明你的猜想?
【追问1】水质电解器能不能检验水质的好坏?
【追问2】饮用水越纯越好吗?
课后探究:如何利用水质电解器制备氢氧化亚铁
【课堂小结】
讨论交流、回答
课堂实录:
学生齐答:纯净水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加离子验证
【实验验证】在纯净水中加几滴食盐水学生思考回答
课堂实录:
学生:不能,它检验的是自来水中的离子,只能区分纯净水和矿物质水
学生:人体需要微量元素维持渗透压平衡
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课堂实录:
学生A:我觉得课堂这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很重要,通过现象联系化学知识进行一系列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
学生B: 从这堂课我收获了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能力,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要知道实践和科学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学生C:我们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学好化学用好化学
学生D: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知道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
技术运用点6:手机同屏技术
把学生的实验情况通过手机同屏直接展示在大屏幕上,并及时为实验结果拍照上传展示点评,提高了课堂的反馈的效率,同时让学生以自然的状态在各自位置上做实验,避免了学生的紧张情绪,也保证了课堂反馈的真实性。
在深入的思考和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之后,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体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学会运用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同时对社会上相关的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更加具备社会责任感,明白学好化学不仅可以增强我们的辨识能力,还可以更好的服务于生活,提高生活品质。
通过学生的课堂小结了解学生的体会和收获以便进行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第一节 电离平衡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讲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节 电解池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思考交流,课堂专练,拓展提升,学生活动,归纳对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电解池优秀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演示实验,得到结论,设计意图,知识巩固,学生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