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期中、期末测试卷多份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福建省2024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素质达标试卷(附答案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2024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素质达标试卷(附答案部编版),共8页。
第六单元综合素质达标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部分:积累运用(32分)一、【文化自信】根据情境,看拼音写字词。(6分) fēngpínglàngjìng( )的海面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舰进行着各种试验。从无到有,这已经是中国的第三sōu( )háng( )空母舰了。面对挑战,中国人móquáncāzhǎng( )。困难越大,中国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越强。二、选择题。下面各小题均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请按题目要求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在“( )”里。(20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咧嘴(lěi) 计策(cè) B.船舱(cānɡ) 撕开(shī)C.桅杆(wěi) 龇牙(zī) D.瞄准(miáo) 扭动(niǔ)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3.【龙岩市期末】“榧”字与下列哪个字的意思有关?( )A.区 B.非 C.匪 D.木4.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吾矛之利——锋利 B.道旁李——道路C.冀复得兔——希冀 D.誉之曰——荣誉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比赛的报名活动开始了,同学们都跃跃欲试。B.因为准备充分,李星宇在比赛中显得胸有成竹。C.这篇文章内容空洞,语言贫乏,我读得兴致勃勃。D.看见妹妹竟然把西瓜放在锅里炒,我真是哭笑不得。6.【福州市期中】下列句子中,表示年龄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爷爷虽然年逾花甲,但是身子依然十分硬朗。B.爸爸已近不惑之年,工作、家庭压力都很大。C.妈妈笑着对姐姐说:“你已及笄,更要懂事啦。”D.幼儿园的弟弟年方弱冠,天真顽皮。7.【三明市期末】下列句子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孩子不可能不知道危险。 孩子肯定知道危险。B.船长和水手都在甲板上。 船长,水手都在甲板上。C.猴子突然抢走了孩子的帽子。 突然,孩子的帽子被猴子抢走了。D.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 甲板上的水手怎么可能不吓呆了?8.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年级以来,他一直始终参加学校田径队的训练。(删去“一直”或“始终”)B.到了退休年龄的他,精力和身体却还很健康。(将“健康”改为“充沛”)C.我们要利用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为祖国的建设服务。(将“一切”放到“人类的”后面)D.通过这次小提琴比赛,使她的自信心增强了。(删去“通过”或“使”)9.【龙岩市单元考】关于本单元课文,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自相矛盾》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前后一致,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B.《田忌赛马》重点写孙膑给齐国大将田忌出谋划策,使田忌在与齐威王赛马时取胜,田忌赢了三场。C.《跳水》多处写水手们的表现,目的是借水手们的表现,侧面烘托船长临危不乱、当机立断的形象。D.《跳水》中的船长,在危急时刻的决定并非随意为之,而是经过对天气、成员所在的位置以及情况的严重程度等进行分析后才做出的。10.【莆田市期中】将下面的句子插入语段中,正确的一项是( ) 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的。 ①“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②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③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④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A.①之前 B.②之前 C.②③之间 D.③④之间三、我会做。(6分)1.【福州市期末】《自相矛盾》中“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 ,不可同世而立。”(2分)2.【龙岩市期末】注意加点的部分,再选择一种体验写一写。(4分)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38分)四、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练习。(38分)(一)郑人买履①(15分)韩非子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duó)②其足而置之其坐③,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④,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ɡ)信度,无自信⑤也。”(选自《韩非子》)【注释】①履:名词,鞋。②度:衡量。③坐:座位。④罢:散,散去。⑤自信:相信自己。1.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3分)A.遂不得履(于是) B.反归取之(返回)C.而忘操之(操持) D.且置履者(置办,购置)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A.而忘操之 B.至之市 C.反归取之 D.而置之其坐3.【新题型】梳理文中郑人买履的过程,按要求完成练习。(6分)(1)根据文中郑人买履的过程,将上图中①处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2)郑人原本有两次机会可以买到鞋,开动脑筋,将上图中②③处的内容补充完整,帮助郑人买到鞋。(4分)4.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3分) (二)马陵之战(23分) 战国时,魏国举兵攻打韩国。 韩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派大将田忌、军师孙膑率兵前往救韩。魏惠王得知这一消息后,即派太子申、大将庞涓率兵阻击齐军。可是,魏军抵达齐魏边境时,齐军早已越过边境西去。 魏军猛追齐军,田忌问孙膑如何对付魏军。孙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对田忌说:“魏军素以剽悍著称,以为我军怯弱,我们正好利用魏军的轻敌思想,减灶示弱,诱敌追赶,然后伺机伏击敌军。”田忌听后连连称赞:“好极了!好极了!”便采用了孙膑之计。 根据预定的作战方案,两军一接触,齐军就立即后撤,诱敌深入。庞涓在追赶齐军的途中,发现齐军遗下的灶足够十万人吃饭使用,心里不免惴惴不安。第二天却发现齐军的灶减去了一半,他又振作精神,命令士兵加速追赶。第三天,齐军的灶只剩下供三万人用的了。庞涓认为这是齐军不敢迎战,纷纷逃亡所致。他骄傲地说:“我知道齐军一向怯弱,你们看,三天之中,逃跑的士兵就已经超过半数!”于是,他丢下大军,率领一支轻装的骑兵,孤军深入,不分日夜地追赶齐军。 孙膑根据庞涓的行军速度,推断出魏军在日落后便可到达马陵道。马陵道位于两座大山之间,地势险要,树林茂密。孙膑让士兵把树砍倒,横七竖八地丢在路上,只留其中最大的一棵,剥去树皮,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大字。孙膑又挑选了一万名弓箭手埋伏在附近,命令他们只要夜间看到火光,就一齐放箭。 一切布置妥当,夜幕降临时庞涓已率部进入马陵道。因为道路被树木阻塞,魏军只得停了下来。暮色中,庞涓隐约看见一棵剥了皮的大树上写有几个大字,就命人点起火把,想看个究竟。就在这时,齐军万箭齐发。庞涓自知败局已定,长叹道:“成全了孙膑这小子的名声。”于是,他手持佩剑,自刎而死。魏军失去主帅,顿时乱成一团,溃不成军。齐军乘胜进攻,全歼魏军,并俘虏了魏太子申。 (有删改)1.马陵之战的敌对双方是( )(3分)A.孙膑、庞涓——太子申 B.田忌、孙膑——太子申、庞涓C.庞涓、孙膑——齐威王 D.齐威王、庞涓——魏惠王2.关于孙膑的思维过程,下列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减灶示弱—利用弱点—诱敌追赶—伺机伏击B.减灶示弱—诱敌追赶—利用弱点—伺机伏击C.利用弱点—诱敌追赶—减灶示弱—伺机伏击D.利用弱点—减灶示弱—诱敌追赶—伺机伏击3.庞涓在追赶齐军的途中心里惴惴不安的原因是( )(3分)A.认为对方兵强马壮。 B.认为对方足智多谋。C.认为双方兵力相当。 D.己方已显疲态。4.在追敌的过程中,庞涓的心理变化过程是( )(3分)A.不安—骄傲—振作 B.不安—振作—骄傲C.振作—不安—骄傲 D.骄傲—振作—不安5.下面不属于庞涓失败的原因的一项是( )(3分)A.争强好胜 B.好大喜功 C.沉着冷静 D.自以为是6.短文为什么详细记叙了庞涓马陵道中伏而亡的经过,而对前面的追击简要概述呢?(4分) 7.如果换成另一个人与孙膑对战,有没有胜利的可能?为什么?(4分)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30分)五、作文。(30分) 你喜欢探险吗?你曾经探险过吗?你读过有关探险的书吗?请你写一个探险故事。写的时候要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如果能把心情的变化写出来就更好了。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答案一、风平浪静 艘 航 摩拳擦掌二、1.D 2.C 3.D 4.D 5.C 6.D 7.B 8.B 9.B 10.C三、1.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2.示例:那次,我因为没有认真听讲,回答不了老师的问题。站起来的那一分钟,我觉得时间过得比蜗牛爬行还要慢,好像有一年那么长,我真是窘迫极了。四、(一)1.C 2.B3.(1)①回到集市,集市已散(2)②用脚试鞋 ③带上尺码4.示例:我们不能像这个人一样墨守成规,固执己见,不知变通,而应该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的对策。(二)1.B 2.D 3.A 4.B 5.C 6.这样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既让读者明白了孙膑设计庞涓的计策的来龙去脉,又把重点放在了庞涓中伏而死的结局上,更加体现出孙膑的才智谋略,料事如神。7.有。孙膑能够成功引诱庞涓进入埋伏,是因为孙膑对庞涓的性格、为人都很了解,同时还提前了解了地形,也做了充分的准备,这样才取得胜利。如果换一个人和孙膑对战,他能够了解孙膑的性格,提前了解地形,做好准备,也有可能战胜孙膑。五、略。▲100字▲200字▲300字▲400字
第六单元综合素质达标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部分:积累运用(32分)一、【文化自信】根据情境,看拼音写字词。(6分) fēngpínglàngjìng( )的海面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舰进行着各种试验。从无到有,这已经是中国的第三sōu( )háng( )空母舰了。面对挑战,中国人móquáncāzhǎng( )。困难越大,中国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越强。二、选择题。下面各小题均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请按题目要求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在“( )”里。(20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咧嘴(lěi) 计策(cè) B.船舱(cānɡ) 撕开(shī)C.桅杆(wěi) 龇牙(zī) D.瞄准(miáo) 扭动(niǔ)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3.【龙岩市期末】“榧”字与下列哪个字的意思有关?( )A.区 B.非 C.匪 D.木4.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吾矛之利——锋利 B.道旁李——道路C.冀复得兔——希冀 D.誉之曰——荣誉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比赛的报名活动开始了,同学们都跃跃欲试。B.因为准备充分,李星宇在比赛中显得胸有成竹。C.这篇文章内容空洞,语言贫乏,我读得兴致勃勃。D.看见妹妹竟然把西瓜放在锅里炒,我真是哭笑不得。6.【福州市期中】下列句子中,表示年龄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爷爷虽然年逾花甲,但是身子依然十分硬朗。B.爸爸已近不惑之年,工作、家庭压力都很大。C.妈妈笑着对姐姐说:“你已及笄,更要懂事啦。”D.幼儿园的弟弟年方弱冠,天真顽皮。7.【三明市期末】下列句子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孩子不可能不知道危险。 孩子肯定知道危险。B.船长和水手都在甲板上。 船长,水手都在甲板上。C.猴子突然抢走了孩子的帽子。 突然,孩子的帽子被猴子抢走了。D.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 甲板上的水手怎么可能不吓呆了?8.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年级以来,他一直始终参加学校田径队的训练。(删去“一直”或“始终”)B.到了退休年龄的他,精力和身体却还很健康。(将“健康”改为“充沛”)C.我们要利用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为祖国的建设服务。(将“一切”放到“人类的”后面)D.通过这次小提琴比赛,使她的自信心增强了。(删去“通过”或“使”)9.【龙岩市单元考】关于本单元课文,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自相矛盾》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前后一致,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B.《田忌赛马》重点写孙膑给齐国大将田忌出谋划策,使田忌在与齐威王赛马时取胜,田忌赢了三场。C.《跳水》多处写水手们的表现,目的是借水手们的表现,侧面烘托船长临危不乱、当机立断的形象。D.《跳水》中的船长,在危急时刻的决定并非随意为之,而是经过对天气、成员所在的位置以及情况的严重程度等进行分析后才做出的。10.【莆田市期中】将下面的句子插入语段中,正确的一项是( ) 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的。 ①“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②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③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④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A.①之前 B.②之前 C.②③之间 D.③④之间三、我会做。(6分)1.【福州市期末】《自相矛盾》中“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 ,不可同世而立。”(2分)2.【龙岩市期末】注意加点的部分,再选择一种体验写一写。(4分)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38分)四、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练习。(38分)(一)郑人买履①(15分)韩非子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duó)②其足而置之其坐③,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④,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ɡ)信度,无自信⑤也。”(选自《韩非子》)【注释】①履:名词,鞋。②度:衡量。③坐:座位。④罢:散,散去。⑤自信:相信自己。1.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3分)A.遂不得履(于是) B.反归取之(返回)C.而忘操之(操持) D.且置履者(置办,购置)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A.而忘操之 B.至之市 C.反归取之 D.而置之其坐3.【新题型】梳理文中郑人买履的过程,按要求完成练习。(6分)(1)根据文中郑人买履的过程,将上图中①处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2)郑人原本有两次机会可以买到鞋,开动脑筋,将上图中②③处的内容补充完整,帮助郑人买到鞋。(4分)4.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3分) (二)马陵之战(23分) 战国时,魏国举兵攻打韩国。 韩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派大将田忌、军师孙膑率兵前往救韩。魏惠王得知这一消息后,即派太子申、大将庞涓率兵阻击齐军。可是,魏军抵达齐魏边境时,齐军早已越过边境西去。 魏军猛追齐军,田忌问孙膑如何对付魏军。孙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对田忌说:“魏军素以剽悍著称,以为我军怯弱,我们正好利用魏军的轻敌思想,减灶示弱,诱敌追赶,然后伺机伏击敌军。”田忌听后连连称赞:“好极了!好极了!”便采用了孙膑之计。 根据预定的作战方案,两军一接触,齐军就立即后撤,诱敌深入。庞涓在追赶齐军的途中,发现齐军遗下的灶足够十万人吃饭使用,心里不免惴惴不安。第二天却发现齐军的灶减去了一半,他又振作精神,命令士兵加速追赶。第三天,齐军的灶只剩下供三万人用的了。庞涓认为这是齐军不敢迎战,纷纷逃亡所致。他骄傲地说:“我知道齐军一向怯弱,你们看,三天之中,逃跑的士兵就已经超过半数!”于是,他丢下大军,率领一支轻装的骑兵,孤军深入,不分日夜地追赶齐军。 孙膑根据庞涓的行军速度,推断出魏军在日落后便可到达马陵道。马陵道位于两座大山之间,地势险要,树林茂密。孙膑让士兵把树砍倒,横七竖八地丢在路上,只留其中最大的一棵,剥去树皮,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大字。孙膑又挑选了一万名弓箭手埋伏在附近,命令他们只要夜间看到火光,就一齐放箭。 一切布置妥当,夜幕降临时庞涓已率部进入马陵道。因为道路被树木阻塞,魏军只得停了下来。暮色中,庞涓隐约看见一棵剥了皮的大树上写有几个大字,就命人点起火把,想看个究竟。就在这时,齐军万箭齐发。庞涓自知败局已定,长叹道:“成全了孙膑这小子的名声。”于是,他手持佩剑,自刎而死。魏军失去主帅,顿时乱成一团,溃不成军。齐军乘胜进攻,全歼魏军,并俘虏了魏太子申。 (有删改)1.马陵之战的敌对双方是( )(3分)A.孙膑、庞涓——太子申 B.田忌、孙膑——太子申、庞涓C.庞涓、孙膑——齐威王 D.齐威王、庞涓——魏惠王2.关于孙膑的思维过程,下列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减灶示弱—利用弱点—诱敌追赶—伺机伏击B.减灶示弱—诱敌追赶—利用弱点—伺机伏击C.利用弱点—诱敌追赶—减灶示弱—伺机伏击D.利用弱点—减灶示弱—诱敌追赶—伺机伏击3.庞涓在追赶齐军的途中心里惴惴不安的原因是( )(3分)A.认为对方兵强马壮。 B.认为对方足智多谋。C.认为双方兵力相当。 D.己方已显疲态。4.在追敌的过程中,庞涓的心理变化过程是( )(3分)A.不安—骄傲—振作 B.不安—振作—骄傲C.振作—不安—骄傲 D.骄傲—振作—不安5.下面不属于庞涓失败的原因的一项是( )(3分)A.争强好胜 B.好大喜功 C.沉着冷静 D.自以为是6.短文为什么详细记叙了庞涓马陵道中伏而亡的经过,而对前面的追击简要概述呢?(4分) 7.如果换成另一个人与孙膑对战,有没有胜利的可能?为什么?(4分)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30分)五、作文。(30分) 你喜欢探险吗?你曾经探险过吗?你读过有关探险的书吗?请你写一个探险故事。写的时候要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如果能把心情的变化写出来就更好了。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答案一、风平浪静 艘 航 摩拳擦掌二、1.D 2.C 3.D 4.D 5.C 6.D 7.B 8.B 9.B 10.C三、1.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2.示例:那次,我因为没有认真听讲,回答不了老师的问题。站起来的那一分钟,我觉得时间过得比蜗牛爬行还要慢,好像有一年那么长,我真是窘迫极了。四、(一)1.C 2.B3.(1)①回到集市,集市已散(2)②用脚试鞋 ③带上尺码4.示例:我们不能像这个人一样墨守成规,固执己见,不知变通,而应该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的对策。(二)1.B 2.D 3.A 4.B 5.C 6.这样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既让读者明白了孙膑设计庞涓的计策的来龙去脉,又把重点放在了庞涓中伏而死的结局上,更加体现出孙膑的才智谋略,料事如神。7.有。孙膑能够成功引诱庞涓进入埋伏,是因为孙膑对庞涓的性格、为人都很了解,同时还提前了解了地形,也做了充分的准备,这样才取得胜利。如果换一个人和孙膑对战,他能够了解孙膑的性格,提前了解地形,做好准备,也有可能战胜孙膑。五、略。▲100字▲200字▲300字▲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