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12 诗词鉴赏-【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13 文言文对比阅读(迁移阅读)65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15 散文阅读75题(阅读考点全梳理)-【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16 小说阅读6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17 议论文阅读-【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试卷 0 次下载
专题14 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阅读)65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展开(22-23八年级下·湖北襄阳·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惠子相梁①,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②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③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④不食,非醴泉⑤不饮。于是鸱⑥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日:‘吓⑦!’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节选自《庄子•秋水》)
【注释】①相梁:在梁国当宰相。②国:国都。③鹓鶵(yuān chú):鶵,古同“雏”。鹓鶵为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④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因为色白如洁白的绢,故称。⑤醴泉:甘泉,甜美的泉水。醴:甘甜。⑥鸱(chī):王力《古代汉语》中解释为鹞鹰。⑦吓(hè):模仿鹞鹰发怒的声音,下文的“吓”用作动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或谓惠子:
②发于南海:
2.用“/”标注文中画线句子的句读(标点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
B.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
C.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
D.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4.本文善用比喻,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即志向高洁之士;将惠子比作“鸱”,即 ;把 比作“腐鼠”,这样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讽刺了惠子。
5.结合本文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说说庄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1. 有时 从 2.B 3.难道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吓我吗? 4. 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 功名利禄 5.庄子的逻辑推理纯属诡辩,庄子的诡辩却并不使人反感,因为庄子完全是以艺术的心态去看待世界的。他志向高洁,清高脱俗,淡泊名利。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的意思。
①句意:有人告诉惠子说。或:有人;
②句意:从南海起飞。于:从。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吗?“其”指代这种鸟,做主语,应在其前断开,“子”是你的意思,在这里,主语发生变化,应在“子”前断开。
故选B。
3.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翻译。注意:
欲:想要;吓:威胁。语句要通顺。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主旨赏析。
根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可知,“鸱”代表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腐鼠”代表功名利禄。庄子借此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讽刺了惠子。
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本文中巧妙地采用了寓言的形式。庄子往见惠子,表明自己的清高,无意功名利禄,指责惠子为保住官位而偏狭猜忌的心态,但这些并没有直接道出,而是寓于一个虚构的故事中,使人感到意味隽永,具有更强的讽刺性。善于运用比喻。其中的“鹚”“鸱”和“腐鼠”都具有明显的比喻义,且比喻自然生动形象,特别是把鸱吓鹩的情景刻画地惟妙惟肖,活画出了惠子因怕丢掉相国的官职而偏狭猜忌的丑态。同时,本篇表现了庄子无意于功名利禄的清高的品质。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庄子通过换角度理解问题。从逻辑上说,惠子本来不肯定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而庄子却说惠子已经说过,知道他是知道的鱼快乐,可以说是扭曲了惠子的原意。此外,庄子善于转换问题角度。把惠子“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变成“你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在逻辑上是偷换概念的诡辩,是答非所问,这正展示了庄子善用词语上的巧妙,在逻辑上回避矛盾的机敏。
【点睛】译文
惠子做了梁国的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了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吗?这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食用,不是甜美的泉水不饮用。在这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刚好鹓鶵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唯恐失掉腐鼠,大声怒斥道:“吓!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宰相的权威)来赶走我吗?”
(22-23七年级下·福建福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予伯兄善射,自能为弓。其弓有六善:一者往体①少而劲,二者和而有力,三者久射力不屈,四者寒暑力一,五者弦声清实,六者一张便正。凡弓往体少则易张而寿,但患其不劲,欲其劲②者,妙在治筋。凡筋生长一尺,干则减半,以胶汤濡而梳之复长一尺然后用则筋力已尽,无复伸弛。又揉其材令仰③,然后傅角与筋,此两法所以为筋也。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①往体:即弓体。指弓体的外挠部分,与“来体”相对。来体指弓体的内向部分。②劲:强劲。③仰:指与开弓相反的方向。
6.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胶汤濡/而梳之复长/一尺然后用/则筋力己尽
B.以胶汤濡而梳之/复长一尺/然后用/则筋力己尽
C.以胶汤濡/而梳之复长/一尺然后/用则筋力已尽
D.以胶汤濡而梳之/复长一尺/然后用则筋/力已尽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伯兄善射,自能为弓。
(2)欲其劲者,妙在治筋。
9.选文和课文《活板》在介绍对象时,各围绕着哪个字展开阐述?两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6. 只,只是 松弛 容易 7.B 8.(1)我大哥擅长射箭,还能自己造弓。
(2)想让弓强劲,绝招在(或“妙在”)处理筋上。 9.“活”、“善”;都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高超智慧和创造才能的赞美(或“赞美劳动者高超的技艺。”)
【解析】6.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意思。
(1)“但当涉猎”的意思是:只是应当粗略阅读。但:只;因此可推测“但患其不劲”中“但”的意思是:只,只是;
(2)“无复伸弛”的意思是:不再伸长松弛了,此句描述的是弓筋的拉伸和松弛,因此“弛”的义项为:①松弛;
(3)“易如反掌”的意思是:指像翻一下手掌那样容易,比喻事情很简单,非常容易完成,“易”的意思是:容易,因此推测“易张而寿”中的“易”的意思为:容易;
7.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以胶汤濡而梳之”的意思是:用胶液浸泡而后梳理直,此句介绍治筋的第一步,后断开;“复长一尺”的意思是:又恢复到一尺,此句承接上句的做法之后产生的结果,后断开;“然后用”的意思是:然后再使用;此句表达完整意思,后断开;“则筋力己尽”的意思是:那么筋力就已经涨到了尽头,此句表明结果;因此正确的断句是:以胶汤濡而梳之/复长一尺/然后用/则筋力己尽。故选B。
8.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我们在的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到省略句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予:我。伯兄:长兄。善:擅长。射:射箭。为:做;
(2)欲:想要。劲:强劲。治:整治。
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活板》一文中由“每字为一印”“每一字皆有数印”可见字活;“密布字印”可见其排版活;“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可见印刷活;“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可见做法活;“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可见拆版活。因此《活板》则主要围绕“活”字展开;由选文“予伯兄善射,自能为弓”“其弓有六善”可知,选文是围绕“善”字展开,分别从六个方面来展现其制弓的善;两篇文章都不约而同地指向劳动人民高超的技艺和伟大的聪明才智。
【点睛】参考译文:
我大哥擅长射箭,自己也能够造弓。他造的弓有六个优点:第一,弓体轻巧而强劲;第二,开弓容易而有力;第三,多次发射,弓力不减弱;第四,天寒暑热,弓力始终一致;第五,射箭时弦声清脆、坚实;第六,开弓时弓体正,不偏斜。一般说来,弓体轻巧就容易拉开而且寿命长,只是怕弓力不强劲。要想弓力刚劲,关键在于整治筋。大凡生筋长一尺,干了就缩短一半,用胶液浸泡而后梳理直,又恢复到一尺,然后再使用,那么筋力就已经涨到了尽头,不会再伸长松弛了。又揉制做弓的木材,使它向开弓相反的方向仰曲,然后在上面黏结上角和筋。这是整治筋的两个方法。
(22-23八年级下·山东青岛·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公一女,嫁为畿辅①某官某妻。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②而语女曰:“而③翁长铨④,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婿竟不调。
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公固辞。太监泣曰:“是非贿得之。昔先皇颁⑤僧保⑥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今以半别公,公固知某不贪也。”公受珠内⑦所著披袄中纫之。后还朝,求太监后,得二从子。公劳之曰:“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皆曰:“然。”公曰:“如有营,予佐尔贾⑧。”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皆阳应曰:“诺。”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节选自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注】①畿辅:京都周围附近的地区。②恚:怨怒。③而:你,代词。④长,长官。这里是“做……长官”之意。铨(quán),“铨部”是吏部别称,其长官称尚书。⑤颁:赏赐。⑥僧保:人名,不详。⑦内:同“纳”,放入。⑧贾:同“价”,钱。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公固知某不贪
②若翁廉
11.下列每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且迁我如振落叶耳/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B.寄言于母/鹏之徙于南冥也(《北冥有鱼》)
C.与公甚相得也/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记》)
D.是非贿得之/是鱼之乐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2.下面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翱的女婿因不满岳父官居吏部尚书却不肯将他调任京城,所以不让妻子回娘家。
B.王翱对女婿的无礼行为很生气,女婿最终受到感召,不再要求调任。
C.太监某临别之际将御赐的四枚西洋珠赠与王翱,但王翱还朝后寻得太监某的两个贫苦侄儿,将四枚西洋珠原封不动地资助给了他们。
D.本文表现出王翱为官刚正廉洁、不徇私情,为人真诚善良、重情重义的高尚品质。
13.请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
②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答案】10.①本来;②你们。 11.D 12.B 13.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 14.①太监的两个侄子心里盘算,王公无法办到,只不过是表表老朋友的心意罢了。
②王公拆开披袄,取出宝珠交给他们,那包裹的记号,仍然是原来的样子。
【解析】1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句意:您本来就知道我并不是贪财的人啊。固,本来。
②句意:你们的老人很廉洁。若,你、你们。
1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况且/将近;
B.给/到;
C.投缘/找到;
D.这/这;
故选D。
12.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B.“婿竟不调”只强调了结果:女婿最后没有调任,本项“女婿最终受到感召,不再要求调任”有误;
故选B。
1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句子意思:王公接受了宝珠,放进自己所穿的披袄,把它缝在里面。
“内所著披袄中”“纫之”与前文“公受珠”为顺承的关系;
正确断句为: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
1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①计,盘算;无从,无法;特,只;故人,老朋友。
②授,给予、交给;识,同“志”,记号;宛然,依然,原来的样子。
【点睛】参考译文:
王公有一个女儿,嫁给京城附近做官的某人为妻。王公的夫人十分疼爱女儿,每当接女儿回娘家,女婿坚决不让走,他怨怒地对妻子说:“你父亲做吏部的长官,把我调任做京城的官职,那么你就可以时时侍奉母亲;况且调动我就像摇下正在凋落的树叶罢了,可是你父亲硬要这样吝惜力气,是何道理?”女儿托人带话给母亲。夫人一天晚上摆上酒,跪着禀告王公。王公十分生气,拿起桌上的器物打伤了夫人,走出门外,坐车到朝房里住宿去了,十天后,才回到自己的府第。女婿终于没有调进京城。
王公做都御史时,同太监某人镇守辽东。这个太监也奉公守法,同王公相处得很好。后来王公改调两广任职,太监哭着送别,赠送四枚大宝珠。王公坚决辞谢不接受。太监哭着说:“这大宝珠不是受贿得到的东西。以前先皇把僧保所买来的西洋珠赏赐给左右近臣,我得到八枚,今天拿一半给您赠别,您本来就知道我并不是贪财的人啊。”王公接受了宝珠,放进自己所穿的披袄,把它缝在里面。后来回到朝廷,寻找太监的后代,找到了他的两个侄子。王公安慰他们说:“你们的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为贫穷所困吧?”二人都说:“是的。”王公说:“如果你们要有所经营,我帮你们出钱。”太监的两个侄子心里盘算,王公无法办到,只不过是表表老朋友的心意罢了。都假装答应说:“是。”王公催促他们,一定要按照说定的办。于是他们就假造了一张买房子的契约,开列的价钱是五百两银子,告诉王公。王公拆开披袄,取出宝珠交给他们,那包裹的记号,仍然是原来的样子。
(22-23八年级下·黑龙江牡丹江·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安世传
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①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②有触忤③,祸谴④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⑤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⑥汝所之。”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殷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选自《宋史》)
【注释】①除:任命,投职。②脱:倘若,如果。③忤:违反,抵触。④遣:贬谪。⑤正:纵使。⑥从:跟随。
15.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6.请用“/”给下面语句划出两处停顿。
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
18.用原文语句回答刘安世不想接受谏官这一官职任命的原因。
19.选文写刘安世母亲与旁侍者,有何作用?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5. 或:有时 弗:不 16.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日“殿上虎” 17.示例:皇上正在以孝道治理天下,如果我以母亲年老为托辞,应当可以避免(任此官职)。 18.示例: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 19.示例:刘安世母亲劝他捐身以报国恩,如若获罪,愿意与他一起承受,突出刘安世成为“殿上虎”是遵从母亲的教诲,拥有刚直不阿的品性。皇帝发怒,旁侍者害怕得缩头冒汗,衬托出刘安世不畏权贵,仗义执言的刚直品性。
【解析】15.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一食或尽粟一石”句意为: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据此推之,“或帝盛怒”句意为:有时候皇帝大怒。或:有时。
“虽有嘉肴,弗食”句意为: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据此推之,“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句意为:你父亲一生都想做这样的官却未能做到。弗:不。
16.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本句句意:旁边陪侍的人在远观看,缩着头害怕得身上冒汗,把他称作“殿上虎”。其中“旁侍者”为主语,其和“远观”“蓄缩悚”“悚汗”“目之日“殿上虎”共同构成主谓短语。故断句为: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日“殿上虎”。
17.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可采取直接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同时注意句中是否有特殊句式。注意重点字词:
方:正;以:用;治:治理;若:如果;辞:托辞;免:避免。
18.本题考查提炼概括能力。
依据“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句意可知,这是刘安世不想接受谏官这一官职任命的原因。
19.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
依据“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可知,刘安世在任命为谏官之前,回家与母亲的对话,其母刚正不阿,可见刘安世成为“殿上虎”是与母亲的教诲分不开的,表现他刚直不阿的品性;依据“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殷上虎’”句意可知,当皇帝发怒时,其他人的行为与刘安世形成对比,更能衬托出刘安世不畏权贵高尚品德。
【点睛】参考译文:
安世身材魁伟,容貌端庄,声如洪钟。起初任命为谏官,还未受命,回到家里对母亲说:“朝廷不因为我安世不贤,让我任谏官。倘若就任这个官职,那就要有胆识也敢于伸张正义而无所畏惧,以自己的生命来担负起职责。如果冒犯了皇上,灾祸贬官就会立刻到来。皇上正以孝道治理天下,如果说我以母亲年老为托辞,应当可以避免任此官职。”母亲说:“这就不对了。我听说谏官是皇上面前的敢于直言诤谏的重臣,你父亲一生都想做这样的官却未能做到,而你有幸任此官职,你应当献出生命来报效国家的大恩。纵使遭罪被流放,不论远近,我一定会随你去的。”(安世)于是接受了官职。他在职多年,神色严肃立于朝廷之上,主持公道。他当面指斥,在朝廷上谏争,有时碰上皇上大怒,(他)就握着手板退一步站立,等皇上怒气稍解,再上前争辩。旁边陪侍的人在远观看,缩着头害怕得身上冒汗,把他称作“殿上虎”,一时间没有人不敬仰他。
(22-23八年级下·山东泰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丞相,晚岁权尤重①。常有数卒皂衣特梴立府门外行路过者稍顾馨咳②,皆呵止之。尝病告③一二日,执政独对④,既不敢它语,惟盛推⑤秦公勋业而已。明日入堂,忽问曰:“闻昨日奏事甚久?”执政惶恐曰:“某⑥惟诵太师⑦先生勋德旷世所无,语终即退,实无他言。”秦公嘻笑曰:“甚荷⑧!”盖已嗾⑨言事官⑩上章,执政甫归⑪,阁子⑫弹章副本已至矣。其忮刻⑬如此。
(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有删改)
【注】①尤重:更加厉害。馨(qǐng)咳:咳嗽,引申为言笑。③告:告假。④执政独对:另一个执政大臣独自在朝堂应答宋高宗。⑤盛推:竭力称赞。⑥某:我。⑦太师:秦桧在宋高宗期间,曾两任宰相,封太师。⑧甚荷:太感谢了。⑨嗾(sǒu):唆使。⑩言事官:指谏议大夫一类的职官。⑪甫归:刚回家。⑫阁子:内阁(中书院)。⑬忮(zhī)刻:狠毒。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3处。
常有数卒皂衣持梴立府门外行路过者。
2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皆呵止之。 皆:
(2)尝病告一二日。 尝:
(3)闻昨日奏事甚久。 闻:
(4)弹章副本已至矣。 已:
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某惟诵太师先生勋德旷世所无,语终即退,实无他言。
23.选文中的秦桧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分条概括。
【答案】20.常有数卒/皂衣持梃/立府门外/行路过者。 21.(1)都。(2)曾经。(3)听说。(4)已经。 22.我只是赞颂您的功德举世无双,讲完了就退下来了,实在没讲别的。 23.(1)阴险狠毒。(2)横行霸道。(3)胡作非为。(4)权势熏天。
【解析】2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明确句意,同时运用以下方法:明词性(名词代词一般作主语和宾语,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语气词和连词往往该断句),找句式(注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对称句、倒装句等一些固定句式),看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言),据修辞(排比、对偶、反复、顶针)等。
“常有数卒皂衣持梴立府门外行路过者”意思是:平时都有几个军士,穿着黑衣、手持棍棒,站在秦府门口,走过路过的人。
“数卒”是主语,“皂衣持梴”“立府门外”是并列谓语,“行路过者”是下个句子的主语。
限断三处,故断句为:常有数卒/皂衣持梃/立府门外/行路过者。
21.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解释词语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皆呵止之:都会受到训斥。皆:都。
(2)尝病告一二日:曾经生病告假一二天不上朝。 尝:曾经。
(3)闻昨日奏事甚久:听说你昨天在皇上面前说了很久。闻:听说。
(4)弹章副本已至矣:内阁弹劾他的副本已经送到他的家里。已:已经。
2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有:
某:我;惟:只是;诵:赞颂;太师先生:指秦桧;勋德:功德;旷世所无:举世无双;语终:讲完;即:就;实:实在;无:没有;他言:讲别的话。
2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概括。
由文中“晚岁权尤重。常有数卒,皂衣特梴,立府门外,行路过者稍顾馨咳,皆呵止之”,厉害到连过路人都要管,可以看出秦桧:横行霸道,胡作非为;
“不敢它语,惟盛推秦公勋业”,大臣在朝堂之上不敢多说别的,只是一直在皇上面前极力赞颂秦桧,即便如此,“盖已嗾言事官上章,执政甫归,阁子弹章副本已至矣”秦桧已经唆使官员上奏,可见秦桧势倾朝野,专横跋扈,心狠手辣。
表面上“嘻笑曰:‘甚荷!’”,暗地里“嗾言事官上章”,可见秦桧阴险狠毒。
【点睛】参考译文:
秦桧到了后来权势更加厉害,平时都有几个军士,穿着黑衣、手持棍棒站在秦府门口,走过路过的人稍微朝门里看几眼并言笑,都会受到训斥制止。秦桧曾经生病告假一二天不上朝,另一个执政大臣独自在朝堂上应答皇上,这位大臣不敢多说别的,只是一直在皇上面前极力赞颂他。第二天秦桧来早朝,突然问这位大臣:“听说你昨天在皇上面前说了很久?”执政大臣害怕地说:“我只是赞颂您的功德举世无双,讲完了就退下来了,实在没讲别的。”秦桧嬉笑着说:“太感谢了!”原来已经唆使官员上奏,这位执政大臣刚回到家里,内阁弹劾他的副本已经送到他的家里。秦桧的狠毒竟然到了如此地步。
(22-23八年级下·福建龙岩·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猫虎说
(唐)来鹄
农民将有事①于原野,其老曰:“遵故实以全,其秋庶可望矣。”乃具所嗜为兽之羞②,祝而迎曰:“鼠者,吾其猫乎!豕者,吾其虎乎!”其幼憾曰:“迎猫可也,迎虎可乎?豕盗于田,逐之而去,虎来无豕,馁将若何?抑又闻虎者不可与之全物,恐其决③之之怒也;不可与之生物,恐其杀之之怒也。如得其豕生而且全,其怒滋甚。射之擭④之犹畏其来况迎之乎?噫,吾亡无日矣!”
或有决于乡先生,先生听而笑曰:“为鼠迎猫,为豕迎虎,皆为害乎食也。然而贪吏夺之,又迎何物焉?”
由是知其不免,乃撤所嗜,不复议猫虎。
(选自《全唐文》)
【注释】①有事:有祭祀活动。②羞:同馐,美味的食品。③决:咬断。④擭(huò):装有机关捉野兽的笼子,这里作动词用。
24.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25.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射之擭之犹畏其来况迎之乎
2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由是知其不免,乃撤所嗜,不复议猫虎。
27.《马说》和《猫虎说》都是借助动物来表达作者自己的观点,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分别说说作者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答案】24. 表推测,大概 于是,就 从前,以前 给 25.射之擭之/犹畏其来/况迎之邪 26.(1)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2)由此看来,食物被抢夺那是无法避免的了,便撤去野兽喜欢吃的食物,不再争论猫虎之事了。 27.《马说》一文,韩愈借千里马没有遇见伯乐,遭受食马者摧残的可悲遭遇,揭露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社会现象,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绝望和愤懑之情。
《猫虎说》一文借农民迎接猫神虎神一事,引出面对如狼虎的贪官污吏,农民的境遇就更艰难了。表达作者对贪官污吏横征暴敛的愤恨之情,对农民遭受贪官污吏掠夺、剥削的深切同情。
【解析】24.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题干方法提示,或采用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1)“其真不知马也”句意: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其:表猜测;根据积累迁移法可知,“其秋庶可望矣”句意:秋收大概才会有望啊。其,表推测,大概。
(2)“乃大惊,问所从来”句意:于是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乃:于是,就;根据积累迁移法可知,“乃具所嗜为兽之羞”句意:他于是准备好野兽喜欢吃的食物。“乃”,于是,就。
(3)依然如故:仍旧像从前一样。故:原来的,旧的;根据成语迁移法可知,“遵故实以全”句意:遵照先人的做法以求全。“故”,从前。
(4)与人方便:给予他人便利。与:给。根据成语迁移法可知,“抑又闻虎者不可与之全物”句意:况且还听说,老虎,不可以给它完整的东西。“与”,给。
25.本题考查文言语句断句。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注意要求限断两处。句意为:用弩箭射它用捕兽笼捕它,尚且害怕它再来,更何况迎接它啊?“犹”连词,表示进一层的意思,“更何况”的意思是一种附加的条件,表示更进一层,多用来补充说明理由。故停顿为:射而擭之/犹畏其来/况迎之乎?
26.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字词:食,通“饲”,喂。材,通“才”,才能。尽,竭尽,发挥出。鸣,马嘶。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2)重点字词:由是,由此看来。免,避免。所嗜,喜欢吃的食物。议,谈论。
2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主旨。
《马说》全文用了借物喻人的方式,把伯乐比喻为知人善任的贤君,把千里马比喻为未被发现的真正人才,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抨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猫虎说》中“为鼠迎猫,为豕迎虎,皆为害乎食也。然而贪吏夺之,又迎何物焉?”的意思是为治老鼠迎接猫,为治野猪迎接虎,都是因为损害我们的食物。然而贪官污吏来抢夺食物,又迎接什么东西呢?文章以大段对话渲染气氛,做好铺垫,然后点出“苛政猛于虎”的主旨,不动声色地揭露了唐末王朝的腐败,农民贫苦的主要原因并不在神,也不在自然灾祸,而在于封建统治者的横征暴敛。表达作者对贪官污吏横征暴敛的愤恨之情,对劳动人民遭受贪官污吏的暴掠的深切同情。
【点睛】参考译文:
有个农民将有活到田间去干,他的父母说:“遵照先人的做法以求全,秋收才会有望啊。”他于是准备好野兽喜欢吃的食物,做为野兽的美食,祝欢迎之词说:“有了老鼠,我欢迎猫!有了野猪,我欢迎老虎!”他的孩子哀伤地说:“迎猫,可以;迎虎,行吗?野猪在田间盗食,赶它就走了,老虎来了没有了野猪,它饿了怎么办?况且还听说,老虎,不可以给它完整的东西,恐怕它要恼怒地咬碎所得到的东西;不可以给它活的生物,恐怕它要恼怒地杀死所得到的生物。如果得到了它的野猪,是活的而且是完整的,它的怒气更加大了。用弩箭射它用捕兽笼捕它尚且害怕它再来,更何况迎接它啊?唉!我的死期没多久了啊!”
他们求断于乡里的先生,先生哑然失笑道:“为治老鼠迎接猫,为治野猪迎接虎,都是因为损害我们的食物。然而贪官污吏来抢夺食物,又迎接什么东西呢?”
由此看来食物被抢夺那是无法避免的了,便撤去野兽喜欢吃的食物,不再争论猫虎之事了。
(22-23八年级下·山东德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友正自少学书,常居一小阁上,杜门不治他事,积三十年不辍。有别馆,直三百万,尽鬻①以买纸。其书笔迹高简,有晋宋人风味。故庐在甜水巷,一日忽弃去,赁小屋于水柜街,与染工为邻。众人异之,或问其故。友正答曰:“吾欲假其素绢学书耳。”与染工约:凡有欲染皂者,先假之,一端②酬二百金。如是日书数端,笔未尝停。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至尽乃已。
素与苏子瞻相善。元祐末,子瞻自扬州召还,友正乃具饭邀之。既至,则对设长案,各以精笔、佳墨、纸三百列其上,而置肴其旁。子瞻见之,大笑。就坐,二人每酒一巡,即展纸挥毫。一二小僮磨墨,几不能供。饮酒终,纸亦尽,俱自以为平日书莫及也。
(选自宋代叶梦得《避暑录话》,有删改)
【注】①鬻(yù),卖。②端,长度单位。布帛二丈(或六丈)为一端。
28.解释加点词语。
(1)直三百万( )
(2)众人异之( )
(3)至今乃已( )
29.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标两处停顿)
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
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友正答曰:“吾欲假其素绢学书耳。”
31.结合选文内容,你觉得张友正有哪些行为异于常人?请简述。
【答案】28. 通“值”,价值。 对……感到诧异(奇怪) 才 29.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 30.张友正回答说:“我想要借白色的绢学习书法罢了。” 31.(1)卖好房子买纸;(2)好房子不住,去赁房子就近学书法;(3)借白绢习字,高价酬谢,乐此不疲;(4)邀苏轼做客,边写字,边喝酒。(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28.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价值三百万钱。直:通“值”,价值。
(2)句意:众人对此非常惊异。异:对……感到诧异(奇怪);
(3)句意:到写完才停止。乃:才。
29.考查文言句子断句。
句意:有人把纸赠给他,不问多少,到手就写。
根据句意断句为: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
30.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
欲:想要;假:借;素:白色;耳:罢了。
31.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根据“有别馆,直三百万,尽鬻以买纸”可概括为:卖好房子买纸;
根据“故庐在甜水巷,一日忽弃去,赁小屋于水柜街,与染工为邻。众人异之,或问其故。友正答曰:‘吾欲假其素绢学书耳。’”可概括为:好房子不住,去赁房子就近学书法;
根据“与染工约:凡有欲染皂者,先假之,一端酬二百金”可概括为:借白绢习字,高价酬谢,乐此不疲;
根据“子瞻自扬州召还,友正乃具饭邀之。既至,则对设长案,各以精笔、佳墨、纸三百列其上,而置肴其旁。子瞻见之,大笑。就坐,二人每酒一巡,即展纸挥毫。一二小僮磨墨,几不能供”可概括为:邀苏轼做客,边写字,边喝酒。
【点睛】参考译文:
张友正从小学习书法,常常待在一个小阁楼上,闭门不做其他的事,坚持三十年不停止。有一个别院,价值三百万钱,全卖了来买纸。他的书法笔迹高明简洁,有晋宋人的风格味道。原来的房子在甜水巷,一天忽然舍弃离开,在水柜街租了小房子,和染工成为邻居。众人对此非常惊异,有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想要借白色的绢布学习书法罢了。”与染工约定:凡是有想要染黑色的(绢),先借给他,布帛二丈酬谢二百金。像这样每天写好几多文,笔没有停过。有人把纸赠给他,不问多少,到手就写,到写完才停止。
他向来和苏子瞻交好。元祐未年,苏轼从扬州被召回京城,友正准备饭莱款待子瞻。子瞻到了后,就相对着摆设了长桌子,在桌子上面分别放上好笔、好墨、纸三百列,却把酒菜放在一旁。子瞻看到这种情形,大笑着就座。二人每喝过一轮酒就展开纸写字,有一两个小童磨墨,几乎不能供应。喝完酒,纸也写完了。二人都认为自己平日的书法比不上这些。
(22-23八年级下·江苏盐城·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尊德性而道学问
今且只将“尊德性而道学问”为心,日再求于学问者有所背否?于德性有所懈否?此义亦是博文约礼①,下学土达②。以此警策一年安得不长?每日须求多少为益:知所亡,改得少不善③,此德性上之益;读书求义理,编书须理会有所归著④,勿徒写过;又多识解前言往行⑤,此学问上益也。勿使有俄顷闲度,逐日似此,三年⑥庶几有进。
(选自《横渠文集》)
[注]①博文约礼:广求学问,恪守礼法。②下学上达:学习人情事理,认识自然法则。③少不善:这里指薄弱的缺点。④理会有所归著:指领会书籍的最终目的。⑤前言往行:前人的言和行。⑥庶凡:差不多。
任务一:通读文本识句读
3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以 此 警 策 一 年 安 得 不 长
任务二:逐字落实明句意
33.参考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只写词义。
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于德性有所懈否?
(2)此学问上益也。
任务三:联读分析知主旨
35.选文中“尊德性”与“道学问”和链接材料中“教”与“学”,各自之间是什么关系?请联系文本分析。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知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札记·学记》)
【答案】32.以此警策一年/安得不长 33.背:违反;长:增长;求:寻求;徒:白白地。 34.(1)在道德品性上有所懈怠吗?
(2)这是学问上的好处。 35.选文中的“尊德性”与“道学问”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尊重道德品性能够促进学问,学问的深入也能够加深道德品性。《虽有佳肴》中“学”与“教”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学相长”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一方面,“学然后知不足”,而后“自反”;另一方面,“教然后知困”,而后“自强”。
【解析】3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用这样的警言激励(自己)一年,(学问)怎么会不增长呢?
故断为:以此警策一年/安得不长。
3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
(1)“背信弃义”意思是:违背诺言,不讲道义;背:违背。“有所背否”句意:有所违反吗?背:违反。
(2)根据“因音辨义法”判断,读作“zhǎng”。“安得不长”句意:(学问)怎么会不增长呢?长:增长。
(3)根据“查阅字典法”判断选①。“每日须求”句意:每天应该寻求。求:寻求。
(4)“徒劳”意思是:白费心力。“勿徒写过”句意:不要白白地写过去。徒:白白地。
3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1)于:在;德性:道德品性;懈:懈怠;
(2)此:这;益:好处。
3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此义亦是博文约礼,下学土达。以此警策一年安得不长?”“每日须求多少为益:知所亡,改得少不善,此德性上之益”可知,广求学问,恪守礼法,学习人情事理,进而认识自然的法则,最后能增长学问;了解没有的东西(不会的内容),改掉薄弱的缺点,就会有道德品性上的收获;
根据“读书求义理,编书须理会有所归著,勿徒写过;又多识解前言往行,此学问上益也”可知,读书时寻求道德公理,编撰书籍应该领会书籍的最终目的,多认识了解前人的言论和德行,会增长学问;
可见选文中的“尊德性”与“道学问”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尊重道德品性能够促进学问,学问的深入也能够加深道德品性。
根据《虽有佳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知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可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于是在“知不足”时反省自己,在“知困”时自我勉励,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体现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
【点睛】参考译文:
现在只把“尊重道德品性、谈论学问”作为中心,每天自己向有学问的人寻求有所违反吗?对道德品性上有所懈怠吗?这意思也就是(孔子的)广求学问,恪守礼法,学习人情事理,进而认识自然的法则。用这样的警言激励(自己)一年,(学问)怎么会不增长呢?每天应该寻求有多少好处:了解没有(的东西),改掉薄弱的缺点,这是道德品性上的收获;读书寻求道德公理,编撰书籍应该领会书籍的最终目的,不要白白地写过去;另外多认识了解前人的言论和德行,这是学问上的好处。不要有片刻虚度,天天像这样,三年差不多有进步。
【链接材料】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22-23八年级下·陕西宝鸡·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管婴列传》(节选)
【汉】司马迁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①,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②,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③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④时。吾尝三战三走⑤,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⑥,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⑦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⑧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注】①贾:作买卖。②穷困:困厄,窘迫。③见:被。④遭:遇,逢。⑤走:逃跑。⑧死之:为公子纠而死。⑦羞:以……为羞:耻,以……为耻。⑧多:推重,赞美。
3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晋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
(2)鲍少不以我为愚( )
(3)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
(4)鲍叔既进管仲( )
37.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
38.管仲为什么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可以用文中原句作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作答。
39.管仲与鲍叔牙之交可谓世之典范。结合上文请你谈谈你受到的启发。
【答案】36. 而:却,表转折 以:认为 逐:驱逐,放逐 进:引进,举荐
37.我被关在深牢中受屈辱,但鲍叔不认为我无耻。 38.①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②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③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④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⑤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39.朋友之交在于知,所谓茫茫人海,知音知己者难遇。古有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真朋友不在于来往的频次,饭局的多寡,而在于是否知己。他能在你困厄时帮助你,在你适逢逆境时体谅你、理解你、信任你、关心你。就像鲍叔牙对待管仲,既像伯乐,又像兄弟,更是知音,他能举荐你、成就你,并甘愿做你的配角或下属。管仲遇上鲍叔牙是他的幸运,鲍叔牙遇上管仲同样也是一种幸事。所以说,人生在世,朋友在精不在多,有一二知己足矣。
【解析】36.本题考查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我曾经给鲍叔牙出谋划策,然而他却更加穷困。而:却,表转折;
(2)句意为:鲍叔牙不认为我愚笨。以:认为;
(3)句意为:我曾经三次当官三次都被君主驱逐出门。逐:驱逐,放逐;
(4)句意为:鲍叔牙荐举管仲后。进:引进,举荐。
37.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
重点词语:幽:被监禁;囚:被囚禁;以:认为。
3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根据“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可知,管仲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的原因为:①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②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③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④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⑤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39.本题考查阅读启示。答题时,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阐述即可。
示例:从管鲍之交中,我悟到了交友之道。
①交友之道,在于相知。鲍叔牙是管仲的知音。管仲被囚,鲍叔牙不认为管仲无耻,因为鲍叔牙知道管仲有显功名于天下的志向。
②交友之道,贵在宽容。管仲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时,鲍叔牙给予了管仲极大的体谅与宽容。宽容是一种美德,对于朋友我们要有容忍的雅量,不要斤斤计较。
③交友之道,要人成人之美。“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鲍叔牙举荐管仲,让其施展抱负,可见,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要能成人之美。
【点睛】参考译文:
管仲说:“我从前穷困时,曾和鲍叔牙合伙做生意,分钱财时,我只顾多拿,鲍叔牙并不认为我贪婪,因他知道我是贫穷之故;我曾经给鲍叔牙出谋划策,然而他却更加穷困;鲍叔牙不认为我愚笨;因他知道时运有顺利也有不顺利之时;我曾经三次当官三次都被君主逐出门,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出息,因他知道我没有遇到时机;我曾经打了三次仗三次都败走,鲍叔牙不认为我怯懦,因他知道我是因为老母之故;公子纠失败,我的同事召忽为之而死,我被关在深牢中受屈辱,但鲍叔不认为我无耻,因他知道我不拘泥于小节,而是有耻于功名还未在天下显赫之故。生养我的是我的父母,真正了解我知我心思的人却是鲍叔牙啊!”
鲍叔牙荐举管仲后,自己却做了管仲手下的官,子孙世世代代享受齐国的俸禄,受君主封邑的有十多代,经常是有名的贤大夫。天下没有多少人称颂管仲有才干,全部称颂鲍叔牙能够认识、发现人才。
(22-23八年级下·浙江绍兴·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代茶学家陆羽,被尊为“茶圣”。他曾来到上虞,深入研究茶叶采制、饮用和茶史,积累了丰富的茶事知识。后得颜真卿支持、皎然①帮助,最终写成《茶经》。
陆羽传
①羽,字鸿渐,不知所生。初,竟陵禅师智积得婴儿于水滨,育为弟子。及长,耻从削发,以《易》自筮②,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始为姓名。
②上元初,结庐苕溪上,闭门读书。名僧高士,谈宴终日。貌寝,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与人期,虽阻虎狼不避也。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岗子”。工古调歌诗,兴极闲雅。著书甚多。扁舟往来山寺,唯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击林木,弄流水。或行旷野中诵古诗裴回③至月黑兴尽恸哭而返。当时以比接舆④也。与皎然上人为忘言之交。有诏拜太子文学。
③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茶矣。鬻茶家以瓷陶羽形,祀为神,买十茶器,得一鸿渐。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羽野服挈具而入,李曰:“陆君善茶,天下所知。扬子中泠水,又殊绝。今二妙千载一遇,山人不可轻失也。”茶毕,命奴子与钱。羽愧之,更著《毁茶论》。
④集并《茶经》今传。
(《新唐书·陆羽传》有删改)
【注释】①皎然:南朝谢灵运的十世孙。长年隐居湖州杼山妙喜寺,与当时的名僧高士、权贵显要联系广泛。皎、陆结谊四十余年,在茶学研究上堪称中国茶道的双子星座。②筮:指起卦手段,占卦。后文中“蹇”“渐”均指卜得的卦名。③裴回:与“徘徊”通。④接舆:人名,春秋时楚国的狂人。
40.用“/”给文中画横线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或行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兴尽恸哭而返。
41.请参照字词理解的方法梳理,解释下列加点词。
4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扬子中泠水,又殊绝。今二妙千载一遇,山人不可轻失也。
43.以词解词是理解古诗文的一种可行方式,根据原文和注释,你认为下面哪个词表现的状态与文中“忘言之交”一词最为接近的是( )
A.心心相印B.坚如磐石C.一见如故D.形影相随
44.在宣传手册“识茶人”介绍专栏中,陆羽是“核心级”人物。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同学们对“茶圣”的个性品质与人生追求展开热烈讨论。你怎么看陆羽?请结合选文与下面补充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0.或行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兴尽恸哭而返。 41. 以……为耻 ④ 约定 卖,交易 42.扬子江的中泠泉水又极为绝妙。如今二妙碰到一起,千载难逢,陆先生不可错过这个机会啊。 43.A 44.陆羽貌寝口吃,被人遗弃,可知其身世坎坷;陆羽与高僧名士交往,工于诗文,精于茶道,可知其才华横溢,情趣高雅;陆羽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岗子”,击木弄水,旷野吟诗,建宅筑亭,凿泉引水,环居植茶栽竹种花,可知其向往自然,热爱自由;陆羽一生远离官场,可知其淡泊名利,不重财富……
【解析】4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句意:他有时独行在旷野之中,吟咏古诗,来往徘徊直到月亮下山,兴致尽了才痛哭着回家。“或行旷野中”表示主语和地点;“诵古诗”表示所做的事;“裴回至月黑”表示归家时间;“兴尽恸哭而返”表示归家状态;故断句为:或行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兴尽恸哭而返。
4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
(1)句意:他以跟从智积削发为僧为耻;耻:形容词作动词,以……为耻。
(2)句意:陆羽相貌丑陋;寝:丑陋;故选④。
(3)“陈太丘与友期行”句意: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
“与人期”句意:与别人约定;期:约定。
(4)“卖官鬻爵”含义:当权者出卖官职爵位来聚敛财富;鬻:卖,交易;
“鬻茶家以瓷陶羽形”句意:卖茶的店家用瓷土陶制出陆羽的塑像;鬻:卖,交易。
4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重点词语:殊:很,极;今:现在,如今。
4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成语辨析。
A.心心相印:指传授佛法靠的是用心互相印证。后形容双方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B.坚如磐石:形容非常坚固,不可动摇;
C.一见如故:形容相互投合,友情建立得很快;
D.形影相随:形容紧紧跟随,关系密切;
根据第②段“名僧高士,谈宴终日”“与皎然上人为忘言之交”可知,陆羽与僧人皎然是最好的朋友,其关系如知己,志趣相同,两人的思想一致,故选“心心相印”;
故选A。
4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从个性品质和人生追究来分析。
根据第①段“不知所生。初,竟陵禅师智积得婴儿于水滨”,第②段“貌寝,口吃而辩”可知,陆羽相貌丑陋,口吃,被人遗弃,可见其身世坎坷;
根据第②段“结庐苕溪上,闭门读书。名僧高士,谈宴终日”“工古调歌诗,兴极闲雅。著书甚多”“扁舟往来山寺,唯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击林木,弄流水”,第③段“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时号‘茶仙’”可知,陆羽与高僧名士交往,精通古调歌诗,兴致极为安闲高雅,著书很多,寄情山水,善于茶道,可见其才华横溢,情趣高雅;
根据第②段“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岗子’”,“扁舟往来山寺,唯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击林木,弄流水。或行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兴尽恸哭而返”可知,陆羽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岗子”,敲打着林间树木,戏耍着河中清流,独行在旷野之中,吟咏古诗,来往徘徊直到月亮下山,可见其向往自然,热爱自由;
根据补充材料“唐德宗赏识其才,诏拜他为‘太子文学’,他不就职;不久,又改任为‘太常寺太祝’,复不从命。所以陆羽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结婚”可知,陆羽淡泊名利,不重财富。
【点睛】译文:
陆羽,字鸿渐,人们不知道他的父母是谁。当初,竟陵的僧人智积在河边捡到一个婴儿,就把他当作自己的弟子来养育。等到长大后,他不愿意跟从智积削发为僧,就用《易经》为自己占卜,卜得《蹇》卦中的《渐》卦,卦上说:“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器。”他才用陆羽做自己的姓名。
上元初年,陆羽在苕溪上修建了房子,闭门读书。还与有名的高僧和隐士相聚,整日喝酒聊天。陆羽相貌丑陋,说话结巴,却很善辩,他听到别人的美德,就像自己具有这种美德一样高兴。与别人约定,即使虎狼当道也会如期前往。他自称“桑苎翁”,又号称“东岗子”。他精通古调歌诗,兴致极为安闲高雅,著书很多。他驾着小舟在山寺间来往,总是头戴纱巾,脚穿草鞋,身穿粗布短衣,腰系围裙,敲打着林间树木,戏耍着河中清流。他有时独行在旷野之中,吟咏古诗,来往徘徊直到月亮下山,兴致尽了才痛哭着回家。当时的人们都把他比作春秋时楚国的狂人接舆。陆羽与僧人皎然是最好的朋友。皇上曾下诏任命陆羽为太子文学。
陆羽嗜好喝茶,创制了茶道的精妙理论,著有《茶经》三卷,论述茶道的根源、茶道的方法、茶道的器具,被当时的人称为“茶仙”,天下人由此渐渐懂得喝茶了。卖茶的店家用瓷土陶制出陆羽的塑像,奉为神来祭祀,每买十件茶具,就送一具陆羽的塑像。当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到江南任宣慰使,他喜欢喝茶,知道陆羽的名声,就派人召陆羽来。陆羽身穿农夫的衣服提着茶具进入衙门。李季卿说:“陆先生精于茶道,天下了解。扬子江的中泠泉水又极为绝妙,如今二妙碰到一起,千载难逢,陆先生不可错过这个机会啊。”喝完茶,李季卿命令家奴付给陆羽茶钱,陆羽感到很羞愧,改著《毁茶论》一篇。
陆羽的诗文集和《茶经》流传至今。
(22-23八年级下·山东青岛·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尚书景让少孤,母夫人孀居,犹才未中年。夫人性严明,训励诸子,言动以礼,姻族敬惮。居东都,诸子尚幼,家贫无资。时霖雨久,宅墙夜隋,僮仆修筑,忽见一船槽,实之以钱。婢仆等来告,夫人戒之曰:“吾闻不勤而获犹谓之灾,士君子所慎者,非常之得也。若天实以先君馀庆悯及未亡人当令诸孤学问成立他日为俸钱入吾门以未敢取。”乃令闭如故。其子景温、景庄皆进士擢第,并有重名。虽贵达,稍息于辞旨犹杖之。景让除浙西,问曰:“何日进发?”景让忘于审思,对以“近日”。夫人曰:“若此日吾或有故,不行如何?”景让惶惧。夫人曰:“汝今贵达,不须老母可矣!”命僮仆斥去衣,箬于堂下。景让时已班白矣,搢绅以为美谈。在浙西,左押衙国应对有失,杖死,既而军中汹汹,将为乱。夫人乃候其受衙,出坐厅中,叱景让立厅下,曰:“天子以方镇命汝,安得轻用刑?如众心不宁,非惟上负天子,而令垂白之母羞辱而死,使吾何面目见汝先人于地下?”左右皆感咽。命杖其背,宾客大将拜泣乞之,良久乃许,军中遂息。
45.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训励诸子 训:教诲B.家贫无资 资:钱财
C.夫人戒之曰 戒:惩戒D.乃令闭如故 故:从前
4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若天实以先君馀庆悯及未亡人当令诸孤学问成立他日为俸钱入吾门以未敢取
A.若天实以先君/馀庆悯及未亡人当令/诸孤学问成立他日/为俸钱入吾门以未敢取
B.若天实以先君馀庆悯及未亡人/当令诸孤学问成立他日/为俸钱入吾门/以未敢取
C.若天实以先君/馀庆悯及未亡人当令/诸孤学问成立/他日为俸钱入吾门以未敢取
D.若天实以先君馀庆悯及未亡人/当令诸孤学问成立/他日为俸钱入吾门/以未敢取
4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令垂白之母羞辱而死 执策而临之
B.夫人乃候其受衙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实之以钱 以其境过清
D.将为乱 中轩敞者为舱
48.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让母亲认为僮仆把船槽卖钱会招来灾祸,应该谨慎对待非正常途径得到的东西。
B.景让母亲寡居时对孩子们的要求很严格,受到姻亲族人的敬重,被搢绅传为美谈。
C.景让母亲责罚头发已花白的景让,因为他未按礼仪向母亲禀报到浙西就任的时间。
D.景让母亲斥责景让滥用重刑动摇军心,辜负了皇上重托,也会使年老的母亲蒙羞。
49.翻译下面的句子
命杖其背,宾客大将拜泣乞之,良久乃许,军中遂息。
【答案】45.C 46.D 47.A 48.A 49.(李夫人)命令(身边的人)用杖打李景让的后背,(军中的)幕僚和大将都跪拜在地上哭泣着为李景让求情,过了很长时间,李夫人才答应,军中将士的情绪于是得以平复。
【解析】4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C.句意:夫人告诫他们说。戒:同“诫”,告诫;
故选C。
46.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如果上天确实是因为我死去的丈夫积留的恩德怜惜他家里人贫穷而赐给的,希望上天能帮助孤儿们今后能学有所成,日后作为俸禄钱拿进门来,这些钱我不能拿。
根据句意故断为:若天实以先君馀庆悯及未亡人/当令诸孤学问成立/他日为俸钱入吾门/以未敢取。
故选D。
4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均表承接,可不译;
B.代词,他/连词,表选择;
C.介词,用/连词,因为;
D.代词,发动/代词,作为;
故选A。
4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根据“时霖雨久,宅墙夜隋,僮仆修筑,忽见一船槽,实之以钱”“乃令闭如故”可知,仆人发现的是满船槽的钱,景让母亲认为不应该花船槽中的钱,认为不劳而获是自身的灾难;“景让母亲认为僮仆把船槽卖钱会招来灾祸”理解有误;
故选A。
49.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命,命令;杖,用杖打;拜泣,指跪拜在地上哭泣;乞,指求情;良久,很久;乃,才;许,答应;遂,于是;息,平息。
【点睛】参考译文:
尚书李景让小时候就没了父亲,他的母亲郑氏寡居,年纪还很轻。夫人是位个性严谨、处事明快的人,教导训诫几个子女,告诉他们做人的道理,族里的人都很敬畏。居住在东都时,家中孩子都还年幼,家中贫穷没有钱财。下了一段较长时间的雨,她家的宅子后面有段古墙因雨水冲刷而在夜间塌陷,仆人修墙时,忽然发现一个船槽,里面装满了钱。奴仆来报告夫人,夫人告诫他们说:“我听说如果不劳而获,这是自身的灾难,正人君子要谨慎的是不取不义之财。如果上天确实是因为我死去的丈夫积留的恩德怜惜他家里人贫穷而赐给的,希望上天能帮助孤儿们今后能学有所成,日后作为俸禄钱拿进门来,这些钱我不能拿。”于是就命家人将钱掩埋得和原先一样。她的两个儿子景温、景庄都是进士及第,而且名声很大。儿子虽然显贵发达,但只要有一点小过错,仍会遭到母亲的杖打。当李景让出任浙西观察使时,夫人问:“哪天启程赴任?”景让不假思索地回答“最近几天”。夫人说:“如果今天就走我觉得还行,为什么不动身呢?”景让心里害怕。夫人说:“你现在身居高位,不需要我的教导了!”命令下人脱去景让的衣服,让他跪在堂下。景让这时已经两鬓斑白,官绅这把件事传为美谈。在浙西,有位副将因应对有失误,被杖刑打死了,接着士兵们愤恨不平,想发动兵变。夫人于是等到李景让上了衙门,就由后室走到厅堂坐下,叱责李景让站在厅下,说:“天子交付给你军权重责,怎能能随意动用刑法?万一因此而导致变乱,不只是对上辜负了朝廷厚恩,而且使垂暮之年的老母含羞而死入地,要我拿什么脸面去见你地下的祖先?”军中左右的人都感动得呜咽起来。夫人遂命左右杖打他的脊背,宾客和大将都跪拜在地,哭泣着为李景让求情,过了许久,夫人才答应原谅李景让一次,军中的情绪于是得以平复。
(22-23八年级下·山东烟台·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彦成
军吏徐彦成,恒业市木①。丁亥岁,往信州汭口场②,无木可市,泊舟久之。一日晚,有少年从二仆往来岸侧,状若访人而不遇者。彦成因延入舟中,为设酒食,宾礼之。少年甚愧焉,将去,谢曰:“吾家近此数里别业中,君旦日能辱顾③乎?”彦成许诺。明日乃往,行里余,有仆马来迎,至一大宅,门馆甚盛。少年出延客,酒膳丰备,从容久之。彦成因言住此久,无木可市。少年曰:“吾有木在山中,明当令出也。”居一二日,果有材木大至,良而价廉。市易既毕,往辞少年。少年复出大杉板四枚,曰:“向之木,吾所卖,今以此赠君。至吴,当获善价。”彦成回,始至秦淮,会④吴帅殂⑤,纳杉板为棺。以为材之尤异者,获钱数十万。彦成大市珍玩,复往汭口,以酬少年。更与交易于市。
如是三往,颇获其利。间一岁,复诣之,村落如故,了无所见。询其里中,竟无能知之者。
(选自《稽神录》)
【注释】①恒业市木:一直从事木材生意。②信州汭口场:地名。③辱顾:屈尊拜访。④会:正赶上。⑤殂:死。
5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有少年从二仆往来岸侧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B.竟无能知之者 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
C.少年出延客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
D.以酬少年 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5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交代了经常做木材生意的军吏徐彦成,在信州的汭口场陷入了“无木可市”的困境。
B.“吾有木在山中,明当令出也”“至吴,当获善价”,这两句话隐隐流露出少年神异的一面。
C.文末叙写徐彦成专程到汭口去拜访少年,发现原先的村子和少年的华丽住宅都不见了踪影。
D.本文所叙故事有类于蒲松龄的“志异”,以现代的眼光看,事虽荒唐但不无劝人为善的意义。
5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居一二日,果有材木大至,良而价廉。
(2)向之木,吾所卖,今以此赠君。
53.徐彦成为什么会一再得到少年的帮助?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答案】50.C 51.C 52.(1)过了一两天,果然(从山里)运来了大批的木材,质量好而价格便宜。(2)先前的木材,是我卖给您的,今天把这(四块杉板)送给您。 53.乐于助人:徐彦成以为少年碰到了困难,就请他上船吃饭,以礼待之。知恩图报:赚了钱之后,徐彦成买了大量珍玩酬谢少年。
【解析】5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带领,携从/相当于由、自、打,表示起点;
B.代词,它/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C.邀请/邀请;
D.用来/凭借;
故选C。
51.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C.“发现原先的村子和少年的华丽住宅都不见了踪影”表述不正确,根据文中第二段“间一岁,复诣之,村落如故,了无所见”可知,隔了一年,(徐彦成)又到汭口,只见村子还是原样,但大宅子却不见了。
故选C。
5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⑴居:居住;大:大量的,大批的;至:到;而:连词,表并列,并且;
⑵向:先前;之:结构助词,的;赠:赠送。
5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根据文中第一段“一日晚,有少年从二仆往来岸侧,状若访人而不遇者。彦成因延入舟中,为设酒食,宾礼之”可知,徐彦成看见少年带着两个仆人在江岸边徘回,样子像是找什么人没找到,以为少年碰到了困难,于是徐彦成把少年请到船上,并用招待宾客的礼仪对待他。可以看出,徐彦成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根据文中第一段“彦成回,始至秦淮,会吴帅殂,纳杉板为棺。以为材之尤异者,获钱数十万。彦成大市珍玩,复往汭口,以酬少年”可知,当徐彦成通过卖木材获得大量钱财时,还不忘回报少年。可以看出,徐彦成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
军吏徐彦成,一直从事木材生意。丁亥年,(他)到江西信州的汭口场,没有木头可买卖,船停泊了很久。一天晚上,(他看见)有个少年带着两个仆人在江岸边徘回,样子像是找什么人没找到。于是徐彦成把少年请到船上,设酒招待(少年),用招待宾客的礼仪对待他。少年对此感到非常惭愧,将要离开时,他答谢说:“我家在离这几里远的别墅里,您明天能屈尊拜访吗?”徐彦成答应了。第二天(徐彦成)就往少年家去,走了一里多,就有仆人牵马来迎接,不一会儿到一个大宅子,门楼屋舍十分华贵。少年出门迎接,(房子里)酒水美食丰盛完备,悠闲的停留久了。于是徐彦成提到在这里待了很久也买不到木材,少年说:“我有木材在山里,明天让人给你运出来。”住了一两天后,果然从山里运来了大批的杉木,物美而且价廉。买卖完毕,(徐彦成)去向少年辞别,少年又叫人抬出四块大杉木板,说:“之前的木材是我卖给你的,现在这(四块板子)是我送你的。运到吴地会卖上好价钱。”徐彦成运着木材回返,才到秦淮河时,正逢吴国大帅去世,采购杉木板做棺材,因为徐彦成的木板质量特别优异,得到了数十万钱。徐彦成大肆购买珍宝古玩,又返回汭口酬谢少年,再次和少年在市场里做交易。
(徐彦成)三次往返(汭口与金陵)获得了很高的利润。隔了一年,(徐彦成)又到汭口,只见村子还是原样,但大宅子却不见了。(徐彦成)询问村子里的人,竟然没有人知道大宅和少年。
(22-23八年级下·湖南益阳·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泷冈阡表①(节选)
欧阳修
自吾为汝家妇,即知汝父之孝也。吾之始归也,汝父服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然今有余,其何及也!”吾以为新遭母丧适③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
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吾何恃而生邪?
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④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汝父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顾见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卜者谓我在戌⑤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以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呜呼!是以夫养不必丰,要于孝;为吏不必博于禄,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注】①节选自《泷冈阡表》,有删改。此文为欧阳修纪念先父的墓表,因其父去世时欧阳修尚幼,先父的事迹均来自欧阳修母亲的叙述。②御:进献。③适:刚好。④死狱:该判死刑的案件。⑤戌:干支纪年,指“戌”这一年。
54.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汉语中,“使”字解释丰富,有“假若”“差遣”“让”“奉命办事的人”等解释,上文中“卜者谓我在戌将死,使其言然”与“使老有所养,壮有所用”两句中的“使”字翻译就不相同。
B.课文中“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的“然”字有“这”、“这样”的意思,由此推断,“昔常不足,然今有余”中的“然”的意思也是“这样”。
C.成语“满载而归”中“归”的意思为为“返回,回去”的意思,由此推断,上文中“吾之始归也”与课文中“男有分,女有归”中的“归”意思相同,都译为“返回,回去”。
D.“是以夫养不必丰,要于孝”中的“以”表原因,解释为“因为”,与“去以六月息者也”和“策之不以其道”两句中的“以”的用法和意思相同。
55.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平居教他子弟/常以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
B.其平居/教他子弟常/以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
C.其平居教他子弟/常以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
D.其平居教/他子弟常以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
5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吾何恃而生邪?
(2)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
57.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欧阳修的父亲有哪些性格品质?
【答案】54.A 55.C 56.(1)所以他去世时,没有留下一间房屋、一块田地,我依靠什么来维持生活呢?
(2)假使他的话正确,我就等不及看到儿子长大有所成就了,将来你应当把我的话告诉他。 57.欧阳修的父亲是一个非常孝顺,为官清廉,宅心仁厚,关爱子女的人。
【解析】54.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理解。
B.“昔常不足,然今有余 ”句意为:从前常嫌酒食不够,然而现在有余了。“然”:然而。“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句意为: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然”:这样。理解有误;
C.“吾之始归也”句意为:自从我嫁到你家做媳妇。归:女子出嫁。“男有分,女有归”句意为:男子有职位,女子有归宿。“归”:女子出嫁。理解有误;
D.“去以六月息者也”句意为:大鹏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的。“以”:凭借。“策之不以其道”句意为:驱使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以”:按照。用法和意思不同。理解有误;
故选A。
55.本题考查断句。
句意为:他平时在家教育子弟,常常说起此话,我听熟了,所以能详细地说给你听。因此,在“弟”“语”“焉”后停顿。
因此断句为:其平居教他子弟/常以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
故选C。
56.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1)重点词语:故:所以。亡:死。何恃:凭借什么。
(2)重点词语:使:假若。然:这样。及:赶得上。以:把。
5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从“汝父服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然今有余,其何及也!’吾以为新遭母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可知,欧阳修父亲在自己的母亲去世后,服丧多年,每年流泪痛哭,足见其孝顺。从“汝父为吏廉”可知,为官清廉;从“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可知,宅心仁厚;从“吾不及见吾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可知,关爱子女。
【点睛】参考译文:
自从我嫁到你家做媳妇,就知道你父亲是很孝顺的。我开始到你家的时候,你父亲服满你祖母的丧,才过了一年,逢年过节祭祀祖先的时候,必然哭泣说:“祭祀即使很丰盛,也比不上活着时薄薄地奉养!”有时他自己吃着酒食,则又哭泣说:“从前常嫌酒食不够,然而现在有余了,但来不及供养母亲了!”我开始见到一两次,以为他是才满了丧服,偶然有所感遇罢了。但以后他经常是这样,一直终身,没有不如此的。
你父亲做官清廉,喜欢布施别人,又喜爱招待宾客;他的俸禄虽然微薄,常常不使有剩余。所以他去世后,没有一片瓦盖的房子,没有一亩地可以耕种,我依靠什么生活呢?
你父亲做官,经常在夜里点着蜡烛,审理刑事案卷,屡次发出长长的叹息。我问他原因,他说:“这是要判死刑的案卷,我想放一条生路而办不到!”我说:“生路可以求吗?”他说:“放一条生路而办不到,那么死者和我都没有遗恨。”回头看着乳娘,抱着你站在一旁,因而指着你叹息说:“占卦的人说我在年岁有戌的一年,将会死去。假若占卦人的话是真的,我就见不到儿子长大成才了,以后应当把我的话告诉儿子!”他平时在家教育子弟,常常说起此话,我听熟了,所以能详细地说给你听。唉,因此供养长辈不在于丰厚,而在于孝顺;当官不一定追求多少俸禄,而在于心地厚道内存仁义。我不能教导你,这是你父亲的志向。
(22-23八年级下·山东烟台·期末)阅读语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龙说
韩愈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上,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注释】:《龙说》是同《马说》同一时期的作品。
58.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然 龙 弗 得 云 无 以 神 其 灵 矣
5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云固弗灵于龙也
(2)乃其所自为也
6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失其所凭依 其真不知马也B.云从之矣 马之千里者也
C.然龙乘是气 是马也D.龙之所能使为灵也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61.本文与《马说》都运用了 的写法,文中的云比喻 ,龙比喻 ,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关系。
【答案】58.然 龙 弗 得 云/无 以 神 其 灵 矣 59. 本来、当然 竟然、居然 60.C 61. 托物寓意(托物言志) 圣君(明主) 贤臣(人才)
【解析】58.考查文言断句。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
句意为:但是龙没有云,就不能显示出它的灵异。“然龙弗得云”,表示假设某种状况,故断开;“无以神其灵矣”,是假设状况的的结果。
故断句为: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
59.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云本来不比龙灵异。固:本来,当然;
(2)句意为:竟然正是它自己造成的云。乃:竟然、居然;
60.考查一词多义及用法的理解辨析。
A.代词,指龙/难道,表反问语气;
B.代词,指龙/定语后置的标志;
C.均为指示代词,这样;
D.动词,具有/介词,对、向;
故选C。
61.考查表现手法及内容理解。
《马说》中作者以“千里马”喻指有才能的人,以“奴隶人、食马者”喻指统治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马为喻,谈论对人才问题的看法,流露出作者愤世嫉俗之意与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用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乙文中“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也是托物言志,借用阐说龙和云的相互作用,来论说明君和贤臣,个人和朋友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抒发韩愈希望朝廷能够重贤任能,朋友之间能够互相关爱的愿望。文章通篇只就龙与云的关系着笔,从一个“灵”字着眼,写“龙”与“云”相互依存,形象说明了圣君与贤臣相互依存。贤臣固然不可无圣君,而圣君更加不可无贤臣,说明要使国家长治久安,圣君与贤臣缺一不可。通过借用写龙与云的相互作用,来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举贤任能,君臣之间能互相信任支持,朋友同僚之间能互相关爱帮助的思想;
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龙说
龙吐出的气形成云,云本来不比龙灵异。但是龙乘着这股云气,可以在茫茫的太空中四处遨游,接近日月,遮蔽它的光芒,震撼起雷电,变化神奇莫测,雨水降落在大地,使得山谷沉沦。这云也是很神奇灵异的呢!
云,是龙的能力使它有灵异的。至于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能力使它这样子的。但是龙没有云,就不能显示出它的灵异。失去它所凭借的云,实在是不行的啊。
多么奇妙啊,龙所凭借依靠的,正是它自己造成的云。《周易》说:“云跟随着龙。”那么既然叫做龙,就应该有云跟随着它啊!
(22-23八年级下·福建龙岩·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洛阳布衣申屠敦有汉鼎一,得于长安深川之下。云螭①斜错,其文烂如②也。西邻鲁生见而悦焉,呼金工象而铸之。淬③以奇药,穴地藏之者三年。土与药交蚀铜质已化与敦所有者略类。一旦,持献权贵人,贵人宝之,飨宾而玩之。敦偶在坐,心知为鲁生物也,乃曰:“敦亦有,鼎其形酷肖,是第不知孰为真耳。”权贵人请观之,良久曰:“非真也。”众宾次第咸曰:“是诚非真也。”敦不平,辨数不已。众共折辱之,敦噤不敢言,归而叹曰:“吾今然后知势之足以变易是非也。”龙门子闻而笑曰:“敦何见之晚哉?士之于文亦然。”
【注释】①螭:兽名,外形像龙而无角。②其文烂如:它的花纹斑斓;③淬:金属制品加热后浸入水里或油里。
62.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6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土与药交蚀/铜质已化/与敦所有者略类
B.土与药交蚀铜质/已化/与敦所有者略类
C.土与药交蚀铜质/已化与敦/所有者略类
D.土与药交蚀/铜质已化与敦/所有者略类
64.把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曰:“敦亦有,鼎其形酷肖,是第不知孰为真耳。”
(2)敦何见之晚哉?士之于文亦然。
65.申屠敦持有真鼎,却遭众人挖苦。试想如果“奇巧人”王叔远在现场发现模仿核舟的作品,是否能够说服众人相信他?请简要分析。
【答案】62.①类似(像);②以……为珍宝;③全(都);④停止。 63.A 64.①就说:“我也有一个鼎,外形跟这个很像,只是不知道哪个是真的。”
②申屠敦怎么这么晚才明白这个道理啊?读书人评价文章也是这样啊。 65.无法说服。虽然王叔远雕刻的技术精巧高超,但文章讽刺了权势足以颠倒是非黑白,其重点在权贵,而非在技巧。
【解析】62.考查词语释义。
①佛印绝类弥勒:佛印长得非常像弥勒佛。类,类似,像。与敦所有者略类:和申屠敦的大体相似了。
②“贵人宝之”句意:贵人很珍视这个鼎。宝,以……为珍宝。
③“众宾次第咸曰”句意:那些宾客一个接一个地都说。咸,都。
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己,停止。辨数不已:争辩个不停。
63.考查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句意:泥土和药水都腐蚀着鼎,铜的本质已经产生了变化,和申屠敦的大体相似了。根据句意可断句为:土与药交蚀/铜质已化/与敦所有者略类。故选A。
6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酷肖,很像。孰,哪个。耳,罢了。
(2)何,怎么。见,明白。于,对于。亦然,也是这样。
65.考查阅读启示。联系文本中的“吾今然后知势之足以变易是非也”的句意“我经历这事之后才知道权势竟可以改变是非了”可知,本文讽刺了权势足以颠倒是非黑白。王叔远虽然雕刻技艺精湛,却只是一个手工艺人,并无权势,所以他不能说服众人相信他。
【点睛】参考译文:
洛阳有个平民叫申屠敦的有一个汉朝的鼎,是在长安的一个深深的山谷底下得到的。(这个鼎外形)云和螭互相掩映交错,花纹斑斓。西边有个姓鲁的人看见了这个鼎非常喜欢,找了铸金的工匠仿照它的样子铸一个鼎。铸的时候浸泡在稀奇的药水中冷却,还在地下挖了个洞埋了三年。泥土和药水都腐蚀着鼎,铜的本质已经产生了变化,和申屠敦的大体相似了。一天,鲁生把鼎献给了一个有权势的贵人,贵人很珍视这个鼎,宴请宾客并赏玩这个鼎。申屠敦恰巧也在宴席上,心里知道这是鲁生的东西,于是就说:“我也有一个鼎,外形跟这个很像,只是不知道哪个是真的。”权贵的人请他把鼎拿来让他辨别,(权贵人)看了很久说:“不是真的。”那些宾客一个接一个地都说:“确实不是真的。”申屠敦忿忿不平,争辩个不停。大家都挖苦嘲笑申屠敦,申屠敦就不敢说话了,回去感慨地说:“我经历这事之后才知道权势竟可以改变是非了。”龙门子听了笑着说:“你认识的有什么晚的?读书人评价文章也是这样啊。”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但患其不劲
关联教材:但当涉猎(《孙权劝学》)
(1)但:
无复伸弛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
弛:①松弛;②放下;③放松
(2)弛:
易张而寿
关联成语 易如反掌
(3)易:
加点词语
方法:关联教材能力迁移
请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或帝盛怒
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1)或:
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
虽有嘉肴,弗食——《虽有嘉肴》
(2)弗:
方法
解释
课内迁移法
①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其秋庶可望矣
②乃大惊(《桃花源记》)——乃具所嗜为兽之羞
成语迁移法
③依然如故——遵故实以全
④与人方便——抑又闻虎者不可与之全物
文言语句
方法借鉴
释义
有所背否
【成语推断法】背信弃义
背:
安得不长
【因音辨义法】cháng[×] zhǎng[√]
长:
每日须求
【查阅字典法】①寻求;②选择;③感应。
求:
勿徒写过
【词语推断法】徒劳
徒:
文言字词
方法
关联点
解释
耻从削发
语法推测法
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
(1)
貌寝
查阅字典法
寝:①躺,躺卧;②睡觉;③停息,止息;④丑陋。
(2) (填序号)
与人期
课内迁移法
陈太丘与友期行
(3)
鬻茶家以瓷陶羽形
成语参考法
卖官鬻爵
(4)
781年,陆羽在各方面更加成熟,名闻朝野,唐德宗赏识其才,诏拜他为“太子文学”,他不就职;不久,又改任为“太常寺太祝”,复不从命。所以陆羽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结婚。783年,陆羽移居上饶。在城北二里,建宅筑亭,凿泉引水,环居植茶栽竹种花。几经经营,新居于兴元元年(公元784年)落成,后人称其宅为鸿渐宅。称其泉为上饶陆羽泉。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只填文字)
与敦所有者略类
关联教材: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①类:
贵人宝之
参考词典解释,联系语境形成新的解释。宝:珍宝
②宝:
众宾次第咸曰
查词典选义项:A.普遍。B.副词。表示范围,相当于“全,都”。C.像盐那样的味道(跟“淡”相对)。
③咸:
辨数不已
关联成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④已:
专题01 字音字形(二考点三题型)6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1 字音字形(二考点三题型)6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1字音字形二考点三题型6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01字音字形二考点三题型6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4 课外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4 课外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4课外文言文阅读原卷版docx、专题14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8 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提升)5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8 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提升)5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8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提升5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08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提升5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