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展开温馨提示:
本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K-39 Ca-40
一、选择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23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煤炭脱硫处理,有效减少酸雨的产生
B. 积极植树造林,促进达成“碳中和”
C. 禁止使用化石燃料,防止产生雾霾
D 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2. 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
A. 菜刀生锈B. 葡萄酿酒C. 木柴燃烧D. 石蜡熔化
3. 在加油站、油库、纺织厂内都应张贴的图标是
A. B. C. D.
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检查装置气密性B. 熄灭酒精灯
C. 加热液体D. 闻气体气味
5.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中正确的是
A. 地壳中元素含量B. 镁离子结构示意图
C. 物质构成D. 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关系
6. 探究分子的运动现象的实验中,用到酸碱指示剂酚酞(C20H14O4)。下列关于酚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酚酞属于氧化物B. 一个酚酞分子含两个氧分子
C. 酚酞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 酚酞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7. 如图为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钠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钠离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B. 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得到电子
C. 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D. 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10
8. 科学家发现,通过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变为超级储能装置,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四种物质都是化合物
B. 参加反应的X的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W中的碳元素的质量
C. 该反应中Y、Z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1:2
D. 该反应中X、Z两物质的质量比是3:14
9. 下图是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的装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通入的CO要先验纯
B. 实验开始时,应先通CO,再点燃酒精喷灯
C. 应把尾气通入水中,以除去尾气中的CO
D. 实验中,B处红棕色粉末变黑,C处变浑浊
10. 下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④比①先变红,说明 CO2密度大于空气
B. 该装置的优点是对比性强,一次实验得到多个结论
C. 该实验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石蕊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物质
D. 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说明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是碳酸
11. 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都涉及了磷。对以下涉磷实验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 实验①②③中都有白烟生成且都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B. 实验①和实验②中水的作用相同
C 实验②中a与c处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 实验③红热玻璃管插入后立即称量装置质量
12. 识图能力是学好化学的重要能力之一、下列图像与反应过程的变化趋势对应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
13. 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排入大气中的CO2越来越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减少CO2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1。
CO2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环节,常选用氢氧化钙、氨水、一乙醇胺等作吸收剂。在研究膜吸收法吸收CO2时,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比较了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氨基乙酸钾3种吸收剂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其结果如图2。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实现碳中和人人有责,让我们从衣食住行点滴做起,节约能,低碳生活。
(1)“碳替代”就是用清洁能来替代传统的化石能,写出一种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控制化石燃料使用可减少碳排放
B. 随烟气流速增大,CO2脱除效果增强
C. “碳循环”与“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碳单质
D. 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碳替代”
(3)写出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为实现“碳中和”,我们中学生可以做到_______(写一点即可)。
14. 气体制备: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长颈漏斗使用前进行液封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氧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___(填序号),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C装置相对于B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4)使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从_______口进入(填“a”或“b”)。
15. 芯片的制造代表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芯片的主要成分是硅,如图是工业上以石英砂()为主要原料制取高纯硅的流程。
查阅资料:“精馏”是蒸馏的一种,其原理是利用混合物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物质分离出来。
(1)流程中将焦炭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
(2)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相似,都是由_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3)写出步骤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4)若在步骤⑤的制备过程中混入,可能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_;
(5)为了使资综合利用,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填一种即可)。
16. 如图1,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1)同学们观察到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_______,产生的大量白烟弥漫到空气中,最后在石棉网上得到一些白色固体。
(2)请写出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同学们通过称量发现:在石棉网上收集到生成物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有人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4)小红按如图2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同时还发现产物中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③氨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是Mg3N2。
【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反思与交流】
①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
②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可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物MgO却远多于Mg3N2,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
③图2中气球作用是_______。
17. 取25g大理石于烧杯中,加入200g稀盐酸(大理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分析并计算:
(1)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g。
(2)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23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煤炭脱硫处理,有效减少酸雨的产生
B. 积极植树造林,促进达成“碳中和”
C. 禁止使用化石燃料,防止产生雾霾
D. 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答案】C
【解析】
A、煤炭脱硫处理,有效减少酸雨的产生,有利于保护空气,做法符合主题,不符合题意。
B、积极植树造林,促进达成“碳中和”,有利于保护空气,做法符合主题,不符合题意。
C、化石燃料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禁止使用化石燃料是不现实的,做法不符合主题,符合题意。
D、使用新型的可降解塑料,能减少“白色污染”,做法符合主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
A. 菜刀生锈B. 葡萄酿酒C. 木柴燃烧D. 石蜡熔化
【答案】D
【解析】
A、菜刀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葡萄酿成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木柴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选项发生的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故选D。
【点睛】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 在加油站、油库、纺织厂内都应张贴的图标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A、有毒品标志,加油站不必粘贴,不符合题意;
B、腐蚀品标志,加油站不必粘贴,不符合题意;
C、节约用水标志,加油站不必粘贴,不符合题意;
D、禁止烟火标志,加油站必须粘贴,符合题意。
故选D。
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检查装置气密性B. 熄灭酒精灯
C. 加热液体D. 闻气体气味
【答案】A
【解析】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放入水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图示实验操作正确;
B.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以免引起失火,故图示实验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图中所示实验操作错误;
D.闻气体的气味时,为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气味,故图示实验操作错误。
故选A。
5.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中正确的是
A. 地壳中元素含量B. 镁离子结构示意图
C. 物质构成D. 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关系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两种或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叫做化合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不属于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A、地壳中含量居前五位元素从高到低依次为:氧、硅、铝、铁、钙,此选项错误;
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粒子是原子,该粒子核内有12个质子,核外有12个电子,是镁原子结构示意图,此选项错误;
C、“构成”是表达微观意义,构成物质的是微粒,原子、分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元素是宏观概念,应用“组成”来表达,此选项错误;
D、 既属于氧化反应,也属于化合反应; 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 属于化合反应,但不属于氧化反应,可见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此选项正确。
故选D。
6. 探究分子的运动现象的实验中,用到酸碱指示剂酚酞(C20H14O4)。下列关于酚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酚酞属于氧化物B. 一个酚酞分子含两个氧分子
C. 酚酞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 酚酞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答案】D
【解析】
A、酚酞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而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酚酞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酚酞分子中含4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酚酞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0):(1×14):(16×4)=120:7:32,由此可知,酚酞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D、分子不断运动着,所以酚酞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7. 如图为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钠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钠离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B. 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得到电子
C. 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D. 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10
【答案】C
【解析】
A、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弧线表示电子层,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则钠离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错误;
B、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又因为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所以x=11-2-1=8,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8. 科学家发现,通过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变为超级储能装置,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四种物质都是化合物
B. 参加反应的X的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W中的碳元素的质量
C. 该反应中Y、Z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1:2
D. 该反应中X、Z两物质的质量比是3:14
【答案】B
【解析】
A、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图可知Y、W是化合物,X、Z是单质,故A错误;
B、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参加反应的X是碳单质,X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W中的碳元素的质量,故B正确;
C、由题中信息可得该反应的方程式为:,该反应中Y、Z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4:2=2:1,故C错误;
D、该反应中X、Z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3×12):(2×28)=9:14,故D错误。
故选B。
9. 下图是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的装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通入的CO要先验纯
B. 实验开始时,应先通CO,再点燃酒精喷灯
C. 应把尾气通入水中,以除去尾气中的CO
D. 实验中,B处红棕色粉末变黑,C处变浑浊
【答案】C
【解析】
A、一氧化碳有可燃性,不纯点燃时会发生爆炸,则通入的CO要先验纯,故选项说法正确。
B、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内的空气后,再点燃酒精喷灯,以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C、图中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但不能把尾气通入盛有水中,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B处红棕色固体变黑,C处变浑浊(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和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0. 下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④比①先变红,说明 CO2密度大于空气
B. 该装置的优点是对比性强,一次实验得到多个结论
C. 该实验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石蕊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物质
D. 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说明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是碳酸
【答案】C
【解析】
A、④比①先变红,④在下侧,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先与下侧接触,选项正确;
B、该装置的优点是对比性强,一次实验得到多个结论,如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等,选项正确;
C、由②、③不变红,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与石蕊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物质,选项错误;
D、①、④处有水,则变红,②、③干燥则不变红,说明使紫色石蕊变红的不是二氧化碳,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选项正确;
故选:C。
11. 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都涉及了磷。对以下涉磷实验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 实验①②③中都有白烟生成且都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B. 实验①和实验②中水的作用相同
C. 实验②中a与c处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 实验③红热玻璃管插入后立即称量装置质量
【答案】A
【解析】
A、白磷或红磷燃烧生成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有毒,实验①②③均为密闭装置,防止白烟逸出,能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选项正确;
B、实验①中水的作用是降温、吸收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通过水的体积变化,称量氧气含量,实验②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作用不同,选项错误;
C、实验②中a处为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c处白磷不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选项错误;
D、实验③中红热玻璃管插入后,应等反应停止、温度降至室温再称量装置质量,选项错误。
故选A。
12. 识图能力是学好化学的重要能力之一、下列图像与反应过程的变化趋势对应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答案】B
【解析】
在装有一定量氧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木炭,开始时二氧化碳的质量为零,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质量先增加,待反应完全后,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变,故像正确;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在反应中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图像错误;
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消耗氧气,而氮气不参与反应,所以瓶中氮气的质量保持不变,故图像正确;
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在有、无二氧化锰下反应,二氧化锰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根据催化剂只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有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最终产生的氧气的质量相等,故图像错误;
综上一共有2个图像正确,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
13. 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排入大气中的CO2越来越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减少CO2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1。
CO2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环节,常选用氢氧化钙、氨水、一乙醇胺等作吸收剂。在研究膜吸收法吸收CO2时,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比较了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氨基乙酸钾3种吸收剂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其结果如图2。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实现碳中和人人有责,让我们从衣食住行点滴做起,节约能,低碳生活。
(1)“碳替代”就是用清洁能来替代传统的化石能,写出一种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控制化石燃料的使用可减少碳排放
B. 随烟气流速增大,CO2脱除效果增强
C. “碳循环”与“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碳单质
D. 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碳替代”
(3)写出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
(4)为实现“碳中和”,我们中学生可以做到_______(写一点即可)。
【答案】(1)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合理即可) (2)AD
(3)
(4)节约用电##绿色出行##植树造林等(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
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有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合理即可);
【小问2】
A、控制化石燃料的使用可减少二氧化碳和其它碳氧化物的排放,最终减少碳排放,故A说法正确;
B、随烟气流速增大,CO2脱除效果减弱,故B说法错误;
C、“碳循环”与“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故C说法错误;
D、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碳替代”,故D说法正确;
故选:AD;
【小问3】
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
为实现“碳中和”我们中学生可以做到:节约用电、绿色出行、植树造林等(合理即可)。
14. 气体制备: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长颈漏斗使用前进行液封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氧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___(填序号),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C装置相对于B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4)使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从_______口进入(填“a”或“b”)。
【答案】14. ①. 铁架台 ②. 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15. ①. AD##DA ②.
16. 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
17. a
【解析】
【小问1】
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为铁架台,长颈漏斗使用前要液封,液封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所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散,故填:铁架台、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小问2】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收集氧气,该反应属于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应选择装置A,收集较纯净氧气应选用排水法,选择的装置是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钟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AD或DA、;
【小问3】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C装置相对于B装置的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关闭止水夹时,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无法逸出,试管内压强变大,液体进入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后,产生的气体逸出,试管内压强变小,固液再次接触,反应又会开始,故填: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
【小问4】
使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气体应从长管a口进,故填:a。
15. 芯片的制造代表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芯片的主要成分是硅,如图是工业上以石英砂()为主要原料制取高纯硅的流程。
查阅资料:“精馏”是蒸馏的一种,其原理是利用混合物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物质分离出来。
(1)流程中将焦炭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
(2)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相似,都是由_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3)写出步骤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4)若在步骤⑤的制备过程中混入,可能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_;
(5)为了使资综合利用,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填一种即可)。
【答案】(1)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快速进行
(2)原子 (3)
(4)硅被氧化得不到高纯硅,且易引起爆炸
(5)
【解析】
【小问1】
流程中将焦炭粉碎,可以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快速进行,故填: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快速进行;
【小问2】
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相似,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所以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故填:原子;
【小问3】
根据流程图可知,焦炭与二氧化硅在高温条件下生成粗硅和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故填:;
【小问4】
步骤⑤的制备过程中有氢气参加反应,若混入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可能发生爆炸且硅可能被氧化得不到高纯硅,故填:硅被氧化得不到高纯硅,且易引起爆炸;
【小问5】
上述流程中(或)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可循环使用,故填:。
16. 如图1,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1)同学们观察到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_______,产生的大量白烟弥漫到空气中,最后在石棉网上得到一些白色固体。
(2)请写出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同学们通过称量发现:在石棉网上收集到生成物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有人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4)小红按如图2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同时还发现产物中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③氨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是Mg3N2。
【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反思与交流】
①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
②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可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物MgO却远多于Mg3N2,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
③图2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
【答案】(1)耀眼的白光
(2)
(3)大量的白烟弥漫到空气中,使得生成物收集不全
(4) ①. 水 ②. 烧杯A中溶液变红 ③. -3 ④.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如氧气活泼 ⑤. 密封装置,平衡气压
【解析】
【小问1】
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的大量白烟弥漫到空气中,最后在石棉网上得到一些白色固体;
【小问2】
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
学们通过称量发现:在石棉网上收集到生成物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出现这样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反应生成的氧化镁部分扩散到空气中;
【小问4】
[实验探究]如图3,取燃烧生成物于小烧杯B中,加入适量水,然后用大烧杯罩住小烧杯A和B,烧杯A中溶液变红,说明燃烧产物中含Mg3N2;
[反思与交流]①设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有:,,则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②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可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物MgO却远多于Mg3N2,原因是相同条件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如氧气活泼,镁更容易和氧气反应;③图2中气球的作用是密封装置,平衡气压。
17. 取25g大理石于烧杯中,加入200g稀盐酸(大理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分析并计算:
(1)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g。
(2)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案】(1)8.8 (2)解:设参加反应碳酸钙质量为x。
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解析】
【小问1】
根据图像分析,反应前烧杯中各物质的总质量为225g,反应后烧杯中的各物质总质量为216.2g,质量减少的原因是碳酸钙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去了,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25g-216.2g=8.8g,故填:8.8g;
【小问2】
见答案。
在装有一定量氧气的
密闭容器内燃烧木炭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
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
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
在有、无二氧化锰下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如图3,取燃烧生成物于小烧杯B中,加入适量_______,然后用大烧杯罩住小烧杯A和B
现象:_______。
结论:燃烧产物中含Mg3N2
在装有一定量氧气的
密闭容器内燃烧木炭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
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
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
在有、无二氧化锰下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如图3,取燃烧生成物于小烧杯B中,加入适量_______,然后用大烧杯罩住小烧杯A和B
现象:_______。
结论:燃烧产物中含Mg3N2
2023-2024学年安徽省淮南市九上化学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安徽省淮南市九上化学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最清洁的燃料是,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九上化学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九上化学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下列说法合理的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淮南市淮南市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淮南市淮南市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