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成都中考化学复习“四清”回归教材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4成都中考化学复习“四清”回归教材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图7-3烹调食物,课题1燃烧与灭火,装置创新,图7-7扑救火灾,探究灭火的原理,练习与应用,图7-20煤燃烧,图7-21原油,图7-27甲烷燃烧,图7-43风力发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图7-1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图7-2 古埃及人冶炼示意图
图7-4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升空
图7-5 燃烧条件的实验
注意:①铜片的作用:载体、导热 ②热水的作用:提供热量、隔绝空气(或氧气) ③该实验需要在通风橱完成
结论:燃烧需要有可燃物,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需要氧气(或空气)。三者缺一不可
实验7-1 燃烧条件的探究
意外现象Ⅰ:在利用图Ⅰ装置进行实验时,刚开始未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①铜片的温度低于白磷着火点;②白磷表面的温度低于温度的着火点。
意外现象Ⅱ:实验时不慎有火星飞溅到红磷上,红磷燃烧,红磷燃烧的原因是什么呢?
飞溅到红磷上的火星使温度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思考:图2装置中铜片上的烧杯作用是什么呢?
怎样更直观的探究燃烧的条件呢?
思考:图中瘪气球的作用是什么呢?
思考:本实验装置能探究几个变量?气球的作用是什么呢?
控制变量法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第1步:明确探究问题:以燃烧条件的探究为例第2步:寻找影响因素:氧气、温度、燃烧物第3步:对比寻找变量:对照组满足所有的条件,对比实验组只有一个条件不同。
图7-6 燃烧条件示意图
图7-8 蜡烛在不同条件下的燃烧
点燃3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然后向一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蜡烛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请用灭火的原理来分析
图7-9 灭火器原理示意图
装置正立时放在小试管中的浓盐酸与放在吸滤瓶中的碳酸钠溶液不能接触,因而不能引发反应。但装置倾斜倒置时,浓盐酸会与碳酸钠溶液接触,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强大的气压使二氧化碳气体夹带液体并从装置中溢出,喷射在可燃物的表面以达到隔绝空气及降温的作用。
图7-10 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
图7-11 粉尘爆炸实验
现象:实验中观察到塑料盖被弹起
分析:面粉燃烧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金属筒内压强增大。
实验7-2 如图所示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胶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于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从胶皮管一端快速鼓入太量的空气(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图7-13 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图7-12 加油站严禁烟火
1.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此措施依据的灭火原理是什么?
答:破坏燃烧的条件,利用水蒸发时吸热来降低温度,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用扇子扇煤炉火焰,为什么越扇越旺,而用扇子扇蜡烛火焰,为什么一扇就灭?
答:炉火中可燃物量大,放出的热量多,同时消耗的氧气也多,用扇子扇时鼓入的空气不能将温度明显降低,所以起到的主要作用是补充氧气;而蜡烛燃烧时可燃物少,放出的热量也少,用扇子扇时虽然也补充了氧气,但由于空气的流动,加快了热量的散失,所以主要起的是降温的作用,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用生煤火炉时,可点燃木柴(劈柴)来引燃煤,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答: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木柴的着火点比煤低,易被点燃。所以生煤火时先点燃木柴,再利用木柴燃烧放出的热量引燃煤块就容易的多了。
4.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烧的更旺,为什么?
答:在居室内起火时,由于居室是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室内的可燃物燃烧会消耗大量的氧气,若此时打开门窗,则会起到补充氧气的作用,使火越烧越旺。
5.请你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釜底抽薪”“钻木取火”“火上浇油”。
答:三个成语都体现了燃烧的条件这一化学知识。“釜底抽薪”:薪指柴,是可燃物,即通过清除可燃物的方法达到灭火的目的。“钻木取火”:木头本身是可燃物,且较为粗糙,在摩擦时会产生热量,当温度上升达到木屑的着火点时,又有氧气的存在,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所以就会发生燃烧。“火上浇油”:油是常见的可燃物燃烧时会放出热量,因此向火中浇油会使燃烧更旺。
6.发生下列情况时,应采用什么方法灭火,请说明理由。(1)做实验时,不慎碰到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2)由于吸烟,不慎引燃被褥;
答:用湿抹布盖在燃烧的酒精上,使其隔离空气,并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答:可用水灭火,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3)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起火;(4)炒菜时油锅着火;(5)图书馆内图书起火。
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并隔绝空气,同时应迅速报警。
答:盖上锅盖,使其隔绝空气。
答:可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降低温度同时隔绝空气。
图7-14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
实验7-3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小匙干燥的生石灰(或几小块食品袋中的干燥剂,主要成分为CaO),再加入约2mL水.观察现象,并用手轻轻触碰试管外壁。
手触摸试管外壁时,试管外壁发烫
生石灰与水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水蒸气,放热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图7-15 我国古代烧制陶器
图7-16 利用燃料燃烧的高温烧制陶瓷
图7-17 利用炸药爆破拆除楼房
图7-18 煤的形成示意图
图7-19 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示意图
图7-22 石油炼制的部分产品和主要用途
图7-23 灌装液化石油气
图7-24 石油综合利用的部分产品
图7-25 煤综合利用的部分产品
图7-26 海上石油生产
实验7-4 点燃从导管放出的甲烷,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过一会儿,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
现象:冷而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图7-28 池沼里含有沼气
图7-29 沼气的制取和利用
图7-30 化石燃料的用途
图7-31 燃气燃烧出现黄色火焰
图7-32 陆地冻土区可燃冰实物样品
图7-33 海域可燃冰实物样品
图7-34 工厂排出的烟尘污染空气
图7-35 森林受到酸雨破坏
图7-36 雕像受到酸雨腐蚀
图7-37 城市拥堵的汽车产生大量尾气
图7-38 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站
图7-39 氢燃料电池城市客车
图7-40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简易装置
图7-41 利用不同形式的能量发电示意图
图7-42 太阳能电池路灯
1.选择题(1)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A.甲烷和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2)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氧气 B.氮气 C.甲烷 D.二氧化碳(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氢气 B.天然气 C.酒精 D.汽油
(4)造成煤气中毒的物质是( )A.一氧化碳 B.甲烷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5)下列关于石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B. 石油是一种混合物C.可利用石油产品发电 D.将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2.汽车、轮船使用的燃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埋于海底将来可能会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是________。
汽油、柴油、车用乙醇汽油等
4.甲烷和乙醇的燃烧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是否可以由此证明甲烷和乙醇都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碳氢化合物,为什么?
答:不能。可燃物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可燃物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还含有氧元素。
7.有3瓶无色、无气味的气体A、B 、C,它们分别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点燃每种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在B、C火焰上方的烧杯壁上有水滴出现,而A火焰上方的烧杯壁上没有水滴。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A、B烧杯内的石灰水变浑浊,C烧杯内没有变化。试推断A、B、C分别是什么气体,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8.充分燃烧1 k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下图(左)所示,则____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_________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复习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ACD,太阳能合理即可,不可再生,SO2,天然气,太阳能,产生大量气泡,盐酸洒出或Ⅲ中蜡烛,没熄灭合理即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复习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不燃烧,氧气或空气,可燃物,提供热量,隔绝氧气或空气,与氧气接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湖南中考复习 人教版化学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清单·理脉络,燃烧与灭火,考点突破·释疑难,实验探究·培素养,湖南真题链接,可再生,二氧化碳,梯级训练·提素能,产生大量气泡,隔绝氧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