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题及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及简答题,实验及探究题,计算与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延长其保质期
B. 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
C. 稀有气体可用于制造电光源
D. 氧气能供给生物呼吸,支持燃料燃烧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反应,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延长其保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而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加剧温室效应,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造电光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D、空气中的氧气能供给生物呼吸,支持燃料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2.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加热液体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读出液体体积 D. 倾倒液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加热液体时,试管内液体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操作不正确;
B、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 ,用手紧贴容器外壁,观察现象,若导管口有气泡产生 ,且松开手后,烧杯中的导管内形成一段稳定的液柱,则装置不漏气,操作正确;
C、使用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不正确;
D、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瓶塞倒放,标签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操作不正确。
故选B。
3.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 汞在氧气中加热生成氧化汞——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都可以再分
B. 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分解了
C. 氧气和液氯都能支持燃烧——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D. 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变大了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化汞受热分解时,氧化汞分子分为汞原子和氧原子,然后原子重新组合构成了汞单质和氧气,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分,故A不正确;
B、蔗糖分子放入水中溶解,是因为蔗糖分子在不断运动,且运动到了水分子的间隔中,而分子的种类并未发生改变,蔗糖分子并未发生分解,故B不正确;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氧气和液氧都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故C正确;
D、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是因为温度升高之后,水分子间的间隙增大,间隔增大水蒸气增多压强变大从而导致壶盖被顶起,故D不正确。
故选C。
4. 图甲、图乙是有关硫元素的信息,图丙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硫是非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③处
B. 若图乙表示S2-,则X的值为8
C. 硫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
D. ①和②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汉语名称“硫”可判定它为非金属元素,由原子序数16,硫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③处,选项正确;
B、S2-带两个单位负电荷,质子数比电子数少2,2+8+x-16=2,x=8,选项正确;
C、从元素周期表信息图中可知位于名称正下方的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故硫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选项正确;
D、①是氢属于非金属元素,②是锂属于金属元素,故两者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选项错误。
故选D。
5.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放出大量的热
B.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C. 硫磺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白色物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是白烟不是烟雾,烟是固体,雾是液体,选项错误;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物质,选项错误;
C、硫磺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选项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选项错误。
故选C。
6.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的,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离子通过电子的得失会变回原子,故A正确;
B、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模型中质子不在原子核内,故B错误;
C、氧离子和氧原子都属于氧元素,故C错误;
D、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前四种元素是:氧、硅、铝、铁,故D错误。
故选:A。
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B. 单质含有一种元素,但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C. 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 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所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多种元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A、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还可以由同种原子构成,说法正确;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单质含有一种元素,但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还可以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说法正确;
C、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说法正确;
D、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混合物中不一定含有多种元素,一种元素也能组成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说法错误。
故选D。
8. 下列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比较空气及人体呼出气体中CO2含量
B. 探究不同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C. 验证蜡烛燃烧生成了水
D. 验证分子之间有间隔
【答案】C
【解析】
【详解】A、比较空气及人体呼出气体中CO2含量应分别滴入澄清石灰水,故错误;
B、探究不同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应控制变量,所用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应相同,故错误;
C、验证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证明有水生成,故正确;
D、此实验主要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错误。
故选C。
9. 如图所示,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3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某实验小组利用该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并取得成功。
①实验中气球的变化是先膨胀后变瘪;
②红磷熄灭后,应该立即打开止水夹;
③打开止水夹,注射器中的水被吸入瓶中,剩约4mL时停止流下;
④本实验能得到的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质量的;
⑤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锥形瓶底部炸裂。
⑥若装置气密性不好,则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在上述说法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A. 3B. 4C. 5D. 6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实验中,白磷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使瓶内压强增大,由于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又冷却到室温,瓶内压强减小,所以气球的变化是先鼓后瘪,故正确;
②红磷燃烧放热,红磷熄灭后,不该立即打开止水夹,要等到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再打开止水夹,故错误;
③由于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瓶内压强减小。注射器中的水被吸入瓶中,又由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占空气的五分之一,所以瓶内氧气体积为:,所以打开弹簧夹后,当注射器中的水还剩约50mL-46mL=4mL时停止下流,故正确;
④本实验能得到的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故错误;
⑤细沙作用是防止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锥形瓶底部炸裂,故正确;
⑥若装置气密性不好,则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故错误。
正确的有①③⑤;
故选A。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6小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25分)
10. 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里,人们的生产、生活与化学密不可分。选择适当物质填空:
①氦气 ②液氧 ③过氧化氢溶液 ④五氧化二磷 ⑤稀有气体 ⑥氯化钠 ⑦75%的医用酒精 ⑧水银 ⑨冰水混合物
(1)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是______。
(2)保持氦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写具体的微粒名称)。
(3)氯化钠是由______(填符号)构成的。
(4)下图“”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______(填序号)。
A. B. C. D.
【答案】(1) ①. ③⑤⑦
②. ④⑨
(2)氦原子 (3)Na+和Cl- (4)A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氦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②液氧是氧气的液态形式,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③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溶液和水,属于混合物, ④五氧化二磷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⑤稀有气体包含氦气、氖气、氩气等属于混合物, ⑥氯化钠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⑦75%的医用酒精含有水和酒精属于混合物, ⑧水银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⑨冰是水的固态形式,冰水混合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属于混合物的有:③⑤⑦;
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④⑥⑨为化合物,其中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五氧化二磷是由五氧化二磷分子构成的,冰水混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④⑨;
【小问2详解】
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保持氦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氦原子;
【小问3详解】
氯化钠是由Na+和Cl-构成的;
【小问4详解】
ACD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CD中构成分子的原子相同属于单质,A属于化合物,且构成分子中原子种类为两种,若有一种原子为氧原子,则为氧化物,故选A。
11. 下图为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几个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X=______。
(2)图2中与溴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
(3)图2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
(4)图2中微粒C对应元素位于第______周期。
【答案】(1)18 (2)B (3)ACD
(4)3##三
【解析】
【小问1详解】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5=2+8+X+7,X=18;
【小问2详解】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核外电子尤其是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从原子结构上分析,溴原子与B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故两者的化学性质相似;
【小问3详解】
最外层电子数为8(第一层是最外层为2)的结构属于稳定结构,故选ACD;
【小问4详解】
元素所处的周期数与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C为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其原子核外应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为2,故C对应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12. 规范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______。
(2)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放在水平桌面上,当接近所需液体刻度时,改用______滴加。乙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先俯视读数为15mL;倒出部分液体后,再平视读数为9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______(填“大于”或“小于”)6mL。
(3)下列仪器,既不能直接加热,也不能间接加热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烧杯 ②量筒 ③燃烧匙 ④蒸发皿 ⑤水槽 ⑥锥形瓶 ⑦集气瓶
【答案】(1)坩埚钳 (2) ①. 胶头滴管 ②. 小于
(3)②⑤⑦
【解析】
小问1详解】
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坩埚钳;
【小问2详解】
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放在水平桌面上,当接近所需液体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乙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先俯视读数为15mL,读数偏大,实际体积小于15mL,假设为14mL;倒出部分液体后,再平视读数为9mL,实际体积等于9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14mL-9mL=5mL,小于6mL
【小问3详解】
烧杯、锥形瓶可以垫陶土网加热,燃烧匙、蒸发皿可以直接加热,既不能直接加热,也不能间接加热的是②量筒、⑤水槽、⑦集气瓶。故选②⑤⑦。
13. 实验创新是重要的科学素养,某同学对探究分子特征的实验进行了改进。
【查阅资料】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浓盐酸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分子质量越小运动越快。
(1)图2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管中产生大量白烟,是生成物氯化铵。白烟最浓厚的位置在______(“a”“b”或“c”)处。通过现象可以判断出氯化铵在常温下为______(填“气体”“液体”或“固体”)。
(2)图2装置是对图1实验的改进,改进后该装置具有的优点为什么不是减少误差?______。
(3)该实验能验证出分子的一条特征是______。
【答案】(1) ①. c
②. 固体
(2)图1实验与2装置都可以通过现象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不存在误差问题,实验2装置的优点在于装置处于密闭状态,减小了污染 (3)分子在不断运动
【解析】
【小问1详解】
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分子质量越小运动越快,故氨分子运动速度快,由此推出白烟最浓厚的位置在c处;
白烟属于固体;
【小问2详解】
图1实验与2装置都可以通过现象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不存在误差问题,实验2装置的优点在于装置处于密闭状态,减小了污染,同时还能证明分子越小运动速度越快;
【小问3详解】
该实验能验证出分子的一条特征是:分子在不断运动。
14. 根据图示的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是验证木炭燃烧的产物,其中液体X常被称为______。
(2)实验二和实验三中,水的作用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3)实验四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以上四个氧气助然实验,从反应基本类型方面分析,都属于______反应。
【答案】(1)澄清石灰水
(2)不同 (3)
(4)化合
【解析】
【小问1详解】
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因此液体X常被称为澄清石灰水;
【小问2详解】
实验二中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物的温度较高,实验中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反应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实验三中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二氧化硫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实验中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目的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实验二和实验三中,水的作用不同;
【小问3详解】
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以上四个氧气助燃实验,都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15. 有A、B、C、D、E、F六种初中常见物质,有如图所示的反应关系(部分反应条件省略)。其中A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是一种红色金属,C、D都是黑色固体,E、F是无色液体。
(1)写出物质F的名称是______。
(2)D在反应②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作用。
(3)写出A和B反应生成C物质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1)水 (2)催化
(3)
【解析】
【分析】A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A是氧气,B是一种红色金属,C是黑色固体,B是金属铜,C是氧化铜,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黑色固体D为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在②反应中前后都出现,二氧化锰应为反应的催化剂,结合E、F是无色液体,该反应应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故E是过氧化氢溶液,F是水,将答案代入原题验证,符合题意,据此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F是水;
【小问2详解】
反应②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D为二氧化锰在反应②中所起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小问3详解】
A和B反应生成C物质为铜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故方程式为:。
三、实验及探究题(共2小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11分)
16. 如图是探究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作用的实验设计流程。
I、在试管中加入5mL6%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Ⅱ、接着向I的试管中加入mg二氧化锰,再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III、待Ⅱ试管中无现象时,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1)图示中有明显实验操作错误的实验编号是______。
(2)图示①③⑤中带火星的木条能复燃的是______。
(3)若要证明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还需要补充测定反应后二氧化锰的______。
(4)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1)④ (2)③⑤##⑤③
(3)质量 (4)
【解析】
【小问1详解】
图示实验操作中,用滴管向试管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时,滴管不应伸到试管内,所以有明显错误的编号是④;
【小问2详解】
图示①中因为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分解缓慢,放出的氧气很少,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图示③中因为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分解加速产生较多的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图示⑤中待反应停止后,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又产生较多的氧气,再次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故填:③⑤;
【小问3详解】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由题中实验知,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使过氧化氢分解加速,再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还可以加速过氧化氢分解,说明二氧化锰在此反应中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若要证明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还需要补充测定反应后二氧化锰的质量;
【小问4详解】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 一种“贴身暖宝宝”的部分使用说明书如图,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袋内物质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铁粉能否在空气中燃烧?
【进行实验】①取出袋内粉末置于滤纸上,用磁铁吸出铁粉。
②将少许铁粉撒在酒精灯火焰上,铁粉立刻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反思交流】
(1)铁粉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铁丝不能而铁粉能在空气中燃烧的原因是______。
【展开探究】铁粉生锈也会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利用该原理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①和实验②的密闭装置内空气体积相等,所用红磷和“暖宝宝”均为足量。
(3)对比分析实验①②所得变化图可知:实验______(填序号)的测定方法更准确。课堂上演示实验通常不用“暖宝宝”完成该实验的原因是______。
(4)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能代替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是______(填序号)。
A. 铜粉加热
B. 铁丝燃烧
C. 硫粉燃烧
D. 蜡烛燃烧
E. 白磷燃烧
【答案】(1)
(2)铁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比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
(3) ①. ② ②. 反应所需时间太长 (4)AE
【解析】
【小问1详解】
铁粉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铁丝和铁粉的表面积不同,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不同,则铁丝不能而铁粉能在空气中燃烧的原因是铁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比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
【小问3详解】
用暖宝宝进行实验,根据氧气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图,实验②所测结果更为准确,依据是实验②中压强降低得更多,氧气消耗更完全;但不适用于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依据是反应所需时间太长,至少需要 30分钟;
【小问4详解】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原理:利用可燃物在密闭容器内燃烧(或与氧气反应)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生成固体,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或其他物质)进入容器,进入容器内水(或其他物质)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A、铜粉加热消耗氧气生成氧化铜固体,容器内的气压减小,符合题意;
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符合题意;
C、硫粉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容器内的气压不减小,不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容器内的气压不减小,不符合题意;
E、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容器内的气压减小,符合题意。
故选AE。
四、计算与分析题(共5分)
18. 结合所学知识填空或计算:
(1)核废水中含有的氚是氢元素的一种原子,它具有放射性,相对原子质量为3,则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______,中子数为______。
(2)某原子R的中子数为20,相对原子质量为39,则该原子形成的离子R的核外电子数______。
(3)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8,求一个钛原子的实际质量是多少?(列式计算,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答案】(1) ①. 1 ②. 2
(2)18 (3)钛原子的实际质量=48×1.993×10-26kg×≈7.97×10-26kg
【解析】
【小问1详解】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氢原子中质子数为1,中子数=3-1=2;
【小问2详解】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某原子R的中子数为20,相对原子质量为39,,所以R原子的质子数=39-20=19,核外电子数为19,根据核电子排布规律可知,质子数为19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是第1层2个电子,第2层排8个电子,第3层排8个电子,第4层排1个电子,形成的离子R时,会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核外电子数为18;
【小问3详解】
根据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知,钛原子的实际质量=钛的相对原子质量×碳原子质量×。详见答案。A.物质的构成与组成
B.原子结构
C.微粒与元素的关系
D.地壳中元素含量
品名:XX牌贴身暖宝宝
袋内物质:铁粉、水、活性炭、食盐等
内袋材料:微孔透气无纺布
外袋材料:不透气塑料
用法:临使用前。打开外袋取出内袋,直接贴在衣服上,打开外袋后保持温暖12h
实验序号
实验装置
氧气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图
①
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联考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西安市铁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