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2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2月月考试题及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 K-39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本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总分60分。考试时间为 60 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或 B)。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K-39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 18 分)
一、选择题(共9 小题,每小题2分,计1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 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车胎爆炸B. 苹果榨汁C. 菜刀生锈D. 汽油挥发
【答案】C
【解析】
【详解】A、轮胎爆炸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苹果榨汁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和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菜刀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选项符合题意;
D、汽油挥发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 自然界中的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 铁B. 氯化钠C. 稀有气体D. 液氧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C、稀有气体中的气体氦气、氖气等属于非金属单质,它们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液氧是氧气的液体,液氧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 秋冬季节是流感的高发季,一枝蒿酮酸((C15H20O3)可用于合成抗流感类药物。下列关于一枝蒿酮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枝蒿酮酸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 一枝蒿酮酸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0:3
C. 一枝蒿酮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48 g
D. 一枝蒿酮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一枝蒿酮酸由一枝蒿酮酸分子构成,一枝蒿酮酸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B、一枝蒿酮酸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不符合题意;
C、一枝蒿酮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不符合题意;
D、一枝蒿酮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符合题意。
故选D。
4. 规范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闻气体气味B. 点燃酒精灯
C. 加入固体D. 连接仪器
【答案】A
【解析】
【详解】A、闻气体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味飘进鼻孔中,不能凑到瓶口去闻,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B、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用语书写不正确的是
A. 硫酸钠:Na2SO4B. 2个钾离子:2K+
C. 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FeCl2D. 3个氢分子:3H2
【答案】C
【解析】
【详解】A、硫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硫酸根离子显-2价,化学式为:Na2SO4,不符合题意;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钾离子表示为:2K+,不符合题意;
C、氯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氯元素显-1价,化学式为:FeCl3,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故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符合题意;
D、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就是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氢分子表示为:3H2,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 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 将氧气压缩贮存于钢瓶中——分子之间有间隔
C. 瓜果飘香——分子在不停运动
D. 水烧开后把壶盖顶起——温度升高,分子的体积变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故选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将氧气压缩贮存于钢瓶中是由于构成氧气的氧分子之间有间隔,故选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C.瓜果飘香是因为瓜果中含有物质的分子在不停的运动扩散到了空气中,使人们闻到了香气,故选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水烧开后把壶盖顶起是因为温度升高,构成水的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7.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丁可能是单质B. 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反应后甲的质量为5gD. 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变化比为9:8
【答案】A
【解析】
【详解】A、乙反应后质量增加了11g-2g=9g,说明乙是生成物,并且生成了9g;丙质量增加了28g-20g=8g,说明丙是生成物,且生成了8g;丁质量减少了22g-5g=17g,说明了丁是反应物,即丁生成乙和丙,该反应符合分解反应一变多的特征,为分解反应,丁是反应物,分解反应中反应物不能是单质。A不正确;
B、设待测值为x,则5g+2g+20g+22g=x+11g+28g+5g,解得:x=5g,所以甲质量不变,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正确;
C、由B分析可知,反应后甲的质量还是5g。所以C正确;
D、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变化比=(11g-2g):(28g-20g)=9g:8g=9:8。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A。
8. 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两侧V形管中白磷均燃烧B. 实验开始时观察到隔板向左移动
C. 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氧气D. 该实验装置为密闭装置,可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答案】D
【解析】
【详解】A.左侧V形管温度能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右侧V形管温度温度达不到白磷的着火点,所以左侧V形管中白磷燃烧,右侧V形管中白磷不燃烧,故A错误;
B.左侧V形管中白磷燃烧,放出热量,隔板左侧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所以实验开始时观察到隔板向右移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隔板左侧装置氧气被消耗,压强减小,隔板向左移动,故B错误;
C.左侧凸透镜聚光,加热了白磷,达到了白磷着火点,左侧V形管中白磷燃烧,除此以外左右两侧的实验条件均一致,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故C错误;
D.该实验装置为密闭装置,避免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可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故D正确。
故选:D。
9. 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可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已知:A、B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液态物质。下列推断中不正确的是
A. A 的化学式是 H₂O₂B. A 和 B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C. C属于氧化物D. 反应Ⅱ是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B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液态物质,A生成B和C,B又能生成C和D。则反应Ⅰ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Ⅱ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则A是H2O2,B是H2O,C是O2,D是H2。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由分析可知A的过氧化氢,其化学式是H2O2,A正确;
B、由分析可知A是H2O2,B是H2O,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分子的构成不同,B正确;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由分析可知C是O2,不属于氧化物,C错误;
D、反应Ⅱ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依据题干叙述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后依据框图推断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 42分)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6 小题,计24分)
10. 渭河是陕西的主要河流之一,当地政府大力推进渭河水环境的保护。
(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掌握了水的净化方法。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将“漉水囊”定为二十四茶器之一,漉水囊相当于现代的滤袋,用于净化煮茶用水.其作用是除去水中的__(选填“可溶性”或“不溶性”)杂质。
(2)现代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后的水,生活中可用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某同学在实验室模拟自来水厂将渭河水净化,最终制得的蒸馏水属于_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自来水厂常用二氧化氯(ClO2)作消毒剂,二氧化氯的制取可通过下列反应:X+2NaClO2=2ClO2+2NaCl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答案】10. 不溶性 11. 煮沸
12. 纯净物 13. Cl2
【解析】
【小问1详解】
漉水囊相当于现代的滤袋,故可实现固液分离,除去不溶性杂质;
【小问2详解】
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故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小问3详解】
最终制得的蒸馏水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小问4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Na、Cl、O的个数分别是2、2、4,生成物中含Na、Cl、O的个数分别是2、4、4,故反应物中还应含2个Cl,故X的化学式为:Cl2。
11. 2023年春晚中,《当“神兽”遇见神兽》节目利用了 VR(虚拟现实)三维绘制技术,生产VR设备的材料之一是硅。
(1)硅在地壳中的含量居第______位。
(2)图1、图2分别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硅是_______(选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元素。
②图2中的n=_______。
【答案】(1)二##2
(2) ①. 非金属 ②. 4
【解析】
【小问1详解】
地壳中元素含量的顺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氧、硅、铝、铁、钙等,所以硅在地壳中的含量居第二位。故填:二。
【小问2详解】
①硅是石字旁,所以属于非金属元素。故填:非金属。
②图2是硅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所以14=2+8+n,解得:n=4。故填:4 。
12. 工业制取高纯硅部分反应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在上述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一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填字母)。
A. 原子的数目B. 分子的数目C. 元素的化合价D. 元素的种类
【答案】(1) (2)AD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微观示意图可知,甲物质是SiCl4,乙物质是H2,丙物质是Si,丁物质是HCl,该反应是SiCl4和H2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Si和HCl,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小问2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元素种类不变;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微粒个数,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分子的数目改变;该反应中硅元素化合价由+4价变为0价,氢元素由0价变为+1价。所以在上述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一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D。故填:AD。
13.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水。
(1)图1是简易净水装置,装置中可利用________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2)某同学从黄河中取出浑浊水样进行实验,将水样静置,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过滤。此装置还缺少一种仪器,该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填一条)。
【答案】(1)活性炭 (2) ①. 玻璃棒 ②. 引流(或引流,防止液体洒出等) ③. 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装置中的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小问2详解】
过滤所需的仪器是:铁架台(带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故缺少的一种仪器是玻璃棒,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14. 2023年9月 23 日杭州第 19届亚运会开幕,开幕式首次使用废碳再生的绿色甲醇作为主火炬塔燃料。以水为原料制取甲醇(CH3OH)的生产工艺如下图,请结合图文信息,分析思考,解决问题:
(1)“电解器”中常加入氢氧化钠,其目的是________。
(2)物质X是________。
(3)“催化合成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工艺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
【答案】(1)增强水的导电性
(2)氧气 (3)
(4)水
【解析】
【小问1详解】
水的导电性较弱,电解水时常在其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增强水的导电性,故填:增强水的导电性;
【小问2详解】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X是氧气,故填:氧气或O2;
【小问3详解】
根据流程图可知,在催化合成器中,氢气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甲醇,其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工艺流程中需要水电解获取氢气,流程最后要生成水,所以水可以循环利用,故填:水或H2O。
15. 红磷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图是同学们在实验室用红磷设计并进行的两个实验。
(1)实验①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由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实验②用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点燃红磷前后,天平始终保持平衡,说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实验时若取用的红磷量不足,对实验结果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影响。
【答案】(1) ①. ②.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2) ①. 等于 ②. 没有
【解析】
【小问1详解】
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实验中,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故可得出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小问2详解】
实验②用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点燃红磷前后,天平始终保持平衡,说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无需足量,故实验时若取用的红磷量不足,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三、实验及探究题(共2小题,计13 分)
1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若用D装置来收集气体,当导管口________时,开始收集气体,________时,表明气体已经集满。
【答案】(1)锥形瓶 (2) ①. A ②.
(3) ①. 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②. 当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
【小问2详解】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若用D装置来收集气体,当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气体,因为一开始排出的是空气;
当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说明气体已经集满。
17. 化学兴趣小组对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感兴趣,他们围绕“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操作、现象及产物”,进行了下列探究活动。
【探究 1】铁丝绕成螺旋状的原因是什么?
【作出猜想1】猜想1: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猜想2:提高未燃部分的温度
【进行实验】
(1)按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待火柴燃烧至剩余时分别伸入集气瓶中(要求:铁丝长度、铁丝粗细、集气瓶、氧气浓度和体积、水体积都相同),观察到只有C中铁丝剧烈燃烧,由此得出结论:猜想________成立。
(2)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探究2】铁丝燃烧实验中,为什么“火星四射”的现象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
【作出猜想2】可能与铁丝中的含碳量有关。
【进行实验】该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图2所示装置测得不同含碳量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的现象,相关数据如表所示。
【分析与结论】
(3)实验4中“未填”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4)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铁丝燃烧实验中,火星四射的剧烈程度与铁丝含碳量的关系是______。
【探究 3】铁燃烧的产物为什么不是氧化铁?
【查阅资料】四氧化三铁和氧化铁的分解温度、铁的熔点见下表:
(5)根据实验现象,并结合表中数据,可推知铁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高温应在_______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氧化铁已分解,所以铁在氧气里燃烧的产物是四氧化三铁。在高温时,氧化铁会分解成四氧化三铁和一种气体,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气体是_______。
【答案】(1)② (2)
(3)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现象非常明显
(4)含碳量越多,火星四射现象越明显
(5) ①. 1400℃~1538℃ ②. 氧气##O2
【解析】
【小问1详解】
B、C中铁丝绕成螺旋状,受热面积相同,而C与B火柴的位置不同,C更容易提升未燃部分的温度;观察到C中铁丝剧烈燃烧,说明猜想②成立;
【小问2详解】
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由前三组数据可知,铁丝含碳量逐渐增加,燃烧现象从无火星四射到有零星的火星四射到火星四射现象较明显,说明含碳量越高火星四射现象越明显;故答案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现象非常明显;
【小问4详解】
分析表中数据,火星四射的剧烈程度与铁丝含碳量的关系是含碳量越多,火星四射现象越明显;
【小问5详解】
在此温度范围内氧化铁已分解,生成四氧化三铁说明四氧化三铁未分解,则产生的高温应在1400℃~1538℃之间。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生成气体只能含有铁、氧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该气体是氧气。
四、计算与分析题(5分)
18. 学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里做制取氧气的实验,他们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14g并加热,待完全反应后,称量固体的质量为9.2g。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g。
(2)反应前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8. 4.8
19. 解:设反应前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x=12.25g
答:反应前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12.25g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4g-9.2g=4.8g;
【小问2详解】
见答案。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5
2
20
2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1
28
5
实验编号
铁丝含碳量/%
燃烧时的现象
1
0
铁丝红热,无火星四射现象,熔断
2
0.05
剧烈燃烧,零星的火星四射现象
3
0.2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现象较明显
4
0.6
未填
物质
四氧化三铁
氧化铁
铁
分解温度/℃
1538
1400
—
熔点/℃
—
—
153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联考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2023-2024学年化学九上期末统考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