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随堂练习题
展开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海—气相互作用中水分交换过程的是( )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大西洋海域中为大气提供水汽最少的是( )
A.低纬海域B.中低纬海域
C.高纬海域D.中高纬海域
1.C 2.C [第1题,海—气间进行水分交换的过程就是海水的蒸发与降水过程,③④符合。第2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海水温度低,蒸发少,提供给大气的水汽少。]
下图为某科学考察队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若船只出发时,A处是1月,经过6个月后到达B处,此时B处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海水向大气补充热量
B.大气向海洋补充热量
C.大气和海洋未发生任何联系
D.此时B处为春季,海洋无法向大气补充热量
4.图中①处和②处相比,海—气相互作用更活跃的是( )
A.①处B.②处
C.①②处相等D.无法判断
3.A 4.B [第3题,6个月后为7月,是夏季,海洋温度高,海水向大气补充热量。第4题,②处为赤道海域,海水获得的热量较多,海水温度更高;①处为南半球副热带海区,海水温度较②处低,热交换②处更活跃。]
读图,回答5~6题。
5.海—气的物质与能量交换不包括( )
A.海洋是大气的主要水源
B.海洋是地球上太阳能的重要存储器
C.海洋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作用
D.海底板块的扩张和碰撞
6.下列海域海—气物质与能量交换最突出的是( )
A.波罗的海 B.加勒比海
C.渤海 D.红海
5.D 6.B [第5题,海底板块的扩张和碰撞属于地球的内能作用,不属于海—气的物质与能量交换范畴。第6题,纬度越低,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多,海—气物质与能量交换越突出。]
厄尔尼诺是指赤道附近的信风减弱,使太平洋中东部的海水异常增温的现象。读南太平洋赤道附近厄尔尼诺年和正常年份的海水垂直运动示意图,完成7~8题。
7.从图中可以看出( )
A.正常年份太平洋东部海区气温较高
B.正常年份澳大利亚东海岸气温较低
C.厄尔尼诺年太平洋西部海区气流下沉
D.厄尔尼诺年南美洲东部海区气流下沉
8.在厄尔尼诺年,下列事件发生可能性较大的是( )
A.南赤道暖流势力加强
B.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增多
C.南美洲西部干旱区出现“绿洲”
D.全球范围内冰川储存量增加
7.C 8.C [第7题,读图可知,正常年份大量暖海水向西流,太平洋东部海区气温较低,西部海区气温较高,A错误;正常年份澳大利亚东海岸气温较高,B错误;厄尔尼诺年太平洋西部海区气温较低,气流下沉,C正确;厄尔尼诺年南美洲西部海区异常增温,气流上升,D错误。第8题,在厄尔尼诺年,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势力减弱,A错误;信风减弱,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减少,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厄尔尼诺年南美洲西部干旱区降水增加,干旱区有可能出现“绿洲”,C正确;厄尔尼诺现象使全球变暖,因此全球范围内冰川储存量不会增加,D错误。]
下图是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低空等压面分布状态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当拉尼娜现象发生时( )
A.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海水温度比西太平洋明显偏高
B.信风使海洋表层暖水流向东太平洋
C.赤道附近上空的气流在南美洲西海岸下沉
D.南美洲西海岸洋流方向改变
10.当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对太平洋两岸气候的影响是( )
A.热带太平洋西部降水增多
B.南美洲太平洋沿岸干旱程度减弱
C.东南亚地区持续干旱
D.南美洲西岸地区气温较常年偏高
9.C 10.A [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东侧的水温更低,东西两侧的水温差增大,东部降水更少,西部降水更多。]
11.读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b曲线为__________,其随纬度分布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曲线为__________,其随纬度分布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副热带海区辐射为最高值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d区域表示_________________,e区域表示______________,由于一年中世界海洋的热量收支基本上是平衡的,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交换的主要动力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a、b两条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a为热量支出,b为热量收入,c表示热量收入和热量支出相等,d区域表示热量收入大于热量支出,e区域表示热量支出大于热量收入。
[答案] (1)热量收入 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太阳辐射能随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小,接受的太阳辐射能越少
(2)热量支出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分别向两侧递减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3)热量收入和热量支出处于相等状态 热量收入大于热量支出,属于热量盈余 海洋热量亏损 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
下图为大西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差值随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13题。
12.(易错题)图中大西洋热量收入与支出差值最大的纬度带是( )
A.0°~20°NB.0°~20°S
C.40°S~50°SD.40°N~60°N
13.(易错题)该纬度带热量收入与支出差值最大的原因是( )
A.纬度低,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B.纬度高,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少
C.寒流的作用明显
D.暖流的作用明显
12.D 13.D [该题组主要考查读图能力,不能正确理解题意及获取有效信息,是错答的主要原因。第12题,海水热量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从图中可以看出,热量平衡值在北半球40°~60°为最大值,且为负值。第13题,大西洋该海域受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蒸发旺盛,使海水热量支出较多,而受西风带影响,降水多,纬度又较高,太阳辐射少,故该处热量收入与支出差值最大。]
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源源不断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输送热量。下图表示北半球向北的热量输送随纬度的变化。读图,完成14~15题。
14.引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热量的根本原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海陆分布和地球运动
C.气压带季节性移动
D.太阳辐射和地球运动
15.曲线①②③代表的热量输送分别是( )
A.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海洋输送
B.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大气输送
C.大气输送、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
D.海洋输送、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
14.D 15.B [第14题,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全球热量分布不均,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是形成热量分布不均的根本原因。另外,地球运动对于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等。第15题,①在低纬度和高纬度中向北的热量输送都是负值,应是海洋环流。因为,低纬度赤道附近是赤道环流,不向北输送热量;而高纬度地区由于地形的阻挡,洋流向北输入困难。③中纬度地区盛行由低纬吹向高纬的西南风,西南风源源不断地将热量输往高纬,导致这里大气环流向北输送的热量最多,故③为大气输送。②总热量=大气输送的热量+大洋输送的热量,由此可知当大气输送的热量和大洋输送的热量为正值时,总热量线高于其他两线;相反,总热量线在两线之间。由此②为总热量线。综上所述,曲线①②③分别表示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大气输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本题易错选A项。]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沃克环流是存在于赤道附近低纬度地带的大气热力环流;下图是太平洋正常年份沃克环流的垂直大气结构图和部分海区等水温线图。
(1)在等水温线图(上右图)中,虚线表示洋流。该洋流可以表示上左图中________(填“甲”“丙”或“丁”)处的洋流,分析其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2)指出图中甲、乙、丙、丁所在海区中,最可能出现大渔场的海区,并分析其成因。
(3)当某些年份沃克环流减弱或反向时,指出太平洋东、西两岸可能出现的气候异常情况。
[解析] 第(1)题,洋流流向与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一致,由此判断图中洋流自北向南流,由温度较高的海区流向温度较低的海区,属于暖流。满足以上条件的只有丁处海区的洋流(东澳大利亚暖流)。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第(2)题,读图可知,甲、乙、丙、丁所在海区中,丙位于南美大陆西海岸,受东南信风的影响,东南信风在该海区为离岸风,表层海水被吹走,深层海水上升补充,海水上升的过程中将海洋深层的营养物质带至表层,使浮游生物及藻类大量繁殖,鱼类饵料丰富,形成秘鲁渔场。第(3)题,当沃克环流减弱或反向时,即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此时,赤道附近南美洲西海岸温暖海水增多,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增多,易出现洪涝灾害;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气流以下沉为主,气候干旱;热带太平洋西部地区台风发生的次数可能减少。
[答案] (1)丁 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2)丙所在海区。原因是沿岸海区盛行离岸风,表层海水随东南信风流动,深层海水补偿上升,形成上升补偿流,使深层营养物质上泛,鱼类饵料丰富。
(3)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气候干旱;热带太平洋西部台风发生次数减少;赤道附近南美洲西海岸降水增多,易出现洪涝灾害。
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四单元 水体运动的影响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四单元 水体运动的影响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复习练习题,共6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复习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84W/m2),读图,完成下列各题,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课时练习,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海洋将热量传递给大气的形式有,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主要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