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年初中物理同步练习《1.4+测量平均速度》

    2024年初中物理同步练习《1.4+测量平均速度》第1页
    2024年初中物理同步练习《1.4+测量平均速度》第2页
    2024年初中物理同步练习《1.4+测量平均速度》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初中物理同步练习《1.4+测量平均速度》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初中物理同步练习《1.4+测量平均速度》,共18页。
    1.近来共享电动汽车成为人们低碳出行的交通工具,某共享汽车30min行驶20km,则该车的平均速度为( )
    A.40km/hB.1.5km/minC.15m/sD.40m/s
    2.在体育测试过程中,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跳远测试时,必须选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B.小明在50m测试中看到旁边的看台向后运动,选取的参照物是跑道
    C.小明50m测试的成绩是7s,则他的平均速度为6.25m/s
    D.1000m测试小明的平均速度为5m/s、小亮的成绩是240s,小明更快
    3.某辆汽车启动后,经过20s,速度表的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由表可知( )
    A.此时汽车的速度是90km/h
    B.此时汽车的速度是90m/s
    C.启动后2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0km/h
    D.启动后2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0m/s
    4.如图是反映新龟兔百米赛跑的s﹣t图象,请根据图象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比赛结果是乌龟获胜
    B.比赛开始时,乌龟先出发
    C.比赛途中,兔子和乌龟共计相遇三次
    D.整个比赛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较大
    5.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计下了汽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s,相邻电线杆的距离为50米,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
    A.90km/hB.70km/hC.50km/hD.40km/h
    6.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
    A.图中AB段的路程sAB=50.0cm
    B.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tAC=2.5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32.0cm/s
    C.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
    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

    二.填空题(共5小题)
    7.小华家离学校有3000m,他骑自行车上学用时10min。小华骑车的平均速度为 m/s。
    8.在攀枝花市中考体育800m测试中,随着发令枪声响起,小睿如离弦之箭一般冲出起跑线,3分20秒后冲过终点,取得了长跑满分的好成绩,她在起跑过程中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 (选填“是”成“否”),长跑过程中她的平均速度为 m/s。
    9.学校运动会百米赛跑项目中,小迪起跑后2s末速度为6m/s,终点冲刺时速度达到9.8m/s,在冲刺阶段小迪超越了小杰同学,领先到达终点,最终以12.50s的成绩获得第一名并打破学校纪录。在超越小杰的过程中,以小杰为参照物小迪是 的,小迪比赛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m/s。
    10.下表是简化的2018年北京南至上海虹桥G101次列车时刻表。G101次列车从济南西至曲阜东的行车里程为 km;G101次列车从北京南至曲阜东的平均速度为 km/h。
    11.世界上时速最快的真空高温超导磁悬浮直道实验线2018年年底将在四川建成,试验线安装在一条直径4.2m、长140m的特制管道里,测试时可以将单人乘坐的列车模型加速到最大400km/h。若测试时,在2.8s时间140m距离内将列车模型加速至360km/h,加速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m/s;若列车模型以360km/h匀速通过该实验管道,通过时间是 s。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12.2018年,江西省将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中有一项督导工作就是检查实验报告。以下是小璟同学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时的实验报告(摘要)。请你将其报告中的问题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小车、 、 、斜面、金属挡板、长方体木块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分析】
    (1)小车全程是做 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应 斜面的坡度。(选填“增大”或“减小”)
    13.简单机械为我们解决问题带来很多方便,下面我们就利用它探究我们学习中的疑惑。
    (1)小华小组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甲所示;
    ①请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回答:sAB= cm,tBC= s。
    ②让小车从A点自由滑下,经B点到C点,则vAB vAC(选填“=”、“<”或”>”)。
    (2)课外实验小组林琳同学安装了如图乙装置想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做了三次实验。通过三次实验林琳小组总结出小车在毛巾、棉布、木板表面受到的阻力不同,速度减小得快慢不同,分析出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就不会改变。从而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是经过 (A.实验 B.实验加推理概括)得出的定律。
    (3)林琳小组完成上述实验后添加了一个木块和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又利用装置丙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在此实验中是通过观察 判断动能大小的。试想如果实验所用的木板绝对光滑,她的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成功。
    (4)上述三个力学实验中均用到了物理学中的同一种简单机械是 ;举出一个日常生活中利用此机械的实例: 。
    1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两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则:
    (1)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 mm。
    (2)该实验原理是 。
    (3)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 (选填“大”或“小”)一些。
    (4)由图可知:小车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
    15.如图1,测平均速度时,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处所用时间为t,小车长为S1,斜面长为
    S2。
    (1)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为v= (用题中字母来表示);
    (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 ;
    (3)图2中能够准确反应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

    八年级上学期《1.4 测量平均速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近来共享电动汽车成为人们低碳出行的交通工具,某共享汽车30min行驶20km,则该车的平均速度为( )
    A.40km/hB.1.5km/minC.15m/sD.40m/s
    【分析】根据v=算出平均速度即可解答。1m/s=3.6km/h
    【解答】解:共享汽车行驶的路程s=20km,时间t=30min=h;
    共享汽车的平均速度:v===40km/h=40×=0.67km/min=40×=11.1m/s,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在体育测试过程中,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跳远测试时,必须选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B.小明在50m测试中看到旁边的看台向后运动,选取的参照物是跑道
    C.小明50m测试的成绩是7s,则他的平均速度为6.25m/s
    D.1000m测试小明的平均速度为5m/s、小亮的成绩是240s,小明更快
    【分析】(1)测量时根据精确程度要求的不同,选择分度值适当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2)判定物体的运动状态时,要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3)根据速度的公式求出速度;
    (4)根据速度的公式求出速度,然后进行对比。
    【解答】解:
    A、测跳远的成绩时精确到1cm就可以了,所以测量时选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故A错误;
    B、小明在50m测试中看到旁边的看台向后运动,这说明看台与小明间有位置的变化,所以选取的参照物是小明自己,故B错误;
    C、小明50m测试的成绩是7s,则他的平均速度为v==≈7.14m/s,故C错误;
    D、1000m测试小明的平均速度为5m/s,则小明所用的时间为:t===200s,而小亮的成绩是240s;因通过的路程相同,小明用时更短,则小明跑得更快,故D正确。
    故选:D。

    3.某辆汽车启动后,经过20s,速度表的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由表可知( )
    A.此时汽车的速度是90km/h
    B.此时汽车的速度是90m/s
    C.启动后2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0km/h
    D.启动后2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0m/s
    【分析】速度表显示汽车的瞬时速度,由表中标度可知速度的单位;由平均速度公式可求得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AB、速度表指针显示的是物体的瞬时速度,故瞬时速度为90km/h;故A正确,B错误;
    CD、因不知道物体的路程和时间,故无法确定物体的平均速度;故CD错误;
    故选:A。

    4.如图是反映新龟兔百米赛跑的s﹣t图象,请根据图象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比赛结果是乌龟获胜
    B.比赛开始时,乌龟先出发
    C.比赛途中,兔子和乌龟共计相遇三次
    D.整个比赛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较大
    【分析】观察s﹣t图象,可知纵坐标表示的是前进的路程,横坐标表示的是运动的时间。图象上点对应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表示此点的速度。观察图象,判断对错。
    【解答】解:
    A、全程为100m,跑完全程时,乌龟用的时间长,所以乌龟输了,故A错误;
    B、乌龟在0秒时出发,兔子在t1秒出发,所以乌龟先出发,故B正确;
    C、路程相同,时间相同时,二者相遇,表现在图象上是两图象的交点,两图象共有三个交点,所以途中相遇三次,故C正确;
    D、全程为100m,跑完全程时,乌龟用的时间长,兔子用的时间短,根据v=知,兔子的平均速度大,故D正确。
    故选:A。

    5.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计下了汽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s,相邻电线杆的距离为50米,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
    A.90km/hB.70km/hC.50km/hD.40km/h
    【分析】汽车的速度表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汽车在10s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10s的比值,就是汽车在10s内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
    由题意知,小明在汽车驶过第1根电线杆时开始计时,在汽车驶过第5根电线杆时停止计时,
    则汽车通过的路程(4个间隔距离):s=4×50m=200m,
    汽车的平均速度:v===20m/s=72km/h,约为70km/h,故B正确。
    故选:B。

    6.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
    A.图中AB段的路程sAB=50.0cm
    B.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tAC=2.5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32.0cm/s
    C.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
    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
    【分析】(1)根据图象读出AB段的距离;
    (2)从图上读出AC间距离,根据v=计算AC段的平均速度;
    (3)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平均速度会偏小;
    (4)根据后半段路程速度的大小进行分析。
    【解答】解:
    A、由图知,图中AB段的路程sAB=80.0cm﹣40.0cm=40.0cm,故A错误;
    B、已知测得AC段的时间tAC=2.5s,由图可知sAC=80.0cm,
    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32.0cm/s;故B正确;
    C、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v=知,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小;故C错误;
    D、如果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则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不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共5小题)
    7.小华家离学校有3000m,他骑自行车上学用时10min。小华骑车的平均速度为 5 m/s。
    【分析】根据v=求出小华骑车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小华骑车平均速度v===5m/s。
    故答案为:5。

    8.在攀枝花市中考体育800m测试中,随着发令枪声响起,小睿如离弦之箭一般冲出起跑线,3分20秒后冲过终点,取得了长跑满分的好成绩,她在起跑过程中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 是 (选填“是”成“否”),长跑过程中她的平均速度为 4 m/s。
    【分析】(1)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方向的改变;
    (2)已知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平均速度。
    【解答】解:
    小睿在起跑过程中,速度不断增大,所以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全程所用的时间:t=3min20s=200s,
    长跑过程中她的平均速度:v===4m/s。
    故答案为:是;4。

    9.学校运动会百米赛跑项目中,小迪起跑后2s末速度为6m/s,终点冲刺时速度达到9.8m/s,在冲刺阶段小迪超越了小杰同学,领先到达终点,最终以12.50s的成绩获得第一名并打破学校纪录。在超越小杰的过程中,以小杰为参照物小迪是 运动 的,小迪比赛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8 m/s。
    【分析】(1)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
    (2)已知路程和时间,利用v=计算小迪同学百米比赛时的平均速度即可。
    【解答】解:(1)小迪在超越小杰的过程中,小迪与小杰之间有位置的变化,故以小杰为参照物小迪是运动的;
    (2)小迪百米比赛时的平均速度:
    v===8m/s。
    故答案为:运动;8。

    10.下表是简化的2018年北京南至上海虹桥G101次列车时刻表。G101次列车从济南西至曲阜东的行车里程为 129 km;G101次列车从北京南至曲阜东的平均速度为 214 km/h。
    【分析】根据列车时刻表获取从济南西至曲阜东的行车里程s1;从北京南至曲阜东的路程s2,时间t2,由速度公式求平均速度v2。
    【解答】解:由题知:济南西至曲阜东的行车里程为s1=535km﹣406km=129km;
    从北京南至曲阜东的路程为s2=535km,t2=09:13﹣06:43=2h30min=2.5h;
    由v=得:v2===214km/h。
    故答案为:129;214。

    11.世界上时速最快的真空高温超导磁悬浮直道实验线2018年年底将在四川建成,试验线安装在一条直径4.2m、长140m的特制管道里,测试时可以将单人乘坐的列车模型加速到最大400km/h。若测试时,在2.8s时间140m距离内将列车模型加速至360km/h,加速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50 m/s;若列车模型以360km/h匀速通过该实验管道,通过时间是 1.4 s。
    【分析】(1)根据v=算出加速过程的平均速度;
    (2)根据t=算出匀速通过该实验管道的时间。
    【解答】解:(1)加速过程的时间t=2.8s,路程s=140m;
    加速过程的平均速度:v===50m/s;
    (2)当列车模型以v′=360km/h=100m/s匀速通过该实验管道时,
    通过的时间:t′===1.4s。
    故答案为:50;1.4。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12.2018年,江西省将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中有一项督导工作就是检查实验报告。以下是小璟同学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时的实验报告(摘要)。请你将其报告中的问题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v=
    【实验器材】小车、 刻度尺 、 停表 、斜面、金属挡板、长方体木块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分析】
    (1)小车全程是做 变速 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应 减小 斜面的坡度。(选填“增大”或“减小”)
    【分析】实验原理:v=。
    实验器材:测量路程的工具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时间的停表。
    实验数据:AB段、BC段的路程和时间,再根据 v=求出各段的平均速度;
    (1)根据各段的平均速度判断物体的运动;
    (2)为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斜面倾角应小一些。
    【解答】解:实验原理:v=;
    实验器材:测量路程要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时间要用停表。
    实验数据:小车在AB段的速度为:vAB===15cm/s;
    小车在BC段的路程为:sBC=56cm,tBC=2.8s,
    则BC段的平均速度为:vBC===20cm/s;
    (1)由上面实验知AB段的速度小于BC段的速度,故小车做变速运动;
    (2)斜面的倾角越小(坡度越小),小车运动时间越长,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所以,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应减小斜面的坡度。
    故答案为:实验原理:v=;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
    实验数据:
    【实验分析】:(1)变速;(2)减小。

    13.简单机械为我们解决问题带来很多方便,下面我们就利用它探究我们学习中的疑惑。
    (1)小华小组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甲所示;
    ①请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回答:sAB= 4.00 cm,tBC= 1 s。
    ②让小车从A点自由滑下,经B点到C点,则vAB < vAC(选填“=”、“<”或”>”)。
    (2)课外实验小组林琳同学安装了如图乙装置想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做了三次实验。通过三次实验林琳小组总结出小车在毛巾、棉布、木板表面受到的阻力不同,速度减小得快慢不同,分析出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就不会改变。从而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是经过 B (A.实验 B.实验加推理概括)得出的定律。
    (3)林琳小组完成上述实验后添加了一个木块和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又利用装置丙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在此实验中是通过观察 观察木块移动的距离 判断动能大小的。试想如果实验所用的木板绝对光滑,她的实验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成功。
    (4)上述三个力学实验中均用到了物理学中的同一种简单机械是 斜面 ;举出一个日常生活中利用此机械的实例: 盘山公路 。
    【分析】(1)①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sAB为小车在A、B两点前端刻度值之差;tBC由秒表直接读出;
    ②用公式v=算出AB、AC段速度的大小并比较;
    (2)牛顿第一定律是经过实验加推理概括得出的定律;
    (3)小球推动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木块被推动的距离越大,球的动能越大,通过木块被推动距离的大小间接反映球的动能大小,应用了转换法;若水平面光滑,由牛顿第一定律内容分析回答。
    (4)三个实验都用到了斜面,在实际生活生产中应用了斜面工作原理的实例有盘山公路和螺丝钉的螺纹等,都是为了省力。
    【解答】解:(1)①由图知,小车通过AB段的路程:sAB=10.00cm﹣6.00cm=4.00cm=0.04m;BC段的时间:tBC=15:35:23s﹣15:35:22s=1s,
    ②AB段的时间:tAB=15:35:22﹣15:35:20=2s,
    则vAB===0.02m/s;
    小车通过AC段的路程:sAC =10.00cm﹣1.00cm=9.00cm=0.09m;tAC=15:35:23﹣15:35:20=3s,
    则vAC ===0.03m/s;
    所以则vAB<vAC
    (2)通过三次实验林琳小组总结出小车在毛巾、棉布、木板表面受到的阻力不同,速度减小得快慢不同,分析出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就不会改变。从而推理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故选B。
    (3)小球推动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木块被推动的距离越大,球的动能越大,通过木块被推动距离的大小间接反映球的动能大小,应用了转换法。
    若水平面光滑,木块不受摩擦力,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木块将永远运动下去。木块通过的距离无法确定,做功的多少也无法确定。所以小车动能的大小就无法比较。
    (4)三个实验都用到了斜面,在实际生活生产中应用了斜面工作原理的实例有盘山公路和螺丝钉的螺纹等,都是为了省力。
    故答案为:(1)①4.00;1;②<;(2)B;(3)观察木块移动的距离;不能;(4)斜面;盘山公路。

    1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两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则:
    (1)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 2 mm。
    (2)该实验原理是 v= 。
    (3)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 小 (选填“大”或“小”)一些。
    (4)由图可知:小车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0.03 m/s。
    【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最小的一个格表示的数值,根据图中刻度尺分析即可;
    (2)公式v=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
    (3)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4)刻度尺的分度值为2mm,SAB为小车在A、B两点前端刻度值之差;tAB由秒表直接读出;υAB用公式v=计算。
    【解答】解:(1)由图知:刻度尺上一个大格是1cm,里面由有个小格,一个小格表示2mm;
    (2)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进行测量的;
    (3)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4)由图知:AC段的距离是sAB=9.00cm,AB所用时间为tAB=3s,
    所以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vAB===3.00cm/s=0.03m/s。
    故答案为:(1)2;(2)v=;(3)小;(4)0.03。

    15.如图1,测平均速度时,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处所用时间为t,小车长为S1,斜面长为
    S2。
    (1)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为v= (用题中字母来表示);
    (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 小 ;
    (3)图2中能够准确反应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C 。
    【分析】(1)根据v=表示出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
    (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计时早了,时间偏大,根据v=判断出速度的偏差;
    (3)小车下滑过程做加速运动,找出符合题意的图象。
    【解答】解:
    (1)由图知,小车从A到B的路程为s=s2﹣s1,
    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v==;
    (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计时早了,测得的时间偏大,根据v=知,测得的平均速度偏小;
    (3)小车下滑过程做加速运动;
    A、由图知,在s﹣t图象上,s不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则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知,路程s与时间t成正比,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知,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增加,即变大,说明物体做加速运动,故C符合题意;
    D、由图知,在v﹣t图象上,速度v不发生变化,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故答案为:(1);(2)小;(3)C。
    站名
    到站时间
    出发时间
    里程/km
    北京南
    06:43
    06:43
    0
    济南西
    08:37
    08:41
    406
    曲阜东
    09:13
    09:15
    535
    测量的物理量
    AB段
    BC段
    AC段
    路程s/cm
    45
    56
    101
    时间t/s
    3.0
    2.8
    5.8
    平均速度v/(cm•s﹣2)
    17.4
    站名
    到站时间
    出发时间
    里程/km
    北京南
    06:43
    06:43
    0
    济南西
    08:37
    08:41
    406
    曲阜东
    09:13
    09:15
    535
    测量的物理量
    AB段
    BC段
    AC段
    路程s/cm
    45
    56
    101
    时间t/s
    3.0
    2.8
    5.8
    平均速度v/(cm•s﹣2)
    17.4
    测量的物理量
    AB段
    BC段
    AC段
    路程s/cm
    45
    56
    101
    时间t/s
    3.0
    2.8
    5.8
    平均速度v/(cm•s﹣2)
    15
    20
    17.4

    相关试卷

    初中人教版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一课一练,共9页。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同学们乘 坐旅游大巴去黄山旅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