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某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某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下列关于N2的叙述错误的是,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仅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物质中的硫元素不能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
A. Na2SB. SC. SO2D. H2SO4
【答案】A
【解析】
【详解】A.在Na2S中S为-2价,是S元素的最低化合价,只能失去电子变为较高价态,因此只有还原性,而没有氧化性,A符合题意;
B.在单质S中元素化合价为0价,可以得到电子变为-2价,也可以失去电子变为+4、+6价,因此S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B不符合题意;
C.在SO2中S为+4价,介于S元素的最低-2价和最高+6价之间,既可以得到电子变为低价态,也可以失去电子变为高价态,因此SO既可表现氧化性,又可表现还原性,C不符合题意
D.在H2SO4中S元素化合价为+6价,是S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只能得到电子变为低价态,因此只有氧化性,而不具有还原性,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2. 下列关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是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
B. 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
C. 能使紫色的溶液褪色
D. 有毒,不能用作食品添加剂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硫是无色,但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故A错误;
B.S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O3,不是Na2SO4,故B错误;
C.SO2具有还原性,能与KMnO4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紫色的KMnO4溶液褪色,故C正确;
D.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用作葡萄酒抗氧化剂,少量能用作食品添加剂,故D错误。
答案选C。
3. 下列事实与浓硫酸表现出的性质(括号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大(挥发性)
B. 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脱水性)
C. 浓硫酸在白纸上书写的字迹变黑(氧化性)
D. 浓硫酸可用来干燥某些气体(吸水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则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溶液质量增大,表现的是浓硫酸的吸水性,故A错误;
B.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表现的是浓硫酸的氧化性,故B错误;
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有机物中的H、O元素以水的形式脱出,浓硫酸在白纸上书写的字迹变黑,表现的是浓硫酸的脱水性,故C错误;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来干燥某些与浓硫酸不反应的酸性或中性气体,如氢气、二氧化碳等,表现的是浓硫酸的吸水性,故D正确;
故选D。
4. 下列关于N2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N2既可以做氧化剂又可以做还原剂
B. 1mlN2可与3mlH2完全反应生成2mlNH3
C. 氮的固定是将N2转化成含氮的化合物
D. 在雷雨天,空气中的N2与氧气可反应生成NO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N2中氮元素化合价既可以升高,也可以降低,因此氮气既可以做氧化剂又可以做还原剂,A正确;
B.氮气和氢气的反应是可逆反应,1mlN2可与3mlH2完全反应生成NH3的物质的量小于2ml,B错误;
C.氮的固定是指将游离态的氮元素即N2转化成含氮的化合物,C正确;
D.在雷雨天,空气中的N2与氧气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NO,D正确;
答案选B。
5. 在NO2与水的反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变化B. NO2只是氧化剂
C. NO2只是还原剂D. 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答案】D
【解析】
【详解】NO2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在反应中2ml被氧化生成2ml硝酸,1m被还原,生成NO,即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答案选D。
6. 只用一种试剂,将NH4Cl、、Na2SO4、NaCl 4种物质的溶液区分开,这种试剂是( )
A. NaOH溶液B. AgNO3溶液
C. BaCl2溶液D. 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加入Ba(OH)2溶液并加热,只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是NH4Cl,既有气体产生又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NH4)2SO4,只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Na2SO4,无明显现象的为NaCl,其余各项不符合条件,只有D正确;
故选D。
7. 根据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B. 烧瓶中充满氯气,胶头滴管和烧杯中加入浓碱液也可能形成喷泉
C. 烧杯中换成其他液体无法形成喷泉
D. 红色喷泉说明氨水显碱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氨气极易溶于水能形成喷泉,因此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可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A正确;
B.氯气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因此烧瓶中充满氯气,胶头滴管和烧杯中加入浓碱液也可能形成喷泉,B正确;
C.烧杯中换成其他液体也可能形成喷泉,例如盐酸溶液等,C错误;
D.氨气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溶液显碱性,因此红色喷泉说明氨水显碱性,D正确;
答案选C。
8.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硅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B. 硅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半导体材料
C. 高纯度的硅可用于制造计算机芯片D. 二氧化硅可用于生产玻璃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硅在自然界中主要以二氧化硅、硅酸盐形式存在,自然界没有游离态的硅,A错误;
B. 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良好的半导体材料,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半导体材料,B正确;
C.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高纯度的硅可用于制造计算机芯片,C正确;
D. 二氧化硅、纯碱和石灰石可用于生产玻璃,D正确;
答案选A。
9. 下列气体中,既可以用浓硫酸干燥,又可以用固体干燥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A不符合;
B.与硫酸和氢氧化钠均不反应,既可以用浓硫酸干燥,又可以用固体干燥,B符合;
C.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C不符合;
D.能与硫酸反应,不能用硫酸干燥,D不符合;
答案选B。
10.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化学反应必然伴随发生能量变化
B.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有关
C. 能量变化必然伴随发生化学反应
D.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变化引起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化学反应过程有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断键吸热,成键放热,因此化学反应过程中必然伴随发生能量变化,A正确;
B.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及物质存在状态有关,反应的物质越多,反应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就越多,B正确;
C.化学反应过程中有能量变化,但能量变化过程不一定都伴随发生化学反应,如物质状态变化时有能量变化,但由于没有新物质产生,因此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C错误;
D.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反应物中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中化学键的形成,断键吸热,成键放热,故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变化引起的,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11. 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能量。在该条件下,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 等质量的金刚石和石墨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相同
C. 金刚石转化为石墨是吸热反应
D. 1mlC(金刚石)比1mlC(石墨)的总能量高
【答案】D
【解析】
【详解】A.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能量,说明石墨的能量低,稳定,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A错误;
B.金刚石的能量高,等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金刚石比石墨多,故B错误;
C.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能量,则金刚石转化为石墨是放热反应,故C错误;
D.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能量,说明1ml C(金刚石)比1 mlC(石墨))的总能量高,故D正确;
答案选D。
12. 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锌是负极,其质量逐渐减小
B. 氢离子的铜片表面被还原,产生气泡
C. 电子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 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答案】D
【解析】
【详解】A. 铜锌原电池中,锌是负极, ,质量逐渐减小,故A正确;
B. 铜锌原电池中,铜是正极,正极反应 ,氢离子的铜片表面被还原,产生气泡,故B正确;
C. 电子从负极流出,所以电子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故C正确;
D. 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电流从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故D错误。
故选D。
13. 下列措施中,不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 Zn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加入蒸馏水
B. Al在O2中燃烧生成Al2O3时,用铝粉替代铝片
C. Ca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时,适当升高温度
D. 用KClO3固体分解制取O2时,固体中添加少量MnO2
【答案】A
【解析】
【详解】A.Zn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加入蒸馏水,硫酸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A符合题意;
B.Al在O2中燃烧生成Al2O3时,用铝粉替代铝片,增大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加快,故B不符合题意;
C.Ca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时,适当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故C不符合题意;
D.用KClO3固体分解制取O2时,固体中添加少量MnO2作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14. 在一定条件下,某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t1时刻,反应逆向进行
B. t2时刻,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
C. t3时刻,达到反应进行的限度
D. t4时刻,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t1时刻,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因此反应正向进行,A错误;
B.根据图象可知:在t2时刻,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B错误;
C.根据图象可知:在t3时刻,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反应正向进行,并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因此未达到反应进行的限度,C错误;
D.t4时刻,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则反应处于平衡状态,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5. 下列关于化学平衡状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平衡是所有可逆反应都存在的一种状态
B. 在给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可逆反应完成程度达到最大
C. 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为零
D. 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任何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存在进行的最大程度,即存在一定限度,故化学平衡状态是所有可逆反应都存在的一种状态,A正确;
B.在给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可逆反应完成程度达到其最大值,B正确;
C.可逆化学反应的化学平衡状态是动态平衡,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仍然在进行,因此正、逆反应速率都大于零,C错误;
D.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任何物质的消耗速率与产生速率相等,因此平衡体系中任何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16. 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下列情况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是( )
A. 的质量恒定 B. 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 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D.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答案】D
【解析】
【分析】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NH3的质量恒定,密闭容器体积不变,则NH3的浓度不变,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
B.H2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即浓度不变,能作为达到平衡的标志,故B不符合题意;
C.正反应的逆反应速率相等,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D.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之比取决于起始量之比与转化程度,这是个变量,该比值未说明保持不变,故不能作为达到平衡的标志,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17. 工业制硫酸中的一步重要反应是SO2在400-500℃下的催化氧化:2SO2+O2 2SO3,这是一个正反应放热的可逆反应。如果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增大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B. 在上述条件下,SO2不可能100%转化为SO3
C. 提高反应时的温度,可以实现SO2的完全转化
D. 通过调控反应条件,可以提高该反应进行的程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催化剂可以增大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A项正确;
B.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B项正确;
C.提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二氧化硫的转化率降低,C项错误;
D.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使平衡发生移动,提高反应限度,D项正确;
故答案为C。
18. C、CO、和是常用的燃料,1 ml上述物质分别完全燃烧生成及时,放出的热量依次为393.5 kJ、283.0 kJ、890.3 kJ和1366.8 kJ。相同质量的这4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最多的是( )
A. CB. CO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设燃料的质量均为1g;
【详解】A.1gC完全燃烧生成放出的热量为393.5 kJ=32.8 kJ ;
B.1g CO完全燃烧生成放出的热量为283.0 kJ=10.1 kJ ;
C.1g完全燃烧生成及放出的热量为890.3 kJ=55.8 kJ ;
D.1g完全燃烧生成及放出的热量为1366.8 kJ=29.7 kJ ;
综上,答案选C。
19. 把 a、b、c、d四种金属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若a,b相连,a为负极;c、d相连,d上有气泡溢出;a,c相连,a质量减少;b,d相连,b为正极。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大到小为( )
A. a>c>b>dB. a>c>d>b
C. b>d>c>aD. a>b>c>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把 a、b、c、d四种金属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若a,b相连,a为负极,说明金属活动性:a>b;若c、d相连,d上有气泡溢出,说明金属活动性;c>d;若a,c相连,a质量减少,说明a为负极,则金属活动性:a>c;若b,d相连,b为正极,则金属活动性:d>b,故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c>d>b,故合理选项是B。
20. 下列气体的主要成分不是甲烷的是( )
A. 沼气B. 天然气C. 煤气D. 煤层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A.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A错误;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B错误;
C.煤气是由煤炭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的,是CO和氢气的混合物,不含甲烷,C错误;
D.煤层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D正确;
故选C。
21. 烷烃分子中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的结合方式是( )
A. 形成4对共用电子对B. 通过非极性键
C. 通过两个共价键D. 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
【答案】A
【解析】
【详解】A.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可形成4对共用电子对, 故A正确;
B.碳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共价键,碳原子与其他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是极性键,故B错误;
C.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可形成4对共用电子对,即形成4个共价键,故C错误;
D.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即难形成离子键,故D错误;
答案选A。
22. 正丁烷与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依据是( )
A.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 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分子的空间结构不同
C. 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 D. 分子式相同,但分子内碳原子的连接方式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具有以下特点: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物理性质不同,同类化学性质相似,不同类时化学性质不同,多为有机物。
【详解】A.同分异构体可能具有相似化学性质,但具有相似化学性质不一定是同分异构体,如乙烯与丙烯,化学性质相似,分子式不同,故A错误;
B.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分子的空间结构不同,不能作为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依据,如C4H10与C3H6O,它们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分子的空间结构不同,但它们不是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
C.因二者的结构不同,为不同的物质,则物理性质不同,故C错误;
D.正丁烷与异丁烷的分子式相同,但分子内碳原子的连接方式不同,则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
答案为D。
23. 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可与甲烷发生反应的是( )
A. Cl2B. 浓硫酸
C. 氢氧化钠溶液D.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A.Cl2和甲烷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A项符合题意;
B.甲烷化学性质较稳定,不能与浓硫酸反应,B项不符合题意;
C.甲烷不能与碱反应,C项不符合题意;
D.甲烷化学性质较稳定,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24. 下列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 用光照射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B.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
C. 将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D. 甲烷空气中不完全燃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用光照射甲烷与氯气混合气体,发生取代反应产生CH3Cl等有机物及HCl,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A不符合题意;
B.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发生加成反应产生1,2-二溴乙烷,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B符合题意;
C.将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产生CO2及水,反应类型是氧化反应,C不符合题意;
D.甲烷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反应产生CO2、CO、H2O等,反应类型是氧化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
2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乙醇分子中有—OH基团,所以乙醇溶于水后溶液显碱性
B. 乙醇与钠反应可以产生氢气,所以乙醇溶于水后溶液显酸性
C. 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乙醇分子中含有C、H、O三种元素
D. 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比乙烷中的氢原子活泼
【答案】D
【解析】
【详解】A. 乙醇是非电解质,溶于水后不发生电离,因此乙醇溶液不显碱性,A错误;
B. 乙醇是非电解质,溶于水后不发生电离,因此乙醇溶液不显酸性,B错误;
C. 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只能说明该物质中含有C、H元素,C错误;
D. 根据乙醇能与Na反应,乙烷与Na不反应这一事实说明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比乙烷中的氢原子活泼,D正确。
答案选D。
第II卷 主观题
二、填空题(共50分)
26. 在化学课上,围绕浓硫酸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将适量的蔗糖放入烧杯中,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加入适量浓硫酸,迅速搅拌,放出大量的热,同时观察到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请回答:
(1)生成的黑色物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2)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产生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表明浓硫酸具有________(填序号)。
①酸性 ②吸水性 ③脱水性 ④强氧化性
【答案】(1) C (2)SO2 C+2H2SO4(浓) CO2↑+2SO2↑+2H2O (3)③④
【解析】
【详解】(1)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浓硫酸使蔗糖脱水,生成的黑色物质是C,故答案为C;
(2)浓硫酸使蔗糖脱水的过程是放热过程,生成的碳在加热时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 CO2↑+2SO2↑+2H2O,故答案为SO2;C+2H2SO4(浓) CO2↑+2SO2↑+2H2O;
(3)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故选③④。
27. 利用图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
(1)硝酸一般盛放棕色试剂瓶中,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其原因:___________。
(2)使用稀硝酸进行实验:反应开始后,铜丝逐渐变细,有气泡产生,溶液变蓝。
① 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 实验中观察到试管中的气体略有红棕色,其原因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使用浓硝酸进行实验:反应剧烈进行,铜丝逐渐变细,溶液变绿,试管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 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4HNO3=4NO2↑+O2↑+2H2O
(2)①. 3Cu+8H++2=3Cu2++2NO↑+4H2O ②. 2NO+O2=2NO2
(3)Cu+4HNO3=Cu(NO3)2+2NO2↑+2H2O
【解析】(1)硝酸一般盛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因为硝酸见光易分解,化学方程式4HNO3=4NO2↑+O2↑+2H2O;
(2)①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离子方程式为3Cu+8H++2=3Cu2++2NO↑+4H2O;②实验中观察到试管中的气体略有红棕色,因为反应生成的无色NO气体与试管内氧气中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化学方程式2NO+O2=2NO2;
(3)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Cu(NO3)2+2NO2↑+2H2O。
28. 下列物品或设施:
①陶瓷餐具②砖瓦③混凝土桥墩④门窗玻璃⑤水晶镜片⑥石英钟⑦水晶项链⑧硅太阳能电池⑨光导纤维⑩计算机芯片
(1)使用了硅单质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使用了二氧化硅的是___________。
(3)使用了硅酸盐材料的是___________。
【答案】(1)⑧⑩ (2)④⑤⑥⑦⑨ (3)①②③④
【解析】(1)硅为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太阳能,计算机芯片,即⑧硅太阳能电池;⑩计算机芯片;故答案为:⑧⑩;
(2)所用材料为SiO2或要用到SiO2的是:④门窗玻璃(原料有二氧化硅、成分含有二氧化硅)、⑤水晶镜片、⑥石英钟、⑦水晶项链、⑨光导纤维;故答案为:④⑤⑥⑦⑨;
(3)陶瓷、砖瓦、水泥、玻璃的成分是硅酸盐:①陶瓷餐具②砖瓦③混凝土桥墩④门窗玻璃;故答案为:①②③④。
29. 在氮的单质和常见的含氮化合物中:
(1)常用作保护气(如填充灯泡、焊接保护等)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名称),原因是___________ 。
(2)常用作制冷剂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名称),原因是 ___________。
(3)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在常温下为气态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名称);它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答案】(1)①. 氮气 ②. 性质稳定,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2)①. 液氨 ②. 液氨挥发吸收大量的热
(3)①. 氨气 ②. H++NH₃=
【解析】(1)灯泡中的保护气体一般是氮气,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发生化学反应,故答案为:氮气;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2)工业上用作制冷剂的是液氨,因为液态氨气气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从而起到制冷的目的,故答案为:液氨;液态氨气气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从而起到制冷的目的
(3)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在常温下为气态的物质氨气;氨气与盐酸反应的实质即与H+反应,离子方程式为:H++NH₃=,故答案为:氨气;H++NH₃=
30. 一定条件下,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开始时加入4mlA、6mlB、2mlC,在2min末测得C的物质的量是3ml。
(1)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_____。
(2)在2min末,B的浓度为_____。
(3)若改变下列一个条件,推测该反应的速率增大发生的变化(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①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_____。
②充人1mlB,化学反应速率_____
③将容器的容积变为3L,化学反应速率_____。
【答案】(1)
(2)
(3)①. 增大 ②. 增大 ③. 减小
【解析】(1),
;
(2),,2min末,B物质浓度:;
(3)①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②充人1mlB,反应物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③将容器的容积变为3L,容器体积增大,气体反应物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小;
31. 乙醇和乙酸都是烃的衍生物,其分子中的官能团分别是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乙醇可以发生___________反应生成乙醛,乙醛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乙醇和乙酸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乙酸乙酯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
【答案】①. 羟基 ②. 羧基 ③. 氧化 ④. 醛基 ⑤. CH3COOH + C2H5OH CH3COOC2H5 + H2O ⑥. 酯基
【解析】
【详解】乙醇种含有的官能团为羟基,乙酸种含有的官能团为羧基;乙醇种醇羟基可以被氧气在催化剂的条件下氧化为乙醛,乙醛中含有的官能团为醛基;乙醇和乙酸可以发生CH3COOH + C2H5OH CH3COOC2H5 + H2O生成乙酸乙酯的;乙酸乙酯中含有的官能团是酯基;
32. 某温度时,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数据填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至2min,以气体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1min时,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_(填“>”“ ③. 30%
(3)B
(4)①. 0.075ml/(L·min) ②. 10:9
【解析】(1)反应物为X和Y,生成物为Z,2min后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在改变,所以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变化量分别为0.3ml、0.1ml、0.2ml,由变化量之比等于系数比,所以系数分别为3,1,2,故答案为:3X+Y=2Z;
(2)由图知,反应开始至2min,以气体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min时,反应还在正向进行,还未达到平衡,故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的平衡转化率为;
(3)①恒温恒容条件下,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变化的反应,所以总压强可以做为平衡的标志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正确;②组分均为气体,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恒容体系,所以体积不变,两者的比值不变,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不能作为平衡的标志;③X的百分含量随着反应的进行会发生变化,所以当X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正确;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总质量不变,总物质的量变量,所以当M不再变化时,可以作为平衡的标志,正确;⑤v(X):v(Y)=3:1,未指名正逆,所以错误,故答案选①③④,为B选项。
(4)反应开始至2min末,气体X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由三段式,在相同温度和体积下,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成华区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文件包含高2023级高一化学试题pdf、高2023级高一化学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某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某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某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某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解释下列现象的原因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