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河南省濮阳市第三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河南省濮阳市第三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解析版),共18页。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 N14 O16 S32 Fe56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挖掘文物价值,讲好中国故事”。下列文物属于陶瓷的是( )
【答案】C
【解析】
【分析】陶瓷、玻璃和水泥均为硅酸盐材料,属于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石鼓主要成分CaCO3,属于碳酸盐、钙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属于陶瓷,A不合题意;
B.金瓯永固杯的主要成分为Au等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属于陶瓷,B不合题意;
C.釉彩大瓶主要成分硅酸盐材质,属于陶瓷,为无机非金属材料,C符合题意;
D.杜伯鬲主要成分为青铜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属于陶瓷,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 1736年瓦德利用硫黄(S)和硝石(KNO3)制备硫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制备硫酸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 硝石在任何条件下都具有强氧化性
C. 制备硫酸过程中硫黄作还原剂
D. 采用蒸馏法可以除去硫酸中的少量硝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制备硫酸过程中S的化合价发生改变,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
B. 硝石只有在酸性条件下才具有强氧化性,B错误;
C. 制备硫酸过程中硫黄(S)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C正确;
D. 由于硫酸和硝酸的沸点不同,可采用蒸馏法可以除去硫酸中的少量硝酸,D正确;
故答案为:B
3. 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中,启动甲、乙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U形管左侧液面高,右侧液面低。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甲和乙一定发生了复分解反应B. 甲和乙一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C. 甲和乙一定发生了放热反应D. 甲和乙一定发生了吸热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题意得,U形管中左侧液面高,右侧液面低,说明甲和乙发生的化学反应为吸热反应,吸热反应不一定为复分解反应,即甲乙不一定发生复分解反应,吸热反应也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故答案为:D。
4. 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通入NO2后,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Fe2+、Al3+、、Cl-B. Na+、、ClO-、
C. Cu2+、Fe3+、、D. Na+、H+、[Al(OH)4]-、
【答案】A
【解析】
【分析】溶液中通入NO2后将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HNO3,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Fe2+、Al3+、、Cl-各离子间不反应,能够大量共存,但通入NO2后,Fe2+与H+、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A符合题意;
B.ClO-与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B不合题意;
C.Cu2+、Fe3+、、各离子不反应,能够大量共存,通入NO2后仍然能够大量共存,C不合题意;
D. H+、[Al(OH)4]-会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Al(OH)3或者Al3+和H2O而不能大量共存,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 已知FeSO4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M一定是红棕色粉末
B. 图中发生了3个氧化还原反应
C. 生成HNO3的反应中,浓硫酸表现强氧化性、难挥发性和强酸性
D. “褪色”的原因是SO2+Br2+2H2O=4H+++2Br-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题干FeSO4的转化关系图示信息可知,FeSO4隔绝空气加强热生成SO3、SO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有升必有降的规律可知,铁的氧化物M中含有+3价铁,根据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可知,该反应方程式为:2FeSO4Fe2O3+SO2↑+SO3↑或3FeSO4Fe3O4+SO2↑+2SO3↑,然后SO3+H2O=H2SO4、NaNO3+H2SO4(浓)NaHSO4+HNO3,SO2+Br2+2H2O=2HBr+H2SO4,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由分析可知,铁的氧化物M中含有+3价铁,但不一定为Fe2O3,也可能是Fe3O4,即M不一定是红棕色粉末,A错误;
B.由分析可知,图中发生了2FeSO4Fe2O3+SO2↑+SO3↑或3FeSO4Fe3O4+SO2↑+2SO3↑、SO2+Br2+2H2O=2HBr+H2SO42个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
C.由分析可知,生成HNO3的反应NaNO3+H2SO4(浓)NaHSO4+HNO3中,浓硫酸未表现强氧化性,只体现其难挥发性和强酸性,C错误;
D.由分析可知,“褪色”的原因是SO2+Br2+2H2O=2HBr+H2SO4,则离子方程式为:SO2+Br2+2H2O=4H+++2Br-,D正确;
故答案为:D。
6.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 氧化还原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C. 活泼金属与酸发生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D. 复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反应放热或者吸热与反应条件无关,与反应物能量和生成物的能量大小有关,即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很多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条件,A错误;
B.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如C和CO2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生成CO是一个吸热的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
C.活泼金属与酸发生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C正确;
D.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的复分解反应,D错误;
故答案为:C。
7.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铝片与浓硝酸发生钝化,钝化实质是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说明铝不和浓硝酸反应,B错误;
B.由于NO2和H2O反应,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气体体积减小,将一支充满NO2的试管倒置于水中,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液面上升,B正确;
C.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可使石蕊溶液变红,但SO2不能漂白指示剂,C错误;
D.氯化银或硫酸钡均为白色沉淀,向无色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此白色沉淀为氯化银或硫酸钡,则原溶液中有Ag+或,但二者不同时存在,D错误;
故答案为:B。
8. 下列反应不符合哲学中“量变引起质变”观点的是( )
A. 锌与硫酸B. FeBr2溶液和氯水
C. 铜和硝酸D. 氨气和氯化氢
【答案】D
【解析】
【详解】A.锌与稀硫酸的反应方程式为:Zn+H2SO4(稀)=ZnSO4+H2↑,而锌与浓硫酸的反应方程式为:Zn+2H2SO4(浓)=ZnSO4+SO2↑+2H2O,符合“量变引起质变”,A不合题意;
B.FeBr2溶液和少量氯水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而FeBr2溶液与足量的氯水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2++4Br-+3Cl2=2Fe3++2Br2+6Cl-,符合“量变引起质变”,B不合题意;
C.铜和稀硝酸的反应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而铜和浓硝酸反应的方程式为: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符合“量变引起质变”,C不合题意;
D.氨气和氯化氢的反应均为:NH3+HCl=NH4Cl,与NH3、HCl的量的相对多少无关,不符合“量变引起质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 下列叙述Ⅰ和Ⅱ都正确且有相关性的是( )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硫能与某些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具有漂白性,可用于漂白纸浆、毛、丝和草帽辫等,但未体现S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A不合题意;
B.浓硫酸可以用作干燥剂,是由于其具有吸水性,且浓硫酸不能干燥NH3和H2S,B不合题意;
C.熟石膏与水混合成糊状后会很快凝固,转化为坚硬的生石膏,利用石膏的这一性质,人们常用它制作各种模型和医疗上用的石膏绷带,C符合题意;
D.氨气易液化,且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但汽化过程不是化学反应,即不是吸热反应,具有制冷作用,可用作制冷剂,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 工业上常用纯碱溶液吸收尾气中的NO、NO2,反应如下:
反应1:NO+NO2+Na2CO3=2NaNO2+CO2
反应2:2NO2+Na2CO3=NaNO2+NaNO3+CO2
已知:CO2与水的反应类似SO2和H2O的反应。若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反应1中放出2.24LCO2时,NO、NO2参与反应的总分子数为0.2NA
B. 1L0.5ml·L-1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作氧化剂的分子数为0.5NA
C. 将反应2中9.2gNO2完全反应产生的CO2通入足量水中生成的H2CO3分子数为0.1NA
D. 上述制备的化工品(NaNO2、NaNO3)中含N元素的质量为28g,则所含的Na+数一定为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题干未告知CO2所处的状态,故无法计算反应1中放出2.24LCO2时,NO、NO2参与反应的总分子数,A错误;
B.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NO+NO2+Na2CO3=2NaNO2+CO2中NO2为氧化剂,即氧化剂与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而反应2NO2+Na2CO3=NaNO2+NaNO3+CO2中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且物质的量之比为1:1,即氧化剂与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也为1:1,故1L0.5ml·L-1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作氧化剂的分子数为1L×0.5ml/L×NAml-1=0.5NA,B正确;
C.根据反应2即2NO2+Na2CO3=NaNO2+NaNO3+CO2可知,将反应2中9.2gNO2完全反应产生的CO2的物质的量为:0.1ml,但由于CO2和H2O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故通入足量水中生成的H2CO3分子数小于0.1NA,C错误;
D.上述制备的化工品(NaNO2、NaNO3)中含N元素的质量为28g则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ml,则所含的Na+数一定为2NA,D错误;
故答案为:B。
11. 已知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SO2的性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热水浴的作用是加快SO2逸出并降低SO2在水中的溶解度
B. 试管Ⅱ中出现乳白色浑浊,说明SO2具有氧化性
C. 试管Ⅲ中溶液变为无色
D. 试管Ⅳ中溶液红色变浅或消失,说明SO2是酸性氧化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Ⅰ中稀硫酸和Na2S2O3反应生成SO2,SO2能和Na2S溶液反应生成浅黄色的S沉淀,SO2能被FeCl3溶液氧化而使FeCl3溶液颜色变浅,SO2有毒不能直接排入空气中,应该用碱液吸收,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已知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故热水浴的作用是加快SO2逸出并降低SO2在水中的溶解度,A正确;
B.由分析可知,试管Ⅱ中出现乳白色浑浊即产生了S单质,则SO2中的S被还原为S,S2-被氧化为S,故说明SO2具有氧化性,B正确;
C.由分析可知,试管Ⅲ中反应为:2FeCl3+SO2+2H2O=2FeCl2+2HCl+H2SO4,故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C错误;
D.由分析可知,试管Ⅳ中反应为:SO2+2NaOH=Na2SO3+H2O,导致溶液红色变浅或消失,说明SO2是酸性氧化物,D正确;
故答案为:C。
12. 科学家开发的锂–空气电池的装置如图所示。
放电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Li+向a极迁移B. b极发生氧化反应
C. 每生成4.6gLi2O2时转移0.4ml电子D. 该装置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电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氧气得到电子,在正极通入,锂失去电子,作负极,据此解答。
【详解】A.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a电极是正极,则Li+向a极迁移,A正确;
B.b极锂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B正确;
C.每生成4.6gLi2O2,物质的量是0.1ml,则消耗0.2mlLi,转移0.2ml电子,C错误;
D.该装置属于原电池,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电能,D正确;
答案选C。
13. 氮化硅常用于制造耐高温管、切削工具。某小组以石英砂为原料制备氮化硅的微型流程如图1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反应①的氧化产物为CO2
B. 粗硅中可能含有金刚砂
C. 反应③中的NH3可通过加热NH4Cl制备
D. 反应③的尾气可用图2所示装置吸收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反应①中焦炭是还原剂,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CO,A错误;
B. 金刚砂是SiC,焦炭与二氧化硅在高温下发生副反应生成SiC和CO,B正确;
C. 加热NH4Cl分解生成NH3和HCl,两者在温度降低时又重新化合成NH4Cl,制取NH3不能通过加热NH4Cl制备,C错误;
D. 反应③的尾气用图2所示装置吸收容易产生倒吸现象,D错误;
故答案为:B。
14. 部分含氮物质的“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定条件下,a和c反应能生成b
B. 常温下a和d相遇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 c难溶于水,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
D. a在空气中催化氧化可生成b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题干价类二维图可知,a为-3价的氢化物即NH3,b为氮的单质N2,c为+2价的氧化物NO,d为+5价的含氧酸即HNO3,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一定条件下,a为NH3和c为NO反应能生成b即N2,反应方程式为:4NH3+6NO5N2+6H2O,A正确;
B.由分析可知,常温下a即NH3和d即HNO3相遇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是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NH4NO3,B错误;
C.由分析可知,c即NO难溶于水,但在空气中不能稳定存在,极易与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NO+O2=2NO2,C错误;
D.由分析可知,a即NH3在空气中催化氧化生成NO和H2O,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而不能生成b即N2,D错误;
故答案为: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 硫酸铵[(NH4)2SO4]俗称硫铵、肥田粉。模拟以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为原料制备硫酸铵的一种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煅烧”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在该反应中,36.0gFeS2完全反应时转移______ml电子。
(3)合成氨反应中,1mlN2和4mlH2在催化剂、高温、高压作用下合成NH3的物质的量_______(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河南省青桐鸣联考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化学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制备光气的反应原理为,已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濮阳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PDF版附解析),共13页。
这是一份2024山东省大联考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化学PDF版含解析,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