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上海市崇明区部分学校联考(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上海市崇明区部分学校联考(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第1页
    上海市崇明区部分学校联考(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第2页
    上海市崇明区部分学校联考(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上海市崇明区部分学校联考(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上海市崇明区部分学校联考(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名句名篇默写,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默写。
    (1) ,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
    (2)终日不成章, 。(《迢迢牵牛星》)
    (3) ,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4)郑燮的《竹石》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这首咏物诗中表现自己刚正不阿,绝不随波逐流的诗句是“ , 。”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诗中“等闲”的含义是 。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锤万凿”写出了石灰开采过程中的艰辛。
    B.“若等闲”主要表现出石灰烧制过程的容易。
    C.“浑不怕”蕴含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D.此诗为七言绝句,作者借石灰表达他的志向。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乙】
    高凤笃学
    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
    4.乙文选自《后汉书》,甲文选自《 》。
    5.解释加点的词。
    非然也( ) 而凤持竿诵经( )
    6.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7.乙文中的高凤和《学弈》中的第一个学生,都是 的人,依据是高凤“ ”(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而高凤能成为名儒,还在于他 (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作答)。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那个星期天
    ①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②那个星期天母亲答应带我出去,去哪儿已经记不清了,可能是动物园,也可能是别的什么地方,总之她很久很久之前就答应了,就在那个星期天带我出去玩,这不会错。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望一个日子,都不会错。而且就在前一天早晨,母亲也还是这样答应的:去,当然去。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
    ③起床,刷牙,吃饭,A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得不出声地多藏一会儿。母亲出来了,可我忘了吓唬她,她手里怎么提着菜篮?您说了要去的!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
    ④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儿。我蹲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不知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大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蹲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
    ⑤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吗?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呀,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吗?母亲不是答应过我了吗?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走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呀?……我就这样念念叨叨的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
    ⑥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醒来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B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飘渺。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⑦C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速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是时光的脚步。那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的流泪。我感觉到母亲惊(huáng)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抚摸着我的头,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礼拜日,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清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边,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8.看拼音,写汉字。 惊huáng
    9.第④节中“我”感到“这段时光不好挨”中的“这段时光”指的是 ,“不好挨”具体表现在① ;② ;③拨弄蚁穴;④ 。
    10.梳理本文用环境描写烘托作者心情变化的过程,并完成填空。
    A.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
    B.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飘渺。
    C.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速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A. 、激动 —→ B.惆怅、 —→ C.委屈、 。
    11.比较原句和改句表达效果的不同。
    原句: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呀?走吧……我就这样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
    改句:去吗?去吧,走吧,走吧……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道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事。
    (1)
    (2)
    12.下列对“我”还记得“第一次盼望”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给“我”幼小心灵带来的痛苦,令“我”难以忘怀;
    B.母亲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终日忙碌辛劳的身影,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C.第一次盼望盼望中“我”兴奋期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等心理感受,印象深刻;
    D.第一次盼望中从早一直到晚,母亲没能兑现承诺,令“我”心生怨恨与不满。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老海棠树(节选)
    史铁生
    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象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②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儿时我常爬上去,一天天地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她又问。“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都是花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只是站在地上,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她必然是羡慕,猜我在上头都能看见什么。
    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胡乱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
    ④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里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上学也这么糊弄?”
    13.“海底捞月”的意思是从海中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本文运用这一词语生动地表现了 。
    14.请按照季节的顺序,概括“奶奶”所做的事。
    春: 。 夏: 。
    15.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理解,并判断对与错。
    (1)以老海棠树为线索,贯穿全文;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 )
    (2)本文体现了奶奶与老海棠树深深的感情。( )
    (3)本文以老海棠树为题,用老海棠树衬托或象征奶奶这一形象。( )
    16.作者详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7.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本文中“奶奶”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答出两点即可)
    五、名著阅读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小说,主要讲述鲁滨逊在遭遇海难流落到荒岛后,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把荒岛改造成“世外桃源”的故事。
    请联系全书,回答下列问题。
    18.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 国作家丹尼尔· 。
    19.鲁滨逊流落的荒岛,刚开始主要的食物是( )
    A.谷子 B.野山羊 C.葡萄干
    20.在荒岛上鲁滨逊为了生存做了许多事,请选择( )
    A.打猎 B.种谷子 C.做桌椅 D.驯养山羊 E.救星期五
    21.简要概括以下选文内容,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鲁滨逊是一个怎样的人?
    鲁滨逊看到野人吃人的残暴场面后,加固了自己的“城墙”,同时萌生了把野人杀掉的念头。有一天,他看见野人在举行人肉宴,其中一个野人俘虏逃出。鲁滨逊救下了这个野人。因为那天是星期五,所以鲁滨逊给这个野人取名叫“星期五”。之后鲁滨逊开始教育星期五,教他说话,教他一些穿衣、用枪、讲话等基本生活技能,更从思想上教化他,使他逐渐摆脱野人固有的野蛮思想。
    六、作文
    22.题目:在记忆深处
    要求:(1)记叙一件完整的事情,让真情自然流露;(2)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3)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请用A老师或B同学等代替。
    参考答案:
    1. 春城无处不飞花 泣涕零如雨 今夜月明人尽望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泣、涕、零、夜、磨。
    2.平常 3.B
    【解析】2.本题考查词句理解。
    诗歌大意: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得以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等闲:平常,轻松。
    3.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
    B.有误,“若等闲”三字写出石灰从容自若,处之淡然的态度,经过锤炼是心甘情愿的;
    故选B。
    4.孟子 5. 然:这样 持:拿,拿着 6.虽然他同专心致志的那个人一起学习,但艺一却不如人家。 7. 专心致志 “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 学习刻苦勤奋,坚持不懈,废寝忘食。
    【解析】4.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学弈》出自《孟子·告子上》,通过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应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否则就会一事无成。
    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不是这样的。然:这样。
    (2)句意为:而高凤手持竹竿,口诵经书。持:拿,拿着。
    6.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本句重点词语:虽与之俱学:虽然这个人和那个专心致志地人在一起学习。弗若之矣:成绩却不如另外一个人。弗:不如。矣:了。
    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第一、二空,结合甲文“其一人专心致志”和乙文中“ 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可知,乙文中的高凤和《学弈》中的第一个学生,都是专心致志的人。
    第三空,结合乙文内容,根据“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在他青年还是书生时,他的家庭以种田为生,但却精通读书,白天黑夜都不停息)”,“凤年老,执志不倦,名声著闻(高凤年老后,依旧拿着书本不知疲倦,闻名于天下)”可概括出他是一个热爱读书,渴求知识之人。根据“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后来突然下了暴雨,高凤拿着竹竿读经书,没有发觉雨水冲走了麦子。妻子回来后责问他,高凤这才恍然大悟)”可概括出他是一个做事认真,专心致志之人。
    【点睛】参考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或是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

    高凤字文通,是南阳叶人。少时做学生,家中以种田为业,而高凤专精诵读,昼夜不休息。妻子曾经到田中去(劳动),晒了麦子在院子里,让高凤看鸡(不要吃麦子)。这时天下暴雨,而高凤手持竹竿,口诵经书,不觉雨水流到麦子里。妻子回来感到奇怪,问他,他才觉悟。后来就成了名儒。
    8.惶 9. “我”在等候母亲出去买菜回到家的这一段时间; ①跳房子 ②看云彩 ④看画报 10. A 愉悦(愉快) B失望 C痛苦(悲伤) 11.(1)使用了反问,表现了我的急切和期待。
    (2)重复“走吧,走吧”,突出强调了我的急切,与念叨叨相呼应。 12.D
    【解析】8.本题考查字形。
    惊惶:jīng huáng,意思是指惊慌,惊恐,举止失去常态。
    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第一空,结合③段中“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得不出声地多藏一会儿。母亲出来了,可我忘了吓唬她,她手里怎么提着菜篮?您说了要去的!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可知,第④节中“我”感到“这段时光不好挨”中的“这段时光”指的是“我”在等候母亲出去买菜回到家的这一段时间;
    第二、三、四空,结合④段中“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儿。我蹲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不知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大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可概括为:跳房子、看云彩、看画报。
    1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把握。这三个填空是基于文章中的环境描写来推测和反映作者的心情变化。
    A.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
    这一情节中,作者用“春天的早晨”和“阳光明媚”来描绘环境,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气氛。这与作者第一次盼望的心情相吻合,他充满了对即将实现的愿望的激动和期待。春天的早晨象征着新的开始,阳光明媚则暗示着事情将会顺利进行,这种环境描写烘托了作者当时的盼望和激动心情。
    B.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飘渺。
    这一情节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发生了变化。光线从明亮变得暗淡,温度也逐渐降低,整个氛围变得沉郁而飘渺。这种环境描写与作者的心情变化相呼应。由于母亲一直在忙碌,迟迟没有实现带他出去的承诺,作者的心情从开始的激动和期待逐渐转变为惆怅和失望。暗淡的光线、降低的温度以及沉郁的氛围都烘托了作者内心的失落和惆怅。
    C.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速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这一情节中,环境描写进一步加深了作者心情的渲染。黄昏的到来象征着一天的结束,而光线的消逝则意味着希望和机会的流失。作者用“孤独而惆怅”来形容黄昏,这种描述不仅反映了外部环境的变化,更深入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委屈和伤心。他长时间等待母亲,但最终未能如愿以偿,这种失落感在黄昏和荒凉的环境中得到了充分的烘托。
    11.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1)从句式上看,原句使用了反问句式,通过连续提问的方式,表现了我的急切和期待之情。这种表达方式更能够突出我内心的焦虑和对母亲承诺的渴望,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
    (2)原句中“走吧,走吧”的重复,不仅加强了语气的强调,也凸显了我的急切心情。这种重复与“念叨叨”相呼应,使整段文字更加紧凑有力,更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感受。相比之下,改句虽然简洁,但缺少了这种强调和呼应的效果,表达的情感也不如原句强烈。
    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D.有误,在文章中,“我”虽然因为母亲未能兑现承诺而感到失望和委屈,但并没有心生怨恨与不满。相反,文中描述了母亲在发现“我”在哭后,用抚摸和道歉来表达她的歉意和关爱。这表明“我”对母亲的理解和宽容,而不是怨恨和不满;
    故选D。
    13.表现了“我”敏捷的动作和顽皮淘气的个性。 14. 春:糊纸袋。 夏:补花、洗菜。 15. √ × √ 16.表现了“我”在老海棠树上的快乐,借以反映奶奶对“我”的关心。 17.勤劳、善良、坚强、执着、诚实、上进等。(选两个即可)依据⑴奶奶一直在劳动说明勤劳。⑵对“我”的宠爱说明善良。
    【解析】13.本题考查词语赏析。
    结合②段中“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的内容可知,“海底捞月”这一词语,生动地表现了“我”爬上老海棠树时动作的娴熟和顽皮,同时也体现了奶奶对“我”的宠爱和包容。
    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
    第一空,结合③段中“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可概括为:奶奶在春天糊纸袋;
    第二空,根据第④段“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和“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可知,奶奶在夏天补花、洗菜。
    1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1)以老海棠树为线索,贯穿全文;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这一说法是正确的。
    在文章中,老海棠树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线索,串联起了奶奶与“我”之间的各种互动和回忆。这棵树不仅是奶奶和“我”共同生活的见证,更成为了他们之间情感的象征。通过描述奶奶在海棠树下对“我”的关爱和教诲,以及“我”在树上玩耍、学习的情景,文章含蓄而形象地展现了祖孙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因此,说老海棠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并体现了奶奶和“我”之间的祖孙情,是准确的。
    (2)本文体现了奶奶与老海棠树深深的感情。这一说法是错误的。
    虽然文章中的老海棠树是一个重要的象征和背景,但文章的主要焦点是奶奶和“我”之间的关系,而非奶奶与老海棠树之间的感情。老海棠树更多地是作为一个媒介,帮助展现奶奶和“我”之间的日常生活和互动。因此,说本文体现了奶奶与老海棠树深深的感情并不准确。
    (3)本文以老海棠树为题,用老海棠树衬托或象征奶奶这一形象。这一说法是正确的。
    在文章中,老海棠树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物象,更是作者用来衬托或象征奶奶形象的重要元素。通过描述老海棠树的形态、特点以及它在奶奶和“我”生活中的作用,文章将奶奶的形象与老海棠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老海棠树的坚韧、沉静、无私等特点,与奶奶的性格和行为方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说老海棠树衬托或象征了奶奶这一形象,是符合文章内容的。
    1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句段作用。
    作者详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在文中有以下作用:首先,这些活动生动展现了“我”童年的天真活泼和顽皮,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活有趣。通过爬树、在树上玩耍、看书、吃饭甚至睡觉等细节描写,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我”与老海棠树的亲密关系,以及“我”在那个特定环境中的快乐与自由。其次,详写这些活动也突出了奶奶对“我”的关爱和呵护。奶奶在树下望着“我”,尽管有时会唠叨几句,但更多的是对孙子的宠爱和无奈。这种深情的目光和无言的陪伴,使得祖孙之间的情感联系更加紧密,也增强了文章的情感厚度。
    17.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③段中“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胡乱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④段中“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里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可知,奶奶表现出勤劳、能干的性格特征。无论是糊纸袋还是补花,她都能娴熟地完成,并且这些活计都是她为了贴补家用而主动找来的。这显示出她的勤劳和对家庭的责任感。同时,她能在树下一边做活计一边关注孙子的动向,这种一心二用的能力也体现了她的能干。同时,奶奶对“我”充满了关爱和包容。她虽然对“我”的顽皮行为有所唠叨,但更多的是理解和宽容。她愿意站在树下,望着“我”在树上玩耍、看书、吃饭甚至睡觉,这种默默的陪伴和守护,表现出她对孙子的深深关爱。
    18. 英 笛福 19.B 20.ABCD 21.鲁滨逊解救“星期五”;鲁滨逊是一个乐于助人,有正义感的人。
    【解析】18.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的故事。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在岛上生活了28年2个月零19天后,最终得以返回故乡。
    19.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鲁滨逊流落的荒岛,刚开始主要的食物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他利用从大船上得来的补给品,如粮食、面包、米、三块荷兰酪干、五块羊肉干以及一些剩余的欧洲麦子。另一方面,他利用岛上的自然资源,例如野山羊,作为食物来源。因此,鲁滨逊在荒岛上刚开始的主要食物是大船上的补给品以及捕猎得到的野山羊。
    故选B。
    20.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E.有误,救“星期五”不是为了生存而做的,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了24年时,岛上出现了一群野人,他们带着一个准备杀死并吃掉的俘虏。鲁滨逊发现后,决定救出这个俘辏,并因为救出他的那天是星期五,所以将这个俘虏取名为“星期五”。之后,“星期五”成为了鲁滨逊的忠实仆人和朋友;
    故选ABCD。
    2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及人物形象分析。
    选文内容主要是:鲁滨逊在荒岛上目击了野人吃人的恐怖场景后,加强了自身的防御措施,并产生了消灭野人的念头。然而,他最终选择救下一个逃离人肉宴的野人俘虏,并因其获救日为星期五而为其命名为“星期五”。鲁滨逊随后开始教导星期五,从基础生活技能到文明思想,逐渐帮助他摆脱野性的束缚。据此可概括为:鲁滨逊解救“星期五”;
    人物分析:鲁滨逊是一个勇敢、有智慧且具备人道主义精神的人。面对野人吃人的恐怖场景,他并未被恐惧所左右,而是采取了加强防御的措施,展现了他的勇气和智慧。当他有机会消灭野人时,他选择了救下俘虏,这体现了他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对生命的尊重。在救下星期五后,鲁滨逊不仅教他基本的生活技能,更从思想上教化他,帮助他摆脱野性,这进一步展现了他的仁慈和教化能力。总体来说,鲁滨逊是一个在极端环境中仍能保持理性、勇敢和仁慈的人。

    相关试卷

    上海市普陀区铜川学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上海市普陀区铜川学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共5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上海市浦东新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文言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6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