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核心素养目标】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 一着惊海天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核心素养目标】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  一着惊海天第1页
    【核心素养目标】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  一着惊海天第2页
    【核心素养目标】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  一着惊海天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一着惊海天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一着惊海天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师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 内容解读
    1.具有价值感。
    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一件具有宏大意义的重大事件。第3、4段将新闻的价值展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描述的危险性不仅吊起了读者期盼的胃口,还让读者不由自主地担心起来。
    2.具有现场感。
    通读全文,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就是一幕电影。先看标题,“一着”和“惊”两个动作、“海天”一个景象,使强烈的画面感跃然纸上,很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被吸引着继续往下读。再看开头导语,“海风呼啸”“斩浪向前”“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等语句,一下子把整体布好了局,仿佛一位画家已将画布底色定格。第二段“顶着凛冽的寒风”“不同颜色马甲”“阻拦索”等词语很容易在读者心里荡起涟漪,让读者感觉在看一个个镜头,想先回味一下却又忍不住继续往下看。在一些关键环节,作者将能够体现稿件主题的情节准确无误地大书特书,对那些不相干的“边角料”则果断舍弃。因此,文章写到“飞行塔台内的广播响了”就把口令声翔实地呈现,接下来更是把飞行员与着舰指挥员的对话一一做了描写,让读者仿佛就置身于塔台内,聆听着两人之间的对话。描写关键的着舰环节时,“咆哮声”“一转弯”“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等一系列紧凑的细节,作者都不惜笔墨地做了详细描述,构成了一帧帧战鹰着舰的动作画面,把读者的目光吸引在着舰过程中。
    3.具有美感。
    一是动态美。此稿中的很多动态描写,呈现出活跃热闹的现场,产生了一种视觉的冲击,并由此引发了读者美感神经的跃动。稿件开头先是对海天环境进行了一个全景式描写,使航母、海洋、风浪交织出一种美学意境,这种意境透着宏观上的壮美。一些具有代表意义、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描述,使作品更具丰满血肉。在描述舰载机着舰的最后动作中,一系列细微动作的变化、人物表情的刻画,使这次舰载机着舰过程在具有宏观的壮美外,还具备了相对微观的细节之美。
    二是情感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赏析此文,一股家国情油然而生。“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期盼了半个多世纪。”字里行间,体现出这一次军事训练活动所展现出的家国情怀,实则也是记者内心感受的写照。“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记者笔端流露着情感,寥寥数语,却将个人情绪融入着舰过程。这样的美,是情怀之美。
    三是语言美。语言是新闻美的载体。文中把舰载机着舰比喻成“刀尖上的舞蹈”,把即将着舰的舰载机比喻成“凌波海燕”,把舰载机成功着舰后阻拦索拉伸的情景巧妙地想象成一个巨大的“V”字,形象展示了阻拦索的实际形态。
    二 技法总结
    1.叙事完整,铺排有序。
    对于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这样的重大历史事件,文章从身着不同颜色马甲的甲板工作人员到塔台内着舰指挥员与飞行员之间的对话,对整个着舰过程都进行了完整的报道。报道紧紧围绕检查甲板、塔台广播、着舰指挥员与飞行员的配合、舰载机降落的程序展开,条理清晰,铺排有序,毫无杂乱之感。
    2.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舰载机着舰过程是复杂、危险的,作者不可能把一切都记录下来。本文选择读者最关心的是否着舰成功这一关键问题,抓住塔台指挥和着舰动作这两个主要环节进行报道,将着舰前后的过程清晰完整又重点突出地展现了出来。
    3.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
    本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记叙了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的过程,描写关键的着舰时刻和着舰后人们欢庆胜利的热闹场面,议论、抒情更是点睛之笔,揭示了此次着舰的巨大影响和重要意义,表现了海军官兵的自豪兴奋之情,突出了海军官兵坚持不懈、不畏艰辛的精神,抒发了热爱祖国、赞叹人民军队的思想感情。
    三 主题概括
    通过报道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全过程,表现出中国人民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取得的一次巨大进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1.作家作品
    蔡年迟,某报主任编辑;蒲海洋,《人民海军报》记者。两人合作写的刊登于2012年11月25日《人民海军报》的通讯《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获得第四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第23届中国新闻奖文字通讯类三等奖。
    2.文体知识
    通 讯
    (1)定义: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形式,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2)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强的时间性、描写的形象性。
    (3)种类: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人物通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也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某些有争议的人物。
    事件通讯:报道典型的、有普遍教育意义的新闻事件。写事当然离不开与事件有关的人,但它不像人物通讯那样着力刻画人,而是以事件为中心,在事件的总画面中,为了写好事来写人。它既可以反映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的、振奋人心的典型事件和突出事件;也可以从某一新闻事件截取一个或若干个片断,进行细致详尽地描述,揭示事件的深刻含义;还可以是若干事件的综述。
    3.作品背景
    获悉我国将首次组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起飞的消息后,记者多方协调,随直升机从高空中目睹了“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现场采访中,记者获得了独家进入最佳采访位置——辽宁舰舰岛塔台采访的机会,充分利用这个最佳视角,全过程见证我国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综合现场所见、所闻、所感,记者聚焦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历史时刻,独家完成了现场特写,并第一时间发回报社,报社第一时间安排上版,在一版以文配图的形式,进行了突出处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娴熟(xián) 咆哮(pá) 默qì(契) 紧绷(bēng) 镌刻(juān)
    浩hàn(瀚) 桅gān(杆) 一丝不苟(gǒu) 殚精竭虑(dān) 惊心动pò(魄)
    2.解释下列词语。
    (1)一丝不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
    (2)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3)白手起家:形容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4)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教学目标】
    1.了解通讯的相关知识。
    2.能够区分新闻特写和通讯。
    3.学习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及细节描写等手法。
    4.体味本文的语言特色。
    5.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能够区分新闻特写和通讯。
    2.学习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及细节描写等手法。
    3.体味本文的语言特色,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导入一 “刀尖上的舞蹈”,多么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的画面。同学们,当你们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会想到什么呢?(学生交流回答)有谁知道今天我们所说的“刀尖上的舞蹈”具体指什么呢?(学生回答)对,今天我们要用这句话来形容我国舰载机飞行员在空间极度有限的航母甲板上着舰的高难度和高风险。现在,我们一起走进新闻通讯《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去重温那令人振奋的精彩瞬间吧!
    导入二 (教师播放辽宁舰舰载机起降的视频,学生看完后,谈感受。)科技强则国强,国强则民安。我们现在能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是因为我们有足以捍卫国家安全的国防科技。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闻通讯《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去感受我们伟大祖国的军事力量吧!
    二 自主学习
    1.了解作家作品。
    2.了解写作背景。
    3.熟悉通讯体裁。
    三 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2.速读课文,概括通讯报道的主要事件。
    【明确】本文记叙了我国辽宁舰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着舰试验并取得重大成功的过程。
    3.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请理清文章的思路。
    【明确】时间顺序。着舰前,辽宁舰上庄严紧张的气氛;着舰时,舰载机着舰的情形;着舰后,人们激动的情景。
    四 精读课文
    1.通讯报道虽然在时效性上不及消息,但也要求迅速及时。本文的时效性表现在哪里?
    【明确】本文是登载在2012年11月25日《人民海军报》上报道2012年11月23日我国舰载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事。
    2.通讯在报道新闻事实时常对新闻事实的有关细节进行描写,请找出来,说说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
    (1)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向前。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明确】这是对海面环境的描写,“海风呼啸,海浪澎湃”“辽阔”展现出渤海海面景象,渲染了海面庄严肃穆的气氛,为后文舰载机的着舰做铺垫。
    (2)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
    【明确】“转弯”“放下”“调整”“下滑”一连串动词的运用,将舰载机降落的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像凌波海燕”比喻修辞的运用,生动地描绘出歼­15舰载机着舰时轻盈灵活的姿态,表现出驾驶员高超的技术水平,蕴含作者的赞美之情。
    (3)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了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阻拦索的两端构成“V”上边的两头,尾钩钩住处,则是“V”字的底尖。
    【明确】这是一个特写镜头,生动地描绘了舰载机着舰后航母甲板上的“V”字形,象征着舰载机成功着舰,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和豪情。
    (4)歼­15舰载机前沸腾了,鲜花映衬着飞行员的笑脸,人们忘情地与飞行员紧紧拥抱,争相与飞行员合影留念……
    【明确】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人们的激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鲜花映衬笑脸,紧紧拥抱,争相合影,这些神情、这些动作正是人们激动喜悦心情的反应。
    【教师小结】通讯中通过细节描写,将舰载机着舰时的环境、着舰过程、着舰后人们的心情展现在读者面前,比消息描写得更详尽、更具体。
    五 板书设计
    一着惊海天标题主标 一着惊海天
    副标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事实 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过程 着舰前 渲染气氛,展示背景
    着舰时 从容镇定,完美着舰
    着舰后 喜悦激动,热情歌颂
    六 布置作业
    你的身边最近发生了什么有意义的事呢?运用细节描写或多种修辞手法,写一篇通讯。
    【教学目标】
    1.了解通讯的相关知识。
    2.能够区分新闻特写和通讯。
    3.学习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及细节描写等手法。
    4.体味本文的语言特色。
    5.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能够区分新闻特写和通讯。
    2.学习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及细节描写等手法。
    3.体味本文的语言特色,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2012年11月23日,渤海某海域,辽宁舰斩浪前行,备受外界关注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中国人民期盼已久的强大海军的梦想终于实现了。舰载机着舰那激动人心的情景,定格在许多新闻记者的镜头里,定格在中国人民的心中,镌刻在我国的史册上。今天,我们跟随蔡年迟、蒲海洋一起去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请看课文《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二 了解通讯与消息的异同
    1.从时效性看,通讯的时效性往往不及消息,通讯发稿较慢,是因为对材料的要求比较严格,要求更详细、深刻、生动、典型,记者需要有一个采集选择和认识的过程。同时通讯强调报道的完整性,有时还必须等新闻事件有一个较充分的展示过程或等事物发展有一个阶段性成果时,采写通讯的时机方成熟。
    2.从内容上看,消息内容广泛,但只是高度概括的报道,不求细节反映;通讯报道的是有影响、有特点的人和事,可以搜集材料,选择更典型的事例,全面深入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反映事物本质,并容许细节描写。
    3.从篇幅上看,消息一般篇幅较短,通讯一般篇幅较长。
    4.从表达方式上看,消息多用叙述,语言简洁明快;通讯虽也以叙述为主,但可以灵活运用描写及抒情、议论,常常融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并可使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现力。
    三 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记叙了我国辽宁舰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着舰试验并取得重大成功的过程。
    2.默读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明确】文章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1—2段):交代舰载战斗机着舰的环境。
    第二部分(3—4段):议论此次舰载战斗机着舰的意义。
    第三部分(5—17段):交代战斗机着舰前的调整和配合工作。
    第四部分(18—19段):战斗机着舰的精彩一刻。
    第五部分(20—25段):抒发对成功着舰的感慨和喜悦之情。
    3.本则通讯对这次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情况是如何报道的?
    【明确】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报道了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前的环境、准备工作,着舰时的精彩片刻,着舰后人们的表现等。在其间还穿插介绍了着舰的意义、人们的心情等,有详有略,层次分明。
    四 合作探究
    有人说,这是一篇振奋人心、凝聚正能量的通讯。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华民族惨遭列强的凌辱和践踏,割地赔款,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更使中华民族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惨痛的历史教训让中国人民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一直是中国人民的梦想。这篇通讯向我们介绍了辽宁舰舰载机首架次着舰并获得成功的过程,展示了中国人民在国防建设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篇通讯让我们看到我国综合国力尤其是国防实力的显著提升,增强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五 板书设计
    一着惊海天
    第一部分(1—2段):交代舰载战斗机着舰的环境
    第二部分(3—4段):议论此次舰载战斗机着舰的意义
    第三部分(5—17段):交代战斗机着舰前的调整和配合工作
    第四部分(18—19段):战斗机着舰的精彩一刻
    第五部分(20—25段):抒发对成功着舰的感慨和喜悦之情叙事完整,铺排有序
    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
    六 布置作业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一 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对文章的行文思路进行了梳理,这节课我们接着来探究文章的内容,赏析文章的语言。
    二 合作探究
    1.这篇通讯的主标题“一着惊海天”有强烈的震撼感,请说说标题的妙处有哪些。
    【明确】①标题中“着”和“惊”两个动作、“海天”一个景象,使强烈的画面感跃然纸上,很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吸引读者往下读。②直观简洁、生动形象地点出了要报道的内容,即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2.第3、4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明确】①从内容上看,这两段揭示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的强军梦想,交代了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这一事实。②从结构上看,这两段承上启下,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氛围,为下文写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做铺垫。
    3.作者重点刻画舰载机首次成功着舰这个精彩场面的意义是什么?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明确】①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的强军梦想;②辽宁舰舰载机首次着舰并获得成功的过程,是中国人民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取得巨大进步的过程,是中国人努力付出的见证,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4.这篇通讯在描写舰载战斗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周围人的神态和心情,试在文中标注出来,并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明确】舰载战斗机着舰是这篇通讯报道的主要事件,周围人的神态和心情是辅助之笔,用以从侧面表现主题:①表现了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②烘托了当时紧张的氛围以及胜利后的喜悦;③增强了新闻的现场感和感染力;④侧面表现了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
    三 品析语言
    1.赏析重点语段。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稳稳地停了下来。
    【明确】①“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化用清施闰章《钱塘观潮》中的句子,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读起来朗朗上口,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②运用白描的手法,描绘出战斗机着舰的情形。“震耳欲聋”“轰鸣”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的巨大声音,“眨眼之间”“刹那间”“疾如闪电”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的速度之快,“牢牢地”“稳稳地”表现出舰载战斗机着舰时的安全和平稳,给人一种强烈的自豪感。
    2.赏析重点句子。
    (1)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明确】环境描写,把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置于渤海雄伟壮阔的背景中,既增加了庄严的气氛,又能展现中国海军的自信、自豪感。
    (2)“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
    【明确】把舰载机着舰比喻成“刀尖上的舞蹈”,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舰载机着舰非常危险,也非常令人期待。
    (3)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
    【明确】把即将着舰的舰载机比喻成“凌波海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歼­15舰载机轻巧灵活的特点,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4)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
    【明确】用排比和反问,赞美了为我国的强军梦默默奉献、顽强拼搏的人们,高度赞扬他们的爱国精神,同时写出了人们激动的心情。
    四 写法探究
    新闻稿件的生命力,是要围绕时代主题捕捉具有重大意义的典型事件。结合实际,谈谈本文选取题材的成功之处。
    【明确】将重大题材的新闻事件写成一篇通讯,应当追求新闻的价值感。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着舰,可划归重大事件题材。这篇通讯突破了这种“高端”试验活动不为一般人所熟知、活动动作性不强、整个活动较为单调等困境。在开头第3、4段就将新闻的价值展现得淋漓尽致,引起了读者期盼的兴致,更对其中描述的危险性不由自主地担心起来。这样,作品就更具有吸引力了。
    读者对“首次”越期待,稿件的生命力和价值就越大。作者亲临现场聆听的这种独特视听和感悟是唯一的。这种唯一性更加深了作品的价值,更加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这篇通讯作为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文字记录,在历史的坐标中地位自然非同凡响,新闻价值更是不言而喻。
    五 课堂小结
    航母建设承载国人百年强国强军梦想,而只有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中国首架航空母舰——辽宁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航母。在跨越“着舰”“起飞”这两道坎中,“着舰”是“刀尖上的舞蹈”、是世界上公认的高风险难题。此稿抓住了舰载战斗机上舰中最精彩、最关键的一环,回答了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既是一篇集合新闻和史实的佳品,又是一篇振奋人心、凝聚正能量的精品,让我们看到我国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进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凝聚力。
    六 板书设计
    一着惊海天
    正面描写
    检查准备
    调整姿态
    成功着舰
    侧面描写环境烘托
    背景介绍
    人物映衬强军梦想 民族复兴
    七 布置作业
    这是一篇振奋人心、凝聚正能量的通讯。假如你们学校要召开秋季运动会,请学习本课描绘舰载机着舰“精彩片刻”的手法,为本班的入场式写一篇解说词。

    相关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蝉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蝉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