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1 溶液-【口袋书】2024年中考科学知识手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824174/0-171753008765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2.1 溶液-【口袋书】2024年中考科学知识手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824174/0-171753008770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2.1 溶液-【口袋书】2024年中考科学知识手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824174/0-171753008774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2.1 溶液-【口袋书】2024年中考科学知识手册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2.1 溶液-【口袋书】2024年中考科学知识手册,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球上的水,水的物理性质,水的组成,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物质的溶解,物质的分离,水的净化和保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模块一 地球上的水
水的分布:(1)世界水体的构成
①液态水:海洋水、河流水、地下水
②固态水:极地和高山上的冰川。
③气态水:空气中的水蒸气。
水的循环:
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包括蒸发,蒸腾,凝结降水,径流。
水循环的成因:①水的物理性质:所以固态液态和气态形式出现,使水分在循环的过程中转移变换成为可能。②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水循环的过程特点:
①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
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从海洋蒸发的水汽,上升凝结后又降落到海洋。
③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陆地上的水汽上升凝结后降落到地面。
水循环的意义:
①水循环使地球各圈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对各层之间的能量进行调节。
②水循环是地球上个水体相互联系的纽带。
③提供世界上的淡水资源,通过水循环海洋不断的向陆地供应淡水。
水资源的分布:
(1)全球水资源分布情况:从全球范围看,赤道附近的地区和沿海地区水资源往往比较丰富而内陆和沙漠地区水资源则比较匮乏。全球大约60%的地区正经受着缺水的煎熬,甚至在一些水资源丰富的国家,如加拿大,美国等一些城市的供水也越来越困难。
(2)我国水资源分布情况:
①我国的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大量淡水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淡水资源的1/4,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近400个城市缺水,其中一半以上严重缺水。
②我国的水资源在时间分布上也很不均匀,突出表现在夏季丰富,冬季缺欠缺。江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很大,尤其在北方更加明显。
水与生命:(1)水与生命的关系: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人体,动植物都需要水,生物体内
缺水到一定程度时生命就会终止。水和生命密不可分,有水的环境才可能有生命。
(2)水在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①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重的2/3以上是水,儿童体内的水分更多达到4/5。
②生物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水。
③对人的生命活动来说,谁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2.5升水。
模块二 水的物理性质
1.水的物理性质: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在101000帕时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每立方厘米。水结成冰时体积膨胀,所以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能浮在水面上。
模块三 水的组成
实验仪器:水电解器,直流电源。
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现象:(1)通电后,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
(2)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壁b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小,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a内产生的气体
体积大,且玻璃管b与比玻璃管a产生气体的体积比大约为1:2。
气体的检验:玻璃管b中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玻璃管a中的气体被移进火焰时能够燃烧,
火焰呈淡蓝色,如气体量少可能发出爆鸣声,证明是氢气。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
实验结论:(1)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水分子的构成:
氢气和氧气的性质、用途比较
氢气性质和制法:
模块四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溶液:(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我们称之为溶液。
(2)特征: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时,溶质溶剂不会分离。
悬浊液和乳浊液:(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不稳定、不均一)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不稳定、不均一)
(3)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
乳化:在油脂与水的混合物中加入一些洗洁精,能使油脂的细小的液滴均匀悬浮于水中形成乳浊液的现象。
模块五 物质的溶解
物质的溶解性:(1)物质溶解的能力: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
(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①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②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③同一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有关。
是否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3)相互转化:
(4)浓溶液和稀溶液:①溶有较多溶质的溶液。
②溶有较少溶质的溶液。
(5)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与溶液的浓和稀没有必然联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
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对于同种溶质,在一定的温度下,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浓。
溶解度:(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这种溶质在这种溶
剂里的溶解度。单位(g)
(2)溶解度的含义:已知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其含义是指该物质在此温度下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
(3)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4)溶解度曲线:
溶液的配制:(1)溶质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之比。
(2)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其溶质是不含结晶水的化合物。
(3)溶液的稀释、浓缩:①稀释: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②浓缩: A增加溶质
B蒸发溶剂
C两者混合
模块六 物质的分离
物质的结晶: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常用分离方法:(1)蒸发结晶:适用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较小的固体物质。
(2)降温结晶:又叫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的固体物质。
(3)其他几种常用的分离方法:1、沉淀法(明矾的净水作用,活性炭的净水作用。)
2、过滤:适用范围:分离固体与液体混合物的操作。
蒸馏:给液体加热使它变为蒸汽再使蒸汽冷却,凝成液体的方法。
①蒸馏烧瓶内液体体积不超过其容积的2/3。
②加热前应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③加热蒸馏烧瓶时必须垫石棉网。
结晶水合物:(1)结晶水:有些晶体从水溶液中结晶析出时,往往要结合一定量的水。这部分存在于吸出晶体
中的水叫结晶水。
(2)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晶体。如蓝色硫酸铜晶体,也叫无水硫酸铜,胆矾或蓝矾。
(3)性质: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干燥的空气里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的现象。
潮解:某些晶体在空气里会逐渐吸收空气里的水分,变潮湿直到它的表面上溶解而成为饱和溶液
甚至稀溶液的现象。
模块七 水的净化和保护
自来水的生产流程
净化水的常用方法:吸附,沉淀,过滤,蒸馏。
硬水和软水:①区分方法:取样加入肥皂水,搅动后则不易起浮渣,有较多泡沫的水是软水,反之硬水。将硬
水软化软化的方法加热煮沸或蒸馏。
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地球上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不多。人类利用较多的是河水、淡水湖泊和埋藏比较浅的地下淡水。解决我国华北、西北地区缺水问题的措施:一、节约用水避免浪费污染;二、改变水循环路径,进行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
水污染的原因:(1)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任意排放。工业污染。
(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生活污染。
(3)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任意使用。农业污染。
水资源的保护:(1)节约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率,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习惯。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
(2)防止水体污染。
氧气
氢气
物理性质
相似点
通常状况时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收集时都可用排水法。
不同点
比空气重,收集时用向上排空气法。
比空气轻,是最轻的气体,收集时用向下排空气法。
化学性质
燃烧
可助燃。
有可燃性。
氧化还原性
氧化性(M代表金属,非金属,如等)
还原性(MO代表金属氧化物,如等)
两者联系:
用途
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充氢气球,做燃料,冶炼金属。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22讲 水和溶液-备考2024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专题练习(浙江专用),文件包含第22讲水和溶液原卷板docx、第22讲水和溶液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科学知识点复习 填空题专练(4),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室常用分解高锰酸钾, HCl气体通入水中可得到盐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3新中考二轮科学专题导练 考点23 物态变化、溶液,文件包含备战2023科学新中考二轮专题导练考点23物态变化溶液解析版docx、备战2023科学新中考二轮专题导练考点23物态变化溶液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