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复习 溶液
展开
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复习:溶液
一、单选题
1.某直饮水机水处理的过程如图所示,步骤②对应的作用是( )。
A. 过滤 B. 吸附杂质 C. 杀菌消毒 D. 蒸馏
2.加热一杯不饱和硝酸钾溶液,温度不断升高,蒸发溶剂,直至恰好析出晶体前。整个过程中,下列不发生变化的是( )
A. 溶液的质量 B.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 硝酸钾的溶解度 D. 溶质的质量
3.硝酸钾的溶解度数值如下所示:
项目
10℃
20℃
30℃
40℃
50℃
60℃
70℃
KNO3
21g
32g
46g
64g
86g
110g
138g
现有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50g水,在40℃时,向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55g、43g、32g、16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烧杯中溶液质量为105克 B. b烧杯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6:25
C. c烧杯中为饱和溶液,加水后溶解度降低 D. 将d烧杯中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加水后溶解度降低
4.现有一定温度的氯化铵饱和溶液200克,欲改变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温度不变,蒸发掉20克水 B. 温度不变,加入10克氯化铵固体
C. 温度不变,取出10克原溶液 D. 温度不变,加入20克水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水是常用的溶剂,溶剂不都是水 B. 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根本区别是它们的稳定性不同
C. 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D. 悬浊液、乳浊液、溶液都是混合物
6.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欲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2倍,下列最可行的是( )。
A. 将20克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掉10克水
B. 将20克氯化钠不饱和溶液蒸发掉10克水
C. 在10克10%的氯化钠溶液中,加人5克40%的氯化钠溶液
D. 在10克氯化钠不饱和溶液中加人10克氯化钠固体
7.如图,将红砂糖倒入一杯开水中,充分溶解。能作为判断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的是( )。
A. 砂糖水颜色很深 B. 砂糖水味道很甜 C. 砂糖溶解得很快 D. 砂糖固体有剩余
8.如图,将水分别滴人装有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的两支试管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硝酸铵固体溶解时会吸收热量 B. 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时会放出热量
C. A、B两只烧杯的溶液中都有固体析出 D. A、B两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保持不变
9.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操作Ⅰ一定是降温,溶剂质量不变 B. ②到③也可以通过降温来实现
C. ①与②的溶质质量分数相比,②一定比①大 D. 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可能相等
10.20℃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食盐(NaCl),逐渐加人到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然后分别称量剩余食盐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小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水的质量/克
50
50
50
50
所取食盐的质量/克
15
20
25
30
剩余食盐的质量/克
0
2
7
1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20℃时,5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含有18克食盐
B. 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 第二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25
D. 相同温度下,食盐在水里的溶解度与水的质量无关
11.下表是不同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克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A. 20℃时,100克水中溶解的硝酸钾越多,溶解度就越大
B. 40℃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63.9克
C. 10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一定比8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多
D. 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一定比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
12.在配制40克5%的NaCl溶液时,下列操作中易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5%的是( )
A. 调平时指针左偏 B. 转移氯化钠时有固体洒出
C. 量取水 D. 溶解后有液体溅出
13.有M、N两种物质,20℃时20克水最多溶解5克M,60℃时100克水里最多溶解10克N。则M、N的溶解度大小是( )
A. M>N B. M
A. 牛奶、白酒、石灰水 B. 泥浆水、麻油和水的混合物、食盐水
C. 酒精、泥浆水、汽水 D. 矿泉水、自来水、汽油和水的混合物
15.常温下,对100mL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进行图示的2个小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实验2后,甲中溶液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B. 实验2后,乙中比甲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大
C. 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D. 实验1后的甲和实验2后的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二、填空题
16.物质的分离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 法、 法、 法和 法等。
17.过氧化氢溶液俗称双氧水,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高浓度过氧化氢溶液会腐蚀皮肤,但浓度较低时可用于清洗伤口,口腔医学中常用2%—3%的双氧水作为冲洗伤口的药物。
(1)双氧水中的溶质是 。
(2)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配制2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双氧水,需要量取蒸馏水 毫升。
18.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指出下列溶液的溶质和溶剂:
(1)消毒用的碘酒:溶质是 , 溶剂是 。
(2)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溶质是 , 溶剂是 。
19.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人类可以对海洋进行合理利用。
(1)如图,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水在该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填字母)。
A.分子间隔
B.分子种类
(2)人们通过晒盐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晶体,这种结晶方法叫________,利用这种结晶法是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________。
20.图为甲、乙(均不含结晶水)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甲的溶解度________乙的溶解度(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2)t2℃时,100g水中溶解________g乙物质恰好达到饱和。
(3)某同学在t1℃时开始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A、B、C。在溶液A、B、C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在溶液C中再加入25g甲后,充分搅拌,恢复到t2℃,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
21.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净化装置,实验时他设计了如下表格。
水体指标
水中漂浮物
水体的浑浊度
食盐含量
…
净化前
净化后
(1)利用该装置净化水后,表中三项水体指标在净化前后有明显变化的是________ 。
(2)你认为经过该装置得到的水能否直接饮用 ?请说明理由。
22.用滤纸过滤液体时,对过滤装置及其操作要求可以归纳为“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滤纸紧贴 ;二低 :滤纸边缘低于 , 液面低于 ;三靠 :烧杯口紧靠 , 玻璃棒末端轻靠 滤纸处,漏斗末端紧靠 。过滤只能除去 杂质,不能除去 杂质。
23.如图为过滤装置,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是将 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
(2)写出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a. , b. 。
(3)实验中,漏斗的 应紧靠烧杯内壁 ;玻璃棒应轻靠 层滤纸处,其作用是 。
(4)漏斗中的液面应 (选填"高"或“低" )于滤纸边缘。
(5)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写出导致该现象产生的一个原因 : 。
24.从溶液里析出晶体的过程叫结晶。结晶一般有两种方法 :像食盐等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小的物质,可采用 的方法使其结晶,而像碳酸钠等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可采用 的方法使之结晶。在实际生产中,往往两种方法综合使用。
25.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氯化钠和纯碱。已知氯化钠、纯碱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试用你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40
60
80
100
氯化钠(克)
35.7
35.8
36
36.6
37.3
38.4
39.8
纯碱(克)
7.1
12.5
21.5
38.8
…
43.9
(1)冬天常有大量某种晶体在湖底析出,夏天则几乎没有该晶体出现,试判断这种晶体为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
(2)若人们想从湖中捞到氯化钠晶体,最好选在________(选填“冬季”或“夏季"),其理由是________。
三、解答题
26.现有200 g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钠溶液,要使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提高到15%。求:需要向此溶液中加入多少克硝酸钠固体?(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27.氯化钠俗名食盐,是工业生产和生活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药品。
下表是20℃时,氯化钠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①
20
4
24
②
20
6
26
③
20
8
27.2
④
20
10
m
(1)表中m=________;
(2)在这4次实验中,得到的20℃氯化钠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填实验序号)
(3)计算第3次实验得到的氢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20℃时,实验室把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
请计算需加入水多少克?
28.目前,防治松材线虫的主要措施是给松树“注射”种有效成分是苦参碱的免疫激活剂。注药方法是在松树树干基部斜钻出一个小孔,在小孔上插入药剂瓶(如图)。已知每瓶药剂的质量是50克,苦参碱的质量分数为0.3%。欲利用质量分数30%的苦参碱原液,配制这样的免疫激活剂50000瓶,需要原液的质量是多少 ?
29.某同学在实验室观察到浓硫酸瓶上的标签如表所示。
浓硫酸(H2SO4)500毫升
溶质的质量分数
98%
密度
1.84克/厘米3
相对分子质量
98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储藏
(1)这瓶浓硫酸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克 ?该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是多少克 ?
(2)欲配制1000克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要这种浓硫酸多少毫升 ?需要加水多少毫升 ?
30.欲配制100g10%的氯化钠(NaCl)溶液,操作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按图中操作,会导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20℃时,某同学将配置的 100g10%的氯化钠(NaCl)溶液,第一次恒温蒸发65g水,析出1g,再恒温蒸发5g水,又析出晶体1.8g, 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g。
(3)实验室现有5%的氯化钠溶液、20%的氯化钠溶液、水、氯化钠固体,请选择其中两种试剂混合,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所需试剂质量的最简整数比。
例如:选择水和氯化钠固体,质量比9:1混合。请再写出一种合理方案。
方案: 。
31.如表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14
20
32
46
64
85
(1)20 ℃时,将20 g硝酸钾加入50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至0.1%)
(2)30 ℃时,硝酸钾溶液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请写出两种可采用的操作方法。(写出计算过程)
四、实验探究题
32.小金要用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如图是他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的试验操作示意图。
(1)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氢氧化钠固体时,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接下来的操作是 ;
(2)如图①所示,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 10%(选填“<”、“=”“>”):
(3)小金改正操作后,进行溶液配制,先后顺序是 (填写序号)。
33.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100克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NaCl)溶液。
(1)配制时需要称取食盐的质量为________克,量取水的体积为________毫升。
(2)实验中量筒的量程应选择( )。
A.0-20毫升
B.0~50毫升
C.0~100毫升
D.0~200毫升
(3)下图是该同学实验操作过程的示意图,请指出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错误之处。
________、 ________。
34.20℃时,向3个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根据下表实验数据回答。
烧杯编号
A
B
C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克)
9
18
27
溶液质量(克)
59
68
68
(1)实验所得3杯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编号)。
(2)若将A杯中的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加水 克。
35.探究影响气体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
(1)问题1 :温度是影响气体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吗 ?
假设1 :温度是影响气体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
设计实验 :取一杯雪碧,给它微微加热。
实验现象 : 。
得出结论 :在一定条件下,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能力越 (选填“大”或“小”)。
(2)问题2 :气压是影响气体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吗 ?
假设2 :气压是影响气体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
设计实验 :按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现象 :①活塞往外拉时,观察到的现象是汽水中有较多气泡冒出。②活塞往里推时,观察到的现象是无气泡冒出。
得出结论 :在其他条件一定时,气压越大,气体的溶解能力越 (选填“大”或“小”)。
(3)问题3 : ?(任写一条)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超滤膜起过滤作用分析。
【解答】由自来水的处理过程可知,步骤②中超滤膜对应作用为过滤;
故选A。
2.【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蒸发溶剂无晶体析出时溶液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增加,溶解度增大,溶质质量不变分析。
【解答】A、溶液质量会随着溶剂的蒸发而减小,不符合题意;
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随溶剂的蒸发而增大,不符合题意;
C、硝酸钾的溶解度会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不符合题意;
D、溶质没有析出,质量不变,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4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4克,则50克水中最多溶解32克及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解答】A、 4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4克, a烧杯中50克水加入55克硝酸钾,只能溶解32克,所得溶液质量87克 ,不符合题意;
B、 b烧杯中只能溶解32克硝酸钾,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2:50=16:25 ,符合题意;
C、 c烧杯中溶液恰好为饱和溶液,加水不能改变溶解度 ,不符合题意;
D、 将d烧杯中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通过加硝酸钾,温度不变,不会改变溶解度,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分析判断。
【解答】氯化铵已经达到饱和,如果温度不变,那么它的溶解度不变,即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蒸发掉20g水后仍然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A错误;
加入10g氯化铵固体,但是不会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B错误;
取出10g溶液,不会改变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C错误;
温度不变,加入20g水后,溶液的质量会增大而溶质质量不变,那么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5.【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对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认识判断。
【解答】A.水是常用的溶剂,溶剂不都是水,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根本区别是它们的分散质不同,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悬浊液、乳浊液、溶液都是混合物,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 C
【解析】【分析】A、根据饱和溶液蒸发溶剂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分析;
B、根据不饱和溶液蒸发溶剂可能有晶体析出分析;
C、根据两溶液混合,溶质质量和为混合物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和为混合物溶液质量分析;
D、根据向未知质量分数的溶液中加入与溶液质量相等的溶质,其质量分数不能确定分析。
【解答】A、将20克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掉10克水 ,仍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B、 将20克氯化钠不饱和溶液蒸发掉10克水,若无晶体析出,则可使溶质质量分数变为原了2倍,但若析出晶体,则不能 ,不符合题意;
C、 在10克10%的氯化钠溶液中,加人5克40%的氯化钠溶液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符合题意;
D、在10克氯化钠不饱和溶液中加入10克氯化钠固体 ,因未确定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所以混合后的溶质质量分数不有确定,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固体有剩余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分析。
【解答】A、不能通过溶液颜色判断溶液是否饱和,不符合题意;
B、不能通过溶液的味道判断溶液是否饱和,不符合题意;
C、物质溶解快慢与溶液的饱和与否无关,不符合题意;
D、有固体剩余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符合题意;
故选D。
8.【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硝酸铵溶解吸热、氢氧化钠溶解放热,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及改变温度析出固体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分析。
【解答】A、硝酸铵固体溶解时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 ,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
C、A烧杯中石灰水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少析出固体,B烧杯中的硝酸钾溶液随温度的降低溶解度减小而析出固体 ,不符合题意;
D、A、B两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会因固体的析出而减小 ,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 B
【解析】【分析】A、根据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饱和可通过降温,蒸发溶剂或加溶质实现分析;
B、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少分析;
C、根据①与②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分析;
D、根据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分析。
【解答】A、 操作Ⅰ使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可能是降温,可能是蒸发溶剂或加溶质,不符合题意;
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少,②到③也可以通过降温来实现 ,符合题意;
C、①与②的溶质质量分数相比,也可能相等 ,不符合题意;
D、②与③的溶液为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表中所给数据及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的方法分析,由50克水中加入食盐后溶解情况确定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从而确定溶质、溶剂、溶解度的数值。
【解答】A、由表中数据可知,20℃时,50克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18克,形成68克的饱和溶液685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含有18克食盐 ,符合题意;
B、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不符合题意;
C、第二组固体剩余2克,则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8:50=9:25 ,不符合题意;
D、相同温度下,食盐在水里的溶解度与水的质量无关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答案】 D
【解析】【分析】A、根据溶解度与温度有关分析;
B、根据溶解度是100克溶剂中溶解的质量分析;
C、根据溶质多少与溶剂质量有关分析;
D、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溶解度分析。
【解答】A、温度不变,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变,不符合题意;
B、 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克,即163.9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63.9克 ,不符合题意;
C、硝酸钾溶解的质量多少与溶剂质量有关, 10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不一定比80C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多,不符合题意;
D、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由溶解度决定,溶解度大则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就大,所以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一定比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 ,符合题意;
故选D。
12.【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大,要么是溶质的质量偏大,要么是溶剂的质量偏小,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调平时指针左偏,说明左盘的质量偏大。当左盘放入氯化钠后,根据氯化钠的质量+左盘=右盘+砝码可知,称得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故A不合题意;
B.转移氯化钠时有固体洒出,会使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故B不合题意;
C.量取水时,如果俯视读数,那么会使得到的示数偏大,而实际上得到水的体积偏小,故C符合题意;
D.溶解后有液体溅出,由于溶液的均一性,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3.【答案】 D
【解析】【分析】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根据溶解度的定义分析。
【解答】谈到溶解度,就必须指明温度,而比较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时,必须控制温度相同,否则比较就没有意义,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4.【答案】 B
【解析】【分析】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体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液体,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牛奶为乳浊液,白酒和石灰水为溶液,故A错误;
B.泥浆水为悬浊液,麻油和水的混合物为乳浊液,食盐水为溶液,故B正确;
C.酒精和汽水都属于溶液,而泥浆水属于悬浊液,故C错误;
D.矿泉水和自来水为溶液,汽油和水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D错误。
故选B。
15.【答案】 B
【解析】【分析】(1)饱和溶液加入溶剂,则变为不饱和溶液;加入溶质,溶质不会溶解,溶液仍然饱和;
(2)同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只与温度有关;
(3)溶质质量分数=;
(4)如果没有溶质析出,那么溶质质量相等。
【解答】A.实验1中甲和乙的溶液体积都是50mL,都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甲中加入5g水,由于溶剂质量增大,则变为不饱和溶液;乙中加入5g氯化钠,它们不会溶解,乙仍然饱和,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实验2中,甲和乙的溶液温度相同,那么氯化钠的溶解度相同,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实验2中,甲和乙的溶质质量相等,而溶剂质量甲>乙,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实验1后的甲和实验2后的乙,都是50mL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因此溶质质量相等,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
16.【答案】 结晶;沉淀;过滤;蒸馏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分离的操作方法有结晶、沉淀、过滤、蒸馏等分析。
【解答】 物质的分离方法有结晶、沉淀、过滤、蒸馏等;
故答案为:结晶;沉淀;过滤;蒸馏。
17.【答案】 (1)过氧化氢
(2)180
【解析】【分析】(1)根据双氧水是过氧化氢的水溶液分析;
(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计算所需浓溶液的质量,再利用两溶液差值即为加水质量分析。
【解答】(1)双氧水是过氧化氢的水溶液,溶质为过氧化氢;
(2)所需30%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为, 则水的质量为180克,体积为180毫升;
故答案为:(1)过氧化氢;(2)180.
18.【答案】 (1)碘;酒精
(2)酒精;水
【解析】【分析】(1)由固体和液体组成的溶液,液体为溶剂,固体为溶质;
(2)由水和其它液体组成的溶液,水为溶剂,其它液体为溶质。
【解答】(1)消毒用的碘酒: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2)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
19.【答案】 (1)B
(2)蒸发;溶剂受温度影响不大
【解析】【分析】(1)当物质在固、液、气三态之间转化时,分子的种类和体积都保持不变,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隙,据此分析判断;
(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蒸发。结晶的方法:①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明显的物质;②蒸发溶剂,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
【解答】(1)海水吸收太阳的热量,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从而变成蒸馏水,则在此过程中,分子间隔变化,而分子种类不变,故选B。
(2)人们通过晒盐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晶体,这种结晶方法叫蒸发,利用这种结晶法是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20.【答案】 (1)等于
(2)15
(3)B;140
【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比较甲和乙溶解度的大小;
(2)根据图像确定t2℃时乙的溶解度,并根据溶解度的定义解答;
(3)根据图像确定甲的溶解度,然后与加入的溶质质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溶液是否饱和。在溶液C中再加入25g甲后,将溶质质量与溶解度比较,从而确定溶液是否饱和,进而计算出溶液质量。
【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t1℃时,甲和乙的图像相交,则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
(2)t2℃时乙的溶解度为15g,则100g水中溶解15g乙物质恰好达到饱和;
(3)如右图所示,t1℃时甲的溶解度为20g,100g水中加入15g甲后,由于15g<20g,因此A为不饱和溶液;再加入5g甲,此时已经加入20g甲,则溶液B属于饱和溶液;t2℃时,甲的溶解度为40g,因为20g<40g,因此溶液C为不饱和溶液。
在溶液C中再加入25g甲后, 此时加入甲:20g+45g=45g,因为45g>40g,所以此时溶液已经饱和,那么溶液的质量为:100g+40g=140g。
21.【答案】 (1)水中漂浮物、水体的浑浊度
(2)不能。因为这样得到的水中含有微生物,还可能含有一些可溶性物质。
【解析】【分析】图中是简单的净水器,石头、棉花可以除去水中难容的杂质,活性炭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
【解答】(1)如图为净化装置,使用该装置净化水后,净化后的水中漂浮物和水体的浑浊度有明显变化。
(2)虽然经过该净化装置的水清洁度提高,但水中依旧存在各种微生物,因此不适合直接饮用。
故答案为:(1)水中漂浮物、水体的浑浊度(2)不能。因为这样得到的水中含有微生物,还可能含有一些可溶性物质。
22.【答案】 漏斗内壁;漏斗边緣;滤纸边缘;玻璃棒;三层;烧杯内壁;难溶性;可溶性
【解析】【分析】根据过滤的原理及操作要求分析。
【解答】 用滤纸过滤液体时,对过滤装置及其操作要求可以归纳为“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指的是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指的是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緣,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指的是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末端轻靠三层滤纸处,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过滤只能除去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
故答案为:漏斗内壁;漏斗边緣;滤纸边缘;玻璃棒;三层;烧杯内壁;难溶性;可溶性。
23.【答案】 (1)不溶于液体的固体
(2)铁架台;漏斗
(3)末端(尖端);三;引流
(4)低
(5)滤纸破了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分析】根据过滤的原理、常用仪器名称衣过滤操作要求分析。
【解答】(1)过滤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
(2)a仪器为铁架台,b为漏斗;
(3)实验中,为防止液体外溅,漏斗末端应紧靠烧杯内壁,为防止玻璃棒弄破滤纸,玻璃棒应轻靠三层滤纸处,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4)漏斗中的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
(5) 滤纸破了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都会导致滤液仍浑浊。
故答案为:(1)不溶于液体的固体 ;(2)铁架台;漏斗;(3)末端(尖端);三;引流;(4)低;(5)滤纸破了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
24.【答案】 蒸发溶剂;冷却热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根据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利用蒸发结晶,受温度影响大的利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分析。
【解答】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所以通常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而碳酸钠等溶解度
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则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结晶;
故答案为:蒸发溶剂; 冷却热饱和溶液 。
25.【答案】 (1)纯碱;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明显增大,冬天温度低,它从湖水中大量析出
(2)夏季;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夏季水分蒸发剧烈,它会从溶液中析出。而夏季温度高,纯碱在温度高时溶解度较大,析出较少。
【解析】【分析】根据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适宜用降温结晶,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适宜用蒸发结晶分析。
【解答】(1)冬天常有大量某种晶体在湖底析出,夏天则几乎没有该晶体出现,说明该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冬天温度低,会析出晶体, 由表中数据可知,这种晶体为纯碱;
(2)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夏季水分蒸发剧烈,它会从溶液中析出,而夏季温度高,纯碱在温度高时溶解度较大,析出较少,所以要得到氯化钠晶体,最好选在夏季;
故答案为:(1)纯碱;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明显增大,冬天温度低,它从湖水中大量析出;(2)夏季;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夏季水分蒸发剧烈,它会从溶液中析出。而夏季温度高,纯碱在温度高时溶解度较大,析出较少。
三、解答题
26.【答案】 解:设需要向此溶液中加入固体硝酸钠的质量为x。
×100%=15%解得:x≈11.8 g
答:需要向此溶液中加入硝酸钠固体的质量为11.8 g。
【解析】【分析】现在溶质的质量等于原来溶质的质量与加入的硝酸钠质量之和,现在的溶液质量等于原来的溶液质量与加入的硝酸钠晶体质量之和,然后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列方程计算即可。
27.【答案】 (1)27.2
(2)③④
(3)解: ×100%=26.5%
答:第三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6.5%。
(4)解:m溶质=100g×20%=20g
m溶质= = 400g
m水=400g-100g=300g
答:需要加入水的质量是300g。
【解析】【分析】(1)当溶液的质量小于水和氯化钠的总质量时,说明此时溶液已经饱和,据此确定2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进而计算出m的值;
(2)根据(1)中的分析解答;
(3)根据计算;
(4)首先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100g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再根据计算出5%的溶液质量,最后将两个溶液质量相减得到加水的质量。
【解答】(1)在第③次实验中,水和氯化钠的总质量为:20g+8g=28g。因为27.2g<28g,所以③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即2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27.2g-20g=7.2g。当再加入10g氯化钠时,由于10g>7.2g,因此④仍然饱和,那么溶液质量不变,依然为27.2g,即m=27.2g。
(2)在这4次实验中,得到的20℃氯化钠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③④。
28.【答案】 设需要原液的质量为x
50000×50g ×0.3%=30%x
x=25000克=25千克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分析。
【解答】设需要原液的质量为x
50000×50g ×0.3%=30%x
x=25000克=25千克
故答案为:25千克。
29.【答案】 (1)这瓶浓硫酸溶液的质量为500毫升× 1.84克/厘米3 =920克,
该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是920克 ×98%=901.6克;
(2)设需浓硫酸质量为x
1000克×19.6% =98%x
x=2000克,
则体积为200克1.84克/厘米3 =108.7毫升,
需水的质量为1000克-200克=800克,体积为800毫升。
【解析】【分析】(1)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液体积×密度分析;
(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及所加水的质量即为稀溶液质量-浓溶液质量分析。
30.【答案】 (1)无影响
(2)36
(3)5%的氯化钠溶液和氯化钠固体,质量比18:1混合 20%的氯化钠溶液和氯化钠固体质量比1:1混合 5%氯化钠溶液和20%的氯化钠溶液质量比2:1混合 (选择其中1中方案)
【解析】【分析】(1)在操作②中,氯化钠和砝码的质量放反了,由于没有使用游码,因此对氯化钠的质量大小没有影响,根据“”可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2)在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即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据此计算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
(3)①用5%的氯化钠溶液和氯化钠固体混合,根据列式计算即可;
②20%的氯化钠溶液和5%的氯化钠溶液混合,根据计算溶液的
质量之比。
③20%的氯化钠溶液和水混合,根据计算出二者的质量之比。
【解答】(1)按图中操作,会导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无影响。
(2)根据题目描述可知,蒸发5g水析出晶体1.8g,设氯化钠的溶解度为x,
;
解得:x=36g。
(3)①用5%的氯化钠溶液和氯化钠固体混合。
设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m,氯化钠固体质量为n,
;
解得:m:n=18:1;
②20%的氯化钠溶液和5%的氯化钠溶液混合,
设20%的氯化钠溶液质量为a,5%的氯化钠溶液质量为b,
;
解得:a:b=1:1。
③20%的氯化钠溶液和水混合,
设20%的氯化钠溶液质量为c,水的质量为d,
;
解得:c:d=1:1。
31.【答案】 (1)24.2%
(2)解:设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x,或恒温蒸发水的质量为y。
100g×10%+x=(100g+x)×25%
x=20g
100g×10%=(100g-y)×25%
y=60g
答:操作方法为:加入20g硝酸钾或恒温蒸发60g水。
【解析】【分析】(1)从表格中找到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将20g与其比较,从而确定溶液是否饱和,弄清溶液内的溶质质量,最后根据计算溶质质量分数。
(2)使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的方法:①增加溶质;②蒸发溶剂,以溶质质量为等量关系,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分别列出方程计算即可。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2g,则5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16g。因为20g>16g,所以此时溶液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四、实验探究题
32.【答案】 (1)减少适量NaOH固体,直至天平平衡
(2)<
(3)②①③④
【解析】【分析】(1)左盘轻,增加药品;左盘重,减少药品;在定量称量的过程中,右盘的砝码和游码不能改变,只能调节左盘质量,让天平实现平衡。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3)根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过程分析解答。
【解答】(1)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氢氧化钠固体时,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说明左盘重,接下来的操作是:减少适量NaOH固体,直至天平平衡。
(2)根据图①可知,读取量筒的示数时仰视,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此时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得到水的体积会偏大,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3)小金配制溶液的过程:
②从试剂瓶中取出氢氧化钠,并用天平称量规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倒入烧杯;
①用量筒量取规定体积的水;
③将水倒入烧杯;
④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氢氧化钠完全溶解即可。
那么先后顺序为②①③④。
33.【答案】 (1)10;90
(2)C
(3)瓶塞没有倒放在桌面上;物体和砝码放反了
【解析】【分析】(1)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及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分析;
(2)根据量筒选择量程时要遵循一次性量取稍大于或等于所量体积的量筒分析;
(3)根据取用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天平称量时要“左物右码”分析。
【解答】(1)配制100克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需食盐质量为10g,水的质量为90克,即90毫升;
(2)实验中应选择100毫升的量筒,C正确;
(3)取用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图中瓶塞正放错误,天平称量时要“左物右码”,图中药品和砝码放颠倒了错误。
故答案为:(1)10;90;(2)C;(3)瓶塞没有倒放在桌面上;物体和砝码放反了。
34.【答案】 (1)A
(2)941
【解析】【分析】(1)根据各烧杯中所加固体和形成溶液确定出50克水中最多溶解的质量,然后判断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分析;
(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所需水的质量即为两溶液差值分析。
【解答】(1)由C烧杯中加入27克氯化钠得68克溶液可知,50克水最多溶解18克氯化钠,则BC都是饱和溶液,A为不饱和溶液;
(2) 若将A杯中的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所得盐水质量为9g/0.9%=100g,则所加水的质量为100g-59g=941g.
故答案为:(1)A;(2)941.
35.【答案】 (1)气泡增加;小
(2)大
(3)溶剂的种类是影响气体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吗?气体的种类是影响气体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吗?等等,只要合理即可。
【解析】【分析】根据气体溶解能力与溶剂或溶质的种类、温度、压强有关分析。
【解答】(1) 取一杯雪碧,给它微微加热 ,因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会观察到气泡增加;
(2)由实验现象可知, 在其他条件一定时,气压越大,气体的溶解能力越大;
(3)溶解能力与溶剂或溶质的种类有关,所以可提出问题:溶剂的种类是影响气体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吗?气体的种类是影响气体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吗?等等。
故答案为: (1)气泡增加;小;(2)大;(3)溶剂的种类是影响气体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吗?气体的种类是影响气体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吗?等等,只要合理即可。
2023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复习 风(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复习 风(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探究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点5、水和溶液——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化学部分: 这是一份知识点5、水和溶液——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化学部分,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水与水资源,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物质的溶解度,物质的结晶,溶质质量分数与溶液配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复习15 内能: 这是一份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复习15 内能,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