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13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备战2024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3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备战2024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共30页。
A卷·考点细化训练,清练考点,高效过关
B卷·专题综合通关,先分后总,轻松过关
考点01 人体的排泄
1.(2023·甘肃陇南·统考中考真题)痛风患者体内尿酸积累过多,不能及时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从而导致关节疼痛。下列结构中,与尿酸排出无关的是( )
A.肾脏B.输尿管C.肺D.膀胱
【答案】C
【详解】A.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当血液流经肾脏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尿酸等代谢废物可以通过尿液排出,A不符合题意。
B.输尿管能将尿液由肾脏运往膀胱,B不符合题意。
C.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可以通过呼吸将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C符合题意。
D.膀胱能暂时储存尿液,当尿液达到一定量后,经尿道排出,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3·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皮肤大面积损伤时,人体极易感染病菌。这体现了皮肤的功能是( )
A.感觉B.防御C.分泌D.调节
【答案】B
【详解】A.皮肤的结构是由表皮和真皮组成的。真皮内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真皮内由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A错误。
B.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有阻挡、清扫和杀菌的作用,B正确。
CD.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当外界气温较高时,皮肤内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散热量增多,与此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增多,通过汗液蒸发散失的热量也多;外界气温较低时,皮肤内的大多数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通过皮肤散发的热量减少,与此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减少,通过汗液的蒸发散失的热量也减少;因此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汗腺分泌的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还含有少量的尿素和无机盐等,因此皮肤还具有排泄作用。运动员剧烈运动时,体内产热量增多,需要通过扩张血管和增加汗液分泌来调节体温,同时随汗液排出体内产生的一部分废物。因此这体现了皮肤的排泄和调节体温的功能,CD错误。
故选B。
3.(2022上·北京石景山·八年级统考期末)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各种代谢废物需要排出体外。下列不属于人体代谢废物排出途径的是( )
A.出汗B.呼吸C.排尿D.排便
【答案】D
【详解】A排汗、B呼吸、C排尿都是排出人体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都属于排泄。而D排便是人体内粪便的排出,属于排遗,不属于排泄,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2022·山东威海·统考中考真题)排汗和排尿是人体排泄的两种方式,汗液与尿液都含有的成分是( )
A.水、无机盐、二氧化碳B.水、尿素、二氧化碳
C.水、无机盐、葡萄糖D.水、无机盐、尿素
【答案】D
【详解】排泄的途径有三条:①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②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③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5.(2022·甘肃金昌·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物质中,可通过人体泌尿系统和皮肤排出的是( )
A.尿素、无机盐B.二氧化碳、尿素
C.无机盐、氨基酸D.氧气、无机盐
【答案】A
【详解】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①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②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③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所以,可通过人体泌尿系统和皮肤排出的是:尿素、无机盐。
故选A。
6.(2022·甘肃天水·统考中考真题)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许多废物,下列代谢废物中,不能通过皮肤排出体外的是( )
A.二氧化碳B.无机盐C.尿素D.多余的水
【答案】A
【详解】人体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①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②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③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故选A。
7.(2022·云南·统考中考真题)下列不属于排泄的是( )
A.呼出二氧化碳B.排出尿液
C.排出汗液D.排出食物残渣
【答案】D
【详解】尿液和汗液中都有水分、无机盐和尿素。结合分析可知,人体呼出二氧化碳、 排出尿液、 排出汗液属于排泄,排出食物残渣属于排遗。
故选D。
考点02 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8.(2022·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尿毒症患者不能正常形成尿液,病情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需进行器官移植。患者需移植的器官是( )
A.肾脏B.心脏C.肝脏D.皮肤
【答案】A
【分析】泌尿系统的组成:
【详解】A.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所以,尿毒症患者不能正常形成尿液,患者需移植的器官是肾脏,A正确。
B.心脏主要由心肌组成,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它不停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B错误。
C.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成人的肝脏重约1.5kg,肝脏具有分泌胆汁、代谢功能和解毒等功能,C错误。
D.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的功能有保护、分泌和排泄、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作用,D错误。
故选A。
9.(2022·青海·中考真题)经常憋尿不利于身体健康,暂时存尿液的器官位于图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C
【分析】泌尿系统的组成:①肾脏、②输尿管、③膀胱和④尿道。
【详解】A.①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形成尿液的场所,A不符合题意。
B.②输尿管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B不符合题意。
C.③膀胱有暂时储存尿液的作用,C符合题意。
D.④尿道排出尿液,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2022·辽宁葫芦岛·统考中考真题)如图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B.②是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
C.③是肾小囊,能贮存原尿 D.④是输尿管,能输送尿液
【答案】A
【分析】图中:①是肾脏,②是输尿管,③是膀胱,④是尿道。
【详解】A.①为肾脏,肾脏是泌尿系统中最主要的器官,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A正确。
B.②输尿管能输送尿液,B错误。
C.③膀胱暂时储存尿液,C错误。
D.④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D错误。
故选A。
11.(2022·江苏盐城·统考中考真题)人体主要通过尿液排出代谢废物,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A.肾B.输尿管C.膀胱D.尿道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排
【详解】A.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肾脏由皮质、髓质和肾盂三部分构成,皮质位于表皮,里面是髓质,皮质和髓质构成肾实质。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球是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肾小囊套在肾小球的外面,下接肾小管。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的结构,就像一个“小漏斗”。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A正确。
B.输尿管输送尿液,B错误。
C.膀胱是储存尿液的肌性囊状器官,其形状、大小、位置和壁的厚度随尿液充盈程度而异。通常成人的膀胱容量平均为350-500毫升,超过500毫升时候,因膀胱壁张力过大而产生疼痛。膀胱的最大容量为800毫升,新生儿的膀胱容量约为成人的十分之一。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但是尿液排出却是间歇的,原因是膀胱能暂时储存尿液,C错误。
D.尿道排出尿液,D错误。
故选A。
12.(2022·四川自贡·统考中考真题)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肾脏,它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B.尿液排出途径是①→②→③→④
C.人体排尿,不仅排出废物,还能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D.人体每天形成原尿180升、尿液1.5升,是因为③的重吸收
【答案】D
【分析】人体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构成。图中①是肾脏,②是输尿管,③是膀胱,④是尿道,据此解答。
【详解】A.①是肾脏,它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是泌尿系统的主要部分,A正确;
B.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输尿管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再从尿道排出体外,B正确;
C.排尿对于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排出废物,还能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C正确;
D.人体每天形成原尿180升、尿液1.5升,是因为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送回血液中,D错误。
故选D。
考点03 尿的形成和排出
13.(2023·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尿液的形成主要与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有关,其中肾小囊内的液体称为( )
A.血液B.血浆C.原尿D.尿液
【答案】C
【详解】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4.(2023·江西·统考中考真题)尿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如图是肾单位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中结构a是( )
A.肾小球B.肾小囊C.肾小管D.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
【答案】C
【详解】ABD.血浆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不符合结构a物质进入血液的图示,ABD错误。
C.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符合结构a物质进入血液的图示,C正确。
故选C。
15.(2023·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尿常规化验单中含尿液成分等数据指标。下列器官的健康状况一般可通过尿常规化验结果直接反映的是( )
A.肺B.心脏C.小肠D.肾脏
【答案】D
【详解】A.肺属于呼吸系统,要通过肺功能检测来反映健康程度,A错误。
B.心脏要通过血常规,心电图,B超等检测手段来反映健康程度,B错误。
C.小肠要通过肠镜检查等来反映健康程度,C错误。
D.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场所,尿常规检测异常可以反映健康程度,D正确。
故选D。
16.(2023·内蒙古包头·统考中考真题)图示血液中的物质流经肾单位的3条路径,据此判断一般情况下只经过b和c路径的物质是( )
A.水B.葡萄糖C.尿素D.无机盐
【答案】B
【分析】图可知,a肾小管末端的尿液,b肾小管的重吸收,c出球小动脉。
【详解】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图示血液中的物质流经肾单位的3条路径,据此判断一般情况下只经过b肾小管的重吸收和c出球小动脉路径的物质是葡萄糖。
故选B。
17.(2023·甘肃金昌·统考中考真题)天宫空间站中有一种水循环系统,能收集、过滤航天员的尿液,将其转化为饮用水。在此过程中需要过滤出尿液中的废物是( )
A.葡萄糖、蛋白质B.无机盐、维生素C.氨基酸、甘油D.无机盐、尿素
【答案】D
【详解】尿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水循环系统,能收集、过滤航天员的尿液,将其转化为饮用水。所以在此过程中需要过滤出尿液中的废物是无机盐和尿素,D符合题意。
故选D。
18.(2023·河南·统考中考真题)甘露醇是临床常用药,可降低肾小管对水的重新吸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肾单位是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血液流经肾小球可形成原尿
C.原尿中的葡萄糖被肾小管重新吸收D.使用甘露醇会导致尿量减少
【答案】D
【详解】A.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A正确。
B.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B正确。
C.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C正确。
D.甘露醇是临床常用药,可降低肾小管对水的重新吸收。所以使用甘露醇会导致尿量增加,D不正确。
故选D。
19.(2023·黑龙江·统考中考真题)某人到医院做尿常规检查时,在尿液中发现了血细胞和蛋白质。其发生病变的部位最可能是( )
A.肾小管B.肾小球C.肾小囊D.肾小体
【答案】B
【详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肾小球发生炎症病变导致通透性增大,正常人不能透过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也被过滤到肾小囊,进而通过肾小管形成血尿或蛋白尿。所以,某人的尿液中发现了血细胞和蛋白质,其发生病变的部位最可能是:肾小球。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0.(2023·湖北十堰·统考中考真题)取某健康人尿液、肾动脉中的血浆、原尿制成三个样本进行分析比较,得到如下数据(克/100毫升),则样本1、2、3依次是( )
A.尿液、血浆、原尿B.血浆、原尿、尿液
C.血浆、尿液、原尿D.原尿、血浆、尿液
【答案】B
【详解】结合分析和表格数据可知:样本1中含有葡萄糖,也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因此是血浆。样本2中含有葡萄糖,但是只有微量的蛋白质,因此是原尿,取自肾小囊。样本3中没有葡萄糖和蛋白质,因此是尿液。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1.(2023·湖南益阳·统考中考真题)正常人肾小囊中的液体流至肾小管末端后,下列哪些物质含量(指浓度)上升( )
A.蛋白质、尿素B.尿素、葡萄糖
C.无机盐、尿素D.无机盐、蛋白质
【答案】C
【详解】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由于大部分水被肾小管重吸收,故尿素、无机盐的浓度增加了。原尿里没有大分子的蛋白质,葡萄糖都被肾小管处的毛细血管重吸收到血液了,C正确,ABD 错误。
故选C。
22.(2023·四川广安·统考中考真题)观察下边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肾单位由①②③构成
B.与③内的液体相比,健康人的尿液没有大分子蛋白质
C.尿液中出现红细胞是图中④发生病变
D.与②内的液体相比,⑤内液体中尿素明显减少
【答案】D
【分析】图可知,①肾小球,②肾动脉,③肾小囊,④肾小管,⑤肾静脉。
【详解】A.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所以肾单位由①肾小球,③肾小囊和④肾小管构成,故A错误。
B.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原尿中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尿液中没有葡萄糖,所以③肾小囊内和健康人的尿液都没有大分子蛋白质,故C错误。
C.尿液中出现红细胞是图中①肾小球发生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强所致,故C错误。
D.血液中包括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原尿中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尿液中没有葡萄糖,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同时尿素的含量增加,通过排尿排出体外,所以与②肾动脉内的液体相比,⑤肾静脉内液体中尿素明显减少,故D正确。
故选D。
23.(2023·甘肃·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结构中,流动着的液体是血液的是( )
A.输尿管B.肾小球C.肾小囊D.肾小管
【答案】B
【详解】A.输尿管里面装的是尿液,A错误。
B.肾小球的结构特点:肾小球是由毛细血管缠绕而成的血管球,它的两端都是动脉,一端为入球小动脉,另一端为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内流的都是动脉血,B正确。
C.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C错误。
D.肾小管管腔里装的是尿液,D错误。
故选B。
24.(2023·甘肃庆阳·统考二模)下图曲线表示某人肾单位内的葡萄糖含量变化,A、B、C表示组成肾单位的结构,那么B内的液体和C的结构名称分别是( )
A.血液、肾小球B.原尿、肾小囊
C.原尿、肾小管D.尿液、肾小管
【答案】C
【分析】图中A肾小球、B肾小囊、C肾小管、D集合管。
【详解】根据尿液形成的过程中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可知其中A是肾小球、B肾小囊、C是肾小管。血液流经A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因此B内的液体是原尿。因此A肾小球内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和B肾小囊内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相同。原尿流经C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因此从C肾小管的末端流出的尿液中葡萄糖含量为0。
故选C。
考点04 泌尿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25.(2023·湖南衡阳·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泌尿和排泄等一系列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数字①~⑧表示生理过程,A、B、C、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请利用所学知识和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淀粉被消化的最终产物是 。图中a、b、c表示人体消化道内具有吸收功能的几个部位,其中[b] 是吸收的主要场所。
(2)人在进行①过程时,膈肌处于 状态,吸入的氧气最先到达心脏的 (填字母)。
(3)血液经过③④过程后,变成了含氧丰富的 血。
(4)在心脏内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不能倒流,是因为心房和心室之间存在着防止血液倒流的 。
(5)能将人体组织细胞产生的尿素排出体外的途径有 (填数字)。
【答案】(1) 葡萄糖 小肠
(2) 收缩 B
(3)动脉
(4)瓣膜/房室瓣
(5)⑦⑧
【分析】题图中:①吸气,②呼气,③④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⑤吸收,⑥排出食物残渣,⑦排出汗液,⑧排出尿液;A右心房,B左心房,C右心室,D左心室。
【详解】(1)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部分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小肠是糖类、蛋白质、脂肪消化的主要器官,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因此,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可见,图中a胃、b小肠、c大肠表示人体消化道内具有吸收功能的几个部位,其中[b]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
(2)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可见,人在进行①吸气过程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空气中的氧气到达组织细胞过程是:外界→呼吸道→肺泡→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周围的毛细血管网→组织细胞。可见,吸入的氧气最先到达心脏的B左心房。
(3)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后,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可见,血液经过③④过程(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后,变成了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4)同侧心房和心室之间有瓣膜,称为房室瓣,朝向心室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因此,正常情况下,心室收缩,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而不会流向心房。可见,瓣膜能够防止血液倒流。
(5)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②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⑦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⑧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可见,能将人体组织细胞产生的尿素排出体外的途径有⑦⑧。
26.(2023·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系统间既有分工又有协调配合。下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的示意图,其中A、B、C代表不同的系统,①~③代表生理过程,④~⑤代表相关气体。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过程主要由A系统的 器官承担,为适应此功能,该器官具有哪些结构特点? (答出一点即可)。
(2)B系统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等肌肉(答出一种即可)的收缩舒张引起胸廓体积的变化而实现的。气体⑤进入血液后,主要由 细胞中的 与之结合,进而加以运输。
(3)正常人原尿中含有葡萄糖,而排出的尿液却无葡萄糖,这主要是由于C系统的[ ] 作用([ ]”内填序号,“__________”填生理过程)。
(4)图中各个系统间能协调配合地进行生理活动,主要依赖于 系统的调节作用。
【答案】(1) 小肠 小肠细长(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小肠绒毛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等)
(2) 膈肌/肋骨间的肌肉/肋间肌) 红 血红蛋白
(3)③肾小管的重吸收
(4)神经
【分析】A是消化系统,B是呼吸系统,C是泌尿系统,①是吸收,②是过滤作用,③是重吸收作用,④是二氧化碳,⑤是氧气。
【详解】(1)①是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主要是由消化系统的小肠完成的。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
(2)呼吸系统主要的器官是肺,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主要包括膈肌与肋间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体积的变化而实现的;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故⑤氧气进入血液后主要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在血液中运输。
(3)③是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尿液中无葡萄糖。
(4)图中各个系统间能协调配合地进行生理活动,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27.(2023·四川凉山·统考中考真题)在2022年底,一次性机器人“磁控胶囊胃镜”惊现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病人能短时间内无痛苦地完成胃部检查。病人吞下“磁控胶囊胃镜”到检查完成只需15分钟,约一天后它会随食物残渣排出体外。下图是人体部分结构和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代表生理活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磁控胶囊胃镜”在人体内通过的路径是 (填字母),“磁控胶囊胃镜”与生活中我们口服的药物胶囊(用淀粉制成)不同,后者在 被彻底消化,使药物渗出进入血液。
(2)外界的氧气经C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液变成了 ,经血液循环最先进入心脏的腔是 ,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尿素的含量明显 (选填“增多”“减少”)。
(3)图中共有 条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某人体检时发现尿液中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这与图中的 (填序号)生理活动异常有关。
(4)甲肝患者应少吃油腻食物,是因为 (填字母)分泌的胆汁异常影响了脂肪的分解。
【答案】(1) A 小肠
(2) 动脉血 左心房 减少
(3) 2 ③
(4)B
【分析】据题分析可得:A是消化道,C是肺泡,②是吸收,③是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④是肾小管的重新吸收。
【详解】(1)病人吞下“磁控胶囊胃镜”后,“磁控胶囊胃镜”进入人体经口腔、咽和食道到达胃部检查,最后经肛门排出体外,故“磁控胶囊胃镜”在人体内通过的路径是A消化道;淀粉最终在小肠中被消化成葡萄糖。
(2)动脉血和静脉血的主要区别在于含氧量,动脉血是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静脉血是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外界的氧气经肺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加,血液变成动脉血,经血液循环最先进入心脏的左心房。血液流经肾脏时,一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会形成尿液后排出体外,所以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尿素的含量明显减少。
(3)排泄的途径有排尿、呼气和出汗,图中显示的有排尿和呼气两条途径。当肾小球发生病变时,肾小球的通透性会增加,原来不能滤过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被滤过掉。某人体检时发现尿液中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这与图中的③过滤作用异常有关。
(4)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从而增加脂肪酶与脂肪的按触面积,起到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甲肝患者应少吃油腻食物,是因为肝脏分泌的胆汁异常影响了脂肪的分解。
28.(2023·山东枣庄·统考中考真题)青春期是身体发育和心智发展的黄金时期。合理的营养和适度的体育锻炼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保证身体正常发育。下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字母表示系统,数字表示生理过程)。
(1)①表示 (填气体名称)的扩散过程,[D] 系统中运输该气体的血细胞是 。
(2)食物中脂肪成分在系统中最终被消化成 ,经过⑤过程进入D系统,进行该过程的主要场所是 。
(3)人体排出代谢废物包括三条途径,除通过皮肤外,另外两条途径通过 完成。(填字母)
(4)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有助于身心健康发展,你认为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哪些? 。(写出2点)
【答案】(1) 氧气 循环 红细胞
(2) 甘油和脂肪酸 小肠
(3)A、B
(4)合理膳食、适度进行体育锻炼、生活作息有规律、远离不良嗜好
【分析】如图为消化、呼吸、泌尿、循环四大系统的关系示意图,字母表示系统:A呼吸系统,B泌尿系统,C 消化系统,D循环系统;数字表示生理过程:①② 表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③滤过作用,④重吸收作用,⑤吸收。
【详解】(1)图中A表示呼吸系统,B表示泌尿系统,C表示消化系统,D表示循环系统。外界空气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则①表示氧气的扩散过程。D循环系统中运输氧气的血细胞是红细胞。
(2)食物中的脂肪在小肠中被胆汁乳化成脂肪微粒,在肠液、胰液中消化酶的作用下,最终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经过小肠的⑤吸收过程进入循环系统。
(3)人体排出代谢废物包括三条途径,即排尿、 排汗和呼吸。所以,除通过皮肤排汗外,另外两条途径通过A呼吸系统和B泌尿系统完成。
(4)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合理膳食、适度进行体育锻炼、生活作息有规律、远离不良嗜好、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29.(2023·湖北恩施·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是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模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据图分析回答。
(1)青少年要勤运动,运动时,呼吸会加快加深,气体到达肺泡后,甲图中的b过程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
(2)青少年要常喝水,多喝水利于排出体内废物,正常情况下,丁图中的原尿经过 的重吸收作用后,葡萄糖和微量蛋白质含量都降为零。
(3)青少年要合理营养:牛奶220mL+麦香面包150g+水果10%是小明的早餐,牛奶中的蛋白质在乙图中被消化的主要场所是 ,被吸收后的营养物质随循环系统到达脑部细胞时,经过心脏四腔的顺序分别是 (用丙图中数字表示)。
(4)上述生理活动能够正常完成,离不开 的调节作用。
【答案】(1)气体扩散
(2)肾小管
(3) 小肠 ①→③→②→④/①③②④
(4)神经系统和激素
【分析】图甲中a表示肺部与外界的气体交换,b表示血液与肺泡的气体交换;图乙为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图丙心脏的结构分别为①右心房、②左心房、③右心室、④左心室;图丁为肾单位中的部分结构。
【详解】(1)b表示血液与肺泡的气体交换,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浓度高于血液,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从血液进入肺泡,这样完成了在肺泡和毛细血管间的气体交换,这个过程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2)尿液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尿素等废物不会被重新吸收,剩下的尿素、多余的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正常情况下,丁图中的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葡萄糖和微量蛋白质含量都降为零。
(3)小肠中有消化各种营养物质的酶,因此牛奶中的蛋白质在乙图中被清化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肺循环的过程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体循环的过程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被吸收后的营养物质进入血液后,静脉血先要通过体循环回到心脏右心房,再经过肺循环变为动脉血回到心脏左心房,动脉血再经过左心室、主动脉运往全身各处,最后到达脑部细胞,因此被吸收后的营养物质殖循环系统到达脑部细胞时,经过心脏四腔的顺序分别是①→③→②→④。
(4)上述生理活动能够正常完成,离不开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神经系统起主要的支配作用,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各种激素来调节。
1.(2023·新疆·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曲线代表血液中某种成分含量变化趋势,该曲线不能表示( )
A.血液流经肾脏时尿素含量的变化
B.血液流经小肠时葡萄糖含量的变化
C.血液流经肺部时氧气含量的变化
D.从平原进入高原后人体红细胞数量的变化
【答案】A
【详解】A. 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的过滤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把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重新吸收回血液。故血液流经肾脏时,尿素含量会减少,A符合题意。
B.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血液流经小肠后,小肠绒毛吸收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包括葡萄糖,因此血液流经小肠时葡萄糖含量应该是增加,B不符合题意。
C.当血液通过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中氧气增加,C不符合题意。
D. 当海拔高度越高时,大气压力就越低,空气的密度越小,所以空气中的含氧量也就越少。为了结合更多的氧气,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就增多。因此,从平原进入高原后人体红细胞数量的增加,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023·山东东营·统考中考真题)如图甲中X表示人体某器官或结构,①②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乙表示血液中某物质①②血管中的含量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乙表示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则X表示组织细胞
B.若乙表示营养物质的含量变化,则X表示小肠
C.若乙表示胰岛素的含量变化,则X表示胰岛
D.若乙表示尿素的含量变化,则②处血管是肾静脉
【答案】D
【详解】A.当血液流经组织处毛细血管时,血液里的氧气就扩散到细胞里,细胞里的二氧化碳就扩散到血液中。这样,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后,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可见,若乙表示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则X可表示组织细胞,A正确。
B.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故血液流经小肠后,营养物质会显著增多。可见,若乙表示营养物质的含量变化,则X表示小肠,B正确。
C.胰腺的内分泌部有胰岛,是内分泌腺,胰岛分泌的是激素是胰岛素。因此,血液流经胰岛后,血液中的胰岛素增多。可见,若乙表示胰岛素的含量变化,则X表示胰岛,C正确。
D.肾脏作为一个排泄器官,要将流经肾脏的血液中的一些代谢废物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故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尿素等废物会减少。所以,若乙表示尿素的含量变化,则②不能是肾静脉,D错误。
故选D。
3.(2023·福建·统考中考真题)下图①、③表示人体血管,②表示某器官,箭头代表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②为皮肤,③中葡萄糖比①中多 B.若②为脑,③中含氧量比①中多
C.若②为胃,③中二氧化碳比①中多 D.若②为肾脏,③中尿素比①中多
【答案】C
【详解】ABC.组组织细胞进行生理活动要消耗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和氧气,产生尿素等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因此,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后,血液内的葡萄糖等营养物质、氧气都会相应减少,而尿素等代谢废物、二氧化碳会增多。可见,若②为皮肤,③中葡萄糖比①中少;若②为脑,③中含氧量比①中少;若②为胃,③中二氧化碳比①中多,AB错误、C正确。
D.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一部分尿素随尿液排出,因此血液流经肾脏后尿素明显减少。可见,若②为肾脏,③中尿素比①中少,D错误。
故选C。
4.(2023·湖南株洲·统考中考真题)有关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尿液的形成及排出路径为:肾脏→膀胱→输尿管→尿道
B.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C.人体排尿可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D.人体通过汗腺可排出水、尿素和无机盐
【答案】A
【详解】A.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肾脏。肾脏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输尿管能输送尿液至膀胱;膀胱具有暂时储存尿液的作用。因此,人体尿液排出的过程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A错误。
B.结合分析可知,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B正确。
C.人体排出尿液,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C正确。
D.人体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可见,人体通过汗腺可排出水、尿素和无机盐,D正确。
故选A。
5.(2023·湖北荆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图为血液流经某器官A的示意图,①、②、③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是肺,则血液中氧气含量②>①
B.若A是大脑,则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①>②
C.若A是小肠,则血液中营养物质含量①>②
D.若A是肾脏,则血液中尿素含量②>①
【答案】A
【详解】A.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后,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后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所以,若A是肺,则氧气含量①<②,A正确。
B.大脑部位的组织细胞需要进行呼吸作用利用氧分解有机物,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其它代谢废物。故经过大脑的血液营养物质含量减少,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尿素等代谢废物增多。所以,若A是大脑,则二氧化碳含量②>①,B错误。
C.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故血液流经小肠后,葡萄糖等营养物质会显著增多。所以,若A是小肠,则营养物质含量①<②,C错误。
D.肾脏作为一个排泄器官,要将流经肾脏的血液中的一些代谢废物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故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废物会减少。所以,若A是肾脏,则尿素含量②<①,D错误。
故选A。
6.(2023·湖北荆州·统考中考真题)人体生命活动会产生许多代谢废物,这些废物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尿液的主要成分有水、无机盐和尿素
B.在尿液形成过程中,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起过滤作用
C.原尿中有葡萄糖而尿液中没有,这主要依赖于肾小囊的重吸收作用
D.人体排尿能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答案】C
【详解】A.血浆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原尿的成分主要是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尿液的成分主要是水、无机盐和尿素,A正确。
B.结合分析可知,在尿液形成过程中,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起过滤作用,B正确。
C.原尿中有葡萄糖而尿液中没有,这主要依赖于肾小管(不是肾小囊)的重吸收作用,C错误。
D.人体排出尿液,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D正确。
故选C。
7.(2023·湖北黄冈·统考中考真题)人体产生的尿素、多余的水等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下图为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膀胱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B.①为入球小动脉,②为出球小静脉
C.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总量多于形成的原尿总量
D.正常情况下,原尿流经④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会被重吸收
【答案】D
【详解】A.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膀胱能暂时储存尿液,A错误。
B.①为入球小动脉,②为出球小动脉,B错误。
C.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80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1.5升,比原尿少了许多,C错误。
D.正常情况下,原尿流经④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会被重吸收,D正确。
故选D。
8.(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图中的曲线分别表示人体的某项生理过程,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
A.若甲中x表示健康人肾单位中葡萄糖含量,则部位①是肾小球
B.若乙中y表示血液中氧气含量,则部位②是全身各处毛细血管
C.若丙中z表示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则AB段曲线表示呼气过程
D.若丁中①一⑤表示消化液,则④和⑤表示肠液和胰液,发挥作用的场所都是小肠
【答案】D
【详解】A.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所以若丙中x表示健康人肾单位中葡萄糖含量,①表示肾小管,重新吸收了全部葡萄糖,A不符合题意。
B.血液经过体循环后,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流经肺循环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若y表示血液中氧气含量变化,则部位②是肺部毛细血管,B不符合题意。
C.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所以,若丙中z表示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则AB段曲线表示吸气过程,此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C不符合题意。
D.若丁中①一⑤表示消化液,分析可知,④和⑤表示的消化液可以消化淀粉、脂肪、蛋白质,所以则④和⑤表示肠液和胰液,且发挥作用的场所都是小肠,D符合题意。
故选D。
9.(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微穿刺法是利用显微操纵仪将微细玻璃管插入肾小囊腔中,注入石蜡油防止滤液进入肾小管,用微细玻璃管抽取囊腔中的液体进行微量化学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①中流动脉血,②中流静脉血
B.一个肾单位由③④⑤组成
C.微吸管吸取的囊内液经过微量分析不可能有大分子蛋白质
D.④的末端流出的液体与③中的相比,尿素的浓度没有变化
【答案】B
【分析】肾脏是血液体循环流经的器官,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题图中: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出球小动脉、③是肾小囊、④是肾小管、⑤是肾小球。
【详解】A.血液经过肾小球时没有发生气体交换,因此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都是小动脉,都流动脉血,A错误。
B.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结合题图可知,一个肾单位由③肾小囊、④肾小管、⑤肾小球组成,B正确。
C.正常人的肾小囊中,微吸管提取的液体内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但肾小球病变后,通透性增强,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可能会进入肾小囊腔中。此时,微吸管吸取的囊内液经过微量分析后,则可能有大分子蛋白质,C错误。
D.因为肾小管重吸收了原尿中绝大多数的水,所以④肾小管的末端流出的液体是尿液,与③肾小囊中的原尿相比,尿素的浓度变高,D错误。
故选B。
10.(2023·山东泰安·统考中考真题)四种物质在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原尿和尿液中的含量如表所示(单位:克/100毫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进入肾小囊
B.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后进入毛细血管
C.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尿素和无机盐没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
D.与流入肾脏的动脉血相比,流出肾脏的静脉血中尿素等废物含量减少
【答案】C
【详解】A.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大分子蛋白质在血浆中是8,而在原尿中是0。说明,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进入肾小囊中,形成原尿,A正确。
B.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葡萄糖在原尿中是0.1,而在尿液中是0。这说明: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后进入毛细血管,B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尿素没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吸收,C错误。
D.肾动脉中的尿素经过肾小球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后,以尿的形式排出,因此与流入肾脏的动脉血相比,流出肾脏的静脉血中尿素等废物含量减少,D正确。
故选C。
11.(2023·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2023年3月9日是第18个世界肾脏日。下图甲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图乙是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肾单位由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
B.图甲中,A中的液体流经B被重吸收后形成尿液
C.图乙中,①②③④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其中②是尿道
D.图乙中,①形成的尿液经②流入③中,人便立即产生尿意
【答案】B
【分析】图中A肾小囊,B肾小管,①肾脏,②输尿管,③膀胱,④尿道。
【详解】A.图甲中,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A错误。
B.图甲中,A肾小囊中的液体为原尿,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B正确。
C.图乙中,①②③④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其中②是输尿管,C错误。
D.图乙中,①肾脏形成的尿液经②流入③膀胱中,膀胱贮存尿液,当膀胱中的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会产生尿意,D错误。
故选B。
12.(2023·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曲线分别表示人体的某项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图甲中x表示健康人肾单位中葡萄糖含量,则部位①是肾小囊
B.若图乙中y表示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则部位②是组织细胞处毛细血管
C.若图丙中z表示肺容量,则ab段曲线表示吸气过程
D.由图丁可知,部位③代表口腔,物质w是蛋白质
【答案】B
【分析】甲图中、x表示健康人肾单位中葡萄糖含量,则①表示肾小管,重新吸收了全部葡萄糖;乙图中、若y表示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则部位②处二氧化碳含量在增加,是组织细胞处毛细血管;丙图中、z表示肺容积,则ab段曲线表示容积在减小,是呼气过程,此时肋间肌和膈肌均舒张;丁图中、表示在消化道内淀粉、蛋白质、脂肪被消化程度,则物质W在部位③中消化成麦芽糖。
【详解】A.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所以若甲中x表示健康人肾单位中葡萄糖含量,则①表示肾小管,重新吸收了全部葡萄糖,A错误。
B.血液经过体循环后,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流经肺循环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若图乙中y表示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则部位②是组织细胞处毛细血管,B正确。
C. 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使得胸腔容积缩小时,肺便收缩,肺内的气体压力高于外界空气的气体压力,从而气体就被排出,即呼气过程。所以,若丙中z表示肺容积,则ab段曲线表示容积在减小,是呼气过程,C错误。
D.淀粉在口腔中被初步消化,由图丁可知,部位③代表口腔,物质w是淀粉,D错误。
故选B。
13.(2023·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其数量多、分布广泛,遍布全身各种组织中。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毛细血管壁仅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物质交换的进行
B.毛细血管内血流速度最慢,有利于血液与细胞间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C.血液流经肾脏内的毛细血管后,尿素等废物的含量明显减少
D.饭后血液流经小肠的毛细血管后,营养成分含量维持相对稳定
【答案】D
【详解】A.毛细血管在体内数量很多,分布很广;其管壁最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物质交换的进行,A正确。
B.毛细血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最慢,有利于血液与细胞间充分进行物质交换,B正确。
C.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故血液流经肾脏内的毛细血管后,尿素等废物的含量明显减少,C正确。
D.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饭后血液流经小肠的毛细血管后,营养成分含量明显增多,D错误。
故选D。
14.(2023·山东临沂·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是某同学构建的人体生理活动的概念模型,a和c表示血管,b表示相应的结构,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b为骨骼肌,则c中的氧气含量增加
B.若b为肺,则c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C.若b为肾小球,则c中的蛋白质浓度升高
D.若b为小肠,则餐后半小时c中的葡萄糖含量减少
【答案】C
【详解】A.血流经各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再扩散到组织细胞里,同时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所以若b为骨骼肌,则c中的氧气含量减少,A错误。
B.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因此若b为肺,则c是肺静脉,肺静脉的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氧气含量增加,B错误。
C.如果b是肾小球,那么a就是入球小动脉,c就是出球小动脉,由于肾小球对血液起过滤作用,水分能过滤到肾小球中,而蛋白质不能被过滤,因此出球小动脉的血液中蛋白质的浓度会升高,C正确。
D.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故血液流经小肠后,营养物质会显著增多,因此若b为小肠,则c为肠静脉,餐后半小时c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D错误。
故选C。
15.(2023·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正常的新陈代谢需要各器官、系统密切协调、相互配合完成。下图中的①~⑦代表结构,A~E代表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中最终被分解为氨基酸,人体内参与该过程的消化液有 。消化后的产物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A]是 。
(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昼夜形成的原尿约150升,而实际排尿约1.5升,这是由于[ ] 。
如果一个人尿检中出现了大分子蛋白质和红细胞,则发生病变的结构可能是[ ] 。
(3)肝脏产生的尿素经血液循环运往肾脏,经[C]排出体外的过程中,流经心脏的先后顺序是 (填序号)。
(4)在图示各结构中,氧气浓度最低的是[ ] 。
(5)小肠绒毛壁、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共同的结构特点是 ,有利于物质透过,这体现了 的生物学观点。
【答案】(1) 胃液、肠液、胰液 吸收
(2) E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⑥肾小球
(3)②④①③
(4)⑤组织细胞
(5) 小肠绒毛壁、肺泡壁、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结构与功能
【分析】观图可知:A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B表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C表示排尿、D表示过滤作用、E表示重吸收作用,①是左心房、②右心房、③是左心室、④是右心室、⑥表示肾小球、⑦表示肾静脉。
【详解】(1)食物中的蛋白质最初在胃中被胃液初步消化,最终在小肠中被肠液和胰液最终消化为氨基酸,因此人体内参与该过程的消化液有胃液、肠液和胰液。A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因此消化后的产物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是A吸收。
(2)尿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还有少量的无机盐和含氮废物等。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50L,而排出的尿液只有1.5L,这是由于图中E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如果一个人的尿液中出现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和红细胞,则最有可能发生病变的是图中的⑥肾小球,其通透性过大。
(3)肝脏产生的尿素经血液循环运往肾脏,经过的血液循环的途径是:肝静脉→下腔静脉→②右心房→④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①左心房→③左心室→主动脉→肾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因此流经心脏的先后顺序是②④①③。
(4)组织细胞不停的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因此氧气浓度最低的地方是⑤组织细胞。
(5)小肠绒毛壁、肺泡壁及其外面包绕的毛细血管壁的共同特点是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有利于物质的透过。这体现了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16.(2023·湖南永州·统考中考真题)图甲表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A、B表示相关系统,a、b、c表示相关物质,序号①、②、③表示相关生理过程:图乙表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一次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食物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最终在消化系统内彻底分解成a,则a的名称是 ;a通过图甲中①进入B,B的主要器官是 。
(2)图甲A中的肺泡与B内的血液进行b、c交换是通过气体 作用实现的:图乙中曲线CD段表示吸气过程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此过程中膈肌处于 (填“收缩”或“舒张“)状态。主要成分
样本1
样本2
样本3
水
90
98
96
蛋白质
8
0.03
0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72
0.72
1.1
尿素
0.03
0.03
1.8
物质名称
血浆
原尿
尿液
尿素
0.03
0.03
1.8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72
0.72
1.1
大分子蛋白质
8
0
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8 人体的营养(习题帮)(解析版)-备战2023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共25页。
这是一份专题07 生物的生殖(习题帮)(解析版)-备战2023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3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习题帮)(解析版)-备战2023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共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