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二章 行星地球 第4讲 地球的公转(二) 自主学练案(附答案) 人教版新教材 高三地理 一轮复习

    第二章 行星地球 第4讲 地球的公转(二) 自主学练案(附答案) 人教版新教材 高三地理 一轮复习第1页
    第二章 行星地球 第4讲 地球的公转(二) 自主学练案(附答案) 人教版新教材 高三地理 一轮复习第2页
    第二章 行星地球 第4讲 地球的公转(二) 自主学练案(附答案) 人教版新教材 高三地理 一轮复习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二章 行星地球 第4讲 地球的公转(二) 自主学练案(附答案) 人教版新教材 高三地理 一轮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章 行星地球 第4讲 地球的公转(二) 自主学练案(附答案) 人教版新教材 高三地理 一轮复习,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与应用,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整合
    阅读教材和教参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并速记。
    考点一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读图,完成下列内容。
    1)概念——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太阳高度(角)是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正午太阳高度是①
    易错辨析 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
    1)太阳高度是线面角,一天中有无数个;正午太阳高度只是特定时刻(地方时正午12时)的太阳高度,一天中只有一个。
    2)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但不一定是90° ;只有在南北回归线及其之间的地区才有正午太阳高度为90° 的现象。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② 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③ 折线所示。
    Ⅱ.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④ 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⑤ 折线所示。
    Ⅲ.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⑥ 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⑦ 折线所示。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特别提醒 正午太阳高度
    1)同一日期,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同一日期,距直射点所在纬度距离相等的两条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考点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与应用
    读下图,补充相关内容。
    图1 图2
    1)若图1位于北半球,只要① 日这一天南楼不遮挡北楼,全年都不会遮挡;若位于南半球,只要② 日这一天北楼不遮挡南楼,则全年都不会遮挡。
    2)若楼间距一样,要想不遮挡阳光,则纬度较高地区的楼高要③ (大于或小于)纬度较低地区的楼高;若楼高一致,则纬度较高地区的楼间距要④ (大于或小于)纬度较低地区的楼间距。
    3)要保证太阳能集热板最大限度地吸收太阳辐射,太阳光线应⑤ 于集热板,正午太阳高度角(H)与集热板倾角 a的关系是⑥ 。
    考点三 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1.读地球公转运动与四季及节气形成示意图,回答问题。
    1)形成原因:① 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导致全球同纬度地区(除赤道外),② 在一年中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形成四季。全球不同纬度地区,③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呈有规律的递减,据此可划分为五带。
    2)天文四季{夏季:一年内白昼④ 、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⑤ 的季节春、秋季节: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3)北温带国家的四季:⑥ 月为春季,其余类推。
    2.读五带划分示意图,完善图中相关内容。
    1)结合所学知识,完善图中内容。
    2)五带的划分{界线:⑪ 和极圈五带:南北寒带、南北温带、热带
    能力突破
    考点一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纬度变化规律:1)同一时刻,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2)地球上,同一日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直射点所在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 。
    2.季节变化规律: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变化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其数值具有“来增去减”的特点,即若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如下图所示:
    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规律
    各纬度变化具体如下:
    特别提醒 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ΔH=23.5∘+Φ (Φ 为当地纬度);在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恒为47° ;从极圈到极点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从47° 逐渐降低至23.5° 。
    知识拓展 太阳高度的周日变化
    1)未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地区,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日出、日落都偏北(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日出、日落都偏南(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太阳直射赤道时,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在此过程中,总是从日出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正午时太阳高度最大,正午过后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2)出现极昼的地区(除极点外)一天内太阳不落,正午太阳高度最大,0点(24点)太阳高度最小。因此若位于北半球,太阳升落方位均为正北;若位于南半球,太阳升落方位均为正南。
    3)极昼期间的极点一天内太阳高度不变。右上图
    考点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与应用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1.公式:H= 90°—两点纬度差。
    “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若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若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数相加。如右图所示:
    当太阳直射B 点10∘N 时,A 点40∘N 正午太阳高度:H=90∘−AB 纬度差=90∘−40∘−10∘=60∘ 。
    C 点23∘ 26'S 正午太阳高度:H=90∘−BC 纬度差=90∘−10∘+23∘ 26'=56∘ 34' 。
    2.公式中用到的特殊值
    1)发生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互余;2)从北半球观测北极星的仰角同当地地理纬度;
    3)赤道上日出日落方向偏角为直射点纬度;4)出现极昼的半球,其极点太阳高度同直射点纬度;
    5)晨昏线与经线夹角同直射点纬度;6)刚出现极昼的地区,其正午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纬度的两倍。
    特别提醒 在南(北)极圈有极昼现象出现时,南(北)极点的太阳高度无日变化,其太阳高度的大小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房屋朝北。
    3.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两地纬度相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根据某地某日(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该地区纬度大小。
    4.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最短,长度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日影最短;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日影最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短(等于0)。
    5.确定楼间距、楼高: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南楼高度为h ,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 ,则最小楼间距L 为:L=h× ctH 。如右图:
    6.计算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角度: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集热板成直角。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α 和当天的正午太阳高度(H)互余,即α+H=90∘ 时效果最佳。如右图:
    7.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
    一般情况下,由于阳坡正午太阳高度大,得到的光热多,阴坡得到的太阳光热少;因此在相同高度,阳坡温度较高,阴坡温度较低,从而影响到自然带在阳坡和阴坡的分布高度。
    考点三 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一、地球运动中关于季节判断的依据
    二、其他判断季节的依据:判断季节的依据,除地球运动相关规律外,还有气温和气压、季风、天气和气候、洋流和水文特征、山地植被和雪线变化、农事活动和极地考察等。
    特别提醒 四季更替最明显的是温带;热带地区有阳光直射现象,长夏无冬,四季更替不明显;寒带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长冬无夏,四季更替不明显。
    学科素养·提升:综合思维——地球运动与生活
    1.现代生活
    2.古代生活
    学以致用
    考点一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考向一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北京(40°) 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 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该地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是( )
    A. 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
    B. 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
    C. 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
    D. 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
    2. 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 )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考向二 太阳视运动及其影响
    [2021山东,12—13,6分]某日,小李在某地(110°E,40°N) 广场游玩时,发现广场平面图中的指向标模糊不清(图a)。他通过观测广场石柱影子的长度和方向(图b),确定了平面图的指向标。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 该广场平面图的指向标应该是图c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一周后的相同时刻,小李再次测量发现该石柱的影长变长,则第二次观测日期可能在( )
    A. 2月16日前后 B. 5月8日前后 C. 8月20日前后 D. 11月10日前后
    [2020天津,14—15,6分]图Ⅰ为我国某地一住宅小区示意图,图Ⅱ中四个方向的阴影分别为小区内某栋住宅楼二至日8:00 和16:00 的日影。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5. 该小区最可能位于( )
    A. 北京 B. 银川 C. 杭州 D. 海口
    6. 小区内各住宅楼楼高一致,休闲广场被楼影遮挡面积最大的时段是( )
    A. 夏至日8:00—12:00 B. 夏至日12:00—16:00 C. 冬至日8:00—12:00 D. 冬至日12:00—16:00
    考点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与应用
    考向一 正午太阳高度的相关计算
    1. 下图为某地地方时12时的太阳周年位置轨迹示意图。若甲、乙两个位置的太阳高度之和为90° ,则乙位置太阳高度为( )
    A. 47° B. 43° C. 23.5° D. 21.5°
    考向二 正午太阳高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下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2. 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
    A. 全球昼夜平分 B. 北半球为夏季
    C. 太阳直射20°S D. 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
    3. 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 )
    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 ②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
    ③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 ④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021浙江金华十校4月模拟]北纬30° 某地商品房阳台朝向正南,阳台东面是墙体,南面与西面均为落地玻璃窗户,当地夏至日日出方位东偏北28° ,冬至日日出方位东偏南27° 。读该房子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4. 不考虑其他遮挡因素,一年中,当正午时刻客厅太阳光照射面积达最大时,图中A 观测点( )
    A. 均能看到日出与日落 B. 不能看到日出与日落
    C. 能看到日出,但不能看到日落 D. 能看到日落,但不能看到日出
    5. 一年中,正午太阳光能够照射进客厅的时间约为 ( )
    A. 3个月 B. 6个月 C. 9个月 D. 12个月
    考点三 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考向一 季节判断及其影响
    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 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
    A. 甲乙丙丁 B. 丁乙丙甲 C. 丁丙甲乙 D. 甲丙乙丁
    2. 当天可能是( )
    A. 4月28日 B. 6月28日 C. 9月2日 D. 11月2日
    考向二 地球公转运动与节气
    [2021北京西城一模]某校举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所用素材之一是某周天气预报的手机截屏(下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 图中时段最接近( )
    A. 立春 B. 惊蛰
    C. 芒种 D. 寒露
    4. 该周( )
    A.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B. 东北地区多雷雨天气
    C. 黄淮海平原开始春耕
    D. 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
    自主练编号
    02406
    班级:
    姓名:
    第二章 行星地球
    第4讲 地球的公转(二)
    (原创题)我国某地一中学地理小组进行太阳观测活动,下表为连续两天的观测数据,记录时间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 该中学可能位于 ( )
    A. 广州23∘N,113∘E B. 哈尔滨45∘N,126∘E C. 郑州38∘N,113∘E D. 兰州36∘N,103∘E
    2. 该小组观测期间( )
    A. 中国南极科考站正值工作繁忙时期B. 地球公转速度较快且将继续变快
    C. 北极附近为极昼且范围在缩小 D. 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2021广东广州阶段训练]我国某校高一年级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太阳观测实践活动。某日当地正午时(北京时间11时20分),该小组测得的太阳高度等于该校所在地理纬度(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 该校位于( )
    A. 江淮地区B. 青藏地区C. 西南地区D. 东北地区
    4. 该日可能是( )
    A. 3月21日 B. 5月1日 C. 10月1日 D. 12月22日
    [2021山东济南历城二中检测]2019年2月4日(立春)清晨,济北中学常年坚持晨跑的王老师又出现在操场上,此时他的影子刚好与跑道的弯道线垂直(如下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 此刻王老师正面向( )
    A. 东北 B. 西南 C. 西北 D. 东南
    6. 济北中学同时刻同地能拍到同样影长和影子方向的节气为( )
    A. 大寒(1月20日前后)—天寒地冻,昼渐变长
    B. 立冬(11月7日前后)—气温开始下降,昼渐变短
    C. 秋分(9月23日前后)—伏虎犹在,早稻成熟
    D. 雨水(2月19日前后)—冬麦返青,雨贵如油
    [2021山东枣庄滕州一中月考]一日内太阳能集热板与太阳光线间的角度是不断变化的,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一日内该角度与太阳辐射强度的逐时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 图示城市可能是( )
    A. 成都 B. 西安 C. 上海 D. 拉萨
    8. 当该城市太阳能集热板与太阳光线间的角度达最大时,当地地方时大约为( )
    A. 10时 B. 11时 C. 12时 D. 13时
    [2021河北师大附中阶段测试]下图为河北省某重点中学教学楼(部分)的顶层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两题。
    9. 教室以采光好、强光不直接射入为宜,下列教室可能符合此条件的是( )
    A. 教室1 B. 教室2 C. 教室3 D. 教室4
    10. 当教室4正午屋内地面光照面积不断增大时,下列叙述可信的是( )
    ①该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②该地肯定昼短夜长
    ③该地昼不断缩短 ④太阳直射点向南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1. [2021天津和平一模]我国某城市36∘ 34'N 的一个集中了欧美建筑精华的住宅小区,设施齐全,环境优美,豪华典雅,完工后当地居民争相购买,然而一年后底层住户因采光条件差将开发商告上法庭。图1为该小区分布平面图,图2为该小区内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小组绘制的某日旗杆杆影轨迹示意图(O 为立杆处,虚线为杆影,曲线为杆影端点轨迹,tan 30∘≈0.577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图1 图2
    (1) 图2中F 、G 、H 、I 四个杆影中最接近日出时段的是 该日前后小区住户客厅内的正午阳光照射面积较 。(4分)
    该小区底层住户因采光条件差将开发商告上法庭。请你为住户们拿出有力的证据。(4分)
    (3) 为保证住宅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在楼高相同的情况下,你认为该城市住宅楼群的楼房间距与上海相比有何差异?对你的结论作出合理解释。(4分)
    学科素养落实演练
    [2021江苏扬州调研]“追日屋”是某建筑研发团队提出的一种新设计,该设计是建造一栋随太阳转动的房子。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可调的屋顶太阳能电池板正午始终保持与太阳光线垂直,该设计在不同地区进行了测试。下图为“追日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 在北半球的测试中,下面四节气中“追日屋”水平转动角度最大的是( )
    A. 春分 B. 芒种 C. 白露 D. 立冬
    2. 在测试中,冬至日正午房顶太阳能电池板与水平面夹角最大的城市是( )
    A. 广州 B. 南京 C. 北京 D. 哈尔滨
    [2021天津南开二模]2021年元旦,某旅客从青岛120∘E,36∘N 乘坐高铁,去重庆106∘E,29∘N 参加会议。下图示意其所乘高铁行车路线,下表为该列车部分行车时刻表。完成下面两题。
    3. 下列为该旅客在本次列车上日记的内容节选,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
    A. 列车驶离青岛站时,当地天空已经放亮
    B. 列车行驶途中邂逅的残阳落日比青岛晚
    C. 抵达重庆北站时,当地地方时为1月1日21:30
    D. 驶离徐州东站时,全球超过3/4 的范围共度元旦
    4. 当本次列车行驶在郑州—武汉途中,该旅客观察到太阳恰好位于车窗的( )
    A. 左前方 B. 右前方 C. 左后方 D. 右后方
    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与指针垂直的石盘组成。其工作的原理是,将指针朝向北极星固定,通过观察指针在石盘刻度上的投影来判断时间。下图为我国某地某日日晷影像照片。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 图示时刻太阳的方位为( )
    A. 东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西南方向
    6. 若图中日晷指针与地平面的夹角为39.5∘ ,日晷指针阴影与图中虚线完全重合时北京时间为12:12 ,则日晷所在地的经纬度为( )
    A. 34.5∘N,120∘E B. 39.5∘N,117∘E C. 34.5∘N,116∘E D. 39.5∘N,121∘E
    一轮复习学练答案
    自主学编号06
    基础整合:考点一①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 ②北回归线 ③c ④南回归线 ⑤a ⑥赤道 ⑦b ⑧北回归线 ⑨南半球 ⑩南回归线 ⑪北半球
    考点二①冬至 ②夏至 ③小于 ④大于 ⑤垂直 ⑥H+a=90∘
    考点三①昼夜长短 ②太阳辐射 ③太阳辐射 ④最长 ⑤最小 ⑥3 、4 、5 ⑪回归线
    学以致用:
    考点一1 D[解析]读表中数据可知,在连续三个月中,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在递减;由公式正午太阳高度H=90∘− 纬度差可知,第一次测量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直射10∘N ),第二次测量时太阳直射赤道,第三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太阳直射10∘S ),所以三次测量北京昼长的变化是先昼长夜短,后昼渐短夜渐长,至昼短夜长。
    2 C[解析]结合上题分析知,从第一次测量到第三次测量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说明第二次测量时是当地的秋分日。
    3 B[解析]该地位于110∘E ,北京时间12:10 时,当地为11:30 ;太阳位于正南偏东方位,影子朝向正北偏西;图示观测点与石柱处于一条直线,该直线与影子垂直,即影子位于观测点的左方90∘ 方向;据此可判断影子朝向的偏东方向为正北,即与②指向标一致,故B正确。
    4 C[解析]一周后的相同时刻,石柱的影长变长说明同一时刻太阳高度变小;该地位于40∘N ,则太阳直射点应向南移动,据此可排除A、B选项;图示影长3.2 m 、石柱高度6.6 m ,结合观测时当地为11:30 ,可判断观测当日正午太阳高度大于60∘ ;因当地位于40∘N ,则观测当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第二次观测日期可能为8月20日前后,即C正确,D错误。
    5 D[解析]把四个楼影编号如下图,仔细观察下图,楼房西侧的影子1最长,是冬至日8:00 的楼影;影子2是冬至日16:00 的楼影;影子3是夏至日8:00 的楼影;影子4是夏至日16:00 的楼影。影子3和影子4是判断城市的关键,当地8:00 影子朝向西南,16:00 影子朝向东南,则判定当地夏至日正午太阳一定位于当地正北,即夏至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在当地以北,结合选项可知只有海口符合,故答案选D。
    6 C[解析]注意此题中休闲广场的形状特点。住宅楼的高度一致,则主要看楼房的位置和影子的长度。冬至日的太阳高度小,楼房影子更长,排除A、B项。冬至日8:00—12:00 的太阳高度小,楼房影子更长,而且此期间太阳位于东南天空,休闲广场呈西南—东北方向延伸,此时被东南侧三栋楼的影子遮挡面积最大,C正确。
    考点二1 D[解析]根据题意,该地不可能位于南北回归线及其之间,因为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为90∘ ,最小正午太阳高度也大于0∘ ,故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或南回归线以南。以北回归线以北为例,甲是该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乙是该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设该地纬度为X ,列公式计算:H甲+H乙=90∘ ,H甲=90∘−X−23.5∘ ,H乙=90∘−X+23.5∘ ,最后得出H乙=21.5∘ ,故选D。
    2 D[解析]本题以窗户遮阳板设计原理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相关知识。位于北半球的福建夏季应将遮阳板放下,避免因强光照射导致室内温度太高,冬季收起遮阳板,让尽可能多的光线进入教室,以改善教室热量和采光条件。因此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是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北半球冬至日,此时南极圈以南地区为极昼。故选D。
    3 A[解析]济南纬度比福建高,冬、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均比福建小,因此为了达到和福建一样的效果,济南可以通过降低遮阳板安装高度或加长遮阳板来实现。故选A。
    4 D[解析]正午时刻客厅太阳光照射面积达最大时为冬至日,由材料可知冬至日日出方位东偏南约27∘ 。由材料和图示信息可知,东面为墙体,阻挡了视线,A 观测点只能看到东偏南大约45∘ 的位置,因此看不到日出。西面为落地玻璃窗,冬至日时日落于西南方,能够看到日落。
    5 B[解析]由图示信息可知,只有当正午太阳高度小于59∘ 时,正午太阳光能够照射进客厅。该地位于北纬30∘ ,由“正午太阳高度=90∘− 纬度差”得知,当太阳直射点在南纬1∘ 到南回归线之间,该地正午太阳高度都小于59∘ 。日期大约在9月23日到次年3月21日之间,大约6个月。
    考点三1 B[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及四季。据丁发的信息可知丁位于北极地区且北半球昼短夜长,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甲所在地即将迎来夏天,应位于南半球;乙所在地冬季临近,应该是北半球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丙所在地秋季临近,说明纬度比乙所在地低,B项正确。
    2 D[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A、B项错误;北温带地区冬季临近,C项错误,D项正确。
    3 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立春为2月3日或4日、惊蛰为3月5日或6日、芒种为6月5日或6日、寒露为10月8日前后。根据图中日出、日落时间可算出,该日昼长不到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可排除芒种,C错;根据图中气温越来越高,可判断出太阳直射点应向北移,可排除寒露,D错;根据大多最低气温已经在0℃ 以上,可判断出可能为3月,2月北京为冬季,气温较低,A错,B正确。
    4 C[解析]由上题可判断出此时为3月,太阳直射点向北移,黄淮海平原开始春耕。东北地区夏季多雷雨天气,长江中下游夏季进入伏旱。
    自主练编号06
    1 C[解析]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可得,该地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12:30 ,进而计算得出该地经度大致为113∘E ,排除B、D项。根据观测期间该地的昼长,推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广州正午太阳高度范围为67∘ 90∘ ,郑州正午太阳高度范围为62∘ 75∘ 26' 。与观测数据比对,该地可能位于郑州。
    2 C[解析]根据表中观测数据可知,观测期间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长在变短,说明处于6月22日—9月23日这一时间段。南极正值冬季,非科考工作黄金期,也不是工作繁忙期,A错误。地球处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B错误。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在向南运动,则北极附近的极昼范围在缩小,C正确。此时全球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D错误。
    3 D[解析]该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1:20 ,结合地方时计算公式可得该地经度为130∘E ,结合图文材料可知当地地理坐标为45∘N,130∘E ,据此推断该校位于东北地区。
    4 A[解析]结合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推断,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据此判断该日可能为春分日或秋分日。
    5 B[解析]2月4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影子朝向西北方向,同时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时太阳位于王老师的左侧,因此王老师正面向西南方向。
    6 B[解析]要在同时刻同地拍到同样影长和影子方向,要求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相同,因此另一个日期与2月4日(立春)关于夏至日对称,应为11月7日,与立冬接近,此时气温开始下降,昼渐变短。
    7 D[解析]图示信息显示该城市的昼长约为14小时,太阳辐射最强时约为北京时间14时,此时该城市地方时为12时,两地时间相差约2个小时,东早西晚,故该城市应为拉萨91∘ 06'E 。
    8 C[解析]地方时12时太阳高度角最大。
    9 B[解析]结合材料信息,该学校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教室1南面有楼梯等阻挡,采光不好;而教室3和教室4南面缺少遮挡,有强光射入;符合要求的只有教室2。
    10 D[解析]当教室4正午屋内地面光照面积不断增大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昼不断缩短、太阳直射点向南移。
    11(1)F 小 [解析]由图2判断F 最接近日出时段(影子与太阳所在方向相反,此时日出的方向是东北方向)。由日出东北、日落西北知此时正值夏半年,正午太阳高度较大,住户客厅内的正午光照面积较小。
    (2)( 小区位于36∘ 34'N ,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30∘ ;正午时,楼的影长约为34.6 m ,远大于楼间距20 m 。 )[解析]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得,该小区12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0∘ ,求得此时楼影长约为34.6米,远大于楼间距20米。
    (3)( 楼房间距应比上海宽。该城市纬度比上海高,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比上海小。 )[解析]该城市比上海纬度高,冬至日楼影较长,故楼间距应比上海宽。
    素养演练1 B[解析]“追日屋”水平转动角度最大意味着这一天昼最长,根据二十四节气顺序,与春分、白露、立冬相比,芒种昼最长。
    2 D[解析]正午房顶太阳能电池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房顶太阳能电池板与水平面夹角最大,即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四地中哈尔滨纬度最高,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
    3 D[解析]列车7:21 离开青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当日日出时间为7:30 左右,青岛在北京南部,日出更早,所以列车驶离青岛站时,当地天空已经放亮;列车向西行驶,西部时间比东部晚,因此途中的日落晚于青岛;列车时刻为统一的北京时间,重庆与120∘E 经度差为14∘ ,相差56分钟,因此到达重庆北站时当地地方时为21:30 ;列车驶离徐州东站时,时间为12:05 ,可以算出此时0:00 的经线与120∘E 相差12小时5分钟,可知0:00 经线约为61∘W ,因此1月1日的范围约为61∘W—0∘—180∘ ,共跨约241∘ ,小于全球的3/4 。
    4 B[解析]行驶在郑州—武汉途中的时间是13:45—16:06 ,在此期间,太阳位于西南方,列车向南行驶。因此太阳位于车窗的右前方。
    5 C[解析]由题可知,日晷指针朝向北极星固定,日晷晷面朝北,反面朝南,左侧为东,右侧为西,此时图中日影位于西北侧,太阳应位于东南侧。
    6 B[解析]若图中日晷指针与地平面的夹角为39.5∘ ,则北极星的仰角为39.5∘ ,根据北半球某地北极星仰角和当地纬度相等的规律,该地纬度为39.5∘N 。日晷指针阴影与图中虚线完全重合时,日影朝正北,当地地方时为12时,此时北京时间即120∘E 的地方时为12:12 ,当地比北京时间晚12分钟,两地经度差3∘ ,所以该地经度为117∘E ,日晷所在地的经纬度为39.5∘N,117∘E 。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位置,认知正午太阳高度和季节的变化特点。
    2.综合思维:分析光照图,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
    3.地理实践力:观测物体影子变化、楼间距、太阳能热水器安装等,分析其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关系。
    北半球节气
    达最大值的地区
    达最小值的地区
    夏至日
    ⑧ 及其以北各纬度
    ⑨ 各纬度
    冬至日
    ⑩ 及其以南各纬度
    ⑪ 各纬度
    春、秋分日
    赤道
    南北两极点
    地区
    最大值
    最小值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一次最大值(6月22日前后)
    一次最小值(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一次最大值(12月22日前后)
    一次最小值(6月22日前后)
    南北回归线之间(除赤道外)
    两次最大(太阳直射时最大)
    一次最小(南半球出现在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出现在12月22日前后)
    赤道
    两次最大(3月21日前后和9月23日前后)
    两次最小(6月22日前后和12月22日前后)
    北半球冬季(1月)
    北半球夏季(7月)
    地球公转规律
    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快
    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慢
    直射点位置
    太阳直射南半球,向赤道方向移动
    太阳直射北半球,向赤道方向移动
    昼夜长短变化
    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正午太阳高度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物影最短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物影最短
    太阳升落方位
    东南升西南落(极昼、极夜区域除外)
    东北升西北落(极昼、极夜区域除外)
    日出、日落时间
    北半球各地日出时间晚于6点,日落时间早于18点
    北半球各地日出时间早于6点,日落时间晚于18点
    影响类型
    表现
    昼夜长短影响作息时间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影响着人们的作息时间。夏半年,昼长夜短,日出较早,日落较晚,上班、上课时间较早,下班、放学时间较晚;冬半年相反
    地转偏向力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地转偏向力对水流流向和风向影响显著,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例如北半球平直河道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影响港口和聚落选址;由于近地面受热和地转偏向力导致的“龙吸水”现象影响渔民捕鱼;等
    确定房屋的朝向
    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方位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房屋坐北朝南
    确定楼间距、楼高
    楼间距取决于楼高和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修建楼房的基本要求是底层住户在冬至日可获得阳光照射。根据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和楼高可计算楼间距
    计算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角度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地面之间的夹角,使太阳光与集热板呈直角
    乘车位置的选择
    乘车时冬季可选择在有阳光照射的一侧乘坐,夏季则选择在避开阳光的一侧乘坐。乘坐时要根据太阳方位、乘坐时间和行进方向等选择合理的乘坐位置
    昼夜长短与升旗时间
    每天天安门广场国旗升旗时间与日出同步。夏季昼长夜短,日出较早,冬季日出较晚,因此夏季升旗时间早,冬季升旗时间较晚
    影响类型
    表现
    日晷(古代计时方法)
    在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投下的影子的长度和方向不断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晷针的影子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以此来显示时刻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中原地区气候特点和农事概况的重要反映。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而且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文化观念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60∘
    50∘
    40∘
    日期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正午太阳高度
    第一天
    05:51
    19:08
    62.7∘
    第二天
    05:52
    19:06
    62.3∘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停车时间
    运行时间
    青岛
    始发
    7:21


    济南
    10:03
    10:05
    2分钟
    2小时42分
    徐州东
    11:45
    12:05
    20分钟
    4小时24分
    郑州东
    13:42
    13:45
    3分钟
    6小时21分
    武汉
    16:06
    16:12
    6分钟
    8小时45分
    重庆北
    22:26
    终点

    15小时5分

    相关试卷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过关训练第4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过关训练第4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含解析),共8页。

    专题三 地球的运动 第2讲 地球的公转(讲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专题三 地球的运动 第2讲 地球的公转(讲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识点,知识梳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讲与练第6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含详解):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讲与练第6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含详解),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球的公转,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