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第2讲 等高线图 自主学练案(附答案) 人教版新教材 高三地理 一轮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第2讲 等高线图 自主学练案(附答案) 人教版新教材 高三地理 一轮复习,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相关计算,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判读与应用,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等高线地形图中“面”的选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整合
阅读教材和教参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并速记。
考点一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相关计算
1.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读下图,完成相关内容。
1)海拔(绝对高度):某地高出① 的垂直距离。
图中甲点海拔为② 米,乙点海拔为③ 米。
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图中甲点和乙点的相对高度是④ 米。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内容。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特征。
2 ) A处海拔(H):⑫ 。A 、B 的相对高度△H :⑬ 。
3)D 处陡崖顶部的海拔(H) :⑭ 。陡崖的相对高度△H :⑮ 。
4)甲处等高线稀疏,坡度⑯ ;乙处等高线密集,坡度⑰ 。
5)该区域地形以⑱ 、丘陵为主。
6)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可以归纳为: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相等;⑲ 全图一致(特别说明的除外);等高线⑳ (同一幅图上由于图幅所限,等高线可能不闭合),等高线重合处为㉑ ;等高线㉒ 处坡度较大,稀疏处坡度较小。
考点三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判读与应用
读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
1)看海拔:A点(起点)海拔在① 之间,B 点(终点)海拔在② 之间。
2)看极值: a 点海拔在③ 之间,b 点海拔在④ 之间,c 点海拔在⑤ 之间。
3)看地势起伏:从A 到B 经历了⑥ —降低—⑦ —缓慢降低的过程。
4)绘制剖面图(见右上图):结论:地形剖面图是以⑧ 为基础转绘成的,它反映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按某条直线下切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状况。
能力突破
考点一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相关计算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H相=H高−H低二、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计算
T差=0.6℃⋅H相/100 m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从等高线地形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 。
2.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已知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约 0.6℃/100m)可以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
3.估算陡崖的高度
1)陡崖的相对高度ΔH:n−1d≤ Δ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二章 行星地球 第4讲 地球的公转(二) 自主学练案(附答案) 人教版新教材 高三地理 一轮复习,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与应用,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二章 行星地球 第3讲 地球的公转(一) 自主学练案(附答案) 人教版新教材 高三地理 一轮复习,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球公转特征与黄赤交角,昼夜长短的变化与计算,昼夜长短的判断与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二章 行星地球 第2讲 地球的自转 自主学练案(附答案) 高三地理 一轮复习,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与地转偏向力,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昼夜交替与晨昏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