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陕西省宝鸡市中考数学模拟押题预测试卷
展开1.已知有理数a,b所对应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有( )
A. a+b>0B. b−a<0C. ab>0D. |a|>b
2.如图是一个正方体六个面的展开图,则文字“当”在原正方体中所对面的文字是( )
A. 有 B. 理 C. 想 D. 能
3.一次数学活动中,小明将长方形纸带沿AB折叠,量得∠1=65°,则∠2的度数是( )
A. 50°B. 40°C. 30°D. 20°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3x)3=−9x2B. 7x+5x=12x2
C. (x−3)2=x2−6x+9D. 3x2⋅4x2=12x2
5.函数y=kx和y=−kx−2(k≠0)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6.如图,在▱ABCD中,已知BC=14,AB=10,∠BCD的平分线CP交AD边于点P,则AP的长为( )
A. 2B. 4C. 6D. 8
7.如图,在△ABC中,∠A=40°,BC=3,分别以点B,C为圆心,BC长为半径在BC右侧画弧,两弧交于点D,与AB,AC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E,F,则阴影部分的面积和为( )
A. 3π2B. 5π2C. 5π3D. 2π
8.抛物线y=ax2+bx+c(a≠0)的对称轴是直线x=−1,其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①abc<0;②(4a+c)2<(2b)2;③若(x1,y1)和(x2,y2)是抛物线上的两点,则当|x1+1|>|x2+1|时,y1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9.下列各数:3.14159,−38,0.131131113⋯(每相邻两个3之间依次多一个1),−π,17, 8, 0.9中,无理数有______个.
10.已知点(2,y1),(3,y2)都在反比例函数y=k+1x的图象上,且y1>y2,则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11.第二十四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徽的设计基础是1700多年前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如图,在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DAE,△ABF,△BCG,△CDH)和中间一个小正方形EFGH拼成的大正方形ABCD中,连接BE.若△EBF的内切圆半径为1,小正方形EFGH的面积为16,则大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______.
12.如图,在△ABP中,AP=2 2,BP=4,分别以AP、AB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PMN和正方形ABCD,连接DP,当DP取最大值时,AB的长是______.
(14题) (15题) (16题)
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边长为1的正六边形OABCDE绕点O顺时针旋转n个45°,得到正六边形OAnBnCnDnEn,当n=2024时,正六边形OA2024B2024C2024D2024E2024的顶点C2024的坐标是______.
三、解答题:本题共13小题,共81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4.(本小题5分)解分式方程:1−xx−1=2(x−5)(x−1).
15.(本小题5分)
计算 8−1 3−2−(13)−1÷ 3+(1− 2)2+(π−3)0.
16.(本小题5分)
解不等式组x+5≥4(x−1)4x−53>x−2,并写出它的整数解.
17.(本小题5分)
如图,已知⊙O经过A,C,D三点,点D在BA边上,CD⊥AC,∠A=∠BCD.
(1)求作⊙O;(请保留尺规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求证:BC是⊙O的切线.
18.(本小题5分)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是AD边上一点.
(1)过点E作AB的平行线EF,交BC于点F(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在(1)的条件下,求证:△BAE≌△EFB.
19.(本小题5分)
在由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原点O及△ABC的顶点都在格点上.
(1)点A,B,C的坐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求△A1B1C1的面积.
20.(本小题5分)
数学课本中有《格点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有关正多边形的折纸》、《精彩的分形》等阅读材料.某兴趣小组准备采用抽签的方式确定学习内容,将题目制成外观相同的A,B,C三张卡片.现将这三张卡片背面朝上,洗匀放好.
(1)从三张卡片中随机抽取一张,则抽到《精彩的分形》的概率为______.
(2)若从三张卡片中随机抽取两张,请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恰好选中《格点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和《有关正多边形的折纸》的概率是多少?
21.(本小题6分)
下面是某数学兴趣小组在项目学习课上的方案策划书,请仔细阅读,并完成相应的任务.
任务:
(1)由于项目记录员粗心,记录排乱了“解决过程”,正确的顺序应是______;
A.②→③→①→④
B.③→④→①→②
C.①→②→④→③
D.②→④→③→①
(2)若∠ODC=20°,则∠ABO= ______;
(3)请你说明他们作法的正确性.
22.(本小题7分)
某快递公司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计划购买A、B两种型号的机器人来搬运货物,已知每台A型机器人比每台B型机器人每天多搬运20吨,并且3台A型机器人和2台B型机器人每天共搬运货物460吨.
(1)求每台A型机器人和每台B型机器人每天分别搬运货物多少吨?
(2)每台A型机器人售价3万元,每台B型机器人售价2万元,该公司计划采购两种型号的机器人共20台,必须满足每天搬运的货物不低于1800吨,根据以上要求,设所需费用为w元,A种型号机器人的采购量为m台,当m为何值时所需费用最低?最低费用是多少?
23.(本小题7分)
为了解八年级学生的阅读情况,小华设计调查问卷,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调查了部分学生,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下面是其中的部分信息:
【a】将学生每天阅读时长数据分组整理,绘制了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表
八年级学生每天阅读时长情况统计表
八年级学生每天阅读时长情况扇形统计图
【b】平均每天阅读时长在60≤x<90的具体数据如下:
60、60、66、68、69、69、70、70、72、73、73、73、80、83、84、85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n= ______,图中m= ______;
(2)平均每天阅读时长在60≤x<90这组具体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
(3)若该校八年级共有学生500人,根据调查结果估计平均每天阅读时长少于一小时的学生约有______人.
24.(本小题8分)
¬如图,AB为⊙O的直径,点C、点D为⊙O上异于A、B的两点,连接DB,过点C作CE⊥DB,交DB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AC,AD,CD.
(1)若∠ABD=2∠BDC,求证:CE是⊙O的切线.
(2)若⊙O的半径为 5,tan∠BDC=12,求AC的长.
25.(本小题8分)
如图所示,图象G由图象G1和G2组成,其中图象G1是函数y1=x2−2x(x≤2)的图象,图象G2是函数y2=−12x2+2(x>0)的图象.
(1)若点(3,p)在图象G上,求p的值;
(2)已知直线l与x轴平行,且与图象G有三个不同的交点,从左至右依次为点A、B、C,若AB=1,求点C的坐标;
(3)当图象G上的点(x,y)满足−1≤y≤3时,记此时x的取值范围为M.设y3=−12x2+mx−1,若在M中总存在x0,使得y3>2,求此时实数m的取值范围.
26.(本小题10分)
数学的思考
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0,2),B(3,5),试在x轴正半轴上确定点P的位置,使得∠APB最大,并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
数学的眼光
(1)如图①,请说明∠AP1B>∠AP2B1;
数学的表达
(2)如图②,根据“垂径定理”,可知圆心C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l上,借助直线l的表达式及AC=PC,可以求出圆心C的坐标,从而得到点P的坐标,请写出具体的过程;
(3)如图③,延长线段BA交x轴于点D,连接BP、AP,当⊙C与DP相切时,通过求DP的长可得到点P的坐标,请写出具体的过程;
(4)如图④,已知线段AB,用尺规在射线MN上作出点P,使得∠APB最大(保留作图痕迹,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
项目课题
探究用全等三角形解决“不用直接测量,得到高度”的问题
问题提出
墙上有一点A,在无法直接测量的情况下,如何得到点A的高度?
项目图纸
解决过程
①标记测试直杆的底端点D,测量OD的长度.②找一根长度大于OA的直杆,使直杆斜靠在墙上,且顶端与点A重合;③使直杆顶端缓慢下滑,直到∠DCO=∠ABO;④记下直杆与地面的夹角∠ABO;
项目数据
…
组别
平均每天阅读时长(单位:分钟)
人数(单位:人)
A
0≤x<30
8
B
30≤x<60
n
C
60≤x<90
16
D
90≤x<120
8
2024年山东省中考数学模拟押题预测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中考数学模拟押题预测试卷,文件包含2024年山东省中考数学模拟押题预测试卷参考答案docx、2024年山东省中考数学模拟押题预测试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福建三明中考数学模拟押题预测试卷+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福建三明中考数学模拟押题预测试卷+答案,文件包含2024年福建省三明市中考数学模拟押题预测试卷pdf、2024年福建省三明市中考数学模拟押题预测试卷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山东青岛市中考数学模拟押题预测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青岛市中考数学模拟押题预测试卷,文件包含2024年山东青岛市中考数学模拟押题预测试卷docx、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