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024年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展开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共100分,选择题50分,非选择题5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考生将答案全部答在答题纸上,答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大雨过后,菜地里爬出许多蚯蚓,几只鸭子忙着享受“美食”。以上没有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 生物能进行呼吸
C.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D.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
【详解】大雨过后,土壤里缺水空气,菜地里爬出许多蚯蚓,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呼吸和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几只鸭子忙着享受“美食”,说明生物需要营养,因此ABD正确,C错误。
故选C。
2. 下图为细胞的分裂与分化及组织形成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裂所产生的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B. 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会发生改变
C. 射线辐射可导致细胞内相关基因发生变化进而癌变
D. 由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细胞聚集在一起构成组织
【答案】C
【解析】
【分析】多细胞生物体由小长大,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细胞生长使细胞的体积逐渐增大,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细胞群(组织)。试卷源自 试卷上新,欢迎访问。【详解】A.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了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平分,因此,正常体细胞分裂前后,细胞内的染色体数量保持不变。所以,细胞分裂所产生的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不发生改变,A错误。
B.细胞分化指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但分化后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因此,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不会发生改变,B错误。
C.细胞癌变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的。射线辐射可导致细胞内相关基因发生变化进而癌变,C正确。
D.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D错误。
故选C。
3. 如图是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相关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④①②③⑤
B. 步骤①中用稀碘液进行染色
C. 进行步骤③前不需要用清水漱口
D. 进行步骤④时需将盖玻片快速放下
【答案】B
【解析】
【分析】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简要步骤:擦 →滴(生理盐水)→刮→涂 →盖 →染 →吸。
题图中:①是染色,②是滴,③是刮,④是盖,⑤是涂。
【详解】A.题图中:①是染色,②是滴,③是刮,④是盖,⑤是涂。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简要步骤:擦 →滴(生理盐水)→刮→涂 →盖 →染 →吸,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③⑤④①,A不符合题意。
B.步骤①中用稀碘液进行染色,是细胞核着色便于观察,B符合题意。
C.进行步骤③前需要用清水漱口,防止食物残渣影响观察,C不符合题意。
D.进行步骤④盖盖玻片时,先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让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然后轻轻盖上,避免出现气泡,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下列关于植物类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藻类植物一般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B. 苔藓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C. 蕨类植物有真正的根、茎、叶,并分化出输导组织
D. 种子植物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详解】A.藻类植物结构简单,一般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的分化,A正确。
B.苔藓的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敏感,常作为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B正确。
C.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C正确。
D.种子植物包含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只有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D错误。
故选D。
5. 随着国内“异宠”市场的火爆,国外宠物进入国内的现象也逐渐增多,这给我国生物安全带来极大挑战。下列做法可能导致外来物种入侵的是( )
A. 个人及团体不随意引进、养殖、种植外来物种
B. 不想继续饲养“异宠”时,可在周围寻找适宜环境放生
C. 携带、寄递进出境动植物及其产品,要主动向海关申报
D. 不随意从网络上购买国外宠物、花草等动植物及其产品
【答案】B
【解析】
【分析】外来入侵物种是指传入定殖并对生态系统、生境、物种带来威胁或者危害,影响我国生态环境,损害农林牧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的外来物种。
【详解】A.个人及团体不随意引进、养殖、种植外来物种,一旦定殖,彻底根除难度大,严重影响入侵地生态环境,损害农林牧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A不符合题意。
B.不想继续饲养“异宠”时,不能随意放生,应主动与救助机构联系,将动物妥善处置,以防破坏生态环境,B符合题意。
C. 不要携带、寄递禁止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和其他检疫物进境,进出境动植物及其产品要主动申报,C不符合题意。
D.不随意从网络上购买国外宠物、花草等动植物及其产品,很可能出现部分物种携带海外病毒、细菌、寄生虫进入我国,或出现大规模的繁殖,使本地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的破坏,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仪器,它能帮助我们观察到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如图示显微镜结构和镜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转动c可使物像更加清晰
B. 视野最亮的镜头组合是①和③
C. 观察时,视野中的异物一定位于a或e上
D. 对光时,应转动d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图可知:a目镜、b粗准焦螺旋、c细准焦螺旋、d转换器、e物镜、f遮光器、g反光镜。据此答题。
【详解】A.c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A正确。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越小,镜头越短;目镜倍数越小,镜头越长,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视野最亮的镜头组合是①和④,B错误。
C.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a目镜、e物镜或玻片标本,C错误。
D.对光时,应转动d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D错误。
故选A。
7. 图甲、乙分别是黄瓜果肉细胞、口腔上皮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与乙相比,甲特有的结构是①细胞壁③叶绿体⑤液泡
B. 甲的⑤内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
C. 甲的①能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
D. 甲、乙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⑦线粒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详解】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是: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外有细胞壁,细胞质中有液泡和叶绿体等,动物细胞则没有,A正确。甲的⑤为植物细胞中的液泡,是由单层膜与其内的细胞液组成的;细胞液中贮存和积累有糖、蛋白质、磷脂、单宁、有机酸、植物碱、色素和盐类等,B正确。甲的①为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不能控制物质进出,C错误。⑦线粒体能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甲、乙都具有线粒体,D正确。
【点睛】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并学会区分动植物细胞。
8. 图为某同学绘制的概念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a是细胞核,b是基因,c是DNAB. d是叶绿体,能释放能量供细胞利用
C. e是线粒体,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D. 细胞的生活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遗传片段,一条染色体上携带着许多基因。
【详解】A.图中a是遗传信息的中心,a是细胞核;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所以b是DNA;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所以c是基因,A错误。
B.d表示叶绿体,制造有机物,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能量,B错误。
C.e是线粒体,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分解有机物,将化学能转变成细胞能利用的能量,C错误。
D.因为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体能够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能够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细胞的生活提供动力。细胞中的能量变化非常复杂,需要统一的指挥和控制。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这些信息其实就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生命大厦的蓝图。所以细胞的生活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D正确。
故选D。
9. 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下列实验可利用这一特性的有( )
①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②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③观察酵母菌④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⑤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A. ①②B. ①②④C. ①②③④D. ①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实验中常常利用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来验证淀粉是否存在。解此题从验证是否有淀粉的存在就用“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染色就不用“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
【详解】①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为证明唾液对淀粉有无消化作用,需要滴加碘液验证。
②在探究“种子的结构”实验中,在玉米种子的纵剖面上滴加碘液,发现玉米种子的胚乳部分变蓝色,从而证明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其主要的营养物质是淀粉。
③观察酵母菌,由于酵母菌细胞是无色透明的,在显微镜下不易观察它的结构,为了对比明显,用碘液染色,酵母菌除了细胞核染色外,还有淀粉粒能遇碘变蓝色。
④在探究“绿叶在光合作用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为验证绿叶在光下是否产生了淀粉也需要用碘液来验证。
⑤由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无色透明的,在显微镜下不易观察到细胞核的结构,为了使细胞结构能够清楚的显现出来,用稀碘液染色,而不是应用“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综上所述,只有①②③④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0. 光合作用的发现是众多科学家不断实验探索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实验的表达,正确的是( )
A. 海尔蒙特的实验说明,使柳树生长增重的物质来自土壤和水
B.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证明,植物每时每刻都能更新污浊的空气
C. 萨克斯的实验中,光照后的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直接加热,脱色后呈黄白色
D. 萨克斯的实验中,脱色后再用碘蒸气熏蒸黄白色的叶片,见光部分呈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蓝
【答案】D
【解析】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动力是光照,场所是叶绿体,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进行探究性实验时需要设置对照实验,除变量之外其他条件完全相同。
【详解】当时范•海尔蒙特的结论是绿色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主要是水,他当时不知道,增重的物质除了部分来源于水以外,主要还来源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A错误。植物在有光的条件下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B错误。酒精能溶解叶绿素。光照数小时后,摘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加热的目的是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避免叶绿素影响显色效果。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脱色时要隔水加热,C错误。滴加碘液并漂洗后,叶片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D正确。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11. 下列关于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原理的应用,错误的是( )
A. 米酒的酿制——利用了酵母菌的发酵作用
B. 酸奶的制作——利用了醋酸菌的发酵作用
C. 沼气的产生——利用了甲烷菌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
D. 食品的冷藏——低温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答案】B
【解析】
【分析】微生物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制酱要用到曲霉,制味精要用到棒状杆菌,利用青霉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详解】A.米酒是将糯米和甜酒曲(含酵母菌)按一定比例混合发酵而成,使用了发酵技术,A正确。
B.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具有甜酸风味,B错误。
C.农作物秸秆、人粪尿和禽畜粪尿中,有很多有机物。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下,甲烷菌利用这些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氢和二氧化碳结合生成甲烷。沼气的主要成分就是甲烷,C正确。
D.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一适宜的温度。故环境温度低,微生物生长繁殖速度慢,是因为低温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D正确。
故选B。
【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和保存中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12. 芒果等果实生长发育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呼吸跃变。呼吸跃变是指果实呼吸速率首先是降低,接着突然升高,然后又下降的现象。呼吸跃变的出现标志着果实成熟达到了可食的程度,有些芒果的果皮也由绿色逐渐变为黄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果实内的有机物可来自叶和果皮的光合作用
B. 适当提高芒果的贮藏温度,可加速果实的成熟
C. 适当提高氧气的浓度,就能延迟呼吸跃变的出现
D. 呼吸跃变的出现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呼吸作用是指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植物生活着的细胞无时无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是指在有光的条件下,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详解】A.光合作用能制造有机物,果实内的有机物来自叶和果皮的光合作用,A正确。
B.适当的提高温度可以加速果实内的淀粉会加速分解成糖类,促进果实的成熟,B正确。
C.氧气浓度增加,会促进呼吸作用,使呼吸跃变提前,C错误。
D.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呼吸跃变的出现是芒果果实成熟的标志,有些芒果的果皮变成黄色,有利于吸引动物取食而传播种子,利于适应环境,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故选C。
13. 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实验,某生物兴趣小组测定了晴朗的一天中大棚内某蔬菜释放氧气或吸收氧气的量(相对值)随时间的变化,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AB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B. BD段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进行
C. C点时光合作用释放氧的量与呼吸作用吸收氧的量相等
D. DE段光合作用释放氧的量小于呼吸作用吸收氧的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详解】A.光合作用需要光照条件,AB段还没有光照,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
B.BD段光照逐级增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进行,B正确。
C.C点是曲线和横坐标的交点,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相等,表现出既不吸收氧气也不释放氧气,C正确。
D.DE段在横坐标的上方,说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大于呼吸作用吸收氧的量,只是DE段的光合作用强度比D点前的略有下降,所以出现了曲线的下降,D不正确。
故选D。
14. 下图所示是某大米加工厂加工精白米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稻谷中的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
B. 精白米中有1片子叶
C. 胚芽米的营养成分主要储存在胚乳中
D. 环境条件适宜时,精白米不能正常萌发
【答案】B
【解析】
【分析】果实种子形成过程如图:
【详解】A.由果实种子形成过程图可知:稻谷中的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A正确。
B.精白米是去除全部的种皮和胚,只有胚乳,没有子叶,B错误。
C.水稻属于单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因此,胚芽米的营养成分主要储存在胚乳中,C正确。
D.环境条件适宜时,精白米缺少完整的胚,因此,不能正常萌发,D正确。
故选B。
15. 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②与肺动脉相连
B. 缺损导致左右心室相连通
C. 缺损导致主动脉运向全身的血液含氧量较低
D. ①、②及③、④之间有房室瓣,可防止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
【答案】D
【解析】
【分析】1.心脏的左右心房之间及左右心室之间被肌肉壁隔开,不相联通,使得心脏完全分成四腔,动脉血和静脉血不再混合,提高输送氧的能力。
2.正常情况下,室间隔是将左心室和右心室分隔开的组织,它的作用是确保血液流动的方向。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它指的是心脏的室间隔(心室之间的隔板)存在缺损或开放。在室间隔缺损患者中,室间隔上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孔洞,导致左右心室之间的血液混合。该疾病的严重程度可以因孔洞的大小和位置而有所不同。小的室间隔缺损孔洞可能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大的孔洞则可能导致血液大量混合,增加了肺血流的压力,导致心脏扩大和其他并发症。该病的症状可能包括心悸、发绀、疲劳、呼吸困难等。
【详解】A.心脏的四个腔分别与不同的血管相连。③左心房连通肺静脉、④左心室连通主动脉、①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②右心室连通肺动脉,A正确。
BC.在室间隔缺损患者中,室间隔上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孔洞,导致左右心室之间的血液混合。可见,缺损会导致左右心室相连通,从而导致主动脉运向全身的血液含氧量较低,BC正确。
D.同侧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朝向心室的房室瓣,房室瓣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使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可见,①右心房、②右心室及③左心房、④左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可防止血液从心室流向心房,D错误。
故选D。
16.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写道:“预防诸病……常习不唾地……”。现在看来,这正是倡导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A. 控制传染源B. 杀死病原体C. 切断传播途径D. 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C
【解析】
【分析】传染病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根据《千金方》的描述可知,想要预防疾病,应该注意不要随地吐痰,这正是倡导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7. 如图为胎盘和脐带示意图。胎盘内有许多绒毛,绒毛与绒毛之间充满了母体的血液;脐带与胎儿相连,内有脐动脉和脐静脉,连接它们的毛细血管位于绒毛内。胎盘的作用是( )
A. 产生卵细胞B. 进行物质交换C. 输送卵细胞D. 分泌雌性激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男性生殖系统包括:内生殖器: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腺;外生殖器有:阴囊、阴茎。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男性的性腺,能够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附睾主要是贮存和运送精子。输精管主要是输送精子。阴囊具有保护睾丸和附睾的作用。女性生殖系统主要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女性的性腺,能够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输卵管能输送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详解】AD.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能够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AD错误。
B.胎儿生活在母体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B正确。
C.输卵管能输送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C错误。
故选B。
18. 如图为白化病的系谱图。I、II、III分别代表三代人,相应基因用D、d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据图判断,白化病是一种显性遗传病B. II-6体细胞的基因组成是DD或Dd
C. II-5产生的精子染色体组成是22条+YD. II-3和II-4再生一个健康孩子的概率是3/4
【答案】D
【解析】
【分析】(1)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详解】A.根据某家族白化病的遗传图解可知:Ⅱ-3和Ⅱ-4均正常,而Ⅲ7患病,表明正常是显性性状,患病是隐性性状,因此根据Ⅲ-7个体的性状表现,可以推断该遗传病为隐性基因遗传病,A错误。
B.Ⅲ-9患病,其基因组成为dd,分别来自Ⅱ-5和Ⅱ-6,因此Ⅱ-6体细胞的基因组成为Dd,B错误。
C.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条+X染色体的精子或含22条+Y染色体的精子。Ⅱ-5表示男性,其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是22条+X或22条+Y,C错误。
D.若用D、d表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正常是显性性状,患病是隐性性状,由于Ⅱ-3和Ⅱ-4表现正常,Ⅲ-7患病,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根据遗传图解,Ⅱ-3和Ⅱ-4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健康的概率是75%,D正确。
故选D。
19. 某草地生态研究所调查了当地生物及相关指标后绘制了部分图示,据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1中共有五条食物链,蛇与鸟都属于最终消费者
B. 图2表示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D代表图1中的草
C.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分析,图2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D. 能量流动会沿着图3中丁→丙→甲→乙进行并逐级递减
【答案】D
【解析】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成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详解】A.图1中共有2条食物链;草→虫→鸟,草→虫→青蛙→蛇,蛇与鸟都属于最终消费者,A错误。
B.图2中D代表分解者,A代表生产者,B、C代表消费者,B错误。
C.图2中D代表分解者,A代表生产者,B、C代表消费者,从生态系统的组成分析,图2缺少非生物部分,C错误。
D.有毒物质会随食物链富集,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毒素含量越多,因此根据图3可知甲乙丙丁的食物关系为:丁→丙→甲→乙,而随食物链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D正确。
故选D。
20. 人体鼻腔在干燥、外伤等情况下,容易出现血管破裂而导致鼻出血。下列鼻出血后止血方法最科学、合理的是( )
A. 把头扬起防止血液流出B. 用手指捏紧鼻翼
C. 用普通软纸塞住鼻孔D. 用冰袋冷敷前额
【答案】B
【解析】
【分析】出血一般有内出血和外出血。①内出血是指体内器官的出血,一般不易诊断,如怀疑有胸部、腹部等内出血,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救治。②外出血是指体表的出血,在送往医院之前,应该先做必要的止血处理。外出血可分为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三种。最常见的是毛细血管出血,出血时血液呈红色,从伤口渗出,一般都能自行凝固止血。静脉出血时,血液呈暗红色,缓慢而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动脉出血时,血液呈鲜红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地涌出,若不及时止血,患者会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详解】A.鼻出血时,不要头部仰起,出血容易下咽,可能呛入呼吸道或肺,造成危险,A不符合题意。
B.发生鼻出血时,正确的急救方法是用双手手指按压住两侧鼻翼,也可单按压出血的一侧鼻翼,连续按压3到5分钟,通过按压减少出血,三五分钟后人的凝血功能发挥作用,流鼻血也就止住了,采取压迫止血法,止血效果最好,也是最安全的止血方法,B符合题意。
C.鼻出血不能用纸塞鼻子止血,一是普通软纸会有细菌,二是可能是使原本往外流的鼻血流到口腔、气管,咳嗽时会进入肺部,引起气管炎甚至肺炎,C不符合题意。
D.用冰袋冷敷前额,因为血管遇冷收缩,血流减少,对止血有一定作用,不过最常用的方法是采取压迫止血方法,效果最好最可靠,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1. 关于下图三种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属于原核生物B. 乙可以依靠芽孢繁殖后代
C. 丙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D. 三种生物都有细胞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观图可知:甲是酵母菌、乙是细菌、丙是病毒。
【详解】A.甲酵母菌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A错误。
B.乙细菌依靠分裂方式繁殖后代,芽孢不是生殖细胞,B错误。
C.病毒只营寄生生活,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C正确。
D.病毒无细胞结构,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D错误。
故选C。
22. 同学们在“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模拟实验中,在甲桶中放入10个白色小球和10个黑色小球(白球模拟X染色体,黑球模拟Y染色体),如图所示。那么乙桶中应放入( )
A. 任意20个小球B. 20个黑色小球
C. 20个白色小球D. 黑色、白色各10个小球
【答案】C
【解析】
【分析】男性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男性产生的精子含X和Y两种染色体的,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X的染色体。
【详解】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即含X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含有X染色体的。因此甲桶中放入10个白色小球和10个黑色小球(白色代表含有X染色体,黑色代表含有Y染色体)表示男性的XY性染色体,那么乙桶中应放入20个白色小球表示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
故选C。
23. 西尼罗热是由西尼罗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库蚊叮咬人畜而传播,目前无预防西尼罗热的疫苗。库蚊的发育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 )
A. 库蚊属于昆虫B. 库蚊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C. 在传播疾病过程中,①是传染源D. 清除积水可有效阻止库蚊繁殖
【答案】C
【解析】
【分析】传染病的基本环节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能流行。 昆虫的发育为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方式。库蚊的发育为完全变态发育,①成虫、②蛹。
【详解】A.库蚊的发育为完全变态发育,属于昆虫,A正确。
B.库蚊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发育,B正确。
C.传染病的基本环节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①是库蚊,属于传播途径,C错误。
D.蚊子的卵产在水中,幼体发育在税种进行,所以清除积水可有效阻止库蚊繁殖,D正确。
故选C。
24. 生物圈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海龟在海滩上产卵,说明爬行动物的生殖未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
B. 蝙蝠是会飞的哺乳动物,人类利用其回声定位原理仿生制造雷达
C. 藻类植物释放了大气中近90%的氧气,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
D. 利用野生水稻和普通水稻杂交培育新品种,这一育种过程利用了基因的多样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1)爬行类体表覆盖着角质的细鳞或甲,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用肺呼吸。因此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2)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
(3)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大都生活在水中。
(4)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
【详解】A.海龟属于爬行动物,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主要原因是爬行动物体内受精,在陆地上产卵,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防止水分的散失,A错误。
B.蝙蝠体表被毛,用肺呼吸,胎生和哺乳,属于哺乳动物,而不是鸟类,仿生是指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各种仪器设备,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发明了雷达,B正确。
C.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虽然这些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但由于数量庞大,因为在地球上70%的水域中全是藻类植物,具代谢速率极快,所以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够产生三百六十亿吨氧气,释放了大气中近90%的氧气,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C正确。
D.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所以利用野生水稻和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高产量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表明生物基因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D正确。
故选A。
25. 布洛芬是一种解热镇痛抗炎药,该药在人体内发挥药效的最低血药浓度为8.5μg·mL⁻1,过量用药会产生副作用。为研究如何科学用药,甲组服用布洛芬片剂,乙组服用相同剂量的布洛芬缓释胶囊,两组均于上午8:00服药并定时静脉抽血,测得平均血药浓度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甲组服药4h后,血药浓度最高
B. 若需再次服药,乙组应间隔6h
C. 服药后,片剂开始发挥药效的时间更早
D. 服药后,缓释胶囊的药效持续时间更长
【答案】B
【解析】
【分析】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
2.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详解】A.上午8:00服药,根据题干曲线图可知,甲组服药4h后(12:00),血药浓度最高,A正确。
B.上午8:00服药,乙组在16:00时,血药的浓度仍然不低于8.5μg·mL⁻1的有效浓度。所以,若需再次服药,乙组应间隔:16-8=8h,B错误。
C.根据题干曲线图可知,甲曲线的血药的浓度首先到达有效浓度。可见,服药后,片剂开始发挥药效的时间更早,C正确。
D.根据题干曲线图可知,乙曲线血药浓度位于有效浓度的时间跨度更多。这说明:服药后,缓释胶囊的药效持续时间更长,D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0分)
26. 盆栽小型瓜果是家庭绿色栽培的新时尚。今年春天,小明同学尝试种植番茄。她将番茄的种子种在土壤疏松的花盆里,浇上适宜的水分,放在阳台上培育,观察并记录了番茄生长发育的过程。
(1)萌发:7天后幼苗就出土了。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是___。种子萌发过程中,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___。
(2)生长:选用肥沃的土壤,为番茄幼苗的生长提供______。20多天后植株长高了。小明思考:植物晚上会与卧室里的人争夺氧气吗?她用______色塑料袋套在番茄植株上,6小时后,用玻璃瓶收集塑料袋内的气体,然后将燃烧的小蜡烛放入瓶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原因是______。
(3)开花:播种50天后番茄开花了。番茄花中重要的结构是______。株高约40厘米时,她给植株搭上支架,并将多余的侧枝掐掉(打权),以保证叶片制造的有机物通过______更多地运输到果实。
(4)结果:又过了一个月,果实陆续成熟了。小明发现果实里面有许多种子,它们是由花的____发育来的。
【答案】(1) ①. 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②. 胚根
(2) ①. 无机盐 ②. 黑 ③. 蜡烛熄灭 ④. 植物在黑暗处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3) ①. 花蕊(雄蕊和雌蕊) ②. 筛管
(4)胚珠
【解析】
【分析】1.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
2.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
3.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
4.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小问1详解】
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种子萌发时,首先种子吸水膨胀,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植物的根,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子叶为其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小问2详解】
肥沃的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盐。所以,选用肥沃的土壤,是为番茄幼苗的生长提供无机盐。由于植物体在黑暗处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使塑料袋内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所以,将燃烧的小蜡烛放入收集塑料袋内气体的玻璃瓶中,蜡烛会熄灭。
【小问3详解】
雄蕊的花药中有花粉,花粉中含有精子,雌蕊的子房中有胚珠,胚珠中含有卵细胞,所以雄蕊和雌蕊(合称花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具有直接关系,是一朵花的主要结构。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因此叶片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果实。
【小问4详解】
受精完成后,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27. 人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参与生命活动,同时将代谢废物排到外界环境中。下图为人体某些生理过程的概念图,小写字母代表人体器官,大写字母代表心脏的有关结构,序号代表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和e代表的器官分别是______,小肠中参与脂肪消化的消化液有______。
(2)从消化系统获得的营养物质最先到达心脏的[ ]______,从呼吸系统获得的氧气最先到达心脏的[ ]______;经血液循环这些物质被送到组织细胞,参与生命活动。
(3)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经过[__]过程,进入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
(4)图中人体排泄的途径有______(填序号)。
(5)组成i的基本单位中,将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连接”起来的结构是______。
(6)从上述分析可知,构成人体的各系统在结构上相互独立,在功能上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生命活动,这体现了人体是一个______(生物学观点)。
【答案】(1) ①. 咽、肺 ②. 胆汁、肠液、胰液
(2) ①. C右心房 ②. A左心房
(3)④ (4)②⑤⑥
(5)肾小球 (6)统一的整体
【解析】
【分析】图中①吸气、②呼气、③氧气和营养物质、④二氧化碳等废物、⑤排汗、⑥排尿、⑦排遗、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a咽、b喉、c气管、d支气管、e肺、f食道、g胃、h大肠、i肾脏。
【小问1详解】
呼吸系统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结合题图可知,a是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共有的器官,是咽,e代表的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肺。
小肠内有肠腺,肠腺分泌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通过胰管输送到小肠内,肠液和胰液中含有消化脂肪、蛋白质和糖类的酶;胆管输送胆汁到小肠内,胆汁无消化酶。因此,小肠内的消化液中含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便于消化脂肪。
【小问2详解】
小肠处吸收的营养物质要运输到头部,首先需要通过下腔静脉进入心脏的C右心房;外界空气中的氧气通过呼吸运动进入鼻腔,然后经过呼吸道进入肺部。在肺部,氧气通过气体扩散作用进入血液,经肺静脉首先到达心脏的A左心房,经血液循环这些物质被送到组织细胞,参与生命活动。
【小问3详解】
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的变化: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把氧气输送给细胞,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经过④过程,进入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
【小问4详解】
人体内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结合题图可知,人体排泄的途径有②呼气、⑤排汗、⑥排尿。
【小问5详解】
肾小球实际上是一个弯曲盘绕的毛细血管球,对血液起滤过作用,因此它属于循环系统;肾小球与肾小囊构成肾小体,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单位,肾单位是构成肾脏的基因单位,因此肾小球又属于泌尿系统的结构。可见,组成i肾脏的基本单位(肾单位)中,既属于泌尿系统又属于循环系统的结构是肾小球。
【小问6详解】
人体的各个系统既具有各自的功能,但又不能独立的完成各自的功能,例如人在运动时,需要呼吸、循环、排泄等器官系统的相互配合、协调活动。从上述分析可知,构成人体的各系统在结构上相互独立,在功能上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生命活动,这体现了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8.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主要是通过眼、耳、鼻、舌和皮肤等器官获取,获取的信息再通过神经系统传递,进而形成不同的感觉。图一为耳的结构,图二为鼻腔内的嗅黏膜。
(1)试题反射来的光线,会在左右两眼的______上分别形成一个倒立的物像,而你看到的却总是一个正立的物像,原因是大脑皮层对______传递来的信息做了重建和整合两种处理。
(2)当铃声响起,监考老师“开始考试”的指令会依次经过______(用图一字母和→表示)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______,最终在______形成听觉。
(3)图二中①为嗅觉神经元的______。警犬的嗅觉远远好于人类,请结合图2从结构上推理可能的原因:______(写出其中一条即可)。
(4)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人的体温总能保持相对恒定,这种恒定是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感受外界温度变化的感受器主要分布于______。
【答案】(1) ①. 视网膜 ②. 视神经
(2) ①. a→b→e ②. 神经冲动 ③. 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3) ①. 树突##突起 ②. 警犬的嗅觉神经元的数量多##神经元的树突的数量多
(4)皮肤
【解析】
【分析】图1中:a外耳道,b鼓膜,c耳蜗,d半规管,e听小骨。图2中:①树突。
【小问1详解】
试题反射来的光线穿过角膜、瞳孔,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反射来的光线会在左右两眼的视网膜上分别形成一个倒立的物像。然而,大脑皮层对视神经传递的信息进行了两种处理:一种是右眼的信息传到大脑左半球处理,另一种是左眼的信息传到大脑右半球处理。由于大脑皮层的处理,我们在感知时会将两个倒立的物像合成为一个正立的物像。
【小问2详解】
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可见,监考老师“开始考试”的指令会依次经过a(外耳道)→b(鼓膜)→e(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小问3详解】
神经元细胞由胞体和突起构成,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神经元的这些突起,有利于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便于接受和传递信息。图2中①为嗅觉神经元的树突。警犬的嗅觉远远好于人类,结合图2从结构上推理两种可能的原因是:狗的嗅觉神经元数量远比人的多;警犬的神经元树突数量多。
【小问4详解】
人的体温能够相对恒定是由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皮肤是主要感受外界温度变化的器官,它具有感受温度的感受器,可以向大脑传递温度信息;当外界温度变化时,这些感受器会发送信号给大脑,并激活神经和激素反应,以维持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这种调节机制使得我们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温度,从而保持身体功能的正常运作。
29. 近年来,西瓜育种和栽培技术的进步使果实产量不断提高。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为提高西瓜抗枯萎病的能力,农业生产中常使用南瓜幼苗作为砧木,嫁接培育西瓜。下图是西瓜的培育过程示意图。
①嫁接成活关键是______。
②西瓜果肉性状分析:西瓜果肉是由______发育来的;西瓜果肉的红色对黄色为显性,将纯种红瓤西瓜的花粉授到纯种黄瓤西瓜的柱头上,则所结西瓜果肉为红色的可能性是______,种子中胚的基因组成是______。
(2)大面积种植西瓜时,修剪侧蔓是最繁重的一环,而且侧蔓太多,结出的果实产量反而会下降。生产中,人们偶然发现了一种无需修剪侧蔓的西瓜新品种“无杈早”。为研究无权性状的遗传规律,农业技术人员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欲判断这一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再取实验中______子代进行杂交:
①若后代性状出现______,则无杈是显性性状,有杈是隐性性状;
②若后代性状出现______,则有杈是显性性状,无杈是隐性性状。
(3)为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人们栽培的西瓜有很多品种,如药西瓜、饲用西瓜、黏籽西瓜、缺须西瓜等等,西瓜品种多样是______的结果。
【答案】(1) ①. 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②. 子房壁 ③. 0 ④. Tt
(2) ①. 无杈 ②. 既有无杈又有杈(出现有杈性状) ③. 全部为无杈
(3)人工选择
【解析】
【分析】在生产实践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不断选择和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叫做人工选择。嫁接成活的关键是砧木的形成层与接穗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小问1详解】
嫁接成活的关键是:砧木的形成层与接穗的形成层紧密结合。西瓜果肉是由子房壁发育来的,红色对黄色为显性。将纯种红瓤西瓜的花粉传授到纯种黄瓤西瓜的柱头上,完成受精形成的受精卵内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本,以来自母本,受精卵的基因组成为Tt。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胚,所以种子的胚的基因组成为Tt。所结西瓜果肉的基因组成与母本相同,所以为红色的可能性是0。
【小问2详解】
子代中有杈和无杈的比例为1:1,要判断这一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再取实验中无杈子代进行杂交。若后代性状全部为无杈(aa×aa→aa),则有杈是显性性状,无杈是隐性性状。 若后代性状出现无杈和有杈两种(Aa×Aa→AA、 Aa和aa,其中aa为有杈),则无杈是显性性状,有杈是隐性性状。
【小问3详解】
在生产实践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不断选择和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叫做人工选择。所以为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人们栽培的西瓜有很多品种,如药西瓜、饲用西瓜、黏籽西瓜、缺须西瓜等等,西瓜品种多样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30. 图一表示与中华凤头燕鸥有关的部分食物链;图二是胶州湾湿地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E表示生物,①~⑥表示生理过程。
(1)鸟类飞行消耗大量能量,中华凤头燕鸥可通过图一中______条食物链来获取能量,若中华凤头燕鸥的质量增加1kg,最少需要浮游植物______。
(2)图二包含了其中的一条食物链,中华凤头燕鸥对应的字母是______。从能量供应的角度,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特征有______(答出一条)。
(3)鸟类产生的大量粪便及动植物遗体被图二中的______(填字母)分解成______,可供植物吸收和利用。此外,动物也能够通过图二所示的______(填序号)过程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胶州湾饵料丰富,中华风头燕鸥等鸟类在此栖息、育雏。一对中华凤头燕鸥一年只产1枚卵,由父母轮流孵卵和共同育雏。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这属于______行为。
(5)有十余条河流汇入胶州湾,若大量排放污水将会破坏胶州湾的生态平衡,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______能力是有限的。
【答案】(1) ①. 5 ②. 25kg
(2) ①. E ②. 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心率快;呼吸作用旺盛;双重呼吸
(3) ①. B ②. 简单的无机物(水、无机盐、二氧化碳) ③. ④⑤⑥
(4)先天性 (5)自我调节
【解析】
【分析】图中A生产者、B分解者、CDE消费者、①光合作用、②④⑤⑥呼吸作用、③分解作用。图中的食物链:A→C→D→E
【小问1详解】
图中有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沙丁鱼→中华凤头燕鸥、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滩涂蟹→中华凤头燕鸥、浮游植物→滩涂蟹→中华凤头燕鸥、浮游植物→蛎虾→中华凤头燕鸥鸟、浮游植物→蛎虾→乌贼→中华凤头燕鸥鸟共计5条食物链。中华凤头燕鸥位于各食物链的顶端,因此,中华凤头燕鸥可通过图一中5条食物链来获取能量。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若中华凤头燕鸥的质量增加1kg,需要浮游植物最少的食物链就是最短的食物链,即浮游植物→滩涂蟹→中华凤头燕鸥或浮游植物→蛎虾→中华凤头燕鸥鸟。要使中华凤头燕鸥的体重增加1kg,最少需要1÷20%÷20%=25(kg)浮游植物。
【小问2详解】
图二包含了其中的一条食物链A→C→D→E,中华凤头燕鸥对应的字母是E。从能量供应的角度,鸟食量大,食物消化时间短,直肠短粪便及时排出,使鸟在飞行过程中及时获取充足的能量和减轻体重。
【小问3详解】
鸟类产生的大量粪便及动植物遗体等被B分解者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可供植物吸收和利用。此外,动物也能够通过④⑤⑥呼吸作用过程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小问4详解】
一对中华凤头燕鸥一年只产1枚卵,由父母轮流孵卵和共同育雏。从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这属于先天性行为。
【小问5详解】
有十余条河流汇入胶州湾,若大量排放污水将会破坏胶州湾的生态平衡,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31. 月季切花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但瓶插观赏期较短。研究发现茎皮层的光合作用与切花品质和观赏期有密切关系。
(1)月季切花的茎呈现绿色,图1为茎段示意图。皮层细胞中有______,内含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光是光合作用的必的要条件,不同光照强度下皮层光合作用强度不同。
(2)为探究茎皮层光合作用对月季切花品质和观赏期的影响,科研人员利用图2所示装置开展实验。每天测算花朵直径的增长率,直到花朵萎蔫、观赏期结束,结果如图3。
①图2中A试管不做处理,B试管用多层保鲜膜包裹,C试管用黑纸包裹,分别对应了图3中______三种条件。
②实验过程中需保证光照培养箱中______(至少填写2个)等条件一致。
③由图3可知,切花品质最好和观赏期最长的是______(填A、B或C)。
分析:皮层的光合作用可促使______增大;同时可______切花的观赏期。与无光照组相比,高光照组可将观赏期延长______天。
(3)基于上述研究,可采用______的方法延长切花观赏期。
【答案】(1)叶绿体 (2) ①. 高光照、低光照、无光照 ②. 水分、温度、二氧化碳浓度 ③. A ④. 花朵直径 ⑤. 延长 ⑥. 4
(3)增强光照强度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合成的有机物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食物和能量。
【小问1详解】
植物绿色部分含有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所以皮层细胞中有叶绿体,内含叶绿素,能吸收光能。
【小问2详解】
①图2中A试管不做处理有充足的光照,B试管用多层保鲜膜包裹光照比较弱,C试管用黑纸包裹没有光照,所以分别对应图3中高光照、低光照、无光照。
②对照实验保证单一变量原则,除光照强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且满足植株的正常生长。植株的光合作用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足够的二氧化碳,所以实验过程中需保证光照培养箱中水分、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一致。
分析图3可知,横坐标瓶插时间(观赏期)无光照8天,低光照10天,高光照12天,纵坐标花朵直径增长率自低到高分别为无光照,低光照,高光照。
③所以切花品质最好和观赏期最长是A高光照。
④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为花的开放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和能量,皮层的光合作用可促使花朵直径增大。
⑤切花品质好,观赏期长。
⑥与无光照组相比,高光照组可将观赏期延长4天。
【小问3详解】
通过探究发现光照强,花朵直径增长率增长率高,观赏期长,所以可采用增强光照强度的方法延长切花观赏期。亲代性状
子代性状及数量
有杈
无杈
无杈×有杈
156
168
2024年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学生版+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2024年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中考二模生物试题教师版docx、2024年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18,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九年级二模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18,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九年级二模生物试题,共5页。
2024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