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3年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中考生物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 将生长状态和大小都相同的甲、乙两棵杨树苗,分别在干旱和水分充足的环境中培养,其它条件相同。几年后,甲、乙树冠大小出现如图差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树冠大小差异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B. 甲树冠较小主要受非生物因素中水的影响
C. 甲、乙树冠大小的差异是可遗传的变异
D. 甲、乙树冠大小差异是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 马尾松是常绿植物,叶针形,能够耐低温和干旱。下列叙述 不 正 确的是
A. 制作临时切片时,应在载玻片中央滴清水 B. 叶肉细胞中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C. 气孔陷在表皮下,有利于减少水分散失 D. 保卫细胞的活动不影响叶的呼吸作用
3. 小华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并利用显微镜进行了观察(如图所示)。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 制作该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c→d→b→a
B. 该显微镜的最小放大倍数是400倍
C. 观察图象由甲到乙时,若视野模糊应调节1
D. 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上所滴液体与c所滴液体相同
4. 图甲、乙分别是黄瓜果肉细胞、口腔上皮细胞结构模式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与乙相比,甲特有的结构是①细胞壁③叶绿体⑤液泡
B. 甲的⑤内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
C. 甲的①能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
D. 甲、乙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⑦线粒体
5. 如图是绿色开花植物的部分形态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一中的3在发育成果实前需经过传粉和受精
B. 图二所示器官是由图一中的4发育而来
C. 图三中的a和b是由图二中的1发育而来
D. 植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可用图四中箭头来表示
6. 对如图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 ①可以寄生在②内,属于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
B. ②③④⑤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C. 形成芽孢是③特有的一种生殖方式
D. 它们都可以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的角色
7. 水约占成年人体重的60%,参与物质运输和细胞生命活动等。如图是某健康成年人一天24小时水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人体通过饮食摄入的水,主要在消化道的小肠被吸收进入血液
B. 血液由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其中一小部分水进入肺泡,经呼吸排出,大部分水回到心脏的左心房
C. 人体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D. 小西同学的杯子容量为400mL,正常饮食的情况下,他每天最好喝5杯水
8. 西西不小心手指被扎了一下,迅速缩手(如图)。完成该动作过程中,叙述正确的是( )
A. 肱二头肌舒张 B. 肱三头肌收缩 C. 骨提供能量 D. 关节起支点作用
9. 如图表示同一名受测者在奔跑、休息、慢跑三种活动中吸入气体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CD段,受测者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是18次
B. a点到b点表示吸气过程,受测者的肋间肌和膈肌收缩
C. AB段、CD段、EF段依次进行的是慢跑、休息、奔跑
D. 在EF段,受测者吸入气体总量增加是呼吸频率增加导致的
10.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通过平衡膳食餐盘(如图)宣传平衡膳食的理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肉蛋奶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B. 水果、蔬菜可提供维生素
C. 摄入食物的类别要多样 D. 摄入食物的量要适当
11. 人吃酸梅时,唾液分泌量增加,该反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结构基础为反射弧
B. 神经中枢在脑干
C. 效应器为唾液腺
D. 属于条件(复杂)反射
12. 如图是鸡卵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观察鸡卵的结构”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放大镜观察鸡卵,卵壳表面有很多小的凹陷
B. 将鸡卵放到温水中有气泡冒出,说明卵壳上有气孔
C. 将鸡卵的钝端敲出裂痕,除去卵壳和外壳膜后,看到的空腔⑦是气室
D. 卵黄表面中央的乳白色小圆点①是胎盘,里面含有细胞核
13. 比目鱼因双眼位于同侧而得名。刚孵化出来的幼鱼眼睛生在两侧,研究发现,在水中加入微量的甲状腺激素能加速眼睛向同侧生长(如图)。由此证明甲状腺激素具有( )的作用
A. 促进代谢 B. 调节血糖浓度
C. 促进生长发育 D. 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14. 草莓开花后能结果,蝌蚪可发育成青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草莓和青蛙都是多细胞生物,其结构层次相同
B. 青蛙细胞分裂时,核中的遗传物质先复制后均分
C. 草莓细胞分裂时,没有细胞膜凹陷现象的发生
D. 细胞的分裂与分化是草莓和青蛙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
15. 如图表示弱光照下,植物叶肉细胞内两种能量转换器(Ⅰ、Ⅱ表示)之间、细胞与外界之间气体交换情况(①②③④表示气体,箭头表示方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Ⅰ、Ⅱ代表叶绿体、线粒体,①③为O2,②④为CO2
B. Ⅰ、Ⅱ代表叶绿体、线粒体,②③为O2,①④为CO2
C. Ⅰ、Ⅱ代表线粒体、叶绿体,①④为O2,②③为CO2
D. Ⅰ、Ⅱ代表线粒体、叶绿体,②④为O2,①③为CO2
16. 晓白跟妈妈学做面包时,感觉发酵后的面团变轻了。这是酵母的作用吗?她设计的对照实验应该是( )
A. 甲和乙 B. 甲和丙 C. 丙和丁 D. 乙和丁
17. 一滴血打算去“旅行”,它从右心室出发,最后回到了左心房。这滴血的旅行路线和血液变化分别是( )
A. ③→D→E→F→①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B. ③→D→E→F→①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C. ④→A→B→C→②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D. ④→A→B→C→②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18. 如图甲是肺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人体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曲线ac段表示吸气
B. 图甲曲线ce段表示呼气
C. 图甲曲线ab段时,膈肌处于图乙所示的B位置
D. 图甲曲线de段时,膈肌处于图乙所示的A位置
19. 下列关于脊椎动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鸟类体表被毛,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体温恒定
B. 两栖类的成体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C. 爬行类的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
D. 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都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20. 某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丁→乙→甲→丙
B. 甲、乙、丙、丁及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了生态系统
C. 甲和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
D. 该食物链中的能量最终来源是丙固定的太阳能
21. 如图为草履虫的存活数量与温度变化关系的曲线图。推断曲线表达的准确信息是( )
A. 草履虫数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多 B. 温度越高,草履虫繁殖越快
C. 超过一定的温度草履虫全部休眠 D. 草履虫的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
22. 古代长颈鹿大小似羊,颈和前肢不太长,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长颈鹿则成为颈长的动物。下列叙述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 颈长者繁殖能力比颈短者强 B. 长颈鹿产生的变异都能适应环境
C. 经常伸长脖子吃高处树叶,颈就越来越长 D. 经过环境的选择,颈长者更容易存活下来
23. 证据和逻辑是科学思维的基础。依据“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实验结果。通过推理得出的结论是( )
A. 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能够形成生命
B. 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
C. 由非生命物质演变为原始生命要经过漫长的时间
D. 有机小分子的形成是生命发生的开端
24. 韦恩图表示的是事物之间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如图所示。表中甲、乙、丙三者的关系,符合韦恩图的是( )
序号
甲
乙
丙
①
神经系统
脑
脑神经
②
血液
血浆
血细胞
③
反射弧
感受器
效应器
④
染色体
DNA
基因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5. 下列安全用药常识和急救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0.0分)
26. 光照是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某科研团队在同一农场内,连续3年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某品种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分甲组(自然光照)、乙组(遮阴处理)和丙组(自然光照,如遇阴天开灯补光),每组均常规田间管理。各组产量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分析并回答问题。
组别
玉米产量(千克/公顷)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甲
10906
12095
10886
乙
2287
4770
4361
丙
12317
12923
12285
【提出问题】不同光照强度对玉米产量是否有影响。
(1)【作出假设】光合作用反应式: ______ 。从反应式可以看出,光照强度能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可能影响玉米的 ______ 。
(2)【制定并实施计划】本试验的变量是 ______ ;试验过程中,各组环境中气温、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应保持 ______ ;甲组与乙组、丙组可形成 ______ ;该试验连续重复做了3年,目的是 ______ .
(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根据3年的试验结果可知,玉米产量最高的都是 ______ 组,表明提高光照强度能增加玉米产量。由此可见,种植玉米遇阴天时可通过适当 ______ 以保产增产。
(4)【进一步探究】在此研究基础上,还可以探究 ______ 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27. 玉米是我们德州的重要粮食作物。每年8月中下旬,正值玉米生长的关键期,也是“玉米螟”成虫羽化和危害的高峰期。科学研究表明,应用赤眼蜂可以有效防治田间的玉米螟等鳞翅目害虫。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农田中所有生物和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称为 ______ ,从其组成成分看玉米属于 ______ ,收获后剩余的秸秆在 ______ 的作用下会慢慢腐烂分解。
(2)据图可知,玉米螟发育过程经历了 ______ ,属于 ______ 发育。玉米螟有一对触角,两对翅和三对足,体表有 ______ 这是昆虫的主要特征。
(3)如果乱用化学农药防治果树害虫,其有毒物质可能会沿着 ______ 进入人体并在体内积累,喷施化学农药还会杀死蜜蜂等昆虫,影响花的授粉。导致雌蕊中的 ______ 不能正常发育成果实。
(4)赤眼蜂产卵于玉米螟卵内,孵化出的幼虫吸食玉米螟卵内的营养物质,导致玉米螟卵被破坏,从而 ______ 害虫数量,这种生物防治的优点是 ______ 。
28. 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对肺的结构及功能造成损伤。接种疫苗是一种快速提高身体免疫力的有效措施。
(1)图示为健康人与新冠肺炎患者的肺泡结构模式图,新冠病毒是引起新冠肺炎的 ______ ,感染新冠病毒后,血液中的 ______ 进入肺泡吞噬病毒,发挥一定的防御作用,这种免疫类型属于 ______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部分血浆进入肺泡,同时肺泡细胞自身也会合成一部分物质,形成黏液,阻碍了肺泡的 ______ 功能,导致呼吸困难。
(2)我国新冠疫苗接种接种数量已实现全民免疫,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所注射的疫苗属于 ______ ,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 ______ 。全民接种属于预防传染病的 ______ 措施。如图是两种在人群中形成免疫的模型:
如图可知,老人与儿童等易感者在 ______ (填字母)人群中更易受到保护而不被传染,原因是已接种疫苗并产生抗体的人多,限制了病毒的传播。因此国家提出的接种建议是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尽量接种疫苗。
(3)我市群体接种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一般需要接种2剂,从图中抗体产生的特点分析二次接种的原因是 ______ 。
29. “阳光运动一小时,健康快乐一辈子”。如图为小辰同学参加体育锻炼时体内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图一是人体血液与骨骼肌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血管是 ______ ,从图中可以看出,从血液进入骨骼肌细胞的物质主要有 ______ 等,这些物质进入骨骼肌细胞后参与生命活动,同时产生的 ______ 和其他代谢废物等,从骨骼肌细胞进入血液,维持组织细胞内部环境相对稳定,保证细胞正常生活。
(2)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离不开各个系统、器官的密切配合。结合如图分析:
①组织细胞氧气的来源:奔跑中,小辰的呼吸频率和深度会增加,当进行图二中A过程时,此时参与呼吸运动的膈肌处于 ______ 状态。甲图为肺泡及其周围毛细血管网示意图,③与①中的血液相比明显增多的气体是 ______ ,该气体最终在组织细胞的 ______ 处被利用。
②组织细胞营养物质来源:小肠内的营养物质,经过图二丙图①和②的 ______ 进入血液。
③物质的运输: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心跳也会加快,图二乙中心房、心室所处的状态分别是 ______ ,保证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
④代谢废物的排出: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有一部分进入尿液,结合图二丁图,写出这部分液体在肾单位的流动路线1→ ______ (用数字和→表示)。
⑤在锻炼之后,小辰脸色潮红,大量出汗,此时皮肤起到 ______ 的作用。
30. 我国大约有20~25%的人患有不同种类的遗传病,遗传病一般不能根治,但可以预防。为达到生的目的,我国开展优生工作的措施主要有遗传咨询、适龄生育、产前诊断等。请分析如图示回答题:
(1)图一中2表示 ______ 。
(2)分析图二所示的遗传情况图解,可根据 ______ (填序号)判断出白化病为隐性遗传病。
(3)6号肤色与其父母表现不同,这种变异属于 ______ 的变异。
(4)请写出图二中4号个体的基因组成 ______ ,7号个体产生的精子含有 ______ 基因(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
(5)图二中3号个体将白化病基因通过 ______ 随染色体传递给8号个体。
(6)若图二中6号和7号个体是一对新婚夫妇,该夫妇生一个肤色正常女孩的概率是 ______ 。
31. 恩格斯指出:“没有哪一次历史的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灾难是对人类的警示,灾难后的反思和调整是进步的契机。新冠疫情给我们带来的警示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从人与动物关系的角度进行反思。
资料1:某野味店出售的部分野生动物如下表所示
××野味店价目表
品名
价格
品名
价格
活孔雀
500元/只
小活鹿
6000元/只
活山龟
90元/只
蜂蛹
150元/斤
活蝙蝠
110元/只
活蜈蚣
5元/条
资料2:随着人口增多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乱砍滥伐、过度利用土地、环境污染导致热带65%的自然生态环境消失,温带原始的生态环境已经不复存在。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日渐减少,野生动物与人类的生活区域越来越近且出现交叉。
资料3:近30年来,野生动物携带的病毒侵染人类的事件频频发生,引起艾滋病的病毒来自黑猩猩,埃博拉病毒来自蝙蝠,SARS病毒很可能源于人类对果子狸的口腹之欲……病毒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通过对比发现,新冠病毒与一种叫作菊头蝠的蝙蝠体内携带的冠状病毒在基因序列上有96.2%的一致性,由此推测新冠病毒可能来自蝙蝠。
(1)资料1中列举了6种动物,其中的4种脊椎动物分属于 ______ 个类群。蜜蜂能够 ______ ,有助于很多植物的繁殖。
(2)从资料2中找出一句话,用以说明资料3中提到的“近30年来,野生动物携带的病毒侵染人类的事件频频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 。
(3)要改变资料3中呈现的状况,首先要改变对人与动物关系的认识。人与动物是命运共同体,人是影响动物生存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动物也会影响人类的生活,人与动物之间应 ______ 。
(4)目前,人们对于野生动物的作用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保护野生动物也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为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请你从个人角度写出一项保护野生动物的具体措施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生长状态和大小都相同的甲、乙两棵杨树苗,分别在干旱和水分充足的环境中培养,其它条件相同,甲、乙树冠大小差异说明环境影响生物,A正确。
B、甲树处在干旱少水环境中,冠较小主要受非生物因素中水的影响,B正确。
C、甲、乙两棵杨树苗生长状态和大小都相同,甲、乙两棵杨树苗、乙树冠大小的差异是环境因素影响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C错误。
D、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而性状的形成同时还受到环境的影响。由此可知甲、乙树冠大小差异是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
故选:C。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其中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影响某种生物如鼠妇生活的其他生物。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2.【答案】D
【解析】解:A、马尾松是植物,制作临时装片时,需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A正确;
B、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质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B正确;
C、下表皮分布较多的气孔,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C正确;
D、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门户,其开启受保卫细胞的控制,开启时二氧化碳、氧气可进出,为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提供原料和释放产物。关闭时能控制水蒸气外出和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进出,从而影响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D错误。
故选:D。
制作叶片的玻片标本的过程是: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镊子取一片新鲜的植物叶片,平展在载玻片上。用手捏紧两个并排的双面刀片,迅速切割载玻片上的叶片。将切下的薄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用毛笔蘸取最薄的一片,将切片平整展放在滴有清水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制成临时玻片。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制作与观察蚕豆叶下表皮的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以及叶片的结构。
3.【答案】A
【解析】解:A、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是:擦→滴→撕→展→盖→染→吸;因此图中正确顺序是:c→d→b→a.A正确;
B、物体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该显微镜的最小放大倍数是16×10=40(倍)。B错误;
C、观察图象由甲到乙时,若视野模糊应调节2细准焦螺旋。C错误;
D、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上所滴液体是生理盐水,而c所滴液体是清水。D错误。
故选:A。
(1)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是:擦→滴→撕→展→盖→染→吸;
(2)焦螺旋能够升降镜筒;
(3)物体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显微镜的使用以及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
4.【答案】C
【解析】解:A、区别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依据是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植物细胞有①细胞壁、⑤液泡和③叶绿体,A正确;
B、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有酸、甜、苦、辣多种味道,甲的⑤内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B正确;
C、②细胞膜有保护、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C错误;
D、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D正确。
故选:C。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他们的异同点如下表:
相同点
不同点
植物细胞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动物细胞
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观图可知: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叶绿体、④是细胞核、⑤是液泡、⑥是细胞质、⑦线粒体,据此解答。
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A、一朵花只有经过传粉、受精后,3子房才能发育成果实,正确。
B、受精完成后,胚珠发育成种子,因此图二所示器官是种子由图一中的4胚珠发育而来,正确。
C、图三中的a叶和b茎是由图二中的3发育而来胚芽发育而成,1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错误。
D、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把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运输叶、花、果实、种子,因此植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可用图四中箭头来表示,正确。
故选:C。
图一中1柱头,花柱,3子房,4胚珠,5花药,6花丝,图一二中1胚轴,2胚芽,3胚根,4子叶,5种皮,图三中a叶,b茎,c根。
掌握花的结构、种子的萌发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A
【解析】解:A、①病毒可以寄生在②细菌内,这种病毒叫做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A正确;
B、②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错误;
C、形成芽孢是细菌具有的特征,芽孢不是生殖细胞,是细菌的休眠体。③酵母菌可以形成芽体进行生殖。C错误;
D、①病毒是寄生,不能扮演分解者。D错误。
故选:A。
图①病毒、②细菌、③酵母菌、④青霉、⑤蘑菇。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特征。
7.【答案】D
【解析】解:A.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人体通过饮食摄入的水,主要在消化道的小肠被吸收进入血液,A正确。
B.肺循环的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当血液流经肺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进入肺泡,随呼气排出体外,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和血液中的水运输到左心房,B正确。
C.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C正确。
D.根据题图,小西同学一天24小时排出的水分共计2.5升,为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小西也要摄入2.5升的水分,除去食物和细胞本身产生的水分,故她需要喝容量为400毫升的杯子约3杯的水,D错误。
故选:D。
人体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联系,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通过呼吸呼吸作用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通过消化系统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往全身各处;再通过排泄系统把人体多余的废物排出体外,其中还有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此题属于综合题,灵活运用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8.【答案】D
【解析】解:AB、图中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AB错误。
CD、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可见骨起动力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C错误,D正确。
故选:D。
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9.【答案】B
【解析】解:A、在CD段,15秒时间内,完成4次呼吸运动,所以1分钟完成15次呼吸。A错误。
B、a点到b点,肺内气体体积增大表示吸气过程,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B正确。
C、AB段呼吸深度浅、呼吸频率小,为休息;CD段呼吸深度较大、呼吸频率较快,为慢跑;EF段呼吸深度大、频率快,为奔跑。C错误。
D、在EF段,受测者呼吸肌收缩力量得到加强,可以扩大胸廓的活动范围,使呼吸的深度加大、加深,吸入气体总量增加是呼吸深度和频率增加导致的。D错误。
故选:B。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就是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是肋间肌和膈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理解掌握呼吸运动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A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合理营养,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均衡膳食的含义。
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适合,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必须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餐;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30%左右。
【解答】
A.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肉蛋奶中含有蛋白质,不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A错误。
BCD.水果、蔬菜可提供维生素,摄入食物的类别要多样,摄入食物的量要适当,都符合合理膳食的要求,BCD正确。
故选A。
11.【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条件反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条件反射)。
【解答】
反射是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根据反射形成的过程可将其分为两类: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条件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A.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A正确;
B.人吃酸梅时,唾液分泌量增加,是人生来就有的简单反射,控制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脑干,B正确;
C.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所以,这一反射活动的效应器是唾液腺,C正确;
D.吃酸梅时,唾液分泌量增加,是人生来就有的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的简单(非条件)反射,不属于复杂(条件)反射,D错误。
故选D。
1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鸟卵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掌握鸟卵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就可解答此题。
【解答】
图中①是胚盘,②是卵黄,③是系带,④是卵黄膜,⑤是卵壳,⑥是卵壳膜,⑦是气室,⑧是卵白。
A、用放大镜观察鸡卵,卵壳表面有很多小的凹陷,A正确;
B、在卵壳上面有气孔,可以使气体进出。所以将鸡卵放到温水中有气泡冒出,B正确;
C、将鸡卵的钝端敲出裂痕,除去卵壳和外壳膜后,看到的空腔⑦是气室,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C正确;
D、卵黄表面中央的乳白色小圆点①是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将来发育成雏鸡,D错误。
故选D。
13.【答案】C
【解析】解:由图中实验可知,在水中加入微量的甲状腺激素能加速眼睛向同侧生长(如图),可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
故选:C。
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14.【答案】A
【解析】解:A、青蛙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青蛙,草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草莓,A错误;
B、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是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B正确;
C、动物细胞是细胞膜凹陷缢裂两个细胞,植物细胞分裂时,没有细胞膜凹陷现象的发生,C正确;
D、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所以细胞的分裂与分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D正确;
故选:A。
(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2)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3)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和细胞生长的概念和特点。
15.【答案】D
【解析】解:因为是“弱光照”,因此呼吸作用的强度要比光合作用强度强,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所以它吸入的气体与释放的气体最明显,故Ⅰ为线粒体,Ⅱ为叶绿体。由于呼吸作用吸入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可以推出①③为二氧化碳,②④为氧气。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此题考查的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能量转换器包括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它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正确地认识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C
【解析】解:该实验是探究酵母菌发酵后的面团变轻了吗?所以应该以酵母菌为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利用酵母菌发酵制面包,需要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所以不用密封。图中的丙和丁是一组以酵母菌为变量的对照试验,符合题意。
故选:C。
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
对照实验要保证变量唯一。
17.【答案】C
【解析】解:一滴血打算去“旅行”,它从右心室出发,最后回到了左心房是肺循环。肺循环的路线是:④右心室→A肺动脉→B肺部毛细血管→C肺静脉→②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故选:C。
(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3)图中,①右心房、②左心房、③左心室、④右心室;A肺动脉、B肺部毛细血管、C肺静脉、D主动脉、E全身毛细血管、F上下腔静脉。
熟练掌握血液循环路线。
18.【答案】C
【解析】解:A、图甲曲线ab段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表示吸气,曲线bc段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表示呼气,A错误。
B、曲线cd段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表示呼气,曲线de段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表示吸气,B错误。
C、图甲曲线ab段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表示吸气,膈肌处于图乙所示的B位置,C正确。
D、图甲曲线de段时,是吸气,膈肌处于图乙所示的B位置,D错误。
故选:C。
曲线bd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表示呼气。
正确识图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9.【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的特征,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鱼类、两栖动物、爬行类和鸟类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解答】
A.鸟的体表覆盖着羽毛;前肢变成翼,翼是鸟的飞行器官;有喙无齿;体温恒定。哺乳动物体表被毛,具有保温作用,A错误;
B.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B错误;
C.爬行动物体表覆盖干燥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在陆地上产卵,C正确;
D.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体表大多覆盖有鳞片,可以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温不恒定,D错误。
故选C。
20.【答案】D
【解析】解:A、食物链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食物联系,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由图可知,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甲→乙→丁,A错误.
B、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故甲、乙、丙、丁及它们生活的环境,还缺少分解者,不能组成了生态系统,B错误.
C、甲、乙和丁都是消费者,C错误.
D、生态系统中生物所需的能量来源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由图可知丙是绿色植物.故丙固定的太阳能是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能量来源的说法正确,D正确.
故选:D
在一个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其数量越少,图中丙的相对数量最多营养级别最低,属于生产者,甲次之属于初级消费者,乙再次之,属于次级消费者,丁属于第三级消费者,据此解答.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图并能书写食物链.
21.【答案】D
【解析】解:A、草履虫数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多,但到一定温度后不在增多,而是迅速减少。A错误;
B、开始是随着温度的升高,繁殖速度增快。但到一定限度,草履虫繁殖迅速减慢。B错误;
C、超过一定的温度草履虫不是全部休眠,而是全部死亡。C错误;
D、草履虫的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D正确。
故选:D。
图的横坐标表示温度的变化,纵坐标表示活草履虫的数量。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学会识图。
22.【答案】D
【解析】解: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四肢长和四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四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四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四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而食高处的树叶使颈愈伸愈长,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因此竞争中颈长者是适应环境的生存机会大。
故选:D。
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
生物进化的原因有两方面: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自然选择。
23.【答案】B
【解析】解: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步。在这个实验中,一个盛有水溶液的烧瓶d代表原始的海洋,其上部a球型空间里含有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气等“还原性大气”。米勒先给c烧瓶加热,使水蒸气在管中循环,接着他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而球型空间下部连通的b冷凝管让反应后的产物和水蒸汽冷却形成液体,又流回底部的烧瓶,即模拟降雨的过程。经过一周持续不断的实验和循环之后。米勒分析其化学成分时发现,其中含有包括5种氨基酸和不同有机酸在内的各种新的有机化合物,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故选:B。
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此题考查了米勒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2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事物之间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清图示甲乙丙之间的关系应为:甲包含乙,乙包含丙,丙的范围最小,甲的范围最大,审题时要注意。
【解答】
A、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属于周围神经系统,A错误;
B、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和血细胞是并列关系,B错误;
C、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感受器和效应器是并列关系,C错误;
D、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D正确。
故选D。
25.【答案】D
【解析】解:A、静脉出血时血液呈暗红色,应捆扎远心端止血,图示中止血的位置不对,错误。
B、有人溺水了,在进行人工呼吸时首先清除口鼻异物,错误。
C、急性心脏病发作时需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或硝酸甘油(硝酸甘油溶解于丙酮、乙醇)等药物进行治疗,错误。
D、非处方药适于消费者可以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简称OTC,正确。
故选:D。
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掌握安全用药常识及急救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26.【答案】二氧化碳+水→叶绿体光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产量 光照强度 相同 对照实验 避免偶然现象,使结果更准确 丙 增加光照强度 光照时间、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解析】解:(1)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其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叶绿体光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根据表达式,光照强度能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影响有机物的合成量,进而可能影响玉米的产量。
(2)分析题干信息中三个组别的处理可知,该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而进行的实验。
甲组(自然光照)、乙组(遮阴处理)和丙组(自然光照,如遇阴天开灯补光)。所以甲组与乙组、丙组可形成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不同光照强度。
对照实验应保持单一变量的原则,试验过程中,各组环境中气温、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应保持相同。
该试验连续重复做了3年,目的是避免偶然现象,使结果更科学、真实。
(3)根据3年的试验结果可知,玉米产量最高的都是丙组,甲和乙组均低于丙组,实验结果表明提高光照强度能增加玉米产量。由此可见,种植玉米遇阴天时可通过适当增加光照强度以保产增产。
(4)结合光合作用的表达式,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很多。在此研究基础上,还可以探究光照时间、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水→叶绿体光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产量;
(2)光照强度;相同;对照实验;避免偶然现象,使结果更准确;
(3)丙;增加光照强度;
(4)光照时间、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掌握对照实验的原则及光合作用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27.【答案】生态系统 生产者 分解者 卵→幼虫→蛹→成虫 完全变态 外骨骼 食物链和食物网 子房 控制 成本低,减少农药污染
【解析】解:(1)生态系统是指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该果园中所有生物和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从其组成成分看,果树是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属于生产者。
结合分析,掉落在泥土中的果实在分解者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下会慢慢腐烂分解。
(2)从图示中可以看出,玉米螟发育过程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玉米螟的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方面差异显著,因此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节肢动物中的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两对翅,有三对足,体表有外骨骼,因此玉米螟属于昆虫。
(3)根据生物富集作用的原理,防治果树害虫的化学农药会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最终进入人体内积累,从而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果树开花后必须经历传粉、受精过程后,胚珠才能发育成种子,子房才能发育成果实。因此喷施化学农药还会杀死蜜蜂等昆虫,影响花的授粉,导致雌蕊中的子房不能正常发育成果实。
(4)赤眼蜂产卵于玉米螟卵内,孵化出的幼虫吸食玉米螟卵内的营养物质,导致玉米螟卵被破坏,从而控制害虫的数量,这种以虫治虫的手段属于生物防治,生物防治的优点是成本低,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等。
故答案为:(1)生态系统;生产者;分解者;
(2)卵→幼虫→蛹→成虫;完全变态;外骨骼;
(3)食物链和食物网;子房;
(4)控制;成本低,减少农药污染。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发育,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不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蜻蜓、蝉、蟑螂、蝼蛄、蟋蟀、蝗虫等。
掌握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昆虫的发育过程、果实种子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28.【答案】病原体 白细胞 非特异性免疫 气体交换 抗原 抗体 保护易感人群 B 第二次接种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产生大量抗体
【解析】解:(1)新冠病毒是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感染新冠病毒后,血液中的白细胞发挥吞噬细菌的作用,进入肺泡吞噬病毒,发挥一定的防御作用,这种免疫类型属于第二道防线,是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免疫。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以后,血浆也进入肺泡,阻碍了肺泡的气体交换功能,导致呼吸困难。
(2)当前我国正在快速有力地推进新冠疫苗接种,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所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可刺激机体内产生抗体。全民接种属于预防传染病的保护易感人群。如图是两种在人群中形成免疫的模型:老人与儿童等易感者在B人群中更易受到保护而不被传染,原因是接种疫苗并产生抗体的人多,限制了疾病的传播,因此国家提出的接种建议是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尽量接种疫苗。
(3)我市群体接种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一般需要接种2剂,从如图抗体产生的特点分析二次接种的原因是第二次接种能快速产生大量抗体,且存在时间更长。
故答案为:(1)病原体;白细胞;非特异免疫;气体交换。
(2)抗原;抗体;保护易感人群;B。
(3)第二次接种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产生大量抗体。
(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的主要器官。
(2)图示为健康人与新冠肺炎患者的肺泡结构模式图,其中图为健康人的肺泡模式图和新冠肺炎患者的肺泡模式图。图中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29.【答案】毛细血管 氧气、营养物质 二氧化碳 收缩 氧气 线粒体 吸收 心房舒张、心室收缩 3→4→5 排泄和调节体温
【解析】解:(1)根据图一,发现该血管管壁只有一层细胞组成,管内红细胞单行通过,故该血管为毛细血管。
根据图一,进入骨骼肌组织细胞的物质有:营养物质,氧气;同时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会进入血管,随血流被带走。
(2)①膈肌收缩,膈的面积缩小,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同时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肺容量)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标准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A吸气的过程。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即③与①中的血液相比明显增多的气体是氧气。当含氧丰富的血液流经组织处毛细血管时,由于组织细胞里氧气的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多,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就扩散到组织细胞里,在线粒体中参与有机物的分解。
②小肠很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小肠内的营养物质被小肠绒毛壁吸收进入小肠绒毛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
③观察图二乙,此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故显示的是显示的是心室处于收缩状态,将血液压向动脉;同时心房舒张,静脉中的血液回到心房。
④当1血液流经3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4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当原尿流经5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⑤小辰锻炼后,体内产热量增多,需要通过扩张血管和增加汗液分泌来调节体温,同时随汗液排出体内产生的一部分废物。因此这体现了皮肤的排泄和调节体温的功能。
故答案为:(1)毛细血管;氧气、营养物质;二氧化碳;
(2)①收缩;氧气;线粒体;
②吸收;
③心房舒张、心室收缩;
④3→4→5;
⑤排泄和调节体温。
题图二甲中,①肺动脉、②肺泡外毛细血管、③肺静脉、A示吸气过程、B示呼气过程;
图二乙中,①③动脉瓣、②④房室瓣;
图二丙中,①小肠绒毛、②小肠绒毛内毛细血管;
图二丁中,1入球小动脉、2出球小动脉、3肾小球、4肾小囊、5肾小管、6肾静脉。
此题属于综合题,灵活运用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30.【答案】基因 1、2、6 可遗传 Bb B或b 精子 25%
【解析】解:(1)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载体。一般情况下,每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含有很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分析图二所示的遗传情况图解,可知在图中可以看出,第一代,1和2皮肤颜色都正常,子代中出现了变异现象即白化病6,说明白化病为隐性性状,控制性状的基因在1和2体内没有表现,被隐藏了,因此皮肤正常是显性性状。
(3)6号肤色与其父母表现不同,这种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引起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4)若用B、b分别表示控制人肤色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从图二中看出第一代3号和4号所生第二代8号患病,而第二代8号从第一代3号和4号遗传来的基因是b,因此第一代4号的基因组成是Bb,3号的基因组成是bb,7号的基因组成是Bb。7号个体产生的精子含有B或b基因。
(5)白化病这种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作为桥梁把控制白化病的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因此图二中3号个体将白化病基因通过生殖细胞随染色体传递给8号个体。
(6)若图二中6号和7号个体是一对新婚夫妇,6号患病的基因组成是aa,7号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根据遗传图解可知,则6号和7号生一个肤色正常孩子的概率是50%,每次生男生女的几率是均等的,各是50%。因此生一个肤色正常女孩的概率是50%×50%=25%。
故答案为:(1)基因;
(2)1、2、6;
(3)可遗传;
(4)Bb;B或b;
(5)精子;
(6)25%。
(1)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由图一可知:1是染色体,2是基因,3是遗传信息。
(2)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3)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31.【答案】3 帮助植物传粉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利用,生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野生动物与人类生活出现交叉 和谐共处 不捕猎,主动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等
【解析】解:(1)资料一中列举了6种动物,蜂和蜈蚣体内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孔雀、山龟、蝙蝠和小鹿属于脊椎动物,其中孔雀属于鸟类,山龟属于爬行动物,蝙蝠和鹿属于哺乳动物,即3个类群。
蜜蜂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蜂蛹是蜜蜂发育过程中的蛹期。蜜蜂能够帮助传粉(或传粉),有助于很多植物的繁殖。
(2)根据资料“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日渐减少,野生动物与人类的生活区域越来越近且出现交叉。”说明资料3中提到的“近30年来,野生动物携带的病毒侵染人类的事件频频发生”的原因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利用,生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野生动物与人类生活出现交叉。
(3)动物与人类的各种活动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已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动物,同样动物的生存也离不开人类,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就像鱼与水的关系。保护动物也就等于保护我们自己。因此人与动物之间应和谐共处。
(4)目前,人们对于野生动物的作用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保护野生动物也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肆意捕杀和干扰野生动物造成的危害不可估量。从个人角度我们应该:不食用野生动物(或主动宣传保护野生动物、不捕猎野牛动物等)。
故答案为:(1)3;帮助植物传粉;
(2)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利用,生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野生动物与人类生活出现交叉;
(3)和谐共处;
(4)不捕猎,主动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等。
1.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并结合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情况等。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两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2.昆虫的发育过程包括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掌握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2023年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中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中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