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024年江西省南昌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13,2024年江西省南昌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选择填充题,填空与说明题,实验与探究题,综合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1~5每题1分,6~10每题2分,共15分)
1.12月11日,联合国德班气候大会在南非德班闭幕,此次会议各国争论的焦点仍然为如何减少碳排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速化石燃料的使用
B.提高现有能源的利用率和转化率
C.加速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D.减少使用以原生木浆为原料的纸巾
2.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大地震引发的海啸使福岛第一核电站遭到破坏,引起核辐射污染,其主要污染物有铯—134、铯—137和碘—131.它们与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12一样,属于( )
A.分子B.单质C.原子D.离子
3.节能减排、低碳出行是我们倡导的生活方式,“低碳”指的是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B.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4.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测溶液pH
B.加热液体
C.称量固体试卷源自 试卷上新,欢迎访问。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氮气B.加碘盐C.食醋D.石灰水
6.我国许多地方的家用燃料是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g
B.32g甲烷含有24g碳元素
C.甲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
D.甲烷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
7.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佳节之一,下列春节活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放鞭炮 B.贴春联
C.煮汤圆 D.放孔明灯
8.某化合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5.4克水,关于该化合物的组成描述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只含有C,H元素
B.该物质中C,H元素质量比为12:1
C.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O
D.该物质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
9.洗涤是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操作过程,下列有关洗涤方法中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后试管壁上留下的红色物质,用稀硫酸浸泡除去
B.汽车修理工用汽油洗涤手上的油污
C.做完碘升华实验后的试管,用酒精洗
D.沾有油污的炉具,用含有纯碱的清洁剂擦洗
1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对绿矾(FeSO4·7H2O)进行焙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已知:,其中三氧化硫与水蒸气同时冷凝便得到硫酸)( )
A.装置A玻璃管中生成的X化学式为SO2,若无装置C会造成空气污染
B.若只考虑生成物中的SO3和H2O在U形管中全部冷凝且完全反应,则U形管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9.5%
C.向100g1.71%的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入一定量U形管中的溶液,则产生白色沉淀的质量为2.33g
D.用该方法制备Fe2O3,理论上139gFeSO4·7H2O(相对分子质量为278)可制得40克Fe2O3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选择和填充各1分,共6分)
1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水共存物属于混合物
B活性炭在净水过程中起着吸附作用
C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生活中可通过 来降低水的硬度
12.下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30℃时,50g水中加入10g固体丙,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60g
B.6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降温至40℃,溶液中溶剂质量:甲>乙
C.2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D.40℃时,将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溶于等质量的水中,都恰好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甲、乙、丙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13.下列除杂方法设计合理的是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3分)
14.按要求填空
(1)根据下列元素和根的化合价,写出符合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①一种金属单质 ;②一种难溶性碱 ;③一种非金属氧化物 .
(2)写出下列符号或加点数字的含义:
①2He ;②Al3+ .
15.从“①物理变化 ②化学变化 ③物理性质 ④化学性质;⑤用途”中选择符合题意答案的序号,填入下面描述中的有关横线上.
在通常情况下,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易挥发并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 ;酒精易燃烧 ;酒精能用作燃料 ,是一种绿色能源.酒精灯被点燃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 ;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
16.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 、 ;
【交流讨论】
(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 .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
17.回答下列问题。
(1)按要求从镁单质、二氧化硫、碳酸钠、氢氧化钙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空格中。
①一种可燃烧的金属 ;
②可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
③导致酸雨的氧化物 ;
④侯氏制碱法所制的“碱” 。
(2)将瞬间凝成永恒,用科技诠释艺术。国产动漫的发展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认同,更是一代人的精神传承。电影《深海》首创的粒子水墨,是对中国传统水墨动画三维化的一次尝试,为模拟水墨的色彩流动,团队找来丙烯、洗洁精、色素、牛奶等材料,进行了一百多次实验,用现代动画制作技术表现出了中国水墨画流动飘逸的特点。
①丙烯颜料是由溶解于矿物油精中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化学式(C5O2H8)n]所制成的分散性颜料。从化学分类的角度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属于 (填“氧化物”“无机物”“有机物”之一)。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中,氢、氧两元素原子个数之比为 (填写最简整数比)。
②洗洁精中含有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可以使目标溶液表面张力显著下降,形成扩散效果。磺酰氯(SO2Cl2)可用于制造表面活性剂。磺酰氯中所含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填写元素符号)。磺酰氯可以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两种强酸,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牛奶既含有脂肪油性物质,也含有水分。洗洁精滴进牛奶后,身处其中的颜料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不断的扩散、旋转,渐渐的演变成一个色彩斑斓的图案。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填选项序号之一)。
A.上述实验中用到的牛奶属于溶液
B.颜料的扩散体现了分子的不断运动
C.与上述过程相比,溶解能使物质混合得更均匀
D.粒子水墨的研发过程说明,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8.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 ;用该装置收集气体,气体应满足的条件是 。
(2)实验室用甲装置制O2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时导管接近集气瓶底部的目的是 。
(3)乙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点燃铁丝下端的火柴,待 时,将铁丝伸入集气瓶内,实验时瓶底有水,若集气瓶炸裂,操作上可能的不正确是 。
19.化学兴趣小组做盐的化学性质实验,如图所示。
甲同学用试管取少量A中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变化。
(1)乙同学将A、B两试管内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将滤液依次倒入烧杯中,观察到如图所示现象。烧杯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① 。
(2)小组同学对烧杯溶液中所含离子成分产生兴趣。
【提出问题】烧杯的溶液中含有什么离子?
【猜想与假设】甲猜想:Na+、SO42-和NO3-
乙猜想:Na+、SO42-、NO3-和Cl-
丙猜想:②
(3)【活动与探究】甲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用试管取少量烧杯中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NO3)2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溶液中有SO42-。你认为他的方案③ (填“是”或“否”)正确。
乙同学另取一只试管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向试管中先依次加入④ 两种溶液,最后再加入AgNO3溶液,均观察到相同的实验现象。小组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了正确结论。烧杯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⑤ 。
(4)【总结与反思】通过三位同学的实验可以得出:溶液中的待测离子不是一种,且有干扰离子存在时,可以选择适当的试剂依次加入,对于先加入的试剂除了要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外,还需要考虑的问题及目的是⑥ ,最后一种加入的试剂只需考虑有明显现象即可。
五、综合计算题
20.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 (其它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称取大理石样品10g放入烧杯中,分两次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每次充分反应后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计算:
(1)实验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为 g。
(2)实验过程中消耗稀盐酸的总质量为 g。
(3)请计算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A、加速化石燃料的使用,增加了碳排放,是错误的,符合题意;
B、提高现有能源的利用率和转化率,能减少碳排放,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
C、加速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能减少碳排放,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
D、减少使用以原生木浆为原料的纸巾,能减少碳排放,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答案】C
【解析】抓住们与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12一样这句话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由于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12是指碳原子,所以铯-134、铯-137和碘-131也都是指原子.
故选C
3.【答案】C
【解析】【解答】A. 二氧化碳通人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而不是二氧化碳具有酸性,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但不是禁止使用化石燃料,而是在减少使用的同时,大力开发新能源,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C. 一氧化碳可以转变为二氧化碳:2CO+O2 点燃__2CO2,二氧化碳也可以转变为一氧化碳:C+CO2 高温__2CO,故正确,符合题意。
D.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而不是有毒,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碳酸显酸性。
B、根据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的关系进行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D、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人会感觉到不适。
4.【答案】B
5.【答案】A
【解析】【解答】A、氮气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是纯净物,故A符合题意;
B、加碘盐中有含碘物质和氯化钠等物质,是混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
C、食醋中含有醋酸、水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
D、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两种物质,是混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
6.【答案】B
【解析】【解答】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错误;B.32g甲烷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32g× =24g,故正确;
C.甲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3:1,故错误;D.甲烷是由甲烷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故选B.
【分析】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含量来分析;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D.根据甲烷的结构来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B
【解析】【解答】A、燃放鞭炮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
B、贴春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B符合题意;
C、煮汤圆的过程中涉及燃烧,故涉及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
D、放孔明灯的过程中涉及燃烧,故涉及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据此分析
8.【答案】C
【解析】【解答】A、这种物质中一定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氧元素可能有也可能没有,不符合题意;
B、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8.8g× ):(5.4g× )=4:1,选项不符合题意;
C、该物质中一定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氧元素可能有也可能没有。符合题意;
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8.8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8.8g× ;5.4g水中含有氢元素质量为5.4g× 。
9.【答案】A
【解析】【解答】A、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后试管壁上留下的红色固体是铜,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不能用稀硫酸浸泡除去,故符合题意;
B、汽油可以溶解油污,所以汽车修理工可以用汽油洗涤手上的油污,故不符合题意;
C、碘可以溶解在酒精中,所以做完碘升华实验后的试管,用酒精洗,故不符合题意;
D、含有氢氧化钠的清洁剂显碱性,油污可以与碱反应,所以沾有油污的炉具,用含有氢氧化钠的清洁剂清洗,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红色物质为C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Cu位于H后面,无法置换出稀硫酸中的H,故不能用稀硫酸浸泡除去试管壁上的红色物质Cu。
B、油污能与汽油发生乳化而形成稳定的乳浊液,其乳化后的细小液滴能随着水流动,故能用汽油洗涤手上的油污。
C、碘能溶于酒精。
D、碱能与油脂发生化学反应。
10.【答案】C
【解析】【解答】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种类不变,反应前铁、硫、氢、氧原子的个数分别为2、2、28、22,反应后铁、硫、氢、氧原子的个数分别为2、1、28、20,所以X为SO2,装置C,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硫反应,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故A不符合题意;
B. 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化学方程式为:,综合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U形管中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关系为:,则U形管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9.5%,故B不符合题意;
C. 无法确定U形管中的硫酸的量,因此无法计算生成的硫酸钡的质量,故C符合题意;
D. 设139gFeSO4·7H2O可制得Fe2O3的质量为x,
x=40g
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种类不变,分析X的化学式。
B、根据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的化学方程式,综合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找出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关系计算。
C、根据无法确定U形管中的硫酸的量分析。
D、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给出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绿矾的质量,未知量是生成氧化铁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11.【答案】B;煮沸
【解析】【解答】A、冰是固态的水,冰水共存物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在净水过程中起着吸附作用,符合题意;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符合题意;
D、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故生活中可通过煮沸来降低水的硬度。
故答案为:B,填:煮沸。
【分析】A、根据冰水共存物中只有水一种物质分析
B、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
C、根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分析
D、根据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分析
12.【答案】C;甲=乙>丙
【解析】【解答】A. 30℃时,丙的溶解度为10g,50g水中加入10g固体丙,充分溶解后,能够溶解5g,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5g,故A不符合题意;
B. 6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甲>乙,当等质量的甲、乙形成饱和溶液时,溶剂质量:乙>甲,降温到40℃,溶剂的质量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 2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乙>甲>丙,溶解度越大,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故C符合题意;
D. 4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甲=乙>丙,溶于等质量的水中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为甲=乙>丙。
故答案为:C。
【分析】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13.【答案】C;高温煅烧
【解析】【解答】A、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反而将原物质除去,所以该方法不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锰酸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所以该方法不符合题意;
C、灼热的铜会与氧气反应,不会与氮气反应,所以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可以将氧气除去,不引入新的杂质,所以该方法符合题意;
D、碳酸钙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
故答案为:C;高温煅烧。
【分析】A、理解二氧化碳要与石灰水反应,而一氧化碳不能和石灰水反应;
B、理解高锰酸钾分解除生成二氧化锰以外,还要生成锰酸钾;
C、理解氧气能与灼热的铜反应,而氮气不能;
D、理解碳酸钙搞完煅烧可以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
14.【答案】Mg;Fe(OH)3;SO3;两个氦原子;一个铝离子
【解析】【解答】(1)①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由提供的化合价可知,该金属单质是镁,故填:Mg;
②由提供的元素以及化合价可知,氢氧化铁是一种难溶性的碱,故填:Fe(OH)3;
③由提供的元素以及化合价可知,三氧化硫是一种非金属氧化物,故填:SO3;
(2)①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故填:两个氦原子;
②该符号是离子符号,故填:一个铝离子.
【分析】(1)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元素以及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2)化学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几个某原子、几个某分子或几个某离子.根据离子符号的意义来分析.
15.【答案】③;③;④;⑤;①;②
【解析】【解答】解:气味、挥发性、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易燃烧属于化学性质;酒精能用作燃料属于用途;酒精汽化是一个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16.【答案】可燃物;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减少污染(环保);氧气(空气)
【解析】【解答】解:【知识回忆】物质发生燃烧需要同时满足: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故答案为:可燃物、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交流讨论](1)图二中磷放入密闭的试管中,可以防止燃烧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污染环境,而图一的燃烧产生直接排入空气;
故答案为:减少污染(环保);
(2)试管内应为空气或氧气,以满足磷燃烧所需要的氧气;
故答案为:氧气(空气).
【分析】[知识回忆]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二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三是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交流讨论](1)对比图一、图二,图二把磷放入密闭的试管中进行实验,可以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造成空气污染;
(2)白磷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而没能和氧气接触,燃烧需要氧气支持,试管内应提供燃烧需要的氧气.
17.【答案】(1)Mg;Ca(OH)2;SO2;Na2CO3
(2)有机物;4:1;Cl;;A
【解析】【解答】(1)①镁单质可在空气中燃烧,化学式为Mg;
②氢氧化钙可与酸性土壤中的酸发生中和反应,化学式为Ca(OH)2;
③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会导致酸雨,化学式为SO2;
④侯氏制碱法是以氯化钠、二氧化碳、氨和水为原料,制取纯碱,副产氯化铵的过程,纯碱的化学式为Na2CO3。
(2)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属于有机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中,氢、氧两元素原子个数之比为;
②磺酰氯中S、O、Cl的质量比为,故磺酰氯中所含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Cl;磺酰氯可以与水发生反应盐酸和硫酸,化学方程式为;
③A、牛奶中有脂肪,脂肪不溶于水,故牛奶不属于溶液,正确;
B、颜料分子不断运动使得颜料在水中扩散,不正确;
C、溶解能使物质混合得更均匀,因为溶液中溶质是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一地分散在溶剂中,所以溶液具有均一性,不正确;
D、实验是实践的一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具有重复性的实验不具有科学性,不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根据题目的要求及题中给出的物质结合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解答;
(2)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
18.【答案】(1)分液漏斗;密度大于空气,且常温下与空气中的物质不反应
(2);便于排净集气瓶内的空气
(3)火柴快燃尽;燃着的铁丝碰到集气瓶壁(或高温物质溅到集气瓶内壁上)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甲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
由图可知,该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该气体需密度大于空气,且常温下与空气中的物质不反应;
(2)甲装置适用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制取气体,适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时导管接近集气瓶底部的目的是便于排净集气瓶内的空气,防止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3)点燃铁丝下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将铁丝伸入集气瓶内,防止火柴燃烧消耗较多的氧气;
实验时瓶底有水,若集气瓶炸裂,可能是燃着的铁丝碰到集气瓶壁(或高温物质溅到集气瓶内壁上),导致集气瓶炸裂。
【分析】(1)根据如图可知,该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说明该气体需密度大于空气,且常温下与空气中的物质不反应。
(2)根据甲装置适用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制取气体,适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
根据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3)根据铁丝燃烧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19.【答案】(1)3NaOH+Fe(NO3)3=Fe(OH)3↓+3NaNO3
(2)Na+、SO42-、NO3-、OH-或Na+、SO42-、NO3-、OH-、Cl-
(3)是;足量Ba(NO3)2、足量Mg(NO3)2或:足量Mg(NO3)2、足量Ba(NO3)2;Na+、SO42-、NO3-、OH-、Cl-
(4)要足量,目的是将存在的待测离子、干扰离子除去(尽)以免影响后面的待测离子的检验。合理即可
【解析】【解答】(1) 甲同学用试管取少量A中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变化,说明A中无硝酸银剩余, 乙同学将A、B两试管内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将滤液依次倒入烧杯中,有无色溶液和沉淀生成,说明B中有氢氧化钠剩余,沉淀为氢氧化铁沉淀,烧杯中一定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3NaOH+Fe(NO3)3=Fe(OH)3↓+3NaNO3 ;
(2)烧杯中一定存在的溶质为硝酸钠和硫酸钠,因是无色溶液,所以可能是氢氧化钠剩余,若A中有氯化铁剩余,则还可能生成氯化钠,则溶液中离子可能是钠离子、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或钠离子、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和氯离子;
(3) 用试管取少量烧杯中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NO3)2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有硫酸钡沉淀生成,则证明溶液中有SO42-。乙同学要证明结论,要通过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和硝酸镁溶液证明硫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存在,并除去两种离子,然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证明氯离子是否存,由题意可知,都观察到相同的实验现象,即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离子成分为 Na+、SO42-、NO3-、OH-、Cl- ;
(4) 对于先加入的试剂除了要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外,还需要考虑的问题及目的是用量必须保证将有干扰的离子全部除去。
【分析】(1)根据A试管中一定有硝酸铁,硝酸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硝酸钠分析;
(2)根据反应后溶液成分一定有最终产物,反应物可能剩余一种分析;
(3)根据硫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氯离子的验证方法分析;
(4)根据验证时有干扰的物质要先除去再验证分析。
20.【答案】(1)3.3
(2)75
(3)解:设 10g 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
x=7.5g
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00%=75%
答: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75%。
【解析】【解答】(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实验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的总质量=10g+50g+50g−106.7g=3.3g,故填3.3。
(2)向第一次加入稀盐酸反应后的烧杯中第二次加入50g稀盐酸,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为106.7g,说明第二次加入的盐酸参加了反应,则第一次加入的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10g+50g−57.8g=2.2g,即生成1.1g二氧化碳需稀盐酸25g,第二次加入50g稀盐酸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57.8g+50g−106.7g=1.1g,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25g,所以实验过程中消耗稀盐酸的总质量=50g+25g=75g,故填75。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总质量。
(2)根据图,第一次加入的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进行分析。
(3)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二氧化碳的质量,未知量是碳酸钙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B
除去二氧化锰中混有的少量高锰酸钾
加热固体混合物
C
除去氮气中混有的氧气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D
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13,2024年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三)(无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归纳总结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江西省南昌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Fe—56 Zn—6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江西省南昌市名校联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a-40 Cu-64,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金刚石、石墨和C60具有相同的,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归纳和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